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乐逊传

乐逊字遵贤,河东猗氏人。

早在幼童时,他便具有成人的操守。

二十岁时,任郡主簿。

魏正光年间,听说学识渊博的儒者徐遵明在赵魏一带教学,于是前去受教,学习《孝经》、《丧服》、《论语》、《诗》、《书》、《礼》、《易》、《左氏春秋》的要旨。

不久,太行山以东盗贼作乱,学生四散,乐逊在战乱之中,仍然学习不倦。

永安年间,以平民身份任安西府长流参军。

大统七年(541),授为子都督。

九年,太尉李弼请乐逊教授他的儿子们。

不久,太祖大选贤良人才,授给守令之职。

相府户曹柳敏、行台郎中卢光、河东郡丞辛粲相继举荐乐逊,称赞他有治理之才。

李弼请求留下乐逊。

十六年,加授建忠将军、左中郎将衔,升任辅国将军、中散大夫、都督,历任李弼府西阁祭酒、功曹咨议参军。

魏废帝二年(553),太祖征召乐逊教授自己的儿子。

在馆六年,同各位儒师分别教授经学专业。

乐逊讲解《孝经》、《论语》、《毛诗》和服虔所注的《春秋左氏传》。

魏恭帝二年(555),被任命为太学助教。

孝闵帝登基,认为乐逊有治理之才,任命他为秋官府上士。

当年,任太学博士,转任小师氏下大夫。

从谯王宇文俭以下,都入学行弟子之礼。

乐逊以经术教授,训导很有办法。

卫公宇文直镇守蒲州时,任命乐逊为府主簿,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衔。

武成元年(559)六月,由于连绵大雨,诏令百官上密封奏章。

乐逊陈述时势所宜之事十四条,其中有五条切合施政的要领。

其一,重视施政之道。

私下认为,如今在官位者,大多只求自身清正,有所成就,而不去施惠于民,爱护物力。

为什么呢?近来守令任期短促,每年又督责他们有所成就。

守令认为严苛就是贤能,未能十分宽容休养。

这种政令既然施行。

此后的官员依然如此。

对于百姓而言,施政过急则刻薄,施政过缓则废弛。

因此周朝失于舒缓,秦朝败在过急而严酷。

百姓不是婴儿,但应当以婴儿来对待。

应当缓急适中,不使百姓劳顿纷乱。

我们刚刚承袭魏国衰微的政治,人们习惯于不守法纪。

应使先王的典章制度全面推行,百姓都懂得法律。

只要传布风气,端正习俗,将百姓纳入法度的轨道就行了。

本不是在军队之中,为什么施政过于急迫?至于国家兴盛,天下大治,应由德化,渐渐成事,不在仓猝之间。

私下认为,周朝大德,治理兴于文王、武王,施政温和在于成王、康王。

自此以后,不能没有事端。

从前申侯将要出逃,楚子告诫他“不要往小国去”。

说小国政见狭隘,法律峻刻,将不会容纳他。

敬仲进入齐国,赞美道:“倘若获得宽恕,就是因为宽和的政令。”可是函谷关以东各州,沦陷日久,百姓困苦,理应希望减轻负担。

倘若不施政宽和,传闻境外,凭什么能使那些劳顿的百姓归附乐土?其二,减少营造。

从前魏国京师洛阳,一时殷富繁盛,权贵之家,各自建造宅第,车服器玩无不崇尚奢华淫靡。

世人竞相浮华,人心习于浅薄,终于导致灾祸战乱并起,天下败亡。

近来朝贡,器物服饰稍见华丽,百工之作,务必极尽奇巧。

微臣实在担心会因竞逐器玩而使兴趣转移,有害政风。

像这类事情,实在应当禁止或减少。

《礼记》说:“不宜作奇巧之物,以免动摇君王之心。”《春秋左氏传》说:“宫室华丽奢侈,民力就会衰竭。”汉景帝说:“黄金珠玉,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精雕细刻,有伤农民的劳作。

织绣华美,有害妇女的工作。”认为这两件事是造成饥寒的根本原因。

凡国家不是为战争、政务所急需而营造的,都是白费功力,有损国家,有害百姓。

不如广泛勉励农桑,以衣食为要务,使国家储备丰盛,易于成就大事。

其三,公开选拔官吏。

选拔、奖赏官员和记录政绩,补选或拟定官爵,必须与众人共同商议,才可选拔授职,使人们得以尽心,如观白昼之日。

其才用有升有降,其功劳有大有小,所增加的俸禄品级,无一不应当认真审查。

如州郡官员的举荐设置,好比凝聚了乡里百姓的期望,何况天下选曹,不取声望。

又如各州郡,还可以自己任命官吏。

此外,交付选曹量才授官的,既非机密之事,有什么值得保密的?人生在世,以功名利禄为重,修养身心操行,求得声望名气。

可是遇上机会很难,失去机会又很容易。

选拔、设置官员的时候,理应让众人的心中明白,然后上奏。

使他们的功勋劳绩被众人知道,众人即可衡量功绩而心悦诚服。

其四,慎重战争征伐。

魏国气运告终,上天怀恋德政。

高洋僭位,昏迷而未呈败象,威逼太行山以东,事关重大。

好比棋局相峙,争行先后。

若一步不当,或许会给对方带来好处。

我们应当舍弃小利而经营大事。

首先固守领土,不宜在边境地区贪图小利,轻举妄动。

即便打了胜仗也须劳动军队,分兵把守,打了败仗,则我方损失更大。

我国虽强,高洋亦不弱。

《诗经》说:“德政无敌于天下,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只有德政才可以保护百姓,并非仗恃强力。

