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六

职官志五

职官【内务府上驷院 内务府奉宸院 内务府武备院 盛京内务府 銮仪卫 领侍卫府 御前侍?】

内务府上驷院

上驷院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

卿二人【正三品】

【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改为阿敦衙门以大臣侍卫等官管理无定员康熙十六年改为上驷院三十三年额设堂官一人雍正六年定为三品卿职乾隆十四年定为卿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由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

堂郎中一人

主事二人

委署主事一人

左司员外郎二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右司员外郎二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二十二人

【康熙十六年设员外郎四人主事一人二十四年设郎中一人增设员外郎二人三十三年分为左右二司增设主事三人三十八年裁员外郎二人五十九年设委署主事三人雍正元年增一人寻省乾隆二十二年仍设委署主事三人笔帖式康十六年以来陆续增置】

阿敦侍卫二十一人【系头二三等侍卫】

司鞍三人【系蓝翎侍卫】

厩长十七人【系七品文职】

牧长五人【系七品文职】

副牧长五人【系九品顶戴】

牧厩副四十五人

蒙古医生头目三人【六品职衔】

【康熙三十三年设办理堂务上驷侍卫四人办理二司事务各二人从增设七人乾隆二年增设六人厩长牧长以下康熙十六年以来陆续增置】

内务府奉宸苑

奉宸苑兼管事务内大臣无定员

卿二人【正三品】

【初景山】

【瀛台事务属尚膳监康熙十年以内务府总管管理十六年归并都虞司二十三年设奉宸苑仍以内务府总管管理印信雍正六年设奉宸苑堂官定为三品卿职乾隆十四年定为卿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由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

郎中二人

员外郎四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苑丞十二人【初正八品乾隆三十六年定为六品职衔食八品俸】

苑副十九人

笔帖式十五人

玉泉山稻田厰掌库一人【正六品】

笔帖式三人

【康熙三十三年设郎中一人乾隆十六年增设一人员外郎主事俱康二十三年设委署主事四十年设雍正十二年裁乾隆二十二年仍设苑丞初设催总二人雍正二年以後陆续增设乾隆十七年改名总领二十四年改为苑丞笔帖式国初以来先後增置】

南苑郎中一人

员外郎二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苑丞七人

苑副十三人【正六品】

笔帖式五人

【初属内监管理顺治十八年属采捕衙门康二十三年归并奉宸苑员额顺治十八年以来先後增置】

圆明园管理事务大臣无定员

郎中一人协理事务郎中一人

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苑丞六人【六品】

苑副十七人【七品五人八品六人九品六人】

笔帖式九人

库掌二人【六品一人七品一人】

长春园 熙春园 绮春园 春熙园管理事务员外郎一人

苑丞三人【六品二人七品一人】

苑副九人【七品八品九品各三人】

笔帖式四人

畅春园管理事务郎中一人

苑丞四人【六品一人七品三人】

苑副六人

署苑副十六人

委署苑副五人

笔帖式六人

清漪园兼管大臣无定员

办理事务员外郎一人

苑丞四人【六品】

苑副十人【七品八人八品二人】

委署苑副六人

笔帖式四人

静明园兼管大臣无定员

办理事务员外郎一人

苑丞二人【六品一人七品一人】

苑副六人【八品】

委署苑副四人

笔帖式二人

静宜园兼管大臣无定员

办理事务员外郎一人

苑丞五人【六品三人七品二人】

苑副八人【七品二人八品六人】

委署苑副十人

笔帖式三人

拜唐阿十二人

【圆明园员额雍正三年以来先後置设畅春园员额康熙年间定】

【清漪园员额乾隆十六年以来陆续增定】

织染局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

内管领一人【五品】

【由总管大臣奏委】

司库一人【六品】

笔帖式三人

库使六人

司匠二人

拜唐阿六人

【顺治十八年设康熙三年归内务府管理乾隆十六年移织染局於】

【万夀山初设员外郎一人乾隆十六年裁以万夀山总理大臣兼管司库以下员额康熙三年以後陆续增定】

内务府武备院

武备院兼管事务大臣无定员

卿二人【正三品】

【武备院初名鞍楼以侍卫三人员外郎等官掌理顺治十一年改为兵仗局十八年改为武备院康五年隶内务府十五年分为鞍库甲库毡库共三库三十七年分鞍库为北鞍库南鞍库雍正三年以掌理侍卫定为正三品卿职乾隆十四年定为卿二人由侍卫补授一人由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

