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纲鉴易知录卷七九

南宋纪

高宗皇帝

纲 辛亥,绍兴元年,春正月,以张俊为江、淮招讨使,岳飞副之。

目 时孔彦舟据武陵,张用据襄、汉。李成据江、淮、湖、湘十余郡,尤悍强,连兵数万,有席卷东南之意,久围江州。朝廷患之,以俊为招讨使。俊请岳飞同讨,许之。

纲 李成陷江州。

目 未几,复陷筠州。

纲 谢克家罢。二月,以秦桧参知政事。

纲 三月,张俊、岳飞大败李成于楼子庄,群盗皆遁。

纲 武功大夫张荣击败金兵于兴化,挞懒北遁。

目 荣本梁山泺渔人,聚舟数百,以劫掠金人。杜充时尝借补武功大夫,金人南侵,攻之不克。及金兵退,荣袭据通州,联舟入兴化缩头湖,作水寨以守。金挞懒在泰州,谋再渡江,欲先破营寨,荣率舟师与之遇,见金战舰不多,余皆小舟,时水退隔泥淖不能前,乃舍舟登岸,大呼而击之。金人不得骋,舟中自乱,溺水及陷泥淖者不可胜计,俘馘五千余人。挞懒收余众奔还楚州,退屯宿迁,寻北去。荣告捷于朝,遂以荣知泰州。

纲 张浚军阆州,分诸将守川、陕。

纲 夏四月,隆祐皇太后孟氏崩。

纲 刘光世复楚州。

纲 五月,作“大宋中兴”玉宝。

纲 张俊追败李成于黄梅,成奔刘豫。岳飞招张用,降之。

目 俊引兵渡江,追成至蕲州黄梅县,大败之,其众数万皆溃,成北走,降刘豫。用复寇江西。岳飞与用俱相人,以书谕之曰:“吾与汝同里,欲战则出,不战则降。”用得书,遂帅众降,江、淮悉平。张俊奏飞功第一,诏进飞右军都统制,屯洪州,弹压盗贼。

纲 六月,张浚以吴玠为陕西诸路都统制。

纲 秋七月,封太祖后令话为安定郡王。

目 先是下诏曰:“太祖创业垂统,德被万世。神宗初封子孙一人为安定郡王,今其封久不举,有司具上应袭封者。”至是,以德昭玄孙令话为安定郡王,自后袭封不绝。

纲 范宗尹免。

纲 八月,张浚杀前威武大将军曲端。

目 浚既败于富平,乃思端言,召之还,稍复其官,徙阆州,将复用之。吴玠憾端,因言:“端再起,必不利于公。”王庶又从而间之,玠复书“曲端谋反”四字于手以示浚,庶又言端尝作诗题柱曰:“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谓其指斥乘舆。浚乃送端于恭州狱。有武臣康随者,尝以事忤端,端鞭其背,随深憾之。及浚以随提点夔路刑狱,端闻之曰:“吾其死矣。”随至,命狱吏絷维端,以纸糊其口,熁之以火。端干渴求饮,与之酒,九窍流血而死。陕西士大夫莫不痛惜之,军士怅恨,有叛去者。

纲 以李回参知政事,富直柔同知枢密院事。

纲 以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目 范宗尹既去,桧欲得其位,因扬言曰:“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或问:“何不言?”桧曰:“今无相,不可行也。”帝闻,乃有是命。

纲 诏赠程颐直龙图阁。

纲 以吕颐浩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纲 复修日历。

目 翰林学士汪藻言:“本朝宰相皆兼史馆,故书榻前议论之词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谓之日历,所以备言,垂一世之典。苟旷三十年之久,漫无一字,何以示来世?”帝从之,即以命藻。

纲 长星见,诏求直言。

纲 冬十一月,李回罢。

纲 王德歼邵青之众于崇明沙,获青送行在。

目 青寇宣州,进围太平,刘光世招降之,寻复叛去,聚其党于崇明沙,将犯江阴。光世令都统制王德讨之。德执旗麾兵,拔栅以入,青众大溃,翌日余党复索战,谍言贼将用火牛,德笑曰:“此古法也,可一不可再。”命合军持满,阵始交,万矢齐发,牛皆返奔,贼众歼焉。青自缚请命,德献诸行在,余党悉平。

纲 以孟庾参知政事。

纲 金兀朮寇和尚原,吴玠及其弟璘大败之,兀朮遁。

目 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屯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是所以保蜀也。”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之,玠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杀之,且令保伍连坐,民冒禁如故。

金将没立自凤翔,乌鲁折合自阶、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金人大败遁去。没立方攻箭筈关,玠复遣将击破之。两军终不得合。金人自起海角,狃于常胜,及与玠战辄败,愤甚,谋必取玠。于是,兀朮会诸帅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相拒,进薄和尚原。玠与弟璘选劲弩,命诸将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之。敌至伏发,遂大乱。玠因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朮中二流矢,仅以身免,亟鬀其须髯而遁。

