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卷第十九 高丽史六十五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礼七。

宾礼。

迎北朝诏使仪。

○王出坐干德殿阁门副使以上先入殿庭肃拜次宰臣侍臣阁门南班肃拜 立后屈使馆伴执事俱入殿庭肃拜讫。 阁门舍人就闻辞位奏: "北朝使臣已到阁门伏候圣旨。" 阁门使传宣曰: "屈。" 阁门员引使臣持诏函者前导入中门使臣就殿门西。 王出殿门东相揖入殿庭。 使臣就传命位向南立定王西向再拜问皇帝体使臣* 传王拜舞拜。 舍人喝: "宰臣以下侍臣拜舞拜!" 讫使臣称有命王再拜。 使臣传诏于王王授宰臣宰臣 授于持函员。 王拜舞拜。 舍人喝: "宰臣及侍臣拜舞拜!" 讫国信物色过庭王再拜。 讫阁门员引使臣出殿门王出殿门外揖送。 阁门引使臣接翰林厅幕次王权御殿门内看诏书。 次阁门使呈使臣精仪物状王* 传讫物色过庭。 阁门使呈使臣 状王复状。 阁门员引到殿门外王出殿门相揖入殿上。 使臣再拜奏圣体又再拜进步致辞又再拜讫就座后舍人呈上中节 状舍人引就拜位王起立。 舍人喝: "再拜!" 奏圣体。 舍人喝: "再拜!" 进步致辞。 舍人喝: "再拜!" 阁使传有敎赐客省茶酒食。 舍人喝: "再拜!" 引出殿门。 王就座后阁门员引下节入殿庭再拜奏圣体再拜阁使传有敎赐所司酒食喝: "再拜!" 出门。 讫进茶初盏亲劝使臣还酬再拜就座飮讫相揖还就座。 赐中下节酒食毕使臣再拜进步致辞再拜。 阁门员引降出殿门王出殿门揖送归馆。

迎北朝起复告 使仪。

○王出坐干德殿阁门副使以上先入庭 立次宰臣以下及侍臣南班入殿庭拜位。 舍人喝: "宰臣以下肃拜。" 讫就位。 屈使监馆事入殿庭肃拜而出。 舍人就闻辞位奏: "北朝某使已到阁门伏候宣旨。" 阁使宣传: "屈。" 阁使出到阁门引使臣。 王出殿门外使臣就门外相揖入殿庭诏书官告先行各就殿庭本位王再拜向使臣问圣体传皇帝安。 王拜舞拜起居舍人喝: "宰臣以下拜舞拜。" 使臣传有 王再拜。 使臣宣传王拜舞拜。 使臣取诏传王接授宰臣。 使臣取官告传王接授宰臣。 王拜舞拜。 使臣揖出王相揖出送门外。 阁使引使臣接翰林厅。 王上殿看诏书官告。 讫使臣以阁使上 状王回送起居状出殿门迎接依前揖入上殿行私礼使臣先行致辞王* 拜。 王东边使臣西边坐定。 阁使进使下人 状。 讫舍人引使下人就拜位。 舍人喝: "再拜!" 时暄。 舍人喝: "再拜!" 进步致辞。 舍人喝: "再拜!" 阁使宣传有敎使臣茶酒。 舍人喝: "再拜!" 引出使臣。 茶酒礼毕致谢王* 拜。 讫引使臣下殿王相揖出殿门外揖送。 服色 用玄冠素服除彩棚乐部揷花。

迎大明诏使仪。

○使臣入国境先遣关人驰报于王王遣官远接诏书。 前期令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设龙亭于正中设香案于龙亭之南备金鼓仪仗鼓乐伺候迎引。 又于国城内街巷结彩于王宫内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庭之前设司香二人位于香案之左右设诏使立位于香案之东设开读案于殿陛之东北设王拜位于殿庭中北向设众官拜位于王拜位之南异位重行北向。 设奉诏官位于开读案之北宣诏官位于捧诏官之南展诏官二人于宣诏官之南俱西向司礼二人位于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位于司礼之南东西相向引班四人位于众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 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 远接官。 接见诏书迎至馆中奉安于龙亭中遣使驰报王。 是日王率国中众官及耆老出迎于国门外。 迎接官迎诏书出馆至国门。 金鼓在前次耆老行次众官具朝服行次王具冕服行。 次仪仗 乐次诏书龙亭使臣常服行于龙亭之后。 迎至宫中金鼓分列于外门之左右耆老众官分立于庭中之东西置龙亭于殿上正中。 使臣立于龙亭之东引礼引王入就拜位引班引众官及耆老各入就拜位。 使臣诣前南向立称有制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及众官以下皆四拜乐止。 引礼引王由西阶升诣香案前北向立。 引礼唱: " !" 王 。 司礼唱: "众官 !" 众官以下皆 。 引礼唱: "上香!" 司香奉香 进于王之左。 王三上香。 讫司赞唱: "俯伏兴平身!" 王及众官以下皆俯伏兴平身。 引礼引王复位。 司赞唱: "开读!" 宣诏官展诏官升案。 使臣诣龙亭捧诏书授捧诏官捧诏官受诏捧至开读案授宣诏官宣诏官受诏展诏官对展。 司赞唱: " !" 王及众官以下皆 。 宣诏官宣诏讫捧诏官于宣诏官前捧诏书仍置于龙亭。 司赞唱: "俯伏兴平身!" 王及众官以下皆俯伏兴平身。 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及众官以下皆四拜乐止。 司赞唱: 搢笏鞠躬三舞蹈 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山呼万岁再山呼万万岁出笏俯伏兴。 乐作四拜乐止。 礼毕引礼引王退引班引众官以次退。 王及众官释服。 使臣以诏书付所司颁行。 王与诏使分宾主行礼。