郎中一人

主事二人

委署主事一人

【郎中康熙二十一年设主事康熙十六年设委署主事康熙六十一年设後省乾隆二十二年复设】笔帖式二十八人

【四库各三人沙河氊作二人】

北鞍库员外郎二人

库掌二人

署库掌一人

房掌盖三人【初为正六品乾隆四十四年定为戴蓝翎】

署掌盖三人【正八品】

帐房处司幄三人【三等侍卫衔食六品俸】

署司幄三人【六品职衔食七品俸】

鞍板司匠一人【正八品】

南鞍库员外郎二人

库掌二人

署库掌一人

熟皮作司匠一人【正八品】

【康熙十五年设鞍库员外郎等官三十七年分为南北二库四十三年添设员外郎二人初设帐房头目匠役催领等员乾隆二十四年改为掌盖司幄司匠员额均先後增定】

甲库员外郎二人

库掌二人

署库掌一人

亮铁作司匠三人

【员额康熙十五年以後陆续增定】

氊库员外郎二人

库掌二人

署库掌一人

沙河氊作司匠一人

司弓三人【六品职卫食七品俸】

署司弓三人【八品】

司矢三人【同司弓】

署司矢三人【同署司弓】

骲头作司匠一人

靴皮作司匠一人

【康熙十五年设员外郎及弓匠协领备箭协领等员乾隆二十四年弓匠协领改为司弓备箭协领改为司矢】

稽察内务府事务御史衙门

监察御史二人

笔帖式八人

盛京内务府

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佐领各一人

骁骑校各一人

营造司催长二人

广储司承管司库二人

库使十六人

兼领三旗织造库催长三人

笔帖式三人

掌仪司承管催长二人

笔帖式一人

广宁司承管催长一人

都虞司承管催长二人

笔帖式一人

会计司承管催长二人

笔帖式一人

堂主事一人

委署主事一人

笔帖式六人

文溯阁催长二人

管理三库内管领一人

掌领达一人

仓达三人

笔帖式三人

【镶黄旗正黄旗佐领顺治三年置正白旗佐领顺治八年置各骁骑校康熙十九年置营造掌仪都虞三司催长初各置一员乾隆二十九年各增一员会计司催长初置三员乾隆二十九年省一员广储司司库初置三员後省一员库使初置十员乾隆九年增六员堂主事内管领等员俱乾隆十九年以来增置文溯阁催长四十八年添设】

銮仪卫

銮仪卫掌卫事大臣一人【正一品】

【无专员以王公满洲蒙古文武大臣管理】

銮仪使三人【从二品】

【内二人以满洲蒙古兼授一人以汉军汉人兼授初顺治元年置锦衣卫指挥使等官二年改为銮仪卫四年罢指挥使置銮仪使及副使等官五年罢銮仪副使定銮仪员额九年始以内大臣掌卫事】

左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正三品各所卫同】

【凡满洲员额皆以蒙古兼授各所卫同】

掌所事云麾使汉军一人

銮舆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俱正四品各所卫同】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俱正五品各所卫同】

驯马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

治仪正满洲四人

整仪尉满洲二人【俱正六品各所卫同】

【员额皆顺治十一年定】

右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

掌所事云麾使汉军一人

擎盖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弓矢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

治仪正满洲三人

整仪尉满洲三人

中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

掌所事云麾使汉军一人

旌节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旛幢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

治仪正满洲三人

整仪尉满洲二人

前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

掌所事云麾使汉军一人

扇手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斧钺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

治仪正满洲三人

整仪尉满洲二人

鸣赞鞭官满洲四人

後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

掌所事云麾使汉军一人

戈戟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班劒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

治仪正满洲三人

整仪尉满洲二人

象所掌所印冠军使满洲一人

掌所事云麾使汉军一人

东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西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闲散云麾使满洲一人