初,金人之至也,玠与璘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问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玠之兄弟北降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皆感泣,愿尽死力,故能成功。

纲 初置见钱关子。

目 时命张浚屯婺州,有司请桩办合用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造关子付婺州,召商人入中以给军食。商人执关子于榷货务请钱,愿得茶、盐、香货、钞引者听。于是州县以关子充籴本,未免抑配,而榷货务又止以日输三分之一偿之,人皆嗟怨。

纲 以孟庾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韩世忠副之。

目 初建人范汝为作乱,破建阳。命辛企宗讨之,不克,其势益炽。乃命庾为宣抚使,世忠副之,发大军由温台路入闽。汝为闻大军将至,亟入据建州。

纲 富直柔罢。

纲 十二月,金以陕西地畀刘豫。

纲 壬子,二年,春正月,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纲 韩世忠拔建州,范汝为自焚死。

目 世忠闻汝为入建州,曰:“建居闽岭上流,贼沿流而下,七郡皆血肉矣。”亟率步卒三万,水陆并进,直抵凤凰山,五日破之,汝为自焚死。世忠初欲尽诛建民,李纲自福州驰见世忠曰:“建民多无辜。”世忠乃令军士驻城上,听民自相别,农给牛谷,商贾弛征禁,胁从者汰遣,独取附贼者诛之。民感更生,家为立祠。捷闻,帝曰:“虽古名将何以加!”世忠因进讨江西、湖、广诸盗。

纲 帝如临安。

纲 二月,以李纲为湖、广宣抚使。

纲 帝初御讲殿。

纲 三月,河南镇抚使翟兴为其下所杀,诏以其子琮代之。

目 刘豫将迁汴,以兴屯伊阳山,惮之,遣蒋颐持书诱兴以王爵;兴斩颐而焚其书。豫复阴啖兴裨将杨伟以利,伟遂杀兴,携其首奔豫。兴在河南累年,军少乏食,而能激以忠义,士莫不自奋,金人畏之,诸陵得不侵犯。诏以其子琮嗣职。

纲 夏四月,以翟汝文参知政事。

纲 诏吕颐浩都统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

目 颐浩屡请出师,身自督军北向,乃命颐浩开府镇江。颐浩辟文武士七十余人,以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崔增、赵延寿二军从行,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王、杨沂中等皆隶焉。

纲 刘豫徙居汴。

目 豫至汴,尊其祖考为帝,置于宋太庙。是日暴风卷旗,屋瓦皆振,士民大惧。时河、淮、山东、陕西皆屯金军,刘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太子府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赋敛烦苛,民不聊生。

纲 岳飞追曹成,大败之,成走邵州。

目 盗曹成初陷道州,复陷贺州,拥众十余万,由江西历湖、湘据道、贺二州,命岳飞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金字牌、黄旗招成。成闻飞至,惊曰:“岳家军来矣。”即遁。飞追至贺州,力战,大破之,成乃自桂岭置砦至北藏岭,连控隘道,以众十余万守蓬头岭。飞部才八千人,一鼓登岭,破其众,成奔连州。飞谓部将张宪、徐庆、王贵曰:“成党散去,追而杀之,则胁从者可悯;纵之,则复聚为盗。今遣若等诛其首而抚其众,慎勿妄杀,累上保民之仁。”于是宪自贺、连,庆自邵、道,贵自郴、桂,招降者二万,与飞会连州;进讨,成走入邵州。

纲 五月,以权邦彦签书枢密院事。

纲 育太祖后子偁之子伯琮于宫中,赐名瑗。

目 元懿太子卒,帝未有后,范宗尹尝造膝请建太子,帝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知内外宗正事,令广选太祖后,将育宫中。会上虞县丞娄寅亮上书曰:“先正有言:‘太祖舍其子而立弟,此天下之大公。周王薨,章圣取宗室育之宫中,此天下之大虑。’仁宗感悟其说,召英宗入继大统,文子文孙,宜君宜王,遭罹变故,不断如带。今有天下者,独陛下一人而已,属者椒寝未繁,前星不耀,孤立无助,有识寒心,天其或者深戒陛下,追念祖宗公心、长虑之所及乎!崇宁以来,谀臣进说,独推濮王子孙,以为近属,余皆谓之同姓,遂使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俾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庶几上慰在天之灵,下系人心之望。”书奏,帝读之大感叹,至是,选秦王德芳后朝奉大夫子偁之子伯琮入宫,命张婕妤鞠之,生六年矣。其后吴才人亦请于帝,乃复取秉义郎子彦之子伯玖,命才人鞠之。皆太祖后也。寻以伯琮为和州防御使,赐名瑗。

