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两汉刊误补遗卷五

封禅

郊祀志申公曰封禅则能仙登天矣丁公曰封禅者古不死之名仁杰按封者封土而为坛禅者除地而为墠封禅即方岳明堂之异称耳而方士之说乃谓封禅可以登仙而不死故世主乐闻其说而甘心于此是非方士之罪儒者不能正名名之过也霍去病伐匈奴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师古曰积土增山曰封为墠祭地曰禅又可以是为不死之名耶

太岁一

天文志岁星曰东方晋灼曰太岁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在四盂四季则岁星行二宿仁杰按淮南书论太阴在四仲四钩与晋说同则太阴即太岁也天官书摄提之岁岁阴左行在寅则岁阴亦太岁也淮南书又谓太阴或曰青龙或曰天一则青龙天一亦太岁也凡天官书所谓岁阴淮南所谓太阴青龙天一皆为太岁之异名而天一又谓之阴德其名之不一如此

太岁二

天文志直斗口三星若见若不见曰阴德或曰天一仁杰按淮南书所谓元始建于甲寅又曰天一元始正月建寅则淮南书所谓太阴天一其说盖本于志所载阴德天一之星也然淮南不名天一为太岁又自以咸池名之其行度与天一正尔相违天一左行十二次每岁一移终而复始寅年在析木卯年在大火咸池右行十二次凡一岁间三歴四仲之月寅月在酉卯月在子丑月在午子月在卯此其所以异也洪丞相隶释云咸池经星不可离次周流四仲当是其神尔仁杰于天一亦云

太岁三

淮南书鹊巢向天一博物志鹊背太岁埤雅鹊巢向天一而背岁则天一又似与歳不同仁杰按淮南书云天一可向而不可背故谓鹊巢知所向博物志作于后则鹊知太岁义出于此矣以向为背传写失之而埤雅乃以天一与岁为二殆兼采淮南博物志之说而未之决择耶王充书载移徙法云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则向与背皆不可矣大抵阴阴者流使人拘而多忌而其说又自不一此类是也

咸池一

天文志东宫苍龙南宫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仁杰按苍龙总东方七宿言之朱鸟玄武亦各总其方七宿而言至咸池则别一星名自在二十八舍之外晋天文志所谓天潢南三星曰咸池鱼囿者是已此岂所以总西方七宿者哉今以咸池与苍龙朱鸟玄武并称又列参白虎于昴毕之后何其类例之驳也

咸池二

志载西宫咸池隶释华山碑用其说云岁在戊午名曰咸池洪公援志文证其为胃昴毕三宿谓岁星以五月与胃昴毕晨出东方而以午年舍其分故以咸池为名仁杰按古者谓朞为岁取岁星行一舍十二年周而复始也以史记岁星次舍推之则岁阴在午岁星居酉正当胃昴之分然岁星又自有超舍之说按按左传襄公十八年丙午是年岁在豕韦则岁星自居亥而当室毕之分矣此碑所用岁名以史记岁星次舍言之则可尔

戎叔

天文志戎叔为孟康曰戎叔胡豆也仁杰按春秋齐侯来献戎捷榖梁曰戎叔也疏谓管子以戎为豆范氏云据彼传及注意似不以戎为豆刘原父云齐伐山戎乃取其豆欤疑榖梁所解此戎者即北狄也北字类狄字类叔传写讹谬又并为一字耳然戎叔自后稷时有之非始于齐侯诗曰蓺之荏菽尔雅曰戎叔谓之荏菽郭璞樊光舍人李巡皆云胡豆孙炎云大豆也诗正义谓璞等以戎是夷名故以为胡豆即如郭言齐威始布其种则后稷所种者何时絶乎礼有戎车不可谓之胡车然则戎叔当谓大豆孟说非也

魏舒

五行志晋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翟泉魏子莅政云云魏献子田于大陆焚焉而死师古曰因放火田猎而见烧杀也仁杰按志所载田于大陆焚而死国语文也内传亦载此事云田于大陆焚焉还卒于宁观此则非因猎被焚而卒礼季春出火为焚也注谓焚者焚莱志本指言舒以诸侯之臣而代天子大夫莅政是为貌之不恭故不旋踵而卒大归不过如此

三虢一

地理志本注曰北虢在大阳东虢在荥阳西虢在雍州左传曰义曰宫之奇言虢仲虢叔晋语称文王友二虢则虢国本有二仁杰按虢本有二今志以为三者外传称虢郐为大是其一也西有虞虢是其二也春秋书郭公髙诱曰郭古文虢字是为三虢经书郭公于文为缺而传复逸其事荘公六年泰武公之十一年也是岁灭小虢事见秦本纪注引西虢在雍州为证疑此即所书郭公水经谓雍县虢叔国平王东迁自此之上阳为南虢非也

