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38.萨尔浒大战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决定起兵征伐明朝。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二万人马进攻抚顺。他先写信给抚顺明军守将,劝他投降。守将李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后金军俘获了人口、牲畜三十万。明朝的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也被后金军在半路上打垮。努尔哈赤命令毁了抚顺城,带着大批战利品回到赫图阿拉。

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怒,决定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杨镐经过一番紧张的调兵遣将,才集中了十万人马。公元1619年,杨镐分兵四路,由四个总兵官率领,进攻赫图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关总兵杜松;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北路是开原总兵马林;南路是辽阳总兵刘铤(tǐng)。为了扩大声势,号称四十七万。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全局。

那时候,后金八旗军兵力,合起来不过六万多。一些后金将士得到情报,不免有点害怕,来找努尔哈赤,要他拿主意。努尔哈赤胸有成竹地说:“别怕,管他几路来,我就是一路去。

经过侦察,努尔哈赤得知杜松率领的中路左翼是明军主力,已经从抚顺出发打了过来,他就集中兵力,先对付杜松。

杜松是一员身经百战的名将。从抚顺出发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雪,杜松想抢头功,不管气候恶劣,急急忙忙冒雪行军。他先攻占了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山口;接着分兵两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萨尔浒扎营,自己带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后,金的界藩城(今新宾西北)。

努尔哈赤一看杜松分散兵力,心里暗暗高兴,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气攻下萨尔浒明军大营,截断了杜松后路。接着,又急行军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军,听到后路被抄,军心动摇。驻守在界藩的后金军从山上居高临下地压下来,把杜松军杀得七零八落。努尔哈赤率领大军赶到,把明军团团围住。杜松左右冲杀想要突围,突然一箭飞来,正射中他的头部,杜松从马上栽下来死去。部下明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路人马先覆灭了。

北路的马林从开原(今辽宁开原)出兵,刚刚到离开萨尔浒四十里的地方,得到杜松兵败的消息,吓得急忙转攻为守,就地依山,扎下营垒,挖了三层壕沟,准备防守。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力从界藩马不停蹄地赶来,攻破明军营垒。马林没命地逃奔,才回到开原,第二路明军又被打散了。

坐镜沈阳的杨镐,正在等待各路明军的捷报,哪想到一连两天接到的竟是两路人马覆灭的坏消息,把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这才知道努尔哈赤厉害,连忙派快马传令另外两路明军立刻停止进军。

中路右翼的辽东总兵李如柏本来胆小,行动也特别迟缓,接到杨镐命令,急忙撤退。山上巡逻的二十来名后金哨兵远远望见明军撤退,大声鼓噪,明军兵士以为后面有大批追兵,争先恐后地逃跑,自相践踏,也死了不少。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军刘铤。杨镐发出停止进军命令的时候,刘铤军已经深入到后金军阵地,各路明军失败的情况,他一点也不知道。刘铤是明军中出名的猛将,他使用一把一百二十斤的大刀,运转如飞,外号叫“刘大刀”。刘铤军军令严明,武器火药也多。进入后金阵地以后,连破几个营寨。

努尔哈赤知道刘铤骁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选了一个投降过来的明兵,叫他冒充杜松部下,送信给刘铤,说杜松军已经到赫图阿拉城下,只等刘铤军去会师攻城。

刘铤没接到杨镐命令,不知道杜松军已经覆灭,信以为真,他怕让杜松独得头功,下令火速进军。这一带道路险狭,兵马不能够并列,只好改为单列进军。刘铤带兵走了一阵,忽然杀声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后金伏兵,向明军杀来。刘铤正在着急,努尔哈赤又派一支后金兵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装扮成杜松军前来接应。刘铤毫不怀疑,把人马带进假明军的包围圈里。后金军里应外合,四面夹击,明军阵势大乱。刘铤虽然勇敢,挥舞大刀,杀退了一些后金兵,但是毕竟寡不敌众,他左右两臂都受了重伤,终于倒下。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武将官死了三百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

公元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打那以后,后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张廷玉
  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五·柯劭忞
  ●卷五十三·徐梦莘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跋·陈亮
  第十六卷 元贡生 明贡生(一)·缪荃孙
  卷十一·吕中
  陆厥传·李延寿
  卷五十五·宋敏求
  礼五六·徐松
  ●重刊风宪约序·吕坤
  43.李斯谏逐客·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庭坚诗全集七·黄庭坚

    葫芦颂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虎号南山一章虎号南山,北风雨雪。百夫莫为,其下流血。相彼暴政,几何不虎。父子相戒,是将食汝。二章伊彼大吏,易我鳏寡。

  • 老树行·胡适

    道旁老树吾所思, 躯干十抱龙髯枝, 蔼然俯视长林卑。 冬风挟雪卷地起, 撼树兀兀不可止, 行人疾走敢仰视! 春回百禽还来归, 枝头好音天籁奇, 谓卿高唱我和之。 狂风好鸟年年事, 既鸟语所不能媚, 亦不为风易高致。(一九一五年四月