纲 吕颐浩前军将赵延寿叛,颐浩次于常州,王德追延寿至建平,诛之。

纲 张浚以刘子羽知兴元府。

纲 韩世忠招曹成,降之。

目 世忠既平范汝为,旋师永嘉,若将休息者,忽由处、信径至豫章,连营江滨数十里。群贼不虞其至,大惊,世忠因使董收招成,成方为岳飞所追,乃率众降。得战士八万,遣诣行在。

纲 六月,以李横为襄、郢镇抚使。

纲 颁戒石铭于州县。

目 以黄庭坚所书戒石铭颁于州县,令刻石。文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纲 翟汝文罢。

目 汝文虽为桧所荐,然性刚,不为桧屈,至对案相诟,目桧为金人奸细,故不得久居位。

纲 秋八月,召朱胜非兼侍读,罢给事中胡安国及程瑀等二十人。

目 帝初即位,召安国为给事中,黄潜善恶之,遂罢。潜善去,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安国因上时政论二十一篇,其言以为:“保国必先定计,定计必先建都,建都择地必先设险,分土必先制国,制国以守必先恤民。夫国之有民,犹人之有元气,不可不恤也。除乱贼,选县令,轻赋敛,更弊法,省官吏,皆恤民事也。而行此有道,必先立政;立政有经,必先核实,而后赏罚当;赏罚当,而后号令行,人心顺从,惟上所命,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以攻则服;天下定矣。然欲致此,顾人主志尚如何耳。尚志,所以立本也;正心,所以决事也;养气,所以制敌也;宏度,所以用人也;宽隐,所以明德也:具此五者,帝王之能事毕矣。”论入,改给事中。入对,以疾力求去,帝曰:“闻卿深于春秋,方欲讲论。”遂以左氏传付安国点句、正音。安国言:“春秋经世大典,见诸行事,非空言比。方今思济艰难,左氏繁碎,不宜虚费光阴,耽玩文采,莫若潜心圣经。”帝善之,命兼侍读,专讲春秋。

先是秦桧欲倾吕颐浩而专政,乃多引知名士布列清要以自助。安国尝闻游酢论桧人材可方荀文若,故力言桧贤于张浚诸人。及颐浩自常州还,憾桧欲去之,问计于席益,益曰:“目为党可也。今党魁胡安国在琐闼,宜先去之。”会颐浩荐知绍兴府朱胜非代己都督,帝从之。命下,安国奏:“胜非与黄潜善、汪伯彦同在政府,缄默附会,驯致渡江,尊用张邦昌,结好金虏,沦灭三纲,天下愤郁;及正位冢司,苗、刘肆逆,贪生苟容,辱逮君父。今强敌凭陵,叛臣不忌,用人得失,系国安危,深恐胜非上误大计。”帝为罢都督之命,改兼侍读,安国复持录黄不下,颐浩特命检正黄龟年书行。安国言:“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臣今待罪无补,既失其职,当去甚明。况胜非既臣论列之人,今朝廷乃称胜非处苗、刘之变,能调护圣躬。昔公羊氏言祭仲废君为行权,先儒力排其说,盖权宜废置,非所施于君父,春秋大法,尤谨于此。建炎之失节者,今虽特释而不问,又加进擢,习俗既成,大非君父之利。臣以春秋入侍,而与胜非为列,有违经训。”遂卧家不出。颐浩劝帝降旨,落职提举仙都观。秦桧三上章留之,不报。侍御史江跻、左司谏吴表臣论胜非不可用,安国不当责,于是与张焘、程瑀、胡世将、刘一止、林待聘、楼炤等二十余人皆坐桧党,并落职罢官,台省为之一空。

纲 以孟庾同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

纲 秦桧免,榜其罪于朝堂。

目 先是起居郎王居正与秦桧善,及桧执政,与居正论天下事甚锐,既相,所言皆不酬。居正疾其诡,言于帝曰:“秦桧尝语臣:‘中国之人,唯当著衣啖饭,共图中兴。’臣时心服其言。桧又自谓:‘为相数月,必耸动天下。’今为相设施止是。愿陛下以臣所言,问桧所行。”桧闻而憾之,出居正知婺州。及胡安国罢,桧留之,不报,遂求去。吕颐浩讽侍御史黄龟年劾桧“专主和议,沮止国家恢复远图,且植党专权,渐不可长”。乃罢桧相,仍榜朝堂,示不复用。初桧所陈二策,欲以河北人还金,中原人还刘豫。帝曰:“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桧语乃塞,至是帝召直学士院綦崈礼语以是事,及居正所言。崈礼即以帝意载于制辞,播告中外,人始知桧之奸。