三虢二

后汉志亦阳三虢荥阳有虢亭虢叔国云者东虢也大阳有下阳城虢邑云者北虢也陜县本虢仲国云者则志所谓雍州之西虢而秦本纪所谓小虢者也荣阳郑分陜秦分而大阳晋分也故荥阳之虢为郑所灭陜县之虢次为秦所灭大阳之虢最后为晋所灭然则虢国不止有二矣蘓黄门云扁鹊见虢公或疑其妄然战国之际薛亡乆矣而孟尝君称薛公安知是时无虢公者哉是又在三虢之外

三虢三

孔颖达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云仲叔皆文王时虢君字也外传载史伯云虢叔恃势内传载虢叔自北门入王命虢仲立晋侯颖达谓不知谁是仲后谁是叔后仁杰按左传虢仲芮伯梁伯伐曲沃芮梁故地在冯翊与弘农相迩秦灭虢后芮梁数朝于秦故帝王世纪以西虢为仲而后书亦以陜县为仲国审尔则荥阳大阳二虢为叔国矣凡传称虢仲者即仲之后称虢叔者即叔之后盖仲叔虽始封君之字后世子孙因用以为称如赵盾之字为孟而其后皆称赵孟也东虢北虢皆为叔后者岂东虢为郑所灭而王复封其后耶

三虢四

公榖二传以郭公赤失国而归于曹蘓黄门云先书赤归于曹而继之以郭公非辞也仁杰按秦灭小虢后十九年春秋乃书郭公疑郭公失国之后为寓公于他国至是又有所之故书于经耳鲁荘六年郭亡又三年齐桓公始入于齐其后过郭墟而问焉当是时制邑之虢其亡已乆下阳之虢犹在则齐桓过而问焉者正秦所灭而春秋之所书也史记正义以小虢为羌别种果羌也春秋安得书其公爵也哉

仲雍虞仲

地理志亶父长子太伯次曰仲雍孔子谓虞仲夷逸师古曰虞仲即仲雍也仁杰按史记周本纪吴世家所载虞仲仲雍事不同自本纪言之则仲雍为太伯之弟而虞仲乃仲雍曾孙周章之弟也然本纪言太伯弟曰虞仲而世家言太伯弟曰仲雍是虞仲仲雍合而为一人也本纪言虞仲为太伯之弟而世家言虞仲为周章之弟是虞仲有两人也纪与世家皆出太史公而自相伐如此太史公采论语春秋传为书今按左传宫之奇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则虞仲为太伯之弟太王之子明矣孔子亦谓虞仲隠居放言与夷齐并称之曰逸民夫虞仲惟未尝有国也故与夷齐并称使其继太伯君句吴则安得谓之隠而以逸民名之也哉左氏又载子贡之言曰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髪文身以此推之则虞仲仲雍决非一人虞仲则仲雍盖太伯之子嗣有吴国虞仲为太伯之弟则仲雍盖太伯之子也孟坚既承误于太史公颜注又从而和之过矣

北吴

封周章弟中于河北是为北吴后世谓之虞仁杰按周章之弟世家作虞仲志作吴中声转而为为虞仲中古字通则吴中即虞仲矣然周本纪以虞仲为太伯之弟而世家与志以虞仲为周章之弟者按周章弟其初必自有名而史失之方武王封周章弟为虞公本以为逸民虞仲之后当时因以虞仲目之如二虢之后称虢仲虢叔赵盾之后称赵孟也张守节云周章弟名仲初封于虞后人以国配仲故又号始祖为虞仲如其说则是以曾孙而变祖字恐无是理北吴无亦谓之吴故以北冠之以别荆变之吴如虢之分东西耳其转而为虞则犹虢为郭也志以虞为北吴而齐语谓为西吴者盖在北在西从周所都言之世家曰封周章弟于周之北则以为北吴者以其在镐京之北郑语曰当成周者西自虞虢则以为西吴者以其在成周之西二说所以不同

吴城

河东大阳县注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后书本注云吴山上有虞城刘昭补注引帝王世纪曰舜嫔于虞吴城是也仁杰曰大阳吴城班孟坚作吴范蔚宗作虞孟坚以为太伯后所封皇甫士安以为有虞之后按左传少康奔奔有虞虞思邑之于纶注注有虞今梁国虞县纶虞邑也郡国志虞县有纶城史记索隠曰商君所封虞即今梁国虞城然则补注所引误矣

