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

洪武十七年三月戊戌朔,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凡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举人不知额数,从实充贡。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诗主《朱子集传》,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榖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十二日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未能者许减其二,俱三百字以上。次年,礼部会试以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为三场,所考文字与乡试同。乡试:直隶府州县则于应天府,在外府州县则于各布政司。其举人则国子学生及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儒士之未仕者,官之未入流者,皆由有司申举性资敦厚、文行可称者应之。其学校训导专教生徒,及罢闲官吏、倡优之家与居父母丧者,并不许入试。其中式者官给廪传,送礼部会试,考试官皆访经明公正之士,官出币帛,先期敦聘主文考试官二人文币各二表里,同考试官乡试四人、会试八人文币各一表里。提调官,在内乡试应天府官一人,会试礼部官一人,在外布政司官一人,监试官在内监察御史二人,在外按察司官二人;供给官,在内应天府官一人,在外府官一人;收掌试卷官一人,弥封官一人,誊录官一人,对读官四人,受卷官二人,皆选居官之清慎者充之。巡绰、监门、搜检、怀挟官四人在内从都督府委官,在外从守御官委官。凡供用、笔札、饮食之属,皆官给之。举人试卷自备,每场草卷、正卷各用纸十二幅,首书三代姓名及其籍贯、年甲、所习经书,在内赴应天府,在外赴布政司。印卷:会试、殿试赴礼部印卷。试之日黎明,举人入场,每人用军一人守之,禁讲问代冒。至晚,纳卷,未毕者给烛三枝。文字回避御名、庙讳及不许自序门地,弥封者编号,作三合字,誊录者用朱,考试官用墨,以防欺伪。其会试中式者,三月朔日赴殿试。

曹国公李文忠薨。文忠字思本,世为泗州盱眙人。父贞,尚皇姊曹国长公主,生文忠,十二岁而公主薨。时天下乱,文忠与上相失。甲午冬,上驻兵滁阳,文忠父子来见,上喜甚,因养以为子,赐姓朱氏。初令就学,聪悟,輙能记忆。上曰:“人固不可不知书,然今方事武,且当令习弓马。”丁酉,年十九,以舍人领军往援池州。陈友谅兵寇城,文忠奋击败之。戊戌正月,进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皆下。二月,败元院判阿鲁灰于淳安县之万年街,遂破苗军于潜昌化,获其人口、资货甚富。文忠恐士卒贪货贿,莫有斗志,因悉焚之曰:“此何足惜,能努力破敌,何患不富贵乎?”进取淳安,夜,袭破伪洪元帅营,降其众千余。三月,会同佥邓愈、院判胡大海兵取严州,克之。立德兴翼,授帐前总制亲军都指挥使司左副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守严州。时严州新附,城守未备,而苗帅杨完者兵水陆奄至,文忠出奇,大败其众,复以所斩俘馘载巨筏中,顺流而下,余众见之,皆遁。五月壬子,杨完者复率众进屯严州乌龙岭,欲攻建德,文忠复从邓愈击走之。六月癸酉,文忠以浦江与建安比境,乃先率兵由间道以取之。