纲 彗星见,赦,求直言。

纲 九月,韩世忠大败刘忠于蕲阳,忠走降刘豫。

目 世忠自豫章移师长沙,刘忠有众数万,据白面山,营栅相望,世忠至,与贼对垒,奕棋张饮,坚壁不动,众莫能测。一夕与苏格联骑穿贼营,候者诃问,世忠先得贼军号,随声应之,周览以出。喜曰:“此天赐也。”夜伏精兵二千于山下,与诸将拔营而进。贼方迎战,伏兵已驰入中军,夺望楼,植旗盖,传呼如雷,贼回顾惊溃,世忠麾将士夹击,大破之;忠走降豫。

纲 王伦还自金。

目 伦既被留,久困怀归,乃倡为和议,粘没喝纵之归报。伦至,入对,言金人情伪甚悉,帝优奖之。时方议讨刘豫,和议中格,久之乃以潘致尧为通问使,复如金。

纲 以朱胜非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纲 以王似为川、陕宣抚处置副使。

目 张浚在关陕三年,训新集之兵,当方张之敌,以刘子羽为上宾,任赵开为转运,擢吴玠为大将。子羽慷慨有才略,开善理财,而玠每战辄胜,西北遗民归附者众,故关陕虽失,而全蜀安堵,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朝廷疑浚杀赵哲、曲端为无辜,任子羽、开、玠为非是,乃以似为副使;浚始不安。

纲 冬十一月,李纲至潭州,湖南群盗平。

纲 十二月。罢湖、广宣抚使李纲。

目 纲上言:“荆、湖自昔用武之地,今朝廷保有东南,制驭西北,当于鼎、澧、荆、鄂皆宿重兵,使与四川、襄、汉相接,乃有恢复中原之渐。”会吕颐浩言纲纵暴无善状,而谏官徐俯、刘斐亦劾纲,遂罢提举崇福宫。

纲 召张浚知枢密院事。

纲 癸丑,三年,春正月。李横举兵伐金,复颍昌府。

纲 横屡败刘豫及金兵,诏以横为襄阳府、邓、随、郢州宣抚使。

纲 金人陷金州,王彦走石泉。

目 王彦守金州,金撒离喝攻之,彦以三千人迎敌而败,退保石泉,撒离喝遂乘胜而进。

纲 三月,刘子羽、吴玠兵溃于饶风关。金人入兴元;子羽、玠还击,破之。

目 金人长驱趋洋、汉。刘子羽闻王彦败,亟命田晟守饶风关,而遣人召吴玠入援。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至饶风,以黄柑遗敌,曰:“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撒离喝大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邪!”遂悉力仰攻,一人先登,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死者山积。敌乃更募死士,由间道自祖溪关入,绕出玠后,乘高以阚饶风,诸军不支,遂溃。敌入洋州,玠邀子羽去,子羽不可,而留玠同守定军山。玠难之,遂退保兴元之西县;子羽亦焚兴元,退保大安之三泉县。撒离喝遂入兴元,至金牛镇。四川大震。

子羽从兵不满三百,与士卒取草芽木甲食之,遗玠书诀别。玠得书未有行意,其爱将杨政大呼军门曰:“节使不可负刘待制!不然,政辈亦舍节使去矣!”玠乃间道会子羽,子羽留玠共守三泉。玠曰:“关外,蜀之门户,不可轻弃。”复往守仙人关,子羽以潭毒山形斗拔,其上宽平有水,乃筑壁垒,方成而金人已至,距营十数里。子羽据胡床坐垒口,诸将泣告曰:“此非待制坐处。”子羽曰:“子羽今日死于此!”敌寻亦引去。时张浚亦移守潼川,子羽遗书言己在此,金人必不南,浚乃止。金兵由斜谷北去。

撒离喝既至凤翔,遣十人持书招子羽,子羽皆斩之,而纵其一还,曰:“为我语贼,欲来即来,吾有死尔,何可招也。”

初,子羽闻有金兵,预徙梁、洋之积,及金人深入,馈饷不继,杀马及两河所佥军士以食,而子羽、玠复腹背要击之,死伤十五六,疫疠且作,乃引众还。子羽、玠因出师掩其后,金人堕溪涧死者不可胜计,尽弃辎重而走,余兵不能自拔者悉降。子羽遂还兴元。