迎大明赐劳使仪。

○使臣至国境先遣关人入报王遣官远接。 前期有司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设龙亭于馆之正中备金鼓仪仗鼓乐于馆所以伺迎引。 又于国城内街巷结彩又于王宫设阙庭于殿上正中设香案于阙庭之前设王受赐予位于香案之前。 设王拜位于殿庭正中北向众官拜位于王拜位之南异位重行北向。 设乐位于众官拜位之南北向司赞二人于王拜位之北东西相向引礼二人于司赞之南东西相向引班四人于众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 陈仪仗于殿庭之东西。 远接官接见使臣迎至馆所以上赐安奉于龙亭中遣使驰报王。 是日王率众官出迎于国门外远接官迎上赐出馆至国门。 金鼓在前次众官常服乘马行。 次仪仗鼓乐次上赐龙亭使臣常服乘马行于龙亭之后。 迎至宫中金鼓分列于殿外门之左右众官分立殿庭之东西置龙亭于殿上正中。 使臣立于龙亭之东引礼引王引班引众官各就拜位立定。 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及众官皆四拜乐止。 引礼引王诣龙亭前使臣称有制。 引礼赞 司赞唱: " !" 王与众官皆 。 使臣宣制云云。 宣毕使臣捧所赐物西向授王王 受。 以授左右。 讫引礼赞俯伏兴平身司赞唱: "俯伏兴平身!" 王与众官皆俯伏兴平身引礼引王出复位。 司赞唱: "四拜!" 乐作王及众官皆四拜乐止。 司赞唱: "礼毕。" 凡行礼毕王入殿西立东向使臣东立西向。 引礼唱: "再拜!" 使臣与王皆再拜。 及出使臣降自东阶王降自西阶。 遣使送使臣还馆。

迎大明无诏 使仪。

○使臣入国境守关官驰报王遣官远接。 使臣近王京前期令有司于迎宾馆设幄帐城门街路结彩。 至日王备仪卫出迎于城外幄次世子以下百官皆从 常服。 使臣至百官以次立待于迎宾馆道南北向异位重行。 王出立于幄外使者下马与王对揖后相让上马偕行使臣由道左王由道右。 至王宫俱下马偕入王入门自西使臣入门自东。 至正殿中对立使臣立东王立西有口宣圣旨则使臣立宣王北向 听。 仍受赍来公牒讫叩头兴平身。 王进使臣前稍躬身问圣躬万福使臣* 后王北向 叩头兴平身。 东西相向再拜讫略 寒暄东西对坐设茶后王入内小歇世子与使臣相见再拜次诸君次宰枢次百官皆同讫王出就坐。 飨使臣后有口宣使臣则王亲送至馆或令世子送之无口宣使臣则命宰枢送至馆若有手诏 符则不用此礼依朝廷颁降仪。

成宗九年六月宋遣光禄卿柴成务太常少卿赵化成等来册王国俗拘忌阴阳每朝廷使至必择月日受诏。 成务在馆踰月诘责之翌日王乃出拜命自是止择日迎之。

宣宗七年九月辽遣利州管内观察使张思说来贺生辰。 庚辰再宴辽使于干德殿令三节人坐殿内左右有司奏: "再宴使臣古无此例三节人坐殿内亦所未闻。" 王曰: "使臣赍御制天庆寺碑文来宜加殊礼。" 不从。

睿宗五年六月辛巳宋遣兵部尙书王襄中书舍人张邦唱来。 癸未王命带方侯 往顺天馆迎诏到阙庭王出神凤门拜诏先入会庆殿幕次。 王襄等至王出迎入殿庭受诏及衣带* {段}匹金玉器弓矢鞍马讫上殿使副就王前传宣谕。

