首页 / 正文

六六、吴起去魏相楚考

《史记 吴起传》:“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害吴起,起惧得罪,遂去之楚。”今按:《魏策》:“公叔座为魏将,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赏田百万,座以让吴起之后。”其事《年表》在惠王九年,吴起已死十九年矣。其年公叔亦卒。明年,商鞅遂入秦。观公叔之待商鞅,不似害贤者。《吕氏 观表》《执一》诸篇,言谗起者乃王错。(考《魏策》:“魏武侯与诸大夫浮西河,王钟侍。”姚云:“钟一作错”,即此王错。魏武自衿河山之险,而错附之,为吴起所折。魏武盛奖起,王错之忌起,当肇于此。)《魏世家集解》徐广引《纪年》:“惠王二年,大夫王错出奔韩。”即此人。《史记》吴起奔楚之由,盖误。又起为魏武侯伐齐至灵邱,在武侯九年,(《考辨》第六十。)则去魏当在十年以后。据《说苑 指武篇》起至楚先为宛守,(《说苑》云:起为宛守,行县适息,问屈宜臼,屈公不对云云。今按《说苑 权谋篇》有屈宜咎论韩昭侯不获出高门。《史记 六国表》《韩世家》皆作屈宜臼,臼咎古字通。然考韩昭侯筑高门在昭侯二十就年,据此当五十年,疑不能为一人。《淮南 道应训》作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宜若。若亦咎之误文也。恐屈宜臼之告吴起,特后人模仿赵良之告商君而造为之,屈子固不与吴起同时也。)居一年,乃为令尹。不识其前又曾为他职否。其为令尹,《史记》载其政绩云:“起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今按:陈灭在惠王十一年,蔡灭在四十二年,何待悼王?《楚世家》于悼王十一年,即书二十一年悼王卒,更不记平越、却晋、伐秦之事。检诸《越世家》,楚破越在威王世,亦与悼王无涉。则却三晋而伐秦者,其语殆同为无稽也。且其时亦尚无纵横之言,《史》盖误袭《秦策》蔡泽语耳。或《史》本作:“起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前后文气本相承接,中间用兵一段,系后人据《秦策》妄增也。《淮南 道应训》记吴起之语曰:“起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说苑 指武篇》同。)可与《史》文互证。知蔡泽之语,乃策士润饰,欲明功成身退之理,故尽以惠、威二王前后战绩,一归于起。此如记燕昭王得贤,乃云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矣。《吕氏 贵卒篇》云:“吴起谓荆王曰: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余,臣不得而为也。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此又吴起治楚不主以兵力扩地之证也。其徙贵人垦荒,殆秉李克尽地力之教。《韩非 和氏篇》称其教悼王曰:“楚国之俗,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此起之所以治楚而招贵戚大臣之忌者。(《淮南 泰族训》亦云:“吴起为楚张减爵之令,而功臣畔。”)孔子以正名复礼绳切当时之贵族,既不得如意,后之言治者,乃不得不舍礼折入于法。是亦事势所驱,不获已也。且礼之与法,其本皆出于纠正当时贵族之奢僭,李克、吴起,亲受业于子夏、曾西,法家渊源,断可识矣。起治楚政绩,略如此。(《吕氏 义赏篇》:“郢人以两版垣,吴起变之而见恶。”《注》云:“教之用四。”可见吴起为治注重民生之一斑。)《韩非 和氏篇》云:“悼王行之期年而薨,吴起枝解”,大则起为令尹期仅一年,愈徵楚无括地之事。推迹以求,起之在楚,盖不出三四年也。枝解之说,又见《墨子 亲士》,(“吴起之裂其事也。”)《韩非 问田》,(“吴起支解,商君车裂。”)《淮南 缪称》,(“吴起刻削而车裂。”)《主术》,(“吴起、张仪,车裂支解。”张仪疑商鞅之误。)及《韩诗外传》卷一。(吴起削刑而车裂,商鞅峻法而支解。)本传不书,盖失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一 武三王·沈约
  列传第十四 到仲举 韩子高 华皎·姚思廉
  卷第二百七十一 後梁紀六·司马光
  卷第一百三十八·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四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八·佚名
  卷六十五上下·郝经
  通志卷三十二·郑樵
  三四六 军机大臣奏请将承办《文溪集》疎悞之提校各员交部察议片·佚名
  王劭传·李延寿
  不忽木传·宋濂
  选举三○·徐松
  卷五·曾巩
  纲鉴易知录卷三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三·徐世昌

    陈宝箴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人。咸丰辛亥举人,官至湖南巡抚。谢易实甫赠庐山泉廿年不践匡庐径,读画因君系梦思。饷我新泉分瀑布,瀹将春茗助敲诗。清流合让支筇客,辟地须寻面壁师。安得草堂容设榻,一瓯睡足