治仪正满洲二人

整仪尉满洲二人

旗手卫掌印冠军使满洲一人

掌事冠军使汉军一人

左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右司掌司印云麾使满洲一人

掌司事治仪正汉军一人

闲散治仪正满洲二人

整仪尉满洲三人

管理步辇云麾使汉军一人

治仪正汉军一人

驾仪云麾使汉军一人

治仪正汉军三人

玉辂整仪尉汉军二人

金辂整仪尉汉军二人

象辂整仪尉汉军二人

革辂治仪正汉军一人

整仪尉汉军一人

木辂治仪正汉军一人

整仪尉汉军一人

棕氊治仪正汉军一人

整仪尉汉军一人

拜褥治仪正汉军一人

亭座整仪尉汉军一人

篦头整仪尉汉军一人

驾库整仪尉汉军二人

【各以其事隶属於卫无专领职掌品秩与各所卫同】

【谨案陪祀冠军使以下八员虽定置额缺而与七所之各有司存者不同今据现在员数另为一条次於各所卫之後】

主事满洲一人

【康熙十六年定】

笔帖式满洲七人汉军三人

【员额康熙十六年定】

鸣赞鞭官满洲四人

【初制以本卫官八人兼之乾隆三十七年改定於太常寺鸿胪寺赞礼郎鸣赞官内送卫选择补用谨案本卫官除授掌卫事内大臣员缺由领侍卫府以领侍卫内大臣列名疏请补授满銮仪使员缺於冠军使及一等侍卫内简选冠军使於云麾使内简选云麾使治仪正於治仪正整仪尉内简选如选不得人移领侍卫府简选三旗三等侍卫拟补云麾使蓝翎侍卫拟补治仪正整仪尉於满洲蒙古世爵及佐领内简选均由卫引见补授汉军銮仪使员缺由兵部以直省汉军提督总兵官本卫冠军使列名疏请补授冠军使云麾使治仪正於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内以次简选整仪尉於汉军领催骁骑闲散人内简选均由卫引见补授】领侍卫府

三旗领侍卫内大臣六人【正一品】

【镶黄正黄正白三旗每旗各二人】

内大臣六人【正一品】

散秩大臣无定员【一品班次从一品衔三品俸】

【国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内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所自将爰抡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随侍宿直统以勲戚大臣而宗室之秀外藩之侍子亦咸得以选预环列焉凡升除领侍卫内大臣员缺除奉】

【特旨补授外将满洲都统内大臣散秩大臣前锋护军统领暨各省满洲将军职名开列具奏恭候简命内大臣员缺以散秩大臣暨都统前锋护军统领各省满洲将军职名开列亦如之散秩大臣多由特恩补授或人员不敷於宗室镇国辅国公镇国辅国将军宗室一等侍卫暨公候伯子男内简选引见或授散秩大臣或署散秩大臣恭候钦定】

御前侍卫

乾清门侍卫俱无定员

【以三旗侍卫内擢用】

一等侍卫三旗六十人【正三品】

二等侍卫三旗一百五十人【正四品】

三等侍卫三旗二百七十人【正五品】

蓝翎侍卫三旗九十人【正六品】

一等侍卫宗室九人

二等侍卫宗室十八人

三等侍卫宗室六十三人

【康熙三十七年设宗室侍卫雍正三年於蓝翎侍卫中选其材技为四等侍卫後仍为蓝翎侍卫七年以宗室侍卫并入三旗旧设三旗印务班领十二人班领十二人乾隆三十六年改印务班领为一等侍卫班领为二等侍卫凡侍卫十人则设之长三旗侍卫什长六十人宗室侍卫什长九人】亲军校镶黄旗二十五人正黄旗二十六人正白旗二十六人【从六品】

蓝翎长二十四人

【旧设亲军校四十五人後增置乾隆四十年增委署亲军校镶黄旗二十五人正黄旗二十六人正白旗二十六人】

主事一人

笔帖式三旗各四人【内有署主事二人】

贴写笔帖式三旗各九人

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六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一·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一·李心传
  卷第二百七十六·胡三省
  宋季三朝政要卷五·佚名
  名山藏卷之一百二·何乔远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五十三·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二·阿桂
  评鉴阐要卷三·乾隆
  附录一 年谱·林语堂
  开元·周绍良
  寇瞦传·李延寿
  冯璧传·脱脱
  养吉斋丛录卷之三·吴振棫
  卷二十八·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探关·陆采

    〔生上〕箭入昭阳殿。笳吹细柳营。内人红袖泣。王子白衣行。小生与塞鸿监押行李。在灞陵桥下等候他一家儿。看看不见来。已着塞鸿看守车担。转来问个消息。此间是开苑门了。呀。只见旌旗成阵。刀剑如麻。家家狼亡鼠

  • 第一折·尚仲贤

    (冲末扮随何上,诗云)君王何事薄儒臣,博带褒衣懒进身,一自郦生烹杀后,汉家游说更无人。小官姓随名何,投事汉王麾下,封为典谒之职。俺汉王自亭长出身,起兵丰沛,只重武士,不贵文臣。每每看见儒生,便取其儒冠掷地,溺尿其中,軏骂不已。

