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十一(嘉礼)

○诏令章奏(杂录附)

制诏御史。(高后纪注,师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制诏丞相。(宣帝制诏丞相,封丙吉为博阳侯。)制诏丞相御史。(成帝封丙吉孙昌,哀帝改元,见李寻传。)

制诏丞相御史大夫。(左迁毋将隆,见本传。)制诏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文帝即位赦天下。)制诏丞相大司空。(免孙宝为庶人。)

高帝十一年,求贤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本纪。)诏书无京兆文不当废。(王尊传。)景帝下诏击吴王,敢有议诏及不如诏,皆要斩。(吴王濞传。)

宣帝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循吏传。)

夏侯胜言武帝不宜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于是田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不道,下狱。(夏侯胜传。)

哀帝建平二年,诏曰,六月甲子制书非赦令也,皆蠲除之。(本纪。)文帝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匈奴传。)

武帝元狩六年四月乙巳,庙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初作诰。(本纪。)

元狩六年四月,立三王,初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愿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三月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奏未央宫,制曰,下御史,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丞非,下御史书到,言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言,大司马去病上疏,愿定皇子位,制曰,下御史,臣谨与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等议,方今盛夏吉时,臣青翟臣汤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昧死请所立国名,制曰,其更议以列侯家之,三月丙子,奏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谨与列侯臣婴齐,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谏大夫博士臣安等,议曰,家皇子为列侯,不可以垂统于万世,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三月丙子,奏未央宫,制曰,家以列侯可,四月戊寅,奏未央宫,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昧死言,臣青翟等,与列侯吏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议,昧死奏请立皇子为诸侯王,制曰家以列侯可,臣青翟臣汤博士臣将行等,伏闻云云,今诸侯支子封至诸侯王,而家皇子为列侯,臣青翟臣汤等,窃熟计之不可,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太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言臣青翟等,前奏大司马臣去病上疏,言皇子未有号位,臣谨与御史大夫臣汤,中二千石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等为诸侯王,陛下固辞弗许,臣青翟等,窃与列侯臣受成等二十七人议,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制曰可,四月丙申,奏未央宫,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昧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臣昧死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礼仪别奏,臣昧死请,制曰,立某为某王,四月丁酉,奏未央宫,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三王世家。)

御史中丞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百官表。)大臣奏事不宜漏泄。(师丹传。)

王嘉曰,故事尚书希下章,为烦扰百姓,章文必有敢告之字,乃下。(本传。)

昌邑王淫乱,霍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大司马大将军臣光,车骑将军臣安世,度辽将军臣明友,前将军臣增,后将军臣充国,御史大夫臣谊,宜春侯臣谭,当涂侯臣圣,随桃侯臣昌,乐杜侯臣屠耆堂,太仆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农臣延年,宗正臣德,少府臣乐成,廷尉臣光,执金吾臣延寿,大鸿胪臣贤,左冯翊臣广明,右扶风臣德,长信少府臣嘉,典属国臣武,京辅都尉臣广汉,司隶校尉臣辟兵,诸吏文学光禄大夫臣迁,臣畸,臣吉,臣赐,臣管,臣胜,臣梁,臣长幸,臣夏侯胜,大中大夫臣德,臣邛,昧死言皇太后陛下,臣敞等顿首死罪云云,臣敞等谨与博士臣霸,臣隽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仓议,皆曰当废,臣请有司御史大夫臣谊,宗正臣德,太常臣昌,与太祝以一太牢告祠高庙,臣敞等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霍光传。)

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魏相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宣帝善之。(魏相传。)

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艺文志。)○杂录衍简侯不疑坐挟诏书谕耐为司寇。(功臣表。)

武帝时公孙宏奏,谨按诏书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儒林传序。)

武帝每为淮南王报书,常召司马相如视草,乃遣。(淮南王安传。)刘向曰,今出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本传。)

傅太后遗诏,益封高安侯贤二千户,丞相王嘉封还诏书。(王嘉传。)

文帝时,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莫不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无死,思见德化之成。(贾山传。)宣帝诏书每下,民欣然若更生。(王吉传。)

元帝罢珠崖诏,匡衡云,诸见罢珠崖诏书者,欣欣人自以将见太平也。(匡衡传。)温水侯安国坐上书为妖言,会赦免。(王子侯表。)

