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成化间,湖广旱,襄王欲得祈雨者。或云黄州有人善此术,王使召之。其人与三人俱来,入山,遍求龙,见一石上有青绿晕,曰:“此有龙矣,恨老。”乃以锥抉石上,果有一穴。久之,穴渐大,复以一竹筒探入穴口,穴中水随溢出。须臾云气四合,雷电交作,风雨骤至。其人以瓶罂负石穴中水入城,雨方可五里许,城中皆遍,惜所及不广。其人云:某处有龙年少,可多得雨。王恐龙怒,致水患难制,遂厚赐其人而遣之。 

吾苏夏御史玑知大庾县时,岁旱,邑人云:大庾岭下有龙湫,祈则有雨,但山谷深险不可入。昔有主簿往祈,以绳缒入,雨骤至,从者或溺死,自后人不敢入。 

夏公从数人以往,以索自缒下,出则令从者先登,复以索援引而上。其地有水洞,方可半里许。水皆玄色,沸涌流出溪涧。古木大可数抱,蔽翳天日,山箐深密,幽僻可怖。以器绕水求龙,但得一生物,则龙至矣。或虾、或鱼、或蜥蝎之类,得则疾出,仍以笔志岩下一小石。得雨后,乃令人送龙至故处,而取石以为信。否则人从中道弃龙,不至故处,后祈雨则龙不应矣。夏公为人诚笃,龙出,雨降,送之,一如故事云。 

张士诚据姑苏日,开宾贤馆廷纳诸名士。慕杨廉夫名,欲致之不可得。闻其往来昆山顾阿瑛家,潜令人伺人于道中,强要之。 

既至,适元主遣使以上尊酒赐士诚。士诚设宴以飨使者,廉夫与焉。即席赋诗云:“江南处处峰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 

士诚得诗,甚惭。既而廉夫辞去,士诚亦不复留也。 

“介马驮驮百里程,青枫后夜血书成。只应刘阮桃花水,不似巴陵汉水清。”此杨廉夫《题临海王节妇》诗也。宋亡,节妇被元兵掳至嵊县青枫岭,啮指血题诗石上,投崖死。廉夫责其不即死,故诗云云。 

尝闻故老言:廉夫无子,一夕,梦一妇人谓曰:“尔知所以无后乎?”曰:“不知。”妇人曰:“尔忆题王节妇诗乎?尔虽不能坏节妇之名,而心则伤于刻薄。毁谤节义,其罪至重,故天绝尔后。”廉夫既寤,大悔,遂更作诗曰:“天荒地老妾随兵,天地无情妾有情。指血啮开霞峤赤,苔痕化作雪江清。愿随湘瑟声中死,不逐胡笳拍里生。三月子规啼断血,秋风无泪写哀铭。”视前诗,予夺大不相侔矣。 

梦之有无不可知,予考宋景濂作廉夫墓铭,有一子一孙,则无后之说亦非也。或别一人尔?夫士君子论事,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节妇被掳欲死,而无便可乘,迨临险而后行其志,既杀身以全节,则他非所论矣。廉夫之评,诚过刻哉! 

…… 

邓卿,字志夔,蜀人,为户部主事。妻甚悍戾,尝捶楚婢妾,足指皆坠,弃粪草中,家人畚出开道上。邻家儿以线系足指,曳竿上引鸱鸟,为西厂逻卒所执,间所从得,儿指示邓处,卒以闻。诏下锦衣狱讯鞫,具得其实,卿坐削籍为民。 

今世淫祠如观音堂、真武庙、关王庙、文昌祠之类,皆愚夫细人所为。至于迎神赛会,渎礼不经之举,非但糜费民财,亦奸盗所由起。为世道虑者,力加禁遏可也。顾今之从政者,于此等事多阔略不省。间有愚懦不学之徒,怵于祸福之说,反从而助之。故邪妄之习日新月盛,可为叹息。 

大抵建祠赛会,必有首事之人,乘时渔猎民财。宜痛惩以法,没其所敛之物于官司,以备赈济之用;取土木之像投诸水火,而以应祀神祗或名宦乡贤神位改奉于中,以塞其妄源,则祷张为幻之人,知警畏而自息矣。 

天台陈公选督学南畿学政,凡学校中有文昌祠像,皆移檄郡县撤毁之。公去后,有谄读以冀非望者,稍稍复之。长洲邑学有生徒,复舍财塑像,庄严逾于昔。后其人病疽死,亦竟无闻于科目云。 

…… 

故事,每秋后于阙下录囚,公卿咸在。一岁,汛及一劫盗。盗抗声曰:“若辈何必问吾,吾为贫,故行盗耳。若辈位高禄厚,非贫也,罔不贪黩货贿,较诸白昼劫夺者为甚,尚不知愧乎?”诸公无以应。事在成化间。 

时新昌俞公钦为礼部侍郎在列,尝为人言之。此颇与岳氏《桯史》中郑广诗相类。 

…… 

仕宦者至京师,赂遗津要,或有厚薄,津要之人报之亦不同。故京师语曰:“十两银,到处寻。一匹缎,看一半。一匹纱,没处查。” 