金人始谋,本谓玠在西边,故涉险东来,不虞玠驰至,虽入三州,而得不偿失。

纲 权邦彦卒。以席益参知政事,徐俯签书枢密院事。

纲 三月,李横传檄收复东京,刘豫以金人来战于牟冈,横师败绩,颍昌复陷。

纲 夏四月,杨太僭号大圣天王,诏统制王会兵讨之。

纲 以韩肖胄签书枢密院事,遣使金。

纲 王彦复金州。

纲 诏李横等班师还镇,禁边兵侵齐。

纲 六月,岳飞讨江、广群盗,悉平之。

目 时虔、吉盗连兵寇掠江、广诸州,帝专命飞平之。飞至虔,固石洞贼彭友悉众至雩都迎战,跃马驰突;飞麾兵即马上擒之,余党皆破降之。初,帝以隆祐太后震惊之故,密令飞屠虔城。飞请诛首恶而赦胁从,帝许焉,虔人感其德,绘像祠人。及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纲 秋九月,吕颐浩免。以刘光世、韩世忠为江东、两淮宣抚使,王、岳飞为荆、湖、江西制置使,分屯沿江诸州。

纲 冬十月,李成寇襄、邓,李横奔荆南,成遂陷京西六郡。

纲 十一月,复元祐十科取士法。

纲 金兀朮陷和尚原。

纲 甲寅,四年,春二月,席益罢。

纲 三月,吴玠、吴璘与金兀朮战于仙人关,大败之。

目 先是璘守和尚原,馈饷不继,玠虑金人必复深入,且其地去蜀远,乃命璘别营垒于仙人关右之地,名曰杀金平,移兵守之。至是,兀朮、撒离喝、刘夔帅步骑十万破和尚原,进攻仙人关,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万人守杀金平,以当其冲;璘自武阶路入援,冒围转战七昼夜,始得与玠会于仙人关。

敌首攻玠营,玠击走之。又以云梯攻垒壁,杨政以撞竿碎其梯,以长矛刺之。金军分为二,兀朮阵于东,韩常阵于西,璘率锐卒介其间,左绕右萦,随急而后战。

数日,玠大出兵,统领王善、王武率锐士分紫、白旗入金营,金阵乱,奋击,射韩常中左目,金人始宵遁。玠遣统制官张彦劫横山砦,王俊伏河池,扼其归路,又败之。

是役也,兀朮以下皆携妻孥来。刘夔乃刘豫腹心,本谓蜀可图,既不得逞,度玠终不可犯,乃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妄动矣。

纲 以赵鼎参知政事。

纲 张浚至临安,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居之福州。

目 浚虽被召,以刘子羽等军败,秘其事未行。已而诏王似、卢法原赴镇,浚及子羽、王庶、刘锡等俱赴行在。浚至临安,中丞辛炳以宿憾率殿中侍御史常同等劾浚丧师失地,跋扈不臣,遂落职奉祠福州居住,安置刘子羽于白州。浚即日行。诏以王似为川、陕宣抚使,卢法原、吴玠副之。法原寻卒。

纲 夏四月,徐俯罢。

纲 五月,以岳飞兼荆南制置使。

目 时杨太与刘豫通,欲顺流而下。李成既据襄阳,又欲自江西陆行趋浙,与太会。帝命飞为之备。朱胜非言:“襄阳,国之上流,不可不急取。”飞亦奏:“襄阳等六郡为恢复中原基本,今当先取六郡,以除心膂之病,李成远遁,然后加兵湖、湘,以殄群盗。”帝以语赵鼎,鼎曰:“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除飞兼荆南制置使。飞渡江,中流顾幕属曰:“飞不擒贼不涉此江!”

纲 秋七月,以胡松年签书枢密院事。

纲 岳飞复襄阳等六郡。

纲 八月,以赵鼎知枢密院事,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

目 鼎为朱胜非所忌,除鼎枢密都督,鼎条奏便宜,复为胜非所抑,乃上疏言:“顷者陛下遣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夫丧师失地,浚则有之,然未必如言者之甚也。大抵专黜陟之典,受不御之权,则小人不安其分,谓爵赏可以苟求,一不如意,便生觖望,是时蜀士至于醵金募人,诣阙讼之,以无为有,何以自明!故有志之士,欲为国立事者,每以浚为戒。今臣无浚之功,当此重责,去朝廷远,恐好恶是非,行复纷纷于聪明之下矣。望闵臣孤忠,使得展布四体,少宽陛下西顾之忧。”

纲 遣吏部员外郎魏良臣使金。

纲 杨太败官军于鼎江,诏岳飞移兵讨之。

目 王遣忠锐统制崔增等讨太于鼎江,师败皆没。太乘大水出兵,攻破鼎州社木寨,守将许筌战没,官军死者甚众。于是授飞清远军节度使,代王讨太。飞时年三十二,中兴诸将建节未有如飞之年少者。

纲 九月,朱胜非罢。

纲 刘豫使其子麟以金兵入寇。

纲 以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目 时边报骤至,举朝震恐。鼎将赴川、陕,陛辞,帝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朕。”制下,朝士相庆。

