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内典字义译注

  卷一

  三途:即三恶道。

  优填王:梵语邬陀衍那,此言出爱。亦云优陀延。即优填王也。(凡言梵语者,皆天竺国之语也,劫初皆梵天遗种,故称梵。)

  婆罗门:此云净行,是西天四姓之一,详《长阿含四姓经》。

  八关斋:即八戒也。在家者皆可受,期止一日一夜。欲日日持,须日日受,受则不可破。若能上品持,虽一日一夜,亦决定生天。

  罗汉:具云阿罗汉。有三义,一杀烦恼贼,二不受后有,三应受人天供养。

  沙门:此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

  舍利:此云骨身,亦云灵骨,四圣皆有之。形色不定,灵异无方,水火金石,皆不能损。

  菩萨:具云菩提萨埵,此言觉有情。同佛修证之谓觉,无明未尽之谓情。又有情,指众生言,菩萨以斯道觉斯民,故云觉有情。

  八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出入息、念死。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涅槃:此云灭度,得寂灭乐,度生死苦。又涅曰不生,槃曰不灭,不生不灭,名为涅槃。

  氎:音迭,其花可织为布。高昌国草本,罽宾国木本。

  恒河:具云恒伽,亦名殑伽,此云天堂来,其河近舍卫国。

  菩提:此言觉。

  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三宝:佛、法、僧也。三宝六义,详《宝性论》。

  正觉:梵语三菩提,此言正觉。登佛之果,名成正觉。

  阿阇世:此言未生怨,瓶沙王之太子。

  北俱卢洲:在须弥山北,其洲人民,寿皆千岁。念衣得衣,思食得食,命终生天。

  祇园:祇陀太子所施之树,给孤长者所买之园,具云祇树给孤独园,今特省文耳。

  精舍:佛、僧住处也。  比丘:此言乞士。乞法于佛,以资慧命。乞食于世,以养色身。又云破恶、怖魔。

  转轮圣王:轮王有四种。金轮王,王四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铜轮王,王二天下;铁轮王,王一阎浮提。

  八难: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边地、五长寿天、六诸根不具、七生邪见家、八生于佛前佛后。有以北俱卢洲为长寿天者,谬也。观《大般若经》、《较量寿命经》,可见。

  如来:梵语多陀阿伽度,此言如来,佛十号中之一。

  释迦牟尼佛:梵语释迦,此言能仁。梵语牟尼,此言寂默。谓德能仁济群类,道尚寂默无为也。佛,觉也。

  天竺:即佛降生之国,亦名印度,亦名身毒,乃阎浮提之正中,先佛出世,皆在于此。周围九万余里,三面距海,北背雪山,东至震旦国,南至金地国,西至阿踰遮国,北至小香山,各五万八千里。其国于夏至午刻,用土圭测之,四面无影。其余一切国土,皆有影。

  净饭王:梵语阅头檀,此言净饭,或云白净。佛之父王,迦维罗卫国主也。

  摩耶夫人:具云摩诃摩耶,此言大术,或云大幻,谓能以大幻术,母诸佛也。

  波罗叉:亦云毕利叉,此言无忧。

  四大天王:北多闻天王,东持国天王,南增长天王,西广目天王。

  忉利天王:即帝释天主、释提桓因也,《涅槃经》别有十一名。

  毗首羯磨:此云种种工业。西土工巧者,多祭此天。

  三十二相:足下平满,有千辐轮相;手足柔如兜罗绵;足指纹同绮画;圆满纤长;足跟与趺相称;光润高满;双腨渐次纤圆;双臂垂膝;阴藏有梵相;毛孔绀青宛转;发皆右旋;肤不沾水;身皮金色晃耀;手足肩颈七处充满;肩项殊妙;膊腋充实;容仪洪满;体相端严;身量悉称;威容广大如狮子王;常光面各一寻;四十齿齐密,白如珂雪;四牙锋利;得味中上味;舌相净薄,能覆面轮,至于发际;梵音和雅,远近等闻;眼睫绀青齐整;鲜白红环;面如满月;眉相皎净,如天帝弓;眉间有白毫相;顶上高显,周圆犹如天盖。

