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九十一  平定交南錄(明)丘濬 撰

(平定交南錄,又名定興王平交錄,明丘濬(一四二0──一四九五年)撰。濬字仲深,瓊山(今屬廣東)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事跡詳明史本傳。此書自謂次第平交南總兵、英國公張輔家藏奏疏及交阯郡志等撰成,詳述永樂四年至五年平定安南之始末。)

太宗文皇帝入正大統之初,安南國王陳日焜為其臣黎季犛所弒。季犛詭姓名為胡一元,子蒼為胡■〈大上互下〉。矯稱陳氏絕嗣,■〈大上互下〉其甥,請權署國事。上不逆其詐,從其請。未幾,求襲王爵,許之。

踰年,陳氏孫天平始從老撾遁至京, (「陳氏天平始從老撾遁至京」,「天平」原作「添平」,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明史卷三二一外國傳改。下文照改,不再出校。) 愬其實。季犛聞之懼,遣使上表,請迎天平,還以國。永樂四年春,遣使者以兵五千人送天平歸。 (「遣使者以兵五千人送天平歸」,「千」原作「十」,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達其境,季犛伏兵殺之,及使者。上聞之震怒,諭羣臣曰:「朕為萬國主。蠢爾蠻夷乃敢為不道,以戕其主,奪其國。朕不正其罪,如天道何?」既而占城亦告其侵軼疆界,強授以印服,又聞其僭號大虞,紀年號,蒼偽稱尊號,季犛稱太上皇。毀中國儒教,謂孟子為盗儒,程朱為剽竊。乃議興兵問其罪,羣臣咸贊成之。乃遣大臣告于郊廟,分遣近侍徧告天下山川。

秋七月癸未,制諭:「太子太傅、成國公朱能佩征夷大將軍印,充總兵官,西平侯沐晟為征夷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征夷右副將軍,豐城侯李彬為左參將,雲陽伯陳旭為右參將。」敕大將軍率右副將軍、右參將及清遠伯王友,領驃騎將軍朱榮、劉劄出,鷹揚將軍呂毅、方政,神機將軍程寬、羅文,游擊將軍朱廣、王恕,橫海將軍魯麟、劉清等二十五將軍,統兩京畿、荊、湖、閩、浙、廣東、西之軍, (「統兩京畿荊湖閩浙廣東西之軍」,「浙廣東西」原作「兩廣」,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勝朝遺事本補改。) 從廣西思明府憑祥縣進;左副將軍率左參將,領都指揮陳濬、盧旺等,統巴蜀、建昌、雲、貴之軍,從雲南臨安府蒙自縣進。以兵部尚書劉儁參贊戎機,行部尚書黃福、大理寺卿陳洽、給事中馮貴督餽餉。 (「行部尚書黃福」,「行部」原作「刑部」,據明史卷一五四黃福傳、卷一一七七卿年表及太宗實錄卷三四永樂三年四月癸未條改。按其時刑部尚書為呂震,黃福已改行部尚書。) 於凡所過名山大川修祀事。

乙酉, (「乙酉」,「乙」原作「巳」,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出師。上親幸龍江禡祭,將帥陪位,受脤惟謹。訖事,駐蹕江滸,誓於眾曰:「朕命汝等奉行天罰,惟罪元兇。尚體朕心,毋窮武,毋殺降,毋繫纍老稚,毋毀壞室墓。雖一木一草,亦勿妄翦除。違朕命者,雖勞弗勣,且底於罰。」能等頓首受命。萬眾鼓舞,登舟以行。

是年九月,師次龍州。大將軍遘疾,以師授右副將軍。十月庚子,大將軍薨。眾議軍機事重,不容以緩,請右副將軍代總其兵,行大將軍事。急驛以聞,上命輔就佩征夷大將軍印,代能總兵。且降敕諭之曰:「昔太祖皇帝命開平王常遇春為大將軍,岐陽王李文忠為偏將軍,率師北征。開平王卒于柳河川,岐陽王率諸將掃蕩殘胡,終建大勛,著名青史。爾宜取法前人,以建萬世之功。」此定興忠烈王受命專征之始。

