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汉刊误补遗卷六

史书令史

艺文志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刊误曰史与书令史二名今有书令史仁杰曰史书大篆也太史籀所作以志考之盖太史课试善史书者以补史书令史而分隶尚书及御史也按尚书御史皆在禁中受公卿奏事故下文云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輙举劾则所谓史书令史者正以其通知六体书故以补此吏员耳百官表于尚书御史不载令史而后书有之曰尚书六曹有令史三人主书御史中丞有兰台令史掌奏则所谓史书令史即主书及掌奏者是已故通典引汉官仪云能通仓颉史籀篇补兰台令史满岁为尚书郎盖当时奏牍皆当用史书严延年传称其书史书所欲诛杀奏成于手中贡禹传亦言郡国择便巧史书者以为右职又王尊传司隶遗假佐蘓林谓取内郡善史书佐给诸府则外之郡国内之诸府皆有史书吏以备剡奏也令史専以史书为职恐不可为二名

易之嗛嗛

合于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师古曰嗛字与谦同刊误曰嗛若与谦字同何为作两字仁杰按易谦初六爻子夏传作嗛嗛君子商铭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秖取忧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而秖离咎也韦昭曰嗛嗛犹小小也疑卦名与鸣谦劳谦撝谦皆当从言从兼而初六嗛嗛则当从口字书谦敬也歉通作嗛不足貌则嗛嗛盖自视欿然之意子夏传作嗛嗛本止于初六一爻耳今卦中他字尽作谦则传者失之商铭作嗛嗛而贾氏本作谦此又因易误文而迁就其说者也意孟坚所见易本为得其真古文尚书满招损嗛得益亦与今文不同国语曰陷而入于恭其满之甚也韦昭注骄为满恭为嗛旧音嗛口玷切又音谦宋莒公谓说文作歉食不满也作谦非前辈于嗛谦之辨严矣

将尉

陈胜传将尉醉师古曰将尉者其官本尉耳时领戌人故为将尉张守节曰尉为将也仁杰按左传阖闾伤将指正义云谓大指为将指者言其将领诸指也足之用力大指为多故足以大指为将指于时有两尉故以其大者为将尉犹以大指为将指也晋语祈奚为军尉谓之元尉亦以有佐尉故尔雅将与元皆训大

血食

为胜置守冡于砀至今血食王莽败乃絶师古曰至今血食者史记本语王莽败乃絶者班固之辞史通云陈渉世家称其子孙至今血食汉书渉传乃具载迁文即如是岂陈氏苗裔祚流东京乎仁杰按高帝诏楚隠王亡后其与守冡十家则胜固亡后矣世家初不着子孙两字不知刘知几何以言之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事正类此盖使之尸而祝之耳颜注郊祀志至今血食云祭有牲牢故言血食宋景文公作髙朕赞云与文偶祠血食千古此为得迁固遗意盖不必其子孙然后血食也知几工于掊击古人顾有此误所不可晓

蒲将军一

项籍传英布蒲将军服虔曰英布起于蒲地因以为号史记索隠曰黥布起于江湖之间服说以为起蒲非也韦昭云蒲姓也仁杰曰蒲将军陈武也蒲者其封国如陈贺费侯而目之为费将军盖举其封国耳非姓也楚汉春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柴将军在皇帝后史记取之而汉书不取西京杂记遂云孔费皆假为名舒王淮阴侯诗云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用杂记语也其实孔将军为孔藂费将军为陈贺柴将军即武也故史记书棘蒲侯柴武大将军军而汉书作陈武

蒲将军二

陈武侯状以将军起薛别救东阿至霸上仁杰按武无本传而蒲将军事颇与此相应起薛云者谓蒲将军将兵属项梁起薛也史载羽遣蒲将军救巨鹿而不言其救东阿按章邯围东阿在蒲将军以兵属梁之后岂武实尝别将兵徃救东阿而史失载其事欤不然即表谟书巨鹿为东阿耳史又载羽遣蒲将军再破章邯军羽遂入至戏西则表所谓至霸上者也观此蒲将军为陈武无疑

