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剧说卷四

近伶人所演《陈仲子》一折,向疑出《东郭记》;乃检之,实无是也。今得杨升庵所撰《太和记》,是折乃出其中。甚矣,博物之难也。

《辍耕录》云:“千夫长李某戍天台县日,一部卒妻郭氏有令姿,见之者无不啧啧称赏,李心慕焉。去县七八十里,有私盗出没处,李分兵往戍,卒遂在行。既而日至卒家,百计调之,郭氏毅然莫犯。经半载,夫归,具以白;为属所辖,罔敢谁何。一日,李过卒门,卒邀入治茶,忽忆得前事,怒形于色,亟转身持刃出,而李幸脱走,诉于县,县捕系穷竟案议‘持刃杀本部官,罪死’。桎梏囹圄中。从而邑之恶少年与官之吏胥、皂隶辈,无不起觊觎之心者。郭氏躬馈食于卒外,闭户业纺绩以资衣食,人不敢一至其家。久之,府檄调黄岩州一狱卒叶其姓者至,尤有意于郭氏,乃顾视其卒,日饮食之,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髓。忽传有五府官出。五府之官,所以斩决罪囚者。叶报卒知,且谓曰:‘汝或可活,我与为义兄弟;万一不保,汝之妻尚少,汝之子若女才八九岁耳,奚以依顾我尚未娶,宁肯俾为我室乎若然,我之视汝子女,犹我子女也。’卒喜,诺。叶遂令郭氏私见卒。卒谓曰:‘我死有日。此叶押狱性柔善,未有妻,汝可嫁。’郭氏曰:‘汝之死,以我之色,我又能贰适以求生乎’既归,持二幼痛泣而言曰:‘汝爹行且死,娘死亦在旦夕,我儿无所怙恃,终必死于饥寒。我今卖汝与人。娘岂忍哉,盖势不容已,将复奈何!汝在他人家,非若父母膝下比,毋仍如是娇痴为也。天苟有知,使汝成立,岁时能以巵酒奠父母,则是我有后矣。’其子女颇聪慧,解母语意,抱母而号,引裾不肯释手。遂携二儿出市,召人与之,行路亦为之堕泪。邑人有怜之者,纳其子女,赠钱三十缗。郭氏以三之一具酒馔,携至狱门,谓叶曰:‘愿与夫一再见。’叶听入。哽咽不能语,既而曰:‘君扰押狱多矣,可用此少礼答之。又有钱若干,可收取自给。我去一富家执作,为口食计,恐旬日不及看君故也。’相别垂泣而出。走至仙人渡溪水中,危坐而死。此处水极险恶,竟不为冲激倒仆。人有见者,报之县。县官往验视,得实,皆惊异失色。为具棺敛,葬于死所之侧山下。又为申达上司,仍表其墓曰‘贞烈郭氏之墓’,大书刻石墓上。至正丙戍,朝廷遣奉使宣抚循行列郡,廉得其事,原卒之情,释之,人遂付还子女。终身誓不再娶。”此事描摹令人欲泣。《双珠记》本此。

村中演剧,每演包待制勘双钉事,一名《钧金龟》。此事亦见《辍耕录》:“姚忠肃为辽东按察使,武平县民刘义讼其嫂与其所私同杀其兄成。县尹丁钦以成尸无伤,忧懑不食。妻韩问之,钦语其故。韩曰:‘恐顶顖有钉,涂其迹耳。’验之,果然。狱定,上谳,公召钦谛询之,钦因矜其妻之能。公曰:‘若妻处子耶?’曰:‘再醮。’令有司开其夫棺,毒与成类。并正其辜。钦悸卒。时比公为宋包孝肃公拯云。”

莱州阎澜与柳某善,有腹昏之约。及诞,阎得男曰自珍,柳得女曰鸾英,遂结夙契。柳登进士,仕至布政;而澜止岁贡,得教职以死,家贫不能娶。柳欲背盟,鸾英泣告其母曰:“身虽未往,心已相诺。他适之事,有死而巳。”鸾英度父终渝此盟,乃密恳邻媪往告自珍:“妾有私蓄,请以某日至后圃,持归,姻事可成。迟则为他人先矣。”自珍与其师之子刘江、刘海言之。江、海设酒贺自珍,醉于学舍,如期诣柳氏。鸾英倚圃以望,以物付之,而小婢识非自珍,曰:“此刘氏子也。”鸾英詈曰:“狗奴何以诈吾财!速还则已,否则告官。”江、海恐事泄,遂杀鸾英及婢而去。自珍夜半醉醒,悔失约,黑夜直入圃中,践血尸而踬。臭之腥气,惧而归。衣履沾血。达曙,柳氏觉女被杀,而不知主名。官为遍询,邻媪遂首女约。自珍至,血衣尚在,不容置辨,论死。会御使许公出巡至郡,梦一无首女子泣曰:“妾鸾英,身为贼刘江、刘海所杀,反坐吾夫。幸公哀怜此狱,死且不朽!”明旦,召问自珍,具述江、海留饮事。许捕二凶讯之,具服,诛于市而释自珍,为女建坊以表之。《钗钏》传奇所由作也。此见《湖海搜奇》。乃《钗钏记》以阎为皇甫,以刘为韩,以许御史为李若水,转令本事姓氏不彰,每为之憾。

闽中洛阳桥圮,发石,有刻文云:“石头若开,蔡公再来。”鄞人蔡锡者,永乐癸丑乡试中式,仁庙时以学行授兵科给事中,升泉州知府。锡至,欲修桥。桥跨海,工难施。锡无可为计,欲以文檄海神。一醉卒趋而前曰:“我能赍檄往。”复乞酒饮,大醉,自投于海,若有神擎捧之者,俄而以“醋”字出。锡意必八月二十一日酉时也,遂于是日举工。潮旬余不至,工遂成。载锡本传。此实事也,人不知,而以事附蔡端明,且以为传奇中戏妄之语,非也。

《冬夜笺记》云:“王曾少孤,鞠于叔氏;无子,以弟之子泽为后。而《百顺记》传奇则载其具庆生子事。”王阮亭奉命祭江渎,方伯熊公设宴饯之,弋阳腔演《摆花张四姐》。问所本,阮亭默然。公语人曰:“谁谓王阮亭博雅今日为我难倒!”

