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鉴卷七

高宗

永徽元年正月太宗女衡山公主应适长孙氏有司以为服既公除欲以今秋成昏于志宁言汉文立制本为百姓公主服本斩衰纵使服本例除岂可情随例改请俟三年防毕成昏帝从之

臣祖禹曰君防三年古未之改也汉文率情变礼虽欲自损以便人而不知使人入于短丧也自是以后民不知戴君之义而嗣君遂亦不为三年之服唐之人主鲜能谨于礼者故有公除而议昏亮隂而举乐忘父子之亲固不可矣然如汉文之制志宁之议是亦有父子而无君臣也内无父子外无君臣而欲教化行礼俗成难矣为国家者必务革汉文之薄制遵三代之隆礼教天下以方防三年则众着于君臣之义矣

三年正月梁建方大破处月朱邪孤注御史劾奏建方逗留不进高徳逸敕令市马自取骏者帝以建方等有功释不问大理卿李道裕奏言徳逸所助之马筋力异常请实中廐帝谓侍臣曰道裕法官进马非其本职妄希我意岂朕行事不为臣下所信邪朕方自咎故不欲黜道裕耳二月甲寅帝御安福门楼观百戏【观去声】乙卯谓侍臣曰昨登楼欲以观人情及风俗奢俭非为声乐朕闻胡人善为撃鞠之戏尝一观之昨初升楼即有群胡撃鞠意谓朕笃好之也帝王所为岂宜容易朕已焚此鞠【易音异】冀杜胡人窥望之情亦因以自诫

臣祖禹曰高宗即位之初日引刺史问民疾苦尊礼辅相恭己以听故永徽之政有贞观之风【唐长孙无忌传初无忌与禇遂良悉心奉国以天下安危自任故永徽之政有贞观之风帝亦賔礼老臣拱己以听云】察道裕希防而自责行已之不足取信覩胡人进戯而知所好之不可不慎率是道也岂不足为贤君哉不数年而悖谬昬乱忠臣不可谏骨肉不相保虽享国之日久卒成武氏之簒何哉【同上奸臣隂圗帝暗于听受卒以屠覆自是政归武氏几至亡国】初亲贤后用佞也书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书洛诰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絶】周公所以戒成王也况高宗乎

五年九月帝谓五品以上曰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靣陈或退上封事终日不絶岂今日独无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

臣祖禹曰太宗嘉纳直言导群臣以谏争【唐魏徴传上太宗防陛下贞观之初导人使諌争争音诤】是以论阙失者日相继也后嗣承其余烈以高宗之闇而求言于臣下如此由其祖宗为之法也诗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文王有声诗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氏云燕安翼敬也郑氏云诒传也孙顺也】太宗之谓矣

帝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驩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寳缯锦十车以赐无忌帝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它语竟不顺防帝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卫尉卿许敬宗亦数劝无忌无忌厉色折之

臣祖禹曰高宗欲废后而立妾故官无忌妾子又重赂以悦之诱之以利非徳赏也而无忌受其官与赐岂未之思乎夫大臣欲以义正君而先没于利不足以为重矣无忌茍辞其官反其赐而不受使其君知大臣之不可诱以利亦足以格其非心【书冏命绳愆纠缪格其非心】而益见惮矣【惮忌也】无忌不知出此卒使武后怨其受赐而不助已奸臣得以入其谋高宗无足讥焉惜乎无忌之不学也

六年九月帝召大臣欲废皇后立武昭仪李勣称疾不入褚遂良以死争帝大怒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韩瑗涕泣极谏又上疏谏来济上表諌帝皆不纳他日李勣独入见帝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帝意遂决臣祖禹曰高宗欲废立而犹难于顾命大臣【孔安国书传临终之命曰顾命】取决于李勣之言勣若以为不可则武氏必不立矣勣非惟不谏又劝成之孽后之立无忌遂良之死唐室中絶皆勣之由其祸岂不愽哉太宗以勣为忠托以防孤而大节如此【见上注】书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书臯陶谟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恵黎民懐之】信矣

麟徳二年二月帝语及隋炀帝谓侍臣曰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諌者何也李勣对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臣祖禹曰甚矣李勣之佞也陷君于恶又謟以悦之君有求谏之心而臣无纳忠之志其罪大矣勣本群盗不学无识可为将而不可为相【唐本传大业末翟让为盗勣年十七往从之将相并去声】以辅少主【同上帝疾谓太子曰尔于勣无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仆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叠州都督高宗立召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枢宻遂为尚书右仆射】居伊周之地【伊尹辅太甲周公辅成王】非其任矣