新利侯偃坐上书谩,免。(王子侯表。)○冠礼孝惠四年,皇帝冠。(本纪。)

孝昭元凤四年,加元服。(本纪,徐天麟按,后汉礼仪志注云,孝昭帝冠辞曰,陛下摛显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禄,钦奉仲春之吉辰,普尊大道之郊域,秉率百福之休灵,始加昭明之元服,推远冲孺之幼志,蕴积文武之就德,肃勤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内,靡不蒙德,永永与天无极。)

考宣五凤光年正月,皇太子冠,皇太后赐丞相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帛,人百匹,太夫人八十匹,夫人六十匹,又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男子为父后者爵一级。(本纪。)

○婚礼

宣帝时王吉上疏曰,窃见当世趋务不合于道者谨条奏,吉意以为夫妇人偷大纲,夭寿之萌也,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化不明,而民多夭,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又汉家列侯尚公主,诸侯则国人承翁主,使男事女,夫诎于妇,逆阴阳之位,故多女乱。(王吉传。)

五凤二年八月,诏曰,夫婚姻之礼,人偷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诗不云乎,民之失德,干糇以愆,忽行苛政。(本纪。)

平帝元始三年,诏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属,以礼娶亲迎立轺并马。(本纪,服虔曰轺立乘小车也,并马俪驾也。)

四年,立皇后王氏,遣长乐少府夏侯藩,宗正刘宏,少府宗伯凤,尚书令平晏纳采,太师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歆,及太卜太史令以下四十九人,赐皮弁素绩,以礼杂卜筮太牢祠宗庙,待吉月日,明年春,遣大司徒宫,大司空丰,左将军建,右将军甄邯,光禄大夫歆,奉乘舆法驾,迎皇后于安汉公第宫,丰歆授皇后玺绂,登车称警跸,便时上林延寿门,入未央宫前殿,群臣就位行礼,大赦天下,益封父安汉宫地满百里,赐迎皇后及行礼者,自三公以下至驺宰执事长乐未央宫安汉公第者,皆增秩赐金帛各有差,皇后立三月以礼见高庙。(王后传。)

故事聘皇后黄金二万斤,为钱二万万。(王莽传。)○乡射

高帝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儒林传序。)

河间献王修兴雅乐,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太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官,希阔不讲。(礼乐志。)

韩延寿为东郡太守,修治学宫,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本传。)成帝鸿嘉二年,行幸云阳,博士行饮酒礼。(本纪。)鸿嘉二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礼。(五行志。)

武帝时,丞相公孙宏奏言,民不得挟弓弩,十贼广弩,百吏不敢前,盗贼不辄伏辜,兔脱者众,害寡而利多,此盗贼所以蕃也,禁民不得挟弓弩,则盗贼执短兵,短兵接则众者胜,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臣愚以为禁民毋得挟弓弩便,上下其议,吾邱寿王对曰,臣闻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讨邪也,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设守卫而施行阵,及至周室衰微,上无明王,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海内抏敞,巧诈并生,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苟以得胜为务,不顾义理,故机变械饰,所以相贼害之具,不可胜数,于是秦兼天下,废王道,立私议,灭诗书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堕名城,杀豪杰,销甲兵,折锋刃,其后民以耰锄棰挺相挞击,犯法滋众,盗贼不胜,至于赭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故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知其不足恃也,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举俊材,兴学官,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外向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礼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举之,明示有事也,孔子曰,吾何执,执射乎,大射之礼,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之道也,诗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言贵中也,愚闻圣王合射以明教矣,未闻弓矢之为禁也,且为禁者,为盗贼之以攻夺也,攻夺之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奸之于重诛,固不避也,臣恐邪人挟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备而抵法禁,是擅贼威而夺民救也,窃以为无益于禁奸,而废先王之典,使学者不得习行其礼,大不便,书奏,上以难丞相宏,宏诎服焉。(邱寿王传。)

○赐酺

文帝初即位,赐民酺五日。(本纪服虔曰,酺音蒲,文颖曰,汉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今诏横赐令会聚饮食五日也。)十六年,得玉杯,令天下大酺。

