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六章 苦撑桂局与西南开府

1930年夏,北方阎、冯势力瓦解,“扩大会议”无疾而终,蒋先生的声势至此可说是如日中天,因而他要以武力彻底解决本军的心也愈坚。

自我军退回桂林后,湘粤之敌在蒋先生命令之下,不断侵入桂境,企图消灭我军。云南方面的龙云也受中央唆使,令卢汉率三师之众,将南宁包围。共产党也于此时利用李明瑞、张云逸等,屡陷百色、恩隆等地,组织苏维埃政府。广西全省弄得疮痍满目,残破不堪。我军处此危殆的境地,实在疲惫已极,军心难免涣散。纵是高级人员如张发奎、黄绍竑等,也心灰意冷,表示出极端的消极。

张发奎军自荆沙南下时原有万余人,士气尚旺。无奈首受挫于广东的从化,再败于广西的北流,三败于湖南的衡阳,三战三北,张氏愤慨已极。自湖南撤入广西时,全军仅剩千余人。

张氏回到桂林后曾向我说,该军人数所以没落至此,并非由于向敌人投降或被敌缴械,乃是由于薛岳在愤怒冲动之下,在撤退途中向部属官兵公开宣布,他本人和张军长绝不再干了,各官兵所携武器听凭自由处置。卖枪得款,返乡务农也好,聚众持械,入山落草也好,总之,张某、薛某是不过问了。因此全军解体。他们的部队退抵桂林时,所剩不过五六百支枪,比之极盛时代的第四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张氏甚至屡请撤销该军番号,俾息仔肩。为慰勉张氏,我总以乐观的态度说,胜负为兵家常事,劝他不必消极。张说,他现在毫无凭借,难以重整旗鼓。我为维持第四军于不坠,遂将本军许宗武、梁重熙两师番号取消,将该两师的装备和少校级以下官兵约六千人,拨交张发奎补充第四军,以恢复其战斗力量。我们苦心孤诣维护第四军,可说是仁至义尽了。

孰知张氏对拨补的部队,只收了士兵和枪械,将各级官佐陆续送回我的总司令部,另行安置,而易以他的第四军原有的心腹股肱。被解除职务的官佐,不免啧有烦言。我则竭力疏解安慰,以维持全军上下的和睦。值此万分艰难之时,我为维持正义,支撑残局,用心之苦,实难尽述。嗣后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汪、蒋再度合作,汪兆铭出掌行政院。张发奎以广西地处边陲,发展不易,乃自柳州防地以急行军方式入湘,向南京开拔。张氏北上依附蒋、汪,本可减轻广西的负担,我们是不会留难的。

当上年张氏图粤失败,入桂避难期间,我们为表示欢迎及开诚合作,曾委张军中的陈劲节为第一方面军的军需处处长。到两广化敌为友,开府广州时,又改派为我军驻香港办事处处长。后来,本军因弹械缺乏,曾由陈氏经手,向德国购买七九步枪三千支。该批弹械到港后,陈氏竟秘不报告,反拟转运上海,交第四军应用,事为我方所侦悉,其谋乃败。

张发奎之外,另一表示绝对消极的,便是黄绍竑了。我军自湘败退后,绍竑便认为局面极端严重,无法应付而时有去志,经我和白崇禧苦劝无效,终于8月通电息兵下野,南宁收复后,即取道安南赴港。黄氏此去纯系他个人消极所致,并非与我李、白有何不洽。黄氏的通电措辞极为委婉,殷殷以和平为职志。然则我李、白二人愿坚持内战吗?此种内战的不断发生,纯然是由于蒋先生的独裁乱纪,以不正当的手段图谋消灭异己所引起。蒋氏这种作风,已引起全国的公愤,广西军民对蒋氏无不痛心疾首。我们纵想解甲归田,也不愿在蒋氏的淫威之下俯首帖耳。其所以陈兵抗拒,实是逼上梁山,故黄绍竑的通电在广西袍泽中未发生丝毫反应。此非八桂袍泽独厚于我李、白二人而薄于黄氏,实因黄氏的主张有违军民大众心理所致。

为应付广西当前危局,我乃以柳州为发号施令的中心,重新整顿所部,决定择要固守,并先派黄旭初军长驰赴南宁指挥韦云淞师固守,拒止滇军与贵县余汉谋粤军的合流(旭初在邕垣竟被围困达两个月之久)。然后次第将客军逐出境外,全省或可以复苏。

军队改编后的新序列,略如下表:

第一方面军总司令 李宗仁

副总司令 黄绍竑

总参谋长 白崇禧

前敌总指挥 张发奎

第四军军长 张发奎

第十师师长 吴奇伟

第十二师师长 薛 岳

第七军军长 杨腾辉

第十九师师长 莫树杰

第二十一师师长 廖 磊

第十五军军长 黄旭初

第四十三师师长 梁朝玑

第四十五师师长 韦云淞

独立第一师师长 韩彩凤

这一期我们肃清广西的战略是对湘、粤两方敌人取守势,而以全力先将滇军逐出省外,以解南宁之围。讨滇的战事自9月底发动,由白崇禧指挥,经两周的激战,已迫近南宁。南宁守军在黄旭初军长指挥之下出城夹击滇军。至10月中旬,入侵滇军才悉数被逐出境,西线遂无战事。

卢汉既去,我军乃乘势进剿盘踞右江一带的共军李明瑞部。李部不支,退据东兰,其后又向桂北溃退,终于1931年春初越境逃入湖南,东撤江西,与正在滋长中的朱、毛部队汇合。

西线戡平之后,我军本拟回师进击侵入桂境的粤军,然而此时广东与南京之间又酝酿新变化,粤军已与我军通款言和。我军乃兵不血刃,将梧州以西和平收复。

此次宁粤的龃龉实源于粤籍元老胡汉民的被囚,而胡的被囚,则又起源于所谓“约法”之争。原来当蒋、冯、阎中原大战结束之初,蒋氏以战胜余威,竟不经中央党政机构会议,擅自通电声言制定“约法”,开国民会议。中央要人如吴稚晖、杨永泰、张群之流,都附和蒋氏,唯胡汉民独持异议。汉民坚持党统,主张训政,反对约法。加以当时盛传,蒋先生将利用约法,出任总统,尤为胡氏所反对。二人相持不下。至1931年2月28日,蒋先生突然将胡汉民幽禁于汤山,并于中常会中宣布胡氏请辞本兼各职。

胡氏在党中允为元老,地位高于蒋氏,在政府中,胡氏也位居立法院院长。蒋先生竟因一言不合,即加以幽禁,则蒋氏对付他人的手段为如何,更可想见了。这些都可见蒋先生的独裁、目无纲纪,实为招致党内外一致强烈反对的原因。

胡汉民被幽禁后,举国哗然,粤籍中委纷纷南下,集议于广州,反对蒋先生。国民党自有史以来,粤籍要员最具畛域之见,其原因或者是由于方言的关系。他们彼此之间,平时虽互相猜忌,然一有事变,则又尽释前嫌,作坚固的团结。如陈铭枢、陈济棠争夺广东地盘即是一好例。当李济深被拘押后,蒋先生以利禄分化李的部属,以陈铭枢为广东省省主席,陈济棠为绥靖主任。我军出湘时,陈铭枢部下的蒋光鼐、蔡廷锴等,竟自告奋勇,为虎作伥,开赴衡阳作战。其后,陈部被调往津浦线,参加对冯、阎的战争。陈铭枢在粤顿失羽翼,陈济棠乃排挤陈铭枢离粤。铭枢诉诸中央,蒋先生故意纵容陈济棠的所为,意在使两陈相斗,从中渔利。陈铭枢含恨在心,从此乃暗中积极反蒋。到了胡汉民被囚事件发生,所有粤籍中委又团结一致,铭枢、济棠也尽释旧怨,在广州开会反蒋援胡。

这时广州方面的实力派为陈济棠,因而粤籍要人如孙科、古应芬、邓泽如、萧佛成、林云陔、刘纪文等,群起赴穗依附陈氏,策划反蒋,甚至连汪精卫的“改组派”也被邀参加。

粤籍要人并师1918年中山先生护法故事,在广州举行非常会议,开府西南,以与南京对抗。粤方反蒋计划既定,乃决定自广西撤兵,并派林翼中为代表,到南宁和我们商议合作,请我方派兵维持粤军撤退地区的治安。因此峰回路转,两广化干戈为玉帛,又由敌对之局转而为合作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刘昫
  庄宗纪八·薛居正
  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二·脱脱
  ●卷一百五十七·徐梦莘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二·王祎
  卷之七百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卷四·傅恒
  卷三十二·张守节
  王绩传·欧阳修
  马关条约·佚名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四·徐天麟
  第四节 官 制(下)·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评下卷·沈雄

    ◎金 元 明 清○完颜《如庵小稿》金史曰:字子瑜,完颜宗室明昌诸王,禁不得与外交,故得穷日力於书。越王薨,文士亦时至其门,藏书与中秘等。其临江仙、青玉案,可歌也,见如庵小稿蔡正甫曰:密公子瑜,宗室中第一流人物。小词可

  • 卷一百五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九 襍解【上】 丹书 大戴礼武王践祚三日召师尚父而问曰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不可得而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其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 卷二百二 治平元年(甲辰,1064)·李焘

