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十五回 梁鼎芬造府为说客 黎元洪假馆作寓公

  却说张勋主张复辟,仓猝办就,诸事统皆草率,所有手续,概不完备。就是草诏中所叙各奏,都是凭空捏造,未曾预办,因此又劳那康圣人费心,先将自己奏折草就,补呈进去,再把瞿鸿等奏请听政的折子,亦缮定一分,作为备卷。其实冯国璋、陆荣廷、瞿鸿等,尚未接洽,全凭文武两圣人,背地告成。这数种奏折原文,小子无暇详录,惟当时张勋有一通电,宣告中外,录述如下:

  自顷政象谲奇,中原鼎沸,蒙兵未解,南耗旋惊,政府几等赘旒,疲氓迄无安枕。怵内讧之孔亟,虞外务之纷乘,全国漂摇,靡知所届。勋惟治国犹之治病,必先洞其症结,而后攻达易为功;卫国犹之卫身,必先定其心君,而后清宁可长保。既同处厝火积薪之会,当愈励挥戈返日之忠,不敢不掬此血诚,为天下正言以告。溯自辛亥武昌兵变,创改共和,纲纪隳颓,老成绝迹,暴民横恣,宵小把持,奖盗魁为伟人,祀死囚为烈士,议会倚乱民为后盾,阁员恃私党为护符,以剥削民脂为裕课,以压抑善良为自治,以摧折耆宿为开通;或广布谣言,而号为舆论,或密行输款,而托为外交,无非恃卖国为谋国之工,借立法为舞法之具。驯至昌言废孔,立召神恫,悖礼害群,率由兽行,以故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莩载道。一农之产,既厄于讹诈,复厄于诛求,一商之资,非耗于官捐,即耗于盗劫。凡在位者,略吞贿赂,交济其奸,名为民国,而不知有民,称为国民,而不知有国。至今日民穷财尽,而国本亦不免动摇,莫非国体不良,遂至此极。即此次政争伊始,不过中央略失其平,若在纪纲稍振之时,焉有轇輵不解之虑?乃竟兵连方镇,险象环生,一二日间,弥漫大地。乃公亦局中人,何徒责人而不自责。迄今外蒙独立,尚未取消,西南乱机,时虞窃发,国会虽经解散,政府久听虚悬,总理既为内外所不承认,仍即靦然通告就职,政令所及,不出都门,于是退职议员,公诋总统之言为伪令,推原祸始,实以共和为之厉阶。且国体既号共和,总统必须选举,权利所在,人怀幸心,而选举之期,又仅以五年为限,五年更一总统,则一大乱,一年或数月更一总理,则一小乱,选举无已时,乱亦无已时。此数语颇亦动听。小民何辜,动罹荼毒,以视君主世及,犹得享数年或数十年之幸福者,相距何啻天渊?利病较然,何能曲讳?或有谓国体既改共和,倘轻予更张,恐滋纷扰,不若拥护现任总统,或另举继任总统之为便者。不知总统违法之说,已为天下诟病之资,声誉既隳,威信亦失,强为拥护,终不自安;倘日后迫以陷险之机,曷若目前完其全身之术?