  八十随形好:详《华严》、《大般若》、《三昧海》等经。

  耶输陀罗:此云名闻,移施长者之女,悉达太子之妃,罗睺罗之母。

  瞿夷:此云明女,舍夷长者之女。《十二游经》及《释论》皆云是太子正妃,耶输陀罗为次妃。

  鹿野:释长者之女,太子第三妃也。

  波旬:亦云波卑夜,此云极恶,魔王名也。

  三昧:此言正定,拣非邪定也。亦云正受,不受诸受,名曰正受。

  六天:四王天至他化天也,详在后。

  阿难:此云庆喜,亦云欢喜。生于佛成道日,故名。乃斛饭王之子,佛之堂弟也。

  拘睒弥国:亦名憍赏弥,中天竺国之境。

  摩因提:长者名。

  摩邓女:摩邓,摩登伽母也。摩邓女,即指摩登伽。

  目连:具云目犍连,此言采菽氏。

  沙弥:此言息慈,息世染欲,慈济众生也。

  安陀:近天竺之国。

  优婆塞:又云邬波索迦,此言近事男,谓亲近比丘而承事故。亦云邬波萨哥,此言善宿男,谓虽在家,而男女不同宿也。

  拘尸那城:此言角城,其城三角故。

  迦叶佛:此云饮光,释迦佛之师,贤劫千佛中第三尊佛也。

 

  卷二

  八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八部: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比丘尼:此云乞士女。

  优婆夷:又云邬波斯迦,此言近事女,谓亲近比丘尼而承事故。亦云乌波萨吉,此言善宿女。

  鸠摩罗什:此言童寿,天竺人,龟兹王甥也。苻坚建元九年,太史奏有德星现外国,故迎至此。

  茶毗:亦云阇维,焚化也。

  三藏:经、律、论。

  浮屠:此云高显,佛塔也。

  弥勒:此言慈氏,姓也。继释迦而成佛,详《弥勒下生成佛》等经。

  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般泥洹:即般涅槃也,见前。

  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三长斋月:正、五、九。

  行者:修行之人也。

  四大:地、水、火、风也。有内外四大。以人身言,骨肉为地,精血为水,暖气为火,运动为风。

  天眼:天眼,五通中之一通。其间广狭不等,有外道天仙之天眼,有声闻、缘觉之天眼,有菩萨与佛之天眼。

  摩登:具云摩登伽,此言本性,淫女也。后于楞严会上,闻法悟道,出家,名性比丘尼。

  优钵罗:此云青莲华。非优昙钵罗也。优昙钵罗,树名,此云灵瑞,其树有实无华,若佛出世,或转轮王出世,此华方开。

  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乃色究竟天之王也。梵语阿迦尼吒,此云窒碍究竟,又云色究竟,乃色界之顶天也。

  阎浮提:具云阎浮那提,树名也。此言胜金,树下有金,故以名树。又因洲有此树,故以名洲。即南赡部洲也,其地七千由旬。

  郁单越:此言高出,亦云胜处,即北俱卢洲也,其地十千由旬。

  瞿陀尼:亦云瞿耶尼,此言牛货,即西牛货洲也,其地八千由旬。

  弗婆提:亦云毗提诃,亦云弗于逮,此言胜,即东胜神洲也,其地九千由旬。

  须弥:具云须弥卢,此言妙高。四宝所成曰妙,耸出众山曰高。在四大天下之中,其高十六万八千由旬,半出海水上,半藏海水下,顶有忉利天宫,日月行于出水上山之半。

  娑婆:又云娑诃,又云索诃,此言堪忍。即释迦应化之土,大千世界之总名也。

  四天王:欲界第一天也,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宫殿邻于日月。

  忉利天:梵语忉利,此言三十三。在四王天之上,帝释居中。四面有三十二位小天子,为内辅臣。合成其数,非自下而上之三十三也。

  夜摩天:具云须夜摩,此言善时分,在忉利天之上。

  兜率天:具云兜率陀,此言妙足,在夜摩天之上。

  化乐天:梵语须涅密陀,此言化自乐,在兜率天之上。

  他化自在天:梵语婆舍跋提,此言他化自在,在化乐天之上,乃欲界第六天也。此上欲、色二界中间,有魔身天作王,王于欲界,方为欲界顶天。

  由旬:亦云由延,亦云踰善那,乃轮王巡狩一停之舍,犹此方之驿。有作十六里者,有作三十里、四十里、六十里、至八十里者。

  甄叔迦:此言赤色。

  阿弥陀佛:梵语阿,此言无。梵语弥陀,此言量。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福德无量故。