稗畦居士洪昉思升,仁和人,工词曲,撰《长生殿》杂剧,荟萃唐人诸说部中事及李、杜、元、白、温、李数家诗句,又刺取古今剧部中緐丽色段以润色之,遂为近代曲家第一。在京师填词初毕,选名优谱之,大集宾客。是日国忌,为台垣所论。与会凡数人,皆落职。赵秋谷时官赞善,亦罢去。秋谷年二十三,典试山西,回时,骡车中惟携《元人百种曲》一部,日夕吟讽。至都门,值《长生殿》初成,因为点定数折。昉思跌宕孤逸,无俗情。年五十余,堕水死。毛西河《长生殿院本序》云:“洪君昉思,好为词。以四门弟子遨游京师,初为西蜀吟,既而为大晟乐府,又既而为金、元间人曲子。自散套、杂剧以至院本,每用作长安往来歌咏酬赠之具。尝以不得事父母,作《天涯泪》剧以寓其思亲之旨。应庄亲王世子之请,取唐人《长恨歌》事,作《长生殿》院本,一时勾栏多演之。越一年,有言日下新闻者,谓:‘长安邸第,每以演《长生殿》曲,为见者所恶。会国恤止乐,其在京朝官大红小红已浃日,而纤练未除,言官谓:“遏密读曲,大不敬。”赖圣明宽之,第褫其四门之员,而不予以罪。然而京朝诸官,则从此有罢去者。’”

通州张孝廉异资擢士,康熙初为崖州知州,有感于寇莱公事,作《崖州路》传奇,词甚奇崛,宾白整齐。又作《麒麟梦》、《鸳鸯榜》、《黄金盆》三种。

元人吴昌龄《西游》词,与俗所传《西游记》小说小异。曹楝亭曰:“吾作曲多效昌龄,比于临川之学董解元也。”

《池北偶谈》云:“袁崇冕,字西野,工金、元词曲,所著《春游》、《秋怀》诸曲,足参康、王之座。同时有高应玘者,亦工词曲,其《北门锁钥》杂剧,论者以为词人之雄。又有张国寿者,善金、元词曲,所著有《脱颖》、《茅庐》、《章台柳》、《韦苏州》、《申包胥》等剧,在袁西野、李中麓伯仲间。皆章邱人。又有张自慎者,字敬叔,商河人,着金、元乐府三十余种。太原万修伯曰:‘北曲一派,海内索解人眼中不得,独见张就山耳。’就山,自慎别号也。”

《香祖笔记》云:“吾宗鹤尹兄抃,工于词曲。作《筹边楼》传奇,一襃一贬,字挟风霜。至于维州一案,描摹情状,可泣鬼神。传奇小技,足以正史家论断之谬诬也。鹤尹大父缑山先生,作《郁轮袍》及《裴湛和合》二曲,词曲家称为本色当行。”

周冰持,云间才士,狂诞不羁,善填词,时最称其《珊瑚玦》。开场《西江月》云:“秀才之苦苦无加,黄蘖、黄连之下,作者偶然寄托,看官切莫疑嗟。周郎亦是秀才家,肯减了自家声价”《茶余客话》云:“华亭周纶字膺垂,才士不偶。有子名稚廉,字冰持,少年以《钱塘观潮赋》知名。除夕署门云:‘论家世如阁帖、官窑,可云旧矣;问文章似谈笺、顾绣,换得钱无’二物皆松江产。稚廉好食生蜗牛。”

《旷园杂志》云:“钱塘沈孚中有《宰戍记》传奇,直逼元人,为明曲第一。”陆次云作《沈孚中传》云:“沈嵊,字孚中,居武陵北墅。填词夺元入席,所存者独《息宰河》、《绾春园》传奇,尤为词场称艳。”

《柳南随笔》云:“予所居徐市,徐大司空聚族处也。前明之季,其族有二人并擅高赀:一最豪奢;一最恡啬者,则为诸生启新,其族人阳初为作《一文钱》传奇以诮之,所谓卢至〔一九〕员外者,指启新也。”又云:“徐复祚,字阳初,大司空栻之孙,工词曲,若《红梨》、《投棱》、《祝发》、《宵光剑》、《一文钱》、《梧桐雨》,至今流传于世。”按《祝发》见张伯起《阳春六集》,非阳初作。《南音三籁》云:“《红梨》,逸其名。”

《酒边瓒语》云:“顾大典,字道行,吴江人,着《清音阁传奇》四种:《青衫》、《葛衣》、《义乳》、《风教编》,而《葛衣》最传。”

《知新录》云:“覆水事,乃姜太公少婿马氏,已离矣,见太公封齐,妻拜求合,公取覆水云云,故《战国策》姚贾对秦王曰:‘太公望,齐之逐夫。’今以覆水为买臣事,非也。”

吾邑郑超宗《鸳鸯棒》题词云:“香令先生遗书,以《梦花酣》、《鸳鸯棒》二剧属予序。一为至情者,一为不及情者。嗟乎,人情百端俱假,闺房之爱独真;至此爱复移,无复有性情者矣!览薛季衡、钱媚珠事,使人恨男子不如妇人、达官不如乞儿、文人不如武弁,其重有感也夫”又《梦花酣》题词云:“《梦花酣》与《牡丹亭》情景略同,而诡异过之。如萧斗南者,从无名、无象中结就幻缘,安如是,危如是,生如是,死如是,受欺、受谤如是,能使无端而生者死、死者生,又无端而彼代此死、此代彼生。《榆柳》一诗,千吟百讽。蛋和尚提放傀儡,碧桃花乔作转输,所谓‘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未有如斯之如意者也。呜呼!汤比部之传《牡丹亭》,范驾部之传《梦花酣》,皆以不合时宜,而所谓‘寓言十九’者,非耶”