先是,王與大將軍榜示黎賊父子大罪二十,以明天討之意。數季犛兩殺其主,以奪其國,罪一;凡陳氏子孫殺之殆盡,罪二;淫刑以逞,視國人如讎,重斂暴征,民不聊生,罪三;世本黎氏,背祖更姓,罪四;既篡主位,乃詐稱權署國事,以罔朝廷,罪五;表請陳氏孫還以國,及朝廷使送之, (「及朝廷使送之」,「廷」原作「命」,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乃敢拒遏,罪六;殺國主孫,罪七;侵雲南之寧遠州七寨,罪八;殺土官猛慢,虜其女,徵其銀,罪九;威逼近邊土官,致其駭散,罪十;侵廣西之祿州地界,罪十一;擅據西平州,殺土官,罪十二;占城國王占巴的賴國新遭喪,興兵攻其舊州格烈等地,罪十三;又攻板達郎黑、白等州,掠其人民,罪十四;勒取占城象百餘,仍加兵不已,罪十五;占城既受天朝章服,輒偽造金印帶服,逼使其受,罪十六;責占城王惟知尊重中國,而欲其以所以事中國者事之,罪十七;朝使送占城陪臣還其國,以兵劫之於昆陵巷口,罪十八;既奉正朔,又僭稱國號,偽紀元聖,紹成、開大年號,罪十九;朝貢不遣陪臣,輒以罪人充使,罪二十。初,交人聞天兵南下,罔知所以。既聞榜示,咸知其曲在彼。及見榜末云:「待黎賊父子就擒之後,選求陳氏立之。」莫不延頸跂足,以待王師之至。

王以十月丁未至憑祥縣,禡牙入境,并望祀其國中山川。畢,諭于眾曰:「皇帝非利安南土地人民,乃為黎賊害其國主,虐其黎庶,奉行天討,以繼絕世,甦民困。命我等以弔民伐罪,丁寧告戒,非臨陣不得殺人,非稟令不許取物,毋掠子女,毋焚廬舍,毋踐禾稼。爾等宜奉承聖天子德意, (「爾等宜奉承聖天子德意」,原脫「德」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補。) 以立奇功。不用命者,必以軍法從事,無赦。」眾皆懽呼用命。是日,大軍入坡壘關,揭前榜諭國中吏民,以朝廷伐罪吊民之意以招徠之。王詢知坡壘以南,由隘留關歷雞翎關至芹站,山箐深險,林木陰翳,且多溪澗。慮賊有伏,先遣鷹揚將軍呂毅哨探。及檄都督同知韓觀營,於坡壘修道路,繕橋梁,督糧運。戊申,大軍次丘溫縣。己酉,哨至隘留關,賊眾二萬依山結寨,毅攻拔之,斬首四十級,生擒六十餘人。是日,驃騎將軍朱榮等亦破雞翎關,斬首八十餘級, (「斬首八十餘級」,「八」字原作「六」,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生擒十一人。賊聞二關破,其屯兵設伏者悉奔散。壬子,大軍次雞翎關。癸丑,次芹站。是日,先遣鷹揚將軍方政、游擊將軍王恕等, (「先遣鷹揚將軍方政游擊將軍王恕等」,「先」字下原衍「所」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刪。) 直抵富良江北岸嘉林縣。

是時,左副將軍西平侯亦自雲南蒙自縣進兵,經野蒲蠻入境。都指揮朱濬等奪猛烈關,俞讓等拔柵華隘,隨處築堡駐兵,伐木造舟。都指揮徐源、孔斌等突出宣光江口,奪其澚沕等沙。左參將豐城侯領兵渡其上游,督都督程達等中夜舁舟越山,自間道以出洮水江,縱火焚賊舟,遂奪富良江。

