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三杂税一

田房契税顺治四年定例,凡买卖田地、房屋,必用契尾,每两输银三分有奇。契价银一两,完税正银三分,耗银三厘。康熙十六年,题准增各省契税。皖省州县,自五百两至百两不等,惟霍山、临淮、五河、怀远、定远、灵璧、虹县等处无定额。临淮、虹县,均旧县名。四十三年,复准田房税契用司颁契尾。立簿颁发州县,令填征收实数,按季造册,呈司报部查核。雍正六年,河南总督田文镜请饬各省布政司印发契纸、契根给各州县。存契根于官,以契纸发各纸铺,听民购用立契,俟过户纳税之时,令买主照契填入契根,各用州县之印,将契纸仍发纳户收执,契根于解税时解司核对。典业亦如卖契例,地方官能报出税银至千两以上者,交部分别议叙,得旨准行。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奉上谕停止。自是,契纸、契根之法不行,典业不复投税,地方官收税多者亦停其议叙。乾隆元年,定民间置产投税仍照旧例行使,契尾由布政司给属,粘连民契之后,钤印给执。十三年奏准令布政司多颁契尾,编列字号于骑缝处,盖印发各州县,俟民间投税之时填注业户姓名、契价税银各数,一存州县备案,一随季册送司查核。如有不请粘契尾者,经人首报,即照漏税例办理。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奉旨派筹练军经费,以整顿契税为筹款之一端,由司详准,自三十年春季为始,每两加征正银三分,耗银三厘。连前共收六分六厘。三十二年,巡抚冯煦在藩司任内,以税收不旺由于隐匿之多,详准不用契尾,仿照湖南三联官契纸办法,左曰契纸,中曰缴验,右曰存根,末行各刊年月,骑缝处钤盖司印,发各州县具领。州县领到之后,设立总簿,挨号登志。另立循环簿并契纸,分发各团、绅、保领存,听民购用。绅、保姓名及承领号数、年月,载明总簿。民间购用若干,由团、绅将业户姓名、契纸号数及何项产业,系典系卖详细填注循环簿,按月缴官查验。置产人限一月内赍契投税。如有交割不清,准予加展,至迟不得逾三个月。由地方官将姓名、产业、坐落及契价、税银数目填写于缴验、存根及各骑缝处,并于契内及骑缝处加盖印信,将契纸仍交业户收执,缴验随税银并另造季册解司,以凭核对,存根留署备查,逾限不行投税,地方官即按簿查追。税则仍照定章每两六分六厘,另收契纸费银每张一钱。以五分为经手绅保伙食纸笔等费,五分解司,为司中刊刻、刷印及辛工饭食之需。向来征收浮费,一律裁革。惟无论典卖,均须投税,典业期限未满即行赎回者,由赎产人认还受典人税银一半。如有隐漏并图免图减等弊及仍用白纸书契者,查出重罚。以前白契,无论年月远近,准即投税,仍粘契尾,三十二年年底截止。教堂置产另刊契纸,发交州县备用,并饬将有无购取逐月报查。兹计三十三年共收各属税银一十七万二千四百一两七钱三分八厘,耗银一万七千一百三十九两四分六厘。据省志及《藩司光绪三十四年查办三十三年奏销册》。

查随征耗银均按正银加收十分之一,惟正银尾数以厘计者亦加耗一厘,故两数不能适合。至徽属歙、黟两县,此项耗银作七五折收,休、绩两县均作八折,尤与他处不同。又,查藩册,望江县契税之后列有芦洲税,额征银二两有奇,本与契税不同,而相沿已久,故兵燹后虽未启征,亦未便删去。附志。

牛猪税牛马猪羊等税,省志载每两税银三分,岁无定额。同治元年,牙厘总局以厘、税并举,民力不逮,详准从缓启征,嗣有安庆府属之桐城,凤阳府属之宿州、灵璧,颍州府属之阜阳、亳州、太和、涡阳等州县,陆续报征银千数百两至十数两不等。光绪三十三年,共征正银一千八百六十八两九钱三分一厘,耗银一百八十六两八钱九分。其余各州县停征如故。据省志及局卷并《司署奏销册》。

花布税税则每两三分,亦见省志。自设厘卡以后,并由司道详准,从缓启征。近惟凤阳府属之灵璧、颍州府属之阜阳二县报征有案,而数亦微末,光绪三十三年共收正银三十九两四钱七分六厘,耗银三两九钱四分七厘,余仍停征如故。据同前。商税皖省惟庐州府属之合肥、庐江、巢县,六安州及所属之霍山县,向有商税额征银两合肥额征银一十四两九钱九分二厘,庐江九两七钱七分,巢县二两七钱三分,六安九十四两三分,霍山三十六两一钱三分。耗银均按加一随征。归牙行铺户完纳,汇入花布项下造报。兵燹后,花布停征,始于奏销册内另列专款,而庐、巢、六、霍等处仍未启征,惟合肥一县报称:"前因商民逃散未归,应征银两未能足数,饬于新捐牙户名下摊征,以符原额。"光绪三十三年,计合肥县报征正、耗共银一十六两四钱九分一厘,余仍停征如故。据《司册》。