三江一

吴有三江五湖之利仁杰按国语伍子胥曰吴与越三江环之范蠡曰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然则三江五湖吴越所共非吴独得而有也以春秋内外传考之句践率中军泝江注吴江也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水而陈吴王军于江北越军于江南注松江也又越与吴战于五湖注今太湖也吴伐越越子御之陈于檇李夫差败越于夫椒注檇李在嘉兴县夫椒在太湖中传称句践之地北至于御儿西至于姑篾注御儿在嘉兴县始蔑在太湖中按吴越相攻其在檇李在御儿在笠泽则今秀州及吴江县吴松江也其在五湖在夫椒在姑篾则今太湖也凡今嘉兴华亭吴江昆山濒江一带之地其南则越之北鄙其北则吴之南鄙吴县太湖亦然观此则三江五湖为吴越共地审矣志以会稽以下八郡为吴地而以苍梧以下七郡为越地按会稽之吴曲阿毗陵丹徒娄无锡阳羡此吴地也至乌伤余暨诸暨山阴余姚上虞海盐剡由拳大末乌程句章余杭觐钱唐鄮富春冶回浦则尽越地耳志当如韩魏之于颍川分明之可也

三江二

史记越世家越伐楚楚威王大败之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仁杰按吴故地在今吴松江太湖之北太史公所云岂以吴伐越尝至会稽耶句践栖于会稽韦昭谓山在今山阴南七里是吴师入越尝絶江而至山阴不止浙江之北而已其实入越与入郢同虽尝深入其国都而不能有其地然则吴地止于松江非浙江也王仲任曰余暨以南属越钱唐以北属吴钱唐之江两国界止陈后山诗亦云吴越到江分是皆承太史公之误

北景

日南郡北景师古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考古编云旧唐志景州北景县晋将灌邃破林邑五月五日即其地立表表在北而日影在表南郡名日南则县为北景固相应仁杰按唐命太史徃安南测候日影夏至影在表南与灌邃同郡得名固以此然王充书谓日南郡有徙民还者问之云日中之时所居之地未能在日南也盖日南郡县惟五月日影在南常时影不在南亦不在北故水经云北读为荫芘之芘言影为身所芘此尔雅所谓岠齐州以南戴日者也汉民徙者但以常时所见言之北景音芘影水经言是也若列■〈垂夬〉倒景则谓日月之光皆倒在下又与芘影音训不同

艺文志故有辑略师古曰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仁杰按当是时犹未以集名书故此志所载赋颂歌诗一百家皆不曰集晋荀朂分书为四部【案是书因讳宋神宗嫌名荀朂作荀勉今依晋书原文改正】其四曰丁部宋王俭撰七志其三曰文翰志亦未以集名之梁阮孝绪为七録始有文集録隋经籍志遂以荀况等诗赋之文皆谓之集而又有别集史官谓别集之名汉东京所创按闵马父论商颂辑之乱韦昭曰辑成也窃谓别集之名虽始于东京实本于刘歆之辑略而辑略又本于商颂之辑云

太学

曲台后仓九篇晋灼曰西京无太学仁杰曰太学兴于元朔三年按儒林传诏太常议予博士弟子太常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员是也先是董仲舒对策愿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史谓立学校之官自仲舒发之故武纪以是列之赞语宣纪以是载于议尊号诏文是太学兴于武帝时明甚贾谊曰学者所学之官也韩延寿修治学官注谓庠序之舍文翁修起学官招学官弟子注谓学之官舍然则儒林传所云兴旧官及博士官非太学而何下文郡国县官有好文学者与计偕故文翁传云武帝令天下郡国皆文学校官乌乌有天下皆立学而天子之都乃反无太学之理纪于元朔五年书丞相弘谓为博士置弟子员按太常议本文为博士下有官字纪脱之耳通鉴知其误故武纪书曰博士官盖取儒林传文足之也且史载何武等习歌诗太学下博士弟子王咸举幡太学下孰谓西京无太学也哉王尊事师郡文学官此郡文学之官舍如博士官也师古曰郡有文学官而尊事之以为师岂忘前注耶官当读作馆易官有渝九家作宫蜀作馆古官馆通

两汉刊误补遗卷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欧阳修
  卷二十八 志三·赵尔巽
  五刑解第三十·王肃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五·汪楫
  卷七十二·谷应泰
  第十回 违谏议陈胜称王 善招抚武臣独立·蔡东藩
  卷一·舒赫德
  卷二·陈康祺
  卷之五百十六·佚名
  日记 光绪廿一年乙未·恽毓鼎
  两粤梦游记·马光
  封禅书第六·司马迁
  王雄传·令狐德棻
  汉纪五十五 孝献皇帝戊建安四年(己卯、199)·司马光
  同治三年三月廿六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履道·唐圭璋