十一月乙巳,西平侯統軍至三帶州,與王所遣都督朱榮會。癸酉,橫海將軍魯麟、驃騎將軍劉劄出拔困吾寨。是日,有偽三帶州僉判鄧原南、策州人莫邃等來降。因詢降人,知賊巢穴在東、西二都,恃宣江、沲江、富良江以為險。自三江府沲江南岸傘圓山起,由富良江南岸東下直至寧江。又自富良江北岸自海潮江,由希江、麻牢江直至盤灘困枚山,立木為柵。又增築土城於多邦隘,樹柵立城,連橋接艦七百餘里。 (「連橋接艦七百餘里」,「據」原作「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又於富良江南岸緣江下木栰,悉國中舟艦泊其內。凡諸港汊可通舟處,俱下拒木以備。賊聚眾屯守水陸者, (「賊聚眾屯守水陸者」,原脫「眾」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彙言本補。) 號七百萬。蓋悉驅國中老幼婦女以助聲勢,非實然也。

大軍屯富良江北岸,王以書諭季犛曰:「予奉命統兵來問爾罪,爾能戰,則率眾于嘉林以待;不能戰,赴軍門以聽處分。」王意欲挑其急戰也。會朝遣行人朱勸賚敕至,諭黎賊以禍福,及許其輸金五萬兩、象百隻以贖罪。行人至其國,季犛不出見,以詭辭答曰:「文書比對原發勘合不同。此必非上所遣。」又云:「兵已入境。若兵回,即貢。否則,自有准備。」

王知此敕是欲以疑其兵,而賊亦無改過悔罪之意,乃移軍三帶州,屯箇招市口。與左副將軍西平侯會議造船置銃以圖進取。時賊有划舡出没江口,王命魯麟夜舁舟從上流下水,奪其舡,斬首百餘級。自是划舡不敢出没。王與西平侯議於上流渡江。乃遣朱榮等於下流八十里嘉林置舡筏, (「乃遣朱榮等於下流八十里嘉林置舡筏」,「八十」原作「十八」,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為欲渡之勢,以掣其勢。賊果分遣水軍於嘉林,奪我舟。榮等奮擊,大破之。

十二月己亥,大軍與左副將合勢。王與西平議曰:「賊邊江立柵,勢逼地狹難以列軍。惟多邦隘城外沙灘上平闊,足以容軍。然其城峻濠深,守具無不備,而外設坑坎,布竹籤,賊所恃者此耳。蠻人綿薄不耐苦, (「蠻人綿薄不耐苦」,「苦」原誤為「若」,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不足慮也。今我攻具若雲梯、仙人洞之類具備,攻而取之易易也。」乃召將士諭之曰:「汝等報國,成功在此一舉。宜奮勇争先,以立奇功。先登者,不次陞賞。」將士聞命,無不踊躍。乃議分地界,大軍攻其西南,左副軍攻其東南。己酉,各列軍沙灘之上。布置已定,別調軍距欲襲之處里許,作欲攻勢,以出賊不意。於是出內府所製夜明光火藥,散軍士俾執之。有先登者然之,及吹角為號。是夜四鼓,都督黃中率官軍潛舁攻具,越重濠抵城下,用雲梯先附城。都指揮蔡福等數人先躡梯登城,用刀亂砍,賊眾驚呼。城上火齊明,角應之士皆蟻附而上。賊於城內列陣,驅象來衝我軍。乃出內府所製獅子象蒙馬,象見獅形驚畏而顫,又為銃箭所傷,倒回奔突。賊潰亂,自相蹂踐。及官軍殺死者,不可勝計。大軍乘勢長驅,明日追至傘圓山。又明日,循富良江南岸而下,縱火焚緣江一帶木柵,煙焱漲天。辛亥,直擣其東都,克之。王與左副將軍駐軍於城之東南,給榜招諭,吏民降者日以數萬計。王召其父老,諭以吊伐之意,歡聲動地。

乙卯,議遣左參將豐城侯李彬、右參將雲陽伯陳旭伐其西都。賊首聞多邦破,先已焚其倉庫,攜妻子遁於海島。我軍至,焚其宮室,據其城池。餘黨依天建山、困枚山等處,水陸據守。乃分遣清遠伯王友、都督黃中、都指揮柳琮等,隨賊所在而征剿之。自是年冬至明年春,前後斬首三萬七千餘級。

