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今滑稽联话九

湘乡王壬秋先生逝世,某君戏挽一联云:“先生本自有千古;后死惟嫌迟五年。”时论韪之。

清西太后七十寿,大兴土木,蠹蚀吾民之脂膏无算。时人撰一联刺之,语颇谐趣。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兆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阳地,念余省封圻渐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顾嘉蘅守南阳时,与藩司陈某不洽,使离任。及陈去,而继陈者为朱寿镛氏,知顾冤,又使回任。顾因题卧龙冈一联云:“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文忠特笔,为表明当日孤忠。”借题写感,句句说孔明,亦句句说自己也。

某太守,清苑人,曾令泾县,以贪酷闻。一日晨起,见厅事贴一联云:“彼哉彼哉,北方之学者,何足算也;戒之戒之,南人有言曰,其无后乎。”

郭嵩焘使英回国,巡抚粤东,醉心欧化,首创变法自强之议。其时朝野多不以郭说为然,传有一联云:“行伪而坚,言伪而辩,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京都某道士羽化,滑稽者挽以联云:“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唤不灵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脚朝天,莫怪天尊。”

宋蔡襄与陈亚友善,尝以谑语嘲其名曰:“陈亚有心终是恶。”陈曰:“蔡襄无口便成衰。”

虞长孺曰“天地一梨园也”,陈眉公曰“佛氏者朝廷之大养济园也”。某君戏演其义成一联云:“佛门大养济,将鳏寡孤独为僧尼,亿千万人,遍受十方供养;世界小梨园,牵帝王师相作傀儡,二十一史,演成一部传奇。”

某君斋壁悬一联云:“倩人抓背,上些上些再上些,真痛痒全凭自己;对客猜拳,著了著了又著了,好消息还在他家。”不知是何命意。

尤延之与杨诚斋为金石交。淳熙中,诚斋为秘书监,延之为太常卿,又同为青宫寮寀,无日不相从。二人皆善谐,延之尝曰:“有一经句请秘监对,曰‘杨氏为我’。”诚斋应声曰:“尤物移人。”众皆叹其敏确。事见《鹤林玉露》。

《桐江诗话》云:元祐时,东平王景亮与诸仕族无成者,结为一社,专事嘲笑。士大夫无问贤愚,一经诸人之目,即被不雅之名,当时号曰“猪嘴关”。吕惠卿察访京东,吕天资清瘦,语时辄以双手指画,社人目之曰“说法马留”,又凑为七字曰:“说法马留为察访。”久不能对。一日邵篪因上殿泄气,出知东平。邵高鼻卷须,社人目之曰“凑氛狮子”,乃对曰:“凑氛狮子作知州。”惠卿衔之,讽部使者发以他事,举社遂为齑粉。

戏场为雅俗共集之地,作联者借题醒世,语贵透彻。如:“问谁入世不谐容,泽粉涂脂,识破总非真面目;何物吓人真恶态,磨拳擦掌,看来尽是假烕权。”“人情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尔放开眉眼做;世事原来仍假局,装模作样,惟吾踏实脚跟看。”“老的少的,村的俏的,睁睁眼看他怎的;歌斯舞斯,哭斯笑斯,点点头原来如斯。”“你也挤,我也挤,此处几无立脚地;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场时。”诸联虽灶妪亦能解也。亦有以含蓄见长者,如扬州某神庙云:“是耶非耶,其信然耶;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又有对演戏人说法者,如某君题女戏园云:“本是好女儿身,慧业生成,编将绝妙好辞,为优孟衣冠,别开生面;岂竟如春婆梦,逢场作戏,揽取当前风致,数芳龄豆蔻,莫负韶华。”

昆山归元恭庄,明亡,佯狂肆志,与顾亭林炎武齐名。所居在丛冢之间,时号“归奇顾怪”。尝自榜其门曰:“入其室空空如也;问其人嚣嚣然曰。”又曰:“两口寄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邻接幽冥之地,人何寥落鬼何多。”