县有郑氏,自宋建炎间聚族同居,元至大间旌表为孝义之门,其家避兵山谷中,文忠使人访其所在,悉令还家。八月己丑,苗军元帅泰不花等以同佥员成书来,纳款,且言其部帅李福等士卒家属俱在桐庐,皆愿效顺,文忠以上命慰谕之。九月戊戌,员成遂率元帅刘齐、刘震、黄宝、蒋英等三万余人来降。己亥二月,张士诚遣将攻严州,文忠出兵夹击,大破之,杀获甚众。四月,士诚兵复至大浪滩,文忠遣兵出击,复破之。又遣元帅何世明攻分水县,斩首五百余,其众溃走。士诚愤其败,十二月,复遣其将陆元帅、夏元帅、花将军据分水县之新城三溪,以遏我师。文忠仍遣世明率精兵千余击之,斩陆元帅、花将军等千余人,焚其营。自是,士诚兵不复窥严州。庚子九月,升文忠同佥行枢密院事。辛丑五月,文忠以上命城严州,越三月而成。六月,胡大海援信州,生擒陈友谅平章李明道、宣慰王汉二。是时,文忠承上命署金华分省事,大海因械送明道等于文忠,文忠释其囚而礼之,俾为书招谕建昌守将王溥。溥,汉二之兄,遂以其众来降。壬寅二月,金华降将蒋英、刘震等叛,杀胡大海及郎中王恺等,据其城。文忠闻之,即遣掾史郭彦仁、元帅何世明等往讨之。兵至兰溪,英等惧,夜半驱掠城中子女,开门南走。文忠因率元帅袁洪等所部兵入金华守之,分遣左右遍历其地,抚辑人民,仍遣人送大海、恺丧还建康。处州李祐之闻蒋英杀胡大海,亦杀院判耿再成、元帅朱文刚等,文忠随遣王祐、何世明往屯缙云以图之。三月,升文忠为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全军马。辛亥,张士诚弟士信乘蒋英之乱,率兵万余围诸全,经二十九日,为院判谢再兴所败。士信愤,益兵进攻,再兴告急,文忠调同佥胡德济往援之。兵少贼众,再兴复请益兵,文忠以金华初复而严州密迩敌境,处州又为叛寇据,守兵不能援,时上在江西,闻处州之乱,命平章邵荣率兵往讨之。未至,文忠与都事史炳谋,遣谍者揭榜诸全界,首言平章邵荣、右丞徐达领军至严州,克日进击。贼众见榜,果相惊骇,谋夜遁,胡德济、谢再兴遂大破其军,伪将吕珍仅以身免。十二月,广信元帅葛俊擅发民夫,加城浚濠,文忠檄止之,俊不奉命,出不逊语,文忠遣从事王辰往察之。辰还言于文忠曰:“彼守城如故,若遽以兵临之,是激其变也。”文忠默然良久,曰:“此人不足惜,特以一郡生灵之故,姑置之。”再遣都事刘肃往加抚慰,且谕以祸福,俊乃顺命。癸卯四月,诸全谢再兴叛降张士诚。九月,士诚兵犯东阳,文忠遣元帅夏子实为前驱,躬率兵继之,郎中胡深亦引兵来会。丁亥,遇寇于义乌,前锋方接,文忠将千余骑横冲其阵。寇卒见文忠麾帜,皆惊愕溃乱,再兴单骑走。胡深乃与文忠谋距诸全五十里五指山下筑新城,令同佥胡德济守之。未几,张士诚将李伯昇大举入寇,城坚不可拔,乃引去。甲辰十月,升右丞。乙巳二月丙午,张士诚愤义乌之败,复遣李伯昇将兵二十万,挟叛将谢再兴寇新城。胡德济告急于文忠,文忠以诸全重地而敌势之来,意在必克,将自往救之,乃先命指挥张斌、元帅张俊领兵出浦江,为声援。士诚又以兵自桐庐溯钓台乌石,犯严州,文忠命以舟师扼于江,以何世明、袁洪、柴虎三帅守城,而自率指挥朱亮祖以下。行次浦江,衔枚而进,且檄处州兵来会,至龙潭,距寇不二十里,有白气覆我军。既而候卒告寇至,文忠驰马视之,去营远而久,元帅严德力止曰:“三军之命,悬于主将,一有不戒,众何恃焉?”文忠乃还,会所檄处州兵亦至,遂与敌战,大败之,追奔十余里,死者数万,获其伪同佥韩谦、理问滕忠、元帅周过、萧寿山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粮草、辎重、铠仗无筭,李伯昇及伪五太子遁去。文忠入新城,诸将皆喜,相庆贺。上闻新城捷,以御衣、名马赐文忠,赉赏将士有差。丙午九月,上既命相国徐达、平章常遇春总兵攻苏州,命文忠以兵取杭州,文忠率指挥朱亮祖、耿天璧攻桐庐,伪元帅戴某降,文忠复遣指挥袁洪等攻富阳,克之,擒伪同佥李天禄。