緫章元年四月彗星见于五车帝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星见东北【见音现】高丽将灭之兆也帝曰朕之不徳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百姓犹朕之百姓也不许戊辰彗星灭

臣祖禹曰天垂象圣人则之【易繋辞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三辰之眚【三辰日月星辰眚过也】天所以警戒人君也昔齐景公欲禳彗星晏子曰彗所以除秽君无秽徳又何禳焉若徳之秽禳之何损【左昭二十六年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徳又何禳焉若徳之秽禳之何损君无违徳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若徳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説乃止】而许敬宗謟谀人主归咎高丽岂不矫诬上天乎高宗庸昏而犹能出人君之言其至诚足以动天矣然则自古失道之君未必其身亲为不善也奸佞之臣纳之于恶者盖多矣亦可以为戒哉

二年八月诏以十月幸凉州时陇右虚耗议者多以为未宜游幸帝闻之御延福殿召五品以上谓曰自古帝王莫不廵守故朕欲廵视逺俗若果以为不可何不靣陈而退有后言何也自宰相以下莫敢对详刑大夫来公敏独进曰廵守虽帝王常事然今高丽新平余寇尚多西邉经畧亦未息兵陇右户口雕銮舆所至供亿百端诚为未易外间实有窃议但明制已行故群臣不敢陈论耳帝善其言为之罢西廵未几擢公敏为黄门侍郎

臣祖禹曰自褚遂良韩瑗来济之逐【唐本传褚遂良贬爱州刺史卒韩瑗贬振州卒王崇曰武后遣使杀之来济坐贬庭州卒】长孙无忌之死【唐本传无忌诏削官爵置于黔州卒】天下以言为讳久矣而高宗责群臣之不言若贤主之所为何哉盖亲见太宗孜孜求谏听受直言于心不忘而欲慕其名是以时亦为之及其溺于所爱不顾礼义则虽以元舅之亲【无忌高宗舅】顾命之臣【遂良长孙无忌受太宗遗诏遂良传太宗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汉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以先帝遗言争之确乎其不可入也【易乾卦确乎其不可防也】凉州之不行得非武后之意乎何其从谏之易也【易音异】且不从其大而从其细虽曰能听谏而谨其细行【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徳行去声】亦不免溺于大恶也【恶如字】

十一月李勣寝疾谓弟弼曰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荡覆无余吾有子孙今悉付汝我死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

臣祖禹曰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君子如欲泽及其子孙世守其门户则莫若积善以遗之而已矣房杜事君以忠其子孙不肖覆宗絶祀出于不幸非其积不善也李勣一言而废母后立孽后杀忠臣【唐本传帝欲立武昭仪为皇后畏大臣异议未决帝召勣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计之勣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罪莫大于絶嗣将废之遂良等持不可志宁顾望不对帝后宻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烦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皇后废诏勣志宁奉册立武氏其后无忌遂良韩瑗等死皆由此故云杀忠臣】罪不容诛得死牖下幸矣至于其孙率群不逞以起兵以兴复为辞而希觊非望之福戮及父祖剖棺暴尸岂非余殃哉【唐李敬业传敬业勣子震之子诸武擅命唐子孙诛戮天下愤之敬业乗人怨谋起兵旬日兵十余万武后遣李孝逸兵三十万往撃之削其父祖官爵毁冢藏除属籍】而勣之将死乃以房杜为戒可谓不能省己者矣古者父子之间不责善【孟离娄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骨肉之亲无絶也而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遽使杀之残忍无亲何异于豺虎乎【貊岩夷人也】非所以为训也

上元二年四月太子薨五月下诏朕方欲禅位【禅音善】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谥为孝敬皇帝

臣祖禹曰皇帝者有天下之号茍无其位非所以为赠谥也父没而后子立今父在而追尊其子岂礼也哉李泌以为武后欲谋簒国酖太子盖高宗不之知而后复加之尊名以掩其迹是时政出于后高宗尸位而已【通鉴考异曰新书本纪云天后杀皇太子新传云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唐歴云仁孝英果深为上所钟爱以请嫁二公主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实録补传皆不言遇酖按李泌对肃宗孝敬皇帝为太子监门仁明岂悌天后方圗临朝乃酖杀立雍王贤为太子新书盖据此及唐歴也按之死其文难明今伹云时人以为天后酖之疑以传疑】其后明皇追谥宁王宪【唐让皇帝宪传帝以宪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号不称乃追谥让皇帝】代宗追谥建宁王倓【唐承天皇帝倓传代宗大歴元年有诏以倓当艰难时首定大谋排众议于中国有功乃追谥承天皇帝】以此为故事皆不正之礼不可为后世法也

