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那律八念经

後汉西域三藏支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誓牧山求师树下。贤者阿那律。在彼禅空泽中坐思惟言:道法少欲多欲非道。道法知足无厌非道。道法隐处乐众非道。道法精进懈怠非道。道法制心放荡非道。道法定意多念非道。道法智慧愚闇非道。佛以圣心逆知其意。譬如力士屈申。

臂顷飞到其前。赞言:善哉善哉阿那律。汝所念者为大士念。听吾语汝。大士八念善思行之。当学四禅捡意观法。而无中止必获大利不失所愿。何谓四禅。惟弃欲恶不善之法意以欢喜。为一禅行。以舍恶念专心守一不用欢喜。为二禅行。欢喜以止。惟如法观觉见苦乐。为三禅行又弃苦乐忧喜悉断而住清净。为四禅行。已学如是。而後惟行八大人念。四禅为捡意法。快见於行得利愿。疾不复中止。又少欲者其义譬如王有边臣。主诸椷簏满中采衣。而汝自乐著粗弊者,少欲知足。隐处精进。制心定意。智慧舍家。不以戏慢。无有差跌。必安隐人。至泥洹门。是八大人念。惟四禅捡意观法。其义譬如王有边臣。监主厨宰和调五味。而汝自乐乞食。趣得救身不以快心。其义譬如王有游观楼阁。而汝自乐山泽树间燕处。精进无欲於世。其义譬如王有边臣。主诸良药及酪酥醍醐石蜜。而汝自乐有疾以服。小便趣得除恼。以行八念思惟四禅。精进不亏。心无差跌。必自安隐至泥洹门。

佛说是已,即还誓牧告诸弟子。道当少欲无得多欲。道当知足无畜遗馀。道当隐处无乐众会。道当精进无得懈怠。道当制心无得放逸。道当定意无得乱念。道当智慧无得愚闇。比丘当少欲者快。谓身自少欲。不使众人知我少欲。义当从是。比丘知足。谓应器法衣床卧病药。得食足止不畜遗馀。

义当从是。比丘隐处。谓避人间。不入众会。远居山泽岩石树间。如有四辈。若王大臣来从问道。为说清净欲令疾去。譬如贫人负豪姓债为主所牵抴。欲离不乐潜隐远遁。义当从是。比丘精进。谓断非法。勤行经道未常懈惓。上中後夜经行坐卧。常觉寤意念净以除五盖。义当从是。比丘制心。弃欲恶法。坐意惟观。以断苦乐得四禅行。义当从是。比丘定意。谓常一心。观身观意观法。不为猗行。摄念就道舍痴恼想。义当从是。比丘智慧。谓知四谛苦习尽道。何谓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恩爱别苦。怨憎会苦。所欲不得苦。合五盛阴苦。生苦者,谓人随行所堕。受胞成生已出形现根入受长。老者,谓人根熟形变。发白齿落筋缓皮皱偻步拄杖。病者,谓人罪行所致痈疽疮脓痫癫长病亦百馀种。死者,谓人命逝形坏。温消气绝魂神离逝。是皆为苦。何谓习谛。谓淫心乐喜而生恩爱志在贪欲令复有漏。众行滋盛以著自缚。所谓爱者,眼爱色耳爱声。鼻爱香舌爱味。身爱细滑心爱所欲。但观其常乐。在望安以为利。呼言是我有以著自缚。从是故色痛想行识五阴爱盛。见常贪乐。谓是我有以著自缚。所谓色者,精神所受。地气水气火气风气变化为形。以所爱著。令眼识色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细滑意识法著。信为习谛。何谓尽谛。不受不入爱尽无馀。缚著已解。如慧见者,不复有一切故。世间人无所见五阴所著。计数已尽爱缚都解。已从慧见。非常苦空非身故断。是为尽谛。何谓道谛。谓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何谓正见。正见有二有俗有道。知有仁义。知有父母。知有沙门梵志。知有得道真人。知有今世後世。知有善恶罪福。从此到彼以行为证。是为世间正见。已解四谛苦习尽道。已得慧见空净非身。是为道正见。正思亦有二。思学问思和敬思诫慎思无害。是为世间正思。思出处思忍默思灭爱尽著。是为道正思。正言亦有二。不两舌不恶骂不妄言不绮语。是为世间正言:离口四过讲诵道语。心不造为尽无复馀。是为道正言:正行亦有二。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是为世间正行。身口精进心念空净。消荡灭著。是为道正行。正治亦有二。不杀盗淫。不自贡高。修德自守。是为世间正治。离身三恶。除断苦习。灭爱求度。是为道正治。正命亦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绐心於人。是为世间正命。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是为道正命。正志亦有二。不嫉妒不恚怒不事邪。是为世间正念。离心三恶。行四意端。清净无为。是为道正志。正定亦有二。性体淳调安善安固。心不邪曲。是为世间正定。得四意志。惟空无想不愿见泥洹源。是为道正定。是为道谛。比丘舍家弃捐恩爱。安静思道无所恋慕。意不随欲净无罣碍。是为道法义当从是。贤者阿那律闻佛说经。开导其意受行三月。漏尽意解得三治以为证已,自觉得罗汉。便说偈言:

夫欲而无厌,乐众以放意。是行以致苦,修恶多所著。少欲知道行,知惭不自见。是法堕清净,远恶致度世。

道意不贪生,亦无乐死别。吾以如空定,诸苦得待时。从佛受教命,守行弃欲恶。所身患已舍,得利就无为。

自致至三治,已拔恩爱根。当於维沙聚,竹园般泥洹。

猜你喜欢
  入楞伽经卷第二·佚名
  菩提心义(海运)·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八·王日休
  卷之五·即非如一
  照明十方品第十·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第九十五章 势那罗达那王·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四·澄观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一下·智顗
  卷之五上·佚名
  称叹如来品第二·佚名
  遇见精神的出生地·李叔同
  入阿毗达磨论卷下·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七·欧阳竟无
  卷四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纪弹词序·杨慎

    明纪弹词序弹词以三万余言檃括廿一史,光禄之才,岂后人所可及哉!乃犹有遗漏,俟王子季延补苴之。予观其所遗数事,不过万中之一二,补苴易易耳。至若有明一代全史,概未得纂集,先生才虽大,势不能留其身于百年后

  •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十九·宋濂

        杭忽思   杭忽思,阿速氏,主阿速国。太宗兵至其境,杭忽思率众来降,赐名拔都儿,锡以金符,命领其土民。寻奉旨选阿速军千人,及其长子阿塔赤扈驾亲征。既还,阿塔赤入直宿卫。杭忽思还国,道遇敌人,战殁,敕其妻外麻思

  • ●卷三十·陶宗仪

      ◎印章制度《周礼 玺节》郑氏注云:“玺节者,今之印章也。”按许慎《说文》云:“印,执政所持信也。”徐锴曰:“从爪,手以持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然

  • 卷之三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五·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纪略五永明王(下)右粤中纪略第五。○永明王之于粤中也,地日以削、势日以偪,流离奔窜,已无复人君之望。然当其未入安龙时,合外内而言之,凡大臣之忠贞直亮者,犹大有人也:何忠烈、瞿文忠,皆天下后世所

  • 卷二十四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四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琊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食货志第四下 凡货金钱布帛之用夏殷以前其详靡记云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李奇曰圜即钱也圜一寸而重九

  • 章潢传·张廷玉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父死服丧,哀痛欲绝。建“此洗堂”,联络同志讲学其中。纂辑群书一百二十七卷,名曰《图书编》。著有《周易象仪》、《诗经原体》、《书经原始》、《春秋窃义》、《礼记答刂言》、《论语约言》等书。随从

  • 卷十七·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七讲学亲政疏【嘉靖元年】     王 鏊臣窃念古之圣君贤相共成至治之隆者盖由于上下之交而近世之弊多由于上下间隔夫所以为上下之交者果遵何

  • 钟振东·周诒春

    锺振东 字振东。年二十六岁。生于天津。已婚。永久通信处。天津靑年会。初学于香港。毕业于天津新学书院。任香港浸会学校教员。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廓尔该大学。习普通文科。宣统三年。入勿吉尼亚医学校。习

  • 跋·

    春秋或问跋春秋者几百家其説大抵以褒贬赏罚为主葢三倡之而诸儒和之也惟朱文公以为不然今其载于门人之所纪录者略见一二独恨未及成书耳广文吕先生加惠潮士诸士有以春秋请问者先生出五论示之咸骇未闻因并求全藳先生又

  • 卷二十·佚名

    尔时复有无数百千夜叉之众。雨诸莲华而伸供养。又复吹击和风触者安乐复有无数诸佛刹中。彼彼如来。为供养世尊释迦牟尼佛及正法故。各从眉间放大光明。其光具有青黄赤白红颇胝迦及翡翠等种种之色及种种相。种种光明右

  • 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大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萨埵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茶罗义述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并依释略序)  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他化自在天王宫。为诸大菩萨等。说此般若波罗蜜甚深理趣十七清净句门。盖是

  • 大方广华严十恶品经·佚名

    善男子□如国王统领国事多饶□□□□摩尼车渠马瑙珊瑚虎珀珍宝璎珞□□□乘死入地狱。譬如凡夫在于世界多饶□□□马牛羊绢帛布疋大小谷豆皆以具□□□大乘死入地狱。是故□□□□□□□□苦。加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实

  • 斋戒箓·佚名

    《云笈七签》卷37录引。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诫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认为本箓出自中唐。述诸斋。

  • 上乘修真三要·佚名

    上乘修真三要,原题「圆明老人述」。此人疑即马钰再传弟子高圆明,乃金元间全真道道士。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上载《三法颂》十二首,每首有一图,言修心炼性之法。卷下收入《周易参同大道》、《乾坤体用

  • 西征随笔·汪景祺

    笔记。清汪景祺撰。二卷。存一卷。景祺原名曰祺,字无己,号星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尝自邢州取道晋阳、河东入潼关至雍州,凡路之所经、身之所遇、心之所感、口之所谈,皆记之,遂成是书。雍正二年(1724)游陕西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