明宗八年正月己酉金遣仆散怀忠来贺生辰。 己丑宴金使旧制中下节人于殿门外赐酒不许亲 至是使臣请令赴宴后入殿庭拜谢从之。

神宗二年四月乙酉金遣封册使大理卿完颜愈尙书兵部侍郞赵琢等来。 辛丑王乘辇出至升平门入幄次有司以侍立员少聚文武散职员具冠服立球庭。 愈等入广化门诏函至御史台前王出升平门外望诏还入门乘辇入大观殿庭。 愈等奉诏函及礼物入自升平门升殿王行受册礼。

元宗十年十一月癸亥王宴黑的等使坐上座黑的等让曰: "今王太子已许尙帝女我等帝之臣也王乃帝驸马大王之父也何敢抗礼王西面我等北面王南面我等东面。" 王辞曰: "天子之使岂可下坐 " 固请东西相对。

忠烈王元年五月甲戌王闻诏使来率宰枢侍臣时服迎于西门外。 王旣尙公主虽诏使未尝出城而迎。 舌人金台如元省官语之曰: "驸马王不迎诏使不为无例然王是外国之主也诏书至不可不迎。" 至是迎之。 十二月丁酉副达鲁花赤入京王以军服率侍臣出迎于宣义门外入沙坂宫开诏。 达鲁花赤归馆。 百官咸诣谒见三品以上阶上行揖礼四品以下阶下拜礼。 五年十月丁丑元使*于丹赤塔纳必 赤哈伯那来督修战舰。 戊寅王与公主宴元使于新殿二使拜于阶下。 七年三月丙辰王与 都茶丘议事王南面 都等东面事大以来王与使者东西相对今 都茶丘不敢抗礼国人大悦。 

忠宣王三年十月乙丑顺正君璹奉御香还自元。 故事迎香不用礼服璹遣人强之百官用礼服。

恭愍王十三年十月辛丑元遣翰林学士承旨奇田龙诏王复位。 群臣请王郊迎王不允曰: "吾有所受。" 止命百官迎之。 且曰: "诏使若问寡人不郊迎。 宜对曰: '寡君尝获罪天朝贬爵。 今虽复位未承明命不敢迎诏。 使入国寡君亲承复爵之命然后当冕服更受明命。'" 使至问之果以为然。 王以便服出行省听旨乃具冕服拜命。

辛禑三年二月甲寅北元封册使至禑欲冕服郊迎。 前密直副使朴成亮曰: "不可。 昔元复命敬孝王为王诏使来王不郊迎以便服出行省听旨乃具冕服拜命。 今元使来宜遵先王旧制。" 禑从之。

恭让王三年,

大明遣前元中政院使韩龙等来。 王率百官出宣义门外迎至寿昌宫行迎命礼设宴。 韩龙等皆国人也举酒前为寿曰: "我辈本国奴耳。 今殿下礼待至此敢不铭感请殿下坐受。"  而进之王坐受至夜乃罢。 都评议使司启曰: "西北面朝廷使臣往来之处。 大小官相接公私礼及酒礼 依朝廷礼制迎命礼依本国例。" 从之。

嘉礼。

册太后仪。

○丽正宫遣使上册日。 王将坐殿阁门引令公宰枢侍臣就殿庭百官就殿门外肃拜左右分立。 次都监员服便服入殿庭肃拜讫阁门引太尉司徒及执事官就位肃拜。 持节者立于殿左右阶上脱节衣。 阁使奉宣曰: "太尉司徒上殿祗候。" 赞者喝: "再拜!" 讫遂引太尉司徒由东阶就殿上两楹之南北向 伏兴。 枢密奉制曰: "朕若稽古尊母为王太后。 今遣卿等备礼物上册者。" 宣讫内侍举册函印宝物状宰枢传奉前 。 王亲传太尉 受册函司徒 受印宝物状。  内侍抬举降自西阶安于殿庭之西案上东向册在北印在南。 持节者下殿中阶衣节衣阁使引太尉司徒就本位喝: "再拜!" 讫持节者引册宝物状执事官抬举前导出自中门安于楼子。太尉司徒从出王入内。 进物担床前行次行炉茶担次绞床水灌子次散马鞍次紫绣大盖红小盖延平辇次引册乐官次玉册印玺物状楼子持节次太尉司徒以下备仪卫动乐入自景门陈册宝物状楼子于大观殿门外礼物担床于大定门之内太尉司徒入幕次以俟。

