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纲鉴易知录卷二八

后汉纪

后皇帝

纲 己酉,七年,春,右将军亮伐魏,拔武都、阴平,复拜丞相。

纲 夏四月,吴王孙权称皇帝。

目 吴王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追尊父坚为武烈皇帝,兄策为长沙桓王,立子登为太子。以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谢景、范慎、羊衜等为宾客,于是东宫号多士。太子使侍中胡综作宾友目曰:“英才卓越则诸葛恪,精识时机则顾谭,凝辩宏达则谢景,究学甄微则范慎。”羊衜私驳之曰:“元逊才而疏,子嘿精而很,叔发辩而浮,孝敬深而。”恪等恶之。其后皆败,如衜所言。

纲 秋九月,吴迁都建业,使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守武昌。

目 南阳刘廙尝著先刑后礼论,同郡谢景称之于逊,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君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

纲 庚戌,八年,春二月,魏立郎吏课试法。尚书诸葛诞等有罪,免。

目 魏尚书诸葛诞、中书郎邓飏等结为党友,更相题表,以夏侯玄等为“四聪”,诞辈为“八达”。中书监刘放子熙,中书令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以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行司徒事董昭上疏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贵朴忠之士,疾虚伪之人,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合党连群,互相褒叹,此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也。”魏主叡善其言,诏:“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罢退之!”仍免诞、飏等官。

纲 秋七月,魏寇汉中,丞相亮出次成固。九月,魏师还。

纲 冬十二月,丞相亮以蒋琬为长史。

目 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纲 辛亥,九年,春二月,丞相亮伐魏,围祁山。

纲 自十月不雨至于三月。

纲 夏五月,亮败魏司马懿于卤城,杀其将张郃。

目 魏遣司马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郭淮等以御汉。懿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救祁山。亮分兵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蹑其后,至于卤城,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乃使张郃攻南围,自按中道向亮。亮使魏延等逆战,魏兵大败,懿还保营。亮以粮尽退军,懿遣郃追之,至木门,与亮战,中伏弩而卒。

纲 秋八月,中都护李平有罪,废徙梓潼。

目 丞相亮之攻祁山也,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更名平。会天霖雨,平主督运,恐粮不继,遣参军谕指,呼亮来还;亮既退军,平乃更言“军粮饶足,何为而退”!欲杀督运以解不办之责。又表言:“军伪退,以诱贼。”亮出其前后手书,本末违错。平辞穷谢罪,于是亮表其前后过恶,免官,削爵土,徙梓潼郡。复以平子丰为中郎将、参军事,出教敕之曰:“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王室,谓至心感动,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若都护思负一意,君与公琰推心从事,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又与蒋琬、董允书曰:“孝起前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谓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也。”

纲 癸丑,十一年,春正月,青龙见魏摩陂井中。二月,魏主叡往观之。

纲 甲寅,十二年,春二月,丞相亮伐魏。

目 初,丞相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至是,悉众十万由斜谷伐魏,遣使约吴同时大举。

纲 三月,魏山阳公卒。

纲 夏四月,丞相亮进军渭南。魏大将军司马懿引兵拒守,亮始分兵屯田。

目 丞相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以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止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纲 秋八月,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卒于军。长史杨仪引军还。前军师魏延作乱,仪击斩之。

目 亮数挑战,懿不出。乃遗以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亮谓姜维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众耳。”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而不及戎事。使者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亮病笃,帝使仆射李福省侍,因谘大计。亮曰:“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又请其次,亮曰:“文伟可。”又问,亮不答。八月,薨。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语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亮尝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至是,懿案行其营垒,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初,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不许。延常谓亮怯,不能尽用己才。仪为人干敏,亮每出军,仪规画分部,筹度粮谷,咸取办焉。延性矜高,当时皆下之,惟仪不假借,延以为至忿。亮病笃,作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亮薨,延曰:“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作断后将乎!”仪等案亮成规引还,延率所领先归,逆击仪等;仪遣将斩之,夷三族。

