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总目录

总目录      史部十五 史评类

第一卷        凡一十五年

起庚申周㳟帝元年宋太祖建隆

元年尽甲戍宋太袓开宝七年

第二卷        凡二十三年

起乙亥宋太祖开宝八年尽丁酉

宋太宗至道三年

第三卷        凡二十五年

起戊戌宋真宗咸平元年尽壬戌

宋真宗乾兴元年

第四卷        凡二十一年

起癸亥宋仁宗天圣元年尽癸未

宋仁宗庆历三年

第五卷        凡二十年

起甲申宋仁宗庆历四年尽癸卯

宋仁宗嘉佑八年

第六卷        凡八年

起甲辰宋英宗治平元年尽辛亥

宋神宗熙宁四年

第七卷        凡一十四年

起壬子宋神宗熙宁五年尽乙丑

宋神宗元丰八年

第八卷        凡一十五年

起丙寅宋哲宗元佑元年尽庚辰

宋哲宗元符三年

第九卷        凡一十四年

起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尽

甲午宋徽宗政和四年

第十卷       凡一十一年

起乙未宋徽宗政和五年尽乙巳

宋徽宗宣和七年

第十一卷      凡二年

起丙午宋钦宗靖康元年尽丁未

宋高宗建炎元年

第十二卷       凡三年

起戊申宋高宗建炎二年尽庚戌

宋高宗建炎四年

第十三卷       凡七年

起辛亥宋高宗绍兴元年尽丁巳

宋高宗绍兴七年

第十四卷       凡八年

起戊午宋高宗绍兴八年尽乙丑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第十五卷       凡一十七年

起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尽壬

午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第十六卷       凡二十七年

起癸未宋孝宗隆兴元年尽己酉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

第十七卷        凡一十八年

起庚戌宋光宗绍熙元年尽丁卯

宋宁宗开禧三年

第十八卷        凡一十七年

起戊辰宋宁宗嘉定元年尽甲申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

第十九卷        凡九年

起乙酉宋理宗宝庆元年尽癸巳

宋理宗绍定六年

第二十卷        凡二十五年

起甲午宋理宗端平元年尽戊午

宋理宗宝佑六年

第二十一卷       凡一十六年

起己未宋理宗开庆元年尽甲戌

宋度宗咸淳十年

第二十二卷       凡五年

起乙亥宋帝?德佑元年尽己卯

宋帝昺祥兴二年

第二十三卷       凡一十五年

起庚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尽甲

午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

第二十四卷       凡一十七年

起乙未元成宗元贞元年尽辛亥

元武宗至大四年

第二十五卷       凡一十八年

起壬子元仁宗皇庆元年尽己巳

元文宗天历二年

第二十六卷       凡二十三年

起庚午元文宗至顺元年尽壬辰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

第二十七卷       凡一十五年

起癸巳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尽丁

未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

【臣】等谨案续资治通监纲目二十七卷明商辂等撰始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讫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丁未大书分注悉准朱子纲目之例厥後周礼撰广义散系各条之下其持议偏駮纪事失实名为续朱子之书实无能为役也明陈仁锡刋本取以附于朱子纲目之後用备宋辽金元四朝事实逮我

圣祖仁皇帝御批纲目遂因仁锡之旧并是书亦予加批刋布其中纰缪间有

驳斥而未尝改正我

皇上稽古示训一禀大公

洞烛是编之非如金禁女真人学南人衣饰乃敦俭由旧之美也蒙古额哷布格僭号于和林後自归上都元世祖以其为太祖之裔不忍加戮止诛其党乃敦族含容之度也而是书曲加诋毁又如巴拜以其子入见太子珍戬珍戬谕之以学汉人文字盖欲其兼通经史也而是书删改其文曰谕之以毋读蒙古书则并其事实失之矣此其背谬之最甚者其他诬罔是非颠倒黑白不胜枚举因

命诸

皇子及军机大臣详加考订存其时事之可稽者易其论议之偏谬者更正板刻俾曲直不淆考验可据卷首冠以

勅谕及

御制题辞于是春秋笔削之旨灿然具在非独是书之幸亦亿万世读史论古者之幸也乾隆四十九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官【臣】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四 长孙肥 尉古真·魏收
  卷第二百五十 唐紀六十六·司马光
  卷三十八·吴广成
  卷一百·国朝·蒋一葵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四○七 谕嗣后总裁应议者仍令罚俸半年总校等止须罚俸三月·佚名
  卷之七十四·祁韵士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下·袁枢
  卷三·防夷奏疏达洪阿姚莹·丁曰健
  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班固
  刘炫传·魏徵
  裴矩传·魏徵
  朱兆传·李延寿
  卷三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汪宗臣·唐圭璋