辇毂之下,民物繁众,而风俗之浇薄为甚。会城大府亦然。古者取士于田野,管子曰:农之子恒为农,野处而不呢,其秀民之能为士者,必足赖也。人能力田务本,置身山林之间,非惟足以养心畜德,至其子孙,亦自有朴雅之风,为学亦深潜缜密,与寻常市井入不同。出而仕宦,必多风节清介之士。立家业为子孙谋者,盍亦择所处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二·刘昫
  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脱脱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李心传
  乾隆上谕 一、将攻击先王的曾静、张熙缉拿进京·雍正
  ●卷八·刘一清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第四七一单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二二四一--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纪昀
  五九五 谕内阁现充文渊阁检阅人员于朕御临时应行站班·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六·裴骃
  敬晖传·刘昫
  ●宋人轶事汇编卷九·丁传靖
  卷三十三·佚名
  卷六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诗源卷一·沈德潜

    ○古逸  击壤歌  《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

  • 十八家诗抄·卷十七·曾国藩

      王右丞五律一百四首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侍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  天文同丽日,驻景惜行杯。  从歧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兴

  • 元诗选二集壬集目录·顾嗣立

    长真子谭处端(水云集) 丘真人处机(磻溪集) 吴宗师全节(看云集) 上清外史薛玄曦(上清集) 黄尊师石翁(松瀑稿) 金溪羽人查居广(学诗初稿) 智觉禅师明本(中峰广录 梅花百咏) 元叟禅师行端(寒拾里人稿) 古鼎禅师祖铭(古鼎外集) 栯堂禅师益(

  • 丁集第九·钱谦益

    昆仑山人王叔承一百四十三首【宫词一百首(并序)】(录五十首)(昔王仲初作《宫词百首,乃其后王禹玉拟之。盖仲初实与宦官相善,而禹玉司北门直,故二子写唐宋宫中情景缥缈如画,然风格稍稍降矣。夫词家不以多寡

  • 卡尔佛里·徐志摩

    喂,看热闹去,朋友!在哪儿?卡尔佛里。今天是杀人的日子;两个是贼,还有一个——不知到底是谁?有人说他是一个魔鬼;有人说他是天父的亲儿子,米赛亚……看,那就是,他来了!咦,为什么有人替他抗著他的十字架?你看那

  • 卷八·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八陈元光题龙湖其一环堤森雾伏,璧水湛天枢。带雨金龙甲,朝天锦鲤鱼。楼船摇月鉴,阁鼓肃冰壶。扣枻歌三迭,飞觞泻百枯。犀燃神鬼泣,剑射斗牛虚。怀古标遐轨,龙湖第一途。其二一戈探虎穴,万里到龙湖。原上千花雨,湖

  • 卷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十九张九龄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配天昭圣业率土庆辉光春发三条路酺开百戏塲流恩均庶品纵观聚康庄妙舞来平乐新声出建章分曹日抱戴赴节凤归昌幸奏承云乐同曦湛露阳气和皆有感泽厚自无疆饱德

  • 卷之三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纲鉴易知录卷七九·吴楚材

    南宋纪高宗皇帝纲 辛亥,绍兴元年,春正月,以张俊为江、淮招讨使,岳飞副之。目 时孔彦舟据武陵,张用据襄、汉。李成据江、淮、湖、湘十余郡,尤悍强,连兵数万,有席卷东南之意,久围江州。朝廷患之,以俊为招讨使。俊请岳飞同讨,许之

  • 卷九·韩婴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

  • 先圣大训原序·杨简

    世称先圣谓孔子简祗惟先圣大训自论语孝经易春秋而外散落隐伏虽间见于杂说之中而不尊不特有讹有诬道心大同昏明斯异毫厘有间虽面觌无覩明告莫谕是无惑乎圣言则一而记者不同也又无惑乎承舛听谬遂至于大乖也夜光之珠久混

  • 卷一百六十四·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七射礼诗大雅行苇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传敦弓画弓也天子敦弓鍭矢参亭已均中艺 笺舍之言释也艺质也周之先王将养老先与羣臣行射礼以择其可与

  • 无我与不朽·钱穆

    古今中外,讨论人生问题,似乎有两个大理论是多少相同的。一是无我,一是不朽。初看若相冲突,既要无我,如何又说不朽。但细辨实相一致,正因为无我,所以才不朽。 人人觉得有个我,其实我在哪里,谁也说不出。正因为在不知何年代以前

  • 金光明经忏悔灭罪传·佚名

      昔温州治中张居道。沧州景城县人。未莅职日。因适女事屠宰诸命。牛羊猪鸡鹅鸭之类。未逾一旬。卒得重病绝音不语。因尔便死。唯心尚暖家人不即葬之经三夜便活。起坐索食。诸亲非亲邻里远近闻之。大小奔起。居道即

  • 道德经注释·李西月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主要有“以老解老”“以丹解老”“以儒解老”“以易解老”四个方面内容。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1.几乎没有受到佛

  • 元史通俗演义·蔡东藩

    《元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元代的兴亡。自贴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直至朱元璋建立明朝。文

  • 重定授菩萨戒法·智旭

    大德忆念。我某甲。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如是三说。)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释·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存斯1313号,首尾齐全。原卷无标题,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文是对昙旷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序言的疏释。文中有“辛酉年十二月十二日了竟”题记一行,文末又有“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