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集解墨子曰:“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墨子亦云,非但史记也。【索隐】:案:名卜筮曰“日者”以墨,所以卜筮占候时日通名“日者”故也。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於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

【索隐】:案:周礼有太卜之官。此云由汉兴者,谓汉自文帝卜大横之後,其卜官更兴盛焉。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

【索隐】:按:云楚人而太史公不序其系,盖楚相司马子期、子反後,羋姓也。季主见列仙传。

卜於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

【正义】:汉官五日一假洗沐也。

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遍人情,相视而叹。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索隐】:卜数犹术数也。音所具反。刘氏云“数,筮也”,亦通。筮必易大衍之数者也。

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间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二大夫再拜谒。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

【索隐】:猎犹揽也。揽其冠缨而正其衣襟,谓变而自饰也。

危坐,

【索隐】:免坐。谓俯俛为敬。

曰:“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於世,未尝见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汙?”

【索隐】:音乌故反。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汙长者?”

二君曰:“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汙。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

【索隐】:谓卜者自矜夸而庄严,说祸以诳人也。

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於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汙也。”

司马季主曰:“公且安坐。公见夫被发童子乎?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卑疵

【索隐】:疵音赀。

而前,?韱趋

【索隐】:?韱音纤。纤趍犹足恭也。

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比周宾正,

【集解】:徐广曰:“客旅谓之宾,人求长官谓之正。”

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譬无异於操白刃劫人者也。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从姬歌兒,不顾於亲,犯法害民,虚公家: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盗贼发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摄,奸邪起不能塞,官秏乱不能治,四时不和不能调,岁穀不孰不能適。

【索隐】:音释。適犹调也。

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讬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索隐】:奉音扶用反。

有人者进,有财者礼,是伪也。子独不见鸱枭之与凤皇翔乎?兰芷芎藭弃於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述而不作,君子义也。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於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釭,

【集解】:徐广曰:“式音栻。”【索隐】:按:式即栻也。旋,转也。栻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纲加地之辰,故云旋式。釭者,筮之状。正釭,盖谓卜以作卦也。

然後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昔先王之定国家,必先龟策日月,而後乃敢代;正时日,乃後入家;产子必先占吉凶,後乃有之。

索隐谓若卜之不祥,则式不收也。卜吉而後有,故云“有之”。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越王句践放文王八卦

【索隐】:放音方往反。

以破敌国,霸天下。由是言之,卜筮有何负哉!

“且夫卜筮者,埽除设坐,正其冠带,然後乃言事,此有礼也。言而鬼神或以飨,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养其亲,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此夫老子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今夫卜筮者利大而谢少,老子之云岂异於是乎?

“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居上而敬,居下不为害,君子之道也。’今夫卜筮者之为业也,积之无委聚,藏之不用府库,徙之不用辎车,负装之不重,止而用之无尽索之时。持不尽索之物,游於无穷之世,虽庄氏之行未能增於是也,子何故而云不可卜哉?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东南,以海为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公责卜者言必信,不亦惑乎!

“公见夫谈士辩人乎?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说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虑事定计,饰先王之成功,语其败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多言夸严,

【集解】:徐广曰:“一作‘险’。”

莫大於此矣。然欲彊国成功,尽忠於上,非此不立。今夫卜者,导惑教愚也。夫愚惑之人,岂能以一言而知之哉!言不厌多。

“故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而凤皇不与燕雀为群,而贤者亦不与不肖者同列。故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微见德顺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养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誉。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长者之道乎!”

宋忠、贾谊忽而自失,芒乎无色,

【索隐】:芒音莫郎反。

怅然噤

【索隐】:怅音暢。噤音禁。刘氏音其锦反。

口不能言。於是摄衣而起,再拜而辞。行洋洋也,出门仅能自上车,伏轼低头,卒不能出气。

居三日,宋忠见贾谊於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

【集解】:徐广曰:“音所。”骃案:离骚经曰“怀椒糈而要之”,王逸云“糈,精米,所以享神”。【索隐】:糈音所。糈者,卜求神之米也。

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

【索隐】:言卜之不中,乃不见夺其糈米。若为人主计不审,则身无所处也。

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此老子之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天地旷旷,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我与若,何足预彼哉!彼久而愈安,虽曾氏之义

【集解】:徐广曰:“曾,一作‘庄’。”

未有以异也。”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还,抵罪。而贾谊为梁怀王傅,王堕马薨,谊不食,毒恨而死。此务华绝根者也。

【索隐】:言宋忠、贾谊皆务华而丧其身,是绝其根本也。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多不见于篇。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游观长安中,见卜筮之贤大夫,观其起居行步,坐起自动,誓正其衣冠而当乡人也,有君子之风。见性好解妇来卜,对之颜色严振,未尝见齿而笑也。从古以来,贤者避世,有居止舞泽者,有居民间闭口不言,有隐居卜筮间以全身者。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术黄帝、老子,博闻远见。观其对二大夫贵人之谈言,称引古明王圣人道,固非浅闻小数之能。及卜筮立名声千里者,各往往而在。传曰:“富为上,贵次之;既贵各各学一伎能立其身。”黄直,大夫也;陈君夫,妇人也:以相马立名天下。齐张仲、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留长孺以相彘立名。荥阳褚氏以相牛立名。能以伎能立名者甚多,皆有高世绝人之风,何可胜言。故曰:“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夫家之教子孙,当视其所以好,好含苟生活之道,因而成之。故曰:“制宅命子,足以观士;子有处所,可谓贤人。”

