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

夫兵者 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语译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不但人们讨厌它,就是物类也不喜欢它,有道的人是决不轻易用它。有道的君子,平时以左方为贵,用兵时才以右方为贵。

兵器是种不祥的东西,君子心地仁慈,厌恶杀生,那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用它也要心平气和,只求达到目的就算了。即使打了胜仗,也不可得意。得意,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天下人都不会归服他,当然他也就无法治理天下。大家都知道: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所以用兵时,偏将军负的责任轻,就居左方,上将军责任重,便居右方。这是说出兵打仗,要以丧礼来处理战胜的莅临啊!所以,有道的君子,人杀多了便挥泪而哭;战胜了,还须以丧礼来庆祝。

战胜的空虚

《庄子》之《徐无鬼》

武侯对徐无鬼说:“我老早就想见你,向你请教:为了爱人民和讲道义而停止战争,可以吗?”

徐无鬼说:“不可以。爱民是害民的开始;为道义停止战争,是促成战争的本源。你由这方面着手,恐怕不会成功。美其名为爱,事实上就是为恶的工具,即使你行仁行义,恐怕也成虚伪了。”

“凡是有形的东西必会造成另一个形迹,譬如,有成功就有失败,改变常道会招来战争。切记:不要把兵器陈列在丽谯的高塔前,不要集合兵士在锱坛的宫廷里,不要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取,不要用巧诈、计谋、战争来得胜。借着杀害别国的百姓,吞并别国的土地,来满足私欲,对谁会有益?而其胜利的价值又何在?”

“你最好还是停止战争,修身养性,让万物各随本性发展,百姓自然就可避免死亡的灾害。又何必劳神谈什么停战不停战?”

庄子反对停战的论点,表面上对野心家来说,似乎非常荒谬,但是他的出发点相当正确。好像现在人们体会到的:一谈到停战,所有停战的策略都会失败。庄子的论点主要还是在谈精神方面的整装。

下面这篇精选,把战争的窘境和“和平”的进退两难,描写得极为透彻。当然,在历史的陈迹中,两千年前,漠视备战和不备战的局面,只给今日的人们造成了一些闲谈的资料。

战争的困境与和平

《庄子》之《则阳》

魏莹和田侯牟结盟。田侯牟(齐威王)背信,魏莹(魏惠王)大怒,想差人去行刺。犀首官听到这件事,认为是一大耻辱,就跑去对魏王说:“你是拥有万乘兵马的国君,怎可叫一个匹夫去报仇?还是由我率领二十万大军去攻他吧!先把他的百姓掳来,牛马牵来,让他内心难过万分,再来消灭他的国家。如果田忌(齐国大将)逃走,我一定设法把他抓回来,打他的背,折他的骨,好为王报仇。”

季子听到这番话,大感耻辱,便对魏王说:“人们好不容易筑好的十仞城墙,竟然要把它毁坏,这不是在浪费百姓的体力吗?如今国家已有七年没有战争,这正是王建立基业的良机,王怎可听信公孙衍的话大动干戈呢?”

听了这段话的华子,顿感万分羞耻,说道:“说攻打齐国的人,是鲁莽的人;说不打齐国的人,也是鲁莽,说他们两个都是鲁莽的人,更鲁莽。”

魏莹左右为难道:“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华子回答:“王只要顺其自然就可。”

惠子(庄子的朋友,雄辩家)听到这番话,便去见戴晋人,告诉他怎么应对魏王的妙策。

接受惠子劝告的戴晋人,便对王说:“王有没有见过蜗牛?”

魏王答道:“有啊!”

戴晋人又说:“一个建国在蜗牛左角的触,和一个建国于蜗牛右角的蛮,常常为了争夺土地而战。每逢战事一起,死伤总是几万,那些追逐败兵的军士往往要过十五天才能回来。”

魏王怀疑道:“有这回事?这恐怕不是真的吧!”

戴晋人说:“不,这是真的。我告诉你它的原因吧!你认为天地有没有界限?”

魏莹说:“没有。”

戴晋人又问:“如果让你的心遨游于无穷的境界,身却在有限的国度,你心目中的国家到那时还存不存在呢?”

魏莹说:“当然存在。”

戴晋人紧接着又说:“在有限的国度中,有你的国家——魏,魏国有个大梁(魏都),梁中又有大王。那么,你以为魏王与我刚才说的蛮王有没有分别?”