初,亮表于帝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至是,卒如其言。长史张裔尝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初,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亮副,怏怏怨谤,亮废立为民,徙之汶山。及亮薨,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平闻之,亦发病死。平常冀亮复收己,得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也。

纲 以吴懿为车骑将军,督汉中;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目 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拔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纲 冬十一月,魏洛阳地震。

纲 乙卯,十三年,夏四月,以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为尚书令。

纲 魏作洛阳宫。

目 魏主叡好土功,既作许昌宫,又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力役不已,农桑失业。陈群谏曰:“昔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边境有事乎!汉明帝欲起德阳前殿,钟离意谏而止,后复作之;谓群臣曰:‘钟离尚书在,不得成此殿也。’夫王者岂惮一臣,盖为百姓也。”叡为之少省。

纲 秋七月,魏崇华殿灾。

纲 八月,魏立子芳为齐王,询为秦王。

目 魏主叡无子,养二王为己子,宫省事秘,莫知其所由来者。或云:芳,任城王楷之子也。

纲 魏复立崇华殿。

目 魏主叡复立崇华殿,更名九龙。作者三四万人。陵霄阙始构,有鹊巢其上。魏主以问高堂隆,对曰:“诗曰:‘惟鹊有巢,惟鸠居之。’今始构阙,而鹊巢之,天意若曰:宫室未成,身不得居,将有他姓制御之耳。‘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今宜休罢百役,增崇德政,则可以转祸为福矣。”

叡性严急,督修宫室有稽限者,亲召问之,言犹在口,身首已分。散骑常侍王肃谏曰:“人命至重,难生易杀,是以圣贤重之。昔汉文帝欲杀犯跸者,张释之曰:‘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下迁尉,迁尉,天下之平,不可倾也。’臣以为大失其义。廷尉,天子之吏也,犹不可以失平,而天子之身反可以惑谬乎!斯重于为己而轻于为君,不忠之甚也,不可不察。”

纲 冬十月,魏张掖涌石负图。

目 张掖柳谷口水溢涌,宝石负图,有文曰:“大讨曹。”诏书班天下,以为嘉瑞。任令于绰以问巨鹿张臶,臶曰:“夫神以知来,不追已往,祥兆先见而后废兴从之。今汉久亡,魏已得之,何所追兴祥兆乎!此石,当今之变异,而将来之符瑞也。”

纲 丙辰,十四年,春,吴铸大钱。

目 一当五百。

纲 二月,吴娄侯张昭卒。

目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主权以下皆惮之。卒年八十一。

纲 冬十月,有星孛于大辰,又孛于东方。

目 魏高堂隆上疏曰:“夫采椽、卑宫,唐、虞、大禹之所以重皇风也;玉台、琼室,夏癸、商辛之所以犯昊天也。今宫室过盛,天彗章灼,斯乃慈父恳切之训。当崇孝子祇耸之礼,不宜有忽,以重天怒。”魏主叡不悦。侍中卢毓进曰:“臣闻君明则臣直,古之圣王惟恐不闻其过,此臣等所以不及隆也。”叡意乃解。

纲 魏司空陈群卒。

目 群前后数上封事,辄削其草,虽子弟莫知也。或讥其居位拱默;及正始中,诏撰名臣奏议,朝士乃见群谏事,皆叹息焉。

纲 魏令公卿举才德兼备之士。

目 时司马懿以兖州刺史王昶应选。昶为人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沉,子曰浑,曰深,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尔曹顾名思义,不敢违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君子戒于阙党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不可轻也。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则彼言当矣;无可毁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报焉!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善矣。”

纲 丁巳,十五年,春正月,魏黄龙见。以三月为夏四月。

目 高堂隆以“魏得土德,故其瑞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以变民耳目”。魏主叡从之,遂以建丑之月为正,服色尚黄,牲用白。