大观殿上册。 王将御大观殿执礼内给事内侍内常侍谒者内谒者典谒典仪赞者先入殿庭分左右立。 阁门引文武三品以下 以上由东西门入庭中心为头异位重行北向立 外员立于殿门外。 引宰枢由东门入庭次引令公诸王入庭俱北向东上立祗揖侍奉。 两部乐官入殿庭拜。 太后入幕。 尙仪奏外办司言引尙宫尙宫引太后将坐正殿尙服就帘内之左西向立司言司宝就帘内之右东向立。  律郞举旗乐作太后坐殿乐止。 王于殿上肃拜讫赞者喝: "令公宰枢文武班肃拜。" 阁门引令公宰枢就庭东边西向北上立。 次都监判官以下服便服肃拜还出引册两部乐官自东西门入押册官入自正门引册宝物状前导入殿庭之右立定。 典谒引太尉以下行礼员及押册官由东门入肃拜讫太尉司徒就内给事前 称: "太尉臣某司徒臣某等承遣备物典册。" 讫内给事上殿 伏受令下殿曰: "可。" 太尉司徒 伏兴复位赞者喝: "太尉司徒再拜!" 持节者先诣东阶分左右立。 抬册持玺物状者前导升就帘外位。 太尉司徒上殿北向东上立。 持节者升立于殿左右阶边脱节衣。 读册官就位 伏 太尉以下皆 。 读册官读讫 伏兴太尉司徒奉册授尙宫尙宫授司言司徒以玺及物状授尙服尙服授司宝。 讫太尉以下降自西阶还本位。 以延平辇及紫绣大盖红小盖绞床水灌子行炉茶担由中门入庭列立进物过庭后还出。 典谒引太尉以下行礼员随班。 讫令公宰枢横行东上北向立。 王于殿上行贺礼。 赞者喝: "令公宰枢以下再拜!" 讫致辞。 赞者喝: "再拜!" 内给事受令称有令。 赞者喝: "再拜!" 内给事宣令曰: "公等推崇宝位深用感愧。" 赞者喝: "再拜!" 户部员及西京溟州押物员进物状。 舍人引外官持表员入殿庭取表传授殿府员引出殿门外。 行礼讫典仪就太后前奏礼毕太后降座乐作司言引尙宫尙宫引太后入内乐止。 王入幕令公宰枢文武班遥贺再拜进步致贺拜舞拜讫阁使引出。

宴群臣。 上册礼毕尙舍设座又设寿尊于殿上东南边群臣酒尊于阶下东西边。 讫侍臣先入分立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 律郞入就位。 王将出 律郞举旗乐作王坐殿乐止。 舍人引令公宰枢及文武常 以上初入门乐作各就闻辞位乐止。 阁使奏闻辞曰: "令公宰枢及文武官*祇{祗}候朝贺。" 舍人引令公以下就拜位舍人喝: "再拜!" 进步奏称: "臣等伏审圣上玉册备仪琁宫荐号 邦家之同庆实社稷之永图臣等无任蹈跃 呼之至。" 奏讫复位。 舍人喝: "阁门引令公上殿就拜位。" 舍人喝: "令公以下再拜!"  奏言: "伏审尊奉慈 封崇大位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 阁使传曰: "可。" 舍人喝: "令公以下百官再拜。" 令公退 手直诣王前斟酒以进。 乐作王举酒讫乐止。 令公下殿就位。 舍人喝: "令公以下百官后进。" 阁使传曰: "所贺已知卿等各赴座。" 舍人喝: "拜舞拜!" 令公宰枢文武三品以上省台侍臣诸司知制诰以上坐殿上四品以下常 以上官坐西廊讫阁门引外官持表员入殿庭列立取表后行礼宴后又行谢恩礼讫令公以下群臣各就位舍人喝: "再拜!" 令公为首者进步致辞舍人引出阁使奏礼毕王降座乐作入内乐止。

宣宗三年二月丙寅王上册于王太后御干德殿受中外贺赐群臣宴自祖宗以来册礼多废至是复之。

熙宗三年三月庚子王御干德殿遣使上册宝于王太后遂宴诸王宰枢。

恭愍王二十一年正月乙丑王服黄袍远游冠诣太后殿奉玉册金宝上尊号曰: 崇敬王太后。

恭让王二年四月乙巳册恭愍王定妃王以绛纱袍远游冠御大殿南视朝降立路台上动乐向北再拜亲奉册宝授使副向南再拜。 使副奉册宝出大门外王乃入执事皆公服各司一员侍册宝进定妃殿肃拜。 上尊号曰: 王太妃。 丙午王以绛纱袍远游冠亲传国太妃册宝礼与册王太妃同。

册王妃仪。

○告*大庙别庙景灵殿 有司行事如常告之仪。

大观殿陈设。 前一日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如常仪设书案于王座前两楹*闲少南设玺绶案于王座之左近东设门下侍中门下侍郞中书侍郞位于王座东南西向北上设枢密位于王座西南东向北上。 又设传制位于殿庭中心之左西向设受制位于殿庭中心北向东上。 设册使副及宰臣枢密拜位于受制位之南设读册官以下行事官位于册使副拜位之南每等异位俱重行北向东上。 典仪设宰臣枢密闻辞位于拜位之东西向北上左右侍臣位于殿庭东西如常仪典仪位于读册拜位之东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 文武百官闻辞位于殿庭东西俱相向北上设文武官拜位于殿庭之南两班相对为首如常仪。 太乐令位于百官之南北向 律郞位于西阶之西东向。