      起英宗治平元年六月盡是年九月   夏六月己亥,進封皇子忠武節度使、同平章事、淮陽郡王頊為潁王,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增置宗室學官。詔曰:「以宗枝甚眾,而誘導之方未至,故命近臣舉有學行之士,為之教授。傳不云

  • 第九回 失燕土伪帝作囚奴 平宣州徐氏专政柄·蔡东藩

      却说刘守光僭称帝号,遂欲并吞邻镇,拟攻易定。参军冯道,系景城人,长乐老出身,应该略详。面谏守光,劝阻行军。守光不从,反将道拘系狱中。道素性和平,能得人欢,所以燕人闻他下狱,都代为救解,幸得释出。道料守光必亡,举家潜遁,奔

  • 千百年眼卷二·张燧

    孔子著述孔子生平,唯于《周易》有赞,《诗》、《书》则删之,《礼》、《乐》则定之,《春秋》则笔削之。笔但笔其旧文,有削则不尽笔,定亦不添一笔,删则不笔者多矣,盖不贵增而贵减。文王、周公之彖象多诡奇,而孔子之传文极显浅。殷

  • 进实录表·杨士奇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辅运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英国公臣张辅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臣闻自古帝王有大德以及于万民则必有信史以传于万世是故尧舜之道载诸典谟文武之政布在方册汉唐而下莫不皆然钦惟宣宗宪天崇道英明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二百二·佚名

    弘治十六年八月乙未朔△锦衣卫指挥使叶广自陈提督捕盗年劳命升都指挥佥事仍旧管事△丙申△赐代府镇国将军俊木□□俊櫾辅国将军俊枝俊木咢俊榤俊楥俊橙鲁府奉国将军徤木□□高密王长子徤栻诰命冠服如制△升锦衣卫指挥

  •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卷二十·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灵景经略小国【晏子相齐附】襄公二年春齐侯伐莱莱人使正舆子赂夙沙卫以索马牛皆百匹齐师乃还君子是以知齐灵公之为灵也夏齐姜薨

  • 武德·周绍良

    №武德001【盖】唐上柱国邢国公李君之墓铭【志文】□昔天造草昧之初,有圣经纶之始,原鹿逐而犹走,瞻乌迁而未宣,必有异人间出,命世挺生,负问鼎之雄图,郁拔山之壮气,控御英杰,鞭挞区宇,志逸风飚,势倾海岳。或一九请封

  • 贞观·周绍良

    №贞观001【盖】失。【志文】夫人姓张,字娥子,洛州河南县人也。假黄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仲雍之孙,本郡中正定国之女。夫人挺生望族,类皎月之亮高天;诞出游神,若青松之郁崇岭。年十四,婚媾王氏。未寻曹氏之诫,善合

  • 耶律义先传·脱脱

    耶律义先,于越仁先之弟。风采美奂,举止庄严稳重。重熙初,补为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1044),兴宗西征,义先担任十二行纠都监,因战功第一,改任南院宣徽使。当时萧革与他同知枢密院事,恃宠专权,义先讨厌他。趁着侍宴的机会,对皇上

  • 卷五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孝宗时叶适应诏论官法三事士学二事兵权二事外国四事官法上曰夫课羣臣当以实实不能课当课以名名以致实实以致名有一

  • 卷一百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六 朱批张善奏摺 雍正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山西大同总兵官【臣】张善谨 奏为恭谢 天恩敬请 陛见事窃【臣】蒙 皇上天恩畀以山西大同总兵重任於雍正六年十月 二十二日抵任当即恭疏叩谢 天恩任

  • 八年·佚名

    (丁巳)八年清咸豐七年春正月1月1日○甲寅,詣仁政殿,親上大王大妃殿王大妃殿致詞、箋文、表裏,仍受賀頒赦。1月2日○乙卯,詣仁政殿,親傳宗廟、永寧殿春享香祝。○命陳賀時禮房承旨李根友,對擧承旨吳取善,宣敎官副修撰林謇洙,幷加

  • 目录·德清

    叙意论教源论心法论去取论学问论教乘论工夫论行本论宗趣注道德经序老子传发明宗旨发明趣向发明工夫发明体用发明归趣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一章二章三章四章五章六章七章八章九章十章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

  • 卷一百三十·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十八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二十六【宋板】曽子问第七礼记六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六曽子问第七礼记郑氏注【

  • 皇明名僧辑略凡例·袾宏

    生于元。示寂于本朝者录。示寂于元者不录。楚石以下十家。各有语录。不能悉具全书。其上堂示众普说拈颂题咏诸杂著等。皆录少分。附录者。宋景濂学士集中所载诸善知识序文志铭。亦以曾与本朝者录其少分。又附者。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