時王留交州鎮遏,聞賊子黎澄聚舟黃江,左副將軍、左參將領軍循富良江,左右水陸並進,次於木九江對岸下營。辛巳,賊舡三百餘艘來犯。我軍水陸夾擊,賊眾大敗,斬首萬餘級,溺死者無筭。

二月乙巳,王聞賊首遁於悶海口,出魯江口,與左副將軍會兵,下膠水縣。賊聞大軍至,又遠遁大安海口。王謂左副將軍曰:「賊聞大軍來,不敢敵,故潛遁他所,以覘我動靜。我若回軍交州,留兵于鹹子關兩岸, (「留兵于鹹子關兩岸」,「子」原作「水」,據明紀錄彙編本、明史卷三二一改。下文照改,不再出校。) 留戰舡守備,彼必出悶海口以襲我,我俟其出,水陸併擊之,賊必成擒。」三月癸酉,大軍回交州。甲午,賊果犯鹹水關。報至。己酉, (「己酉」,「己」原作「乙」,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王與左副將軍合兵,水陸竝進。賊以海船橫截江中,而以戰船划船兩岸齊進,既而登岸植木為柵。王乘其柵之未成,親督精銳攻之。都督柳升等亦率舟師來奮擊,賊遂大敗。富良江水為之赤,積屍數十里。右參將雲陽伯乘勝長驅,直抵悶海口。黎賊父子聞敗,乘船遠遁于靈源。王諭諸將,宜乘破竹之勢,追剿殄滅。乃回軍交州,留左參將守鎮, (「留左參將守鎮」,「左」原作「右」,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備禦黃江等處。

四月乙亥,王與左副將軍統軍由清化府倍道兼進, (「王與左副將軍統軍由清化府倍道兼進」,「左」原作「右」,據明今獻彙言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調柳升、魯麟、土官莫邃等,分領戰船,由水路窮追。戊寅,舟師至清化之磊江。賊眾聚船以拒,升等擊敗之,斬首萬餘級。五月丁卯,王至演州,柳升等舟師來會。途中降者相繼,詢知黎賊父子遁於乂安府之深江,王議與左副將軍兵從陸路,柳升等率舟師由水路追賊。壬申,大軍至乂安府土油縣。王從舉厥江東路,左副將軍從舉厥江西路進兵。兩軍俱至盤石縣下營。甲戌,柳升率舟師至奇羅海口,與賊戰,大敗之,獲賊船三百艘。餘船分散,賊首潛竄草野。乙亥,升所領軍士王柴胡等七人擒賊偽上皇黎季犛,黃中所領軍士李保保等十人獲偽衞國大王黎澄。丙子,莫邃下土人武如卿五人獲偽國主黎蒼及其偽太子芮於高望山。凡黎氏親屬俘獲無遺,安南地悉平。所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六, (「縣一百八十六」,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皆作「縣一百六十六」。又明史卷一五四張輔傳作「一百八十」。) 戶三百十二萬五百,象、馬、牛、羊、舟、糧、器械無筭。遣都督柳升等獻俘闕下,露布以聞。

先是,王等受命時,詔令求陳氏子孫立之。至是平定,王徧訪國中官吏耆老人等,咸稱:「黎賊於己卯年殺光泰王顒,立其子■〈舀頁〉而殺之,遂篡其國。前後殺其近屬五十餘人,及其遠族又千餘人。血屬盡絕,無可繼立者。請依漢、唐故事,立郡縣如內地,以復古。」王疏聞,上從其請。乃於其地立交阯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 (「乃於其地立交阯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原脫「立」字,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補。) 分其地為十七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縣。據其要害,設衞十一,守禦千戶所三。又於交、廣分界處如潼關衞例,設丘溫衞,及坡壘、隘留二守禦所,軍隸廣西,民屬交阯,以相制馭。

