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一百二十一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
良吏。
○高丽太祖初定三韩事尙草创未遑置州县官。 成宗始分十道定郡县置守令。 自是厥后遣廉问黜陟之使屡下劝农 租之诏宜若良吏辈出而今见于史者惟庾硕以下数人岂史逸而不传耶此数人者或以淸愼律己或以仁厚抚民俱有遗爱可谓不愧于古之良吏矣。 作良吏传。
庾硕。
○庾硕平章事弼曾孙。 高宗初擢魁科籍内侍累迁合门通事舍人历忠淸全罗二道按察东南道都指挥副使皆有声绩。 后为安东都护副使时巡问使宋国瞻移牒于硕令修山城又牒与判官申着同议着素贪污硕耻与共事所牒事皆委着日与儒士啸 而已着 之诉于崔怡曰: "修城大事也。 副使不留意* {狄}兵若来必败。" 怡流硕于岩堕岛将行老幼遮道号哭曰: "天乎我公何罪公去我何生 " 为攀挽使不得行押送别抄呵叱路得开。 妻携子女以行私马只三匹或有徒行者邑人泣请留一日不得出驺从护送妻辞曰: "家公流配妻子皆罪人也。 何烦人马 " 邑人固请竟不许邑人叹曰: "非夫人岂得配我公 " 复起为东北面兵马使。 先是有一兵马使始以江瑶柱 怡遂为常例江瑶柱海物出龙津县捕之甚艰邑民五十余户因之失业逃散几尽硕一禁絶之流亡尽还。 时守令争事侵渔以媚权贵硕移牒禁之有忌硕者取牒示怡怡曰: "硕不 我足矣。 何苦禁道内 " 东北人感硕淸德呼为父母秩满当还请借三年。 召拜礼宾卿为蒙古使馆伴译者以失礼告怡乃配莲花岛。
崔沆袭权欲收人望召知刑部事有上将军金宝鼎欲夺人奴婢讼之硕立辨其伪宝鼎怨之。 又大将军李辅与一进士争奴婢诬告进士辱骂我硕讯知其妄不问辅 曰: "尙书右同风一小儒不顾重房三品官乎 " 硕曰: "若谓我护一儒士者大将军可尽护一国军卒乎 " 辅深衔之。 二人交诉于沆贬安北都护副使硕季女稍解书献诗于沆乞留父沆慰谕之因与谷帛硕至安北数月而卒。 性刚直淸白不阿权贵屡以微过见斥执节不小屈。 后朴惟 守安东自谓为政不下于硕尝独坐郡斋见一小吏质愼者语曰: "咫尺之地障以藩 耳目莫得见闻 处一堂欲察四境之内不亦难哉今得无奸吏弄法穷民飮恨者乎 " 小吏曰: "自官之来民不见吏吏之弄法有不及知民之飮恨未之闻也。" 惟 又语曰: "民以我何如庾使君 " 小吏曰: "民称庾使君。" 有*闲然后语亦及之。 惟 惭服。 硕曾祖母睿宗后宫出也。 睿宗尝幸西都平州吏女在道左观之姿甚艶睿宗召入生女遂嫁弼以国庶之后不得践台谏政曹。
王谐。
○王谐父惟礼宾卿。 谐少登第累迁监察御史守法不挠。 高宗朝由少府少监出按庆尙激扬淸浊一道畏服。 崔怡子僧万宗万全蓄米五十余万石取息于民分遣门徒催征甚酷民尽输所有租税屡阙。 谐令曰: "民未纳税先督私债者罪之。" 于是二僧之徒不敢肆租税得以时输。 后为晋州副使吏畏民怀。 及迁东都留守晋民涕泣愿留遂恳乞于朝曰: "借我王君一年。" 乃复旧任。 谐沈毅刚正淸白有大节凡所计 无不便民。 三十三年卒。 闻者惊叹曰: "国之重宝去矣。"
金之锡。
○金之锡未详其世系。 高宗末为济州副使州俗男年十五以上岁贡豆一斛衙吏数百人各岁贡马一匹副使判官分受之以故守宰虽贫者皆致富有井奇李着二人尝守是州俱坐赃免之锡到州日卽 贡豆马选廉吏十人以充衙吏政淸如水吏民怀服。 先是有庆世封者守济州亦以淸白称州人曰: "前有世封后有之锡。"
崔硕。