  • 卷之七十七·佚名

    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诏曰农桑衣食之本学校理道之原朕尝设置有司颁降条章敦笃教化务欲使民豊衣足食理道畅焉何有司不遵朕命秩满赴京者往往不书农桑之务学校之教甚违朕意特敕中书令有司今后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违者降

  • 安从进传·欧阳修

    安从进,振武索葛部人。祖父和父亲都为唐做事,任骑将。从进开始跟着庄宗在军队中,任护驾马军都指挥使,兼任贵州刺史。明宗在位时,任保义、彰武军节度使,不曾率兵出征打仗。李彝超在夏州自立为节度使,从进曾经独自率兵前往征讨

  • 钱易传·脱脱

    钱易,字希白。从前,其父钱亻宗即位为吴越王,被大将胡进思废,而改立钱亻宗的弟弟钱亻叔。钱亻叔归降宋朝,其属下都在宋朝做了官,只有钱易与其兄钱昆没有被录用,于是他们即发奋读书。钱昆字裕之,考中进士。为政宽松简便,很照顾民

  • 二○、孔子去卫适陈在卫灵公卒后非卒前辨·钱穆

    余既考定孔子去卫在灵公之卒岁,而犹有说者,余疑孔子之去,未必在灵公卒前,而应在灵公之卒后也。何以言之?凡言孔子去卫在灵公卒前者,以《论语》“卫灵公问陈,孔子明日遂行”为据。然此事与《左传》答孔文子语大相类

  • 自序·梁启超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二·高晋

    蠲除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初二日上谕内阁曰今春朕防奉皇太后銮舆巡幸江浙便道阅视河工海塘与封疆大臣讲求吏治民生诸要务念昨冬防逢慈恩覃被之余正东南士民望幸情殷之翠华所过宜沛隆施益光庆典着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自乾

  • 十三年·佚名

    (丁亥)十三年大明成化三年春正月1月1日○戊辰朔,御勤政殿,設會禮宴。野人知中樞院事金麻尙哈、李多弄介、柳尙同介、副使柳於麟介、同知事劉無澄哈、都萬戶照麟可、李都弄吾、阿充哈等八人,倭僧四人,入殿內侍宴。餘各以類,列

  • 遭虎篇第四十八·王充

    变复之家,谓虎食人者,功曹为奸所致也。其意以为,功曹众吏之率,虎亦诸禽之雄也。功曹为奸,采渔于吏,故虎食人以象其意。夫虎食人,人亦有杀虎。谓虎食人,功曹受取于吏,如人食虎,吏受于功曹也乎?案世清廉之士,百不能一。居功曹之官,皆

  • 卷二·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卷二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古诗诗自三百五篇而外见于经传子史之称引者或指爲孔笔删存之余而非然也诗之有关于礼仪而不可缺如采齐肆夏新宫貍首诸篇孔子方考正之无由岂肯删而去之哉昔朱子尝欲采韩

  • 卷五百一十三·佚名

    △第三分真如品第十九之一尔时欲界色界天子。各持天上种种香末及诸天花遥散佛上。顶礼双足卻住一面。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难见难觉。不可寻思超寻思境。微妙冲寂聪敏智者之所能知。非诸世间卒

  •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快說菩薩羼提波羅密而不可盡.唯   願仁者當說菩薩毗梨耶波羅密.如諸菩薩所得無盡毗梨耶波羅密。無盡意言.唯舍   利弗.菩薩具足八事修

  • 禅苑蒙求拾遗标题·志明

    少林斥相牛头辨通道通石紫缘德塔红雪窦翰林浮山录公长髭炉雪宝积剑空神鼎碎饼赵州断薪石窓省母洞山辞亲石霜雷迁妙喜时新渐源觅骨云庵展真痴绝翳睛慧觉锁口善登百拙道元五斗世奇误蛙应真撞狗莲峯楖栗松源苕帚从悦茘枝

  • 在加尔各打孟加拉佛教会欢迎会讲·太虚

    ──二十九年一月讲──今天承孟加拉佛教会招集锡兰、暹罗、西藏等佛教徒,开会欢迎,觉得孟加拉佛教会做了各国佛教中心。我们来印度之前,虽然知道佛教思想,仍弥漫在全印度人的心坎中;但以为现时的印度,只有荒凉的佛迹,供人凭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四卷杂广解脱义 释一等四执义四相品之第四又解脱者名曰甚深(至)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明骏案。前已广上八味竟也。此下更举别义。是二乘所不能入者也。此总叹甚深不可见也又解脱者名无舍宅(至)

  • 卷第十三(辰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三(辰字号) 甲子(周显王十二年起)辛丑(慎靓王元年)丁未(赧王元年)癸亥(周赧王十七年止) (甲午)十二祖马鸣传法迦毗摩罗 马鸣大士。波罗柰国人。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心

  • 楝亭书目·曹寅

    《楝亭书目》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编撰的私家藏书目录。《楝亭书目》有多种版本,最早见于嘉庆年间藏书家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著录《楝亭书目》为“无卷数,三册,写本”。民国年间,又见于民国年间缪荃孙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