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八回 列朝帝王之遗物

这一天的早上,便是我们到了奉天后的第一个早晨,我们偷看老佛爷的神气,似乎非常沉郁,好象伊心上有许多的事情,在很混乱的思索着,可是谁也不敢去问伊。一直到这天的晚上,我们才明白了伊所以那样深思寡言的缘故。——原来在这一天上,伊所想到的,以及告诉我们的,乃是一厚册很伤心很秘密的历史;这一厚册历史中所包括的,全是满清政府历代首领的小传,当然,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就是伊老人家自己的传记。

太后每逢遇到了什么足以使伊伤感的事情,总欢喜用一种严肃冷静的态度来表示。今天,伊的脸上竟象罩上了一重严霜一样,简直从不曾露过一丝笑容;而且还带着几分疲倦的神气,不过每当我们请问伊要不要想休息一回的时候,伊总是立即拒绝,还告诉我们昨夜伊是睡得怎样的安适。

早餐之后,我们便顺着太后的主意,列成了很长的一行,簇拥着伊老人家慢慢地走出这座正殿来,开始在这些古旧的宫院中巡游。当伊在北京的时候,伊也并不整天的坐在殿上不动,时常要带着我们片各处去巡行游览;所以我们这些人已象操练惯了的兵士一样,很快就能排成一列十发齐整的队伍,依着各人向来的位置,丝毫不乱。站在最前的大概就是我们八个女官,因为光绪和他的妻妾是难得会参加的(今天却也一起在内);其次便是一班宫女,手里各捧着太后梳洗时应用的东西。再次是一群太监,他们至少要带两件很笨重的家具,第一个是一座幔着黄缎的围屏,因为太后上了些年纪,多走几步路,说不定就会疲乏得要躺的,那时候,就得用这座围屏一给伊做掩护物了;第二件是一柄龙椅,这是准备给太后在御园里随时坐着歇息的。然而单是这两件家具,还不能尽量的使太后感觉便利咧!否则伊也无须常带着这么一大队的人东奔西走了!所以凡属伊老人家随时所需用得到的东西,差不多是全部在伊身后跟随着了!假定说:伊巡游到半途上,忽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军国大事,要马上写一道懿旨的话,笔砚纸张,便可立刻送到伊面前去。再如伊的头发假定给风所吹散了,伊想赶快整理一整理的话,也只须伊自己挥一挥手,或说一句话,伊的理发匠——也是一个太监,颇博太后的信任,常赞他是中国第一名高手的理发匠。——便立刻会捧着应用的工具,走上来侍候了。至于手巾,香粉,以及其他的各种化妆品等等,更是应用尽有,随时随地不难一索即得。  “这里有四座宫殿,是我们所不能不去看看的。”在大队人马的行进中,太后忽然向我们说话了。伊是向全体的人说的,但我总觉得伊是向我一个人说的;虽然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妄想,可是我心上的确如此希望。因为我记得很清楚,伊已经三番两次的向我说过,待伊一旦去世之后,能够把伊个人的性情,人格,行为,以及日常的一切私生活转告给全世界人知道的惟有我;所以伊极愿让我明了一切的真相和实在,免得也跟外边人一般的隔膜,误会。伊对于我的希望是要我在将来把我实在所见到的说出去,不要加多一些,也不要减少一些。——其时,伊又继续给我们说明为什么那四座宫殿是不能错过不进去的缘故。“这里边所藏着的便是我们清朝历代帝王所留下的遗物!”