臣为郎时,与太卜待诏为郎者同署,言曰:“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於五行者也。

【索隐述赞】日者之名,有自来矣。吉凶占候,著於墨子。齐楚异法,书亡罕纪。後人斯继,季主独美。取免暴秦,此焉终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突厥·刘昫
  卷三百一·列传第六十·脱脱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宪宗二·张廷玉
  卷三百二十一 列传一百八·赵尔巽
  卷第五·一然
  ◎刑法二·徐天麟
  ●卷十六·赵翼
  第二十回 射围·德龄
  别集下卷九·宋名臣言行录
  卷二之一·佚名
  ·檄擒旧社红毛寮余孽·丁曰健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五 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溥仪
  崔亮传·张廷玉
  卷二十三下·雍正
  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眘·唐圭璋

      眘即孝宗,太祖七世孙,字元永。建炎元年(1127)生。高完无子,立为皇太子。受内禅,在位二十七年。传位太子,尊帝为寿皇。绍熙五年(1194)卒。纪元三:隆兴、乾道、淳熙。   阮郎归   远德殿作和赵志忠   留连春意晚花稠。

  • 第二折·郑光祖

    (田能同徐弘吉、徐弘义领卒子驾鹰引犬打旗上)(田能云)莫乃田能是也。同众官来到此郊野外,大小三军,布下围场,公子这早晚敢待来也,将围场摆开者!(徐弘吉云)将军,摆布严整了也。(田能云)公子敢待来也。(齐公子同晏婴、祗候跚

  • 乐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乐婉」生平不详。《花草粹编》卷二自《古今词话》录其词《卡算子》一首。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

  • 卷十七 杂艺方士节义列传第十四·陆游

       吴廷绍为太医令,烈祖因食饴,喉中噎,国医皆莫能愈,廷绍尚未知名,独谓当进楮实汤,一服,疾失去,冯延巳苦脑中痛,累日不减,廷绍密诘厨人曰:“相公平日嗜何等?”对曰:“多食山鸡鹧鸪。”廷绍曰:吾得之矣,投以甘

  • 平定三逆方略卷四十二·佚名

    卷四十二   康熙十七年十月庚午,命福建水师提督驻海澄。总督姚启圣奏:前督臣李率泰奏设水师提督驻海澄;方今水重于陆,不可无总统重臣。海澄公既召赴京师,漳州宜设总兵官镇守。上谕:向因水师提督驻海澄,是以海逆败遁。今该

  • 卷之三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五十二·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六月。乙酉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癸丑皆如之。内记注○谕内阁。李鸿章奏。总兵积劳病故。恳请优恤。并将军实宣付史馆一摺。

  • 一百四十八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江南麦子俱已收割全完,均系十分收成,百姓安乐无事。谨将四月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朕安。

  • 萧干传·脱脱

    萧干,乳名项烈,字婆典,北府宰相萧敌鲁之子。生性朴实正直。当初,察割之乱发生时,察割党人胡古只与萧干交好,派人召见他。萧干说:“我怎能附从叛逆之臣!”将胡古只捆绑送到寿安王处。贼乱平定,皇上嘉赏其忠心,拜为群牧都林牙。又

  • 尉迟德诚传·宋濂

    尉迟德诚字信甫,绛州人。祖父天泽,在金做库官,郡王带孙攻克绛州,天泽被俘。带孙令他佩戴金符,授云州御衣局人匠总管。父鼐,做官至潞州知州。德诚历任太子的率更丞。至大元年(1308)改任詹事院都事。二年升迁家令司丞。仁宗认

  • 卷三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仁宗皇帝自至和後临朝渊默知谏院唐介言君臣如天地以交泰为理愿时延群下发德音可否万几以幸天下又论宫禁干丐恩泽出

  • 道释一·徐松

    封号真人灵应真人灵应真人:原无,据本书下文体例补。【宋会要】邛州灵应真人:白鹤山卢舍那院神仙张四郎,干道元年八月封灵应真人。 道释 宋会要辑稿 道释一 封号真人 冲应真人 冲应真人婺州金华县赤松山宝积观初、平二仙,淳

  • 卷之四·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四晋人程本着虎会问虎会以其私问於程子曰:主君何如主也?程子曰:昔尧、舜在上,涂说而巷议所不废也。是是非非之谓士,试为吾子搉言之,本也不敢以古事为考。先大夫文子之志也,好学而能受规谏,立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身举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善聚品第三十二(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聚。汝等善思念之。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善聚。所谓五

  • 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一卷·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皆是贤劫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此众中。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曰。今现在十方诸佛如来胜妙吉祥名号。若有

  • 卷第九·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九沩仰宗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法嗣潭州沩山灵佑禅师福州长谿赵氏子。年十五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剃发。於杭州龙兴寺究大小乘教。二十三游江西。参百丈。丈一见许之入室。遂居参学之首。侍立次。丈

  • 卷第十四·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十四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题赞文殊大士像文殊大智作狮子吼。脚踏青莲华。如意执在手。翻思毗耶城中老居士。到底不如合却口。又(华山见月律师写)文殊大士作狮子吼。

  • 青囊秘诀·傅山

    外科著作。清佚名撰,疑为清傅山撰。二卷。山有《傅青主女科》已著录。约撰于康熙年间。卷上列背痈论、肺痈论、无名肿毒论、对口疮论、脑疽论、囊痈论、臂痈论、乳痈论、肚痈论、恶疽论、疔疮论、唇疔论、鬓疽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