道元年二月右庻子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改父母使其舅氏迁旧墓帝闻之怒曰义琰倚势乃陵其舅家不可复知政事义琰闻之不自安以足疾乞骸骨庚子以义琰为银青光禄大夫致仕

臣祖禹曰高宗责义琰为宰相而陵其母家不可以率天下斯言当矣然已以防杀元舅【高宗舅长孙无忌高宗欲立武昭仪无忌固言不可后既立衔之敬宗言无忌反遂下诏削官爵置于黔州卒出本传】而不自知恶何以责臣下之薄于母党乎由此观之高宗内牵嬖宠外刼防言以无忌之亲一旦诛斥祚移后家哀哉

右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崩年五十六

中宗

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赦天下帝欲以皇后父韦贞为侍中宰相裴炎固争帝怒曰我以天下与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白太后二月戊午废帝为庐陵王幽之立豫王旦为皇帝政事皆决于太后豫王居别殿不得有所预立永平王成器为皇太子赦天下改元文明秋九月甲寅赦天下改元光宅己巳追尊武氏祖考皆为王妣皆为妃冬十月桞州司马李敬业举兵于扬州以匡复为辞太后遣李孝逸李知本率兵三十万讨之复敬业姓徐氏十一月敬业为其党王那相所杀

二年春正月太后赦天下改元垂拱三月丙辰迁帝于房州

三年春正月帝在房州冬十月有山出于新丰县太后改新丰为庆山

四年秋九月虢州人杨初成自称郎将募人迎帝于房州太后杀之

五年春正月帝在房州太后毁乾元殿作明堂夏五月太后加号曰圣母神皇秋八月琅邪玉冲举兵于博州太后遣丘神勣率兵拒之冲为其下所杀越王贞举兵于豫州九月太后遣麴崇裕岑长倩率兵拒之削贞冲属籍改其姓为虺氏贞自杀冬十二月太后杀霍王元轨江都王绪大杀唐宗室流其防者于岭南改明堂为万象神宫

六年春正月帝在房州太后享于万象神宫赦天下改元永昌追尊考曰皇妣曰后夏四月杀汝南王炜鄱阳公諲等宗室十二人秋七月流纪王慎于巴州改其姓为虺氏冬十月杀嗣郑王璥等六人流嗣滕王循琦等六人于岭南十一月太后大赦改元载初以十一月为元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来嵗正月为一月除唐宗室属籍

七年春正月帝在房州夏五月太后杀梁郡公孝逸秋七月流舒王元名于和州杀豫章郡王亶泽王上金许王素节八月杀南安郡王頴等宗室十二人九月壬午太后改国号曰周大赦改元天授加尊号曰圣神皇帝以豫王为皇嗣赐姓武氏永平王为皇孙立武氏七庙追尊祖考皆曰皇帝妣皆曰皇后武氏亲属皆为王女皆为公主冬十月杀许王素节之子瑛等八人十一月改置社稷纳武氏主于太庙改唐太庙为享徳庙乙酉日南至祀昊天上帝于明堂以武氏祖配

八年春正月帝在房州

九年春正月帝在房州夏四月太后赦天下改元如意秋九月赦天下改元长寿更以九月为社冬十二月杀豫王妃刘氏徳妃窦氏

十年春正月帝在房州

十一年春正月帝在房州夏五月太后赦天下改元延载十一月赦天下改元证圣万象神宫火

十二年春正月帝在房州秋九月太后合祭天地于南郊赦天下改元天册万嵗十二月封于神岳赦天下改元万嵗登封禅于少室

十三年春正月帝在房州三月太后复作明堂改曰通天宫赦天下改元万嵗通天冬十一月享于通天宫族刘思礼等三十六家流其亲属千余人

十四年春正月帝在房州夏四月太后作九鼎秋七月享于通天宫赦天下改元神功冬十一月甲子享于通天宫赦天下改元圣歴

十五年春正月戊午帝至自房州冬十一月太后以豫王旦为相王

十六年春正月帝在东宫

十七年春正月帝在东宫冬十月太后复以正月为十一月十月为正月赦天下

十八年春正月帝在东宫太后改元大足冬十月太后如京师赦天下改元长安

十九年春正月帝在东宫冬十一月太后祀南郊二十年春正月帝在东宫冬十一月太后如东都二十一年春正月帝在东宫

神龙元年春正月癸卯张柬之崔晖敬晖桓彦范袁恕已李湛薛思行赵承恩杨元琰李多祚崔泰之朱敬则冀仲甫翟世言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兵迎帝于东宫诛张易之张昌宗张同休张昌仪张景雄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复于位徙太后于上阳宫二月甲寅复国号曰唐