景帝后元年夏,大酺五日。武帝元光二年,令民大酺五日。元朔三年,城朔方,大酺五日。太初二年,祠后土,令大酺五日。

太始三年,令天下大酺五日。昭帝元凤四年,令天下酺五日。

宣帝五凤三年,大酺五日。(并本纪。)○赐姓氏(更姓氏附)高祖封项伯等四人为列侯,赐姓刘氏。(项籍传。)娄敬劝高祖都关中,上曰,娄者刘也,赐姓刘氏。(本传。)

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王嘉传。)

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食货志。)

金日磾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本传赞。)○更姓氏

汉兴,济北王田安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元后传。)

夏侯婴曾孙颇尚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夏侯婴传。)周阳由其父赵兼以淮南王舅侯周阳,故因氏焉。(周阳由传。)

马宫本姓马矢,宫仕学称马氏。(本传。)京房本姓李,推律自以为京氏。(本传。)

车千秋本姓田氏,为相年老上优之,得乘小车入宫殿中,故因号车丞相。(本传。)明德马后恶其先人有反,易姓莽。(见武帝纪注。)

灌夫父张孟为灌婴舍人,得幸,荐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灌夫传。)

卫青父郑季,与卫媪通生青,青有同母兄卫长君及姊子夫,故青冒姓卫氏。(卫青传。)

周公后褒鲁节侯公子宽薨,侯相如嗣,更姓公孙氏,复更为姬氏。(恩泽侯表。)○禁逾侈汉初定,与民无禁。(叙传师古曰,国家不设车旗衣服之禁。)

高祖八年,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纻罽,操兵乘骑马。(本纪。)

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吏。(食货志。)

文帝时,贾谊上疏曰,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内之闲中,是古天子后服,所以庙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薄绮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贾嘉会召客者以被墙,庶人屋壁得为帝服,倡优下贱,得为后饰,且帝之身,自衣皂绨,而富民墙屋被文绣,天子之后,以缘其领,庶人{薛女}妾缘其履,此臣所谓舛也,岂如今定经制,使君君臣臣,上下有差,而后有所持循矣。(本传。)

武帝天汉元年秋,闭城门大搜。(本纪臣瓒曰,汉帝年纪六月,禁逾侈,七月闭城大搜索逾侈者也,师古曰,逾法度而奢侈者也。)三年秋,大搜。(本纪。)

元帝时,贡禹奏言,高祖孝文孝景皇帝,循古节仪,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臣下亦相放效,衣服履绔刀剑,乱于主上,主上时临朝入庙,众人不能别异,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令太仆减食谷马,水衡减食肉兽,省宜春下苑,以与贫民,又罢角抵诸戏,及齐三服官。(本传。)

成帝永始四年,诏曰,圣王明礼制以序尊卑,异车服以章有德,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四方所则,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宅,治园池,多蓄奴婢,被服绮縠,设钟鼓,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制,吏民慕效,浸以成俗,其申敕有司以渐禁之,青缘民所常服,且勿止,列侯近臣各自省改,司隶校尉察不变者。(本纪。)

哀帝即位,下诏曰,制节谨度,以防奢淫,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蓄奴婢田宅亡限,与民争利,百姓失职,重困不足,其议限列,有司条奏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六十以上十岁以下,不在数中,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诸名田蓄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本纪。)

平帝元始三年,王莽奏车服制度,吏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本纪。)

猜你喜欢
  ●卷四·周密
  卷二十·六朝(北齐、周)·蒋一葵
  第四十九回 移政府北京城袁公就任·黄士衡
  卷之九百十八·佚名
  ◎老树上题歪诗·吴虞公
  卷二十九·陈均
  一二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彭元珫经吏部议处降级调用片·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七·阿桂
  史纠卷六·朱明镐
  张讥传·姚思廉
  卷十一·佚名
  卷七十二·佚名
  卷三十三杂税一·冯煦
  第七节 安史之乱(上)·吕思勉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魏杞·唐圭璋

      杞字南夫,寿春人,徙居鄞(今浙江省宁波市)。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孝宗朝,累官工部员外郎,宗正少卿,拜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出知平江府。淳熙十一年(1184)卒,谥文节。   虞美人   冰肤玉面孤山裔。肯到人间世。天然

  • 第二折·佚名

    (正末扮上,开云)母亲,三月二十八将近,你儿三口儿,待往大安神州东岳庙上烧香去.说与母亲。(母亲云)你去烧香,休带喜孙去。(末云)许愿时有孙儿来,须得他同去。(母亲云)你三口儿少吃酒,疾去早来。 【越调】【斗鹌鹑】青云天宫千

