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宫史卷五

○内板书数

五伦书

计六十二本一千七百一页

周易大全

计十二本一千一百十八页

书传大全

计十本七百六十一页

诗传大全

计十二本九百九页

春秋大全

计十八本一千四百五十九页

礼记大全

计十八本一千二百五十九页

书传

计六本五百八十三页

易传

计六本五百八十二页

诗传

计六本六百三十五页

春秋传

计四本四百四十页

礼记

计八本一千六十二页

四书大全

计二十本一千五百九十九页

四书集注

计十本八百二十页

性理大全

计三十本二千二百六十九页

资治通鉴纲目

计四十本四千一百页

续资治通鉴纲目

计十四本一千一百二十二页少微

通鉴节要

计二十本一千四百三十八页

资治通鉴节要续编

计二十本一千六百八十三页

晏宏资治通鉴纲目

计三十本四千零二十页

文献通考

计一百本一万八百三十六页

歴代名臣奏议

计一百五十本九千九百二十页

歴代通鉴纂要

计六十本三千六百三十二页

大明会典

计一百四十本六千五百九十页

事文类聚

计一百三十本八千三百六十页

大明一统志

计四十本三千四百五十页

明伦大典

计二十四本七百二十页

大明集礼

计三十六本二千四百七十六页

大学衍义

计二十本一千三百八十八页

大学衍义补

计四十本三千六百页

对类

计十二本八百七十三页

诸司职掌

计三本四百二十八页

大明官制

计三本三百十页

御制大诰

计四本二百五十三页

大明律

计二本二百七页

御制文集

计八本七百十三页

洪武正韵

计五本五百页

御制诗集

计一本八十四页

韵府羣玉

计十本一千四百页

经史海篇直音

计五本五百十二页

广韵

计二本二百五十五页

玉篇

计二本三百十五页

经书音释

计二本一百七页

诗韵释义

计二本一百五十八页

四书白文

计六本三百十二页

诗学大成

计十四本一千页

尔雅埤雅

计四本三百九十七页

许氏说文

计八本六百五十页

孔子家语

计三本一百四十四页

通书大全

计八本九百九十页

列女传

计三本一百二十五页

神课金口诀

计二本二百四十页

仁孝皇后劝善书

计十本八百七十六页

臞仙肘后神枢

计二本一百六十八页

雍熙乐府

计二十本一千七百五十三页

选择厯书

计二本二百五十六页

三国志通俗演义

计二十四本二千一百五十页

厯代臣鉴

计十本五百六十页

贞观政要

计六本三百七十页

居家必用

计十本八百八十页

圣学心法

计十本三百十五页

释文三注

计千字文七十一页胡曽诗九十九页蒙求一百四十五页

饮膳正要

计三本一百七十五页

唐贤三体诗

计二本一百七十二页

古文精粹

计二本二百五十六页

李白诗

计四本三百六页

吕真人文集

计二本一百四十页

髙皇后传

计一本四十七页

女训

计一本四十九页

内训

计一本五十一页

尚书孝经大学中庸

计五本三百三十六页

选诗补注

计三本三百十二页

唐诗鼓吹

计五本二百六十六页

周易占法

计二本二百四十页

草堂诗余

计二本一百九十页

恩纪含春堂诗

计二本二百四十页

小四书

计三本二百四十页

明心宝鉴

计二本二百十五页

击壤集

计四本三百五十页

劝忍百箴

计四本三百页

古文真宝

计四本三百九十一页

医要集览

计六本二百八十页

草韵辨体

计六本二百七十页

増定华裔译语

计十一本一千七百八页

评史心见

计六本三百五十页

通鉴博论

计三本二百九十页

重刻证类本草

计十本一千二百四十五页

皇明祖训计

一本五十页

养生类纂

计五本一百九十七页

祖训条章

计一本十二页

释氏源流应化事迹

计四本四百四十页

皇明典礼

计一本九十五页

洪武礼制

计一本八十二页

御制洪范篇序

计一本三十页

稽古定制

计一本八十一页

慈圣宣文皇太后女鉴

计一本六十九页

郑氏女孝经

计一本四十二页

曹大家女训

计一本十六页

女诫直解

计一本四十八页

刘向说苑

计五本三百二十五页

内则诗

计一本六十二页

勤政要典

计一本七十三页

昭鉴録

计一本一百五十三页

内令

计一本十二页

外戚事鉴

计一本六十八页

山居四要

计一本八十三页

臞仙肘后经

计一本一百十二页

玉匣记

计一本八十二页

省躬録

计一本七十二页

祥异赋

计一本四十九页

步天歌

计一本八页

传心妙误

计一本四十五页

详明算法

计一本一百十页

草字碎金

计一本九十二页

真字碎金

计一本九十二页

千家姓

