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24

真宗景德四年四月,皇后郭氏崩,谥曰庄穆。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甲戌,皇子受益生,后宫李氏所诞也。李氏,杭州人,初入宫,侍刘德妃,庄重寡言,帝命为司寝。既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帝私卜钗完当生男子,左右取钗以进,如故,已而果举子。刘德妃攘为己子,李不敢言,中外亦不知。

五年十二月丁亥,立德妃刘氏为皇后。初,后父通为虎捷都指挥使,从征太原,道卒。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至京师。年十五,入襄邸。帝即位,自美人进位德妃,专宠后宫。郭后崩,帝欲立之。翰林学士李迪言妃起于寒微,不可以母天下,帝不从,竟立为后。后既立,以无宗族,更以美为兄,改其姓为刘,闻李迪之谏,大恨之。后性警敏,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帝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援引故实以对。帝深重之,由是渐干外政。

初,帝欲立刘师,使丁谓谕杨亿草制,亿难之,谓曰:“勉为此,不忧不富贵。”亿曰:“如此富贵,亦非所愿也。”乃命他学士草之。

乾兴元年二月戊午,帝崩,太子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

三月庚寅,帝初御崇德殿。太后设幄次于承明殿,垂帘以见辅臣。

八月乙巳,太后同帝御承明殿,垂帘听政。

仁宗天圣元年五月庚寅,议皇太后仪卫,制同乘舆。

三年春正月辛卯,长宁节,近臣及契丹使上太后寿于崇政殿。

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帝率群臣朝太后于会庆殿。先是,帝白太后,欲元日先上太后寿乃受朝,太后不可。王曾奏曰:“陛下以孝奉母仪,太后以谦全国体,请如太后令。”帝不从。

太后尝问参知政事鲁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有小臣方仲弓请立刘氏七庙,后问诸辅臣,众不敢对,宗道独进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乃止。后尝与帝同幸慈孝寺,欲乘辇先行,宗道以夫死从子之义争之,后遽命辇后乘舆。自是后左右用事者多惮宗道,目为“鱼头参政”。

七年十一月癸亥,冬至,帝率百官上皇太后寿于会宁殿,遂同御太安殿以受朝。秘阁校理范仲淹先期上疏曰:“天子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今顾与百官同列北面而朝,亏君体,损主威,非所以垂法后世也。”疏入,不报。晏殊初荐仲淹为馆职,闻之大惧,召仲淹,诘以狂率邀名,且将累荐者。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谬辱公荐,每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反以忠直获罪门下!”殊不能答。既而又疏请太后还政,亦不报。遂乞补外,出为河中府通判。

八年二月,范仲淹疏请太后复辟,其略云:“陛下拥扶圣躬,听断大政,日月持久。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岂若保庆寿于长乐,卷收大权,还上真主,以享天下之养!”疏入,不报。

明道元年二月丁卯,真宗宸妃李氏卒。李氏实生帝,太后既取帝为己子,与杨太妃保护之,李氏默然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以是帝虽春秋长,不自知为李氏出也。至是,疾革,乃自顺容进位宸妃。及卒,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复独立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也?”夷简对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皆当预也。”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对曰:“太后不欲全刘氏乎?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司天希旨,言岁月未利。夷简秘其说,请发哀成服,且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后悟,乃以一品礼殓之。时有诏欲凿宫城垣以出丧,夷简言:“凿垣非丧礼,宜自西华门出。”太后从之,殡于洪福院。

二年二月乙巳,皇太后欲被服天子衮冕,以享太庙。薛奎力谏,且曰:“必御此,若何为拜?”后不听,服仪天冠、衣衮初献,皇太妃亚献,皇后终献。礼毕,群臣上太后尊号。丁未,帝祀先农于东郊,躬耕耤田,命宰相张士逊撰《谢太庙》及《躬耕耤田记》。检讨宋(郊)[祁]〈据《宋史》一0《仁宗纪》、《续纲目》、薛《鉴》改。〉言:“皇太后谒庙,非后世法。”乃止撰《耤田记》。