双方势均力敌,则尽力施行德政者胜。

君子之道发展,则小人之道消亡。

所以从前善于作战的人,先使自己处在不可战胜的地位,来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

对方施行暴虐乖张的政治,我则施行宽厚仁慈的政治。

对方刻薄,我必广施恩惠,使德政恩泽广被四方,人人思慕有道之国。

然后伺机而动,即可成事。

其五,禁止奢侈。

按照礼制,人有贵贱之分,物有等差之别,使用人要有节制,品评物要有限度。

马皇后身为天下人之母,可是身穿粗丝做成的衣服,为下人作出表率。

季孙曾任三个君主的宰相,而家中之妾不穿丝织之衣,为的是匡正风俗。

近来的富贵之家,心意稍广,无不出资装扮婢女奴隶,作为车后的容貌仪表,衣服首饰华美,招摇过市。

竟使行人停步,相与围观。

论其效力公家,不如披甲戴盔的将士;可是他们坐享优厚赏赐,自是超过了那些军人。

纵然不可惜器物的精美及其所耗的费用,难道不觉得有亏于德操吗?必须在储备之外另有节余,不然拿什么去关心体贴将士?鲁庄公说:“衣服食物之类的东西,我不敢偏爱,一定要把它们分给别人。”《诗经》说:“没有军服?我与你同穿战袍。”都是说取自人力。

另外,上书言事的人,也应当有不少,他们的上奏,皇帝应当能看到一些。

没有听说皇帝对这些上奏作出评判。

陛下虽然考虑到众人的议论,想使天下人尽情直言,但是天下人仍然未能尽情。

为什么?听取别人意见,贵在显扬重用。

如果采纳了建议而不显扬,意见正确而不采用,那么上言者就可能少了。

保定二年(562),由于训导得法,多次加以赏赐。

升遂伯中大夫,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大都督。

四年,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五年,诏令鲁公宇文..、毕公宇文贤等,均执弟子之礼,一同受教。

天和元年(566),岐州刺史、陈公宇文纯举荐乐逊为贤良。

五年,乐逊由于年已七十,上表请求退休,特地下诏不予允许。

赏赐粟、帛、钱等物,授官湖州刺史,封爵安邑县子,食邑四百户。

当地居民多是蛮族,不曾受过儒家教育。

乐逊勉励士子,加以考核,数年之间,全州普及教化。

蛮族风俗,儿子长大后多与父母分居。

乐逊常常加以劝告引导,使多数人革除了这种陋习。

在任数年,屡被表彰奖励。

任期满后回朝,被任命为皇太子谏议,仍在露门教授皇子,食邑增加一百户。

宣政元年(578),升任上仪同大将军。

大象初年,晋爵崇业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又任露门博士。

二年,升任开府仪同大将军,出任汾阴郡守。

乐逊以年老有病坚决推辞,诏令允许。

于是改授东扬州刺史,并赏赐可坐乘的小车、衣服、奴婢等。

又在本郡赏赐田地十顷。

习儒之人以此为荣耀。

隋朝开皇三年(583),在家中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追赠原任官职,加赠蒲、陕二州刺史。

乐逊为人柔和谨慎,很少交游。

立身以忠信为根本,不喜夸耀。

每次在众人之中,不曾比他人先发议论。

学者以此而称颂他。

著有讨论《孝经》、《论语》、《毛诗》、《左氏春秋》的序论十余篇。

又著有《春秋序义》,贯通贾逵、服虔二人学说,阐发杜预的精奥之处,文辞议论都很可观。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 文襄六王·李百药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欧阳修
  第五十六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蔡东藩
  第三十二回 假仁袭义兵达江淮 易后废储衅传河洛·蔡东藩
  朱子年谱卷三·王懋竑
  ●附录三·劳格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一·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佚名
  第四四四名单及簿约光绪九年九月吉日一二二二六--二·佚名
  第三四一禀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一二二○二--一八·佚名
  一二七五 河南巡抚毕沅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九五 望越篇·周作人
  八四 域外小说集——新生乙编·周作人
  自序·林时对
  沈麟士传·李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吕祖师度何仙姑因果卷(上卷)·佚名

    点化凡人宝卷开 名山洞里众仙来终南山上神仙地 神仙洞里有大材 昔日有个吕祖师,生于唐玄宗皇帝年间,国号开元,蒲州永乐县人氏。姓吕名严,字洞宾,仙号纯阳,进士出身。弃儒归隐拜汉钟离大仙为师,在终南山修丹炼性成功。

