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甲申忠佞纪事

钱邦芑记

一曰殉节之臣,旌忠也。守城御贼砍死者,则有王章。投井而死者,则有范景文。投御河而死者,则有金铉。衣冠坐堂上仰药死者,则有李邦华。自缢死者,则有倪元璐、施邦曜、许直、吴甘来、吴麟征、周凤翔。同妻缢死者,则有汪伟。同妾缢死者,则有马世奇。同妻妾缢死者,则有刘理顺。同父子、夫妻、姑媳缢死者,则有孟兆祥、章明。全家死者,则有成□□:此皆京职也。其在外任而死者得三人焉,曰朱之冯、卫景瑗、周遇吉;而戚勋之中全家自焚者得四家焉,曰刘皇亲、巩驸马、王皇亲、惠安伯:真可谓与国同休戚者矣。

二曰遯迹之臣,美明哲也。君子不轻责人以死,死亦诚难;第能不投款、不报名,比迹缁黄、埋名樵牧,庶几有不忘故主之思焉,共得十一人焉:曰汪惟效、周亮工、郑三阳、曾樱、曹鼎臣、宫伟镠、施■〈火豦〉、史夏隆、王都、蒋臣、杨尔铭等。

三曰受刑之臣,志辱也。礼云:士可杀,不可辱。衣冠搒掠,君子耻之。最不可解者,首得四相焉。生为上柱国,就不能拚一死,意欲何为!其夹而不死者,方岳贡也;夹而死者,邱瑜、魏藻德、陈演也。其它若李遇知、沈惟炳、陈必谦、卫允文、杨昌祚、林增志、李士淳、吴邦臣、金之俊、吴泰来、张忻、张端、陈纯德、冯恒登、张呜骏、彭登历、方以智、宋之绳、刘廷琮、王某、刘若宜、邹逢吉、朱芾煌、秦汧、潘同春、李逢申、吴履中、朱徽、谢于宣、彭管、龚懋熙、张元辅、刘中藻、聂一心、卫贞固、赵士锦、沈自章、吴孳昌、申济芳、郑楚勋,或夹而死,或夹不死。总之,备极荼毒,囚虏为伍,辱至此极矣;尚可赧颜人世耶!尤可惜者,杨元锡一人,十三岁登科,十四岁登甲,人以为仙佛再世;乃亦包羞忍耻至此!至于张家玉,业已骂贼不绝口矣,绑出要剐,遽尔回心;为烈不终,君子惜之!

四曰受职之臣,志污也。读吾朝之诗书、服吾朝之冠带、受吾朝之封荫,一旦反颜,窜名贼籍,腼面何施!如何瑞征,教习庶吉士;刘昌、薛所蕴,皆祭酒。共有愿用金二万求为国子监者,韩四维。侍郎三人:叶初春,刑部;杨观光,礼部;梁兆扬,兵部。都御史一人,高翔汉。编修三人:杨廷鉴、高迩俨、陈名夏。简讨二人:周锺、朱积;锺则执笔草诏者也。照原官为庶吉士者四人:刘余谟、何允文、史可程、王自超。原系庶吉士,改选外任者十一人:赵玉森、姚文然、刘肇国、白允谦、傅学禹、赵颖、张元锡、梁清标、成克巩、李化麟、李长祥;惟魏学濂虽改外任,仍留京用为户部司务。大理卿一人:吴家周。太常丞一人:项煜。谏议二人:光时亨、裴希度。吏部郎中四人:杨枝起,文选;郭万象,考功;侯佐,验封;熊文举,稽勋。验马寺一人:宋学显。直指一人:龚鼎孳。运使一人:王孙蕙。助教二人:缪沅、钱位坤。若柳寅东、高来凤、耿章光、孙襄、方允昌、朱国寿、许作梅、程光贞、周兰、郭充、姬琨、陈联璧、李春先、吴道新、徐有声、李逢申,俱为部属。又苏京、戴明说、孙承泽、林铭球、李际期、周寿期(寿期一作寿明)、归起光,俱为防御使。姜金允、张之奇、刘世芳、施凤议、刘廷议、顾芬,俱选知府。汤有庆、翁元益、时敏、徐敬时、黄国琦、吕兆龙、王显、董复、黄昌允、熊世懿、刘有澜、傅振铎、胡显、秦汧、黄继祖、吴达、张琦,俱选为知县用。其它已挂选而不知何衙门者,则有王永鳌、王正志、郝晋、赵京仕、党崇雅、侯恂、张应麟、李元鼎、贺武盛。其官之大小不同,而总之皆事伪朝为伪官。查得大明会典:凡从逆诸臣,父母流三千里,妻子没入功臣家为奴,田产、宅屋皆没入官。立振干纲,大加天讨,是在新天子矣。  

猜你喜欢
  志十二 郡县志(案:《郡县志序》,原本阙佚。)·薛居正
  庄宗纪五·薛居正
  卷四百八十三 元祐八年(癸酉,1993)·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四·焦竑
  卷七·连横
  附刻臣諡类钞后序·鲍应鳌
  卷一通论·郑观应
  异征类·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一·佚名
  刘善明传·李延寿
  李德辉传·宋濂
  袁继咸传·张廷玉
  卷三十二·赵汝愚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 六·袁枚

