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班马异同卷八

张耳陈余列传

史记八十九

汉书三十二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无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 亡其夫去抵亡邸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聴乃卒为请决嫁之张 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 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 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两人乃变 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里吏尝有以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摄之使受笞 吏去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之谢 罪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 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陈中豪杰桀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 执鋭率帅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絶功徳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木可 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家国灭人社稷絶人后世罢百 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 视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 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徳服之如此则帝业 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聴遂立为王陈耳余乃复说陈王曰大王举兴梁楚而西务 在入闗未及收河北也臣尝赵知其豪杰桀及地形愿请竒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许之以故所 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与卒三千人北略赵地武臣等从白 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杰桀曰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灭天下数十年矣北有为长城之域役南 有五岭领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 天下父子不相安聊今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向应家自为怒人自 为鬬各报其怨而攻其雠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今已以张大楚王陈使呉广周文将卒百万 西击秦于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诸君试相与计之夫天下同心苦秦久矣因天下 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此士之一时也豪杰桀皆然其言乃乃行 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莫肯下乃引兵东北击范阳范阳人蒯 通说范阳其令曰徐公降武信君又说武信君以侯印封范阳令语在通通说范阳令徐公曰 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闻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范阳令徐公再拜曰何以 吊之对通曰秦法重足下为范阳令十余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甚众不 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所以不莫敢倳事刃于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也今天下大乱秦法政不 施然则慈父孝子且倳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中以复其怨而成其功名此臣通之所以吊公者也 今诸侯畔秦矣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坚守范阳少年皆争杀君下武信君君急遣臣见武信君可 转祸为福在今矣曰何以贺得子而生也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问其死生通且见武 信君而说之范阳令乃使蒯通见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战胜然而后略地攻得然而后下城臣窃 以为过殆矣诚聴用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毋连下赵地闻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 千里定可乎武信君彼将曰何谓也臣因对蒯通曰今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 畏死贪而重好富贵故欲以其城先天下降君畏君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也然今范阳 少年亦方杀其令自以城距君君何不赍臣侯印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 其令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先下君而君不利则边地之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降而身死必 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驱驰鹜于燕赵 之郊燕赵郊见之皆则边城皆将相告曰此范阳令先下者也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 走丸也即喜矣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武信君从其计因使蒯 通赐范阳令侯印徐公再拜具车马遣通通遂以此说武臣武臣以车百乘骑二百侯印迎徐公 自通说范阳令徐公至此汉书通传文赵地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至邯郸张耳陈余闻 周章军入闗至戏却郄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用其策不以为将军 而以为校尉乃乃说武臣曰陈王起蕲至陈而王非必立六国后今将军今以三千人下赵数十 城独介居河北不王无以填之且陈王聴谗还报恐不得脱于祸又不如立其兄弟不即立赵后 愿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武臣乃聴之遂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 左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今 又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 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闗张耳陈余说武臣曰王王赵 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 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 上党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张耳陈余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 将囚之欲与分赵地半乃归王使者往燕辄杀之以固求地张耳陈余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 曰吾为二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人皆笑曰使者往十余辈辄皆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 燕将见之问燕将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赵王耳曰君知张耳陈余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 也曰知其志何欲燕将曰欲得其王耳赵养卒乃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余 杖马棰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已邪夫臣之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顾 其势初定未敢三分而王且以少长少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 而王时未可耳今君乃囚赵王念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而王夫以 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 而归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秦将诈称二世 使人使遗李良书不封曰良尝事我得显幸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良得书疑不信乃还 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余骑李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 使骑谢李良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叛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 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李良已以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道 中乃遂将其兵袭邯郸邯郸不知竟杀武臣邵骚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者以故得脱出收其 兵得数万人客有说张耳余曰两君羁旅而欲附赵难可独立立赵后扶辅以义谊可就功乃求 得赵歇立为赵王居信都李良进兵击陈余陈余败李良李良走归章邯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 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王离围之陈余北常山兵得数万人军巨鹿 北章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饟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 数使人召前陈余陈余自度兵少不能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余使张黡陈泽释往让 陈余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茍必 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有一二相全陈余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余所以不俱 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餧饿虎何益张黡陈泽释曰事已以急要以俱死立 信安知后虑陈余曰吾死顾以为无益必如公言乃乃使五千人令张黡陈泽释先尝秦军至皆 没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余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 絶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军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 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卒存巨鹿者楚力也于是赵王歇张耳乃得出巨鹿谢诸侯张耳与陈余 相见责让陈余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释所在陈余怒曰张黡陈泽释以必死责臣臣使将 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张耳不信以为杀之数问陈余陈余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 臣为重去将哉乃乃脱解印绶推予与张耳张耳亦愕不敢受陈余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予与君印绶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 而陈余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张耳遂收其兵陈余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 由此陈余张耳遂有郄隙赵王歇复居信都张耳从项羽诸侯入闗汉元年二月项羽立诸侯王 张耳雅游人多为之言人所称项羽亦素亦数闻张耳贤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 更名襄国陈余客多说项羽曰陈余张耳一体有功于赵项羽以陈余不从入闗闻其在南皮即 以南皮旁三县以封之而徙赵王歇王代张耳之国陈余愈益怒曰张耳与余功等也今张耳王 余独侯此项羽不平及齐王田荣畔叛楚陈余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 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扞蔽田荣欲树党于赵以反楚 乃遣兵从陈余陈余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念诸侯无可归者曰汉王与我有旧 故而项羽又王强立我我欲之楚甘公曰汉王之入闗五星聚东井东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王 楚虽强后必属汉故耳走汉汉王亦还定三秦方围章邯废丘张耳谒汉王汉王厚遇之陈余已 败张耳皆复收赵地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赵王徳陈余立以为代王陈余为赵王弱国初定不 之国留傅赵王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欲与俱陈余曰汉杀张耳乃从 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余陈余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余亦复觉 闻张耳不诈死即背汉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余泜水上追杀 赵王歇襄国四年夏汉立张耳为赵王汉五年秋张耳薨谥为曰景王子敖嗣立为赵王尚高祖 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鞴蔽旦暮自上食礼体甚卑 有子婿礼高祖箕倨骂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赵午等年六十余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 吾王孱王也说王敖曰夫天下豪杰桀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皇帝甚恭而高祖皇帝遇王 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啮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王亡国赖高祖皇帝得复国徳流子 孙秋毫豪皆高祖帝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赵午等十余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 不倍背徳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帝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乃洿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 独身坐耳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 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 赵王贯高诸反者赵午等十余人皆争自刎颈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等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 捕王公等皆死谁当白王不反者乃轞槛车胶致与王诣长安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羣臣宾客 有敢从王皆族贯高与客孟舒等十余人皆自髠钳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 王实不知也吏治榜笞数千刺剟爇身无可击完者终不复言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公主故不 宜有此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乃女乎不聴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 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泄公持节问之 箯舆前仰卭视曰泄公邪泄公劳苦如生平生驩欢与语问张王果有计谋不高曰人情宁岂不 各爱其父母妻子乎哉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 本指根所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上乃乃赦赵王上贤贯高为人能自立然诺 使泄公具赦之告之曰张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喜曰吾王审出乎泄公曰然泄公曰上多足下 故赦足下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余者白张王不反也耳今王已出吾责己塞死不恨矣且人 臣有篡杀弑之名何岂有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絶肮遂亢而死当此 之时名闻天下张敖已出以尚鲁元公主如故封为宣平侯于是上贤张王诸客以钳奴从张王 入闗无不皆以为诸侯相郡守者语在田叔及孝惠高后文帝孝景时张王客子孙皆得为二 千石初孝惠时齐悼惠王献城阳郡尊鲁元公主为太后高后元年鲁元太后薨后六年宣平侯 张敖高后六年复薨吕太后立敖子偃为鲁元王以母吕为太后女故也吕后封为鲁元王元王 又怜其年少孤弱兄弟少乃封张敖他姬前妇子二人寿为乐昌侯侈为信都侯高后崩诸吕无 道大臣诛之而诸吕废鲁元王及乐昌侯信都二侯孝文帝即位复封故鲁元王偃为南宫侯续 张氏薨子生嗣武帝时生有罪免国除元光中复封偃孙广国为雎陵侯薨子昌嗣太初中昌坐 不敬免国除孝平元始二年继絶世封敖玄孙庆忌为宣平侯食千户

