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五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非宝寸阴是竞资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十善业道品第一。因外道说佛法与彼无别,新学比丘不能答。告舍利弗,舍利弗令问佛。佛为具说十不善果报差别,及说十善世出世果。

生死品第二。说比丘应观察生死过患,次第修十地行等。

地狱品第三。说十恶因,感得种种地狱苦报差别,善能观察,乃至得十三地。

饿鬼品第四。说三十六种饿鬼因果差别,观察得十五地。

畜生品第五。说畜生品类差别最多,及说修罗与天斗战事,观察得十七地。

观天品第六。观察四王,及三十三天,得十八地。又观夜摩天有三十二处,随业受果,乐尽苦生,有夜摩天王,及鹅王,孔雀王,诸天鸟等说种种诃放逸法。

身念处品第七。说内身观,四大调与不调,户虫行业,诸风作用等,作外身观,四洲众生苦乐因果,生死不断,观已厌离。

妙法圣念处经(八卷今作四卷) 忠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说十善法,及厌离行等。诃酒过失,及十恶等。赞叹护戒,及说天上诸偈,大意与正法念处经同。

佛说生经(五卷) 璧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一那赖经。说佛昔为仙人名那赖,此云无乐,说法令方迹王断爱,今复说法断比丘欲想,令证果。