计一本二百九十二页

为善阴隲

计四本三百七十二页

小学书解

计一本一百六页

忠经

计一本四十二页

孝经大义

计一本四十三页

歴代纪年

计一本三十六页

四时歌曲

计一本十一页

随机应化录

计一本六十页

髙皇道徳经注解

计一本六十九页

达靼字孝经

计一本四十二页

医按书

计一本三十二页

蒙求白文

计一本三十九页

山歌

计一本四页

华裔译语

计一本八十八页

古字便览

计一本五十二页

八行遗字集

计一本二十八页

警世篇

计一本三十一页

忠经直

解计一本十六页

太上感应灵篇

计一本九十二页

宪纲

计一本五十页

百家姓

计一本十页

大学

计一本三十六页

千字文

计一本十七页

孝经

计一本十六页

中庸

计一本五十六页

千家诗

计一本四十四页

四言杂字

计一本十二页

神童诗

计一本二十页

七言杂字

计一本十三页

三字经

计一本二十六页

启蒙集

计一本四十页

启蒙书法【即永字八法】

计一本二十一页

草诀百韵

计一本十四页

草诀百韵歌

计一本四十页

八行图说

计一本四十一页

孝经直解

计一本三十六页

周公解梦书大全

计二本七十页

四书直解

计二十六本一千八百四十页

书经直解

计十三本八百五十六页

通鉴直解

计二十五本一千四十二页

帝鉴图说

计六本三百五十六页

刘向新序

计三本一百四十二页

洪武正韵玊键

计二本一百三十页

佛经一藏

计六百七十八函十八万八十二页共享白连四纸四万五千二十三张蓝绢五十三疋七尺四寸黄绢二十六疋二丈四尺一寸已上每疋长三丈二尺黄毛边纸五百七十张黄连四纸三百四十七张蓝毛边纸四千九百十二张白户繇纸一万八百九十五张黒墨二百八十六斤八两白麫一千一百二十五斤明矾四十五斤

道经一藏

计五百十二函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页共享白连四纸三万八百九十七张蓝绢一百八十二疋一丈八尺六寸蓝毛边纸三千十八张黄绢二十疋一丈六尺黄连四纸一百七十六张黄毛边纸五百二张白户繇纸八千一百七张黑墨一百六十斤八两白麫七百五十斤明矾二十五斤

畨经一藏

计一百四十七函十五万七十四页共享腰子白鹿纸一万三千六百四十三张

大五大部经

华严经八十一本

大湼盘经四十二本

报恩经七本

金光明经十本

心地观经八本

小五大部经

法华经七本

楞严经十本

佛母大孔雀经三本

地蔵经三本

梁皇懴十本

圆觉经

弥陀经

诸品经咒

金刚经批注一本一百四十七页

华严小钞一百十七本三千二百十八页

诸真宝懴十二本

小道经一部

明宫史卷五 

猜你喜欢
  卷一三五 齊紀一·司马光
  ●卷二·李心传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特败亡·蔡东藩
  ●卷一·邵廷采
  路史卷十八·罗泌
  卷之九百四十五·佚名
  尚史卷七十一·李锴
  两地·胡兰成
  第七章 在苏联 一 疑惧和幻想·溥仪
  董宋臣传·脱脱
  艾穆传·张廷玉
  卷之九十一  平定交南錄(明)丘濬 撰·邓士龙
  汉纪四十九 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子、172)·司马光
  卷八十三·雍正
  卷三十九·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滑稽联话九·范左青

    湘乡王壬秋先生逝世,某君戏挽一联云:“先生本自有千古;后死惟嫌迟五年。”时论韪之。清西太后七十寿,大兴土木,蠹蚀吾民之脂膏无算。时人撰一联刺之,语颇谐趣。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

  • 卷八·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八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八 诗 石鼓诗【十章】 【风雅逸篇曰石鼔诗周宣王猎碣也於诗体属小雅或以为周成王时诗以左传成有岐阳之蒐证之亦一说也○按古文苑所载石鼓文称孙巨源得於佛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欧阳修

    李宝臣字为辅,本范阳内属奚也。善骑射。范阳将张锁高畜为假子,故冒其姓,名忠志。为卢龙府果毅,常觇虏阴山,追骑及,射六人尽殪,乃还。为安禄山射生,从入朝,留为射生子弟,出入禁中。禄山反,遁归,更为禄山假子,使将骁骑十八人,劫太原尹