李碧舫孝廉侨居佛山。咸丰甲寅,土寇毁其室,事平乃重葺之。落成日署门云:“修我墙屋;反其耄倪。”用成语颇切。

闻喜杨漪川侍御,在都时寓闻喜馆,榜其门曰:“何居我未之闻;见似人者而喜。”

休宁金正希先生,明末督乡兵与清战,不敌殉焉。其未达时,家贫苦读,尝题联曰:“读律书惧刑,读战书惧兵,读儒书兵刑不惧;耕尧田忧水,耕汤田忧旱,耕心田水旱无忧。”想见平日之学养矣。

黄石斋先生被执拘禁中,洪承畴往视之,先生闭目不视。及洪出,乃奋笔书一联云:“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字挟风霜,愧死长乐一流人物!

梁茝邻中丞引疾侨居浦城,购地数分,缚茅架屋。宅左有园,园中池上草堂为会客之所,悬手题一联云:“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颇得优游林下之乐云。

吴让之书法入魏晋之室,累于家务。有寡媳甚悍,取求无厌,让之避居僧寺,有自署一联云:“有子有孙,鳏寡孤独;无家无室,柴米油盐。”

楹联至百余字即多累坠,极难出色。偶阅《水窗春呓》,载湘阴徐海宗茂才眷一妓,号云香,益阳人,侨居省城。回家数月,迟之不至,后闻其死,作联挽之,多至二百余字,畅所欲言,无不如意,洵佳构也。联曰:“试问十九年磨折,却为谁来,如蜡自煎,如蚕自缚,没奈何罗网频加。曾语予云:君固怜薄命者,忍不一援手耶?呜呼可以悲矣!忆昔芙蓉露下,杨柳风前,舌妙吴歌,腰轻楚舞,每值酡颜之醉,常劳玉腕之扶,广寒无此游,会真无此遇,天台无此缘,纵教善病工愁,怜渠憔悴,尚恁地谈心深夜,数尽鸡筹,况平时袅袅婷婷,齐齐整整;不图二三月欢娱,竟抛侬去,问鱼常杳,问雁常空,料不定琵琶别抱。然为卿计:尔岂昧夙根者,而肯再失身也?若是殆其死乎!迄今豆蔻香销,蘼芜路断,门犹崔认,楼已秦封,难招红粉之魂,枉堕青衫之泪,少君弗能祷,精卫弗能填,女娲弗能补,但愿降神示梦,与我周旋,更大家稽首慈云,乞还鸳牒,或有个夫夫妇妇,世世生生。”

吴趼人挽妓女沈丽娟云:“此情与我何干,也来哭哭;只为怜卿薄命,同是惺惺。”拙朴语令人发笑。

某太守有一婢,貌美而慧,守欲纳之,婢峻拒。乃命对云:“小婢何知,自负红颜违我命。”婢云:“大人容禀,恐防绿顶戴君头。”对语颇趣,亦真言也。凡老夫娶少妇者,皆须防此一著。

某君赠妓如意联云:“都道我不如归去;试问卿于意云何。”语有神韵,非斫轮之老手不办。

一新婿挽岳云:“泰山其颓乎,吾将安仰;丈人真隐者,我至则行。”

顾家相《五余读书廛随笔》载烟馆联云:“贤者亦乐此;乡人皆好之。”“灯光不是文光,偏能射斗;洋药非同火药,也可开枪。”又某书亦载两则云:“重帘不卷留香久;短笛无腔信口吹。”“非翰林莫入此馆;是枪手乃能进场。”均尚雅切,尤以第三则集句为最佳。

某剃头店有联云:“大事业从头做起;好消息自耳传来。”又友人何斐斋为诵一联亦佳,曰:“到门尽是弹冠客;此处应无搔首人。”

民国初年,禁鸦片甚急,杭州《浙江潮报》征对云:“因火为烟,若不撇开总是苦。”其时国会议员党派纷歧,动生龃龉,余因对曰:“言义成议,傥无党见即完人。”及揭晓,共录五人,余列第二。第一名云:“采丝为彩,又加点缀便成文。”第四名云:“少女为妙,大来无一不从夫。”第三名已忘却,第五名似云:“舛木为桀,全无人道也称王。”