二分卫比丘经。说此比丘昔为鳖时,亦曾系意猕猴,而不遂所愿。

三和难经。说和难释子辄度人,昔时亦曾受博掩子所欺。

四邪业自活经。亦说和难释子往事。

五是我所经。说悭鄙长者曾为鸟,名我所。

六野鸡经。说野猫巧诱野鸡因缘,猫即旃遮比丘,鸡即佛是。

七前世诤女经。说调达最初结怨之由。

八堕珠着海中经。说佛昔时抒海事。

九旃阇摩暴志谤佛经。说尼谤佛夙缘。

十鳖猕猴经。亦说暴志昔为鳖妇,调达为鳖,佛为猕猴。

十一五仙人经。说一仙人侍四仙人事,四仙人,即前后四佛,梵志,即调达。

十二舅甥经。亦佛及舍利弗调达往事。

十三闲居经。为梵志说出家闲居行。

十四舍利弗般涅槃经。说尊者虽入灭,五分法身不灭,人宜自求归依,处于法地,归命于法,不处他地,不归余人。

十五子命过经。为丧子堕忧者说法,令悟无常。

十六比丘各言志经。与中阿含牛角娑罗林经上同。

十七迦旃延说无常经。

十八和利长者问事经。佛问长者四大诸法,长者一一能答。

十九心总持经。说大乘法,而有咒。

二十护诸比丘咒经。

二十一吉祥咒经。

二十二总持经。大似华严经中略出少许。

二十三所欣释经。说所欣释今昔粗犷事。

二十四国王五人经。说舍利弗,阿那律,阿难,输轮,及佛往因,与今事同。

二十五蛊狐乌经。说调达与拘迦利,昔为狐乌,互相谬叹,今亦复然。

二十六比丘疾病经。即佛躬看病比丘事。

二十七审裸形子经。外道遣人觅佛短,反受佛化,得见道迹,因说夙事。

二十八腹使经。阿难劝匿王于饥世供佛及僧,佛说其往因,曾以腹使之语,利益众人。

二十九弟子命过经。有弟子命过生天,见佛得道,其师忆之,佛为安慰说法,并说昔时仙人爱小象缘。

三十水牛经。说昔时水牛王忍猕猴辱,而梵志杀此猕猴,今外道亦然。

三十一兔王经,说兔王舍身奉仙人事。仙人,即锭光佛。兔王,即释迦也。

三十二无惧经。说昔人行道,死时无惧,得生内院。

三十三五百幼童经。童子行善遇水厄,生内院。

三十四毒草经。说大林毒草喻,警人勤去三毒。

三十五鳖喻经。喻三界无安。

三十六菩萨曾为鳖王经。说鳖王忍苦,不害商人事。

三十七毒喻经。说子息不肯行毒以为喻,喻人不宜行毒,宜去三毒,行六度等行。

三十八诲子经。说母善诲子事,叹后世人子,有从不从。

三十九负为牛者经。说佛救牛因缘。

四十光华梵志经。说维卫佛时梵志,即是今佛,众眷属,即今众会。

四十一变悔喻经。居士出家,后又变悔,树神现尼身以觉悟之,乃得证道。

四十二马喻经。马能调良,则受快乐,佛调众生,亦复如是。

四十三比丘尼现变经。二尼现变,化度恶人。

四十四孤独经。说昔时孤独人能作福,有子反受其累,以喻迷心而生五阴六衰之患。

四十五梵志经。佛为梵志一家说法,令各得益,因说昔事亦尔。

四十六君臣经。说调达昔为大犹王,佛为密善财大臣。

四十七拘萨国乌王经。说四将昔为四乌事。

四十八蜜具经。授梵志施蜜者缘觉记,并说其往因。

四十九杂赞经。有比丘尼子出家,不顺道法,母诲不从,父敕不顺,后遇大苦,佛因说其曾为乌时,亦遭此苦。

五十草驴驰经。比丘妄授客比丘筹,后取衣钵辱主乃去,佛说草驴驰梵志往因。

五十一孔雀经。说往时孔雀,令乌无光,今佛令外道失彩。

五十二仙人拨劫经。即往古仙人触女失通事。

五十三清信士阿夷扇持父子经。父不喜其子,子他出后,方思之,唤不肯归,佛因说昔时猕猴师事。

五十四夫妇经。夫不喜其妻,妻出家证果,后方唤之,佛因说其夙缘。

五十五譬喻经。一说昔时比丘化油供佛缘,比丘,即然灯佛。老母施油者,即释迦佛也。二说大鱼救荒结缘事。三说首达谤惟先堕狱事,首达,即释迦。惟先,即阿弥陀佛。四说梵志儒童争座成怨事,梵志,即调达。儒童,即释迦。梵志发恶愿已,大修功德,乃得世世与佛相值。五说驴随马,则与马相似,随驴,则仍似驴,诫人宜随善知识。六说盗天像金头,称南无佛,即得取去,人方知天不如佛。七说狗伏床下听经。得为比丘尼证果。八说贫人乞得天帝瓶,堕地破之,便无所堪。喻人初闻佛法,能行精进,所愿必得,后小懈怠,忘失经戒,譬如瓶破也。

杂有大乘法。

佛说义足经(二卷) 璧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桀贪第一。优填王第二。须陀利第三,杀女谤佛事。摩竭梵第四。镜面王第五,盲人摸象喻。老少俱死第六。弥勒难第七。勇辞梵志第八。摩因提女第九。异学捔飞第十。猛观梵志第十一。法观梵志第十二。兜勒梵志第十三。莲华色比丘尼第十四,佛从忉利天来事。子父共会第十五,佛与父王相见,令证果事。惟楼勒太子第十六,即琉璃王害释种事。

十六经各有义足偈,故总名义足经,而译文甚为难晓。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二卷) (有康僧会序) 敬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在越祇国舍羁瘦国说,大似论体。(六行、四谛、十黠法门。)

禅秘要法经(三卷) (南尺北竭)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一为迦絺那,难陀,说系念观左脚大指法。次为大众说第一系念额上。第二观白骨,第三津腻惭愧观。第四胖胀脓血,及易想观。第五观薄皮。第六厚皮虫聚观。第七极赤淤泥浊水洗皮杂想。第八新死想。第九具身想。第十节节解观。第十一白骨流光观。第十二四大观。亦名八十八使境界。第十三结使根本观。第十四易观法。及地大观。又观外四大,亦名渐解学观空。第十五四大观。第十六四大观。第十七身念处观。第十八一门观。具见七佛等。第十九观佛三昧,亦名灌顶法。第二十数息观。为禅难提比丘说。第二十一暖法观。为槃直迦说。第二十二观顶法。第二十三观助顶法方便。第二十四火大观。第二十五火灭观。第二十六正观。得须陀洹道。第二十七真无我观。灭水大想,向斯陀含。第二十九水大观。得斯陀含。第三十风大观。成阿那含。次为阿祇达说往昔因缘,教修慈心,及说贤圣空相应心境界,分别十一切入相,阿难请问经名,并示四法,及嘱修者,慎勿轻与人知。