○崔硕忠烈朝人登第累迁升平府使秩满入为秘书郞。 升平故事每太守替还必赠马八匹 七匹法曹六匹惟所择及硕替还邑人进马请择良硕笑曰: "马能到京足矣何择为 " 至家归其马邑人不受硕曰: "吾守汝邑有马生驹带来是我之贪也。 汝今不受岂知我之贪而为貌辞耶 " 幷其驹授之自是其弊遂絶邑人颂德立石号八马碑。
郑云敬。
○郑云敬奉化县人。 忠肃朝登第补尙州司录有诬告龙宫监务赃者按廉遣云敬鞫之云敬至龙宫见监务不问而还曰: "吏之贪污虽曰恶德非才足以弄法威足以畏人者不能。 今监务老且不胜任谁肯赂乎 " 按廉果知其诬叹曰: "近官吏尙苛酷司录诚长者也。" 州有宦者得幸天子奉使来欲加以非礼云敬卽 官去宦者 惧夜追至龙宫谢之乃还。 入为典校校勘累迁弘福都监判官。 忠惠时出知密城时密人有贷宰相赵永晖布者永晖托御香使安佑移牒征之云敬寝不行佑驰入金海府以不及郊迎笞府使密之候吏奔告邑人皆危之佑至问前有移牒何如云敬曰: "密人贷布者赵自征之非公所宜问。" 佑怒令左右辱之云敬正色曰: "今已郊迎天子之命将何以罪我公不布德音惠远民敢为是耶 " 佑屈而止。 迁福州判官州吏权援尝与云敬同游乡学至是持酒肴求谒云敬召与飮谓曰: "今与若飮不忘旧也。 明日犯法恐判官不汝贷也。"
州有僧于瓮川驿路为贼所 垂死驿吏问其故曰: "予持布若干匹行见饷粪田者又见耘田者俄有人自后 声曰: '我耘田者呼与语汝何不应 ' 未及对卽击之夺布去。" 未几僧死吏执耘田者告于州鞫之狱已成云敬自外还曰: "杀僧者恐非此人。" 牧使曰: "已服矣。" 曰: "愚民不忍鞫讯之苦恐怖失辞耳。" 牧使令云敬更鞫之卽召粪田主问曰: "汝饷粪田人时有言及僧者毋隐。" 田主曰: "有一人言僧所持布可充酒价。" 于是拘其人置外先鞫其妻曰: "吾闻某月某日而夫遗汝布若干何处得之 " 妻曰: "夫以布归曰: '贷布者还之。'" 卽诘夫谁贷汝布者夫辞屈自服牧使惊问之云敬曰: "凡盗贼秘其迹惟畏人知其曰: '我耘田者。' 诈也。" 邑人皆服。
忠穆时以书云副正充书状官贺正如元。 时奇后专宠中贵多东人来馈颇倨傲云敬正色曰: "今日之馈为旧主也。" 中贵愕然曰: "秀才敎我矣。" 历按杨广交州道转典法摠郞。 恭愍卽位以云敬与佐郞徐浩守法不为权贵所挠召入内殿赐酒尙书玄庆言曰: "两宫寝殿地禁甚严今外人出入无制宫殿司门宦寺之职今使忽赤守之。 视事之时陛卫宜谨今左右如市奏事未了已泄于外。 掌刑之官不可 近今郑云敬徐浩赐酒寝殿皆戾古制。" 王然之寻出牧全州有僧娶妻家居者一日出外为人所杀其妻诉于官无证久不决云敬视事其妻又来诉卽问其妻有所私者妻曰: "无但邻有一男常戱曰: '老僧死则事谐矣。'" 于是执其男置外先鞫其母曰: "某月日而子在家耶出外耶母曰: '是日男自外来言与友人飮酒醉困。'" 卽问其男所与飮者谁卽自服。 时有元使卢某暴横所至凌辱守令疾驰入州欲罪以不及郊迎云敬引礼不屈卽日弃去父老呼哭卢亦愧服留之不得。 召拜兵部侍郞存抚江陵朔方入知刑部有讼事自都堂下云敬谓宰相曰: "式序百官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宰相事也。 至于法守各有司存事事皆由庙堂是侵官也。" 未几拜刑部尙书后以检校密直提学谢病归荣州卒。 子道传道尊道复道传自有传。
忠义。
○孟子曰: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夫人孰不恶死哉而忠臣义士一遇变故虽鼎 在前刀巨在后而不 者以所欲有甚于生故也。 高丽自仁宗以降王室多难而伏节死义之士亦不乏人。 今 次其事作忠义传。