      宗臣字公辅,号紫岩,婺源人。嘉熙三年(1239)生。咸淳二年(1266),中亚选,入元不仕。至顺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   满江红   春雨   检点春光,阴雨过、三分之一。从头数、元宵灯夕,都无晴日。不碍郊原肥草绿,但漫丘壑沉云

  • 秋之末日·闻一多

    和西风酗了一夜的酒, 醉得颠头跌脑, 洒了金子扯了锦绣, 还呼呼地吼个不休。奢豪的秋,自然底浪子哦! 春夏辛苦了半年, 能有多少的积蓄, 来供你这般地挥霍呢? 如今该要破产了罢!

  • 鬼与人心·胡也频

    ——两幕剧,时间的距离约一个星期——登场人物:唐其涛——财政机关的职员,年三十。孟素棠——其涛之妻,年二十五。崔令言——其涛之同事,年相同。魏初敏——

  • 序·佚名

    作诗为难校正尤难作而不知蹊径刻鹄犹可冀其类于骛校而不知诗之高下清浊鄙雅精粗何足为校正哉校而不能探作者之指意而妄去取之焉何益故曰校正尤难邑人张君中达学愽见高凡有前辈述作一经于目若贾者之市物自能识其贵贱而

  • 《悼亡诗》其一·潘岳

    原文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隻

  • 逸文·龙衮

      陈度两策科名,皆非正榜。尝曰:"吾必使子孙雪之耳。"   及其子九思举进士,亦以老榜。君子曰:"大器不可以力致,盛名不可以强取。   韩熙载,高密人,显仕江南。初知贡举,人皆以为巨题。   熙载自赋诗五首,旦示诸生,皆有可

  •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五十二·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五十二乾隆十四年夏四月庚申准噶尔部人罗卜藏等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秋七月壬子议准夷贸易事宜陜甘总督尹继善奏言前督黄廷桂奏请将交易之事照前

  • 卷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一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秦晋交兵表贾生有言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呜呼此周秦兴废之一大机也考春秋之世秦晋七十年之战伐以争崤函而秦之所以终不得逞者以不得崤函惠公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周世子有燉受册宝,上表谢。 遣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徽先伯桑敬、都督马鉴、指挥严麟、朱铭、徐质、陈义、勋卫、徐增寿往陕西等

  • 卷一百三十四 历代一·黎靖德

      司马迁才高,识亦高,但粗率。〔闳祖〕(以下历代史。)   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振〕   司马子长动以孔子为证,不知是见得,亦且是如此说。所以伯恭每发明得非细,只恐子长不敢承领耳。   史记亦疑当时不曾得删改

  • 卷二十八·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十疆理书第四卫地緫说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复伐三监以殷余民封康叔于卫居河淇间封轸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扵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扵相土之东都以会王搜其后

  • 卷十八·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八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卫三河广篇苇【详见召南葭】埤雅云苇即今之芦其管中籥刀说文作小船也字异音同○释名云三百斛曰貂也貂短也江南所名短而广安不倾危者也伯兮篇伯传云州伯

  • 卷七·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七    明 姜寳 撰文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慈惠爱民曰文夫人岀姜】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文公以正适承国而行即位之礼故书即位其説已见前矣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天王使叔服来防葬汪氏曰僖公未

  • 隐公·隐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翬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取防。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传】十年春,王

  • 内典字义译注·周梦颜

      卷一  三途:即三恶道。  优填王:梵语邬陀衍那,此言出爱。亦云优陀延。即优填王也。(凡言梵语者,皆天竺国之语也,劫初皆梵天遗种,故称梵。)  婆罗门:此云净行,是西天四姓之一,详《长阿含四姓经》。  八关斋:即八戒也。

  • 明儒学案·黄宗羲

    明末黄宗羲撰。六十二卷。据明代学者文集语录,摘其要点,辩别宗派,列十九“学案”,上无师承下无传人者,别立“诸儒学案”。共收学者二百余人。每学者先列小传,后载其语录。对各人生平、著作、思想、学术传授都有扼要叙

  • 人生问题发端·傅斯年

    傅斯年著。载1919年1月《新潮》月刊第1卷第1号。中心是宣扬实用主义的人生观,认为“供给人生的发达与成功的是有用,有用就是真;损害人生的发达与成功的是无用(包括有害),无用就是假”。认为实用主义的观点是“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