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自爱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国王诣佛所。遥见精舍。下车却盖解剑脱履。拱手直进。五体投地。稽首足下。却长跪白。愿以来日。于四街道请佛及僧。施设微食。普令愚民知佛至尊。睹其仪式传世为则。愿使众生远鬼妖蛊。悉奉五戒。以消国患。世尊曰。善哉善哉。夫为国王。宜有明导率民。以道请求来福。吾昔为王。亦奉诸佛沙门梵志。常行四等六度。勤以致佛巍巍无上。

  王曰。至真诚如佛教。夫不种核无缘获其果。吾受佛恩生世为人。去女即男六情完具。景福之会值佛处世。盛明法化在于吾国。积善难量乞退严办。世尊曰。善哉善哉。王即还宫。平治大道高下齐平。广设帐幔竖诸幢幡。自彼四衢至精舍门。挟道栏楯罗灯如星。步有香炉。天乐众伎歌佛至尊之灵。咨嗟沙门清贞之德。散华杂宝纷纷如雨。香汤洒地。却敷綩綖。王亲通夜手自为馔。身往奉迎稽首于地。长跪曰。愿世尊。垂大慈现影则济众生。佛起著法服。与诸沙门俱之四衢。王及群臣翼从左右。佛至就座。夫人太子皆稽首于地。攘衣跣[革*(卄/(ㄇ@人)/戊)]。行澡水已。手自斟酌。佛饭毕稽首曰。今设微食。愿天人鬼龙蜎蜚蚑行蠕动之类。令世世逢佛逢法逢沙门众。去世秽臊怀佛正真。佛言。善哉。王为民父母。润之以慈。导以大明。所愿必得。王曰。普地之民当别之际。咸曰自爱。自爱之义其有要乎。

  世尊叹曰。善哉问也。夫人处世。心怀毒念。口施毒言。身行毒业。斯三事出于心身口。唱成其恶。以加众生。众生被毒即结怨恨。誓心欲报。或现世获。或身终后魂灵升天即下报之。人中畜生鬼神太山。更相克贼。皆由宿命。非空生也。身三口四意三无恶。愚者恣之。不孝其亲。敬奉鬼妖。淫乱酒悖。就下贱之浊。以致危身灭族之祸。死入太山汤火之酷。长不获人身。去佛远正不乐沙门之清戒。常与愚会。斯谓乐危亡之祸。不自爱者也。王曰。善善唯佛教诫。愿闻自爱。其则云何。