洪灌。
○洪灌字无党唐城郡人。 登第历御史中丞文德宝文二学士睿宗尝览编年通载命灌撰集三韩以来事迹以进又与李轨许之奇朴升中金富修尹谐等论辨阴阳书。 仁宗朝拜守司空尙书左仆射。 李资谦之乱灌直宿都省闻变叹曰: "主辱臣死吾可自安。" 诣西华门叩扉请入自内 上之遂入侍王侧及宫阙连烧资谦逼王出御延德宫灌老病不能步在后至西华门外为拓俊京所害。 乱定赐子壻爵一级。 灌力学善书效新罗金生笔法后以死节赠推诚报国功臣三重大匡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礼部事上柱国谥忠平。
高甫俊。
○高甫俊仁宗时人。 李资谦拓俊京谋不轨同知枢密院事智禄延与上将军吴卓甫俊兄大将军硕等谋诛不克资谦杀卓硕甫俊与卓子子升奔匿北山资谦使其党朴永追捕之甫俊等登高岩骂永曰: "资谦俊京窃宠擅权流毒生民甚于豺狼将覆社稷汝辈皆奸* {谄}以事之曾奴隶之不若。 吾 举义以谢吾民而不克者命也。 义士岂死于汝庸奴手乎 " 乃呼天卽俱投岩下而死。
郑 。
○郑 淸州人初名俊儒。 高宗四年 以台吏分司西京契丹兵入寇诏西京兵马使上将军崔兪恭判官礼部郞中金成等率西京兵令援五军击之。 时兪恭好侵渔士卒离叛。 有卒崔光秀不肯行竖纛召集军士还向西京。 兪恭仓黄失措成醉卧不省光秀遂据城作乱自称*勾高丽{高句丽}兴复兵马使金吾卫摄上将军署置僚佐召募精锐传檄北界诸城将举大事祷诸神祠。 素与光秀同里 相善乃愤其所为率校尉金亿白濡毕玄甫申竹等十余人袖斧就光秀所与语因斫杀之诛其党八人余置不问城中遂安。 王大喜超授 摄中郞将仍属内侍赐衣冠鞍马加亿儒别将其余赏爵有差。 累官将军侍郞拜大将军二十年玄甫以西京叛大臣议招安以玄甫尝为 用卽举 驰传宣谕旣至大同江从者请无遽入 奋然曰: "受命以出敢少稽乎 。 死固分也。" 旣见玄甫玄甫喜得 欲以为主且诱且胁 竟不屈遇害。 子 仕至监察御史 子 自有传。
文大。
○文大高宗十八年以郞将在瑞昌县为蒙古兵所虏蒙古兵至铁州城下令文大呼谕州人曰: "眞蒙古兵来矣可速出降。" 文大乃呼曰: "假蒙古兵也且勿降。" 蒙古人欲斩之使更呼复如前遂斩之。 蒙古攻城甚急城中粮尽不克守将陷判官李希绩聚城中妇女小儿纳仓中火之率丁壮自刎而死。
曹孝立。
○曹孝立高宗四十年以文学在春州蒙古兵围城数重树栅二重坑堑丈余累日攻之城中井泉皆渴刺牛马血飮之士卒困甚孝立知城不守与妻赴火死。 按察使朴天器计穷力尽先烧城中钱谷率敢死卒坏栅突围遇堑不得出无一人脱者遂屠其城。
郑文鉴。
○郑文鉴登第补直学。 元宗十一年三别抄叛伪署文鉴为承宣使秉政文鉴曰: "与其富贵于贼无宁洁身于泉下。" 卽投水死其妻边氏见文鉴死亦投于水。 边氏西海按察使胤之女也。
孝友。
○孝友人之恒性也。 自世敎衰民失其性者多矣然则有竭力于是者可不表而奬之乎高丽五百年*闲以孝友书于史册见于旌表者十余人作孝友传。
文忠。
○文忠未详世系。 事母至孝居五冠山灵通寺之洞去京都三十里。 为养禄仕朝出夕返告面定省不少衰叹其母老作木鸡歌名曰五冠山曲传于乐谱。
释珠。
○释珠文宗时人。 早孤无托剃发为僧刻木为父母形加绘饰晨昏定省奉养之礼悉如平日有司奏之王曰: "丁兰之孝无以加焉。" 命厚赏之。
崔娄伯。
○崔娄伯水原吏尙 之子尙 猎为虎所害娄伯时年十五欲捕虎母止之娄伯曰: "父 可不报乎 " 卽荷斧迹虎虎旣食饱卧娄伯直前叱曰: "汝食吾父吾当食汝。" 虎乃掉尾 伏遽斫而 其腹盛虎肉于瓮埋川中取父骸肉安于器遂葬弘法山西庐墓一日假寐尙 来咏诗云: "披榛到孝子庐情多感泪无穷负土日加* {冢}上知音明月淸风生则养死则守谁谓孝无始终。" 咏讫遂不见服 取虎肉尽食之。 登第毅宗朝累迁起居舍人国子司业翰林学士。