兵至余杭,遣孙虎等领兵扼其援,而自督兵围其城。十一月,守将谢五与弟侄五人以余杭降,文忠以其兵攻杭州,杭州伪平章潘原明亦出降,并执蒋英、刘震以献。文忠以上命,慰谕之,宿诸军于城上,下令曰:“敢有入民居者斩。”有一卒取民釜以爨,即磔于市,以徇城中,民皆按堵。得兵二万、粮二十一万、马六百匹。始入城,原明以女乐迎于道,文忠叱去之,召元平章丑的、长寿等谕之曰:“全城归附者,张氏平章潘原明也。汝等皆元之臣子,苟知伦理大义,则当效死报国,或知天命之有在,则同纳款以效顺。今原明既已归附,汝等不伏节死义,尚何面目来见我乎?”令武士曳出之,与蒋英等俱系送金陵,并遣潘原明以下官属随行。十二月,改浙东行省为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升文忠为平章政事,复姓李氏。吴元年二月,上以诰授文忠曰:“朕举义兵,自淮右至于江左,经营疆宇,赖勋臣同心一力,成兹大业,若国戚之策功者,则罕有焉。尔李文忠吾,姊之所生也,自幼抚育,视同己子,教以文艺,习以弓马,年既弱冠,乃俾佥院于金华,开省于严陵,尔能凭乌龙之险,破苗獠之师,领军援诸暨之围,寇兵十余万,当尔之锋者,如摧枯拉朽,成功奇伟,浙西之平,实由此胜。比者,长驱以捣临安,克其坚城,民安堵如常,时不知有更革也,用是命尔文忠为行省平章,镇兹浙土。於戏!惟尔文忠以分则君臣也,以亲则甥舅也,以恩则父子也,尤当守宪章,修政务,抚民驭军,图尽其道。况浙地其俗奢,尔示俭,其习浼,尔率厚,其或偏僻,尔导以正,惟慎可以奉职,惟勤可以处事,惟公可以律身。其明听朕命,可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初,上得金陵,以军食不给,知府王宗显尝请增田租,民颇病之,文忠以其事闻,请减其额,上从之。洪武元年五月,福建陈友定余党金子隆等紏合散卒,寇将乐、延平等处。闰七月,上命文忠总兵擒获之,闽地悉平。二年春,以文忠为偏将军,副常遇春征迤北,由遵化度鹿儿岭,败元将江文清军于锦川,次全宁,元将也速迎战,又败之,进攻天兴州,文忠又设伏破其军,遂进克上都,元主北走,俘其宗王、庆王等。常遇春薨于军,诏文忠代领其众,援庆阳,师至太原而大将军徐达已讨平庆阳。时大同受敌甚急,文忠乃由代县出鴈门,次马邑,破其逻骑数千,进次白杨门,又擒黠虏四大王,遂大破虏众,擒其将脱列伯,大同围解,进踰莽哥仓,不见虏而还。三年正月,授征虏左副将军,总兵北伐。二月,师出野狐岭,至兴和,降其守将,进师察罕脑儿,擒其平章竹贞。五月,败元太尉蛮子、平章沙不丁、朵儿只、八剌等于白海子之骆驼山,进至开平,闻元主在应昌,即提兵昼夜兼程袭之,遂进克应昌。时元主已殂,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单骑遁去,获其嫡孙买的里八剌及太子妃陈答里、宫人、诸王、省院、达官暨宋元玉玺金宝一十五、宣和殿玉图书一、玉册二、镇圭、大圭、玉斧、玉带各一,送京师。文忠复追爱猷识理达腊至北庆州,失其所在,师过兴州,遇元将唐国公江文清等率部属军民来降,至红螺山,又降其部将杨思祖等一万六千余人。十月,诏文忠班师,还至龙江,车驾出江上,嘉劳甚至。明日,文忠复上表称贺。上论功行封,以文忠北逐元太子,获元皇孙、妃嫔、重宝,功最大,赐诰曰:“咨尔荣禄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文忠,朕思人生天地间,恩之深者莫过于骨肉,此天性,自然不待教而能也。尔文忠为吾姊氏所生,朕创业以来,尔自幼提兵佥枢金华,开省严陵,剿苗獠于乌龙,却援兵于诸暨,所至抚驭有方,人怀尔惠,连年战胜,不闻为敌所侮。比者,再入瓯闽,削平余寇,进征蓟北,屡奏捷音,乃帅师应昌,得元之遗子暨宝玉以归,威振沙漠,俊功益著。