纲 夏六月,魏地震。

纲 魏以陈矫为司徒。

目 魏主叡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曰:“陛下欲何之?”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职,请就黜退。”叡惭而反。叡尝问矫:“司马公忠贞,可谓社稷之臣乎?”矫曰:“朝廷之望也,社稷未之知也。”

纲 秋七月,皇后张氏崩。

纲 冬十月,魏铸铜人,起土山于芳林园。

目 魏主叡徙长安钟簴、橐佗、铜人、承露盘于洛阳。盘折,声闻数十里。铜人重,不可致,大发铜铸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皇,置内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园,使公卿皆负土,树杂木善草,捕禽兽致其中。

纲 魏光禄勋高堂隆卒。

目 隆疾笃,口占上疏曰:“黄初之际,天兆其戒,异类之鸟,育长燕巢,此大异也。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可选诸王,使典兵棋跱,镇抚皇畿,翼亮帝室。”魏主叡手诏慰劳之。未几而卒。

纲 魏作考课法,不果行。

目 魏主叡深疾浮华之士,诏吏部尚书卢毓曰:“选举勿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为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叡纳其言。诏散骑常侍刘邵作都官考课法七十二条,下百官议。议久不决,事竟不行。

纲 戊午,延熙元年,春正月,魏遣太尉司马懿击辽东。

纲 二月,立皇后张氏。

纲 立子璿为皇太子。

目 大司农孟光问太子读书及情性好尚于秘书郎却正,正曰:“奉亲虔恭,举动仁恕,有古世子之风。”光曰:“此皆家户所有耳,吾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曰:“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施为;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知也!”光曰:“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然之。

纲 吴铸当千大钱。

纲 秋八月,魏司马懿克辽东,斩公孙渊。

纲 冬十二月,蒋琬出屯汉中。

纲 魏主叡有疾,立郭夫人为后,召司马懿入朝,以曹爽为大将军。

纲 己未,二年,春正月,魏司马懿至洛阳,与爽受遗辅政。魏主叡卒,太子芳立。

纲 司马懿至洛阳,入见,魏主叡执其手曰:“吾以后事属君,君与曹爽辅少子。死乃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恨矣!”乃召二王示懿,别指齐王芳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又教芳前抱懿项。懿顿首流涕。于是芳年八岁,即日立为太子。叡寻卒。

芳嗣位,尊皇后曰皇太后,爽、懿并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纲 二月,魏以司马懿为太傅,何晏为尚书。

纲 夏,以蒋琬为大司马。

目 东曹掾杨戏素简略,琬与言论,戏时不应。或谓琬曰:“戏慢公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耳。”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主者请推治之,琬曰:“吾实不及前人,无可推。”主者请问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

纲 冬十二月,魏复以建寅之月为正。

纲 辛酉,四年,夏四月,吴太子登卒。

纲 蒋琬徙屯涪。

纲 魏置淮南北屯田,广漕渠。

纲 管宁卒于魏。

目 宁名行高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能因事导人于善,人皆化服。年八十四卒,天下知与不知,闻之无不嗟叹。

纲 壬戌,五年,春正月,监军姜维自汉中徙屯涪。

纲 吴立子和为太子,霸为鲁王。

纲 癸亥,六年,夏五月朔,日食既。

纲 冬十月,遣前监军王平督汉中。

纲 十一月,以费祎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纲 甲子,七年,春正月,吴以陆逊为丞相。

纲 三月,魏曹爽寇汉中;闰月,费祎督诸军救之。

目 魏征西将军夏侯玄,爽姑子也。辟李胜为长史,胜及邓飏欲爽立威名于天下,劝使伐蜀;司马懿止之,不得。三月,爽至长安,发卒十余万,与玄自骆谷入汉中。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皆恐,欲守城不出以待涪兵。王平曰:“此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深祸。”遂遣护军刘敏据兴势,多张旗帜,弥亘百余里。闰月,帝遣费祎救汉中,将行,光禄大夫来敏诣祎别,求共围棋;时羽檄交至,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对戏,了无倦色。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也。”