伊果然把我们引进了那四座宫殿中去,因此,我们便知道这里面一起是藏着八代帝皇的遗物。原来这个政治犯式的光绪皇帝已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代的君主了。不过后来光绪归天之后,因为并不曾举行什么盛大的丧仪缘故,所以连带也不曾有半件遗物送往奉天去收藏;但这是一种坏历代惯例的特殊处置,不能算是一种合理的办法。所谓合理的办法是应该把他日常所服御有衣饰,或使用惯的物件,恭恭敬敬地赍往奉天去珍藏起来。这个办法还是清朝第一代君主——顺治皇帝所开创的,意思是不忘故土;同时还有增高盛京那些古宫的地位的意思。因为圣驾和皇族中人既已悉数迁到了关内来,奉天那边的宫院便难免因空闭而不为人所重视,现在既有有这些历代近皇的遗物珍藏在里面,又特地设置一个品级很高的武官,带着一队满洲兵常年驻守着,这样,便可使那些空闭着的宫院,既不至完全没有人居住,而它们的地位也在无形中抬高了。

我们先打第一座宫殿起始,挨过去逐一参观。这第一座宫殿中所藏着的是清朝最初两代的君主——顺治和康熙的遗物。  我们一走进去,太后就象学堂里的教师一般的给我们讲解起来;伊的口才本极流利,此刻更是有意的要把这两代君主的历史,铺陈得伟大到无可再伟大的地步。如果我们闭上了眼睛,尽用耳朵来听伊这样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演辞,我们一定会把这两代的君主,当做天神一样的看待,而且还会深信伊老人家是的确非常熟悉并关心他们的旧事的;可惜我们都不曾合上眼皮,伊说话时的神情已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两代的皇帝,实在因为年份隔得太久,对于太后已不能再有什么真切诚恳的影像了。

伊只是把他们当做庙里的神佛一样看待,随便给他们捏造些支离附会的神话而已,可是这殿上所堆放着的遗物,却真不少;有一大部分是他们所穿过的袍服,五颜六色的堆了好几箱,倒象是戏班子里用的戏箱;还有许多是他们生前所佩带过的用宝玉或珍珠镶嵌的戒指,都用玻璃盒盛着;不有不少的碗碟器皿,据说都是这两位已死的大皇帝的食具。虽然这些东西全是非常普通的,论价值并不如何珍贵,但用来作为纪念品,却确有使后辈们见了发生几许睹物思人的感想的力量。

这四座宫殿是相连的,我们一路巡游过去,约莫走过了一半的路模样,已到了收藏乾隆皇帝的遗物的所在了。乾隆一生的事迹,我们知道得最多,而把历代帝皇遗留在这四座殿中的全部的遗物比较起来,自然也要算乾隆的一部分最光荣。因此,我们都怀着一种特别重视的心理,打算细细地鉴赏鉴赏这位英明无比的大皇帝所遗留下来,足为这些古旧的宫院增加不少光彩的东西。

他的遗物是很多的,而其间最惹人注目的是挂在正中壁上的一幅大油画,这画上所绘的便是乾隆的肖像。

“啊,他是长得多么轩昂雄伟啊!”

“象这样雍容华贵的气概,才不愧为一个堂堂大国的君主!”

各人见了这幅画像之后,不禁都在暗暗赞叹。我想要是这幅画像的作者并不曾因为他是一个皇帝的缘故,特别替他加工渲染的话,那末乾隆的仪表,真可说是英俊豪雄,世所罕见了!但若据着正史上以及私人的传记里所载的关于这位明主的言行举止而推测,我们便不难深信这幅画像所表显的确不曾越出“真实”的范围。

画上的乾隆是正在行猎的情景,胯下骑着一匹雪狮似的白马,它的神骏雄伟,愉堪和它主人的仪表相匹配。刀的背上,照例有一副马鞍:这副马鞍是纯粹的蒙古式,上面还有无数的宝石镶嵌着。那两个脚镫是全金的,在画上兀是闪闪地射出耀人的光来。乾隆就在这一副穷极奢华的鞍镫上,象一座小山似的端坐着,再瞧他身上也是画的全副猎装,外罩一袭杏黄色的紧身长比甲,腰间束着一条很阔的缎带,也是黄色的,上面还钉着许多的珠子。他的软盔是更别致了,盔的本身是一顶尖帽,两旁却有两只耳盖垂下来,连系在颔下,很象现在飞机驾驶员所带的皮帽的格式。这帽子的质料是黄缎,顶上有一簇很长秀美丽的红缨装着,沿着这一簇红缨而下,一直到下面的帽边,这一部分的黄缎上,更用无数的珠子,一行一行地周围环钉着,远远地望过去,仿佛是一头海产的贝壳类动物,伏在他的头顶上。真是奇特极了!然而它的价值,却断非我所敢想象的了。