治禅病秘要经(二卷) (南善北庆)

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译

治阿练若乱心病七十二种法(尊者舍利弗所问,出杂阿含阿练若杂事中)。治噎法。治行者贪淫患法。治利养疮法。治犯戒法。念七佛,念三十五佛,念诸菩萨,念大乘心,观于空法,想佛捉水灌顶,复想堕狱,称三宝名,蒙光救拔,然后八百日苦役。七日观白毫相,又教作毒蛇观,更作苦役,更观一佛,更修不净观成,又诵戒经八百遍,然后复净。治乐音乐法。治好歌呗偈赞法。治水大猛盛,因是得下法。治因火大头痛、眼痛、耳聋,法。治入地三昧,见不祥事,惊怖失心法。治风大法。初学坐者鬼魅所著,种种不安,不能得定,治之之法(尊者阿难所问)。

此经虽云出阿含部,而多有大乘法要。

阴持入经(二卷) (南孝北竭)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说五阴六入等法相,及说三十七品等。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 孝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本因(似未完)。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四卷今作二卷) (南斯北夙)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王舍城善贤长者妻怀妊,长者问佛。佛记其生男,受天福,出家证果。长者误信外道语,以毒药摩妻腹,妻死,焚之。佛与大众往视,子从火中坐莲华生。佛命频婆娑罗王,取以为子,后仍归长者家。能辨白叠新旧,受天福乐,畏阿阇世,遂求出家证果,佛为比丘说其夙因。

摩登伽经(二卷) (南善北庆)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共支谦译

度性女品第一。说一咒护阿难。又说六句神咒。明往缘品第二。帝胜伽欲聘莲华实女为息。示真实品第三。破五祠邪,示真菩提法。众相问品第四。帝胜伽说三章二十一句咒,三章八句咒。说星图品第五。说二十八宿事。观灾祥品第六之一。说人生所逢星纪善恶之相。六之二。说月在众星所应为事,及地动等吉凶。明时分别品第七。说四时昼夜长短等法,及出古今夙习因缘。

舍头谏经(一卷) 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此云虎直,阿难昔名也。即摩登伽经异出。

摩邓女经(二纸余) 庆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为此女说眼鼻口耳声步不净而证果。

摩邓女解形中六事经(二) (二纸余) 庆

附东晋录

同上。二经皆摩登伽经第一品异出。

佛说柰女耆域因缘经(一卷) (南庆北尺)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说柰女生柰树上,后与萍沙王生耆域,为世名医,治种种奇病,并出往因。

佛说柰女耆婆经(一卷) 同上

译人同上

与上经同,而文稍略。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上中下合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阿难,闻二百亿,阿尼楼陀,舍利子,各言色相,精进,工巧,智慧,行业,多获义利,以问世尊。佛言:智慧为最胜,而修福因,又为极胜。即说往时眼力王四子,及最后一子事。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卷) (南与北当)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佛在舍卫国祇园,为力提耶子,首迦长者,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因广明一切业,各有十种,最为详明。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四纸欠) (南孝北当)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佛在迦维罗大树下,说罪福报应,慈悲忏法中广引之。

佛说十八泥犁经(五纸欠) 敬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说十八地狱受苦,及寿命长远。

杂藏经(八纸余) (南善北璧)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译

前半皆鬼问,目连答。后半更有多种因果,又有现在国王出家等种种缘。又一华献佛,罗汉及弥勒,亦不知其果报边际,俟成佛乃知之。

鬼问目连经(三纸余) 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出杂藏经。

饿鬼报应经(六纸欠) 同上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与上经同,而多几则。

佛说十二品生死经(半纸余) (南孝北当)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从圣至凡,生死有十二品不同,以劝诫人。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四纸半) (南斯北夙)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祇园,净意来问长寿短寿,乃至愚痴,智慧八种因缘,佛具答之。