纲 夏五月,魏军退走。

纲 冬,以费祎兼益州刺史,董允守尚书令。

目 蒋琬以病固让州职于祎。时国务烦猥,祎识悟过人,为尚书令,省读文书,举目究意,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博戏,尽人之欢,而事无废阙。及允代祎,始欲敩之,旬日之中,已多愆滞。乃叹曰:“人才相远如此,非吾所及也!”乃听事终日,而犹有不暇焉。

纲 乙丑,八年,春,吴丞相陆逊卒。

纲 秋八月,皇太后吴氏崩。冬十一月,大司马蒋琬卒。

纲 十二月,尚书令董允卒,以宦者黄皓为中常侍。

目 董允秉心公亮,献替尽忠,帝甚惮之。宦者黄皓,便辟佞慧,有宠;允数责之。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位不过黄门丞。费祎以选曹郎陈祇代允为侍中,祇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智数,祎以为贤,越次用之。祇与皓相表里,皓始预政,迁中常侍,操弄威柄,终以覆国。

纲 丙寅,九年,秋九月,赦。

目 大司农孟光于众中责费祎曰:“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必不得已,乃可权而行之。今有何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乎!”祎顾谢,踧踖而已。

初,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

纲 以姜维为卫将军,与费祎并录尚书事。

纲 丁卯,十年,春二月,魏迁其太后于永宁宫。

目 曹爽用何晏等谋,迁太后,擅朝政,多树亲党。司马懿不能禁,遂称疾,不与政事。

纲 戊辰,十一年,夏四月,魏以徐邈为司空,不受。

目 魏以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则阙,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

纲 五月,费祎出屯汉中。

纲 己巳,十二年,春正月,魏司马懿杀曹爽及何晏等,夷其族。

目 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作窟室,与何晏等纵酒其中。弟羲泣谏,不听。又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

是月,魏主芳谒高平陵,爽与弟羲、训、彦皆从。司马懿与子师、昭谋诛之,以太后令召桓范。范欲应命,其子曰:“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乃出。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范劝爽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自辅。爽兄弟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族灭也!”

爽兄弟归家,懿发吏卒围守之。有司奏:“黄门张当私以所择才人与爽,疑有奸。”收付廷尉考实,辞云:“爽与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谋逆。”于是收爽、羲等并桓范、张当俱夷三族。

先是宗室曹冏上书曰:“古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疏并用,故能保其社稷。今州、郡牧、守,皆跨有千里,兼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王空虚之地,君不使之民,曾无一人间厕其间,与相维制,非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虞也。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其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冏欲以感寤曹爽,爽不能用。

及懿闭门,爽司马鲁芝闻变,欲出赴难。呼参军辛敞欲与俱,敞谋于其姊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以吾度之,太傅诛曹爽耳。”“然则事就乎?”曰:“得无殆就!爽才非太傅偶也。”“然则可以无出乎?”曰:“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敞遂出。事定之后,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先是,爽辟王沉、羊祜,沉劝祜应命。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沉遂行。及爽败,沉以故吏免,谓祜曰:“吾不忘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也!”

爽从弟文叔妻夏侯令女,早寡无子,其父欲嫁之;令女截耳自誓,居常依爽。爽诛,其家上书绝婚,强迎以归,复将嫁之;令女又断其鼻。其家惊惋,谓之曰:“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何至自苦乃尔!且夫家夷灭已尽,守此欲谁为哉!”令女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时,尚欲保终,况今衰亡,何忍弃之!此禽兽之行,吾岂为乎!”懿闻而贤之,听使乞子字养,为曹氏后。

何晏等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杰,人莫能及。尝为名士品目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盖以自况也。