临轩发册。 将行册礼所司奏请: "太尉为使司徒为副。" 册日有司陈仗卫于殿庭内外如常仪。 量时刻宰臣枢密以下文武百官册使副及应行礼官各服朝服俱就大观殿门外位以俟。 近臣奉诏书先置王座前书案上有司奉册函玺绶陈设于王座之左册在北玺绶在南。 持节者立于玺案之南西向北上讫典仪赞者先入就殿庭位左右侍臣俱就位立定阁门各引宰臣枢密文武百官入就闻辞位太乐令帅工人入就位 律郞入就举麾位。 摄侍中诣宣仁殿门外版奏外办王服黄袍至殿鸣鞭禁卫奏山呼再拜 律郞举麾乐作卽座偃麾乐止。 阁门各引宰臣枢密文武百官就拜位立定典仪曰: "再拜!" 宰臣以下左右侍臣群官皆再拜讫阁门分引宰臣枢密自东西侧阶升殿立。 通事舍人引册使副以下行礼官初入门乐作入就拜位北向立乐止。 典仪曰: "再拜!" 使副以下皆再拜。 侍中诣诏案南北向 伏 近臣诣诏案东奉诏函以授侍中侍中传授持函者 伏兴引诏书降自东阶持诏函者随后。 侍中诣传制位西向立持诏者立于侍中之右少退通事舍人引册使副就受制位北向东上立定侍中称有制典仪曰: "再拜!" 册使副再拜。 侍中宣制曰: "册某氏为王妃命卿等持节展礼。" 宣制讫取诏函以授册使册使 受以授副使副使 受以传持函者持函者 受册使副 伏兴典仪曰: "再拜!" 使副再拜兴持函者退立于册使副之南侍中升复位。 门下侍郞帅掌节二人脱节衣降诣传制位西向立取节授册使册使 受以授副使副使 受以传持节者持节者 受退立于诏函之南分左右。 门下侍郞升复位。 中书侍郞引册函玺绶降诣传制位持册函案玺绶者随后中书侍郞西向举册函以授使副使副 受以传持册者持册二人 受对举退立于诏函之北。 其册案殿上持案者随册函后传于行礼持案者。 中书侍郞取玺绶授册使册使 受以授副使副使 受以传持玺绶者持玺绶者 受退立于册函之北中书侍郞升复位通事舍人引册使副还拜位。 典仪曰: "再拜!" 册使副以下文武百寮凡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册使副以下出。  律郞举麾乐作持节者前导持诏册玺绶者以次由中道出门持节者加节衣使副并自正门出偃麾乐止。 读册官以下由西偏门出通事舍人止门内摄侍中版奏礼毕。 王降座鸣鞭 律郞举麾乐作入合讫乐止。 册使副备仪卫乐部行诣南宫初乐止。 阁门赞: "揖!" 宰臣枢密以下侍臣文武百官揖退便诣南宫各就位如常仪。

宫庭陈设。 前一日守宫设册使副次于南宫中门外道西东向并铺床席设受册位于宫庭中心北向设香案于受册位之北册使位于受册位之北少西南向副使位于册使位之西南东向读册官位于副使之南差退持诏函者次之持册者次之持印者又次之俱东向持节者位于册使位之东南西向赞引位于副使之西少絶宣册位于读册位之东东向执事位于受册位之东南北向西上。

宫庭受册。 册日有司陈仪卫于宫门内外如式。 诏册将至宫门执礼官引受册者出宫门外诣拜诏位。 诏册至执礼赞: "拜!" 受册者再拜执礼引受册者诣宫门外之左南向立定。 赞引引册使副持节者前导而入持诏册函案玺绶者相次入就位。 谒者引册使副至门外之右北向立。 执礼赞: "揖!" 册使副与受册者相揖伴行入宫庭位立定。 执礼喝: "受册者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册使称有制受册者再拜躬身册使口宣讫副使取诏函以授册使册使奉诏函少前南向立受册者进册使之南北向 受诏书以授持函者持函二人 受退立于受册位之右稍南北向立受册者兴复位册使退复位受册者再拜舞蹈又再拜执笏 。 持节者脱节衣持册函案者置褥位上去函覆讫退复位读册官就宣册位东向 读受册者 听宣册讫受册者 伏兴读册官退复位持节者加节衣持册还置函覆举册函以授册使副使副对举少进 传受册者持册函案者援卫受册者少前 接授宫官讫册使奉玺绶传受册者受册者 受以授宫官宫官持册印者 立于诏书之东受册者复位册使副俱复位立定。 执礼喝: "受册者再拜舞蹈又再拜!" 搢笏 押物领宣头物担过庭东入西出受册者再拜讫赞引引使副持节者前导出宫门执礼引受册者伴行出门相揖分位。