臣祖禹曰昔季氏出其君鲁无君者八年春秋每嵗必书公之所在及其居干侯也正月必书曰公在干侯不与季氏之专国也【春秋昭二十五年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杜预云讳奔故曰孙若自孙让而去位者阳州齐鲁境上邑孙音逊二十六年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二十七年同二十八年公如晋次于干侯在魏郡斥丘县晋境内邑二十九年春公至自干侯居于郓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干侯三十一年同三十二年正月公在干侯取阚十二月己未公薨于干侯自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共八年】自司马迁作吕后本纪后世为史者因之故唐史亦列武后于本纪其于纪事之体则实矣春秋之法则未用也或曰武后母也中宗子也母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中宗欲以天下与韦元贞不得为无罪武后实有天下不得不列于本纪不没其实所以着其恶也臣以为不然中宗之有天下受之于髙宗也武后以无罪而废其子是絶先君之世也况其革命乎中宗曰我以天下与韦元贞何不可此乃一时拒谏之忿辞非实欲行之也若以为罪则汉哀帝之欲禅位董贤【前佞幸董贤传哀帝即位贤随太子官为郎二嵗余贤传漏在殿下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识而问之曰是舎人董贤邪因引上与语拜为黄门郎由是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旬月间赏累钜万贵振朝廷常与上卧起后上置酒麒麟殿贤父子亲属宴饮王闳兄弟侍中中常侍皆在侧上从容观贤曰吾欲法尧舜禅如何闳进曰天下乃高祖天下非陛下之有也统业至重天子亡戯言上黙然不悦禅音善】其臣亦可废立也春秋吴楚之君不称王所以存周室也【史孔子世家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天下者唐之天下也武氏岂得而间之故臣复系嗣圣之年黜武氏之号以为母后祸乱之戒窃取春秋之义虽获罪于君子而不辞也

二年四月处士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帝大怒命斩之黄门侍郎宋璟固执不奉诏苏珦等【珦音向】皆以为方夏行戮有违时令【令去声】帝乃命与杖流岭南过秋分一日平晓广州都督周仁轨斩之臣祖禹曰自古杀谏臣未有不亡国者中宗愚闇【阍与暗同】足以取亡而高祖太宗徳泽未逺人心天命未厌唐也故祸及其身而已矣

景龙四年四月定州人郎岌上言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韦后白帝杖杀之五月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复上言【燕平声】皇后滛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廷秀宗楚客图危宗社帝召钦融面诘之钦融顿首抗言神色不挠帝黙然宗楚客矫制令飞骑扑杀之投于殿庭石上折颈而死楚客大呼称快帝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

臣祖禹曰易姤之六曰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姤之初六隂柔之始也以刚徳制之则得贞吉纵之以往则无所不凶若羸豕之孚无时而自止也夫女子小人放而不制【夫音符】其恶必至于滔天弑父与君而后已是以圣人戒之中宗一怏怏不悦而其身已不保虽欲制之其可得乎

右中宗即位之明年为武后所废凡二十二年而复位复位六年为韦后及安乐公主马秦客杨均所毒而崩年五十五

猜你喜欢
  卷之九十五·佚名
  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之七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九十·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二·佚名
  绎史卷九十九·马骕
  凡例·佚名
  卷六十 杜周传 第三十·班固
  乐逊传·令狐德棻
  懿安郭太后传·欧阳修
  颜鲸传·张廷玉
  倪岳传·张廷玉
  卷四·郭琇
  第五节 风 俗·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八·阮阅

      ●卷三十八·讥诮门中  苗台符十六岁,张读十八岁,同年登科,为郑宣州幕。尝列题于西明寺之东庑,或窃注之曰:双前进士,两个阿孩儿。”  李煜作江罗亭,四面栽江梅花,作艳曲歌之,韩熙载和云:“桃李不须夸烂

  • 第三十三出 陷选·周履靖

    【梨花儿】〔杂扮皁隶随丑上〕六路衙门最有兴。终朝嚷嚷不曾静。谁知皇帝也来寻。嗏。移文要我选宫嫔。自家杭州府总捕官是也。上司行下文书。道朝廷大选宫女。钦差宫监。遍历江南。不日将到。本府须要整备应诏。早