尉貂。
○尉貂本契丹人。 明宗朝为散员同正父永成患恶疾医云: "用子肉可治。" 貂卽割股肉杂置 钝中馈之病稍*闲王闻之诏曰: "貂之孝冠絶古今。 传云: '孝者百行之源。' 又曰: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则貂之孝在所必赏。" 命宰相议加褒赏韩文俊文克谦等奏曰: "唐安 县民李兴父被恶疾兴自 股肉假他物以馈父病甚不能啖经宿而死刺史上其事旌表其闾里。 今貂契丹遗种不解书乃能不爱其身残肌馈父及没又庐墓三年不懈可谓能尽其孝。 宜表里门书诸史策垂示无穷。" 制可。
徐棱。
○徐棱长城县人。 高宗时养母不仕母发项疽请医 之医曰: "若不得生蛙难愈。" 棱曰: "时方 寒生蛙可得乎母之病必不愈。" 号泣不已医曰: "虽无生蛙姑合药试之。 乃炒药于树下。" 忽有物从树上堕鼎中乃生蛙也。 医曰: "子之孝诚感于天。 天乃赐之子之母必生矣。" 合药傅之果愈。 同县人大将军徐曦每说此事必泫然泣下。
金迁。
○金迁溟州吏小字海庄。 高宗末蒙古兵来侵母与弟德麟被虏时迁年十五昼夜号泣闻被虏者多道死服衰终制。 后十四年有百户习成自元来呼溟州人于市三日适旌善人金纯应之成曰: "有女金氏在东京云: '我本溟州人有子海庄。' 托我以寄书。 汝识海庄否 " 曰: "吾友也。" 受书持以与迁书云: "予生到某州某里某家为婢饥不食寒不衣昼锄夜 备经辛苦谁知我死生 " 迁见书痛哭每临食呜咽不下欲往赎母家贫无 贷人白金至京请往寻母朝议不可乃还。 至忠烈王入朝又求往朝议如初。 迁久留京衣 粮 郁 无聊道遇乡僧孝缘涕泣求哀孝缘曰: "吾兄千户孝至今往东京汝可随去。" 卽嘱之或谓迁曰: "汝得母书已六载安知母存没且不幸中途遇贼徒丧身失宝耳。" 迁曰: "宁往不得见岂惜躯命 " 遂随孝至入东京与本国译语别将孔明归北州天老寨寻访之母在。
至军卒要左家有一 出拜衣悬 蓬发垢面迁见之不知其为母也。 明曰: "汝是何如人 " 曰: "予本溟州户长金子陵女同产进士金龙闻已登第予嫁户长金宗衍生子二曰海庄德麟德麟随我到此已十九年。 今在西邻百户天老家为奴。 何图今日复见本国人。" 迁闻之下拜涕泣母握迁手泣曰: "汝眞吾子耶吾谓汝为死矣。" 要左适不在迁不得赎乃还东京依别将守龙家居一月与守龙复往要左家请赎要左不听迁哀乞以白金五十五两赎之骑以其马徒步而从德麟送至东京泣曰: "好归好归。 今虽不得从如天之福必有相见之期。" 母子相掩泣不能语会中赞金方庆回自元至东京召见迁母子称叹不已言于摠管府给引厨传以送将至溟州宗衍闻之迎于珍富驿夫妇相见而喜迁举酒以进退而痛哭一座莫不 然。 子陵年七十九见女喜剧倒地。 后六年天老之子携德麟来迁以白金八十六两赎之未数岁尽偿前后所贷白金与弟德麟终身尽孝。
黄守。
○黄守世居平壤府。 忠肃时为本府杂材署丞父母年俱七十余有弟曰贤曰仲连曰季连又有 妹二人同 而食日三时具甘旨先奉父母退而共食二十余年子孙服习无小怠。 赞成姜融判密直金资亲访其第父母皆皓首出迎于庭止之使坐融垂涕叹曰: "今世士大夫*闲亦所罕闻。 岂意此城中有此孝子之门 " 令府人具状以闻里闾耸观。
郑愈。