晏闻平原管辂明术数,请与论易。邓飏在座,谓辂曰:“君自谓善易,而语不及易中词义,何也?”辂曰:“夫善易者不言易也。”晏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因谓辂曰:“试为作一卦,当至三公不?”又问:“连梦青蝇数十来集鼻上,何也?”辂曰:“元、恺辅舜,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谦恭,享有多福。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求福之道。愿君侯裒多益寡,非礼不履,然后三公可至,青蝇可驱也。”飏曰:“此老生之常谈。”辂曰:“老生者见不生,常谈者见不谈。”辂舅闻之,责其言太切。辂曰:“与死人语,何所畏邪!”舅怒以为狂。至是,辂之舅谓辂曰:“尔前何以知何、邓之败?”辂曰:“邓之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何之视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二者皆非遐福之象也。”

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尤好老、庄书,与夏侯玄、荀粲、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谓六经为圣人之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慕效之,遂成风俗,不可复制。

纲 魏以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不受。

纲 秋,姜维伐魏雍州,不克。

纲 冬十二月,魏光禄大夫徐邈卒。

目 卢钦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或问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通;自为凉州刺史还,人以为介,何也?”钦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用事,贵清素之士,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为通。比来天下奢靡相效,而徐公雅尚自若,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无常而徐公有常耳。”

纲 庚午,十三年,秋,吴废其太子和,杀鲁王霸及将军朱据。冬十一月,立子亮为太子。

目 初,潘夫人有宠于吴主权,生少子亮,权爱之。全公主与太子和有隙,欲豫自结,数称亮美。权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乎!”遂有废和立亮之意,至是,乃幽太子和。将军朱据谏曰:“太子,国之本根;加以雅性仁孝,天下归心。昔晋献用骊姬而申生不存,汉武信江充而戾太子冤死,臣窃惧太子不堪其忧,虽立思子之宫,无及矣!”不听。遂废和为庶人,赐霸死。据寻亦赐死。明年,立潘氏为后。

纲 辛未,十四年,夏四月,魏司马懿杀王凌及楚王曹彪,遂置诸王公于邺。

目 初,魏扬州都督王凌,与其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并典重兵,阴谋以魏主制于强臣,楚王彪有智勇,欲共立之,迎都许昌;愚遣其将与楚王相闻。凌子广谏,凌不从,会愚病卒。至是,凌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司马懿。懿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凌势穷,面缚水次,懿解其缚,送诣京师,道饮药死。懿至洛阳,穷治其事,诸相连者悉夷三族。发凌、愚冢,剖棺暴尸;赐楚王彪死。尽录诸王公置邺,使有司察之,不得与人交关。

初,愚为白衣时,常有高志,众谓必兴令狐氏。族父邵独以为:“愚性倜傥,不修德而愿大,必灭我宗。”愚甚不平。及愚仕进有名称,从容谓邵曰:“先时闻大人谓愚为不继,今竟云何邪?”邵熟视而不答,私谓妻子曰:“公冶性度,犹如故也。不知我当坐之不邪?必逮汝曹矣。”邵没十余年而愚灭族。

纲 秋八月,魏太傅司马懿卒,以其子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纲 冬十一月,吴以诸葛恪为太子太傅,总统国事。

目 时权颇寤太子和之无罪,十一月,祀南郊还,得风疾,欲召和还;全公主及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固争之,乃止。权以太子亮幼,议所付托,峻荐恪可付大事。权嫌其刚很自用,峻曰:“朝臣才无及恪者。”乃召之。恪将行,吕岱戒之曰:“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斯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无以答,时咸谓之失言。恪至建业,见吴主于卧内,受诏床下,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孙弘领少傅;有司诸务,一统于恪。