无垢优婆夷问经(二纸余) 当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答扫佛塔地,乃至禅四梵行,归戒,功德差别,并现舌相,以决其疑。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五纸余) (南善北庆)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答以持戒敬信,则得吉。毁犯轻慢,则得凶。复问答杀生,及恶意向师向善人二种恶报,复问答末世俗弟子理生之事,阿难重颂,请佛住世。

慢法经(一纸) 同上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阿难分别经(四纸半) 同上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皆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同本。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一卷) 敬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明十善十恶所有果报,中明饮酒三十六失,后有偈,颂善恶二报。

佛说较量寿命经(八纸余) (南力北则)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说娑婆一切寿命长短之数。

十二缘生祥瑞经(上下合卷) (南尽北则)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以十二月一日,各从一有支算起,断种种吉凶事,后说十二生肖。

佛说处处经(一卷) 敬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似律中杂杂因缘。

天请问经(二纸余) 当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说福非火所烧,少欲最安乐等。共九问九答,皆切于开示众生者。

佛说分别缘生经(一纸余) (南凊北薄)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佛初成道,思念世间苦乐诸法,无有能了知者,梵王便来证成,佛更为梵王说十二缘生之法。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三纸余) (南力北则)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天子应堕猪身,帝释教以三归,乃生兜率陀天。

佛说出家功德经(四纸余) 当

失译人名附三秦录

佛闻鞞罗羡那王子乐音,记彼七日命终,阿难劝令一日一夜出家。命终之后,七返生六欲天,当得辟支佛道。阿难因问放人出家之福,障人出家之罪,佛具答之。

佛说大迦叶本经(四纸余) (南孝北当)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为大迦叶说制心法。

佛说龙王兄弟经(二纸欠) (南尺北敬)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即目连降伏二龙事。

佛说罗云忍辱经(二纸半) (南孝北当)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因罗云受打,佛乃广赞忍辱之道。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一纸余) 当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

王子均邻儒出家证果,为父说法,亦证初果。佛因敕众僧临饭时,说僧跋。僧跋者,众僧饭皆悉平等。

佛说普达王经(三纸欠) 当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

夫延国王礼沙门足,诸臣谏之,王命觅一切头卖之,惟人头不可卖,乃至丐者亦不肯受,因劝人生信心,遥请佛来国说法,佛并说其夙缘。

佛说末罗王经(一纸余) (南孝北当)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为移石人说四力,一精进力,二忍辱力,三布施力,四父母力。又生、老、病、死,为四力。

佛说摩达国王经(一纸) 同上

译人同上

罗汉比丘以宿业,为王养视官马,七日后现神通,化王归佛,证初果。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二纸半余) 同上

译人同上

王小夫人怀孕,大夫人以金赂婆罗门,谮杀埋之。儿于冢中得产,其母半身不朽,饮乳三年,至六岁时,佛度出家,证阿罗汉,乃以神通,化其父王令归三宝,佛因具说夙缘,无数人闻之得道。

萍沙王五愿经(六纸) 璧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先叙萍沙王五愿,后叙弗迦沙王出家,宿窑家,佛夜为说法,证三果,次日命终。

佛说五王经(四纸余) 当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说世乐,惟普安王说出世乐,因引四王见佛,佛为说世间八苦,遂同出家修道。

犍陀国王经(一纸余) 敬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婆罗门谮杀毁树者,牛不害折角者,王乃从此信佛。佛因说其往因。

未生怨经(三纸欠) 敬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说瓶沙王受害事,与律中大同小异。

琉璃王经(六纸) 璧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说灭释种,堕地狱,始末。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四纸余) (南尺北敬)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预记王当一堕狱,即出,二十劫不堕三恶道,最后成辟支佛,名无秽。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

(华山见方丈助银二两

信士龙彦含助银二两)

 

猜你喜欢
  卷第七十二·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霁仑超永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慧开
  第四十三章 真言称起源辨略·多罗那他
  卷五百五十一·佚名
  卷四·佚名
  卷之四·德清
  卷第二十三·昙噩
  宝持总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梵志品法句经第三十五(有四十章)·佚名
  行道品第十一·佚名
  答 李 直 问·太虚
  目录·彭绍升
  圆瑛法汇序二·圆瑛
  第八卷·知礼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六仙释紫元赋          【宋】葛长庚客此身于寰中兮如鹦鹉之樊笼妙此道于象外兮如鸿鹄之飞翀劙混沌于咸池兮呼飞亷而鞭丰隆谒元始于玉京兮骑汗漫而泛空蒙帝宓牺而国华胥兮子

