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

艺术传

宋 【二】

○宋二

柴通玄

  甄栖真

  僧志言

僧怀丙

  许希

庞安时

钱乙

僧智缘

  郭天信

魏汉

  王老志

  王仔昔

林灵素

  皇甫坦

  王克明

莎衣道人

孙守荣

柴通玄

甄栖真

僧志言

僧怀丙

许希

庞安时

钱乙

僧智缘

郭天信

魏汉津

王老志

王仔昔

林灵素

皇甫坦

王克明

莎衣道人

孙守荣

△柴通玄

柴通玄字又玄陕州阌乡人为道士住承天观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言唐末事厯厯可听太宗召至阙求归本观真宗即位屡来

京师召对语无文饰多以修身慎行为说祀汾阴召至行在命坐问以无为之要所居观即唐轩游宫有明皇诗及所书道德经二碑帝作诗赐

之诏为修道院蠲其田租度弟子二人明年春通玄作遗表自称罗山太一洞主遣弟子张守元李守一诣阙以龟鹤为献又召官僚士庶言生

死之要夜分盥濯然香庭中望阙而坐迟明卒 【按宋史本传之前有贺兰栖真传无事迹可录今删】

△甄栖真

甄栖真字道渊单州单父人博涉经传长于诗赋举进士不第遂弃其业读道家书以自乐初访道于牢山华华先生久之游京师入建隆

观为道士周厯四方以药术济人不取其报大中祥符中寓居晋州性和静无所好恶晋人爱之以为紫极宫主年七十五还异人语之曰汝风

神秀异有如李筌虽老尚可仙也因授炼形养元之诀行之二三年渐返童颜攀高摄危轻若飞举干兴元年秋谓其徒曰此岁之暮吾当逝矣

即宫西北隅自甃殡室室成不食一月与所知叙别以十二月二日衣纸衣卧砖榻卒岁久形如生众惊传以为尸解栖真自号神光子与隐人

海蟾子者以诗往还论养生秘术目曰还金编凡两卷 【按宋史此下有楚衍传无事迹可录今删】

△僧志言

僧志言自言姓许寿春人相貌奇古直视不瞬落发东京景德寺事清璲为弟子然动止轩昂语笑无度时从屠酤游饮啖无所择众以为

狂璲独曰此异人也人有钦为斋施辄先知王公士庶召即赴然莫与交一言者或阴卜休咎后多验仁宗春秋渐高嗣未立默遣内侍至志言

书十三郎字以对莫测何谓后英宗以濮王第十三子入继众始悟大宗正守节请书志言书润州字未几守节薨赠丹阳郡王见寺童义怀抚

其背曰德山临济怀既落发住天衣说法大为学者所宗其前知多类此有具斋荐鲙者并食之临流而吐化为小群羣泳而去海客遇风且没

见僧操絙引舶而济客至都下遇志言记其貌即引舟者也与曹州士赵棠善后棠弃官隐居番禺人传棠与志言数以偈颂相寄万里间辄数

日而达志言死亡宗遣内侍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显化禅师后见其额上荧然有光就视之得舍利

△僧怀丙

僧怀丙真定人性多巧思真定构木为浮图十三级久而中级大柱坏欲西北倾他匠莫能为怀丙度短长别作柱命众工维而上已而欲

众工以一介自从闭户良久易柱下不闻斧凿声赵州洨河凿石为桥镕铁贯其中自唐以来大水不能坏岁久乡民多盗凿铁桥欹倒怀丙不

役众工以术正之使复故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数万斤后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

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紫衣寻卒

△许希

许希开封人以医为业补翰林医学景佑元年仁宗不豫希诊曰针心下包络之闲可亟愈左右争以为不可诸黄门袛以身试试之无所

害遂以针进而帝疾愈命为翰林医官希拜谢请建扁鹊庙帝为筑庙于城西隅因立太医局于旁希至殿中省尚药奉御卒着神应针经要诀

行于世

△庞安时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幼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脉书治之未久能通其说时出新