他的脚下是穿着一双黑缎制的战靴,这双战靴可说是他全部服饰中最简单的一件了,不但没有珠宝钉着,且不曾绣半些花纹。

他的身子是挺得非常的直,足以充分地表显出他的壮健和勇武来;他的面目更是十二分的清秀英浚——当然,这幅画像上所表示的乃是春秋方盛之际的乾隆,而决非晚年的写照。  ——我想他对于骑术应该总是非常精熟的,因为我人大家都知道这位大皇帝的生前,乃是一个有名的射猎家,射猎家无有不精骑术的。

我们再仔细把这幅画像端相了一会之后,又发现在那马鞍上还有一件很讲究的装饰品咧!那是马的肚带动上的几个扣子。  这几个扣子不仅是纯金制的,而且还凿着很精美的花纹。那马缰也是皮制的,环绕在马的颈间,并和那肚带连系起来,上面另有几簇红缨挂着;这些点缀品,极有力地衬出了那马的雄姿来。

读者看这写到这里,也许已忍不信要问我了,为什么单是看了这画像,我们便把什么宝石,珠子,金扣,肚带,看得那样逼真?似乎不是情理上所可能的。不错,画像并不曾如此详细的告诉我们;告诉我们的是一具大玻璃匣子,这具玻璃匣子恰好就安在画像的下面,里头所盛的东西便是画中人的每一件服饰:他的蒙古式的马鞍,他的精致的猎装,他的纯金制的脚镫,一切无不齐备。所缺的就是活的人和活的马。依我所推测,那幅画像的作者必然是根据了这些现实的东西,先画成一个壳子,然后再追忆了这些东西的主人的形容身份,用心添加起来,才拼凑就这幅动人的画像。

画上还有三件东西,上面还不曾说过。第一件是乾隆左手上挂着的一条皮鞭;第二件是他套在左手上的一张弓;第三件是一个箭壶,里面插着好几支箭。这三件东西也同在那口大玻璃匣子里陈列着,我们因此也得细细鉴赏。那皮鞭大约有三尺长,一端是用几条皮带象编发辫似的编就的,即有么驱策马匹;另一端是一个白玉的柄,这柄上钻着两个对穿的小洞,另外系着一根丝绦,人的手便套在这要丝绦里,如此就可随意挥舞了。