  佛言。自爱之法。先三自归。以法养亲。慈爱人物。悲愍愚惑。见正喜进。平等普护。安济众生。施斯四恩。布施穷乏。众生无怨。诸天祐育众横不加。牢狱利剑诸毒消歇。亲安族兴。生无灾患死得上天。常与明会。斯谓自爱者也。王曰。善哉。唯佛教诫。诚高行贤者。清贞守真。秽利邪乐不以染心。口四不言。三凶远身。危命全行诸佛所珍。亲安族兴终得上天常得福会。斯谓自爱者也。王曰。善哉。唯佛教真。众毒横加。忍默不说。慈恻愍彼。终始济之。精进不怠。绍心三尊。外静内寂殖念道根。深观圣趣。明化真言。孝亲济已。导众使然。常与福会。斯谓自爱者也。王曰。善哉唯佛教真观者无数。时有两商人。一人念曰。佛身丈六华色紫金。顶有肉髻。项有日光。巍巍难言。佛如帝王。沙门犹忠臣。佛陈明法。沙门诵宣。斯王明矣。知佛可尊。佛知其念熟视之。其人心喜喜如获宝。其一人念曰。斯王愚惑。尔为国主将复何求。佛者若牛。弟子犹车。彼牛牵车东西南北。佛亦犹然。子有何道屈意奉之乎。佛知其有恶念必获其殃。怆然愍之。其人心惧。若有所遭。二人俱去。三十里停宿沽酒饮之共平。属事讼之纷纷。其善念者。四王遣善神护焉。毒心谤佛者。太山鬼令酒入肠。犹火烧身。出停路卧。即宛转落车辙中。晨有商人。车五百乘轹杀之焉。伴求而见。其然曰吾衰矣还国见。疑取物去为不义。遂轻身委财而逝。展转远迈。去舍卫数万里。有一国。国王崩无太子。谶书云。中土有微人。当王斯土。群僚议曰。国之无君。犹体之无首。难以久立也。故王有马。常为王礼。若有任王者马必屈膝。佥曰大善。即具严驾。以王印绶著车上。人马填路。观者莫不挥涕。商人亦出观。国太史曰。彼有黄云之盖。斯者气也。神马直进屈膝舐商人足。群臣欣豫香汤澡浴。拜为国王佥然称臣。王曰。余本商人无德于民。不任天位也。群僚曰。天授有德神马屈膝。于是遂处王宫。听省国政。深惟曰。余无微善。何缘获此。必是佛恩使之然也。晨在御座叹佛无上之圣。率诸群僚向舍卫稽首曰。贱人蒙世尊润获为人王。斯土传世不知有佛。流俗之书亦无记焉。愿以大明。开斯国人之聋盲。明日愿与应真众垂意顾斯一时三月。佛告阿难。敕诸比丘。明日彼王请。皆当徐徐变化现神尊德。令其国民咸共睹焉。诸天闻佛至彼教化。相率导从。作乐歌德。宝帐幢幡。华下纷纷。光色耀人。佛及应真皆坐正殿。王案舍卫国王供养明法。身自斟酌。毕以小机于佛前坐。佛广说法。王曰。吾本微人素无快德。何缘获斯。佛告王曰。昔彼王饭佛。王心念言。佛如国王。沙门犹臣下。王种斯栽。今自获其果。彼一人云。佛若牛弟子如车。彼自种车轹之栽。今在太山为火车所轹。自获其果也。非王勇健所能致矣。为善福随。履恶祸追。响之应声。善恶如音。非天龙鬼神所为。非先灵所为。造之者心成身口矣。佛说偈曰。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作恶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  如影随形

  世尊又告王曰。众恶之罪最重有五。不孝不忠杀亲杀君。家灭国乱。重罪一也。罗汉之行得空不愿无想之定。与佛齐意拯济众生。而愚向之。重罪二也。佛者众罪已毕。景福会成。相好十力法导众生。慈悲喜护心过慈母。而愚恶谤。重罪三也。清净沙门志清行高。怀抱经法助佛化愚。诸佛相绍继众生得度。皆由众僧。佞谗交构以致不调。僧不调政法毁民狂走。政法毁民狂走者。三道兴恼比丘僧。重罪四也。佛之尊庙宝物水土。众生赤心以贡三尊。愚人或毁盗之。重罪五也。犯斯五者。罪无请。谓之自杀身自灭族自投太山火矣。五罪之重重于须弥。慎无犯焉。佛说经竟。王及群臣皆得须陀洹。受五戒为清信士。国民有作沙门者。守戒为清信士者。遂以五戒十善为国政。诸天祐护国遂兴矣。诸天龙神王臣黎民。无不欢喜。

    佛说自爱经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七·佚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述记序·太虚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石雨明方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佚名
  犍椎梵赞·佚名
  净名玄论卷第四(宗旨上)·吉藏
  佛说长者音悦经·佚名
  卷八十八(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佚名
  卷中·佚名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印光
  大乘庄严经论 第二卷·无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佚名
  卷第三·佚名
  卷第十六·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律诗·秋瑾

    水仙花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瓣疑呈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送别杨柳中庭月,来宵只独看。分离从此始,相见定年难。浦溆灯将烬,窗前泪未干。明朝挂帆去,谁伴倚栏干?咏琴志感泠泠七弦

  •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地理五·张廷玉

        ◎地理五   ○湖广浙江   湖广《禹贡》荆、扬、梁、豫四州之域。元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又分置湖南道宣慰司属焉。又以襄阳等三路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又分置荆湖北道宣慰司并属焉。太祖甲辰年二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佚名