《满床笏》,一名《十醋记》,合肥龚司寇门客作。中人龚节度十折,于本文无关,盖为横波出色煊染也。

明祁参政承,集元、明传奇八百余部;益以本朝,则益多矣。其中三家所撰最多。朱良卿三十三本:《大极奏》、《四奇观》、《五代荣》、《双和合》、《九莲灯》、《莲花筏》、《快活三》、《玉数珠》、《青风寨》、《飞龙凤》、《虎囊弹》、《建皇图》、《党人碑》、《龙灯赚》、《万寿冠》、《照胆镜》、《瑞霓罗》、《元宵闹》、《御雪豹》、《石麟镜》、《吉庆图》、《渔家乐》、《乾坤啸》、《宝昙月》、《缨络会》、《牡丹图》、《夺秋魁》、《血影石》、《一捧花》,余四本未详。李元玉一笠庵二十九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五高风》、《双龙凤》、《昊天塔》、《两须眉》、《三生果》、《牛头山》、《武当山》、《麒麟阁》、《虎邱由》、《长生像》、《千里舟》、《眉山秀》、《连城璧》、《千忠会》、《挂玉带》、《意中缘》、《凤云翘》、《洛阳桥》、《太平钱》、》《万里圆》、《风云会》、《罗天醮》、《麒麟种》、《万民安》、《禅真会》。元玉系申相国家人,为孙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因着传奇以抒其愤,而一、人、永、占尤盛传于时。其《一捧雪》极为奴婢吐气,而开首即云:“裘马豪华,耻争呼贵家子。”意固有在也。沈宁庵属玉堂二十本:《红渠》、《埋剑》、《十孝》、《分钱》、《双鱼》、《合衫》、《义侠》、《鸳衾》、《桃符》、《分柑》、《四异》、《凿井》、《珠串》、《奇节》、《结发》、《坠钗》、《博笑》、《翠屏山》、《望湖亭》、《耆英会》。宁庵字伯英,号词隐生,吴江人。

《说楛》云:“邵宏治,荆溪人,作《香囊》传奇,至‘落日下平川’,不能续。其弟应声曰:‘何不云“归人争渡喧”乎?’时邵方与弟争田,因大喜,割畀之,今名‘渡喧田’。”

《说楛》又云:“《玉箫》传奇有云:‘眼波眉黛不分明’,今教坊多作‘眼皮眉黛’。何元朗尝正之矣,而不知所谓。按南唐张泌《江城子》云:‘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眉黛轻。’始知元人杂剧,无一字无来处也。”

《南音三籁》云:“《玉环记》‘隔纱牕日高花弄影’,改元剧乔梦符笔也。乔《煞尾》末句云:‘比及你见我那负心薄幸,多管我一灵先到雒阳城。’此等语不但惨戚,抑且以之作收,力有万钧。令以混入《猫儿坠》中,急腔唱过,大减分数矣。”

《浣水续谈》云:“今传奇有《三元记》,载冯当世父商还妾,归生当世。将诞,闾里皆梦鼓吹迎状元。然考之《方舆胜览》:‘马涓,南部人,父从政归妾,感上帝,得子。’而当世父名式,为左侍禁以终,非商也。然则因马氏事而误以为冯也事载《鹤林玉露》。似为失实。”按《鹤林玉露》云:“冯京,字当世,鄂州咸宁人。其父,商也,壮年无子。将如京师,其妻授以白金。京师买一妾,立券偿钱矣,问妾所自来,泣涕言:‘父有官,因纲欠折,鬻以为赔偿之计。’遂不忍犯,遣还其父,不索其钱。及归,妻问买妾安在,具告以故。妻曰:‘君用心如此,何患无子!’果生京。”

《金陵琐事》云:“段炳,字虎臣,秀才,和元人马东篱‘百岁光阴’一套,足以压倒东篱。”又云:“张田维,字治卿,号五山秀才,有溪上闲情藏于家,友人刊其《双烈记》、《章台柳》两种。”

《箬陂继世纪闻》云:“刘瑾奸险,素疾文臣,与同类屡在上前言:‘弘治年间,朝权俱为内阁文臣所掌,朝廷虚名而已。’每行诸戏剧。”《台阁名言》云:“嘉靖甲辰,给事中吕时中劾顺天乡试主考浦应麒通贿,至形诸戏剧。”

《谭辂》云:“《姜诗》传奇,相传是学究陈罢齐所作,虽粗浅,然填词亦亲切有味,且甚能感动人,似有裨于风化,不可以其肤浅而弃之。”

钱塘女史梁夷素,字孟昭,工诗画,尝作《相思砚》传奇行世。钱御史石城《芙蓉峡》传奇,亦其夫人林亚清作。妇人填曲,前代未有。林名以宁,有集,诗极工。

汤来贺云:“先年乐府如《五福》、《百顺》、《四德》、《十义》,《跃鲤》、《卧冰》之类,皆取古人之善行谱为传奇,播诸声容,使儿童妇女见而乐之,皆有所向慕而思为善事,则是饮食歌舞,俱有益于风化,古人之用心如此,何其厚也!自元人王实甫、关汉卿作俑为《西厢》,其字句音节,足以动人,而后世淫词纷纷继作。然闻万历中年,家庭之间犹相戒演此;近日若《红梅》、《桃花》、《玉簪》、《绿袍》等记,不啻百种,皆杜撰诡名,绝无古事可考,且意俱相同,毫无可喜,徒创此以导邪,予不识其何心也。”说见《内省斋文集》。