友人文会友,尝自绘小照一帧,传神维肖,甚宝之,欲配以联,得契尾成句云:“恐后无凭,立此存照。”而难其对,嘱余成之。余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强对不粘不脱,文大喜,称谢而去。

沈德符《野获编》载:明袁文荣炜撰世庙斋醮联云:“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竹之笛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词句大同小异,传是夏贵溪言手笔。

《七修类稿》云:陈敏之木,天台人也,任徽州歙县训导,书一联于衙曰:“四万八千丈山中仙客;三百六十重滩上闲官。”天生切对也。

《敝帚斋谈余》云:尝于都下见一罢闲中贵,堂间书一对云:“无子无孙,尽是他人之物;有花有酒,聊为卒岁之欢。”用乔行简词中语,颇自然。

又某书载,嘉靖末年,南京城守门宦官高刚,于堂中书春联云:“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盖谓刚峰、念堂二公也。宦者知重谏官如此,可谓贤矣。

《齐东野语》云:某孝廉家贫嗜酒,常至一村店赊饮,积负累累不能偿,店中人甚恶之。一夜天雪,孝廉又至,店中人诈言炉熄,以冷酒与之,且出对云:“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孝廉不能对,归家即病不起,死后化为怪鸟,仍往来村店左右,哀鸣对语。后学使者过,闻其事,为代对云:“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鸟遂长鸣数声飞去。

戏剧中演考试事,辄以一对了之,其语多鄙陋不足称。惟某出中一对,口气阔大,造语亦奇,因录之。对云:“玉帝行兵,雷鼓云旗天作阵;龙王开宴,山肴海酒地为筵。”

《稗史》载:宋洪平斋俞新第后,上史卫王书,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指摘其短。大略云,昔之宰相,端委庙堂,进退百官;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凡及一联,必如上式,末俱用“而已”二字。时相怒之,十年不调。洪自署桃符云:“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闲。”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六·彭定求
  徐似道·唐圭璋
  第三十一出 巧聚·李渔
  第十三出 痴盼·李渔
  第十八出 改图·李渔
  卷三十三·徐世昌
  二集卷二十四·乾隆
  卷二十九·王奕清
  卷三百九十一·曹学佺
  卷三百八十四·曹学佺
  卷三百七十三·陈廷敬
  卷七百三十二·佚名
  卷三百六十九·佚名
  95.唐女诗人·施蜇存
  ●蚁术诗选卷之三·邵亨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谄笑·李渔

    (贴旦上)佳人忆佳人,才子怀才子。虽无枕簟情,也解相思死。——好笑我家小姐,自从那日在雨花庵与范大娘结盟回来,茶不思饭不想,睡似醒醒似睡。夫妻虽是假的,相思病倒害真了。今日十月十五,我不免劝他到楼上看看县官行

  • 列传第三十九 刘隗(孙波) 刁协(子彝 彝子逵) 戴若思(弟邈 周顗)·房玄龄

    刘隗,字大连,彭城人,楚元王交之后也。父砥,东光令。隗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稍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避乱渡江,元帝以为从事中郎。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时建康尉收护军士,而为府将篡取之,隗奏

  • ○附录一·陶希圣

    ◎日汪密约全文△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签订⒈以日满支建设东亚新秩序为烟幕,置中国于日本奴役之下。⒉以善邻修好为甘饵,实行政治侵略的野心。⒊以经济提携为手段,实现搜刮资源的企图。⒋以共同防卫为幌子,到达华北驻兵的

  • 读史剩言卷三·秦笃辉

    明燕王之篡人归咎于齐黄之削藩非也彼即不削亦反误在建文之小不忍勿使朕有杀叔父之名一语佐其成功也不然平安等歼之易易耳 燕王与盛庸战尝以十余骑迫庸营野宿明旦引马鸣角穿营而去诸将相顾不敢发一矢以上有旨无使朕负

  • 清波杂志卷四·周煇

    宋 周煇 撰借书一欷还书一欷后讹为痴殊失忠厚气书非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秘之自示不广人亦岂肯以未见者相假唐杜暹家书末自题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鬻为不孝可也借为不孝过矣然煇手抄书