      王荆公作文,落笔便古;王荆公论诗,开口便错。何也?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执,故琢句选词,迥不犹人。诗贵温柔,而公性情刻酷,故凿险缒幽,自堕魔障。其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扪虱坐,黄鸟挟书眠。”余以为首句是乞儿向阳,次句是村童

  • 第三幕 第一场·老舍

    时间:前幕后半月,上午。地点:同前。「幕启」院中极整洁。小唐嫂门外还有小火炉,她尚未加入食堂。花草增多,连窗台上都摆着小盆的花儿……每户门框上都贴有“清洁四无”的红纸条。柳树的枝叶多了些。

  • 《词综》(卷二十三)·朱彝尊

    宋词五十一首大江东去驿中言别友人文天祥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送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 卷二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十预宴八十八人诗一百首【防军校】富桑阿【年七十】临郊台在广阳四出陛千步?缭红墙森寳坊帝车葢位中央此是功成郊劳处辛巳丙申行両度昆蒙已絷狼防颈笻莋尽扫蚳蝝戸防勲慿

  • 蒙隠集巻一·陈棣

    宋 陈棣 撰五言古诗题范乌程松桂亭谁云宰邑难宰邑有真乐但知弦歌趣永谢尘劳防琴堂吏惊散昼日垂朱箔烧香对棐几文史资优学一洗朱墨昏至味非糟粕范公今循良一同聊笑谑回视卓鲁軰政可束髙阁苕溪古侯邦繁庶类京洛壮哉万

  • 卷八十三·列传第二十一·脱脱

        张通古 张浩 张汝霖 张玄素 张汝弼 耶律安礼 纳合椿年 祁宰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读书过目不忘,该综经史,善属文。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令史。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太祖定燕

  • 皇清开国方略卷三十·阿桂

      太宗文皇帝【崇徳六年辛巳九月至七年壬午六月】  崇徳六年九月丙戌  车驾自松山还  是月甲戌朔  太宗以大军克敌率内外诸王贝勒贝子大臣拜天行礼毕是夜  太宗梦  太祖令四人捧一玉玺授  太宗  太

  • 卷之三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六十·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六十正白旗有名位希姓珠赫勒氏努他拉博尔衮氏郭和达阿鲁氏扬武敖佳氏海兰瑚鍚喀氏费雅库纳朱锡理氏额图瑚珠雅拉氏塞白图阿尔布氏蒙果尔铎齐克腾氏西喇布吴济佳喇氏博尔铎文达氏瑚

  • 武士彟传·欧阳修

    武士彟,字信,世代经商,喜欢结交朋友。高祖李渊在隋朝时领兵屯守汾、晋,曾在他家休息,就此成为朋友。后来李渊留守太原,就任武士彟为行军司铠参军。招募的兵集中后,交给刘弘基、长孙顺德统领。王威、高君雅私下对武士 彟

  •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司马迁

    【索隐】:案:谓本法循理之吏也。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正义】:说苑云:“孙叔敖为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

  • 卷六 集景·陈继儒

    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此时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而高人韵士,能以片言数语尽之者,则谓之诗可,谓之画可,谓高人韵士之诗画亦无不可。集景第六。

  • 卷三·江永

    <经部,四书类,乡党图考钦定四库全书乡党图考卷三婺源江永撰朝聘通考诸侯相朝聘秋官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歳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注小聘曰问殷中也乆无事又扵殷朝者及而相聘也父死子立曰世凡君卽位大国朝焉小国聘焉此

  • 提要·王应电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礼传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礼传十卷圗説二卷翼传二卷明王应电撰应电字昭明昆山人嘉靖中遭倭乱避居江西遂终于泰和受业魏校之门其书中称师云者即述校语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四·澄观

    第六现前地疏。所以来者。来意有二。前约寄位及三学说。谓五寄声闻。六寄缘觉。从四地去皆属慧学。今亦对五以辩来意。慧与寄位名义相似。故合为一疏。又四地下。第二意约断障证如。以辩来意。四五六地同是顺忍。染净

  • 爾瞻禪師語錄敘·尔瞻达尊

    酈氏注《水經》,首載阿育王分齎舍利,因起浮屠于佛泥洹處,今在明州之鄞亦所分造,然則浮屠起跡于吾鄉最古,況此中山川靈異,外有小白華為海岸孤絕處,內則天童、雪竇、岳林、大梅諸山蜿蟺,磅礡梵剎所立叢叢,然韓昌黎謂:「山川鬱積,必

  • 石林词·叶梦得

    词别集。 北宋叶梦得 (1077—1148)撰。一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其词有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抄本,收词九十九首。其词受苏轼影响,颇有豪放风格,毛晋跋曰:“不作柔语殢人”,词中多有壮志难酬之慨,“平生豪气安

  • 御纂性理精义·李光地

    十二卷。清胡广奉纂。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决定编修是书。胡广等受命编修《性理大全书》,书成庞杂冗长,唯恐贻误后代。又特命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等,刊正其书,亲加理订,并时以己意,综合成书,名曰《性理精义》。康熙五十四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