顾景星《虎媒》剧序云:“封邵宣城太守不仁则化虎,左飞龙编工曹不职则化虎,郑袭为门下驺无状则化虎,游章、范端为里役等人受钱则化虎,谯平不孝则化虎,牛哀不弟则化虎,蔺庭妹、袁州僧好窃盗则化虎,李积私孀杀命则化虎,人之不忠孝、诈伪无厌者,往往形未化而心巳兽矣。至于本虎也,反若知仁义,邑有贤吏,则渡江出境;有高士,则负簏受骑,衔鹿供食;襄阳秦孝子病,则往乳之。今黔峡间虎媒神祠者,相传干元初张镐尚书女事也。又天宝末漳浦勤自励妻杜氏,大历中郑元方妻卢氏,毫州人,聘舅氏女,皆父母夺志,磨笄待死,向非虎驮,必至玉碎。而镐女不过远谪愆期,何劳于菟惟是时,猪龙作祸,士女仳离,堕虎狼之口,不可枚举,而神灵变化,使人知虎狼中犹有仁义者,此造化之用心,而吾友卜子传奇所由作也。”按《虎荟》载张镐事云:“唐干元初,吏部尚书张镐贬辰州司户。先是镐在京,以次女德容与仆射裴冕第三子前蓝田尉越客结婚,巳克迎日,而镐左迁,遂改期来岁之春季。其年,越客速装南迈。拒辰百里,镐喜越客遵约而至,因命家族宴于花园,德容亦随姑妹姊游焉。山郡萧条,竹树荒密,忽有猛虎出自竹间,遂擒德容跳人翳荟。众惊骇,奔告张。夜色巳昏,计力俱尽。举家号哭,莫知所为。及晓,大发人徒,求骸骨山野。是夕之夜,越客行舟去郡三十二里,尚未知妻为虎暴,召仆夫十数辈,登岸徐行,其船亦随焉。不二三里,遇水次板屋,屋内有榻,因憇焉。俄间有物来自林木之间。微月之下,见猛虎负一物至,众皆惶挠,共阚喝之。其虎徐行,俯于板屋侧,留下所负物。共窥,是人,尚有余喘。舁之登船,列烛熟视,乃十六七美女也。越客深异之,遣群婢看诊,虽髻发披散、衣服破裂,而身肤无少损。以汤饮灌之,即微微入口。久之,神爽安集,俄复开目。与之言语,莫有应。夜久,即有自郡至者,皆云:张尚书次女昨夜春园为暴虎所食,至今求其残骸未获。闻者遽以之告于越客,即遣群婢具询,然而德容因啼号不止。越客即具以其事告于镐。镐凌晨跃马而至,既悲且喜。则与同归,而婚媾果克其期。自是黔峡往往建立虎媒之祠焉。”又《白茅堂集》有《虎媒歌赠张子》一首云:“张郎感激何为乎灯前夜语长欷歔,新翻乐府调吴歈。”

《明诗综》云:“梅鼎祚,宣城人。周见洽闻,兼精传奇。所填《韩君平玉合记》,为词家所赏,有云:‘风中絮,陌上尘,叹韶光何曾恋人’人盛称之。”又云:“王翊介人,嘉兴布衣,能诗。沈山子云:‘介人所居,止破屋一间。种牵牛花小庭中,晓露末晞,对花吟咏,日课数诗。旁精词曲,有《红情言》、《榴巾怨》、《词苑春秋》、《博浪沙》诸传奇。’”

《明诗综》又云:“黄孔昭,字含美,吴县人。举崇祯癸酉乡试,选授大姚知县。仳离天末,久不得还,其子向坚字端木,有怀二人,眼枯足茧,蹈白刃寻之,卒御以归吴中。好事者编《万里圆》传奇演之。”按黄端木有《寻亲纪程》、《滇还纪程》,今刻《知不足斋丛书》中。昆山归元恭节录其纪行,为《黄孝子传》。余苦其尚緐冗,更节之于左:“顺治八年辛卯十二月朔,担一囊、一盖、一草屡,从吴江入浙,历严、衢,入江西。至湖广武冈州,触冰雪风雨,陷泥淖,涉深溪峻岭。手常擎盖,酸楚不能举;足重茧,痛不可忍,或血瘀赤肿,则刺血出之,复行。往往僵卧道旁。壬辰二月,由楚入黔。黔自丁亥以后,境内残破。其地苗、獠杂处,耕者皆持矛负弩矢自卫。荒茅涨沙之中,每得虎迹。次平溪,有关帅府在焉,以孝子短发吴音,疑为奸细,执之。涕泣以情告,得免。以后凡遇官吏,无不盘诘。江南风俗变革六七载,忽睹此,如异国焉。自平溪,一路险如鬼窟。土人云:‘往时苗常出为行旅害;今十里立一塘,而塘兵又多为虎所食。’孝子惴惴至贵阳,遇徽州人程姓者,得知父无恙,已挂冠五年矣。程姓导孝子至王府,给令票,复前。途中兵马纷拥验票,或击破其盖,自是不能蔽雨。登关索岭,至半,喘甚,力尽而仆。有老僧饮以茶。久之,强起,踰岭而西。既下,则人马旌旗徧野。一骑执之入营,验票,为设食。问之,曰:‘安西前营也。’行数里,复遇后营,如前。遂入云南之平夷卫,遇故阳宗知县浙东钱士骕,于是知父在白盐井。五月望日,至白盐井,拜见父母。时所携弟之子从外负薪归,兄弟相拜泣。昔日童仆,无复存矣。久之,孝子启父母,作还家计。父曰:‘乙酉秋,滇中犹乡试,我分房得士八人,当累之为行资。’孝子持父书诣诸门生家。历楚雄,遇地震,几不免。奔走四月,遇者三人,皆赆赠,而未足。诣府递告归文书。具篮舆。二亲乘。己与弟步从。至黑盐井。诣门生家。得资斧。时南北战争不息。坐旅中度岁。诣将军府,得给票。出归化关。黔中雨雪四十日。雪深至马腹,树介如刀剑。已而雪消流潦,瘴雾蔽天。及平坝,有骑兵掳妇女数百千从广西来。又败兵数千,拥一象,踉跄散走,无复部伍,从四川来。盖是时安西战胜于桂林,抚南败于保宁,皆道黔中也。孝子虑贵阳有阻,乃迂道从龙场驿而北,渡乌江,入四川,及清浪,入湖广界。所在溃兵暴掠,从间道行,及新化,方脱险。为父改易服色,舍陆从水而归,为六月十八日。自始出门至是,越三年,计五百三十余日,历京、省七府,三十有三州、县,计行二万五千里有奇。”

