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甲申纪变录

京口草莽臣钱邦芑辑录

崇祯甲申三月十七日,贼兵围城,内外炮声不绝;外多内少;外震而烈。

十八日,大雨,守城军民皆无固志。

十九日辰时,皇上手自撞钟集百官,无一至者。少顷,贼兵入彰义门。皇上登煤山,见贼势昌炽,知事不可为,遂入宁寿宫。皇后遂自缢;袁宫人亦自缢,绳断堕地,皇上自以剑断其头。时长公主年十五矣,号泣在侧,皇上欲杀之,手不能举;久之,砍二刀,闷绝于地。皇上乃自缢。

二十日,李贼入宫,不见皇上,遂出示有得我皇上者,赏银万两、封伯爵。又出示云:凡文武官员俱于二十一日行朝见礼,愿回籍者听其自便,愿顺服者量才擢用;如抗违不出,罪加大辟,藏匿之家一并连坐。遂得皇子于民间,命之跪;皇子怒,曰:我岂为若屈耶!贼问:汝父何在?曰:死于宁寿宫矣。贼又问:汝家何以失天下?曰:以用贼臣周延儒故尔。贼笑曰:汝也明白。皇子又问曰:何不速速杀我!贼曰:汝无罪,我岂妄杀!皇子曰:如听我一言,第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第二速以礼殡葬父皇、母后,第三不可杀我百姓。皇子又曰:文武百官最无情义,明日决来朝贺矣。贼唯唯俱应。至明日。朝贺伪主者一千三百余人;贼向之叹曰:此辈无义如此,天下安得不乱!于是,始动杀僇之念。

二十二日,忽见板门舁二尸,送至魏国坊下;皇上蓬头跣足,上下皆白棉绸衣,胸前书数行云:朕不德,以致失国,羞着衮冕见祖宗于地下。又传闻宫中御案有遗诏云:朕即位十七年,五经□□,日切忧惧;不意任用匪人,致有今日。统大兵者,在外当协民心,以固国本;慎之!慎之!是日,在京大小官员从东华门入朝拜贺,御座上不见有人,但见青衣小帽一人;传呼贺毕,众官请殡先帝,见青衣人传一朱批云:帝礼葬、王礼祭,二皇子待以杞、宋之礼。众官又求并以帝祭;少顷,青衣人传语云:准了。殿上呼名,首呼魏藻德;三呼不应,即命速拿。俄顷,以绳系至,命送刑官拷打。众官人物伟丰及知名者,俱留用。其素有贪名而富实者,俱发刑官夹打索银。贼众中有理刑官二人刘国公、曾都尉——又有内官降贼者自宫中出,皆云:李贼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下,凡事皆众主谋也。入宫之后,集诸宫女美者,每贼首分得三十人。贼初入城,不甚杀僇;数日后,肆屠戮,奸淫掳掠,无所不至矣;诸降贼者妻妾俱不能免,始怨悔欲逃。贼兵入城者四十万,掳掠淫妇女甚虐,安福胡同一夜妇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死难诸臣家眷,贼兵绝不敢犯。至于降贼受官者,诸贼将审问长班,如招称本官藏匿金银,便即锁去,拷打不休。每贼将一人,领长班五十名,缉治官名之藏匿者。长班一名,每日限访事二件。名曰公刺。北路凡受伪官府县官,遇贼兵过,每先搜民间妇女供应;稍或不足,即以刀背乱打,本官苦不可言。美者携去;恶者弃下,仍命本官留以待后来者。秀才祈见宋企郊,叱曰:朝贺大典,安用若辈!速归读书,候新天子考试后拣用。数日后,果然考试,首题「天与之」,次题「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李贼拘银匠数千人,凡掳掠金银及赃输者俱镕成大砖,以骡马驼回陕西。大约贼之意中欲住关西,刻刻思归故土;故京城外土寇横行,李贼绝不去禁。李贼宋军师,身长不满三尺,其形如鬼,占验甚精。相传未破时,占十八日大雨,十九日辰时破城;若辰时不破,即日全军俱返,且待六年后再来破之。十九日辰时,贼以二人乘云梯上城,满城纷纷逃窜。宁远总兵定西伯吴三桂拥兵不至,贼挟其父手书招之;三桂得书不发,八拜谢父,咬断中指、扯裂家书,随约王永吉借清兵十万以图恢复。是时,梓宫殡东长安门外,凡从逆官往拜者,贼亦不禁;然至者甚少。有僧二人在旁诵经。众贼各肆掳掠,全无纪律;李贼或禁之,辄哗曰:皇帝让汝做去,金银、妇女亦不与我耶?