意辨诘不可屈已而病瞶乃益读灵枢太素毋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惟扁鹊之言精深其所谓难经

者子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命符节又欲以术告后世着难经辨数万言主对集一卷补仲景论及本草补遗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

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飦粥药物必愈而后遣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谢以金帛不尽取也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

将产七日而子不下安时任视之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拊摩孕者觉膓胃微痛呻吟闲生一男子其家惊喜问故安时曰儿已出

胞一手误执母肠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有

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愚气已绝死矣遂屏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钱乙

钱乙字仲阳本吴越王俶支属祖北迁为郓州人父颍善医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返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

告以家世即泣请往寻凡八九反积数岁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乙始以颅■〈囱页〉方著名至京

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瘲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

由是公卿宗戚家延致无虚日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有幼子在帝指之曰是且暴疾后三日过午可无恙明日幼果发痫甚急召

乙治之三日愈问其故曰火色直视心与肝俱受邪过午者所用时当更也王子病呕泄他医与刚剂加喘焉乙曰是本中热脾且伤复燥之将

不复前后溲与之石膏汤王不信谢去信宿寖剧竟如言而效孕妇病医言胎且堕乙曰娠者五藏传养率六旬乃更诚能候其月偏补之何必

堕己而母子皆全又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衡不下令煮郁李酒饮之郁李能去结随酒入胆结去

胆下则目能瞑矣饮之果验乙本有羸疾自以意治之益甚叹曰此所谓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将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

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所亲登东山得茯苓大踰斗以法噉之尽由是虽偏废而风骨悍坚如全人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不名一

师于书无不窥不专守古法而卒与法会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云

△僧智缘

僧智缘随州人善医嘉佑末召至京师舍于相国寺每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诊父之脉而能道其子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争造之王

珪疑古无此王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其君之脉则视父知子亦何足怪熙宁中王韶谋取青唐上书蕃