再瞧那箭和弓,一般都用白玉镶嵌着,我看了不觉有些怀疑,白玉做的箭头,难道真可以用来射猎吗?也许这些箭只是一种装饰物,到实用时就用铁的箭头来代替了。

除掉这一大口玻璃匣之外,另有一口很小的玻璃匣,里面盛着两件和那幅画像无关的东西;但同样是非常珍贵的。一件是一枚翡翠制的约指,据太后说是乾隆生前所常用的;还有一件是一个非常精致光洁的鼻烟壶,一般也是用色泽最鲜艳的翡翠所雕琢成的。这些都是价值比较贵重一些的东西,其次就要轮到许多乐器了。因为乾隆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君主,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对于音乐的造诣,更是特别的商。这些乐器都经他自己亲手玩弄过许久的,所以也算是一部分很值得纪念的遗物。  大概是这位英明无比的大皇帝在生前很欢喜趱藏磁器的缘故,他的大部分的遗物便是各式各样的磁器。差不多占去了一座大殿的十分之八的地位。这些磁器之中,有不少是景泰蓝和古铜色的,识货的人见了,都知道是很不容易找到的精品。如其一直宝藏到现在,它们的价值必然是十分可观了!  乾隆的遗物,便尽于此矣!我们虽然都用了特别的重视的态度,恣意欣赏了许久,可是因为乾隆和我们毕竟也已距离得很远的关系,竟不复能于瞻览遗泽之余,使我们对他再发生多少诚挚恳切的感觉;尽管在事实上伊就是直接承继乾隆的权威的统治者,而且伊还时常欢喜提到这位才智地人的祖先,似乎觉得很荣誉,但在伊的内心上,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离开了第二座宫院,我们便穿到了第三座宫院中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太后将有一番特殊的表现了!因此,所有随着进去的人都已各自留心检束,丝毫不敢做出声音来。因为这一座宫院中所藏着的遗物,必然会使太后一见之后,立即非常尖刻地回想起伊自己昔年的一段历史来。这一段历史中所包含的事实,无非是艰难,痛苦,恐怖,忧愁,奋斗,以及许多令人心碎的惨变;无疑地,这是很辛酸的回忆。如其可以避免,我想太后也是决不愿时常回忆起来的,然而眼前所陈列的一堆遗物,乃是伊自己的丈夫——咸丰皇帝的遗物,一映入伊的眼帘,便无可避免的勾起了伊的辛酸的回忆来。

伊当年初进皇宫的时候是和中外十六位旗籍的少女一起被选进去的,伊们十七个人,一般都是绮年玉貌,长得象花一样的娇艳;但咸丰却只爱上了伊一人,不久便正式把伊册立为妃,宠冠一宫。

关于咸丰的历史,太后当然是最详细最清楚的一个;其次便要让李莲英了;不过在那时候,李莲英还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咧,他也未必会有怎样清楚的认识。至于我们这些人呢,——光绪,隆裕,瑾妃,和我们八个女官。——大概也各有少许知道,都是间接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而其中听得最多的,又得让我了!因为太后和我闲谈得比较最多一些,每次闲谈,总免不得要追诉一回往事,这些往事里头,便有不少是牵涉咸丰的。

太后走进了这一座宫院之后,突然象失去了知觉一样,眼睛老是直向前面望着,走路也极不自然,僵硬得和梦中行走的人毫无差别。可是伊的颊上却并没有半些眼泪。伊只象犯了失心疯似的忽而走到左边的一口玻璃匣子边去看看,忽而又旋到右边的一口旁去望望;或是看过了再去看一次,二次,三次,以至于无数次。尤其使伊难堪的是咸丰的遗物竟是特别的少,不但不能和乾隆的比,便是和其他各代的帝皇比,也相差甚远,可说是比较最少的一部分了!简直少得可怜!这是什么缘故呢?说来很单纯,我们这些人可说是没有不知道的。或者本书的读者中,也不乏明了的人。简单的说起来,就是因为这位大皇帝的生前,一味只知道享乐,赌钱啊,喝酒啊,差不多全是他的日常功课;此外,更无须隐瞒,他还有贪色的嗜好。一个人有了这许多的恶习惯,当然是不能再熟谙什么文才或武事了;而他分内所应理的朝政,也全部给荒废了。严格论起来,清朝的所以衰弱不振,以致于覆亡,最初的一颗种子,正不妨说就是他老人家所播种下去的。至少,没有人能够替他辩护,说不是一个毫无作为的昏君!

当我们一路从前面那两座宫院中参观过来的时候,因瞧太后指东说西地讲地很高兴,大家不觉也忘了畏忌,纷纷的发出各种问题来,或是直接请问伊老人家,或是两个人自己互相讨论着,情形真是非常热闹;但一到了这里,我们偷瞧伊的颜色不对,赶快自动的识趣起来,各人都歇力的忍耐着,不敢说一句话。从表面上看,这一座大殿中所陈列的东西是咸丰皇帝的遗物,然而从精神上看,也尽可说这些都是属于太后自己的东西!因为咸丰的每一件遗物,和太后无不各有相当的关系,而且都曾沾染过伊的手泽;所以这些遗物,实在是伊和咸丰所共有的!伊见了伊自己的东西,怎能不发生一种特别的感觉呢?但伊并没有什么动作,尽把伊的脸板得象泥塑木雕一般的呆着;这时候即使有一个著名的丑角,在伊面前表演,我想伊也决不会笑的!