  爱人以德,取害从轻,自不必佯予推崇,转伤忠厚。亏他自圆其说。至若另行推选,克期继任,讵敢谓海内魁硕,并世绝无其人?还是请辫帅登台何如?然在位者地丑德齐,莫能相下,在野者资轻力薄,孰愿率从?纵欲别选元良,一时亦难其选。盖总统之职,位高权重,有其才而无其德,往者既时蓄野心,有其德而无其才,继者乃徒供牵鼻,重以南北趋向,不无异同,选在北则南争,选在南则北争,争端相寻,而国已非其国矣。默察时势人情,与其袭共和之虚名,取灭亡之实祸,何如屏除党见,改建一巩固帝国,以竞存于列强之间,此义近为东西各国所主张,全球几无异议。中国本为数千年君主之制,圣贤继踵,代有留贻,制治之方,较各国为尤顺,然则为时势计,莫如规复君主,为名教计,更莫如推戴旧君,此心此理,八表攸同。伏思大清忠厚开基,救民水火,其得天下之正,远迈汉、唐,二祖七宗,以圣继圣,至我德宗景皇帝,时势多艰,忧勤尤亟,试考史宬载笔,如普免钱粮,叠颁内帑,多为旷古所无,即至辛亥用兵,孝定景皇后宁舍一姓之尊荣,不忍万民之涂炭,仁慈至意,沦浃人心,海内喁喁,讴思不已。前者朝廷逊政,另置临时政府,原谓试行共和之后,足以弭乱绥民,今共和已阅六年,而变乱相寻未已,仍以谕旨收回成柄,实与初旨相符。况我皇上冲龄典学,遵时养晦,国内迭经大难,而深宫匕鬯无惊,近且圣学日昭,德音四被,可知天佑清祚,特畀我皇上以非常睿智,庶应运而施其拨乱反正之功。祖泽灵长,于兹益显。勋等枕戈励志,六载于兹,横览中原,陆沈滋惧,比乃猝逢时变,来会上京。窃以为暂偷一日之安,自不如速定万年之计,业已熟商内外文武,众议佥同,谨于本日合词奏请皇上复辟,以植国本而固人心,庶几上有以仰慰列圣之灵,下有以俯慰群生之望。风声所树,海内景从。凡我同袍,皆属先朝旧臣,受恩深重,即军民人等,亦皆食毛践土,世沐生成,接电后,应即遵用正朔,悬挂龙旗。国难方殷,时乎不再,及今淬厉,尚有可为。本群下尊王爱国之至心,定大清国阜民康之鸿业。凡百君子,当共鉴之。

  是时京城里面,俱经张勋传令,凡署廨局厂,及大小商场,一应将龙旗悬起,随风飘扬,仿佛仍是大清世界。总算北京的大清帝国。只总统府中,未曾悬挂龙旗,张勋还顾全黎总统面子,不遽用武力对待,但遣清室旧臣梁鼎芬等,清室旧臣四字,加诸梁鼎芬头上,却合身分。先往总统府中,入作说客。鼎芬见了黎总统,即将复辟情形,略述一番,并把一等公的封章,探囊出示。黎总统皱眉道:“我召张定武入都,难道叫他来复辟吗?”鼎芬道:“天意如此,人心如此,张大帅亦不过应天顺人,乃有这番举动,况公曾受过清职,食过清禄,辛亥政变,非公本意,天下共知,前次胁公登台,今番又逼公下场,公也可谓受尽折磨了,今何若就此息肩,安享天禄,既不负清室,亦不负民国,岂非一举两善么?”黎总统道:“我并非恋栈不去,不过总统的职位,乃出国民委托,不敢不勉任所难,若复辟一事,乃是张少轩一人主张,恐中外未必承认,我奈何敢私自允诺呢?”鼎芬复絮说片时,黎总统只是不答。再经鼎芬出词吓迫道:“先朝旧物,理当归还,公若不肯赞成,恐致后悔。”黎总统仍然无语。鼎芬知不可动,悻悻自去。黎总统暗暗着忙,急命秘书拟定数电,由黎总统亲自过目,因闻电报局被定武把守,料难拍发,乃特派亲吏潜出都城,持稿赴沪,方得电布出来:

  (第一电)本日张巡阅使率兵入城,实行复辟,断绝交通,派梁鼎芬等来府游说,元洪严词拒绝,誓不承认。

  副总统等拥护共和,当必有善后之策。特闻。

  (第二电)天不悔祸,复辟实行,闻本日清室上谕,有元洪奏请归政等语,不胜骇异。吾国由专制为共和,实出五族人民之公意,元洪受国民付托之重,自当始终民国,不知其他。特此奉闻,藉免误会。

  (第三电)国家不幸,患难相寻,前因宪法争持,恐启兵端,安徽督军张勋,愿任调停之责,由国务总理李经羲,主张招致入都,共商国是。甫至天津,首请解散国会,在京各员,屡次声称保全国家统一起见,委曲相从。刻正组织内阁,期速完成,以图补救。不料昨晚十二点钟,突接报告,张勋主张复辟,先将电报局派兵占领。今日梁鼎芬等入府,面称先朝旧物,应即归还等语。

