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勒卒令第十八

勒,约束,统率。勒卒,就是统率指挥军队。本篇叙述金、鼓、铃、族等指挥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军队训练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军队指挥的坚定性、计划性和灵活性。

72、金鼓铃旗四者各有法。鼓之则进,重鼓则击;金之则止,重金则退。铃,传令也。旗麾之左则左,麾之右则右。奇兵则反是。一鼓一击而左,一鼓一击而右。一步一鼓步鼓也,十步一鼓趋鼓也,音不绝鹜鼓也。商将鼓也,角,帅鼓也,小鼓,伯鼓也,三鼓同则将、帅、伯其心一也。奇兵则反是。鼓失次者有诛,喧哗者有诛,不听金鼓铃旗而动者有诛。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会之于三军。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教成试之以阅。

[译文]

金鼓铃旗四种指挥工具各有各的用法。一次击鼓部队就前进,二次击鼓部队就冲击;一次鸣金部队就停止,二次鸣金部队就后退。铃是用来传达命令的。旗指向左边部队就向左,指向右边部队就向右。但使用奇兵时就应变换这些指挥信号。有时鼓声一阵是令部队向左冲击的,有时鼓声一阵是令部队向右冲击的。走一步敲一下鼓是慢步行进的鼓声,走十步敲一次鼓是快步行进的鼓声,鼓声不断是跑步行进的鼓声。发商音的鼓,是将使用的鼓;发角音的鼓,是帅使用的鼓;发音细小的鼓,是伯使用的鼓;三种鼓声同时响起,表示将、帅、伯意图一致。对奇兵应改换这些指挥信号。鼓音混乱的处死,大声喧哗扰乱鼓音的处死,不听金鼓铃旗指挥而擅自行动的处死。首先以百人为单训练作战,训练完成后,再以十人为单位进行合练,十人训练完成后,以万人为单位进行合练,万人训练完成,就集合全军进行合综。全军吏卒都应学会有时分散,有时集中这种大军作战的方法。全军训练完成后,通过校阅,以检查训练的效果。

73、方亦胜,圆亦胜,错邪亦胜,临险亦胜。敌在山,缘而从之。敌在渊,没而从之。求敌若求亡子,从之无疑,故能败敌而制其命。夫蚤决先定,若计不先定,虑不蚤决,则进退不定,疑生必败。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其举有疑而不疑,其往有信而不信,其致有迟疾而不迟疾,是三者战之累也。

[译文]

[有训练的军队,]方阵也能取胜,圆阵也能取胜,在错综复杂的地形作战也能取胜,在险要阻绝的地形作战也能取胜。敌人在山上,就缘山进攻它。敌人在水上,就下水攻击它。手求敌人要象手找丢失的孩子一样迫切,毫不迟疑地追击,所以能打败敌人,致敌于死命。用兵必须提早定下决心,预先确定作战计划,如果计划不预先制定,决心不及早定下,就会进退不定,疑虑丛生,这样必然招致失败。一般说未正兵应该先用,奇兵应该后用,但是,哪个先用,哪个后用,都是为了战胜敌人。一些庸将不懂得这种奇正变化的法则,一意孤行,以先击为勇,这就没有不失败的了。在出兵时,该考虑的不考虑;进军中,该有信心而又动摇;在战斗中,当快时不快,当慢时不慢,这三种都是对作战不利的。

猜你喜欢
  解蔽篇第二十一·荀况
  立本第十一·商鞅
  ●草木子卷之二上·叶子奇
  卷七六·邱濬
  泾野子内篇卷十八·吕柟
  卷十五·杨简
  第十六章 7·辜鸿铭
  第十五卦:《谦卦》·佚名
  卷一·夏良胜
  曲礼上·姚际恒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佚名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跋·太虚
  自在王菩萨经卷下·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一·佚名
  十住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正统四年八月丙子朔沙州卫都督困即来密令人至瓦剌哈密诸处诇事具得其状遣使臣保童等入奏 上以困即来效力朝廷多历年岁屡奏边情忠勤可尚令礼部从优议赏于是赐困即来金织文绮表里各八仍赐敕奖谕之保童等陛见及辞皆特赐

  • ◎白发红妆(一树梨花压倒双海棠)·李定夷

    红颜配白发,为婚姻中之数奇。如钱牧斋之于柳如是,千古谱为美谈。今有吴江宋翁云间杨氏结婚之事,非特老少悬殊,抑且演一重婚之趣剧也。宋氏先世固窭人子,其祖一日郊游,忽有雌雉导之。至一穴,发之,得白镪万余,遂以起家。人遂称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六上·袁枢