最后,伊终于慢慢地旋过来了,脸向着我们,便依旧是一些没有表情,态度非常不自然。伊开始说话了,据我推测,伊多半是自动的感觉到了不能不向我们作一番说明的需要,伊想给我们说明为什么咸丰的遗物在这里是收藏提特别的少?其实伊也未必不知道我们已经见到了其中的真相;可是伊为尽伊做一个爱妻的责任起见,总不能不故意维护伊的丈夫。于是伊就用很恳切的语气,尽力的替那昏庸的咸丰掩饰一切,希望大家能够对他谅解。

“你们要知道!”伊的声音很低。“咸丰皇上可不是一个艺术家,他并没有什么嗜好,也不欢喜收藏任何一种玩物;就是日常用的东西,也向不讲究。说得清楚一些,他是一个倾向自然的人!他只爱生命,从不顾惜一切没有活力的淫工巧艺!

什么书画,玉石,金银,古玩,对于他是一概没有缘分的!然而他毕竟不失为一个富有才力的统治者!”  我们听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太后是在说谎话,尤其是最后的一句,更是绝对的的和事实相反,但有那一个敢公然去反驳伊呢?这在太后自己,也早就料到没有人敢这样大胆的。可是伊的宠奴李莲英,却已在眉目之间,做出一种随时要帮太后说话的神情;他对于咸丰的事情,亲眼见到的也很少,而且他明知咸丰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不过为趋奉太后起见,便故意装着是永远和太后站在一边的,万一我们这些人中竟有胆起而质难的,他誓必抹杀事实,拥护太后到底。但是抱歉得很!我们的胆子都不大,始终没有人敢说一句话,于是李莲英的一片忠肝义胆,竟无由表现,这对于他真是非常失望的。

太后发表了这一段勉强的说明之后,心中的忧郁和愁闷,仿佛已消去了一半,想不到这样自欺欺人的话,有时候也可以给自己得到一此安慰。伊重复再回过身去,向那廖廖的几件遗物看了一遍,好象已觉得满足了;更徐徐抬起头来,透着一种很可怜的骄态,向我浅浅一笑。伊的意思似乎是说:“你们别瞧他的遗物那么少,在他生前,终究是一个皇帝!”

这样,我们便离开了这一座正殿,转了一个弯,在走进了一座在同一宫院中的正殿;太后仍在前面领导,然而我们也都知道伊现在的目的地是一处怎样的所在了,因此,我们更加谨慎,绝对的不说一句话。原来我们现在就要到收藏同治皇帝的遗物的所在了!

同治是清朝第八代的君主,他就是太后自己的儿子。可怜这个小皇帝委实死得太早了,他只活了十九年,便染着很厉害的天花,不治而死。这对于太后,当然是十二分伤心的!