  • 参寥子诗集卷四·道潜

    宋 释道潜 撰春行朝入春山千万重莫归溪上漫匆匆白沙岸口长回首无数渔灯翠霭中次韵传师见过孙郎潇洒逼人衣咫尺尘埃隔蕙帷陋巷有时过佛刹谈经还共惜秋晖百年空果中谢一寸灵珠象外归久矣此情人不谕援毫聊复为君挥淮

  • 别丢掉·林徽因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轻轻现在流水似的,满天的星,梦似的挂起,有那回音!山谷中留着在黑夜,在松林,在幽冷的山泉底,只使人不见,你问黑夜要回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隔山灯火,一样是月明,二十一年夏

  • 仲安集钞·吴之振

    吕定怀古我昔游海上,东望三神山。风波几万里,苍茫云霭间。鱼龙自掀舞,天空日月闲。神仙渺无迹,徐福去不还。空馀蓬莱阁,千载留人寰。追和苏子瞻游峡山寺韵山迥宝华阁,水绕金锁湾。尘虑顿焉息,于兹开我颜。疏钟日夕动,老僧休下

  • 卷九十·毕沅

      ◎宋纪九十 ∷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四年。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大观元年辽乾统七年   春,正月,戊子朔,大赦天下。   甲午,中太一宫使、魏国公蔡京,复为尚书左仆

  •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黄士衡

    话说沛公自纳郦生之计,攻取陈留,招集兵士,军势大振。进攻开封未下,正遇秦将杨熊带兵西来,沛公率兵与之交战于白马,又战于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败走荥阳。二世闻之,遣使者将杨熊斩首示众。沛公既胜杨熊,南取颍阳,恰与张良相遇。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六·佚名

    嘉靖四年十月丙戌朔享 太庙遣会昌矦王桥泰和伯陈万言分祀 诸陵庆阳伯夏臣祀 景皇帝陵寝○初辽东议修边墙未及四年又以积雨颓坏至是巡抚都御史张琏等复请修筑 上从之令酌量缓急以渐修理务令坚厚经久不许卤莽徒费财力仍

  • 卷之三百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秦始皇本纪第六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 第七章 副目 哨长 队官·冯玉祥

    杨柳青靠近小清河和运河,土地特别潮湿,石铺的街道也很窄狭,到处都是污泥。地方上虽有些大财主,可是对于这种公益的事业,谁也不去关心。我们在这里住不到一星期,袁世凯派了人来挑选小队子。出我意外的,哨官竟把我藏了起来。我

  • 微子第十八·朱熹

     此篇多记圣贤之出处,凡十一章。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微、箕,二国名。子,爵也。微子,纣庶兄。箕子、比干,纣诸父。微子见纣无道,去之以存宗祀。箕子、比干皆谏,纣杀比干,囚箕子以为奴,箕子因佯狂而受辱。孔子曰

  • 伯牙琴后序·邓牧

    右余集诗文六十余篇,平日所作不止是,然于是见大凡矣。有若礼法士严毅端重者,有若逸民恬淡闲旷者,有若健将忠壮激烈者,有若仙人绰约靖深者,有若神人变化不可测者,余自知如此,未知或者知我何如也。噫,三千年后,必有扬子云。

  • 卷五·佚名

    尔时月上境界如来。告药王军菩萨言:汝等当知。一切众生有身皆苦。生老病死忧恼悲痛。怨憎会。爱别离。所欲不成就。如是等法悉皆是苦。逼迫众生不能解脱。此一切苦甚可怖畏。而诸众生於是苦义不闻不知。尔时会中诸初生

  • 菩萨地持经 第九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九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次法方便处净心品第三菩萨于诸众生有七种怜愍。名第一真实。一者无畏。二者巧便。三者不厌。四者不求。五者不贪。六者广大。七者平等。菩萨不以畏故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著。叔本华出身于但泽市(今波兰格但斯克)的富商家庭。1809年进入哥丁根大学攻读医学和哲学。1811年去柏林大学专攻哲学,深受费希特“知识学”的影响。1813年在耶拿

  • 海叟集·袁凯

    四卷。《集外诗》一卷。明袁凯撰。其集旧有张祥泽刻本,乃凯所自定。岁久散佚。天顺中朱应祥、张璞所校选者名《在野集》,多以己意更窜。如“烟树微茫独倚栏”,改为“烟树微茫梦里山”。盖以诗用删山韵,而栏字在寒桓韵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佚名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与《大乘八大曼拿罗经》同,而后有八大菩萨赞。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八曼荼罗之建立法,及说修行者应依何法速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