族重僧而僧结吴叱腊部帐甚众请智缘与俱至边神宗召见遣乘传而西遂称经略大师智缘有辩口径入蕃中说话吴叱腊归化他族俞龙

珂禹藏讷令支等皆因以输款韶颇忌之言其挠边事召还以为右街首坐卒

△郭天信

郭天信字佑之开封人以技隶太史局徽宗为端王尝退朝天信密摭白曰王当有天下既而即帝位因得亲昵不数年至枢密都承旨节

度观察留后政和初拜定武军节度使佑神观使颇与闻外里政事见蔡京乱国每托天文以撼之且云日中有黑子帝甚惧言之不已京由是

黜张商英方有时望天信往往称于内朝商英亦欲借左右游谈之助阴与相结商英劝帝节俭稍裁抑僧寺帝始敬畏之而近侍积不乐闲言

浸润眷日衰京党因是告商英与天信漏泄禁中语言商英遂罢御史中丞张克公复论之诏贬天信昭心军节度副使单州安置再贬行军司

马窜新州数月死京已再相犹疑天信挟术多能死未必实令宋康年选吏发棺验视焉

△魏汉津

魏汉津本蜀黥卒尝从范镇窥见其制作而托言师事唐仙人李良授以鼎乐之法尝过三山龙门闻水声谓人曰其下有玉即投水抱石

而出果玉也皇佑中与房庶俱以善乐荐时阮逸方定黍律不获用崇宁初犹在朝廷方协考锺律得召见献乐议言得黄帝夏禹声为律身为

度之说谓人主禀赋与众异请以帝指三节三寸为度定黄锺之律师中指之径围则度量权衡所自出也 【按魏汉津本以庸妄小人依托

蔡京恣为异论假声律身度之文取帝指节寸裁定律管谆诞己甚伏读通鉴辑览

御批人之身体长短不齐将易一帝遂易一律乎诚足

破汉津之妄而九鼎大晟乐之荒谬不经不辨而明矣今录识于此】 当时以为迂怪蔡京独神之于是请先铸九鼎次铸帝座大钟及二十四

气钟四年三月鼎成赐号冲显处士八月大晟乐成徽宗御大庆殿受羣臣朝贺加汉津虚和冲显宝应先生颁其乐书天下汉津晓阴阳术数

多奇中尝语所知曰不三十年天下乱矣未几死后即铸鼎之所建宝成殿祀黄帝夏禹成王周召而良汉津俱配食谥汉津为嘉晟侯

△王老志

王老志濮州临泉人事亲以孝闻为转运小吏不受赂遇异人于丐中自言锺离先生予之丹服之而狂遂弃妻子结草庐田闲时为人言

林咎政和三年太仆卿王亶以其名闻召至京师馆于蔡京第尝缄书一封至帝所徽宗启视乃昔岁秋中与乔刘二妃燕好之语也帝由是稍

信之封为洞微先生朝士多从求书初若不可解后卒应者十八九故其门如市尝献乾坤鉴法命铸之既成谓帝与皇后他日皆有难请时坐

鉴下思所以儆惧消变者明年见其师责以擅处富贵乃丐归至濮而死赠正议大夫

△王仔昔

王仔昔洪州人始学儒自言遇许逊得大洞隐书豁落七元之法出游嵩山能道人未来事政和中徽宗召见赐号冲隐处士帝默视为宫

妃疗赤目者遣小黄门持纸来仔昔篆符其上细书焚符汤沃而洗之一沃立愈进封通妙先生居上清宝箓宫仔昔资倨傲又少戆帝常待以

客礼遇巨阉殆若童奴又欲羣道士皆宗已林灵素忌之与宦者冯浩陷以事下狱死未死时书示其徒曰上蔡遇冤人其后浩南窜至上蔡被

△林灵素

林灵素温州人少从浮屠学苦其师笞骂去为道士善妖幻往来淮泗闲丐食僧寺政和末王仔昔等宠衰徽宗访方士于左道录徐知常

以灵素对既见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青

华帝君主东方摄领之巳乃府仙卿褚慧下降佐帝君之治又谓蔡京为左元仙伯王黼为文华使盛章王革为园苑宝华使郑居中童贯及诸

巨阉皆为之名贵妃刘氏方有宠曰九华玉真安妃帝心喜其事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建上清宝箓宫密连禁省天下皆建神霄万寿宫又造为

青华正昼临坛及火龙神剑夜降内宫之事假帝诰天书云篆务以欺世惑众其说妄诞不可究质寔无所能闲祷雨有小验而已每设大斋辄

费缗钱数万谓之千道会帝设幄其侧而灵素升高正坐问者皆再拜以请所言无殊异时杂嘲诙以资媟笑无复君臣礼其徒美衣玉食几二

万人遂用灵素言立道学自元士至志士凡十二品岁大比许襕幞就试 【按续通鉴及宋史纪事本末林灵素以政和六年召见其置诸殿

侍晨以挺待制修撰直阁之名系在四年于灵素无涉至六年闰月立道学自元士至志士凡十二品岁大比许襕幞就试乃系从灵素之言而

为之宋史本传以置诸殿侍晨系于立道学之下宝为讹误今据删正】 寻加灵素元妙先生张虚白通元冲妙先生并视中大夫 【据续通

鉴及宋史纪事本末增辑】 出入呵引至与诸王争道都人称曰道家两府本与道士王允诚共为怪神后忌其相轧毒之死宣和初都城暴水

遣灵素厌胜方率其徒步虚城上役天争举梃将击之走而免帝知众怨始不乐然灵素恣横不悛道遇皇太子弗敛避太子入诉帝怒以为太

虚大夫斥还故里命江端本通判温州几察之端本廉得其居处过制罪诏徙置楚州而灵素已死遗奏至犹以待从礼葬焉

△皇甫坦

皇甫坦蜀之夹江人善医术显仁太后苦目疾坦应募召见高宗问何以治身坦曰心无为则身安人主无为则天下治引至慈宁殿治太

后目疾立愈帝喜厚赐之无所受令持香祷青城山还复召问以长生久视之术坦曰先禁诸欲勿令放逸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帝叹服书清静