虽然同治在时间上所占的地位是那么的短,他对于国计民生,根本谈不到有什么贡献;便是他的广才武略,也必然是非常有限的。可是他的遗物却真收藏得不少,已远出他的可怜的老子——咸丰之上了。这也许是因为他还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东西都欢喜,生前已拥有一部分很大的宝物和用品,死后便遗下这么许多来了。或者并不是这样,而是因为太后过于爱他的缘故,不忍使他因毫无半些政绩,而给人们遗忘掉,所以格外的用心把他的遗物收拾起来,送到这些古宫中来收藏,想让他借着这些东西的力量,博一个不朽之名。  到了这一间殿上,太后已转变为一个充满着哀痛的情感的慈母了!首先映入伊的眼帘的是一具方形的玻璃盒。里面收藏着一支纯金的小碗,式样很轻巧,虽然是金的,但看去是决不会如何笨重的;上面还凿着许多精细的花纹,和吉祥的字句,这就是同治生前所用的饭碗。跟这饭碗收藏在一起的是一架银制的小型天平秤,当年太后就用这一架秤,每天亲自给同治料理食物,以免他吃得过饱或不足。  中另外一具较大的玻璃盒里,我们又见到了同治当日在位时所穿的一件小小的龙袍。——他虽然从不曾知道做一个皇帝的肩上该负怎样重大的责任,但他确也曾坐朝,于是就有这么一件小小的龙袍了。——袍是黄缎制的,上下左右,全是用金线绣成许多飞龙,色调依然很鲜艳;当太后俯下身去,凑在盒盖上,仔细张望的时候,里面仿佛有一片光,隔着玻璃,反映到太后的脸上来。就为着要使伊的儿子保持穿这一龙衣的资格起见,在咸丰死去不久的当儿,太后确曾冒着绝大的危险,和四周的恶环境奋斗过;也就亏这一奋斗,竟使伊老人家得以大权独揽,睥睨当世,成为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女政治家。伊当日原是为这一件不龙袍的主人而奋斗的目的,后来却成就了伊自己,这结果无疑的等于失败!

我们一起围聚着细细地赏鉴这一件满绣着多龙的黄袍,因此又发现它的衣领是用蓝色的贡缎制的,还有几颗龙眼大小的明珠钉着,华贵固然是华贵极了,然而小也小得可以了!从这件龙衣的大小推测起来,同治委实是一个很瘦弱的孩子。

他对于铜制的东西似乎有特殊的爱好,所以这里收藏得很多;其中有一对小小的铜鼓,制作非常精巧。我想这一对鼓要如给一个精熟的鼓手打起来,它的音节之美妙,必非世界上任何一个鼓所能比拟的。但是它们的生命也随着它们的主人而结束了,将永远一声不发地在这些古宫中蜷伏着。

此外,尚有两个大玻璃盒收藏着同治所玩弄过的各样玩具:小弓,小箭,泥人,木马,扯铃之类,差不多是应用尽有;但都极平常,不见什么特色。我们看了,都觉得很失望,想不到一个小皇帝的的玩具,也只和我们小时候所有的恩物相等。不过后来终于给我们发现了一件比较平凡的东西,那是一头泥制的小兔:外面涂着很光亮的白漆,形态也塑得十分生动,还有两颗鲜红的眼珠,令人一见油然生爱。太后似乎也在那里找它,一找到它便把伊的视线集中着不动了,伊足足注视了七八分钟之久,才吩咐李莲英轻轻地将那匣盖揭起,让伊亲自伸手进去捡出了那泥兔来。待伊把这泥兔取出来之后,我们方才真正认识了这件玩具的优点:原来它不仅是外貌特别的可爱,而且还有一些小小的机关装置着咧!这机关是藏在它肚子里的,而用一根短短的红线,打它的背脊上穿出来。人只须把这根红线一抽,它那二只鲜红的眼珠,便立刻会转动了,同时,不有半截红舌,打它的嘴里吐出来;如其把这根红线不住的抽,那末它的眼珠也就不会停住,它的红舌,便会一伸一缩的吐弄不个休。

太后是知道这机关的,伊便把那红线抽了几下,我们瞧得险些笑出来了;可是太后却一些没有欢喜的样子,而且是更沉郁了。  伊尽自捧着这一个泥兔呆呆地站着,什么话都没有,直到隔了许多,伊才慢慢地说道:“这是好几年以前的事情了,他总爱弄这个兔儿。”