船税省志载:"歙县街口司巡检,额征船税银九百六十两有奇,每季以二百两归入地丁项下造报,以赢余四十两有奇列作杂税款项。专就赢余核计,岁应征银一百六十余两。"查光绪三十一年藩署册载:"歙县报征街口司船税银八十六两八钱九分,随征七五折耗银并扣存公费耗银一十三两二钱六分七厘。"盖兵燹后已不及原额。省志又载:"和州裕溪司征船税银一百八两五钱二分七厘。"藩册称:"裕溪茅篷船税,未经收解,无从造报。"则并未启征也。兹计三十三年收街口税正银八十七两一钱九分,耗银一十三两二钱八分九厘,裕溪司停征如故。据省志及《司册》。

牙帖原额税皖省额设牙行一万三千四百三十九户,额征税银八千三百两五钱一分四厘。又,长淮卫每年额征牙税银四十两一钱。军兴之后,牙户逃散,旧帖无存。嗣有复业之户,由巡抚颁给执照,准其充牙。咸丰十一年,设立牙厘总局,江督曾国藩饬议捐章,谕令各牙户纳捐领帖,捐银、税银概由牙厘总局及各厘卡经收,解充军饷。捐章、税则并详厘金门牙税项下。各属原定额税均已停征,惟宿州、灵璧、涡阳、英山四州县以附近无厘卡,仍由地方官收税解司。岁收若干,以牙帖之多寡为衡,并无定额。兹计光绪三十三年共收四州县帖税正银五百三十九两六钱,耗银五十三两九钱六分。据省志及司局卷册。

茶税皖省原额岁销六万九千九百八十引,增一万七千一百引,又余引一万五千一百引,分发产茶之潜山、太湖、歙县、休宁、宣城、宁国、太平、贵池、青阳、铜陵、建德、芜湖、六安、霍山、广德、建平十七州县。凡有客商入山制茶,不论粗细,每担给一引,每引征纸价银三厘三毫。其征收茶课,于经过各关照则验引征收,汇入关税项下报部。又,歙县街口司有每年茶牙完纳茶税银四钱三分二厘,汇归地丁奏报。商人行销官引,一道照茶百斤计数。不及引者,官给由单,以奇零引论。雍正十年,歙、黟、休宁、宁国、建德、霍山六县茶引不敷,增一万八千三百八十引,续增六安、霍山、黟县、建德、宁国五州县一万五千五百引。怀宁、桐城、宿松、望江、南陵、泾县、旌德、石埭、东流、当涂十县地不产茶,开除八千九百引。十三年,以六安、歙县、休宁、霍山四州县额引不敷,颁余引一万道。同额引发储布政司库,遇有动用,按数给发。是时,皖南、北茶并不分别办理。乾隆三十二、三十八两年,黟县共增引二千五百道。四十年,婺源县增颁余引二千六百道。嘉庆三年,徽属黟县、池属建德县复增引一万二千道。至是,始有区别,仍统归布政司管理。兵燹后,创设厘局,茶税未有定章。同治元年,江督曾国藩颁发《章程》,每茶一百二十斤为一引,每引缴正银三钱,公费银三分,捐银八钱,厘银九钱五分,给发三联引票及捐票、厘票。捐项银两准照筹饷例请奖。二年,每引加捐银四钱。五年,署江督李鸿章裁去引、捐、厘各票,改用落地税票,以归简便。每引共完银二两四钱八分,内划出一两二钱仍作捐项请奖。现在,皖南引税暨厘捐仍归江督主政,惟六安等处茶厘向由皖北牙厘局兼辖,嗣改由省局派员经理。《章程》原委,详厘金门茶厘项下。此项引税归并茶厘之内,向未专款造报,故收数未详。据省志及局卷。

附:鱼税

查滨水州县有渔课者,均于田赋门杂办钱粮项下登载。此项鱼税,据《藩署杂税奏销册》载,凤阳府属凤台县额征正银一十二两,耗银一两二钱,泗州额征正银一十八两,耗银一两八钱。又,所属五河县额征正银八两,耗银八钱。兵燹后,均未启征。附志。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七 良吏·姚思廉
  列传第六十二·李延寿
  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三十九·赵尔巽
  卷二百四十五·杨士奇
  卷之一千二百十四·佚名
  七六四 谕《总目提要》并黄签考证书成时俱着列于四库全书之首·佚名
  卷二十·傅恒
   八、关于《京华烟云》①·林语堂
  郑译传·魏徵
  蔡元定传·脱脱
  李春芳传·张廷玉
  卷之六十四  青溪暇筆下(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卷之六十七  病逸漫記(明)陸釴 撰·邓士龙
  卷七·佚名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臧懋循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杂剧(元)无名氏撰●朱砂担滴水浮沤记杂剧目录楔子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铁旛竿图财致命贼 正名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楔子〔冲末扮孛老同正末王文用旦