纲 费祎北屯汉寿,以陈祇守尚书令。

纲 壬申,十五年,春正月,魏以司马师为大将军。

纲 吴立故太子和为南阳王。

目 吴主权复封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奋为齐王,居武昌;休为琅邪王,居虎林。

纲 夏四月,吴主权卒,太子亮立,以诸葛恪为太傅。

纲 吴徙其齐王奋于豫章。

目 诸葛恪不欲诸王处滨江兵马之地,乃徙齐王奋于豫章,琅邪王休于丹阳。奋不肯徙,恪遗之笺曰:“帝王之尊,与天同位,是以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所以承天理物,先国后身,盖圣人立制,百代不易之道也。闻大王顷至武昌以来,多违诏敕,不循制度,擅发诸将,私杀左右,小大惊怪,莫不寒心。俚语曰:‘明鉴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改易其行,若弃忘先帝法教,怀轻慢之心,臣下宁负大王,不敢负先帝遗诏。”奋惧,遂行。

纲 冬十月,吴诸葛恪修东兴堤。十二月,魏人击之,恪与战于徐塘,魏人败走。

纲 癸酉,十六年,春正月,盗杀大将军费祎。

目 初,姜维攻魏西平,获中郎郭循,以为左将军。循欲刺帝,不得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至是,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欢饮沉醉,循刺杀之。祎泛爱不疑,待新附太过,张嶷尝与书,引岑彭、来歙为戒。祎不从,故及。

纲 一月,吴诸葛恪击魏。

纲 夏四月,姜维伐魏,围狄道。

目 维负其才武,每欲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兵不过万人,曰:“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及祎死,维遂将数万人伐魏,围狄道。

纲 吴师围魏新城,不克。

纲 冬十月,吴杀其太傅诸葛恪,以孙峻为丞相。

目 恪还建业,陈兵入府,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孙峻因民怨众嫌,构恪于吴主亮,云欲为变。遂与亮谋置酒请恪,伏兵杀之,以苇席裹尸,投之石子冈,并夷三族。初,恪少有盛名,大帝深器重之,而恪父瑾常以为戚,曰:“非保家之子也。”陆逊常谓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君气陵其上,意蔑其下,非安德之基也。”至是果败。

吴群臣共推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有媚峻者言:“万机宜在公族。”乃表峻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峻骄矜淫暴,国人侧目。

纲 吴杀其南阳王和。

目 和妃张氏,恪甥也,峻因此赐和死,张妃亦自杀。其妾何氏曰:“若皆从死,谁当字孤!”遂抚育其子皓,及诸姬子德、谦、俊,皆赖以全。齐王奋亦坐废为庶人。

纲 甲戌,十七年,春二月,魏司马师杀中书令李丰及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遂废其后张氏。

目 初,李丰年十七、八,已有清名,其父恢不悦,敕使闭门断客。后司马师秉政,以丰为中书令。时太常夏侯玄有天下重名,以曹爽亲,故不得在势任,居常怏怏;张缉以后父家居,亦不得意:丰皆与亲善。虽为师所擢用,而心在玄。魏主芳又数独召丰语,师知其议己,诘之,不以实告;师怒,以刀镮筑杀之,遂收玄、缉下廷尉,皆夷三族,并废张后。

纲 夏,姜维伐魏。

纲 秋九月,魏司马师废其主芳为齐王,迁之河内。冬十月,迎高贵乡公髦立之。

纲 乙亥,十八年,春正月,魏扬州都督毋丘俭、刺史文钦起兵讨司马师,师击败之,钦奔吴,俭走死。

纲 魏大将军司马师卒,二月,师弟昭自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目 师疾笃,还许昌,昭自洛阳往省之,师令总统诸军而卒。诏以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纲 秋八月,姜维伐魏,败其兵于洮西,遂围狄道;不克而还。

纲 丙子,十九年,春正月,以姜维为大将军。

纲 夏四月,魏司马昭始服兖冕、赤舃。

纲 秋七月,姜维伐魏,与其将邓艾战,败绩。

目 秋,维复出祁山,闻邓艾有备,乃回,趣南安;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死者甚众,蜀人由是怨维。

纲 八月,魏司马昭自为大都督,奏事不名,假黄钺。

纲 吴孙峻卒,以其从弟为侍中,辅政。

纲 吴大司马吕岱卒。

目 始岱亲近徐原,赐以巾褠,与共言论,后遂荐拔,官至侍御史。原好直言,岱有得失,辄谏诤,又公论之;或以告岱,岱叹曰:“是我所以贵德渊者也!”及原死,哭之甚哀,曰:“德渊,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复于何所闻过乎!”