伊并不是跟那个说话,伊只是在自言自语;语毕,便又低下头去,拈弄那泥兔。泥兔依然是完整的,而伊的爱子却一些影踪也不见了!睹物伤情,这对于伊老人家确是很难受的。我们瞧伊的脸色已变得非常的惨白,眼圈全红了,但为保住伊的尊严起见,伊仍竭力的忍耐着,不使伊的眼泪挂下来。这样惨痛的神情,真有些使人不忍卒视。因此我又联想起了我在宫外所听到的一段传说,这一段传说不仅只是人们的口头上流传着,竟有许多历史家,著作家,也采录起来,作为信史的。——他们说同治皇帝的死,是太后的一种阴谋,伊为着要亲政起见,故不惜把伊的小儿子毒毙。——这是多么残酷的谣传啊!我想这些造谣的人如果能在这时候亲自目击太后见了同治的遗物后的哀痛,他们也必将深深地忏悔,不该发表那样不负责任的谈话了!尤其伤心的是外面虽有这么一段传说,而太后却始终不曾知道,连辩白的机会也没有。

在这些充满着哀思的宫院里,逗留了约莫有半天工夫,大家都感觉到厌倦了,而历代皇帝的遗物,也全给我们看完了。

于是仍由太后领导,列队退了。其时太后并不曾把那同治所爱玩的泥兔入还到那玻璃盒中去,伊象拾到了一件宝物似的很郑重地样自捧着它走回去。往常,伊是从不曾带过什么东西走路的,伊所需要的东西,全有人给伊带着,伊简直是永远空手的;这一次,伊竟会这样郑重地捧着一件玩具,益发可见伊老人家追念同治的深痛。

经过了这样的一番巡礼,不但是太后的心上非常悲痛,便是我们这些关系较浅的人,也觉得无限的伤感;人虽然是不能不死,但死之后,他们的遗物却往往会逗起后人的无限的哀思,真也是一件很不痛快的事情!

太后回到了伊的便殿上来之后,便独自静悄悄地坐着歇息,方才所感受到的一番沉郁的印象,兀自在伊的脑际萦回着。我们都一齐退出来了,只留一个当值的女官侍候着伊。

我也在退值休息之列,但我的身体实在并不曾如何劳动,所以倒绝不觉得疲乏,只是胸中异常烦闷,却真想闲散一会;不料光绪又给我增添了一重烦闷。当他瞧见左近没有人注意的时候,突然悄悄地向我说道:“我可以给你保证!在这些古旧的宫院中,无论到什么时候,总不会有纪念我的东西收藏着的!”他一面说,一面发出一种比哭还难看的苦笑来。“我现在有什么东西呢?哪一件东西可以说是属于我的?将来是更不会有了!”

说完,他就掩着脸,轻轻地走了。

本来,天空中还有一片明净的阳光,现在却象给一重乌云罩住了,眼前所见的只是黑暗,愁苦,幽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神武娄后 文襄元后 文宣李后 孝昭元后 武成胡后 后主斛律后 胡后 穆后·李百药
  二体第二·浦起龙
  卷二十一 太平興國五年(庚辰,980)·李焘
  第九回 平谢逆功归檀道济 入夏都击走赫连昌·蔡东藩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佚名
  七七三 福建巡抚富纲奏覆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情形折·佚名
  ·筹建鹿耳门炮台·丁曰健
  王僧达传·沈约
  刘延孙传·沈约
  《梁书》简介·姚思廉
  杜弼传·李百药
  陆厥传·李延寿
  汉纪四十三 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乙丑、125)·司马光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源卷下·张炎

    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至唐人则有尊前、花间集。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 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调之声稍传。而美成诸人又复增演

  • 书舟词原序·程垓

    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嵗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独尚书尤公以为不然曰正伯之文过于诗词此乃识正伯之大者也今乡人有欲刋正伯歌词求余书其首余以此告之且为言正伯方为当涂诸公以制举论荐使正伯惟以

  • 卷二十九·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九    宋 陈起 编吴仲孚菊潭诗集 春闺怨 柳轻烟锁画楼楼中人去水长流琵琶声断梅花客 别是春风一种愁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湖