五领

张耳传秦北为长城之役南有五领之戍舆地志五领谓大庾骑田都龎萌渚越城岭广州记谓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也服虔则曰山领有五因以为名一说自衡山之南一山东尽于海仁杰按淮南书始皇发卒五十万使蒙公筑修城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虞之都一军守南野之岸一军结余干之水与张耳传相符所谓五领者非也按汉志镡城县属武陵郡南墅县余干县并属豫章郡九疑属零陵而番禺属南海云

赵相国

卢绾传陈豨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刊误曰赵当为代仁杰按淮阴侯传豨为代相监边髙纪豨以代相国反此云赵相国其文异者盖七年代王喜弃国归立如意为代王以爱子留长安是岁豨为代相九年徙如意王赵而豨就迁赵相国则豨为代相国也年为赵相国在九年岁月可考盖未尝为代相国也功臣侯表亦载豨以赵相国反而纪于十年九月书豨反时为代相国此纪误也汉纪承误作代相尤非至通鉴但书豨为相国而不着其为赵若代疑偶脱一字方豨为赵相国而周昌于时又为赵相者按汉初诸侯王有丞相有相国昌为丞相行相事而豨自为相国守边时代未有王不应置相故豨以赵相国并将赵代兵

八佾

刘向传季氏八佾舞于庭云云卒逐昭公师古曰八八一佾后书祭祀志祭用童男十六人服应曰即古二羽也仁杰按鲁昭二十五年禘于襄公万者二八纔十六人其众舞于季氏则用六十四人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盖言尊家庭而简宗庙一至于是此而可忍其势将无所不为盖有无用之心矣故向终终其事曰卒逐昭公其得圣人之微意欤杜征南以用六为三十六人傅氏非之曰舞所以节八音故必以八人成列降杀以两者减其二列尔若一列又减二人至士止余四人岂复成乐按郑以女乐二八赂晋晋侯以一八赐魏绛则八人一佾为是左传正义曰季氏祭与禘同日乐人少季氏便使自足故于公万者惟有二人淮南书亦云祷于襄庙舞者二人按四人尚不成乐况二人乎人当作八传文误也孔子指言季平子今语语解作桓子亦非是【案是书因避宋钦宗讳桓子作威子今改从论语原文】

得兽

萧何传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史记作得走兽仁杰按上文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者人也所谓走得兽者谓其追而杀之耳云得走兽则乖本指矣王仲任亦云髙祖行封先及萧何萧何坐坐樊郦驰走是也韩非书曰救火者挈壶而走则一人之用操鞭棰指挥而趣使人则制万夫救火之说犹猎之说则挈壶而走犹走得兽者也其功之相絶岂不相十百哉明萧何之功非羣臣之所能及也

颐指

贾谊传颐指如意如淳曰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刊误曰颐指两事仁杰按陈胜传卒中徃徃指目胜广谓手横目视之此固为两事若颐指则如贡禹所云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耳师古谓动目以指物出气以使人然则颐指目指正自一意如说是也山谷诗云外间李父颐指麾用此

亡何

袁盎传日饮亡何师古曰亡何言更无余事仁杰按卫绾传不孰何绾贾谊传大何之域颜注皆曰何问也史记作日饮毋苛按王莽传掖门仆射苛问又亭长苛之古苛何通种本意盖曰吴王骄日又有南方卑湿宜日饮酒而已其它一切勿有所问如此而后可免祸也亡与毋义训不同亡者有亡之亡而毋则禁止之辞也彼方戒盎勿有所问则其字当从史记为正

姑姊子

汲黯传黯姊子司马安史记作姑姊子仁杰曰史记之文是也尔雅释亲云父之姊妹为姑樊光引春秋传姑姊妹为证左传正义曰古人谓姑为姑姊妹盖父之姊为姑姊父之妹为姑妹列女传梁有节姑妹入火取其兄子是谓父妹为姑妹也司马安之于汲黯自史记言之则为姑之子于黯为内兄弟自汉书言之则为姊之子实黯之自出也此一字似不可削

子姓

山蚡传跪起如子姓师古曰姓生也言同子礼若已所生仁杰按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郑康成曰所祭者之子孙言子姓者子之所生又礼记子姓之冠孔颖达曰姓生也孙是子所生然则姓之为言孙也麟趾之诗一章言公子二章言公姓三章言公族其亲疎先后自有次第颜说以姓为子固失之至毛公不知公姓之后公孙乃以为同姓而翻谓公族为同祖其舛刺又甚矣

