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第二分品目舍利子般若四品
觀照品第三 無等等品第四
有佛般若.有菩薩般若.有菩薩聲聞共般若。以菩薩聲聞共般若故.佛常被舍利子
善現說般若。舍利子人智慧第一.般若之法智慧第一.故五般若初說.應舍利子說。
經言.此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卽是空相應無相相應無願相應故。經言.諸菩薩摩訶
薩除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更無有餘要所學法.何以故.三解脫門總攝一切妙善法
故.菩薩依此三門能攝一切殊勝善法.離此三門所應修學殊勝善法不得生長。而
龍樹說三三昧是聲聞法。以是因緣.有佛三三昧.有菩薩三三昧.有菩薩聲聞共三
三昧。以是因緣.菩薩之行唯是般若.般若之用唯三三昧。以是因緣.此周法敘乃有
其四.此周法義亦有其四。法敘四者.七事敘初.放光集衆.雖全經繫而此周殊.此周
明三三昧故也.以是讀緣起品第一。菩薩以無所得爲方便應習無邊佛法.而欲成
********************
就無邊功德當學般若波羅蜜.是則一切智智行所向也.三三昧者行所乘也.以是
讀歡喜品第二。般若大行具四法義.般若大果具二授記.以是讀觀照品第三。說般
若竟.諸大聲聞以三十一種名號稱揚讚歎般若波羅蜜.以是讀無等等品第四。法
義四者.一菩薩般若是三三昧.二菩薩三昧非聲聞境.三菩薩三昧有種種生相.四
菩薩三昧有種種功德。菩薩般若是三三昧者.不見義非義無義是空三昧事.不觀
義不着義是無相三昧事.不念義不爲義是無願三昧事.如是三事於藴處等境於
覺分十力等行行其所行。菩薩三昧非聲聞境者.一觀一切法自性空.二從不捨離
一切衆生。菩薩三昧有種種生相者.空不生空界而生於佛界.悲之力也.所學有淺
深.所生判分量。菩薩三昧有種種功德者.一行攝一切行.道相智趣一切相智.菩薩
之所以爲菩薩.般若之所以爲般若者.當以是義觀之歟。心經者舍利子般若之要
也.互相讀而義益見。
********************
猜你喜欢 卷第十·行策 卷第二十七·佚名 准提心要·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俱舍论记 第三十卷·普光 卷第八·通云 第十四卷·圆瑛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梦颜 卷第十七·佚名 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太虚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八下·智顗 法华文句记卷第五·湛然 第二 窟八偈经之义释·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九·唐慧琳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