  • 奥文满垒狄斯的诗(译诗)·徐志摩

    Owen Meredith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位置在文学史里并不重要,但他有几首诗却有特别的姿趣。我下面翻的一首《The Portrait》是在英国诗里最表现巴黎堕落色彩——“Blase”的作品,不仅

  • 卷十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九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敝裘集【起甲戌十一月终十二月】入都凡三度多在春夏之交未尝从风雪中跨驴也甲戌重阳後自金华归里两接恺功札促余北行遂於长至前五日束装

  • 仲殊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释仲殊字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仲殊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崇宁间自缢,事迹见《吴郡志》卷四二、《吴中人物志》卷一二、《栖真志》卷四。苏轼称其“胸中无

  • 卷之四百九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二月。癸巳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申皆如之外记注  ○谕内阁、本月初七日朕恭诣圜丘告祭。初八日。祗谒大社大稷告祭。先期斋戒三日。以伸诚

  • 七○三 谕孙士毅着赏给翰林院编修并进呈书籍与纪昀等一同列名·佚名

    七○三 谕孙士毅着赏给翰林院编修并进呈书籍与纪昀等一同列名乾隆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乾隆四十五年七月初一日奉旨:孙士毅着加恩赏给翰林院编修。所有四库全书处进呈书籍,着与纪昀、陆锡熊、陆费墀等一同列名。钦此。(军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四·佚名

    德宗二崔佑甫【温公】卢杞【范祖禹 孙之翰 石守道】陆贽【范祖禹 权德舆】李泌【范祖禹 温公】萧复【范祖禹】姜公辅【范祖禹】杨炎【孙之翰】裴延龄【范祖禹】崔善正【李锜 范祖禹 张唐英】李晟【东坡 范祖禹

  •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韩国是战国时期力量最弱的国家。它东邻魏国,西邻秦国,两个邻国都比它强大得多。韩国两面受敌,常被侵伐,一篇《韩世家》,最常见的字句是“秦拔我××”、“秦伐我”、“魏败我”、“魏

  • 翟銮传·张廷玉

    翟銮,字仲鸣,他的祖先原来是山东诸城人。他的曾祖父在北京当过锦衣卫校尉,就把家安在了京师。翟銮本人考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选为庶吉士。正德初年,当上编修。刘瑾把翰林们改派各个部曹时,让翟銮当了刑部主事。不久又

  • 蒙斋中庸讲义卷二·袁甫

    宋 袁甫 撰子曰回之爲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善恶辽絶择之易耳似善非善择之最难顔子善择而得之得此一善何所不通拳拳服膺仁守之功密矣舜性之也顔子不失性者也惟明性者乃能择善己性不明虽满目皆中庸

  • 卷八·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八    明 季本 撰齐齐国名本少昊时爽鸠氏所居之地在禹贡为青州之域周武王以封太公望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太公姜姓名尚本四岳之裔四岳封于吕故尚称吕尚佐武王号师尚

  • 卷三百一十八·佚名

    △初分趣智品第四十六之三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菩萨摩诃萨相续随顺趣向临入空无相无愿虚空无所有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造作幻梦响像光影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分别布施品第十二之餘   總相别相施 皆悉能迴向。   是菩薩能以二種施能知二種迴向.一爲總相二爲别相.總相迴向者有所施皆迴   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别相施者

  • 印度之佛教理论与实际之调合·梁启超

    然则释迦绝对的排斥理论吗? 不不!当时正是《奥义书》研究极盛的时候,诸家学说,都以哲学的思辨为后盾。释迦若仅如基督之宣传直觉的福音,或仅如孔子之提示极简要的实践伦理,决不足以光大其学。总况迦之为教,与一般所谓宗

  • 佛说疗痔病经·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日夜中极受忧恼。时具寿阿难陀见是事已诣世尊所。顶礼双足在一面立。白言世尊。今

  •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四·佚名

        法胜论大德优波扇多释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六卷成部)  智品第六(别译)  今欲分别涅槃分智。何以故。以智能断诸烦恼故。欲广释智。故先说此。  若智性能了  观察一切有  有无有涅槃 

  • 许氏医案·许恩普

    医案。清许恩普撰。一卷。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 。载伤寒、温病、痢疾、淋症、霍乱、咳喘呃逆、胸腹绞痛、血晕等验案三十余则,约近万言。所载多为内科杂病及妇产科常见病证治。案例不多,但较为典型。审证细致,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