是歲大詔天下,以平安南復古郡縣之故, (「以平安南復古郡縣之故」,原脫「南」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并敕有司,為陳王贈謚。凡其宗親為賊所害者,各贈以官。又為之建祠立碑,葺墳墓,禁樵採,各給戶三十。凡黎賊苛政暴斂,悉皆除之。擢用賢能,優禮耆老,賑恤窮獨,革去夷俗,以復華風。使秦、漢以來之土宇陷於夷狄者四百四十六年一旦復入中國版圖,詔布天下。文武羣臣、親王藩服咸上表稱賀。

六年春,班師入朝。秋七月,策功行賞,進封王英國公,西平侯黔國公,清遠伯王友進侯爵,都督柳升陞安遠伯,餘擢官贈祿有差。賜王誥券、玉帶、金帛,命子孫世襲,加祿米三千石。既大宴,上親製平安南歌以褒嘉之。

是年冬,安南餘孽簡定作亂。定自稱陳姓。本前陳舊官,先已降附,既而遁於乂安府,與其黨鄧悉、鄧鎔、阮師、陳希葛等謀反, (「與其黨鄧悉鄧鎔阮師陳希葛等謀反」,「阮師」原作「阮帥」,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彙言本、清勝朝遺事本及本錄下文改。按明史卷三二一取「阮帥」說,存疑。) 偽稱日南王。既而僭號大越,稱興慶年號。朝命黔國公充征夷將軍,從雲南往征之。久不能遏絕,廷議謂非王不可。

七年正月,乃命王佩征虜副將軍印,往共剿之。王以四月至南寧會兵,五月入境。王躬督戰艦,破孔目柵,再破鹹子關,斬俘無數。賊退保黃江,乘勝擊之于太平海口,賊竄乂安茶偈江。冬十二月, (「冬十二月」,原脫「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師至清化。越四日,生擒簡定於吉利柵之山,并其黨陳希葛等,檻送京師。

明年二月,王還朝。上嘉勞之。未幾簡定餘黨陳季擴復嘯聚,僭稱重光年號。季擴乃簡定從子。簡定為阮師等所廢,而立季擴。定敗,潛遠竄。聞王班師,復與陳景異等同反。

九年春正月,復授王前印,往督師征之。夏五月,師次東關。六月,進兵。賊聞王至,以石填神頭海口,三十丈許設拒木以抗。王督將士悉起其石,以通舟楫。賊懼,立堡常月江。王戒眾曰:「此堡不足攻。其山南險阻,彼必設伏以撓我。」乃使驍將率土兵搜山,果得其伏者,斬之,遂奪其堡。賊遂遠遁,王隨所至而追之,賊或聚或散,竟莫得其要領。

時關以東羣盗蜂起,所完者交州一城耳。蓋新設州縣軍衞太多,交人久外聲教,樂寬縱,不堪官吏將卒之擾,往往思其舊俗。一聞賊起,相扇以動,賊首所至,輒為之供億隱蔽。以故賊潰復聚。朝廷屢下詔招撫之,授季擴以布政使。 (「授季擴以布政使」,原脫「季擴」二字,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補。) 彼欲受命,制於其黨,服而復叛,偽稱王孫以復陳氏為辭。大軍至,則深入山海避之,軍退復出,用是官軍不能成功。

王既蒞軍,始大明賞罰。而諸將疲於奔走,往往因循玩寇。都督黃中不用命,王以軍法從事,由是人人知懼,不敢辭難避險。是時,賊恃荷花海險,謂我師不能渡,於日麗海口立堡以守之。王率舟師自奇羅海口洋過荷花海口,直抵日麗,賊焚堡而遁。至茶偈江,連進兵破之。賊驚曰:「天兵飛來也!」遂大潰。奪其化口城,諜知賊悉眾守愛子江,復追至其境。賊伏巨象數十以為前敵, (「賊伏巨象數十以為前敵」,「伏」原作「復」,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列人馬於後,盡力以抗我師。王戒將校曰:「擒賊在此一舉,機不可失。」乃鞭馬先進,象伏突起,王一箭落其象奴,再箭中其象鼻,象叫號退走,自蹂其眾。乘勝擊之,斬艾僵仆,填滿山澗,賊徒散遁暹蠻等處。王部分將領隨處搜捕。 (「王部分將領」,「部」原作「韶」,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勝朝遺事本改。) 至暹蠻、蒲幹等柵, (「至暹蠻蒲幹等柵」,「幹」原作「餘」,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山徑崎嶇,林菁陰翳,馬不能前。王乃下馬徒步,履險兼程趨之。士卒不能從,惟將校百餘人僅屬。

