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集解卷七十六

宋 裴骃 撰

史记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徐广曰魏公子传曰赵恵文王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葢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恵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徐广曰属清河】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亦作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逺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徐广曰癃音隆癃病也】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舎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徐广曰待一作得】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防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防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劒厯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舎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劒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防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防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防此血于堂下公等録録【音禄】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舎吏子李同説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防百数婢妾被绮縠余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徳耳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徐广曰河内城臯有李城】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忧也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勲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徐广曰一本是亲戚受城而以国许人】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劵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聴虞卿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刘向别録曰齐使邹衍过赵平原君见公孙龙及其徒綦母子之属论白马非马之辩以问邹子邹子曰不可彼天下之辨有五胜三至而辞正为天下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坐皆称善】

虞卿者游説之士也蹑蹻担簦【徐广曰蹻草履也簦长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説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谯周曰食邑于虞】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徐广曰复一作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古后反求和曰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以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而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音释徐广曰一作赦】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请听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防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哉今郝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以为韩魏不救赵也而王之军必孤有以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聴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何如毋予孰吉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对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仕于鲁病死女子为自杀于房中者二人其母闻之弗哭也其相室曰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不随也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也故从母言之是为贤毋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妬妻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説也王眘【徐广曰音慎】勿予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説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强怒乘赵之弊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讐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讐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寳以先于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居顷之而魏请为从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光卧反】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説使赵防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防亡【谯周曰长平之防乃赵王信间易将之咎何怨平原受冯亭哉】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二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卷三百二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东都事略卷四十二·王称
  卷九 献帝·王夫之
  第八回 怙势招殃杨氏赤族 逞凶灭纪贾后废姑·蔡东藩
  春秋别典跋·薛虞畿
  会匪纪略·孙衣言
  第一卷·况周颐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卷之十一·佚名
  第二五○移光绪九年八月二十八日一一六○六--一·佚名
  第三十四卷 访目·缪荃孙
  平定金川方略卷十·来保
  卷七·佚名
  李固·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潘德舆

      刘後村云:“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方正学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昆仓派,却笑黄河似浊流。”“天历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作後

  • 卷四百六十三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八月戊子盡是月壬辰   八月戊子朔,知開封府范百祿轉對,言三事。其一曰:「臣伏惟二聖臨御以來,朝廷清明,海內乂安。邊隅弭兵革之災,田里無狗吠之警,耋老倪稚,咸樂其生,德之休明,古治何遠。原其所以,誠由舉措

  • 第一百六回 春申江激动诸团体 日本国殴辱留学生·蔡东藩

      却说徐总统迭接呈文,也知舆情愤激,罪有攸归,但曹宅被毁,章氏受伤,似觉学生所为,未免过甚,一时不便为左右袒,独想出一条绝妙的通令来,便即颁发出去。令云:  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纠众集会,纵火伤人一事,方事之始,曾传令京师警察

  • 卷第二百六十八·胡三省

    后梁纪三〔起重光协洽(辛未)三月,尽昭阳作噩(癸酉)十一月,凡二年有奇。〕《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干化元年〔(辛未、九一一)〕1三月,乙酉朔,以天雄留后罗周翰为节度使。2清海、静海节度使兼中书令南平襄王刘隐病亟,〔亟,纪力翻。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正统十二年冬十月己未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礼部尚书胡濙等奏应天府乡试录进 皇太后者应用黄绫装潢今用红绫请治本府官吏之罪 上命宥之○庚申命驸马都尉井源掌宗人府印○兵部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七月。壬午。谕军机大臣等、岐元奏、请调记名总兵聂桂林、邓启元、差委等语。奉省现在筹备边防。整顿营伍。需员孔亟。着李鸿章饬令聂桂林、邓启元、迅赴奉天。听候差委。将此谕令知之。洋务  ○

  • 第三十六册 天聪五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第三十六册 天聪五年三月至四月十三日,以送行孔果尔老人礼,汗召入宫内,杀一牛、四羊,备六麅之肉,列筵三十,宴之。十五日,科尔沁部孔果尔老人还。汗乃诸贝勒送至十里外。於蒲河岗,杀二牛、七羊,宴之。赐老人物件之数:带韂雕鞍一

  • 厍狄干传·李延寿

    厍狄干,善无人。他的曾祖父厍狄越豆眷在北魏道武帝时因建立军功,朝廷将善无西部腊汉山一带方圆百里的土地封赏给他。他后来率领部落的家口向北迁移,因而,家住在北部边境。  他性情耿直,寡言少语,身怀武艺。北魏孝明帝正光

  • 卷一百四十二·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二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女真上徽宗论女真决先败盟  宋 昭臣闻犬戎之性不可以信义结去来无定叛服不常虽成周盛世犹有玁狁之难故自古御戎未见

  • 陈在新·周诒春

    陈在新 字化民。年三十八岁。生于北京。已婚。子二。初毕业于北京汇文大学。得学士学位。任该校教员。宣统二年。以汇文大学公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教育及数学。民国元年。得硕士学位。是年回国。任北京汇文大

  • 卽位年·佚名

    秋七月7月4日○甲申,正宗大王二十四年〈淸嘉慶五年〉夏六月己卯,正宗薨。越六日秋七月甲申,〈初四日。〉王卽位于昌德宮之仁政門。王以正宗十四年〈庚戌。〉夏六月丁卯,〈十八日申時。〉誕降于昌慶宮之集福軒。初,正宗在位

  • ●牧鑑序·杨昱

    楊昱李仲僎○楊昱牧鑑者集經史百家之格言懿蹟有關於政者為牧人者之鑑也必曰鑑何人欲修容者則冶金為鑑以自見况司牧者可無鑑乎修容者鑒於金則貌可正司牧者鑒於古則治可進故曰鑑曰可傳乎曰不敢也世之仕者多老成諳練之儒

  • 春秋説卷十二·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文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隐以摄不书即位庄闵僖以继弑不书即位桓弑立偃然行即位之礼故书之以成其志声其恶非正也公继世得其正其书即位正矣而有大恶寓焉三年之通防不行人君卒哭则除服素冠之刺不特一国为

  • 卷九上·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九上【己丑】简王十有四年【在位十有四年子灵王立在位二十有七年子景王立】襄公名午成公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卽位公生四年矣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小乘论音)·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阿毗昙八揵度论三十卷 玄  发智论二十卷 琳  法蕴足论十二卷 琳  集异门足论二十卷(上帙十卷琳下帙上卷音入后卷)  右四论八十二卷同此卷音。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一    

  •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一卷·佚名

    不空译尔时普贤菩萨。观察人天哀愍一切。无间自说言。一切众生四大远变。有种种病或鬼魔来作种种病。迷倒世间减损寿命。云何对治如是内外种种损害。谓诸众生不知恩故。有如是违以何为恩。谓地水火风。日月诸天皆有内

  • 卷第二十二(声闻无学沙弥僧部第十一)·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二十二(声闻无学沙弥僧部第十一)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双德双福二沙弥遇佛成道一&middot;须陀耶在冢生长遇佛得道二&middot;均提沙弥出家并前身因缘三&middot;沙弥救蚁延寿精进得道四&middot;沙

  • 大金国志·宇文懋昭

    南宋人宇文懋昭撰(一说为宋、元间人所辑,伪托宇文懋昭)。41卷:凡纪26卷、开国功臣传1卷、文学翰苑传2卷、杂录3卷、杂载制度7卷、许亢宗行程录1卷。前有进书表,末署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是月十日金亡)。懋昭生平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