会宾。 册礼毕宫官设筵伴座于厅上北壁当中南向设册使副座于南壁使在东副使在西设读册劝花使座于册使副之后俱北向每座各设果案。 设讫筵伴呈屈状册使副复状执礼官引筵伴出门外之左南向立又引册使副以下读册诣门外之右北向立相揖入门升诣厅上褥位立定执礼官交呈起居状讫赞: "再拜!" 宾*王{主}俱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讫各就位立定。 执礼官呈押物以下行事执事官起居状讫押物以下以次就位 讫各退就次。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就座。 进茶讫酒至执礼官引宾主出就褥位筵伴请献宾辞筵伴请献至于三宾称: "不敢辞。" 凡宾主之辞执礼皆相之。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执注子盏者诣筵伴之左西向立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筵伴搢笏酌酒讫出笏又相揖搢笏执盏进 授宾宾进 搢笏受盏以授执盏者宾之执盏者受盏诣册使之左北向立宾主俱兴执笏相揖立献副使读册亦如之。 宾请酬筵伴辞宾请酬至于三筵伴称: "不敢辞。" 执礼官赞: "揖!" 宾主相揖。 执注子盏者诣宾之右西向立册使与筵伴相揖搢笏取盏以授副使副使搢笏执盏册使出笏又相揖搢笏酌酒讫出笏又相揖册使搢笏执盏副使出笏相揖搢笏酌酒次读册官酌酒如副使之仪讫册使进 授筵伴副使读册俱进 筵伴进 搢笏受盏以授执盏者执盏者受盏诣筵伴座之左南向立宾主俱兴执笏退复位立定。 执礼官赞: "拜!" 宾主俱再拜。 各就座讫执礼官赞: "飮!" 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宾主出就褥位相揖讫就座。 以次进酒食至五盏后宣送花酒使至宫门外之右北向立筵伴出宫门外之左南向立执礼赞: "揖!" 宾主相揖讫持宣花酒者先入宫庭位南向西上立定执礼官引宾主入宫庭劝花使就两阶*闲近西东向立押花酒使在劝花使之南差退东向立。 初筵伴出门迎劝花使册使副读册官俱降阶诣庭南拜命位。 筵伴诣拜命位每等异位俱北向立定执礼官赞: "拜!" 册使副读册官及筵伴俱再拜。 劝花使口宣讫册使以下俱再拜舞蹈又再拜讫执礼官引宾主俱上阶押花使以宣花授劝花使劝花使传受以次传册使副读册官及筵伴。 戴花讫劝花使酌宣酒以次授册使副读册官及筵伴册使以下及筵伴以宣花酒酬劝花使讫各就位立。 执礼官赞: "飮!" 乐作飮讫乐止。 执礼官引宾主俱降阶就宫庭位立定执礼官赞: "拜!" 册使副读册官劝花使及*延{筵}伴俱再拜舞蹈又再拜讫执礼官引宾主俱上阶就位立。 交呈起居状讫执礼官赞: "拜!" 筵伴与劝花使再拜进步又再拜再进步又再拜。 押花酒使及引花担员以次上阶 讫各出就次宾主俱就座进酒食乐作止并如仪。 其行事执礼官及押物以下执事官并宣花使于宴次监赐花酒执礼官及押物以下拜命谢恩并下庭再拜舞蹈又再拜。 次押花酒使及引花担员戴花受酒谢恩拜舞并如上仪。 至八味后执礼官引宾主俱兴相揖分位各就次歇。 宫庭别送花酒宫官诣宾幕传宫旨宾戴花飮酒讫宫官退。 册使副读册官劝花使行事执礼官每等异幕宫官送花酒并同。 其押物以下不设歇幕宫庭花酒并送宴次。 宾就幕歇一刻顷迎仙乐作执礼官引宾主去靴笏俱上阶就褥位乐止。 谢宫庭花酒执礼官赞: "拜!" 宾主再拜进步又再拜讫各就座。 进茶行酒设食如初会宾。 讫执礼官引宾主各出就幕次具靴笏入就宫庭位筵伴附谢表如别仪。 附表讫宾主俱上阶就座押物以下行事官呈辞状各就位再拜又再拜讫退。 宾主俱就褥位执礼官赞: "拜!" 宾主俱再拜进步又再拜立定交呈状辞违宾主俱再拜又再拜。 执礼官引宾主出门外送酒讫相揖分位。 其币帛筐 宫官具状各授宾之从者。