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师古曰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仁杰按颜注本出淮南书所云戴角者无上齿此非通论也其它羊鹿之属岂皆无上齿乎按行露诗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盖古谓咮为角也兽有齿而鸟有咮鸟有翼而兽四足故曰予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足互文以见鸟与兽不相兼耳谁谓雀无角谁谓鼠无牙与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羣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辞意正等郑笺云雀之穿屋不以角乃以咮盖不悟角即咮也又云不思物变而推其类似是谓雀无角而鼠则有牙舒王解亦曰谓雀穿屋以角而雀实无角其诬易见谓鼠穿墉以牙而鼠实有牙其诬难知盖承用郑说学者疑焉大戴礼亦言戴角者无上齿又云无角者无前齿有羽者无后齿则又与颜注小异太玄掜云啧以牙者童其角言如平九日无余分也盖祖仲舒之意

丹水

司马相如传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注谓西至于豳为西极紫渊在榖罗县苍梧在交州丹水出上落仁杰按注指丹水为洪农丹水县其地之相去与苍梧西极紫渊不类且天子以四海为境八薮为囿亡是公方侈而张之顾肯近取三辅而止哉按山海经南有丹穴之山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甘泉赋亦云东烛沧海西耀流沙北爌幽都南炀丹崖二赋皆指丹穴之水言之以其在长安极南之境故也

苍梧

左苍相师古曰苍梧属交州在长安东南仁杰按檀弓言舜葬于苍梧之野注谓零陵是其地零陵在长安之南不得云左按山海经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郭注今在东海朐县世传此山自苍梧从南徙来上皆有南方物崔季珪叙述初赋云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舆地广记云郁州山一名苍梧不知相如果用此事否不然当作苍海如甘泉赋所用乃当

曼姬

郑女曼姬刊误曰曼邓姓也姬亦妇人通称尔仁杰曰姬与曼皆姓也古者妇人必称姓繇汉以来始以氏行外戚传于后妃夫人法当以姓挈氏如春秋所书而但书张皇后李夫人赵倢伃史良娣而已尤无谓者乃以姬为妇人美称不问何姓皆称曰姬戚姬薄姬之类是已泛之则曰美姬幸姬他姬诸姬是是徒见陈风有彼美淑姬之言不知陈为妫姓之国其诗所指齐姜宋子淑姬皆异姓也徒见齐侯夫人及内嬖有王姬蔡姬卫姬少卫姬宻姬而不知周蔡卫宻皆姬姓也此误由来盖乆汉人多不悟者此赋当曰邓曼郑姬如此乃不碍理

孙卫

孙叔奉辔卫公参乘郑氏曰孙叔者太仆公孙贺也字子叔卫公者大将军卫青也仁杰曰此两人盖指古之善御者耳下云青琴虙妃之徒色授神予心愉于侧又岂当时眞有此耶按孙叔即楚词所谓骥踌躇于弊輂遇孙阳而得代者是也卫公即国语所谓卫荘公为右曰吾九上九下击人尽殪者是也校猎赋蚩尤并毂蒙公先驱二京赋大丙弭节风后陪乘亦秖用古人此类甚多不可徧举至长杨赋云乃命票卫此则指言青去病也

两汉刊误补遗卷六

猜你喜欢
  列传卷第一百一十·刘昫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九·杨仲良
  卷之一百八·佚名
  卷之九十一·佚名
  第四一四认充结状光绪二年五月一二二一七--四·佚名
  第一○四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九日一一三○四-一三·佚名
  第九五禀同治十三年九月七日一一三○四-四·佚名
  第十卷 水利治绩下·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纪昀
  八○四 谕校书错误之皇八子永璇等俱着分别罚俸或注于纪录抵销·佚名
  卷一百十九·张守节
  颜之仪传·令狐德棻
  吕琦传·薛居正
  卷一·佚名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七·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七目录闲适类松雪翁桐阴高士图【元邓文原】题秋林高士图【元郯韶】题赵千里高士图【元郑东】题高士图【元龚开】题高士图【元周驰二首】题高士图【元陆文圭】题高士图【元倪瓒】和