二字以名其庵且绘其像禁中坦又善相人尝相李道中女必为天下毋后果为光宗后

△王克明

王克明字彦昭乐平人徙乌程县绍兴干道闲名医也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

其法而自治之病遂愈因以术行江淮苏湖针炙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沈思得其要然后子药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

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士大夫皆屈与游庐州守王安道风禁不语克明令炽炭烧地洒药置安道于上须臾而苏金使黑鹿谷

过姑苏病伤塞垂死克明治之明日愈及从徐度聘金黑鹿谷适为先排使待克明厚甚由是名闻北方后再从吕正己使金金接伴使忽被危

疾克明立起之却其谢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立辞之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

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后迁至额内翰林医痊局绍熙五年卒 【按宋史本传称克明为绍兴干道闲名医考干道为李宗年号若

克明以绍兴五年卒安得有名干道闲耶又考张子葢救海州据宋史高宗本纪系绍兴三十二年事于时克明尚在其非卒于绍兴五年可知

兴字为熙字之讹今改】

△莎衣道人

莎衣道人姓何氏淮阳军朐山人避乱渡江尝举进士不中绍兴末来平江一日自外归倏若狂者衣白襕匄食于市夜止天庆观久之衣

益敝以莎缉之尝游妙严寺临池见影豁然大悟人无贵贱问休咎罔不奇中会有瘵者乞医命持一草去旬日而愈由是远近异之孝宗时遣

使召之不至帝尝默祝数事遣中官致贽不言所以道人俱对如旨赐号通神先生为筑庵观中赐衣数袭皆不受光宗即位召之又不至庆元

六年卒

△孙守荣

孙守荣临安富阳人生七岁病瞽遇异人教以风角鸟占之术守荣既悟异人授以铁笛遂去不复见守荣因号富春子吹笛市中人初不

识也宝庆闲游吴兴闻谯楼鼓角声惊曰旦夕且有变士人当有典郡者见王元春即贺之曰必君也越两月潘丙作乱元春以告变功果典郡

自是淮南帅李曾伯荐诸朝既至谒丞相史嵩之阍者以昼寝辞守荣曰丞相方钓鱼园池何得云尔阍者惊异入白一见颇喜之嵩之得李金

檄藏神中询其事守荣曰此李全诈假布囊二十万耳剥封果如其说士大夫咸询履厯守荣不尽答后为嵩之所忌诬以他罪贬死远郡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猜你喜欢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一、雍正收用密亲王妃嫔的谣言·雍正
  卷四十八·朱熹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卷之八十·佚名
  ◎泰伯之荣典(是岂足为泰伯荣哉)·李定夷
  十国春秋卷十·吴任臣
  贺若敦传·令狐德棻
  卷二十一·阿桂
  汉纪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67)·司马光
  卷十六·佚名
  卷一百四十六·赵汝愚
  卷04·吴缜
  李豋辉·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章 本传开宗·屠隆

    【玉女摇仙佩】〔末上〕千秋壮气。一点灵台。蹭蹬风云世路。贝叶香庐。桃花僊坞。急办英雄退步。妆阁陈歌舞。叹风流一往。都无深趣。请细看璚宫绣户。尽属衰草寒烟荒土。何物最伤情。墓上牛羊。天边乌兔。追省楚宫掩

  • 帝纪第六 显祖纪·魏收

    显祖献文皇帝,讳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李贵人。兴光元年秋七月,生于阴山之北。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聪睿机悟,幼而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和平六年夏五月甲辰,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尊皇后曰皇太后。车

  • 杂述第三十四·浦起龙

    在昔三坟、五典、春秋、杌,即上代帝王之书,中古诸侯之记。行诸历代,以为格言。其余外传,则神农尝药,厥有《本草》;夏禹敷土,实着《山经》;《世本》辨姓,着自周室;《家语》载言,传诸孔氏。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

  • 卷之十七 粤纪(续)·计六奇

      孙、李构隙本末  张献忠起于陕西,有养子四人。孙可旺、艾能奇、李定国、刘文秀,献忠养以为子,皆冒姓张;然稍违其意,挞之至百余。故四人虽为献忠所亲信,而两腿恒溃烂,更无完者。可旺本名旺儿,米脂人;幼无赖,乡人恶之。与母