附表。 宫官设受册者拜表位于宫庭中心北向设香案于拜表位之北设册使位于受册位之北少西南向副使位于册使位之西南劝花使位于副使之右差退俱东向。 宫庭持函二人奉两表函先置于香案上讫执礼引册使副及劝花使就宫门外之右北向立又执礼引受册者出宫门外之左南向立相揖伴行入宫庭就位持诏函二人对举空函随后入庭就册使之右少退南向立受册者就拜表位再拜宫庭持函二人诣香案东 取表函诣受册者之右西向 受册者取表诣册使之前北向 进册使少前南向立受表退复位受册者又取谢花酒表诣劝花使之前 进劝花使少前东向立受表退复位受册者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 册使及劝花使置表于函讫执礼引出持表函者先行由中道出册使副劝花使与受册者伴行出门外相揖分位。  辞违送酒礼毕后册使副及劝花使奉表诣殿门近臣接表进呈册使 伏 复曰: "奉诏册王妃礼毕。" 再拜讫乃出。

百官朝贺。 册后一日宰臣枢密帅文武百官奉表诣大观殿陈贺如常朝贺之仪。王妃受百官贺。 宰臣枢密及文武百官大观殿朝贺毕便诣王妃殿门奉贺其辞言: "王妃肃雍夙着至德膺期令月吉日光膺宝册某等不胜大庆谨奉贺以闻。"王会群臣。 其日上寿辞曰: "具官臣某等稽首言王妃坤仪配天德崇厚载令月吉日光膺宝册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酒。" 余如群臣宴仪。

元子诞生贺仪。

○元子生三日王前后殿除视事。 至第四日于大观殿陈设及拜数并如节日正至贺仪。 致辞如有宣* 则又再拜。 王不坐殿则宰臣枢密领文武群官以都表进贺如常仪。 王太后在则宰枢领百官以片状诣殿门以贺。

告景灵殿。 王受贺讫斋于*(){别}殿至第七日五 后王服靴袍诣景灵殿如岁日飨告之仪。

降使。 是日有司具诏书进呈内出玺宝函封讫使副诣殿庭受命奉诏书以出备乐部仪卫诏书贮以小楼子。 至延德宫门外受命者出诣拜诏位再拜讫先入以俟。 谒者引使副就宫门之左赞礼引受命者出于门外之右相揖持诏函者先入赞礼引使副入宫庭就褥位使东向立副使立于使之右持诏函者在南少退俱东向次受命者入立于香案之南北向。 赞礼喝: "受命者再拜奏圣躬万福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太使称奉宣受命者再拜太使口宣讫副使取诏书授太使太使奉诏传受命者受命者 受诏传于持函者 伏兴再拜舞蹈又再拜。 讫搢笏 押物领宣物过庭东入西出讫受命者执笏 伏兴再拜讫持诏函者就殿阶下 内人接取诏书*(){入}讫赞礼引使副以出。 受*(){命}者出宫门外揖送引使副入次受命者还入。

会宾附表。 使副入次少顷以状进呈衙官受状诣王后殿阶下 内人出受状以入宫官遂奉传王后旨引使副就宫庭位再拜进步致贺又再拜宫衙官传称赐宴使副又再拜就厅事。 受命者为主人使副在南北向主人在北南向相揖上阶就褥位交呈起居状执礼赞拜宾主再拜进步后再拜再进步又再拜讫各就位立定押物持函引担以次呈 状于主人押物于厅上楹*闲稍东北向拜持函引担于楹外之西北向拜 讫各赴隔阶厅幕每等异 席。 宾主相揖就坐讫进茶酒酒至宾主俱兴献酬讫设食。 礼毕罢宴宾主俱兴下阶各就初传诏位立定受命者再拜兴奉表诣太使前 太使少前接表退复位主人复位再拜舞蹈又再拜讫太使以表授副使副使授持函者。 执礼引宾主相揖上阶辞违后押物以下相次辞退如初 礼。 致币讫宾主相伴出门对坐送酒讫分位。 王子王姬诞生则无除视朝无告景灵殿唯降使以下仪同但无副耳。

志卷第十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六 鲜卑 吐谷浑·沈约
  志第五 地形二上·魏收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八·柯劭忞
  ●卷四十·徐梦莘
  ●卷二·法式善
  尚史卷六十八·李锴
  第二十三册 天命六年六月·佚名
  卷四十·宇文懋昭
  卷之一百六·祁韵士
  诸葛忠武书卷六·杨时伟
  卷四 燕云弃取·李有棠
  齐纪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490)·司马光
  卷五十·赵汝愚
  裘昌运·周诒春
  施肇基·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二十六·吴景旭

      丁集下之上  古乐府  巴渝  乐府原题曰巴渝本舞名即鞞舞也汉髙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以従为前锋号板楯蛮勇而善鬬及定三秦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善舞髙帝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以为名故曰巴渝

  • 北江诗话跋·洪亮吉

    粤雅堂丛书北江诗话跋 右《北江诗话》四卷,国朝洪亮吉撰。按先生字稚存,阳湖人,「北江」其号也。志行气节,为儒林引重。于经史注疏、《说文》、地理,靡不参稽钩贯,着撰等身。为诗,涉笔有奇气,精思独造,远出恒情,仿康乐、仿杜陵