纲 以沈与求参知政事。

纲 冬十月,诏韩世忠进屯扬州。

纲 召张浚于福州。

目 初,浚至福州,虑金、齐必并力窥东南,而朝廷已议讲解,因上疏极言其状。至是帝思其言,会赵鼎劝帝亲征,帝从之。喻樗谓鼎曰:“六龙临江,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鼎曰:“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若事之济否,则非鼎所可知也。”樗曰:“然则当思归路耳。张德远有重望,若使宣抚江、淮、荆、浙、福建,俾以诸道兵赴阙,则其来路即朝廷归路也。”鼎然之,入言于帝,遂召浚,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

纲 韩世忠大败金人于大仪,追至淮而还。

目 世忠至扬州,使统制解元守承州,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以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会魏良臣使金过之,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平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眂吾鞭所向。”于是移军向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前将军聂儿孛堇问官军动息,具以所见对。孛堇大喜,即引兵至江口,距大仪五里,别将挞不野拥铁骑过五阵东,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官军迭进。世忠令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斫马足。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遂擒挞不野等二百余人,而世忠所遣董旼亦击败金人于天长之口桥。解元至承州北门遇敌,设水军夹河阵,一日十三战,相拒未决。世忠遣成闵将骑士往援,复大战,俘获甚多。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者甚众。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厥功不细。”论者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

纲 帝自将御金,次于平江。

目 金、齐之兵日迫,群臣劝帝他幸,散百司以避之。张浚曰:“避将安之?惟进御乃可耳。”赵鼎曰:“战而不捷,去未晩也。”帝因曰:“朕为二圣在远,屈己请和,而彼复肆侵陵。朕当亲总六师,临江决战。”沈与求复力赞之,鼎喜曰:“累年退怯,敌志益骄。今圣断亲征,将士必奋,成功可必。臣愿效区区以图报国。”于是以孟庾为行宫留守,命百司不预军旅之务者从便避兵。以张俊为浙西、江东宣抚使,王为江西沿江制置使,胡松年诣江上会诸将议进兵,刘光世诣军建康,后宫自温州泛海如泉州。光世遣人讽鼎曰:“相公自入蜀,何事为他人任患!”韩世忠亦曰:“赵丞相真敢为者。”鼎闻之,恐上意中变,乘间言:“陛下养兵十年,用之正在今日。若少加退沮,即人心涣散,长江之险不可复恃矣。”帝遂发临安,刘锡、杨存中以禁兵扈从。

韩世忠捷奏至,帝次平江,欲自渡江决战。鼎曰:“敌之远来,利在速战,遽与争锋,非策也。且逆豫犹遣其子,岂可烦至尊邪!”帝乃止。及胡松年自江上还,云“北兵大集”,然后知鼎之有先见也。

纲 十一月,诏暴刘豫罪逆于六师。

纲 以张浚知枢密院事,视师江上。

目 浚至,见赵鼎,执其手曰:“此行举事,皆合人心。”鼎笑曰:“喻子才之功也。”复命浚知枢密院事,以其尽忠竭节诏谕中外。浚既受命,即日起江上视师。时挞懒、兀朮拥兵十万,约日渡江决战。浚长驱临江,召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议事,将士见浚,勇气十倍。浚既部分诸将,身留镇江以节度之。

纲 十二月,金人围庐州,岳飞使牛皋救之;金兵败走。

纲 魏良臣还自金。

纲 金兵自淮引还。

目 挞懒屯泗州,兀朮屯竹墩镇,为韩世忠所扼,以书币约战。世忠遣麾下王愈及两伶人以橘茗报之,且言:“张枢密已在镇江。”兀朮曰:“张枢密贬岭南,何得乃在此?”愈出浚所下文书示之,兀朮色变,遂有归意。会雨雪,馈道不通,野无所掠,杀马而食,蕃、汉军皆怨,又闻金主晟病笃,乃夜引还。兀朮等既去,刘麟、刘猊不能独留,亦弃辎重遁。

帝谓赵鼎曰:“近将士致勇争先,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鼎谢曰:“皆出圣断,臣何力之有。”或问鼎曰:“金人倾国来攻,众皆汹惧,公独言不足畏,何也?”鼎曰:“敌众虽盛,然以刘豫邀而来,非其本心,战必不力,是以知其不足畏也。”帝语张浚曰:“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

鼎奏:“金人遁归,尤当博采群言,为善后之计。”于是诏前宰执议攻战备御措置绥怀之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李纲上疏曰:“议者或以敌马既退,当遂用兵,为大举之计。臣窃以生理未固,而欲浪战以侥幸,非制胜之术也。今朝廷以东南为根本,苟不大修守备,先为自固之计,何以能万全而制敌!议者又谓敌人既退,当且保据一隅,以苟目前之安。臣谓祖宗境土,岂可坐视沦陷,不务恢复!若今岁不征,明年不战,使敌势益张,而吾之所纠合精锐士马,日以秏损,何以图敌!唯宜于防守既固,军政既修之后,即议攻讨,乃为得计。