屠长卿作《彩毫记》,以李太白自命,沈景倩讥之。

如皋黄振字瘦石,自号柴湾村农,以“张幼谦囹圄报捷”事演为《石榴记》。

王龙光跋《双报应》传奇云:“吾友抱犊山农(抱犊山农,无钖嵆留山也,名永仁,从范忠贞公死于难。详见余《道听录》中)著作甚富,尤留心经济。与余同罹于难,恹恹犴狴之中,豪气未除,文采散于笔墨。尝作《续离骚》四折,以破千古未破之牢骚。同难林翁,因备述建宁城隍揭公、建宁郡守孙公,判断贫生钱可贵、奸淫王文用二案:‘阴阳互理,灵爽显赫,此殆得之目覩,不可不亟为表章之。’山农曰:‘此固余之素志也。吾闻揭公节义昭著,英英千古。亡友袁参岚受其国士之遇,曾托吾表着其事,而碌碌未能;今藉此以毕其素志,可乎’乃援笔而敷陈其大槩,曰《双报应》。”今按剧中:孙名裔昌,字鹿园,山东沾化人;揭即揭公重熙。钱生以逋欠官银,卖妻,得银三十两,失于县堂,为皂隶陈黑所拾。生祷于城隍,复诉于府。孙正持茗,有麈落椀中,茗为之黑。检县中值日花名簿,得陈黑名,讯之,供拾银状。生妻卖张贡生家,张知为钱生妻,不敢与宿,愿还妇而不索其金。王文用者,以所私妇谋鸩其夫者也。城隍神示梦于孙,而冤赖以理。孙公真不愧为民牧者矣。跋中言得之目覩,盖非幻设。为撮其大略,以俟考。

钮玉樵记吴六奇将军事云:“海宁查孝廉培继,字伊璜,家居,岁暮命酒独酌。一丐者避雪庑下,强直而立,孝廉异之,呼入坐而问曰:‘我闻街市间有手不曳杖,口若衔枚,敝衣枵腹而无寒饿之色,人皆称为“铁丐”者,是汝耶’曰:‘是也。’‘能饮乎?’曰‘能。’倾瓯与饮,立尽。又尽三十余瓯,无醉容。查醉,丐出仍宿庑下。孝廉酒醒,谓家人曰:‘铁丐衣蓝缕,何以御寒亟以我絮袍与之。’丐披袍去,亦不求见致谢。明年,孝廉寄寓杭之长明寺,遇前丐于放鹤亭侧,露肘跣足,昂首独行。询以旧袍,曰:‘已质付酒家矣。’孝廉奇其言。问:‘曾读书识字否’曰:‘不读书识字,不至为丐也。’孝廉悚然心动,熏沐而衣履之。谂其姓氏里居,丐曰:‘仆系出延陵,心仪曲逆,家居粤海,名曰六奇。祗以早失父兄,性好博进,遂到落拓江湖,流转至此。因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斯,敢以为污!不谓获遘明公,赏于风尘之外。仆虽非淮阴少年,然一饭之惠,其敢忘乎’孝廉亟起而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杰。以酒友目吴生,失吴生矣。’盘桓累月,赠以资,遣归粤东。六奇世居潮州,为吴观察道夫之后。略涉诗书。寄身邮卒,于关河形胜,无不谙熟。维时天下初定,王师由浙入广,六奇请见主帅,备陈:‘粤中形势,传檄可定。奇有义结兄弟三十人,拥众据土。请假游札三十道,先往驰谕。近降远应,不踰月而破竹之形成矣。’如其言行之,粤地悉平。由是征闽、讨蜀,屡立奇功,数年之间位至通省水陆提督。康熙初,开府循州,即遣牙将持三千金存孝廉家,奉书币致孝廉来粤。供帐舟舆,俱极腆备。将度梅岭,吴公子巳迎候道左,执礼甚恭。楼船箫鼓,由胥江顺流而南。凡辖下文武僚属,无不愿见查先生。去州城二十里,吴躬自出迎。至府,则蒲伏泥首,自称:‘昔年贱丐,非遇先生,何有今日!’居一载。军事傍午,凡得查先生一言,无不立应。义取之赀,几至巨万。先是苕中富人庄廷购得朱相国《史概》,博求三吴名士增益修饰,刊行于世。前列参阅姓氏十余人,以孝廉夙负重名,亦借列焉。未几,私史祸发,凡有事于是书者,俱置极典。吴力为孝廉奏辨,得免。孝廉嗣后益放情诗酒。尽出橐中金,买美鬟十二,教之歌舞。夫人亦妙解音律,亲为家伎拍板,正其曲误。以此查氏女乐,遂为浙中名部。孝廉之在幕府也,园林极胜。中有英石峯一座,高可二丈许,嵌空玲珑,若出鬼制,孝廉极所心赏,题曰‘绉云’。阅旬往视,忽失此石,则已命载巨舰送至孝廉家矣。”铅山蒋清容太史本此作《雪中人》传奇。江都张山来云:“闻将军乞食时,好以荻茎于地上判某日及草‘封’字。”《雪中人》第二出,吴云:“几日不会演习判字,待我在雪地上试写一回。”本此。蒋太史又有《桂林霜》、《空谷香》、《香祖楼》、《四弦秋》、《一片石》、《第二碑》、《冬青树》、《临川梦》诸剧。

《菽园杂记》云:“高公谷无子,置一妾。夫人素悍,每间之,不得近。一日陈学士循过焉,留酌。聚话及此,夫人于屏后闻之,即出诟骂。陈公掀案作怒而起,以一棒扑夫人,至不能兴,且数之曰:‘汝无子,法当弃汝。今置妾,汝复间之,是欲绝夫后也。汝不改,吾当奏闻,置汝于法。’自是妬少衰。生中书舍人峘,乃陈公一怒之力也。”冯犹龙本此作《万事足》传奇。余尝谓:《万事足》之陈循即《瑞筠图》之陈循,一人而生、净各判,阅者参观之,可以自警。然《万事足》之末,系以周约文一札云:“友生周礼拜上德遵贤契阁下:古云‘器满则欹,月盈则亏’。阁下位登首辅,恩宠已极,值此太平无事之时,久踞高巍,即使无忝其职,亦乖知足知止之义。老夫年踰八旬,足力未衰,尚冀阁下急流勇退,同寻山中之盟。伏为熟思。”陈唱云:“知几久读疏生传,但君恩未报暂流连。”按《清波杂志》载蔡京云:“京衰老宜去,而不忍遽乞身者,以上恩未报也。”此曲本之。盖隐隐以蔡京比陈循矣。陈苟明知足之义,何至以粉面登场如《瑞筠图》之遗臭耶