    卷四   康熙十三年三月乙丑朔,命诸路设笔帖式驰递军情。时上以军兴孔亟,驿递奏报若如常期,或误军机;特令兵部每四百里置笔帖式一员、拨什库一名,以速邮传。自京至荆州,设笔帖式七;自河南郑州至武昌,设三;自直隶真定至汉中,设

  • ○阎文介方正·许指严

    同治间,鄙中啧啧道阎文介轶事,谓近世强项者流,无出其右。嗣有友人某述其详,则执法不阿,使官文恭为之屈膝者也。先是,胡文忠既薨,官文恭为总督,新繁严渭春中丞树森,继文忠为巡抚。严公原籍渭南,盩厔李午山宗焘知武昌府,皆文介乡人

  • 卷之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四卷 冠婚·缪荃孙

    礼始于冠,南朝所重,自上下下,循用旧典。《宋书·礼志》:江左诸帝将冠,金石宿设,百僚陪位。又豫于殿上铺大床。御府令奉冕帻簪导衮服,以授侍中、常侍。太尉加帻,太保加冕。将加冕,太尉跪读祝文曰:今月吉日,始加元服。皇帝穆

  • 清德宗实录选辑一·佚名

    中法战争之后,另一有关台湾的涉外大事,那就是甲午(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的中日之战了。这一战且使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凡半世纪;直至抗战胜利,而始光复。所以本书所收这一方面的数据,亦较详细。其中不但有日军侵扰台湾的

  • 卷一百二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五亲耕享先农宋史礼志借田之礼岁不常讲太宗雍熙四年始诏以来年正月择日有事于东郊行借田礼所司详定仪注依南郊置五使除耕

  • 卷九·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九   明 傅逊 撰鲁三桓弱公室【季友立僖公 仲遂立宣公 季孙宿专政 意如逐昭公 哀公逊越】庄公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

  • 卷四百八十七·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六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不杂声闻独觉作意。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诸有情平等共有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修精进时能勤修学难行

  • 卷八·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五人附见三人)○唐蕲州东山弘忍传释弘忍,姓周氏,家寓淮左浔阳,一云黄梅人也。王父暨考,皆干名不利,贲于丘园。其母始娠,移月而光照庭室,终夕若昼。其生也灼烁如初,异香袭人,举家欣骇。迨能言,辞气与邻儿弗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九·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诸佛正法能护持 当得种种善称赞 彼称赞法我略宣 如大海中水一渧 知诸佛恩能报者 诸佛付托持法藏 诸佛正法能护持 是即普供十方佛 佛眼

  • 卷第三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师位,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为诸众

  • 佛说观经·佚名

    观十方佛法 念观十方佛者。坐观东方。廓然大光。唯见一佛。结跏趺坐。举手说法。心明观察。光明相好书然明了。常系在心不令外缘心。若余念摄念令还。如是见者便增至十佛即见十佛。增至百佛。乃至千佛。乃至无量无边

  •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佚名

    刘师培《读道藏记》称本诀或出自唐宋前。述太乙八门入式。

  •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法照

    凡二卷。唐代法照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五会法事赞。内容分序文及本文二部分。此书相对于广本(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乃简略记述五会念佛之仪则。广、略二本皆述同一五会念佛之行仪,然广本分十门详述,略本则无

  • 续古今译经图纪·智升

    全一卷。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辑录译经缁素二十二人及所译经典一七一部,七一四卷。本书系继靖迈之古今译经图纪四卷之后,图纪玄奘以后之译经三藏,传其功绩。作者智升另编有开

  • 枯崖漫录·枯崖圆悟

    凡三卷。又作枯崖和尚漫录。宋代僧枯崖圆悟编,度宗咸淳八年(1272 )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撮要补正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等诸传灯录诸尊宿之应机接物、入道机缘、示众法语等,或纪传,或拈赞,或警语,随其见闻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