  当经痛加责斥,逐出府外。风闻彼等已发出通电数道,何人名义,内容如何,概不得知。元洪负国民付托之重,本拟一俟内阁成立,秩序稍复,即行辞职以谢国人。今既枝节横生,张勋胆敢以一人之野心,破坏群力建造之邦基,即世界各国承认之国体,是果何事,敢卸仔肩?时局至此,诸公夙怀爱国,远过元洪,佇望迅即出师,共图讨贼,以期复我共和而救危亡,无任迫切。临电涕泣,不知所云。如有电复,即希由路透公司转交为盼。

  黎总统既派人南下,复与府中心腹商量救急的方法,大众齐声道:“现在京中势力,全在张勋一人手中,总统既不允所请,他必用激烈手段,对付总统,不如急图自救,暂避凶威,徐待外援到来,再作后图。”黎总统沉吟道:“教我到何处去?”大众道:“事已万急,只好求助外人了。”黎总统尚未能决,半晌又问道:“我若一走,便不成为总统了,这事将怎么处置?”大众听了,还道黎总统尚恋职位,只得出言劝慰道:“这有何虑?外援一到,总统自然复位了。”黎总统慨然道:“我已决意辞职,不愿再干此事,惟一时无从交卸,徒为避匿方法,将来维持危局,究靠何人主张?罢!罢!我记得约法中,总统有故障时,副总统得代行职权,看来只好交与冯副总统罢。”大众又道:“冯副总统远在江南,如何交去?”黎总统也觉为难,为了这条问题,又劳黎总统想了一宵。大众逐渐散出,各去收拾物件,准备逃生。这原是第一要着。可怜这黎总统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几乎一夜未能合眼,稍稍困倦,朦胧半刻,又被鸡声催醒,窗隙间已有曙光透入了。当即披衣起床,盥洗已毕,用过早膳,尚没有甚么急警,惟闻有人传报,清宫内又有任官的上谕,瞿鸿、升允并授大学士,冯国璋、陆荣廷并为参预政务大臣,沈曾植为学部尚书,萨镇冰为海军尚书,劳乃宣为法部尚书,李盛铎为农工商部尚书,詹天佑为邮传部尚书,贡桑诺尔布为理藩部尚书。此外尚有许多侍郎、左右丞,及都统、提督、府尹、厅丞诸名目,不胜枚举。随笔带过,较省笔墨。黎总统也无心细听,但安排交卸的手续,尚苦无人担承。

  到了晌午,风声已加紧了,午后竟有定武军持械前来,声势汹汹,强令总统府卫队,一律撤换,并即日交出三海,不得迟延。陆军中将唐仲寅,为总统府卫队统领,无法抵推,亟入报黎总统,速请解决。黎总统本疑李经羲与勋同谋,不愿与议,至此急不暇择,便令秘书刘锺秀,往邀经羲,刘奉命欲行,可巧外面递入李经羲辞职呈文,并报称经羲已赴天津。走得好快。黎总统长叹道:“我也顾不得许多了,看来只有仍烦老段罢。”便命刘锺秀草定两令,一是准李经羲免职,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一是请冯国璋代理职权,所有大总统印信,暂交国务总理段祺瑞摄护,令他设法转呈。两令草就,盖过了印,即将印信封固,派人赍送天津,交给段祺瑞,自己随取了一些银币,带着唐仲寅、刘锺秀二人,及仆从一名,潜出府门,竟往东交民巷,投入法国医院中。

  时已天暮,院门虽开,里面只有仆从数人住守,问及院长,答称外出未归,无从见客,那时只好怏怏退出,折入日本使馆界内。沿途踯躅,穷无所归,好似倦鸟失巢,惶急无主。亏得唐仲寅记起一人,谓与日本公使武随员斋藤少将,尝相往来,不妨向彼求援,并托保护。当下驰入斋藤少将官舍,投刺请见。幸斋藤少将未曾出门,便即迎入,他本是认识黎元洪,总统印信,已经交出,不能再称总统了。又与唐仲寅交好,当然坦怀相待。仲寅即将避难情形,约略告知,并浼他至日本公使前,善为转达,恳请保护身命。斋藤少将一力担承,遂命役从取出茶点,供饷二人。黎元洪稍稍放心,且因夜膳尚无着落,不得已将东洋茶食,略充饥渴。好在斋藤少将,诚心帮忙,叫他两人坐待,自往日使馆中代为请命,少顷即回报道:“敝公使已如所请,屈就营房数日,当予以相当保护,尽可无忧。”黎、唐二人,当即称谢。斋藤少将,便令卫兵腾出营房一间,导引两人栖宿,黎菩萨才得离开地狱,避入天堂了。还算不幸中之幸。越宿即由日本公使,通告驻京各国公使馆,并及清室道:

  黎大总统带侍卫武官陆军中将唐仲寅、秘书刘锺秀及从者一名,于七月二日午后九时半,不预先通知,突至日本使馆域内之使领武随员斋藤少将官舍,恳其保护身命。日本公使馆认为不得已之事情,并顾及国际通义,决定作相当之保护,即以使馆域内之营房,暂充黎总统居所,特此告知。

  总统避去,民国垂危,冯国璋远处江南,鞭长莫及,只有段祺瑞留寓天津,闻得京中政变,惹动雄心,即欲出讨张勋。可巧前司法总长梁启超,亦在津门,两下会议,由祺瑞表明己意,启超一力怂恿,决主兴兵。适陈光远在津驻扎,手下兵却有数千,段、梁遂相偕至光远营,商议讨张,光远却也赞同。又值李经羲到津,致书祺瑞,请他挽回大局,就是黎元洪所派遣的亲吏,亦赍送印信到津,交与祺瑞。祺瑞阅过来文,越觉名正言顺,当即嘱托梁启超,草拟通电数道,陆续拍发。梁本当代文豪,先已由自己出名,反对复辟,洋洋洒洒的撰成数千百言,通电全国,不过前时手无寸铁,但凭理想上立论,比张勋为董卓、朱温;好一个正比例。此次由段祺瑞出来兴师,更属理直气壮,乐得借那笔尖儿,横扫千人军。既而冯、段联约,瞿、陆辨诬,祺瑞自任共和军总司令,更靠那煌煌大文,鼓吹义旅,笔伐凶豪。小子有诗咏道:

  笔锋也可作兵锋,文武兼优快折冲。

  莫道书生无诣力,一枝斑管足褫凶。

  欲知文中如何抒写,请看下回录叙。

  康有为外,又有一梁鼎芬,是皆为清末之老生,脑筋中只含有事君以忠数语,而未知通变达权之大义者也。夫必有夏少康之英武,然后可以光夏物,必有周宣王之明哲,然后可以复周宗。彼宣统帝尚在冲年,宁能及此?况种族革命,已成常调,君主政体,不克再燃,即令英辟重生,亦未能违反民意,侈然自尊,更何论逊清之余裔乎?康有为出佐张勋,已同笨伯,而梁鼎芬复往说黎元洪,其愚尤甚。惟黎元洪引虎自卫,卒为虎噬,仓猝出走,日暮途穷,幸有日本使馆之营房,及斋藤少将之友谊,尚得借庇一枝,自全身命,否则不为所害者,亦几希矣。虽然,知人则哲,尧舜犹难,吾于黎氏何责焉?

猜你喜欢
  卷三十·黄以周
  第六章执政前之荆公(中)·梁启超
  江西后篇第八·王闿运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九·佚名
  一一六○ 安徽巡抚书麟奏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情形折·佚名
  七十六、还乡一二事·包天笑
  蒲察世杰传·脱脱
  赵纆传·张廷玉
  ● 卷一·陈徽言
  弇山堂别集卷六·王世贞
  北洋海军章程第六·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十七·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杜旃·唐圭璋

      旃字仲高,金华人,杜旟之弟。   满江红   半落半开花有恨,一晴一雨春无力。……别缆解时风度紧,离觞尽处花飞急。

  • 唐毅夫·隋树森

    唐毅夫,生平、里籍均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小令 【双调】殿前欢 大都西山 冷云间,夕阳楼外数峰闲,等闲不许俗人看。雨髻烟鬟,倚西风十二阑。休长叹,不多

  • 卷一百二十九·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十九  明 冯惟讷 撰 北周第八 郊庙歌辞 周祀圆丘歌十二首     庾信【下并同隋书乐志曰周闵帝受禅居位日浅明帝虽革魏氏之乐而未臻雅正天和元年武帝初造山