其守备之宜,则料理淮甸、荆、襄以为东南屏蔽,当以淮之东西及荆、襄置三大帅,屯众兵以临之,分遣偏师进守支郡,加以战舰水军,上连下接,自为防守,则藩篱之势成。守备之宜,莫大于是。

然后可议攻战之利,分责诸路大帅,因利乘便,收复京畿,以及故都,断以必为之志,而勿失机会,则以弱为强,取威定乱,逆臣可诛,强敌可灭。攻战之利,莫大于是。

若夫万乘所居,必择形胜以为驻跸之所。东南形势,无如建康。旧都未复,莫若权于建康驻跸,治城池,修宫阙,立官府,固营壁,使粗成规模,以待巡幸。此措置之所当先也。

至于西北之民,皆陛下赤子,荷祖宗涵养之深,其心未尝忘宋,特制于强敌,不能自归。天威震惊,必有愿为内应者,宜优加抚循,使陷溺之民,知所依怙,益坚戴宋之心。此绥怀之所当先也。”

又曰:“臣窃观陛下临御九年,国不辟而日蹙,事不立而日坏,将骄而难御,卒惰而未练,国用匮而无赢余之蓄,民力困而无休息之期,使陛下忧勤虽至,而中兴之效邈乎无闻,则群臣误陛下之故也。陛下观近年以来所用之臣,慨然敢以天下之重自任者几人?平居无事,小廉曲谨,似可无过;忽有扰攘,则错愕无所措手足,不过奉身以退,天下忧危之重委之陛下而已。有臣如此,何补于国,而陛下亦安取此!

大概近年闲暇,则以和议为得计,而以治兵为失策。仓卒,则以退避为爱君,而以进御为误国。国势益弱,职此之由。今天启宸衷,悟前日和议退避之失,亲临大敌,天威所加,使北军数十万之众震怖不敢南渡,潜师宵奔,则和议之与治兵,退避之与进御,其效概可见矣!然敌兵虽退,未大惩创,安知其秋高马肥不再来扰我疆埸,使疲于奔命哉。且退避之策,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退一步则失一步,退一尺则失一尺。往时自南都退至维扬,则河北、河东、关陕失矣;自维扬退至江、浙,则京东、西失矣。万一敌骑南牧,将复退避,不知何所适而可乎!航海之策,万乘冒风涛之险,此又不可之尤者。惟当于国家闲暇之时,明政刑,治军旅,选将帅,修车马,备器械,峙糗粮,积金帛,敌来则御,俟时而奋,以光复祖宗之大业,此最上策也。臣愿陛下,自今以往,勿复为退避之计!

夫古者敌国善邻则有和亲,仇雠之邦鲜复遣使。今金人造衅之深,知我必报,其措意为何如,而我方且卑辞厚币屈体以求之,其不推诚以见信决矣。器币礼物,所费不赀,使轺往来,坐索士气,而又邀我以必不可从之事,制我以必不敢为之谋,是和卒不成,而徒为此扰扰也,况于吾自治自强之计,动辄相妨。臣愿自今以往,勿复遣和议之使。二者既定,择所当为者,一切以至诚为之。俟吾之政事修,仓廪实,府库充,器用备,士气振,力可有为,乃议大举,则兵虽未交,而胜负之势决矣。惟陛下正心以正朝廷百官,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分,则是非明,赏罚当,自然藩方协力,将士用命,虽强敌不足畏,逆臣不足忧,此特在陛下方寸间耳。”疏奏,帝赐诏褒谕。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 志九·赵尔巽
  卷二 建隆二年(辛酉,961)·李焘
  卷四·庞元英
  卷一百八十八·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一百九十二 江宁织造曹(兆页)代母陈情摺·佚名
  一一四四 军机大臣奏原任卢龙知县郭棣秦打湿运送盛京书籍被参革职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六·杜大珪
  卷二十六·张守节
  澄斋日记 光绪卅一年乙巳·恽毓鼎
  杨光远传·薛居正
  卷二十二·徐天麟
  陈同寿·周诒春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宗室传第六·陈寿

    孙静字幼台,坚季弟也。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

  • 宋本纪中第二·李延寿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义熙三年生于京口。十一年,封彭城县公。永初元年,封宜都郡王,位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加都督,时年十四。长七尺五寸,博涉经史,善隶书。是岁来朝,会武帝当听讼,仍遣上讯建康狱囚,辩断称旨