  • 第三五禀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一二○四-八·佚名

    瓦匠首杨合兴,禀请新竹知县准予退办具禀台下瓦匠首杨合兴,为回籍省视,恳乞恩准退办事。缘兴蒙府厅各宪,准充瓦匠首,在署当差,换戳发牌,查取各小匠,不许窝藏匪类,名册缴送,历今十有余年。以来,公私无犯。痛兴

  • 南宫奏稿巻五·夏言

    明 夏言 撰一科举疏仪制清吏司案呈照得嘉靖十三年例该天下开科取士欲预行浙江等布政司及顺天应天二府各照前科事例依期开科乡试及查得嘉靖六年九月内该都察院署掌院事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璁题为慎科目以风厉人

  • 兵饷例·佚名

    目录 领运台饷限期 借兵米榖 戍台新旧兵丁住支饷项 兵丁借米扣价买补 战船遭风飘粤借项扣收附搭 闽省各营请领俸饷米折按照银数拨兵护送 委弁赴省请领大饷,俱令多带盘费,所领饷银概不许挪动 台湾各营请领一切银两,概由台

  •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五人物志五十五大臣传四十一【满洲正蓝旗一 达珠瑚 达海苏噜迈 逹尔汉 阿山 萨璧翰 鄂莫克图 布当 鄂罗塞臣 觉罗郎球 阿尔津 科

  • 卷二十二·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疏义卷二十二唐 长孙无忌等 撰鬬讼二【凢一十六条】九品以上殴议贵诸流内九品以上殴议贵者徒一年伤重及殴伤五品以上若五品以上殴伤议贵各加凢鬬伤二等疏义曰流

  • 卷五·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五吴江朱鹤龄撰十二年荆尸而举荆尸陈法之名庄四年传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侵随方言云孑戟也盖参用戟以为陈法夷于九县疏九县庄十四年灭息十六年灭邓僖五年灭弦十二年灭黄二十六年灭夔文四年灭江

  • 目录·佚名

    百痴禅师语录目录序文卷第一福建建宁莲峰禅院语录建宁宝峰禅院语录卷第二建宁百山景星禅院语录卷第三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杭州金山长庆禅寺语录卷第四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卷第五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卷第六

  • 范村菊谱·范成大

    《范村菊谱》一卷,宋范成大撰。记所居范村之菊,成於淳熙丙午。盖其以资政殿学士领宫祠家居时作。自序称所得三十六种,而此本所载凡黄者十六种,白者十五种,杂色四种,实止三十五种,尚阙其一,疑传写有所脱佚也。菊之种类至繁,其形

  •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佚名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原题玄和子撰。此人疑即唐道士张太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言外丹火候,以十二消息卦与十二月、十二时辰相配。根据卦爻阴阳变化及寒暑推移,确定炼丹时间与火候进退。全篇分十二节,每节先

  • 东山诗选·葛绍体

    宋诗别集。2卷。南宋葛绍体著。本集是《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署名为葛元承撰的诗作编辑而成。据谢铎《赤城续志》,知葛绍体字元承。其诗有与赵师秀、翁卷酬赠之作,题材狭窄,多抒闲适之趣,风格也与“四灵”相近。

  • 论语全解·陈祥道

    宋陈祥道(字用之)撰。共十卷。认为孔子“言义则存乎《春秋》,言理则存乎《论语》”。认为《论语》乃孔子“言理以答学者之问”(《论语全解原序》)的著作。就《论语》逐篇逐章作了诠释。“祥道长于三礼之学,所作《礼书》

  • 阿毗昙心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hr!daya -s/a^stra 。凡四卷。略称心论。印度法胜造,东晋僧伽提婆及慧远合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以发智论、六足论为基础的说一切有部,因大毗婆沙论之编集而确立了说一切有部之立场。由于大毗婆沙论

  • 禅宗直指·石成金

    全一卷。清代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撰,其子峷年、嵩年校刻。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系石成金所著传家宝四集中之一部分。内题传家宝禅宗直指,内题之下附有‘明心见性须知,成佛成祖要法’十二字;故知本书旨在阐说明心见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