  •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沈约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恆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裸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裸虫,刘

  •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一·忠义二·宋濂

        ◎忠义二   张桓,字彦威,真定藁城人。父木,知汝宁府,因家焉。桓以国子生释褐,授滑之白马丞,入补中书掾,擢国子典簿。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以言事不合去。未几,汝宁盗起,桓避之确山。贼久知桓名,袭获之,罗拜请为帅

  • ●卷五·李攸

      郊赦二   英宗治平二年南郊,御札内外文武臣僚等: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始。故礼有报本反始,而祀天地,尊先祖,于是乎致虔恭焉。国朝之制,郊以三岁。而自皇祐癸巳,一纪于今,銮舆之行,不踵乎经涂;皇邸之设,不严乎大次。交神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弘治九年九月甲辰朔南京礼部尚书童轩复乞致仕 上曰卿操履清慎方切委任所请不允○乙巳升兵科左给事中鲁昂为户科都给事中○丙午致仕南京工部尚书冯贯卒贯字大用直隶蠡县人天顺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升大理右寺丞三转至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万历十五年八月戊午朔○云南左布政使张楚城升太仆寺卿致仕○吏部推太平府推官蔡时鼎为南京刑部广西司主事 上不许湖广道御史王世扬上<锍-釒>曰先是 皇上惩创冒籍慎重贤科时鼎不达 圣衷妄有陈说狂愚之罪固无所逃

  •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春正月。癸酉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记注  ○遣官祭太庙后殿。早事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拈

  • 卷之一百·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九月。辛未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子皆如之。内记○谕内阁、曾国荃奏、指定拨款及时买谷还仓一摺。据称山西前被旱灾。外省

  • 二 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胡适

    泰兴县旧属于南通州,是江北的一个小县,丁文涛先生说那是一个“风气锢塞”的“滨江偏邑”。在那么一个小地方做一个绝顶聪明的神童,是最危险的事。王荆公有《伤仲永》一篇短文,指出那个神童方仲永陷在

  • 卷四十六·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六宋 李明復 撰定公程頤曰定公名宋襄公子昭公弟恭王十一年即位定謚也安民大慮曰定元年春王謝湜曰即位之元年不書正月者以魯之嗣君未立故也頒正朔以正天下天王

  • 卷七·高攀龙

    <经部,春秋类,春秋孔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孔义卷七    明 高攀龙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而言即位与闻乎故也公子遂如齐逆女丧未朞年遣卿逆女何亟乎结齐以自安敬嬴襄仲弑君篡国之本谋也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

  • 卷四·俞汝言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平义卷四      秀水俞汝言撰闵公【名啓方史记名开庄公之子母叔姜九歳即位在位二年諡法在国逄难曰闵】元年春王正月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亲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继之如君父焉者受国焉尔【谷梁】齐人

  • 勒卒令第十八·尉缭

    勒,约束,统率。勒卒,就是统率指挥军队。本篇叙述金、鼓、铃、族等指挥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军队训练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军队指挥的坚定性、计划性和灵活性。72、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

  • 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智顗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三归戒初门第十三   一归佛 二归法 三归僧  次十善而辨三归者。如来未兴于世。尔时已有十善之化。是为世间旧善。岂有三宝之可归。大圣初成正觉。方因提谓长者。开授三归之戒。

  • 卷第二十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八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佛事 戊寅冬师在金粟为西堂挂板拈楗云佛祖眼睛衲僧鼻孔这里分明荐得便已八穴七穿其或未然元上座符到奉行代新此令去也乃鸣楗云霹雳一声催电急狞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一·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一 举古下 侍者 明远等 编 举百丈再参马祖。侍立次。祖竖起拂子。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於旧处。良久云。你他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丈取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此用。丈

  •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尚仲贤

    简名《气英布》。杂剧剧本。元尚仲贤作。四折,末本。本事出《汉书·英布传》。剧写项羽征九江英布击汉,布因与龙且不和托病不赴。刘邦从张良计,派辩士隋何往九江说布降汉。布正犹豫,适楚使至。何出谓楚使云:“九江王已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