  三千大千世界:千日、千月、千须弥山、乃至千梵世天,名小千世界。千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实则一大千也。

  摩尼:正云末尼,此言离垢。

  八功德水: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能除饥渴、八长养诸根。

 

  卷三

  七趣:《楞严经》以仙道合之六道,名为七趣。

  三兽:象、马、兔。

  梵王:是娑婆世界之主。

  铁围:梵语斫迦罗,此言轮山,亦云铁围山,在四洲之外。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五阴:色、受、想、行、识。

  声闻:闻四谛声教而得证果,名曰声闻。

  九品往生: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共成九品也。义详《观无量寿佛经》。

  十恶: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也。身,杀、盗、淫。口,妄言、绮语、两舌、恶骂。意,贪、瞋、痴。

  泥犁:地狱也,此言无有,言无有乐处、无有赦处也。

  阿旁:狱卒也,此言无慈。

  光音天:语言之时,口出净光,名光音天,色界二禅天之顶。劫火至时,此天首免其灾。

  地味:劫初地上所生之物也,状如煎热乳,味若细蜂蜜。

  四生:胎、卵、湿、化。

  梵行:持戒绝欲,名修梵行。

  三生:即三世。

  阿修罗:此云无端正,男丑女端正故。亦云非天,有天之福,无天之德故。亦云无酒,酿酒不成,瞋心誓断故。

  十八梵天:即色界天也,在欲界之上。已断情欲,故称为梵。十八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义详《楞严经》八、九卷。

  十六大国:皆天竺附近之国也,如央伽、摩竭提等。

  二十八天王:欲界六,色界十八,无色界四。

  非非想天:无色界极顶天也。

  须陀洹四重阶级:梵语须陀洹,此云入流,诸法眼净,得预圣流也。合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四重阶级。

  缘觉:闻佛说十二因缘法,而得悟道,故名缘觉。

  独觉:出无佛世,独自觉悟,名为独觉。

  十信: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十住: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

  十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

  欢喜地十重阶级:即十地也,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补处之尊:梵语阿惟颜,此云一生补处,言一来降生,即当成佛也。

猜你喜欢
  佛法金汤编卷第九·岱宗心泰
  历朝华严经持验纪·佚名
  维摩经略疏卷第九·智顗
  卷十八·佚名
  佛法与人生之关系·太虚
  卷第二十九·元来
  卷之九·纪荫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卷上·祩宏
  卷五百五十二·佚名
  卷第三十三·霁仑超永
  丛林盛事卷下·道融
  卷第九·寒松智操
  卷第十四·佚名
  大般若經第二分方便般若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一十四·彭定求

        卷614_1 【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皮日休   先生一向事虚皇,天市坛西与世忘。环堵养龟看气诀,   刀圭饵犬试仙方。静探石脑衣裾润,闲炼松脂院落香。   闻道征贤须有诏,不知何日到良常。   冥心唯事白英君,

  • 卷八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青山集山中吟山中吟白日长碧霄泉暖菖蒲香仙翁劝我采为食登高遂觉足力强登高望逺逺思发春风浩浩天茫茫美人一别隔沧海青鸟寄与双眀珰青鸟东飞亦不返草色

  • 玉山名胜集巻四·顾瑛

    元 顾瑛 编读书舍题句【赵雍篆顔】学时时习 德日日新记君子所以贵夫读书者岂徒夸多鬬靡而已哉岂徒博物洽闻而已哉岂徒科名利禄而已哉盖三才万物之理兴壊治乱之效名物度数之详动静消息之故是皆非书莫能载故善读书者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六·佚名