二十八日,诸候选官见伪尚书宋企郊,求选授衙门任事。企郊曰:诸公职衔俱前朝所授,新主另有一番规模,恐不能尽依旧例。诸人力恳一体选授;企郊曰:诸公何不解事!新天子御极,自当另用一番人;前已考试,不过慰众人之心耳。以予为汝诸人谋,不如归去为上。诸人既绝望,于是以渐逃归。李贼以四千人守山海关,为王永吉、吴三桂斩杀殆尽;余者逃回。朝官多惧,下令四月十二日亲征。又传李贼为风雷震伤,降贼朝官多被震死。孙传庭以兵捣陕西贼巢,杀戮几尽。清兵大入,李贼屡战屡败,后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卷四 文帝纪第四·班固
  志第十八 符瑞中·沈约
  卷九十七·毕沅
  ●卷一百六十八·徐梦莘
  卷之一千三百十八·佚名
  ●武定·吴廷燮
  六八八 寄谕大学士英廉于仅存名目之书查清后将底本发还·佚名
  八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又·丁曰健
  帖木儿不花传·宋濂
  王铭传·张廷玉
  礼二二·徐松
  卷八十六罪犯习艺·冯煦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五·佚名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协状元·佚名

    题目张秀才应举往长安 王贫女古庙受饥寒呆小二村□调风月 莽强人大闹五鸡山第一出(末上白)【水斗调歌头】韶华催白发,光影改朱容。人生浮世,浑如萍梗逐西东。陌上争红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世态只如此,何用苦匆匆

  • 康桥西野暮色·徐志摩

    一个大红日挂在西天紫云绯云褐云簇簇斑斑田田青草黄田白水郁郁密密鬋鬋红瓣黑蕊长梗罂粟花三三两两一大块透明的琥珀千百折云凹云凸南天北天暗暗默默东天中天舒舒阖阖宇宙在寂静中构合太阳在头赫里告别一阵临风几声&l

  • 卷四·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王勃采莲赋附歌荣华息,功名恻 【以上二句,《英华》作「芳草惧修名」,周必大等校《英华》引集本作「芳华惧功名」】 ,奇秀兮异植,红光兮碧色。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沾饰 【周引集本作「华饰」】 ,莲有藕兮藕有

  • 卷六·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六 宋 王安石 编 沈千运四首 感怀弟妹 今日春气暖东风杏花坼筋力久不如却羡涧中石神仙杳难准中夀稀满百逐世多夭伤喜见鬓髪白杖藜竹树间宛宛旧行迹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兄弟可存半空为亡

  • 第五十三出 再续姻亲·佚名

    【慢】(丑上)仔儿今旦得成双,银台蜡烛(腊烛)满厅红。有缘千里终相见,无缘对面不相逢。昨暮日(莫日)海阳(海洋)知县送聘礼来,说今旦伯姆同仔婿卜来★(上毛下火)我仔共伊返去。不免分付益春,安排筵席等接。(贴)水浊未知

  • 跋一·沈云

    台湾郑氏始末六卷,家间亭孝廉所著书也。余以海岛洲屿,名目错杂相混,因取方舆纪要、水道提纲、一统志等书附注于下,以便省阅。有讹误者,即以己意辨之。戊戍(光绪二十四年)新秋,南江渔父沈垚。