夏惺斋取忠、孝、节、义事为六种曲:《无瑕璧》写铁氏二女事,《杏花村》写王世名报父仇事,见《明史》;《瑞筠图》写章纶母守节及纶直谏事;《南阳乐》言武侯相北地王谌,灭魏、吴,复兴汉祚,盖寓言也;《花萼吟》写郑虎臣杀贾似道,亦本《宋史》;《广寒梯》则言科场事,谓:一生行善,一生行不善。善者梦中五名,语不善者,不善者诉于监临。发榜时,监临以所诉,令抽去五名,而别以一卷补之。抽者正不善生,补者则行善生也。此事亦有所本。然章纶母金节妇“谁云妾无夫”一诗,或谓为高季迪作。铁司马二女人教坊,其长女诗铁氏二女诗,见王鏊《震泽纪闻》。乃吴人范昌期《题老伎卷》作(见张士瀹《国朝文纂》)。同时杜琼用嘉亦有次韵诗。

《新齐谐》有《医妬》一则,云:“轩辕孝廉,常州人,年三十无子。妻张氏,奇妬。其座主马学士赠以一姬,张怒。会学士丧偶,张访某村女世以悍闻,贿媒妪说马娶为夫人。马知其意,欣然往娶。合卺毕,群姬拜见夫人。问:‘何人’曰:‘妾也。’叱曰:‘安有堂堂学士而置妾者乎’即棒群姬。马命群姬夺而殴之。夫人力不胜,骂且哭,群姬各击铙鼓乱之。夫人不得巳,扬言将自尽,则侍者以一刀一绳进,群姬各敲木鱼念《往生呪》嘈嘈然。夫人故女豪,自分虚疑、恫暍计巳尽,乃转作喜,正色曰:‘君真丈夫,我服矣。请改事君,君亦宜待我以礼。’学士命群姬谢罪叩头。

以家事托夫人主之,一月之间,家政肃雍,内外无间言。居无何,学士手百金赠轩辕生曰:‘明春将会试,宜早入都。’生然之。甫登舟,马遣人迎至家,扃后园中,而阴遣媒说张氏乘轩辕生外出,卖其妾。张曰:‘此吾心也,须卖之远方。’有陕西布客,负三百金以姬去。姬大呼投水中,学士早备小舟迎至园,与轩辕生同室矣。张闻姬投河,方惊疑,而西客已骂于门,索原银三百去。一日,有白发蓝缕男妇两老人哭来,称为女之父母,与张索女命,邻佑劝解去。一日,武进县捕役持牌来,言姬之父母告于县,张愈恐。忽有白帽踉跄奔呼至者,曰:‘轩辕生死于路矣。我骡夫也,来报。’张氏大恸,成服治丧。且招讼师,谋缓其狱。讼事小停,而家已荡然,日食不周矣。前媒媪又来,劝其改嫁;引一美少年,盛饰与观。张大喜,即嫁少年。方合卺,房内一丑妇持大杖出,骂曰:‘我正妻也。何处贱婢,敢来为妾’痛殴之。张悔被媒绐,饮泣不能声。诺宾朋劝丑妇去,秉花烛引张氏入卧室。甫揭帘,见轩辕生坐床上,大骇,以为鬼,绝于地。轩辕生笑语以故,张大悟,惭且恨。于是修德改行,卒与某村女同为贤妻。”按此即《伏虎韬》传奇也。文人诡笔,非实有其事。简斋得诸传闻,未悉其所本耳。《槐西杂志》所载囊家诱少年赌,勒书鬻宇之券,其父偿金焚券,发箧得纸铤金事。此亦李笠翁《无声戏》中一则,非实事也。

今戏剧演《时迁偷鸡》,科诨有“皮包骨头人”之语。按:宋张元尝与客饮驿中,一客邂逅至,顾元曰:“彼何人斯”元厉声曰:“皮裹骨头肉人斯!”应声以铁鞭鞭之而死。(见王定国《闻见》近录。)

万树,字红友,为粲花主人之甥。其所作传奇,详山阴吴秉钧所作《风流棒序》,云:“余从红友山翁游,由闽而粤。耳其绪论,与家小阮雪舫共以学填词,请探其箧,得观所谱诸剧:幽秀若《空青石》,俊爽若《锦尘帆》,奇横若《念八翻》,新颖若《十串珠》,剪裁点缀若《黄金瓮》、《金神凤》。最后读《资齐鉴》,以卷帙大重,急难开演,已请山翁节而传之。其它小剧,若《珊瑚球》、《舞霓裳》、《藐姑仙》、《青钱赚》、《焚书闹》、《骂东风》、《三茅宴》、《玉山庵》,俱令家优试之氍毹上。余因操觚为电目书一种,雪纺亦作《赤豆军》、《美人丹》。惟时药庵吕君,亦有《回头宝》、《状元符》、《双猿幻》、《宝镜缘》。药庵令叔守齐,亦携《金马门》曲出示。丙寅春,客有言某闺词之伪者,余谓此可入剧,索山翁填之。不半月,而《风流棒》曲成。茶郎之颠,林风之韵,菊人之挚,及连、霍之周圆,童、赖之丑报,刻画毕肖,可称观止矣。”

剧中演赵太祖,每持棒,或侍臣持棒从之。按《铁围山丛谈》云:“太上以政和六七年间,始讲汉武帝期门故事。初出,侍左右官者,必携从二物以备不虞,其一玉拳,一则铁棒也。铁棒者,艺祖仄微时以至受命后所持铁杆也。棒纯铁耳,生平持握既久,而爪痕宛然。”

相传:有讼棍戴兴邦者,年六十,止一子。适有诸少年杀奸妇死而奸夫逸去。谋于戴,戴曰:“何不静守村口,候孤身男子过,执而杀之,以奸报。”诸恶少大喜,挽入室,酬以酒肉。已而果有孤身者过,众杀之,则正戴之子也。惺斋《杏花村》传奇中讼棍单兴邦,即戴兴邦。“单”音“丹”,与“戴”正为转音耳。按:元人曲中,如良吏必包拯,公人用董超、薛霸,恶人用柳隆卿、胡子转,伎女用王蜡梅,儿女用赛娘、僧住,盖必实有其人。《杏花村》用单兴邦,尚其遗意也。