  • 提要·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鄱阳五家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鄱阳五家集十五卷国朝史简编简字文令鄱阳人是编辑其乡人之诗自宋末至明初凡五家一曰芳洲集三卷黎廷瑞撰廷瑞字祥仲宋咸淳辛未进士授廸功

  • 卷六十七·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六十七元好问五【以下诗从全集补入】同希顔再登箕山千年箕山祠萝径深以悄桂树不复见秃蓛余秋篠盘盘尽絶顶石冢平木杪长风万里来筋骸觉轻矫侧身望岩窦解衣憩林表是时夏春交野色乱青

  • 卷一百六·表第七·功臣世表二·张廷玉

        ◎功臣世表二   

  • 卷之一千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梁彦光传·魏徵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 他的祖父梁茂,是西魏秦州、华州刺史。 他的父亲梁显,是北周荆州刺史。 彦光小时很聪慧,有很好的天赋。 他的父亲常对亲近的人说:“这孩子有风骨,将会使我的家族兴盛起来。”梁彦光七岁时,父亲染上

  • 朵儿赤传·宋濂

    朵儿赤字道明,西夏宁州人。父斡扎箦,掌管西夏的国史。太祖西征时,斡扎箦守西凉,率父老开城投顺太祖。太祖任命他为中兴路管民官。朵儿赤十五岁就精通古注《论语》、《孟子》、《尚书》。世祖认为西夏子弟才华过人,欲试用之

  • 李植传·张廷玉

    李植,字汝培。父亲承武,从大同移居江都,官至福建布政使。李植万历十五年(1587)中进士,选庶吉士,授职御史。十年冬,张居正死,冯保还在当道,其党徒锦衣指挥同知徐爵居在禁中,阅览奏章,起草诏书如旧。张居正的党徒都依靠徐爵与冯保

  • 后梁纪一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丁卯、907)·司马光

    后梁纪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 [1]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于贝州。 [1]春季,正月辛巳(初四),梁王朱全忠率兵在贝州休整。 [2]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谓节度判官周隐曰:“

  • 唐纪七十六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乾宁二年(乙卯、895)·司马光

    唐纪七十六 唐昭宗乾宁二年(乙卯,公元895年) [1]春,正月,辛酉,幽州军民数万以麾盖歌鼓迎李克用入府舍;克用命李存审、刘仁恭将兵略定巡属。 [1]春季,正月,辛酉(初三),幽州的军队百姓几万人张起伞盖、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李克用

  • 商书·微子·佚名

    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小师。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

  • 原序·黄仲炎

    春秋通说原序春秋者圣人教戒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书之事是也法圣人所定也故谓之教事衰乱之迹也为戒而已矣彼三传者不知其纪事皆以为戒也而曰有褒贬焉凡春秋书人书名或去氏或去族者贬恶也其

  • 卷八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二襄公十三年考异足利本传获保首领以殁于地殁作没永怀堂同注五年习卜皆同吉乃巡狩习作五宋板永怀堂同释文易以防反【七叶】元文作必易以防

  • 卷五·陈大章

    <经部,诗类,诗传名物集览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名物集览卷五  庶吉士陈大章撰虫豸螽斯羽朱传螽蝗属长而青长脚长股能以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语録问螽即是春秋所书窃疑斯是语词如鹿斯露斯之类然七月诗言斯螽动股则恐是

  • 第十八章&nbsp;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冯友兰

    汉朝不仅在年代上继承秦朝,而且在许多方面也是继承秦朝。它巩固了秦朝首次实现的统一。统一思想为达到巩固统一的目的,秦采取了许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统一思想的政策。秦统一六国之后,丞相李斯上书始皇帝,说;"古者天下散

  • 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一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极甚深难见难觉。不可寻思超寻思境。聪慧微密智者所证。一切分别毕竟离故。世尊,若诸有情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常乐听闻受持读诵。究竟通利

  • 张三丰先生全集·张三丰

    道家养生学著作。明代张三丰撰,清代汪梦九辑,李西月重编,八卷。集中收录张三丰多种传记资料,对研究张三丰及其流派有一定价值。此外多为道论丹词,主要有:《大道论》、《玄机直指》、《道言浅说》、《玄要篇》等。其中《大道

  • 赵匡义智娶符金锭·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符金锭》。撰人姓名不详。旦本。剧写符彦卿之女符金绽在花园中与赵匡义相遇,两人彼此爱慕,吟诗唱和,因韩松闯来,将两人冲散。赵匡义回家后,相思成疾,其妹赵满堂便让丈夫王朴为媒,向符家求亲。恰韩松也向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