  • 陇蜀余闻·王士祯

    定州阿六祖师者,不知所从来,驻锡上生寺。一日,口唱叱叱,骑墙壁一堵,倏然上升,高数十仞。举手谢乡人曰:“好住持。”见者皆礼拜。顷之,渐入云际而殁。绵山有神林介子推祠,其林树极郁茂,然皆半荣半枯,盖文公焚林之地。祠

  • 战国策卷十·鲍彪

    宋 鲍彪 注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颖昌夀张】景公【嗣元公元年恭王四年乙酉】公输般【鲁之巧人】为楚设机【天地疏机闗也云梯之属】将以攻宋墨子【宋人名翟】闻之百舎重茧【百里一舎】往见公输般谓之曰吾自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元年二月二十八日云贵总督【臣】高其倬云南巡抚【臣】杨名时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 提督张谷贞以老辞职

  • 八年·佚名

    (庚午)八年大明崇禎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巳,上行望闕禮。○禮曹以三公意,啓曰:「自古亂賊之徒,何代無之,而今此兇逆之慘,更有甚於謀亂城中之賊,此實古今、天地所未有之大變也。誅討之典,雖已行矣,而若不頒布中外,明其罪惡,則將無

  • 卷三○·邱濬

    ▲征榷之课 《周礼》:太宰九赋,其七曰关市之赋(关以征其货之出入,市以征其货之所在)。大府掌九赋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司市,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 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

  • 卷五·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五    明 熊过 撰僖公名申庄公子子般闵庶兄也在位三十三年谥法小心畏忌曰僖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于先君之年也齐师【桓】宋师【桓】曹师【昭】次于聂北救邢先言次而後言救为次言故也将

  • 尚书句解卷七·朱祖义

    元 朱祖义 撰洪范第六【此篇以洪范名乃箕子歴陈治天下之大法如彞伦即九畴九畴之一以五行言五行之一以水言则五行者九畴之本水者五行之本水有逆顺则五行因之而有汨与治也五行有汨与治则九畴亦因之而有斁与叙也岂天果

  • 《毛詩課》敘·欧阳竟无

    迨天之未陰雨,綢繆牖戶,誰敢侮予?今則流血百萬,慘不可言矣。事前有備,謂之未雨綢繆;事後追隨,謂之亡羊補牢。然今日之亡羊補牢,又他日之未雨綢繆也。綢繆在作新,作新在作氣,作氣在觀感而憤悱。聲音之感人也,成于樂而興于詩。古人

  • 阴蕴之研究·太虚

    梵语“塞犍陀”、古译为阴,新译为蕴。盖阴为覆蔽义,谓一切差别生灭之有为法,能覆蔽无差别不生灭之涅槃性,其义惟局有漏。蕴为积聚义,谓众多之法积为五聚,在众生为有漏杂染之五蕴,在佛果则为无漏清净之五蕴,其义通漏无漏。故二

  •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尔时释迦牟尼佛。观净居天宫诸菩萨天龙八部。告文殊师利言。过去十阿僧祇俱胝如来。皆于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发无上

  • 禅家龟鉴·清虚休静

    曹溪 退隐 述有一物於此。从本以来昭昭灵灵。不曾生不曾灭。名不得状不得。一物者何物。古人颂云。古佛未生前。凝然一相圆。释迦犹未会。迦叶岂能传。此一物之所以不曾生不曾灭。名不得状不得也。六祖告众云。吾有

  • 曲江集·张九龄

    二十卷。唐张九龄撰。张九龄名又作张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景龙进士,诗人,政治家,官至唐大臣。为官廉洁,且风度潇洒,对事敏感,他不避权要,直言上书,劝姚崇应该用人唯贤而不以私情。其诗除少量应制之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