  • 卷四十一·唐圭璋

    ○江城子和苍盖郭秀才韵乘车坐马走东西。论玄规。入幽微。天下峥嵘,随分立阶梯。吾教流通天地祐,无不喜,尽归依。其中消息与谁期。解忘机。识无为。霞友云朋,心地要平夷。抱朴全真明日用,神灿灿,性辉辉。○

  • 曹溶·龙榆生

    曹溶字秋岳,一字洁躬,号倦圃,浙江秀水人。明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生。崇祯进士,考选御史。顺治初,起用河南道御史,督学顺天,累迁户部侍郎,左迁广东右布政使。遭丧归里。服余,补山西按察副使,仆兵大同。丁忧不复

  • ●卷一·徐梦莘

      政宣上帙一。   起政和七年七月四日庚寅,尽政和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己卯。   政和七年秋七月四日庚寅登州守臣王师中奏有辽人蓟州汉儿高药师僧郎荣等以舟浮海至文登县诏师中募人同往探问以闻。   先是政和元年

  • 卷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五 【起丁丑汉武帝太初元年○止乙卯汉宣帝地节四年】凡三十九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孔子论时独取夏正商周迄秦建丑建子建亥各有岁首汉初仍沿秦历自商以来凡历一千六百五十余

  • 二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搜访书目折·佚名

    二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搜访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初六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进搜访书目,仰祈睿鉴事。窃臣于上年十一月二十日,业将现在购访书籍章程及赶紧校择各缘由,具折奏明在案。兹据司道等将先购之书并续经呈缴

  • 陆丽传·李延寿

    陆丽年轻时因为忠诚谨慎,入宫为皇帝侍从,太武帝对他格外亲昵,陆丽的举止行动十分谨慎,从不犯一点过错,被赐爵为章安子,升任南部尚书。  太武帝驾崩后,南安王余即位。不久就被中常侍宗爱等所杀,百官都惊慌失措,不知该拥立何人

  • 晋纪二十三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四年(庚甲、360)·司马光

    晋纪二十三 晋穆帝升平四年(庚甲,公元360年) [1]春,正月,癸巳,燕主俊大阅于邺,欲使大司马恪、司空阳鹜将之入寇;会疾笃,乃召恪、鹜及司徒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甲午,卒。戊子,太子即皇帝位。年十一;大赦,改元建熙。 [1]

  • 兵饷例·佚名

    目录 领运台饷限期 借兵米榖 戍台新旧兵丁住支饷项 兵丁借米扣价买补 战船遭风飘粤借项扣收附搭 闽省各营请领俸饷米折按照银数拨兵护送 委弁赴省请领大饷,俱令多带盘费,所领饷银概不许挪动 台湾各营请领一切银两,概由台

  • 卷七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七十六歌颂十六【词臣八】万夀诗【七言律六首有序】左 春 坊 左 赞 善【臣】薄有德【臣】闻文思光被基洪算於苍旻久道化成萃祥符於紫禁御蓂阶而行庆瑞日再中坐松栋而颁恩澄河一色於是

  • 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五日·曾国藩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与尚斋围棋一局,清理文件颇多。中饭后与申夫□谈,再围棋一局,阅《淮南子·说林训》。夜又阅《淮南子》约廿馀页,清理文件。接沅弟信,知枞阳又甚危急,寸心为之怦怦。偶思写字之道,如修脚匠之修脚。古人所谓

  • 卷十六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六目録诗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羣黎百姓徧为尔德编修【臣】徐文煜编修【臣】罗源汉民之质矣日用饮食修撰【臣】金 甡编修【臣】徐 玮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

  • 卷四·佚名

    △受决定记品下尔时然灯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知於我心。与大比丘百千人俱。及彼天龙千万亿众。左右围绕来向我所。足蹈我身及螺发上。安庠而行如大龙王。观看左右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不得共我同路而行。是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三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滅諦聚初立假名品第一百四十一   論者言.滅三種心名爲滅諦.謂假名心法心空心。問曰.云何滅此三心。答曰.[

  • 第三章 第一结集·佚名

    有五种之眼无比伦之胜者,四十五年间立[于世]世间所有之事所有方法之成果,(一)于拘尸那罗双生之沙罗树间殊胜之[处],于吠舍佉月、满月之日,世彼灯明(释尊)入于涅槃。(二)集其处而来之比丘,同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天子亦超越算

  • 女科要旨·陈修园

    清·陈修园撰于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4卷。此书为陈氏博采诸家之论,参附己见,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编辑而成,因其内容皆为女科证治之精要故名。卷1为调经、种子两门,主论月经病、不孕症之证治;卷2主论胎前诸疾;卷3主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林亿

    宋林亿等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在唐王冰整理编次的基础上,加以订补增注。

  • 列祖提纲录·呆翁行悦

    凡四十二卷。清代僧呆翁行悦(1619~1684)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系行悦二十年间云游四方,广收博录诸祖师耆宿之殊言异行,或以事集言,或因言立事,随见随记,而无古今、尊卑、世次、宗派之分。集录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