與賊遇,殺數千人。賊首陳季擴暨其妻子皆就擒,時十一年冬也。明年,班師還京。自王出師,至是首尾踰三年始獲首虜。說者謂王此役較之前平定之功為難云。十三年四月,朝命王佩征夷將軍印,充總兵官,往鎮交阯。又有平陳月胡之功。十五年,上以王久勞於外,詔還京師。

王以正統己巳歿于王事,至是三十有七年矣。 (「于王事至是三十有七年矣」,「三十有七」原作「四十」,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嗣子太子太傅, (「嗣子太子太傅」,此句原作「嗣子太傅兼太子太師」,據明今獻彙言本、清勝朝遺事本刪改。) 襲封英國公懋出其家閽者福住所祿王平安南時前後所上奏啟見示, (「懋出其家閽者福住……」,「閽」原作「閹」,據明紀錄彙編本、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屬予次第之。予因參攷交阯郡志所載露布榜文,及胡文穆公奉敕作平安南碑, (「及胡文穆公奉敕作平安南碑」,「胡文穆」原作「明文移」,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明今獻彙言本改。) 楊文貞公譔東平武烈王及定遠忠敬王神道碑,附以所聞,以為此祿云。

大明弘治元年龍集戊申春二月初吉,賜進士第、資善大夫、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國史副總裁、前翰林學士、國子祭酒、經筵官瓊山丘濬撰。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二·毕沅
  第四十一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蔡东藩
  卷第二百九十·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沈阳日记·宣若海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四十 四夷传六·纪昀
  一四二四 左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拟赴盛京覆阅文溯阁全书折·佚名
  ·亲赴彰化内山督军剿灭全股踞逆摺·丁曰健
  三国史记卷第八。·金富轼
  贺德仁传·刘昫
  张允济传·刘昫
  张延赏传·刘昫
  完颜思烈传·脱脱
  顷襄王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三·彭定求

        卷723_1 【赠曹郎中崇贤所居(一作上崇贤曹郎中)】李洞   闲坊宅枕穿宫水,听水分衾盖蜀缯。药杵声中捣残梦,   茶铛影里煮孤灯。刑曹树荫千年井,华岳楼开万仞冰。   诗句变风官渐紧,夜涛舂断海边藤。   卷7

  • 学山诗话一·夏敬观

    “方略新奇古未闻,黄中编入羽林军。汉中米贼全烧堞,帐下萧娘(原注:粱临川王宏)尚册动。碣石夜飞键户牝,玉河朝罨入烽云。檀萝蚁斗南柯内,肉搏三旬未解纷。”“漫长将成八月凶,既非横策又非纵。国书祈请三牛耳,(

  •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刘昫

    ○剑南道东西道九 岭南道五管十 △剑南道 成都府 隋蜀郡。武德四年,改为益州,置总管府,管益、绵、陵、遂、资、雅、嘉、沪、戎、会、松、翼、巂、南宁、昆、恭十七州。益州领成都、雒、九陇、郫、双流、新津、晋原、

  • 卷五十·志第三十一·食货五·脱脱

        ◎食货五   ○榷场   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熙宗皇统二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九月,命寿州、邓州、凤翔府等处皆置。海陵正隆四

  • ●崇禎長編卷之十二·汪楫

      崇禎元年八月   ○崇禎元年八月   崇禎元年八月   己丑朔帝御殿受朝   林宗載陞太常寺卿   宣府總兵侯世祿言宣鎮兵備交弛戰卒單弱請于本鎮八萬之內選練一萬以資撻伐旨令與督撫道臣會議行旌進士張