魏莹回答说:“没有分别。”

戴晋人退出,留下魏王若有所思地坐在那儿。

猜你喜欢
  卷一 一之二·孔颖达
  序·邢昺
  阳城胥渠问·子华子
  第十一章 奖智·梁启超
  卷一百十五·卫湜
  提要·齐履谦
  卷十四·鄂尔泰
  卷八·聂崇义
  提要·刘三吾
  卷十二·张尔岐
  卷八·张虙
  提要·朱熹
  卷一·姚际恒
  卷四·印光
  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宋祭酒本(至治集)·顾嗣立

    本字诚夫,大都人。至治元年,为廷试第一人,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除监察御史,调国子监丞,移兵部员外郎。二年,转中书左司都事。四年,迁礼部郎中。天历元年,升吏部侍郎。二年,改礼部。至顺元年,累进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

  • 卷八十二·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八十二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林光朝艾轩诗钞林光朝字谦之闽之莆田人隆兴元年进士任袁州司户参军知永福县召为秘书省正字历着作佐郎国子司业出提点广东西刑狱徙转运副使加直宝

  • 卷二十五·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五目録山水类题画【明朱同】题杂画【明高啓十二首】为外舅周隐君题杂画【明高啓二首】题画【明张羽五首】题画【明徐贲二首】题画【明王行二首

  • 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九·脱脱

        萧岩寿 耶律撒剌 萧速撒 耶律挞不也 萧挞不也 萧忽古 耶律石柳   萧岩寿,乙室部人。性刚直尚气,仕重熙末。道宗即位,皇太后屡称其贤,由是进用。上出猎较,岩寿典其事,未尝高下于心,帝益重之。历文班太保、同

  • 卷三·李心传

     典礼  尊号人主尊号自汉哀帝用方士之说始有之本朝沿唐故事每遇大礼 臣必奉册宝加上尊号神宗皇帝圣学高远以谓虚名无益遂罢之绍兴十八年士民曹溥等千余人请上尊号高宗不许及逊位孝宗始奉册加号曰光尧寿圣干道六年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冬十月丙子朔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奏蕃伪兵马犯承楚州上谓辅臣曰朕为二圣在远生灵久罹涂炭屈已请和而金复肆侵陵朕当亲总六军往临大江决于一战赵鼎曰累年退避敌情益骄今亲征出于圣断将士可奋决可成功

  • 第三○四移光绪十一年四月初九日一二一○二--二·佚名

    新竹县儒学正堂、兼明志书院监院翁,向新竹县移领光绪十一年夏季分文庙香灯、俸斋、廪膳等银移文 印 新竹县儒学记 私记四月初九日到私记帮办新竹捐输、署新竹县儒学正堂、兼明志书院监院翁为移领

  • 卷一·佚名

    兵部题行「兵科抄出两广总督李题」稿(崇祯元年二月二十九日行)兵部题行「兵科抄出福建巡抚朱题」稿兵部题行「兵科抄出江西道御史周昌晋题」稿(崇祯元年四月初七日行讫)候代两广总督李揭帖(崇祯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到)兵科抄

  • 五三五 军机大臣于敏中等为遵旨派令缮录金元诸史事致金简函·佚名

    五三五 军机大臣于敏中等为遵旨派令缮录金元诸史事致金简函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径启者:十二日召见,面奉谕旨:钟音现在病故,其承办缮写三通馆金、元诸史,自应撤回。至应给纸张,如尚未发给,即不必发,若已发亦卽收回。现在四

  • 卷首之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二天章二世宗宪皇帝御制诗赐庄亲王一本论瓜瓞连枝喜最亲推恩先迩室略分讲家人尽洗膏粱习须教学业醇股肱兼耳目属望更谆谆赐裕亲王朱邸连云翼紫宸屏藩重望属亲臣银潢????接恩波近玉叶枝

  • 卷三十六【起襄公二十五年尽二十五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三十六【起襄公二十五年尽二十五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唐孔頴逹疏经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注齐侯虽背盟主未有无道於民故书

  • 卷五·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五    宋 袁燮 撰商书汤誓【案袁氏汤誓篇觧永乐大典原阙】仲虺之诰【案袁氏仲虺之诰篇解永乐大典原阙】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谓之黜夏命则既革夏命而为

  • 卷三十·王志长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三十明 王志长 撰匠人建国水地以县注立王国若邦国者于四角立植而县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地疏欲置国城先当以水平地于四角立四柱于四柱畔县绳以正柱以水望其高下即知地之高下然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一]菩提品第七   云何菩提。謂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一煩惱障斷.二所知障斷。二智者.一煩   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

  • 卷第二十一·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二十一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宗教答响一 参悟品第一 刘胤平弘炳太史问。宗教二门是一是二。今云。参悟是第一义。一切教乘。可尽废耶。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有不疑者。作何

  • 第三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壬二 显示所遗真性令见如来藏体 分二  癸初 阿难舍妄求真  二 如来极显真体 癸初分二  子初 悲感痛悔  二 表迷求示  今初阿难闻已,重

  • 九州春秋·司马彪

    西晋司马彪撰。九卷,惟《隋书·经籍志》作十卷。记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及战争事迹。九州指司、冀、徐、兖、荆、扬、梁、益、幽。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

  • 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佚名

    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