      履道字适正,号正心,丰城人。咸淳元年(1265)进士。仕为鄂县令。元大德中,为山南湖北道按察司知事、宁州通判、瑞州蒙山银场提举。大德八年(1304)卒。   凤凰台上忆吹箫   秦淮夜月   劝客新楼,鸣筝上酒,夜凉人爱秋深

  • ◆铁牛翁何景福(铁牛翁遗稿)·顾嗣立

    景福字介夫,睦之淳安人。宋大理寺大卿梦桂族孙,常以任重致远自期,故自号曰「铁牛子」。以所遇非其时,累辟不赴,晚年避地武林。兵定后,始归乡里,诗酒自娱,以终其身。有《铁牛翁诗》一卷,多所散失。卒后十余年,从孙如晦为集其遗稿

  • 卷四·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四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四【讽谕新乐府下三十首】 骊宫高 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迟迟兮春日玉甃煖兮温泉溢嫋嫋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翠华不来兮岁月

  • 卷五 茕斋歌诗五十六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五茕斋歌诗五十六首 乐府三 ○ 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

  • 卷七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七 李德裕【字文饶赞皇人】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 孟夏守畏途舍舟在徂暑愀然何处念念我龙门坞密竹无蹊径高松有四五飞泉鸣树间飒飒如度雨茵桂秀层岭芳荪媚幽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薛涛李冶诗集二巻薛涛蜀中妓李冶鸟程女道士涛与元稹相倡和冶亦尝与刘禹锡游皆中唐人也书録解题载薛涛诗一巻李冶诗一巻今皆不传此本盖后人抄撮而成涛集中如闻道边城苦一首兼载洪迈唐人万首絶句计有功唐诗

  • 前汉孝武皇帝纪四卷第十三·荀悦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春三月戊寅。丞相公孙弘薨。壬辰。御史大夫李蔡为丞相。张汤为御史大夫。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逾乌盭。讨漱濮。陟狐奴。历五国。生获匈奴单于子。转战五日。过鄢耆山千

  • 卷二(起二月,尽三月)·韩愈

      二月甲子,上御丹凤门,大赦天下。自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原之。诸色人中,有才行兼茂,明于理体者;经术精深,可为师法者;达于吏理,可使从政者;宜委常参官各举所知。其在外者,长吏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梁本)·佚名

    九月壬朔敕各省搜访志传备史馆从御史刘芳之请刑科都给事中李春烨为湖广右参政熹宗旧纪是月壬子朔发内运库新造军器于关门己未工部尚书陈长祚免庚申贵州巡按御史傅宗龙奏诛安氏党陈其愚其愚凶狡多计至是伏诛两朝从信录

  •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八月。丙子朔。科尔沁台吉厄尔得普图、来朝。  ○丁丑。遣大学士萧永藻、祭先师孔子。  ○上驻跸噶海图昂阿地方。  ○喀尔喀和硕亲王多罗额驸车妄扎布、来朝。  ○先是、鄂尔多斯

  • 耶律蒲鲁传·脱脱

    耶律蒲鲁,字乃展。幼时聪慧过人,好读书,年方七岁,便能记诵契丹大字。学习汉文,不到十年,博通经书典籍。重熙年间,举进士第。主考官因为国制没有契丹人参加进士考试的条文,上奏于皇上,因为庶箴擅自让儿子参加科举考试,鞭打二百。

  •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十六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十二年正月初二日直隶总督【臣】李卫谨 奏为奏报岁朝瑞雪事恭惟 元旦佳辰乃万彚之始而雪为五谷之精今保

  • 卷六下 滕文公章句下·孙奭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丑怪孟子不肯每辄应诸侯之聘,不见之,于义谓何也。)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古者不为臣不肯见,不义而富且贵者也。)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孟子言魏文侯、鲁缪

  • 第六章 2·辜鸿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辜讲孔子祖国在位的国君(鲁哀公)问孔子,他的学生中哪个最有才华?孔子回答:“那是颜回。他从来不因自己的烦恼而使别人

  • 卷十九·魏了翁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要义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九宋 魏了翁 撰聘礼一此聘礼是侯伯之卿大聘聘礼第八 郑云大问曰聘者则此篇首所论是也云乆无事者案下记云乆无事则聘焉注云事谓盟防之属若有事事上相见故郑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说菩萨修行次位。第四云何次第得入净土门。一者入左字观本净妙行义。观自在王如来说妙观理趣净土门。就此门中说有二品。一者先演不思议法界圣道如来真如法

  • 十三经义疑·吴浩

    清吴浩考证《十三经》疑义的著作。十二卷。是书取诸经笺注,标其疑义,详加考证。考证周之军制与春秋列国军制多有变异,认爲周之军制一军爲一万人,而不是 《周礼》所记一军爲 一万两千五百人;其解《诗》所言“公车千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