剧之有所原本,名手所不禁也。王实甫之本董解元,尚矣。他如本《窦娥冤》而作《金锁》,本《翠鸾女》而作《桃符》,本《曲江池》而作《绣襦》,本《合汗衫》而作《破罗衫》,本《张生煮海》、《柳毅传书》而作《蜃中楼》,本《刘晨阮肇》而作《长生乐》;他如本元人而故变化出之者,则如《黄粱梦》之吕岩化为卢生,《丽春堂》之四丞相化为尉迟敬德。或有用其一节者,若庞居士之罗和,《长生殿》之唐明皇,虽不能青胜于蓝,然亦各有所见。惟《梦钗缘》一剧,直袭《西厢》、《西楼》而合之,已为伧父可笑。又有《玉剑缘》者,亦有《弹词》一出。夫洪昉思袭元人《货郎旦》之《九转货郎儿》,其末云“名唤春郎身姓李”。洪云“名唤龟年身姓李”。至《玉剑缘》又云“名唤珠娘身姓李”,生吞活剥,可称笑柄。近则有为《富贵神仙》者,竟至袭《玉剑缘》,与《梦钗缘》之袭《西厢》、《西楼》同,若此,又何必为之聊举一二于此,为之戒。

泰州张良御太史作《陆吴州墓碑》云:“公以余力作为词曲。《一帆》、《双鸢》,流传名部,皆取办于杯茗立谈之间。”

卓珂月作孟子塞《残唐再创》杂剧小引云:“作近体难于古诗,作诗余难于近体,作南曲难于诗余,作北曲难于南曲。总之,音调、法律之间,愈严则愈苦耳。北如马、白、关、郑,南如《荆》、《刘》、《拜》、《杀》,无论矣。入我明来,填词者比比,大才大情之人,则大愆大谬之所集也,汤若士、徐文长两君子其不免乎减一分才情,则减一分愆谬,张伯起、梁伯龙、梅禹金,斯诚第二流之佳者。乃若弹驳愆谬,不遗锱铢,而无才无情,诸丑毕见,如臧顾渚者,可胜笑哉!必也具十分才情,无一分愆谬,可与马、白、关、郑、《荆》、《刘》、《拜》、《杀》颉之颃之者,而后可以言曲,夫岂不大难乎求之近日,则袁凫公之《珍珠衫》、《西楼梦》、《窦娥冤》、《鹔鹴裘》,陈广埜之《麒麟罽》、《灵宝刀》、《鹦鹉洲》、《樱桃梦》,斯为南曲之最;沈君庸之《霸亭秋》、《鞭歌伎》、《簪花髻》,孟子塞之《花前笑》、《桃源访》、《眼儿媚》,斯为北曲之最。余平时定论盖如此。今冬遘凫公、子塞于西湖,则凫公复示我《玉符》南剧,子塞复示我《残唐再创》北剧,要皆感愤时事而立言者。凫公之作,直陈崔、魏事,而子塞则假借黄巢、田令孜一案,刺讥当世。夫北曲之道,声止于三,出止于四,音必分阴、阳,喉必用旦、末,他如楔子、务头、衬字、打科、乡谈、俚诨之类,其难百倍于南,而子塞研讨数年,其谨严又百倍于昔。至若酿祸之权珰,倡乱之书生,两俱磔裂于片楮之中,使人读之,忽焉嘘,忽焉号呶,忽焉缠绵而悱恻,则又极其才情之所之矣。于我所陈诸公十余本之内,岂不又居第一哉。子塞将还会稽,别我于桃花巷中,酒杯在手,舆夫在旁,匆匆书此。”

卓珂月又有《百宝箱》传奇引云:“昔者《玉玦》之曲,风刺寓焉,刻画青楼,殆无人色。嗣赖汧国一事,差为解嘲,然后渐出墨池而登雪岭。乃余览白行简所述李娃始末,颇多微词者,何欤归自竹林,憇于姨宅,目笑手挥,以他语对蝉蜕之局,娃与闻之矣。迨夫雪中抱颈,拥入西厢,惧祸及身,非得已也。必可以生青楼之色、唾白面之郎者,其杜十娘乎此事不知谁所覩记,而潘景升录之于《亘史》,宋秋士采之于《情种》,今郭彦深复演之为《百宝箱》传奇,盖皆伤之甚也。”

詹允龙雷岸有《琼花梦》杂剧,河阳赵士麟为之序,见《读书堂文集》。又作《詹允诗序》云:“雷岸未显时,着有《琼花梦》传奇剧本。予早年读之,讶曰:‘此言梦也,而非梦者能言之也。’既而雷岸以博学宏词荐,由检讨而宫允。文章、词赋,冠绝一时。”

尤西堂《钧天乐》自记云:“丁酉之秋,薄游太末。主人谢客,阻兵未得归。逆旅无聊,追寻往事,忽忽不乐。漫填词为传奇,率日一出。出成,则以酒浇之,歌呼自若。阅月而竣,题曰《钧天乐》。家有梨园,归则授使演焉。明年科场弊发,有无名子编为《万金记》。制府以闻,诏命进览,其人匿弗出。臬司某,大索江南诸伶杂治之。适山阴姜侍御还朝,过吴门,亟征予剧。同人宴之申氏堂中。乐既作,观者如堵墙,靡不咋舌骇叹。而逻者亦杂其中,疑其事类,驰白臬司。臬司以为奇货,即檄捕优人,拷掠诬服。既得主名,将穷其狱,且征贿焉。会有从中解之者,而予已入都,事得寝。己亥大计,臬司以贪墨亡命,寘极典,籍其家,闻者快之。”西堂又有《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李白登科记》五种。《李白登科记》:白状元,杜甫榜眼,孟浩然探花,立格最奇。

西堂题《北红拂记》云:“愚谓元人北曲,若以南词关目参之,亦可两人接唱,合场和歌,中间间以苏白,插科打诨,无施不可,又为梨园子弟别辟蚕丛。此意无人解者,今于荔轩先生遇之。唐人小说传卫公、红拂、虬髯客故事,吾吴张伯起新婚,伴房一月而成《红拂记》,风流自许。浙中凌初成更为北剧,笔墨排奡,颇欲睥睨前人;但一事分为三记,有迭床架屋之病。荔轩复取而合之,大约撮其所长,决其所短,又添徐洪客采药一折,得史家附传之法。”