  • 卷二十二·吴广成

      宋神宗熙宁元年、夏乾道元年春正月,梁氏治国事。  秉常时年八岁,母恭肃章宪皇太后梁氏垂帘摄政。  按:《纲目》母后垂帘,书临朝,书御殿,书称制,恒也。此书“治国事”,何?夏戎狄小邦,不得与中国并也。自梁氏治事,而乾顺母

  • 卷一·吴广成

      唐僖宗中和元年春三月,宥州刺史拓跋思恭起兵讨贼。  拓跋思恭本党项羌,始祖赤辞,初臣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待之厚,与结婚姻。太宗时,诸羌归顺,拓跋氏不至。贞观八年,行军大总管李靖奉诏击吐谷浑,赤辞屯狼道峡抗王师。廓州

  • ●卷十·魏泰

    仁宗以西戎方炽,叹人才之乏,凡有一介之善,必收录之。杜丞相衍经抚关中,荐长安布衣雷简夫才器可任,遽命赐对于便殿。简夫辨给,善敷奏,条列西事甚详,仁宗嘉之,即降旨中书,令依真宗召种放事。是时吕许公当国,为上言曰:“臣观士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七·佚名

    嘉靖三十年九月丙戌朔巡抚河南右佥都御史陆邦以疾乞休许之○升制敕房办事通政使司通政使张文宪为工部右侍郎办事如故以九年秩满也 命原任总兵官张凤充京营练勇参将○咸宁侯仇鸾言顷间妒臣者谓臣家丁劫赵时春所统民兵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正德十五年闰八月丙戌朔上在南京○庚寅建州等卫女直都督同知撒鲁都等来朝贺赐晏并彩叚诸物有差○占城国遣番使头目通事番稍王叔沙没底大等朝贡赐晏赏彩叚诸物有差○壬辰 上诣 孝陵辞○癸巳 上受江西俘○丁酉 上自南京

  •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秋。七月。戊辰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福善、行礼。  ○谕兵部、近闻直隶各省经制额兵、虚冒钱粮者甚多。殊干法纪。嗣后须痛加省改、严行禁止。如有仍前滥行冒支扣克者、事发定行从

  • ◎刘文嘉第二·李定夷

    蒙藏院佥事马为珑,江苏人,向在京八大胡同逛游,因与春艳院小班妓女陈桂卿相识,时常过往,一夕无间。陈桂卿闻马为珑当蒙藏院差,每月薪俸有数百洋之多,家中亦系豪富,乃于去年春间随马为珑过度。言妻则未立有婚书,言妾则未立有契约

  •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熊方

     宋 熊方 撰百 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

  • 耿再成传·张廷玉

    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在濠州就跟随太祖,攻克泗州、滁州。元兵围攻六合,太祖前去援救,与耿再成在瓦梁垒驻军,奋力激战,估计不能胜敌就撤走了。元兵追来,太祖在河涧侧面设下埋伏,命令耿再成诱敌,大败元军。任镇抚,从太祖渡江,攻下

  • 第二讲·孙中山

    自古以来,民族之所以兴亡,是由于人口增减的原因很多,此为天然淘汰(The Law of Natural Selection)。人类因为遇到了天然淘汰力,不能抵抗,所以古时有很多的民族,和很有名的民族,在现在人类中,都已经绝迹了。我们中国的民族也很古

  • 卷一百二十七·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七享先火周礼夏官司爟凡祭祀则祭爟【注报其为明之功礼如祭防 疏礼如祭防者祭防祭老妇也则此祭爟谓祭先出火之人】高氏愈曰举火曰爟又火神之名也谓祝融

  • 卷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二衍至德之义仁太极图【周惇颐所作以授二程】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朱熹曰周子说出太极大段分明指出如恻隐之端从

  • 第七品 念处分别·佚名

    一 经分别四念处者,于世有比丘,于内身循身观而住,于外身循身观而住,于内外身循身观而住,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内受循受观而住,于外受循受观而住,于内外受循受观而住,若正勤、正知、正念,则调伏世间之贪忧。

  • 昌吉县呼图壁乡土志·佚名

    清不著撰人名氏。书名全称应该叫“昌吉县呼图壁县丞乡土志”。书当成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前后。行政上,呼图壁县丞(呼图壁分县)隶属于新疆省迪化府昌吉县管辖,全称:“新疆省迪化府昌吉县呼图壁县丞(或呼图壁分县)”。

  •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孟汉卿

    元杂剧剧本。作者孟汉卿,元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毫州(今安徽亳县)人。所作杂剧仅存《魔合罗》一种。《魔合罗》属公案戏。全名《张孔目智勘魔合罗》,魔合罗是梵文。原来是卖儿童玩具的叫卖声,元代把孩子们玩儿的泥人儿

  • 大阿弥陀经·佚名

    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四经删补订正。析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