纲 冬十月,魏以卢毓为司空。

目 魏以卢毓为司空。毓固让司隶校尉王祥,诏不许。

祥至孝,继母朱氏遇之无道,祥愈恭谨。朱氏子览,年数岁,每见祥被箠,辄涕泣抱其母;母以非理使祥,览辄与俱。及长,娶妻,母虐使祥妻,览妻亦趋之,母为少止。祥渐有时誉,母深疾之,密使鸩祥。览径起取酒,祥不与,母夺而反之。后母赐祥馔,览辄先尝,母惧,遂止。汉末遭乱,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委以州事,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纲 丁丑,二十年,夏四月,吴主亮始亲政。

目 吴主亮亲政事。大将军孙表奏,多见难问,数出中书视大帝时旧事,问左右侍臣曰:“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尝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曰:“黄门从尔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亮令破鼠矢,矢中燥,因大笑谓左右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俱湿;今外湿里燥,必黄门所为也。”诘之,果服;左右惊悚。

纲 魏扬州都督诸葛诞起兵讨司马昭。六月,昭奉其主髦攻之,吴人救之,不克而还。

纲 姜维伐魏。

目 姜维闻魏分关中兵赴淮南,率数万人出骆谷。时长城积谷多而守兵少,魏都督司马望及邓艾进据之,以拒维。维数挑战,不应。

是时,维数出兵,蜀人愁苦,谯周作仇国论讽之,曰:“或问:‘往古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曰:‘吾闻之,处大无患者常多慢,处小有忧者常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句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或曰:‘曩者项强汉弱,约分鸿沟,各归息民,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率兵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之事乎?’曰:‘商、周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久固,深根者难拔,据固者难迁。当此之时,虽汉祖安能杖剑鞭马取天下乎!及秦罢侯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于是豪强并争,虎裂狼分,疾搏者获多,迟后者见吞。今我与彼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

纲 戊寅,景耀元年,春二月,魏司马昭拔寿春,杀诸葛诞。

纲 姜维引兵还。

目 维闻诸葛诞死而还。

纲 夏五月,魏司马昭自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复辞不受。

纲 秋九月,吴孙废其主亮为会稽王。冬十月,迎立琅邪王休。休以为丞相,封兄子皓为乌程侯。

纲 十二月,吴孙伏诛。

纲 诏汉中兵屯汉寿,守汉、乐二城。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 柳元景·李延寿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徐乾学
  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一·佚名
  皇王大纪卷五十八·胡宏
  第二○三申光绪十五年正月六日一一四○九—八·佚名
  卷六十二·司马迁
  一七八 从不说话到说话·周作人
  卷五十二 蜀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陈寿
  熊昙朗传·姚思廉
  元孝友传·魏收
  赵彦昭传·刘昫
  归旸传·宋濂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上·高晋
  宇文融·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棕窗杂记·王闿运

    湘绮楼词选三卷,湘潭王壬秋[运]纂。於古人词多所窜改。如欧阳永叔之“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改“窥”作“归”,谓“垂帘矣,何得始窥”,不知垂帘燕子正不得归,必著一&ldquo

  • 第二十一齣~第二十九齣·王錂

    第二十一齣 忤奸【三台令】〔淨登徒履跛形丑扮家童扶上〕悠悠怨愤难平。使我终朝痛心。暗裏自思寻。直须害却狂生。〔丑〕老爷。今日脚痛好些么。〔淨〕咦小厮。今日一发疼得紧。我想起来我的脚痛到还有好的日子。想那