  • 卷五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二贾岛哭柏岩和尚苔覆石床新师曾占【一作吾师去】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塔院关松雪【一作路】经房锁隙尘自嫌双涙下不是解空人山中道士头髪梳千下休粮带瘦容养雏成大【一作老】鹤

  •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

  • ●卷十四·陶宗仪

      ◎忠烈萧景茂、漳州龙溪隔洲里人,儒而有文,以谨厚信于乡里。后至元间,漳寇乱,景茂率乡人立栅保险,坚不可破。会旁里有人导之从间道入,景茂被执,贼使拜,曰:“汝贼也,何拜?”贼欲肋之降,以从民望,景茂骂曰:“逆贼!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万历五年十一月癸丑朔以星变命四品以上京堂官自陈庶官听部院考察○以山西行都司掌印郭邦充参将分守阶文西固○升浙江副总兵王尚文佥书南京后军都督府事○改授中都留守司佥书祁民表为广东都司掌印○甲寅改太仆寺少卿杨

  •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二年丙戌·恽毓鼎

    十月初二日七弟生日。读《通鉴》第二百十卷唐睿宗景云元年至玄宗开元元年。司马承祯对睿宗曰:“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语甚粹。晋陵尉杨相如时政疏有云:“人主莫不好忠正而恶佞邪,然

  • ·援赦人犯请免解审议·丁曰健

    案蒙宪檄接准部咨,钦奉恩诏:“将已审结罪应斩绞、遣军、流徒人犯,分别准免、不准免,饬即造册申送”等因;遵即转行催办去后。兹据台湾府裕守禀据台湾县胡令禀称:遵照部行条款,将监禁定罪人犯饬承赶紧

  • 非儒下第三十九·墨子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其《礼》曰: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母同也。若以尊卑为岁月数,则是尊其妻、

  • 辞过第六·墨子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修其城郭,则民劳而

  • 第六章 15·辜鸿铭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辜讲孔子说:“谁能不通过门而从房间里出来呢?为什么人们不知道不通过门是无法生活的呢?门路呀!”

  • 卷五·曾国藩

    卷 五殚心篇殚心者,全力以赴、鞠躬尽瘁之意也。曾国藩说,人始初奋搏,如初飞之鸟,很有孜孜向上的意境,但功成名就之日,反凭添许多息肩之念,实则进一步高山仰止,退一寸草木皆兵。王安石为相,张居正变法,有殚心而无余勇,皆旋踵而时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四之二·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见宝塔品第十一塔。具云塔婆。或云偷婆。新云[窣八]堵波。此翻方坟。亦翻灵庙。亦翻高显。亦翻浮图。有舍利者名塔。无舍利者名支提。舍利复论全碎。如释迦碎身为八斛舍利。阿育王后造八万四千宝塔以

  •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佚名

    佛在舍卫只桓阿难邠坻阿蓝。时国王波斯匿夜卧梦见十事。何谓为十事。一者见三瓶并两边满中央空。两瓶满沸气交往来不入空瓶中。二者见马口亦食尻亦食。三者见小树生华。四者见小树生实。五者见一人切绳人后有羊主食绳

  • 佛说弥勒来时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弟子。以慈心念天下。往到佛所。前长跪叉手问言。佛常言。佛去后当有弥勒来。愿欲从佛闻之。佛言。弥勒佛欲来出时。阎浮利内地山树草木皆焦尽。于今阎浮利地。周匝六十万里。

  • 佛说自爱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国王诣佛所。遥见精舍。下车却盖解剑脱履。拱手直进。五体投地。稽首足下。却长跪白。愿以来日。于四街道请佛及僧。施设微食。普令愚民知佛至尊。

  • 旧德堂医案·李用粹

    医案。清李惺庵传,唐玉书辑。一卷。惺庵有《证治汇补》已著录。玉书为惺庵弟子,字翰文,上海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根据记录整理成书,约万余字。载案凡六十四则,包括中风、虚劳、血证、腹痛、眩晕、刀伤、血崩、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