  • 序·陈元龙

    御制厯代赋彚序赋者六义之一也风雅颂兴赋比六者而赋居兴比之中盖其敷陈事理抒写物情兴比不得并焉故赋之于诗功尤为独多由是以来兴比不能单行而赋遂继诗之后卓然自见于世故曰赋者古诗之流也班固又谓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 ◎活佛进香记·吴虞公

    章嘉活佛偕随员黄欣泉,中将熙宝臣并荷兰国治港公司总经理陈锡周等十余人,外有普陀代表少青和尚、了强大师、根新大师等亦六七人。于本月十四日下午,趁江天轮船超等大餐间(闻该船招待礼亦颇优)。十五日早晨抵宁波招商码头。

  • 綦母怀文传·李百药

    綦母怀文,不知是何郡人士,用道术侍奉高祖。武定初,官军在邙山同周文交战。是时官军旗帜尽红,西军全黑,怀文对高祖说:“红的是火色,黑的是水色,水能灭火,不应该以红对黑。土能战胜水,宜变更成黄色。”于是高祖马上将红色改换成赭

  • 卷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六职官志五职官【内务府上驷院 内务府奉宸院 内务府武备院 盛京内务府 銮仪卫 领侍卫府 御前侍?】内务府上驷院上驷院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卿二人【正三品】【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

  • 治浙成规卷四·佚名

    藩政四 ◆藩政四 丞倅州县病故到任未及半年者分别省分远近给发回籍路费银两 酌定佐杂微员事故分别给勘合路费章程 征收钱漕一律改用版串 试用知县未经到省注册在途丁忧酌给路费 浙省奉文取办金州营大小修战船料匠请仍

  • 唐悦良·周诒春

    唐悦良 字公度。年二十八岁。生于上海。叔瑞祺。业商。已婚。初学于上海妥玛汉布学校。及圣约翰大学。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教育及心理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入普林斯顿大学。习市政。民国四年

  • 卷十一·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一    元 王天与 撰伊训第四         商书成汤旣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汉孔氏曰太甲太丁子汤孙也太丁未立而卒及汤没而太甲立称元年邵子皇极经世纪成汤乙未伐夏即位

  • 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初分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之三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学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善巧妙愿力智波罗蜜多。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布施波罗蜜多无增无减

  •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卷上·佚名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事品第一  三地各十种  五烦恼五见  五触五根法  六六身相应  有十大地法。十大烦恼地法。十小烦恼地法。五烦恼。五见。五触。五根。五法。六识身。六触身。

  • 周易集传·龙仁夫

    八卷,元龙仁夬著。书成于至治辛酉年(1321年)。《吉安府志》:“仁夬《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即朱熹《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存唯八卷,仅上、下经及《彖》、《象》完具。其书即象诂义,于卦象

  • 混元八景真经·佚名

    混元八景真经。五卷。不着撰人,疑为唐人所撰。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称玄武而不称真武,疑唐五代间所著。述房中术。

  • 湿热病篇·薛雪

    原名《湿热条辨》温病著作。1卷。清·薛雪(生白)撰于十八世纪中期。(又据王孟英考证,认为非薛氏所撰。)本书重点是叙述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及其辨治原则,分条辨析证治,故名书为《湿热条辨》。因湿热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有

  • 瞎骗奇闻·吴趼人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8回。茧叟(吴趼人)著。初载光绪三十年十二月至三十一年二月(1905年1月至3月)《绣像小说》(上海)第41期至46期,有插图。光绪三十四年二月(1908年3月)商务印书馆(上海)出版单行本。1915年该馆又收入

  • 雨宝陀罗尼经·佚名

    梵名Vasudha^ra^ -dha^ran!i^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又称妙月长者所问经、能获一切财宝伏藏经、一切如来称赞雨宝陀罗尼经。本经叙述佛陀在憍睒弥国建吒迦林时,该国之长者妙月,前来请问得财宝、除

  • 甄正论·玄嶷

    唐玄嶷撰。三卷。约成书于天授元年至长安四年(690—704)间。据《开元录》卷九载,玄嶷,俗姓王,名乂,原为道士,后改宗佛教,剃度为僧,并著此书抨击道教。此书无序跋,不分章门,以“滞俗公子”和“甄正先生”的问答形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