  • 离骚草木疏后序·吴仁杰

    仁杰少喜读离骚文今老矣犹时时手之不但覧其昌辞正以其竭忠尽节凛然有国士之风每正冠敛衽如见其人凡芳草嘉木一经品题者谓皆可敬也因按尔雅神农书所载根茎花叶之相乱名实之异同悉本本元元分别部居次之于椠会萃成书区以

  • 卷一·叶昌炽

    一、毋昭裔守素蜀本九经最先出,后来孳乳到长兴。蒲津毋氏家钱造,海内通行价倍增。《宋史》:“毋守素性好藏书。在成都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书《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镂板。守素赍至中朝,行于世。”

  • 卷十二·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二明 李攀龙 编唐七言古诗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长安古意【卢照隣】长安大

  • 卷四 中唐一·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四 中唐一李适 【德宗】贞元六年春三月庚子百寮宴于曲江亭上赋诗以赐之岁闰节华晚,众芳繁暮春。霁日天地晴,元巳风景新。禊饮传旧俗,古今欢此辰。至乐在同和,丝竹奚所陈。熏琴是赏心,姑射可凝神。何必尚耽

  • 卷二·贾谊

    权重诸侯势足以专制,力足以行逆,虽令冠处女,勿谓无敢;势不足以专制,力不足以行逆,虽生夏育,有仇雠之怨,犹之无伤也。然天下当今恬然者,遇诸侯之俱少也。后不至数岁,诸侯皆冠,陛下且见之矣。岂不苦哉!力当能为而不为,畜乱宿祸,高拱而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提要·袁韶

    臣等谨案钱塘先贤传赞一巻撰韶字彦纯庆元人淳熙十三年进士授呉江丞厯叅知政事赠太师越国公事迹具宋史本传韶尝知临安府请于朝建许由以下三十九人之祠而各为之传赞事在寳庆丙戌至景定五年甲子而祠毁至正二年有吕渊者复

  • ·筹议目前酌济各条·丁曰健

    一、为府库稍轻筹垫也。府中经征叛产,多在嘉、彰两县。自道光二十五年风灾案内,呈报水冲沙压者不可胜计;勘验清丈分别是否堪以垦复,一时未及详办。佃户拖欠有因,而司库则已全划;营饷即须全支,佃首不能垫纳,府中

  • 顺宗本纪·刘昫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名李诵,是德宗皇帝李适的长子。母亲是昭德皇后王氏。他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出生在长安皇宫东边的宫中。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被封为宣王。德宗建中元年(780)正月初一,被立为皇太子。贞元

  • 卷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八旗分志十八八旗佐领十八【蒙古佐领缘起 镶黄旗蒙古佐领 正黄旗蒙古佐领】蒙古佐领缘起天聪八年六月以和硕贝勒德格类公吴讷格所获察哈尔国千余户分给八旗九年正月以察哈尔国来归各官

  • 卞福孙·周诒春

    卞福孙 字仲茀。年三十一岁。生于江苏扬州。本籍住址。江苏扬州左卫街。已婚。子二。女三。叔綍昌。兄寿孙。初学于上海圣约翰书院。及北京法部律学馆。任京师地方审判厅推事。及崇文门丰台商税分局税务委员。民国二

  • 晏子之鲁进食有豚亡二肩不求其人第二十二·晏婴

    晏子之鲁,朝食进馈膳,有豚焉。晏子曰:“去其二肩。”昼者进膳,则豚肩不具。侍者曰:“膳豚肩亡。”晏子曰:“释之矣。”侍者曰:“我能得其人。”晏子曰:“止。吾闻之,量功而不量力,则民尽;藏余不分,则民盗。子教我所以改之,无教我求

  • 第十三章 16·辜鸿铭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辜讲一个小侯国的国君(叶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贵族)问孔子,在国家政府中什么最重要?孔子回答:“如果国家政府很好,国内的百姓就很高兴,而且其他国家的百姓也会来。”

  •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处女作,也是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 (Hercule Poirot) 第一次出场。后来阿加莎·克里斯蒂曾在自传里抱怨,如果她知道她的写作生涯会延续这么长,她就不会将波洛设计得如此老了。本书写

  • 弢园文录外编·王韬

    近代王韬自编集。因作者自号弢 园老民,故名。十二卷。清光绪九年(1886)在香港出版。 大部分是作者旅居香港时所写的宣传变法思想的论 文。认为“中学重道而轻艺,西学重艺而轻道,中之尚本 较西为优点”(《自序》)。提出“

  •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佚名

    《上清华晨三奔玉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上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经文言观星望气,存神飞升之道。所谓「华晨三奔」,即华盖下北辰星及辅、弼二星,属北极紫微垣。据称北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