太史公赞曰张耳陈余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皆天下俊杰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 然张耳陈余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 倍背之戾盭也岂非以利哉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太伯延陵季子异矣势利之交古人 羞之盖谓是矣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九·毕沅
  卷八十四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李焘
  卷三十九 至道二年(丙申,996)·李焘
  卷第八十一·胡三省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零三·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提要·佚名
  第九一出示光绪二十年六月廿三日一一二一七-一三·佚名
  卷二十九·朱轼
  郑世翼传·刘昫
  王信传·脱脱
  卷五十三·陆宗楷
  三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兄问来由·佚名

    (公白)三阳时节近年边,一番人物迎春意;春去不久便回转,人今老了袂少年。(唱)三阳时节是年边,家家安排迎亲眷;周天运气,流行四时;寒来暑往,又一年。春秋如暖,冬景寒凄;草木凋零,物孤恓。风飞雪白,细如丝;花无色,月影移。人损瘦,惜寒衣;夜长

  • 卷四·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四明 黎民表 撰七言古诗中宿山歌中宿之山如积铁两岸临江不容笮回波撇漩恐行人峭石惊湍难桂席土风虽恶山水奇丹檐绦宇横江湄福庭七十传孔记牺尊千载经秦时猿猴喜客掷山果木魅窥人攅翠眉阳开