○郑愈晋州人知善州事任德之子。 恭愍二十一年与弟 从父戍河东郡倭寇乘夜猝至众皆遁任德病不能骑马愈与 扶拥而走贼追及之愈骑马射杀数人贼不敢前有一贼奋剑突进刺任德颊 自以身蔽之且斩四人力战却之任德得免 竟殁于贼。 事闻授愈宗簿寺丞。 时又有民兄弟偕行弟得黄金二锭以其一与兄至阳川江同舟而济弟忽投金于水兄怪而问之* 曰: "吾平日爱兄甚笃今而分金忽萌忌兄之心。 此乃不祥之物也。 不若投诸江而忘之。" 兄曰: "汝之言诚是矣。 亦投金于水。" 时同舟者皆愚民故无有问其姓名邑里云。
曹希参。
○曹希参守城人也。 累官军器少尹尝避倭寇扶其母将往京山府城行至加利县东江无船不得渡贼追及之母谓希参曰: "吾老且病死无悔。 汝其走马以免。" 希参曰: "母在予何往 " 遂与母匿田*闲贼获之以 刺希参又将害其母希参尽以弓马 产与贼以身蔽母云: "愿杀我勿害我母。" 贼以剑击希参杀之舍其母而去。 辛禑时体覆使赵浚驰书闻于朝遂立石纪事旌表之。
郑臣佑女。
○郑氏*于达赤臣佑女也。 父以罪谪海州疾笃寄书其家母得书痛哭郑时年十七在室谓母曰: "父死在朝夕我欲往见。" 母曰: "汝父得罪于国岂许汝往见耶 " 曰: "我且请诸朝。" 卽驰至京具状告都堂不受郑立门外候诸相出前执侍中马 曰: "妾父臣佑罪非反逆远窜异乡今又疾革请许妾往见。" 诸相感泣卽白辛禑放臣佑归田里。
孙宥。
○孙宥淸州吏也每因公干出入村落一毫不取时称淸白吏。 辛禑四年倭寇所居里儿女揽衣号泣宥不顾径走母家负而匿得免州人敬服。
权居义[庐俊恭]。
○权居义白州人官累副令。 辛禑时丧母哀毁庐墓三年。 又光州人卢俊恭亦庐墓三年。 时丧制废坏皆服百日而除二人独能出于流俗故国家嘉之 旌表门闾。
辛斯 女。
○辛氏灵山人郞将斯 女也。 辛禑八年倭贼五十余骑寇灵山斯 家避乱至 浦乘舟其子息及悦推挽之会夏 水 缆絶船着岸贼追及之杀舟中人殆尽斯 亦被害有一贼执辛氏下船辛不肯贼露刃拟之辛大骂曰: "贼奴杀则杀汝旣杀吾父吾之 也。 宁死不汝从。" 遂扼贼 蹴而倒之贼怒遂害之。 时年十六体覆使赵浚上其事遂立石以旌。
尹龟生。
○尹龟生赞成事泽之子累官判典农寺事。 退居锦州立祠宇以朔望四仲俗节祭三代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一用朱文公家礼考 祖考 墓立石志其忌日又于考墓立碑墓南作斋室刻高曾以下忌日于石 后世不忘。 恭让三年全罗道都观察使卢嵩移牒锦州曰: "今国家下令立家庙无一人行之者。 龟生自未令前立庙修祀敬事祖考其孝实为众人之标准。 先王之政旌别淑慝树之风声。 今宜旌表门闾立孝子碑给复其家以劝诸人。" 子昌宗绍宗会宗绍宗别传。
潘 。
○潘 安阴县人以散员居乡里。 辛禑十四年倭贼猝至执其父归 以银锭银带赴贼中乞哀请买父贼义而许之。
君万。
○君万优人也。 恭让元年其父夜被虎攫君万号天持弓矢入山虎食之尽负 视君万哮吼而前吐所食支节君万一箭 之遂拔剑剖其腹尽收遗骸焚而葬之。
烈女。
○古者女子生而有傅姆之敎长有 史之训故在家为贤女适人为贤妇遭变故而为烈妇后世妇训不及于闺房其卓然自立至临乱冒白刃不以死生易其操者呜呼可谓难矣。 作烈女传。
胡寿妻兪氏。
○胡寿妻兪氏未详其世系。 高宗四十四年寿出守孟州时孟避兵侨寓海中蒙古兵陷神威岛寿遇害兪恐为贼所污投水而死。
玄文奕妻。
○玄文奕妻史失其姓氏。 元宗十一年三别抄在江华叛文奕逃奔旧京贼船四五 翼而追之。 文奕独射之。 矢相接妻在侧抽矢授之。 贼不敢近文奕船胶于浅贼追及射之。 中臂 舟中妻曰: "吾义不为鼠辈所辱。" 遂携二女投水而死。 贼执文奕惜其勇不杀旣而文奕逃还旧京。