  • 第二十九卷 唐 扬吴 南唐·缪荃孙

    唐唐故张君墓志贞观十六年,此志石不满一方,正书,无铭词。光绪间江都出土。君讳行密,其先陇西原北人也。祖崇基,隋岐州刺史。□□轻徭薄赋,民皆□仰。父素德,黄门侍郎,於大业元年敕往江南,由此思退,遂移家扬州江阳城东之育贤村

  • 一二一○ 寄谕八阿哥永璇等将武英殿所刻《三史国语解》赶紧刊刻完竣·佚名

    一二一○ 寄谕八阿哥永璇等将武英殿所刻《三史国语解》赶紧刊刻完竣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三日大学士和<珅>字寄八阿哥<永璇>、尚书金<简>,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三日奉上谕:据御史祝德麟奏四库全书内关涉辽、金、元三朝事迹

  • 康广仁传·梁启超

    康君名有溥,字广仁,以字行,号幼博,又号大广,南海先生同母弟也。精悍厉鸷,明照锐断,见事理若区别白黑,勇于任事,洞于察机,善于观人,遂于生死之故,长于治事之条理,严于律己,勇于改过。自少即绝意不事举业,以为本国之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

  • 李庶传·李延寿

    李庶,为人端方,有雅量,喜好学习,颇有其父李谐的风采。历任尚书郎、司徒掾,处世以清晰明辨著名。经常担任宾司,接待梁朝的使者。南梁的使者徐陵十分佩服他的才华。李庶天生的不长胡须,崔谌跟他开玩笑说:“我教给你种胡须的办法

  • 完颜斡鲁传·脱脱

    斡鲁,是韩国公劾者的第三个儿子。康宗初年(1103),苏滨水含国部斡豁勃堇以及斡准、职德两部落对康宗有异心,斡带负责治理这件事,斡赛、斡鲁辅佐他,一起征伐斡豁,攻克了斡豁的城池而归。高丽国在曷懒甸修筑了九座城威胁,斡赛因

  • 卷六十五·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五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帅臣上仁宗乞韩琦兼领大帅镇秦州余 靖臣准五月七日诏勑节文令後三馆臣僚如有边防要切机宜及朝廷大事并令具实封奏臣窃闻已

  • 卷二十·孔毓圻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幸鲁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四月衍圣公孔毓圻疏请纂修幸鲁盛典并请御制古桧赋勒石桧树间诏从之衍圣公【臣】孔毓圻奏为请旨纂修幸鲁盛典以昭垂道统敷示臣民事【臣】闻

  • 第四章 小学院·梁启超

      凡人自六岁即离育婴院而入于此,至十岁而止。或人智愈开,人脑愈浚,则自五岁至九岁,亦可随时议定。  一、此院司理及教者皆为女子,号曰女傅。所以用女子而不用男子者,以女子静细慈和,爱抚婴儿,而有耐性、有恒心、有弄心,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四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非彼證品第四十   答曰.不然.四大是假名。汝雖言阿毗曇中說堅相是地種等.是事不然.所以者何.佛自   說堅依

  • 小妇人·奥尔科特

    美国19世纪女作家路易莎 ·奥尔柯特的作品。玛奇是一位贫穷的牧师,他有4个女儿。战争时他应征入伍,圣诞节前夕给女儿们寄来了信,叮嘱她们要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同自己心中的敌人战斗。几个孩子都努力地使自己更加出色

  • 益智录·解鉴

    《益智录》是一部模仿《聊斋》的短篇小说集。清解鉴撰。共十一卷,收短篇小说一百三十馀篇,约二十万字。各家书目均未见著录,仅见于(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所引李佐贤《石泉书屋类稿》载《益智录序》称其“远绍《搜神

  • 续通典·多人

    中国典章制度史专著。清乾隆时三通馆史臣奉敕编修。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之间,有武英殿刊本,浙江书局复刻本,1935—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十通》合刊本,本书影印精装1册。本书为《通典》之续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法成

    佛典注疏。唐法成述。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是唐大中年间(847—859)法成在敦煌开讲《瑜伽师地论》时由听讲僧众笔录而成。内容是对《瑜伽师地论》逐卷分科,并包括对《瑜伽师地论》的简单注释。本书与《瑜伽师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