    宋 袁枢 撰慕容叛秦复燕 【肥水之役 姚苌灭秦慕容灭西燕】晋海西公太和四年燕车骑大将军呉王垂犇秦 初秦王坚闻太宰恪卒隂有图燕之志惮垂威名不敢发及闻垂至大喜郊迎执手曰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

  • 王逢传·张廷玉

    王逢,字原吉,江阴人。元至正年间做《河清颂》,御史台推荐他为官,他称病辞谢。张士诚占据江浙一带,其弟张士德听从王逢的话,北降元廷以抗明。太祖灭士诚后,欲召用王逢,王逢坚决不受命,隐居于上海乌泾,以歌咏自怡。洪武十五年(132

  • 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二兵考舟师水战【车战】明太祖初在和阳巢湖帅廖永安等以水军千膄来附先是太祖欲图集庆患无舟楫乙未五月巢湖帅廖永安以水军千艘来附败元将蛮子海牙遂定渡江之计至丙申年九月置金

  • 职官二一·徐松

    光禄寺【宋会要】光禄寺:元丰以后,太官令、法酒库、内酒坊、御厨、太官物料库太:原作「大」,据《宋史》卷一六四《职官志》四改。、翰林司、牛羊司、牛羊供应所、奶酪院、油醋库、外物料库并(此入)[入此]门。余见诸司库务

  • 君子僧恶什么?·孔子

    【原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讪③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⑤以为知者,恶不孙(6)以为勇者,恶讦(7)以为直者。” 【注释】 ①恶:厌恶,憎

  • 第五章 13·辜鸿铭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辜讲当孔子的学生,勇猛无畏的仲由(即子路)意识到已学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没能应用到实践中,就暂时不会去学习新的知识。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十六·王顼龄

    无逸集传逸者人君之太戒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而废也益戒舜曰罔游于逸防淫于乐舜大圣也益犹以是戒之则时君世主其可忽哉成王初政周公惧其知逸而不知无逸也故作是书以训之言则古昔必称商王者时之近也必称先王

  • 书虚篇第十六·王充

    【题解】本篇批判了“传书”(解释儒家经书的著作)中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说法,故篇名曰“书虚”。文中王充明确指出“传书之言,多失其实”,并举出十二个失实的例子。如汉儒说孔子葬在泗水边,泗水为之回流,是因

  • 第14章·老子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1)。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2)。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3),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4)。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5)。迎之不见其首,随之

  • 道行经萨陀波伦菩萨品第二十八·佚名

    佛语须菩提,疾欲得佛者,索般若波罗蜜。当如萨陀波伦菩萨。於今在上方。过六百三十亿佛国。佛名揵陀罗耶。其国名尼遮揵陀波勿。萨陀波伦菩萨於彼间止。须菩提白佛言:萨陀波伦菩萨本何因缘索般若波罗蜜。佛语须菩提,乃往久

  • 在留沪日侨欢送会答词·太虚

    ──十四年十月在上海日本俱乐部讲──中、日两国佛教徒与各地佛教徒,国虽有别,佛教是同。一、由教理上立言,一佛法教藏,发原于释迦在菩提场之大觉,中、日佛教理无二致。二、由历史上推论,日本佛教传自吾国;近五十年来,日本佛

  • 光赞经卷第十·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摩诃般若波罗蜜问品第二十五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诸四天王,诸焰天、诸兜术天、诸尼摩罗天、诸波罗尼蜜天,诸梵天、诸梵迦夷天、诸首陀卫天,各各无央数亿百千天人俱。诸天人宿命有德,光明巍

  • 四童子三昧经卷中·佚名

    隋北印度健陀罗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世尊。右胁卧于师子床上。时四童子从四方来。各与大众前后围绕。导在众首悉皆平等。智慧神通威德法行。无所差别不乖毫毛。共趣佛所往到佛前恭敬合掌。彼四童子到佛边时。各随城

  •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诸供养仪轨。如余经中广说。今但晨暮修行。或四时三时常习不间故。略去重叠简其要略。行者欲作诸佛顶念诵。先结三

  • 破庵语录序·破庵祖先

    佛祖正法眼藏。初不可传。可传者。筌蹄耳。然而师承真正根蒂分明。则有言无言。无非正法。凡所以发扬祖道。开示后学。使人因指见月。其可无传乎。先破庵老和尚九坐道场。说无义语。壁立千仞。峭绝巉岩。售用纵横。打

  • 夷白斋稿·陈基

    元代诗文别集。35卷,外集1卷。陈基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善本主要是数种明清抄本,另有明弘治八年(1495)张习刻本,题为《夷白集》12卷,不全。“夷白斋”是陈基宅邸中书斋之名。本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