洪义妻。
○洪义妻史失姓氏。 恭愍朝义为上护军赵日新作乱遣人害义于其家拔剑将斩义妻遽以身蔽之号* 攀援* {挺}刃交加面目肢节多折伤几至死义得不死。
安天俭妻。
○安天俭妻史失姓氏。 天俭恭愍朝为郞将家夜失火天俭适醉卧妻冒火入扶之以出力不胜以身覆天俭遂俱焚。
江华三女。
○三女者江华府吏之处子也。 辛禑三年倭寇江华恣杀掠三女遇贼义不辱相携赴江而死。
郑满妻崔氏。
○崔氏灵岩郡士人仁佑之女适晋州户长郑满生子女四人其季在襁褓。 辛禑五年倭寇晋州时满如京贼 入所居里崔携诸子避匿山中崔年方三十余貌且美贼得而欲污之露刃以胁崔抱树拒奋骂曰: "死等耳与其见污而生宁死义。" 骂不絶口贼遂害之虏二子以去。 子习甫六岁啼号尸侧襁褓儿犹匍匐就乳血淋 入口寻死。 后十年都观察使张夏以事闻乃命旌表其闾 习吏役。
李东郊妻裴氏。
○裴氏京山府八 县人三司左尹仲善女也适郞将李东郊。 辛禑六年倭贼逼京山阖境扰攘无敢御者东郊时赴合浦帅幕未还贼骑突入裴氏所居里裴负其儿至所耶江江水方涨度不能脱投水贼至岸持满注矢曰: "而来可免死。" 裴顾骂贼曰: "何不速杀我我书生女尝闻烈女不更二夫我岂污贼者耶 " 贼射之中其儿引满又语如前竟不出遇害。 体覆使赵浚具事以闻遂旌表里门。
康好文妻文氏。
○文氏光州甲乡人旣 归判典校寺事康好文。 辛禑十四年倭贼突入州兵仓卒不得制。 文氏有二儿负幼携长将走匿忽被虏欲自絶不肯行贼系其颈逼令前行又逼 所负儿文氏知不免 幼儿置树阴谓长儿曰: "汝且在此将有收护者。" 儿强从之。 行至梦佛山极乐庵畔有石崖高可千尺余上有路如线文氏谓同被虏邻女曰: "污贼求生不如洁身就死。" 奋身而坠贼不及止之骂极口杀其儿而去崖下有萝蔓蒲草又密得不死折右臂久而复苏适里中人先在崖窦见而哀之 粥以养居三日闻贼退乃还乡里莫不惊叹。
金彦卿妻金氏。
○金氏书云正金彦卿妻也居光州。 辛禑十三年倭寇剽掠猝至其家家人四窜金与彦卿奔匿林莽*闲贼获金系颈以去欲污之。 金 地骂贼大叫曰: "汝卽杀我义不辱。" 贼 遂害之。
景德宜妻安氏。
○安氏昌平人判事邦奕之女适典医正景德宜居井邑县。 辛禑十三年倭贼 入安氏所居里德宜时在京安苍黄携二子与婢三人匿后园土宇。 贼得之欲污之。 安骂且拒贼 其发拔剑胁之。 安极口骂曰: "宁死不从汝。" 贼遂杀之。 虏其一子一婢而去。
李得仁妻李氏。
○李氏古阜郡吏硕女也适郞将李得仁居井邑县。 辛禑十三年倭贼至执李欲污之。 李以死固拒遂为贼所杀。
权金妻。
○淮阳府民权金夜被虎搏家有丁壮七八人惧不敢出妻抱权金腰据门限大声叫号虎舍之攫 牛而去。 明日权金死。 恭让二年交州道观察使报都堂旌表其闾。
列传卷第三十四。
猜你喜欢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司马迁 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欧阳修 第八章荆公与神宗·梁启超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中兴小纪卷二十四·熊克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八 宦者传五·纪昀 申徽传·令狐德棻 卷四十四·杨士奇 卷四十三·雍正 卷三十六·徐一夔 二年·佚名 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