  • 王建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建,生卒年未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他是张籍的挚友,而且身世也与张籍有相似之处: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自伤》)他也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岁次己未金熙宗亶天眷二年时已定都临安故自此岁首不书上所在春正月壬午朔诏大金已遣使通和割还故地应官司行移文字务存两国大体不得輙加诋斥布告中外各令知悉癸未新除起居郎莫将试司农卿充伴送使

  • 防开列校刻通志诸臣职名·郑樵

    奉防开列校刻通志诸臣职名监理和硕和亲王【臣】 昼武英殿总裁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臣】德 龄大理寺少卿【臣】王防汾国子监祭酒【臣】陆宗楷提调翰林院编修【臣】林蒲封原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

  • 清代学人列传一·佚名

    ○包世臣包世臣,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幼从其父郡学君读。甫龀齿,读《孟子》至"五亩之宅",即问:"今日制民产何以不如此?"郡学君奇之。少长,虽亦习为举子业,而出语咸识本原。父寻卒,遂孤露,且家极贫。弱冠乃奔走四方谋衣食。客芜湖

  • 卷七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七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第四十六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师古曰蠡音礼】故属河间【师古曰言蠡吾旧属河

  • 第六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平壤之战中日战争事祸胎  李鸿章先事之失机 大东沟之战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 致败之由 李鸿章之地位及责任中国维新之萌蘖,自中日之战生,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之战没。惜哉!李鸿章以光绪十九年,七十赐寿,既寿而病,病

  • 卷二·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二月翰林院编修曹禾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各疏请皇上东巡命廷臣集议翰林院编修曹禾题为恭请皇上登封岱宗以告成功以昭盛德事【臣】闻祀典国之大事帝王事天明事地察于是乎神

  • 卷十八·刘因

    <经部,四书类,四书集义精要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十八   元 刘因 撰论语十四子罕下十五章【出则事公卿】此説本卑非有甚髙之行然工夫却愈精密道理却愈无穷故曰知崇礼卑又曰崇徳广业盖徳知虽髙然践履却只是

  • 卷十六·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十六     宋 杨简 撰大雅一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四章 论罚(三)·林语堂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语译人民若饱受虐政苛刑到了不怕死的地步,以死来威胁他又有何用?假使人民怕死,一有作

  • 卷五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三经解名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也皇氏侃曰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故记者録入於礼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

  • 后记·佚名

    这本《仪礼译注》,是我们合作完成的。分工如下:李景林:前言、《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 王素玲:《燕礼》、《大射仪》、《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丧服》。 邵汉明

  • 第三·佚名

    △二法品第二之一吾从世尊,闻如是语。刍当知。若有刍。成就二分。於现法中。多诸忧苦。无喜乐祝有灾有患。有恼有烧。有罪有责。为诸有情同梵行者之所诃毁。身坏命终。生诸恶趣。云何为二。一於根门。不能守护。二於饮

  • 卷九·道世

    △出胎部第五(此别八部)▲述意部第一敬思定光授记,逆号能仁。玄符合契,故讬化释种。萌兆於未形之前,迹孚於已生之後。照炳人天,联绵旷劫。其为源也,邃乎胜矣!所以神形六动,方行七步。五净雨华,九龙洒水。神瑞毕臻,吉徵总萃。观诸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四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四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分别摄品第六初尔炎法。识法。通尔炎法。缘法。增上法。色法。非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法。无对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

  • 栎社沿革志略·傅锡祺

    近代文学史料。傅锡祺著。1931年秋初版。1963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再次印行。卷首有林资修《序》。栎社系近现代台湾的一个诗社。该书为栎社的大事记。它以时间为经,记述了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1931年的30年间,栎社

  • 比目鱼·佚名

    《比目鱼》自刘藐姑、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谭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与刘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