    嘉靖四十五年三月壬辰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都指挥同知陈书祭 裕陵○祭巳诏更定册封遣使除亲王正使仍用勋爵外其世子郡王正使止用翰林坊局六科尚宝司官副使止用行人行人不足则以中书充之若差多人少就近并差不得概用各卿寺

  • 颜瑜、曹彦可传·宋濂

    颜瑜字德润,兖州曲阜人,是复圣公颜渊五十七代孙。因其品行道义优异被推举为邹及阳曲两县教谕。至正十八年(1358),田丰在山东起事,瑜携家逃避郓城。路上遇到义军,瑜说自己是东鲁书生,义军说:“你是书生,我们不杀你,可是要随我们

  • 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已建安六年(辛巳、201)·司马光

    汉纪五十六 汉献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 [1]春,三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1]春季,三月,丁卯(疑误),出现日食。 [2]曹操就谷于安民。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曰:“绍既新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欲远师江、汉,若绍收其余

  • 卷三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五八旗大臣年表六部院大臣年表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五>

  • 山至数第七十六·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梁聚谓寡人曰:『古者轻赋税而肥籍敛,取下无顺于此者矣,梁聚之言何如?』”管子对曰:“梁聚之言非也,彼轻赋税,则仓廪虚。肥籍敛,则械器不奉。械器不奉,则诸侯之皮币不衣,仓廪虚,则倳贱无禄,外皮币不衣于天下,内国倳贱

  • 原序·俞皋

    左氏傳序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紀遠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國史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

  • 卷十六·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十六宋 林之奇 撰太甲上       商书古者简册以竹为之编次而成篇一篇之所编不可以多也故其文之多者或析而为二或析而为三以便于习读析而为二者则于篇名之下加上下二字以别若礼记曲礼檀

  • 抱朴子內篇卷之二   論仙·王明

    或問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雖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畢見焉。雖禀極聰,而有聲者不可盡聞焉。雖有大章豎亥之足〔一〕,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二〕。雖有禹益齊諧之智〔三〕,而所嘗識者〔四〕未若所不識之眾

  • 卷二·僧伽斯那

    入海取沈水喻,贼盗锦绣用裹■褐喻。种熬胡麻子喻,水火喻,人效王眼?喻。治鞭疮喻,为妇贸鼻喻,贫人烧粗褐衣喻。牧羊人喻,雇借瓦师喻,估客偷金喻。斫树取果喻,送美水喻,宝箧镜喻,破。五通仙眼喻,杀群牛喻,饮木筩水喻,见。他人涂舍喻,

  • 成大乘论·太虚

      皈心分第一  述意分第二  性相分第三  回向分第四  皈心分第一皈心无方自心体,自心常如真实性,广大清净德相海,无碍圆明微妙用。及彼满成大菩提,究竟正觉自心者,刹身庄严不思议,愿轮平等周法界,大智大悲大修行,无

  • 大般涅槃经 第五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五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四相品之余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佛世尊有秘密藏。是义不然。何以故。诸佛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譬如幻主机关木人。人虽睹见屈伸俯仰。莫知其

  • 鼻奈耶卷第四·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僧残法之二媒嫁戒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比丘名迦留鹿园子(母字)于中止住。广有知识。国王大臣长者梵志所求衣食卧具病瘦医药。时大有长者妇女。便作是念。此迦留比丘广有知识。国王大

  • 央掘魔罗经·佚名

    梵名An%gulima^lika 。凡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乃叙述央掘魔罗归依佛陀之事迹,及如来对于此事件所作之种种说法。佛陀住于舍卫城时,有凶贼央掘魔罗受邪师摩尼跋陀罗之教,杀千人,并取其指作为指

  • 文殊悔过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文殊说悔过之法。佛在耆阇崛山,新学菩萨狐疑所蔽,有如来齐光照耀菩萨,为之请问文殊。文殊为说忏悔,劝助,请法,兴供,回向,发愿,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赞叹之。(劝助,即随喜也)

  • 地藏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地藏菩萨之誓愿、功德、陀罗尼等。地藏菩萨系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为其大愿;即为利益五浊恶世之众生,而不惜身命。故凡众生称其名号者,皆可速成意愿,灭除烦恼罪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