《玉镜台》演温太真事,《投梭记》演谢幼舆事,《花筵赚》合太真、幼舆而演之。《投梭》笔墨雅洁,情词妙为胜。

偶于市间得一写本种鳞书屋外集,两剧:一、《蓬岛琼瑶》,为余本忠收服海寇事;一、《花目题名》,则品题花目,以郁李为状元、海桐为榜眼,红梅为探花,木樨为传胪,杜鹃下第,而以丁香配郁李,卷首题田氏撰。

孙偀,字商声。诗、古文简洁有法度。性孤冷,不喜谐俗。每就研席,辄怒其馆主,不合而去。所著《海棠缘》传奇,痛诋伧父,盖以此也。

本文蒙福州陈汉资先生及其天勤工作室根据《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年月版)第八册所收焦循《剧说》(文学部)录入并初校,谨此致谢!(网友如欲转载本文,务请保留以上文字,谢谢!)

张叶复校。如有录入错误或其它问题,竭诚欢迎指教。

猜你喜欢
  卷二百零七·彭定求
  去非·唐圭璋
  尹焕·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四十七·吴景旭
  第十七出 遄发·李渔
  第十七出 闻讣·周履靖
  第四十四出 怂合·洪昇
  楔子·石君宝
  四集卷二十六·乾隆
  二集目录九·乾隆
  卷483 ·佚名
  卷一百九·陈思
  卷二百十·陈廷敬
  卷九十三·徐倬
  御选明诗卷二十八·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窦氏联珠集巻三·褚藏言

    故朝议郎御史中丞容管经畧使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扶风窦府君诗府君讳羣字丹列家世所传载扵首序府君由弱冠不乐进士之科便于著书耕垦坟籍既孤以蔬素自适著书于毗陵之西偏给长兄之俸而与诸季安于膝下者十稔洎再罹内艰

  • 卷二百七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六 恕中和尚 日峰歌为昇居士赋 羲和鞭日昇扶桑残星晓月俱遁藏出海高峰最先照草木滉漾浮金光兴来振衣凌絶顶俯览人间同坎井呼吸元气融心神摆脱尘劳发

  • 岳州宴姚绍之·张说

    杞梓滞江滨,光华向日新。 难兄金作友,媚子玉为人。 山水含秋兴,池亭借善邻。 檐松风送静,院竹鸟来驯。 翠斝吹黄菊,雕盘鲙紫鳞。 缓歌将醉舞,为拂绣衣尘。

  • ●蚁术诗选卷之一·邵亨贞

    元云间邵复孺着 明新都汪 稷校 五言古风 秋怀 次韵王彦强监税中秋不见月 又次九日韵 夏夜 夜 谒青龙文庙 和孙果育先生晓行池上韵 晚望五侧体 斋居读书效晦庵先生体二首 早春次陆伯弘韵 陈元茂别去十年扁舟由山阴来

  • ●卷一·杨循吉

      金起自辽之属部,号女真,又曰女直,于夷狄中最微且贱者也。世居东海上,而在高丽之北,有七十二部落,不相统制。辽兴,既吞诸蕃,于是,女真之众,有生、熟二种。熟女真在南,生女真在北,皆不得相通。而生女真犹居其故地,其山曰长白山,江

  • 第八十一回 谒祖庙骖乘生嫌 嘱女医入宫进毒·蔡东藩

      却说霍光废去昌邑王贺,汉廷无主,不得不议立嗣君,好几日尚未能决,光禄大夫丙吉,乃向光上书道:“将军受托孤重寄,尽心辅政,不幸昭帝早崩,迎立非人。今社稷宗庙,及人民生命,均待将军一举,方决安危。窃闻外间私议,所言宗室王侯,多

  • 彻里传·宋濂

    彻里,姓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徐、邳二州,从此安家于徐州。彻里自幼失父,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召见了他,留在身边,常向他询问民间的事。随大军征东北边境,回朝后,向世

  • 后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1】,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2】,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4】

  • 卷三·佚名

    天孫紀天孫氏,乃天帝子之長子。始爲國君,稱天孫氏。既而交讓,相傳凡二十五紀。起乙丑,盡丙午。歴一萬七千八百有二年,皆天孫氏之裔孫也。但其間名氏,倶不傳。故曰天孫。紀天孫氏,繼治之間。相蕨山川,分爲三區。中頭、島尻、國

  • 丧服四制·戴圣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智

  •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谷梁赤

    僖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齐侯之意也。是齐侯与?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齐侯,不

  •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以饰官化下者

  • 卷五·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五明 黄道周 撰闰月二日郡中试事尚未毕诸友恳至讲坛数辞不已因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义洪兆云琦黄介俶居祯张蔼士谨张非熊应熊张汉徴堪新下问而孟寳太文明师而逺峻人非昃与莲

  •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冯友兰

    第二十四章 已经说过,陆王学派,也称"心学",由程颢开创,由陆九渊、王守仁完成。陆九渊(1139-1193年),人称象山先生,今江西省人。他与朱熹是朋友,但是他们的哲学思想在各方面都有分歧。他们围绕重大哲学问题,进行了口头的、书

  • 襄公·襄公二十六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卫宁喜弑其君剽。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夏,晋侯使荀吴来聘。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秋,宋公弑其世子痤。晋人执卫宁喜。八月壬午,许男宁卒于楚。冬,楚子、

  •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下·佚名

    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复次大王。是沙门瞿昙。成就十八不共佛法。大王。何等十八不共佛法。大王。是佛如来。无有错乱。口无言说。无有失念。无有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己。舍欲无退减。进无退减。念无退减

  • 省庵法师传(附录)·宝贤

    师讳实贤。字思齐。一号省庵。常熟时氏子。世业儒。师生即不茹荤。总角时有出尘志。父既早歾。母张氏知其夙具善根。命为释氏子。七岁礼清凉庵僧容选为师。聪慧爽朗。经典过目不忘。十五剃染。兼通世典。能诗。善书法

  •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佚名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此篇乃正一天师张陵授弟子赵升。内称太上老君因六天不正,故以「正一盟威之道」授张道陵,令其设二十四治以化邪俗之人。又授「黄老赤箓」,付于种民,以修长生。后因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