  • 第七十一回 王叔文得君怙宠 韦执谊坐党贬官·蔡东藩

      却说成德节度使王武俊,于贞元十七年殁世,子士贞受命为留后,此外如滑毫许节度使,即义成节度使。迭经李复姚南仲卢群李元素等,先后交替,幸无变故。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病卒,军士推建封子愔为留后,德宗命淮南节度使杜佑兼任,

  • 七国考卷一·董说

    ○秦职官【封君后妃附】相国策卫鞅亡入秦孝公以为相史记惠文王十年张仪相秦更元七年乐池相秦按礼诸侯有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公孤国一人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

  • 二○三 谕各督抚再行晓谕如有悖谬书不缴日后发觉不复轻宥·佚名

    二○三 谕各督抚再行晓谕如有悖谬书不缴日后发觉不复轻宥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初十日奉上谕:前以各省购访遗书,进到者不下万余种,并未见有稍涉违碍字迹。恐收藏之家,惧干罪戾,隐匿不呈,因传谕各督抚

  • 王峻传·李百药

    王峻,字峦嵩,灵丘人氏。聪明有才干。高祖请他做相府墨曹参军,因事辞官。数年之后,显祖为仪同开府,推举峻为城局参军。迁恒州大中正,任世宗相府外兵参军。随同诸将平定淮陰,赐爵北平县男。除营州刺史。营州地邻边城,盗贼多次为

  • 李愚传·薛居正

    李愚,字子晦。自称是赵郡平棘西祖的后代,世代为儒生。父亲李瞻业,应进士考试没及第,遇战乱,搬家到渤海的无棣,用诗书教育子孙。李愚还是儿童时,就谨慎持重和一般孩子不同,年纪稍大立志学习,遍读经史著作。仰慕晏婴的为人,起初取

  • 一四一、公孙龙说燕昭王偃兵考·钱穆

    《吕氏春秋?应言篇》:“公孙龙说燕昭王以偃兵,昭王曰:甚喜。龙曰:窃意大王之勿为也。王曰:何故?曰:日者大王欲破齐,诸天下之士,其欲破齐者,大王尽养之,其卒果破齐以为功。今大王曰我甚欲偃兵,士之在大王之朝者,尽善用兵者也,臣

  • 周书·君奭·佚名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

  • 复古第六·桓宽

    【题解】本篇以“复古”为标题,揭示了这次论战的实质是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贤良、文学提倡恢复古道,目的是要求“公卿”们“辅明主以仁义”,而诋毁“盐、铁令品”,维持民间得擅

  • 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六善现,生者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生者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生者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四·窥基

    窥基撰归敬章能敬相。以六门分别。一诸教不同。二释名差别。三出体性。四明敬意。五敬礼归依二种差别。六诸门辨。一诸教不同者。有唯身敬非语.意。俱舍论云。稽首接足故言敬礼。以已头首至于地中而接彼足。故名敬礼。

  • 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三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以纯白羊毛作新卧具,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无有厌足,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作新白羊毛卧具,似王若

  • 家庭的故事·郑振铎

    现代短篇小说集。郑振铎著。上海远东图书公司1928年12月初版。内收《自序》1篇,《猫》、《风波》、《书之幸运》、《淡漠》、《失去的兔》、《压岁钱》、《五老爹》、《王榆》、《三姑与三姑丈》、《春兰与秋菊》、《

  • 武当纪胜集·罗霆震

    元罗霆震撰。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著录。为武当山风景名胜题咏集,并有少量诗咏宫观和物产。

  • 湘行书简·沈从文

    《湘行书简》作者是沈从文、卓雅。该书中“引子”三函为张兆和致沈从文,“尾声”一函为沈从文致沈云六,余为沈从文回湘途中给张兆和的信。各信标题,除《小船上的信》为原有外,其余原无题,皆为整理者所拟。《湘行书简》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