  • ●卷四·周密

      ○避讳   古今避讳之事,杂见诸书,今漫集数条于此,以备考览。   盖殷以前,尚质不讳名,至周始讳,然犹不尽讳。如穆王名满,定王时有王孙满之类。至秦始皇讳政,乃呼正月为征月,《史记·年表》作端月。卢生曰:"不敢端言其过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秋七月己未朔芜湖县进士韦许为迪功郎以其献书籍也庚申直宝文阁知桂州许中令再任曹成之犯广西也中尝率兵与岳飞会诏录其功进职二等至是又任之中进职在六月丁巳辛酉御笔福建州县盗贼焚劫之家悉捐其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五·徐乾学

    元纪十三【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屠维协洽十二月凡五年】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延祐二年春正月丙寅霖雨壊浑河隄堰没民田卒补之 禁民炼铁 卒浚漷州漕河 己巳置大圣寿万安寺都总管府秩正三品 庚午立行用库于江隂州 敇以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七·佚名

    书台峤绅民电禀后 书台峤绅民电禀后阙名考台湾自康熙朝归化以来,垂二百数十年。小民践土食毛,不侵不叛;虽中更多故,苦厌兵烽,而翊戴皇灵,终无携贰。其见于鲁之裕之「台湾始末偶纪」、蓝鼎元之「平基台纪略」、「东征集」、

  • ·复鹿港厅兴宜泉书·丁曰健

    连日接各郊行原信,知贼仍踞漳州城;已悟前报,乃聊尔定张皇也。二十五日已正,又接子正手书,并抄泉报;已遵照来示,行文咨海口慎防。台湾勇勾引入城一层,无非台中各营带去留滞未回台者。此事弟于数年前力阻,不幸当道

  • 陶安传(附钱用壬传)·张廷玉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年时就敏悟,广泛涉猎经史,尤其见长于《易经》。元至正初年,江浙乡试中举,授予明道书院山长,躲避战乱于家乡。太祖占领太平,陶安和耆儒李习率父老出城迎接。太祖召他问话。陶安进言说:“海内鼎沸,豪杰并争

  • 卷七十·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七十恩赉【九 本年  恩科一】【臣】等钦惟我皇上元化陶甄羣伦普被教育五十余年之久天下士子蒸蒸向风莫不思敦实学励真材以副圣天子吁俊旁求之德意自龙飞首祚肇举丙辰科乡会试越壬申庚辰

  • 五二、田齐为十二世非十世辨·钱穆

    《庄子 胠箧篇》:“田成子弑齐君,十二世有齐国。”(《鬼谷子》亦有此语。)《史记》自成子至王建之灭祇十世。《田齐世家 索隐》引《纪年》:“田庄子卒,立田悼子。悼子卒,乃次立田和。”又云:“齐康

  • 卷第一百二十·佚名

    典礼五南郊三淳化四年南郊赦天下制正月门下。我国家创业垂统。踰三十年。礼让兴行。车书混一。外则五侯九伯。立屏翰之奇功。内则三事庶寮。罄股肱之亮节。共赞无私之化。成兹不拔之基。加以紫坛屡飨于天宗。青辂早修

  • 第三节 人 口·吕思勉

    版籍之法,唐代为详。《旧书·职官志·户部》云: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通鉴》:开元十六年(728年),是岁,制户籍三岁一定,分为九等。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户籍在府、州、县属户曹、司户,见《新书·百官志

  • 序·季本

    序诗遭秦火全经不存世儒拾于煨烬之余缀为三百五篇之数非古经也春秋诸大夫所赋之诗如野有蔓草之类所谓乱世之音也此乃孔子未正乐之前流于民俗习而不知正其在所删者班固乃谓诗三百五篇遭秦火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

  • 序·钱穆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着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注之渊薮。二、朱熹《

  • 撰集百缘经卷第九·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声闻品第九  (八一)海生商主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五百贾客。欲入大海采取珍宝。时彼商主。选择族望。娉以为妇。将共入海足满十月。产一男儿。因为立字。名曰海生。有大

  • 卷第三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七门第九子摄颂曰。寺外不为忏  独不令剃发不赁尼寺屋  砖等不揩身缘处同前。有一苾刍尼。诣苾刍处从其受学。尼有过失诃责令去。便往寺中委胁而卧。其

  • 还丹肘后诀·佚名

    还丹肘后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辑录数种内外丹经歌诀而成。上卷为《还丹肘后诀》,主要论述丹砂之生成、性状、品类,及其炼化成丹之原理。其内容多半与《通幽诀》相

  • 大波·李劼人

    李劼人著。共四部。作于1937年。以1911年四川争路事件为中心,从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发展以及各地同志军的武装斗争和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一直写到清王朝的覆灭,真实生动地反映辛亥革命这一规模巨大的民众运动。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