  •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八·宋濂

        元明善   元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其先盖拓跋魏之裔,居清河者,至明善四世矣。明善资颖悟绝,出读书,过目辄记,诸经皆有师法,而尤深于《春秋》。弱冠游吴中,已名能文章。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两学正。辟掾

  • 唐鉴卷二十四·范祖禹

    昭宗天祐元年正月全忠杀崔将刼帝迁都引兵屯河中丁巳帝御延喜楼全忠遣牙将冦彦卿奉表称邠岐兵逼畿甸请帝迁都洛阳帝未及下楼宰相裴枢以得全忠遗书促百官东行戊午驱士民号哭满路骂曰贼臣崔召朱温来倾覆社稷使我曹流

  •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八·徐乾学

    宋纪二十八【起上章阉茂六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三年六月癸丑知河中府杨举正言本府父老僧道千二百九十人状请车驾亲祀后土诏不许丙辰颁诸州释奠圣文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清波杂志卷十·周煇

    宋 周煇 撰中表张元友谓理减年赏于淛东盐司吏以赂不满欲实封奏状外封贴黄以谓为渭亟往易之度其中必不误书特以此一字见邀昔州郡桉酒官醖造违律不任沽卖吏受贿于任字上加一防遂免责罚岂刻木辈心此术以资弊幸唐史亦

  • 二百三十四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附单一件·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七月二十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目下米价又减,每石八钱二、三分至九钱三、四分不等;将来新米上市,更可望贱。百姓安乐,太平无事。所有御赐稻种,奴才遵奉谕旨,将旧年种收之稻,凡有求种

  • 别集上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五 宋 李幼武 纂集 廖刚 字用中南剑顺昌县人崇宁五年第进士历县主簿州判官録教五任改漳州録召除监察御史以亲老引外得兴化军靖康初以左正

  • 齐东昏褚皇后传·李延寿

    东昏褚皇后名叫令璩,河南陽翟人,是太常褚澄的女儿。建武二年(495),纳为皇太子妃,却不被宠爱。废帝对身边的人说:“如果得到像山陰公主那样的姑娘,就没有遗憾了。”山陰公主,是明帝的长女,后来便和她婬乱。第二年,太子妃去参拜

  • 裴粲传·李延寿

    裴粲,字文亮,被封为舒县子,性情沉稳,注重风度仪表,颇以骄横豪纵为做人的失误。先后任正平、恒农两郡的太守。高阳王元雍曾有事嘱托他办理,他不同意,元雍十分恼恨。过后不久,适逢九月九日举行马射,皇帝命令京畿内的太守都到京师

  •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三·吴振棫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元旦设供案于宫中天香亭内,安神牌,上拈香行礼。明窗在养心殿。开笔之典,始于世宗,历圣皆踵行之。其制:每岁于元旦子刻,御是处。案设金瓯一,中注屠苏;玉烛一,手引发光;用朱漆雕云龙盘一,中

  • 修行观入第十六·佚名

    六入各於境界。缚无智众生贪欲心故常起净想。修行当知。於诸根境界防制非法。摄心所缘系令不动正观六入。譬如空村离我我所不定义。是入处义牵下义。是入处义能将众生入恶道。又内入相如烧铁锵如极利剑亦如利刀。佛言

  • 喻华香品之二·佚名

    昔佛始得道在罗阅祇国教化转到舍卫国。国王群臣莫不宗仰。时有贾客大人名曰波利。与五百贾人入海求宝。时海神出掬水问波利言:海水为多掬水为多。波利答曰:掬水为多。所以者何。海水虽多无益时用。不能救彼饥渴之人掬水

  • 胜族品第三·佚名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闻如是偈即从座起。出於自宫诣法集堂坐师子座。复有无量无边同乘同行大菩萨众。皆昇法堂坐师子座。各有六十八拘胝眷属前後围绕。菩萨将欲降生。十二年前有净居天。下阎浮地作婆罗门。说围陀论。彼

  • 书镜月梦──书曰巫山恨吾谓名镜月梦佳·太虚

    稿木乎?死灰乎?我何人乎?今何世乎?新秋万树,夕阳一山,方子稼孙悠然以奇文十百种邮赠华子,华子随拈得一书,书曰镜月梦。嘻!镜月而梦,镜月而情,镜月而艳情,镜月而诡梦;镜月而吾,镜月而吾香,镜月以吾香而恨成;镜月而痴,镜月而痴兰,镜月以痴

  • 老子指归·严遵

    即《道德真经指归》。汉严遵 撰。原十三卷,今缺一至六卷。其内容有:述宇宙万物生 成,治国之方,存身养神之法;宣扬以弱制强,以柔胜 刚;提倡去情欲,弃智虑;认为人物“殊形异类”,是由于 “禀气不同”、“性有精粗,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