三月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乾兴以来贬死者复官,谪者内徙。

甲午,皇太后崩。[后]〈据《续纲目》、薛《鉴》补。〉称制十一年,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予有节。赐族人御食,必易以扣器,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三司使程琳献《武后临朝图》,后掷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漕使刘绰还京西,言:“在庾有出剩粮千馀斛,乞付三司。”后问曰:“卿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曾宗道乎?此四人者岂因献羡馀进哉!”晚年,稍进外家,而任宦者罗崇勋、江德明等访外事,崇勋由此势倾中外。至是,后崩,帝见左右泣曰:“太后疾,不能言,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薛奎曰:“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于地下?”帝悟,遂以后服殓,谥曰庄献明肃。旧制,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此始。太后遗诏︰“尊太妃为皇太后,与皇帝同议军国事。”阁门趣百僚贺,御史中丞蔡齐目台吏毋追班而入白执政曰:“上春秋长,习知天下情伪,今宜躬揽朝政,岂可使女后相踵称制乎?”殿中侍御史庞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焚之。乃止尊太妃为皇太后,削去“同议军国事。”之语。

夏四月壬寅,左右有为帝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帝号恸累日,下诏自责,追尊为皇太后,谥庄懿。幸洪福寺祭告,易梓宫,亲启视之。妃以水银故,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后。帝叹曰︰“人言岂可信哉!”待刘氏加厚。

壬子,帝始亲政,罢创修寺观,裁抑侥幸,召宋绶、范仲淹,而黜内侍罗崇勋等,中外大悦。以范仲淹为右司谏。仲淹闻遗诏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参决国事,亟上疏言:“太后,母号也,未尝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之助也。”时已删去“参决”等语,然太后之号讫不改,止罢其册命而已。

初,太后爱帝如己出,帝亦尽孝,始终无毫发间隙。至是,帝亲庶务,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范仲淹上言曰:“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馀年,今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帝曰:“此亦朕所不忍闻也。”遂下诏戒饬中外,毋得辄言皇太后垂帘日事。

冬十月丁酉,葬庄献明肃皇后、庄懿皇后于永定陵。诏定祔庙礼,翰林侍读学士宋绶援《春秋》考仲子之宫、唐坤仪庙故事,请别筑宫,遂作奉慈庙,以奉二神主。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七 列传二百九十四·赵尔巽
  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七十五·赵尔巽
  卷第四十七·胡三省
  元眀事类钞卷六·姚之骃
  第二十二回 走江东承旧统百岁云奔·黄士衡
  卷之二百四·佚名
  卷十四·傅恒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刘铢传·欧阳修
  李时传·张廷玉
  卷十·阿桂
  后唐纪二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同光二年(甲申、924)·司马光
  卷七十三·佚名
  卷一百九十八·雍正
  楚汉春秋佚文·陆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六 表三十六·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十   表略

  • 东都事畧卷一百十·王称

    忠义传九十三  语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而孟子亦谓所欲有甚于生者则舍生而取义信防盖死者人之所难而得其死者尤难也世治则忠义之士全其荣名世乱则忠义之士其节乃见主忧臣辱义在必死不以祸福动其心不以死生易其

  • 卷之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汪所谓“中央政治会议”·陶希圣

    ◎一、日方”灭党”的决心由去年六七月到今年,汪系不断宣传,不断拟议,不断的想召集却召不成的所谓“中央政治会议”,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呢?我现在只是简明叙述其经过、内容和意义。首先要指出的要点,是日本军人处心积虑要消灭

  • 四十 曹寅奏陈清黄交涨河水甚大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七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今年清、黄交涨,河水甚大,较之往年,大水微逊。目下已退数尺,沿江圩田虽淹,山田大熟,亦系收成之年。 臣蒙恩高厚,惟有实心办事,以效犬马。近因勤于割引,而江广各处盐