  • 卷三·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三宋 范成大 撰拟古弯环楼前月掩抑楼上人人月不得语相看两凝颦西窗回纹机织徧锦字春聊可自持翫何由将寄君立春日郊行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麴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日满县前春市

  •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五·姚之骃

    果木门梅浇红宴 元氏掖庭记宫中红梅初发擕尊对酌名曰浇红之宴燕地新移 辍畊录初燕地未有梅花吴闲闲从江南移至防以穹庐句曲外史访之若与西湖故人遇徘徊既乆不觉熟寝扵中比觉闲闲命作诗以赎过送集贤诸君子和之梅华传

  • ●卷六·陈康祺

    ◎会试及顺天乡试钦命题目之始国初凡乡、会试三场,俱由主考出题。自顺治十五年后,会试及顺天乡试头场《四书》三题,由钦命密封,送内帘官刊印颁发。◎乾隆丁丑科会试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会试,奉旨易表判为诗,易经文于二场,永著为

  • 第三节债权之担保·佚名

    第一借银字立借银字人许同发、王合春,今因乏银别用,向于王益官借出银贰百大元,言约每月每百元利息银壹元五角,不关年月,听讨听还。恐口无凭,立借银字壹纸,付执为照。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五日,合同借银人许同发、王合春第二借银

  • 四一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应领应留书籍情形折·佚名

    四一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应领应留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七日臣高晋谨奏,为遵旨开单覆奏事。窃臣前接廷寄钦奉上谕:各省进到书籍,着交总裁督同总纂、提调、纂修等通行查检,开列清单,行知督抚酌委妥便之员,赴翰

  • 张亮传·李百药

    张亮,字伯德,西河隰城人氏。年轻时有才干,初事尔朱兆,拜平远将军,因功封隰城县伯,食邑五百户。高祖在晋陽讨伐尔朱兆,兆逃奔秀容。兆手下都秘密地向高祖表示归顺的心意,惟独张亮没有启疏。兆败,窜逃穷山之中,下令亮和苍头陈山提

  • 二九 转变·邹韬奋

    《生活》周刊所以能发展到后来的规模,其中固然有着好多的因素,但是可以尽量运用本刊自身在经济上的收入,——尽量运用这收入于自身事业的扩充与充实——,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关于这一点,我在上次已经略为谈过了。所以能办

  • 消息·方以智

    消息不欲人知,而无不知。消息可知,而究不相知;消息可疑,而人不疑。消息本不待悟,而人不悟;不悟则已负消息矣,专悟则已违消息矣。消息者,莫无上于泊然无所起。果能使此心无所起乎?使之而能,则固有所不能矣;将欲不使,乌乎不使?听其不

  • 大学朱子序·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大学朱子序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语录大学是修身治人防规模又曰如一部行程厯相似皆有节次○通曰经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序曰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见得自古以来凡治与教只是此大学之道】葢自天

  • 孟子集注考证卷三·金履祥

    滕文公上滕【姬姓之國今徐州北一百九十里滕縣有古滕城】過宋【呂成公大事記周赧王元年孟軻致為臣於齊而歸二年孟軻自齊之宋自宋適滕按孟子致為臣於齊歸鄒而即如宋與宋勾踐戴不勝等答問則滕世子過宋而見孟子當在此時自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林语堂

    夫兵者 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

  • 卷之十三·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十三义君臣之义《史记》: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大。王宜率三军之

  • 卷一百五(达摩笈多译)·佚名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尔时善住意天子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大士。仁今真是聪辩利智。快说如斯甚深空忍。文殊师利言:天子。我非如是聪辩利智。夫利智者,则是一切婴儿凡夫。何以故?天子。一切凡夫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法藏

    唐大荐福寺翻经沙门法藏述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睹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药兴。妄生智立。病妄则药妄。举空拳以止啼。心通则法通。引虚空而示遍。既觉

  • 卷第十一·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一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毗卢遮那品第六 此品来意者。前品明此因之果。今辨前之因。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人之

  •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佚名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谓一切众生有种种苦难,皆因争财兢宝,利己损他,口是心非,恣情嫉妒妬,故使妖魔作害,枉遭诸苦。天尊愍念众生,故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