  • 第二折·关汉卿

    (李存孝领番卒子上,云)铁铠辉光紧束身,虎皮妆就锦袍新。临军决胜声名大,永镇邢州保万民。某乃十三太保李存孝是也。官封为前部先锋、破黄巢都总管、金吾上将军。自到邢州为理,操练军卒有法,抚安百姓无私;杀王彦章,不敢正眼视之

  • 提要·褚藏言

    【臣】等谨案窦氏聫珠集五巻唐西江禇蔵言所辑窦常窦牟窦羣窦庠窦巩兄弟五人之诗人为一巻每巻各有小序详其始末常字中行官国子祭酒弟牟字贻周官国子司业羣字丹列官容管经畧庠字胄卿官婺州刺史巩字友封官秘书少监五人皆

  • 附录·宋无

    鲸背吟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旧本题元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名世末又有自跋序称至元辛卯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絶句三十余首诗尾各以古句足之其末章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名鲸背吟曹学佺编入十二代诗选

  • 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五崔曙崔曙宋州人开元二十六年登进士第以试明堂火珠诗得名诗一卷古意緑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夜夜苦更长愁来不【一作剧】如死宿大通和尚塔敬【一本无敬字】赠如上

  • 后集卷五·蔡正孙

    黄山谷《豫章先生传赞》云:“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东坡云:“读鲁直诗,如见鲁仲连、李太白,不敢复论鄙事,虽若不适用,然不为无补于世。”《王直方诗话》

  • 卷之一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零八·佚名

      顺治十四年。丁酉。三月。甲辰朔。以奉太宗文皇帝配享圜丘、及祈谷坛。上亲诣牺牲所视牲毕。回宫。  ○升陕西汉中府副将杨文启、为都督佥事、充四川川北总兵官。  ○以拜他喇布勒哈番韦进忠、为福建福州府

  • 清波别志卷二·周煇

    宋 周煇 撰政和间议者谓朝廷制为服章所以异髙卑别上下则服之与章其制相须今监司守倅并许借服而不许佩鱼是有服而无章殆与吏无别乞自今借服臣僚并随服色佩鱼仍许入衔议者乃工部尚书王诏也今借服者悉许佩鱼但以借紫借

  • 五七九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呈查缴应毁各书清单·佚名

    五七九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呈查缴应毁各书清单乾隆四十三年湖广总督臣三宝、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谨奏,谨将湖北省续经查获应毁各书开列清单,恭呈御览。计开:《唐诗应试分类详解》一百一部。是书系江西逆犯王锡侯纂。内附刻狂

  • 世家卷第十三 高丽史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睿宗二。○(己丑)四年春正月丙午朔放朝贺。戊申辽遣大永信来贺生辰。己酉东界行营兵马录事王思谨河景泽等与女眞战于咸州死之。庚戌宴辽

  • 182.杯酒释兵权·林汉达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

  • 卷二十六·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十六春官宗伯第三之十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灋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正义郑氏康成曰典则亦法也【贾疏大宰注典法则所用异异其名其实典则与法一也】逆迎也六典八法八则冢

  • 佛遗教经解·智旭

    明古吴蕅益释智旭述归命常住大悲尊 应病与药权实法 亦礼天亲造论主 为顺初机重解释述曰。天亲菩萨。以七分建立所修行法。释此经义。推征精密。开诱殷勤。万古以下。无能更赞一辞。观其言曰。为彼诸菩萨。令知方便

  • 辩正论卷第二·法琳

    三教治道篇第二(下)公子问曰。窃览道门斋法。略有二等。一者极道。二者济度。极道者。洞神经云。心斋坐忘至极道矣。济度者。依经有三录七品。三录者。一曰金录。上消天灾保镇帝王。正理分度大平天下。二曰玉录。救度

  • 卷第三·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国忌提纲(报恩) 大慧杲禅师。徽宗皇帝大祥。上堂。拈香罢。乃就座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从上诸圣。莫不皆从无

  • 疗痔病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有神咒,治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