  • 袁枢传·姚思廉

    袁枢字践言,是梁吴郡太守袁君正之子。容貌俊美,仪表堂堂,性情沉着恬静,喜欢读书,手不释卷。世代家族显贵,钱财很多而袁枢居处却一向俭朴,和他人没有交往,端坐一室,不是公事不曾出游,对名利非常淡薄。初任梁秘书郎,历任太子舍人、

  • 卷三十九·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九宋 徐天麟 撰职官九奉使矫制下元帝建昭三年使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共诛斩匈奴郅支单于於康居始郅支单于困辱使者上书骄嫚汤为人沈勇有太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旣

  • 张子抄释卷六·吕柟

    明 吕柟 撰答范巽之书第一所访物怪神奸此非难説顾语未必信耳孟子所论知性知天学至于知天则物所从出当源源自见知所从出则物之当有当无莫不心喻亦不待语而知诸公所论但守之不失不为异端所劫进进不已则物怪不须辨异端

  • 制谈第三·尉缭

    本篇主要论述国家的政治、军事制度对战争胜利的保证作用。明确指出“制必先定”。所谓“制”(制度)包括:编制(卒伍偏列)、纪律(禁舍开塞)、“修号令”、“明赏罚”、“

  • 一个人的生活·梁漱溟

    生活是最普泛最寻常的事,草木也生活,鸟兽也生活,小孩子疯颠白痴诸般神经病者也生活。他们的生活都很容易——并不是说他们很容易生存,是说他们生活的时候很没什么疑难。因为什么没有疑难?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用不着

  • 卷五百五十四·佚名

    △第四分坚固品第二十七之二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则为十方无量无数无边世界现在如来应正等觉。刍等众前後围绕。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处大众中自然欢喜称扬赞叹是菩萨摩诃萨名字种姓色相功德

  • 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慧远

    弟子品者。此品之中命声闻弟子问疾。良以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从其所告以题章目名弟子品次随文释。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对上生起以释来意。二对后科分。三依文正解。来意如何。两义释之。一约序

  • 羼[chàn]提波羅因缘品第十一·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林中止。尔时世尊。初始得道。度阿若憍陈如等。次度郁毗罗迦叶兄弟千人。度人渐广。蒙脱者众。【白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竹园林中。当时世尊刚刚成佛,先

  • 药性歌括四百味·龚廷贤

    《药性歌括四百味》是一本阐释性读物,是明代医家龚廷贤所著。每味药物下分原文、注释、语译、按语四个部分。全书以现代语言对每味药物的品种、来源、产地、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

  • 御制周颠仙人传·朱元璋

    御制周颠仙人传,一卷,明太祖朱元璋撰。明史卷九八艺文志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七子部道家类存目有著录。提要记有「洪武二十六年,太祖亲制此传,命中书舍人詹希庾书之,勒石庐山,后人录出刊行」。明史卷二九九周颠传也载

  • 银杏之果·滕固

    现代中篇小说。滕固著。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5年3月初版。收作者《序》1篇。作品描写一位意志薄弱、性情忧郁的青年因爱情不幸而自戕的悲剧。少年秦舟因避战祸,与表侄女H小姐一起到K县亲戚家寄居。他们在一起交谈,观海,拾

  • 千金记·沈采

    传奇剧本。明沈采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能品”,说:“韩信事,佳。写得豪畅。内插用北剧。但事业有余,闺阃处大寥落,且旦是增出。只入虞姬、漂母,亦何不可?”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以此剧入“雅品”,说:“纪楚、汉事

  • 禅关策进·祩宏

    全一卷。明代云栖袾宏(1532~1615)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前集收录诸祖法语节要三十九章、诸祖苦功节略二十四章,后集收录诸经引证节略。诸祖法语节要收录黄檗希运、玄沙师备、鹅湖大义、永明延寿等三十九位祖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