  • 卷274 ·佚名

    强至 游华藏寺 我今作邑水云乡,一到犹疑换俗肠。 况在尘区正纷汩,乍来法界得清凉。 松筠锁雾姿逾秀,楼阁摩霄势欲翔。 更即高僧叩空理,功名富贵尽毫芒。 强至 有待 来时帘卷昼,坐久竹移阴。

  • 唐诗镜卷三十·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二 韦应物【长安京兆人周逍遥公韦琼之後李肇国史补云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风韵王钦臣集序云天宝

  •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十二·柯劭忞

      ○特薛禅   △孛秃 锁儿哈 忽怜   特薛禅,本名特因,时人以其贤智,呼为薛禅,故又称特薛禅。孛思忽儿宏吉刺氏,与斡勒忽纳氏同宗异族。孛思者,板升之异译,国语屋也;忽儿者,古阑之异译,国语圈子也。特因之族。筑室以居。

  • 卷十 善谋下第十·刘向

    沛公与项籍,俱受令于楚怀王。曰:“先入咸阳者王之。”沛公将从武关入,至南阳守战,南阳守?保宛城,坚守不下,沛公引兵围宛三匝,南阳守欲自杀,其舍人陈恢止之曰:“死未晚也。”于是恢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

  • 卷之十三·佚名

    癸卯八月丁酉朔○壬戌陈友谅穷蹙进退失据欲奔还武昌乃率楼船百余艘趋南湖觜为我军所遏遂欲突出湖口 上麾诸将邀击之我舟与敌舟联比随流而下自辰至酉力战不已至泾江口泾江之师复击之张铁冠大笑贺 上曰友谅死矣 上笑

  • ◎关外王威逼吴癞痢·宣南吏隐

    关外王辽阳人,绿林之豪也。遇事横,舆论对之咸有微言,佥谓鉴张前之助皖,后之助皖,将来难免与直翻脸。今果然矣。王出身胡匪,天性难移,当其入关劫械后,又至京向财部索饷。时曹汝霖为财长,无以应,乃避不见面。关外王异想天开,在西

  • 蒋丹林师二札·丁宗洛

    岁底惠书,当泐数行谢;谅已早登记室。迩惟岁钥更新,想年兄政与日崇、福随春洽为颂!前云「陈清端公年谱」须觅「湖南通志」方能竣事,兹从「湖广通志」内抄出「名宦传」一条寄阅,可不查「湖南志」矣。闻阖下在东颇以培养士风为

  • 卷五十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五十八卓晋氏满都浑      塞赫色穆奇理氏岱达理      阿郎阿广佳喇氏奇堂仪      札尔布吴察喇氏聂尔苏      克星额苍玛尔纪氏阿禄       额聂赫

  • 卷六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六十五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未副都统爱隆阿疏奏靖逆将军纳穆扎尔等信息爱隆阿奏言臣随将军兆惠于十月初五日至叶尔羌初十日渡河令臣领兵五百名又侍卫奎玛岱兵三百名防范喀什噶尔来援

  • 卷二 天地篇·王通

    子曰:“圆者动,方者静。其见天地之心乎?”子曰:“智者乐,其存物之所为乎?仁者寿,其忘我之所为乎?”子曰:“义也清而庄,靖也惠而断,威也和而博,收也旷而肃,琼也明而毅,淹也诚而厉,玄龄志而密,征也直而遂,大雅深而弘,叔达简而正。若逢其时

  • 卷四·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四    宋 袁燮 撰夏书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别九州者别其疆界也不特洪水既治始分别这九州方水患未平亦必先辨其每州之界分然后方可施功至于水患已平其分

  • 卷一·章太炎

    《列子&middot;周穆王》:憣校四时。殷敬顺《释文》:顾野王读作翻交四时。麟按:憣犹幡也。《食货志》云狱少幡者,是也。亦犹蕃也。《汉书&middot;成帝纪》引《尧典》:于变时雍(雍)作于蕃时雍(雍),是蕃得借为变矣。校读为交者。《

  •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九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八

  • 俱舍论记 第六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六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根品第二之四如是已说至说为因缘者。此下当品大文第三明因缘。就中。一结前问起。二正辨体性。此即结前问起且因六种者。此下第二正辨体性就中。一明六因。二明四缘就明六因中。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

    原名《三因极一病论粹》,现在通行书名为《宋志》所载,简称《三因论》。以病因分类的综合性医书。原书6卷,今通行本为18卷,约23万字。陈言撰于淳熙元年(1174)。陈言,字年择,南宋医学家,浙江青田人。本书今存南宋刻配元

  • 孝经·佚名

    《孝经》是儒家的一部经典,在汉代就被列入“七经”。它以论述封建孝道、孝治思想和宗法思想为主要内容。《汉书·艺文志》说:“《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

  • 金刚錍显性录·智圆

    凡四卷。宋代孤山智圆(976~1022)集。全称金刚錍论显性录。收于卍续藏第一○○册。本书系唐代僧荆溪湛然所著金刚錍论之注释书。天台宗山外派孤山智圆,于书中公然对四明知礼之山家派挑起论争。古来山外派学者之论著中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