朕于尔亲则甥舅,较尔前后之功,当与勋臣同列。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是用授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使尔子孙世世承袭,以报尔功。於戏!尔瞻于我,如母存焉,恪守忠贞,服劳帝室,永延世禄,与国同休。”复赐铁券及文绮、帛六十匹。四年七月,西蜀平,诏文忠按行四川,开拓新城,经画庶务,乃调濠梁等衞官军於保宁诸处各立千户所以镇之。五年正月,上赐彤弓五、交趾弓五十。上常御武楼,与诸将论边事。魏国公徐达因言:“王保保遁在和林,宜因此时,乘其败而击之。”上乃诏达与文忠及冯胜率兵十五万,分三道并进,文忠为征虏左副将军,总兵由东路出居庸。文忠率都督同知何文辉欲取和林,兵至口温,虏闻之,弃营遁走,获其辎重、杂畜无筭。进至哈剌莽来,其部落皆惊溃,文忠谕将士曰:“兵贵神速,千里袭人,难以重负。”留部将韩政驻辎重庐朐河,命士卒人持二十日粮,兼程而进。至土剌河,虏将蛮子、哈剌章知之,悉骑渡河。文忠督兵与战数合,稍却,追至阿鲁浑河,虏兵益众,宣宁侯曹良臣等战殁,文忠马亦中流矢,下马持短兵接战,从者刘义又奋前突击,以身蔽文忠,指挥李荣以所乘马授文忠,自夺虏骑乘之。文忠勒马横槊,麾众更进,士卒殊死战,虏众遂败,得马畜万计。追至称海,虏兵复集,文忠整兵据险,纵所获马畜于野,示以间暇。居三日,虏疑有伏兵,不敢逼,乃遁去。文忠引兵还,夜行,失故道,粮且尽,至桑哥儿麻,士卒无水,渴甚,有死者。文忠默祷于天,忽所乘马跑地而鸣掘之,果有泉涌出,人马赖以济。六年正月,诏文忠与大将军徐达往山西、北平训兵防边。十月,上召达等还京,令文忠率诸将士养锐山西,以防虏寇。七年三月,文忠驻兵代县,遣将四出,至三不剌,擒其平章陈安礼、木屑飞,至顺宁杨门,斩其将真珠驴,至白登,俘其国公邓孛罗帖木儿,至朔州,擒其太尉伯颜不花。七月,攻大宁、高州、大石崖,克之,斩其宗王朵朵失里,擒承旨百家奴,复遣指挥唐某追至氊帽山,遇故元鲁王营于山下,以兵围之,斩鲁王等,获其妃蒙哥颓并金印一、玉图书一。八月,文忠师进丰州,分道追击胡兵,擒其故官十二人、虏众百二十余人、马驼牛羊甚众。又闻胡兵驻伯干儿之地,遣兵追之,不及而还。十年秋,诏致祭泰山。十二年,洮州十八族番酋三副使、汪朵儿等叛,命征西将军沐英讨之。二月,复制谕文忠往河州、岷州、临洮、巩昌、梅川等处巡视城池,各卫军马悉听节制。五月,文忠等兵次洮州故城,会番酋三副使、何汪顺、朵罗只弃城遁,遂督将校领兵追之,获积石州叛逃土官阿里七站土官失纳等,斩之,遂于东笼山南川筑城,置洮州卫,留官军守之。六月,敕文忠移师驻巩昌。十三年,诏还,参赞军国事。十六年正月,诏文忠兼莅国子监事。十二月,文忠有疾。是年春,疾转亟,诏皇太子临视,上复亲幸其第,抚慰良久。至是薨,年四十有六。文忠性沉厚,持身诚恪,有谋虑,临阵常身先士卒,至遇大敌,胆气益壮,每战胜必以功推下。及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其在上前论事,尽诚无隐,上多嘉纳之。好儒重士,器量闳雅,在金华时,常师叶仪、范祖干讲学为诗,于音乐华靡事,泊如也。薨之日,上痛悼不已,辍朝三日,亲为文,遣使致祭,追封岐阳王,谥武靖,赐葬钟山之阴。诰曰:“自古帝王创业,必有亲戚子弟委心效顺,以助兴隆之运,故生有爵禄之荣,没有褒赠之宠,斯古今之彝兴也。咨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曹国公、同知军国事李文忠,乃朕姊氏所生,当朕起兵之初,尔年尚幼,能励志立功,佐朕开拓疆宇,所向克捷,威振遐方,民怀其惠。及天下宁谧,四夷来庭,厥功居多而小心勤慎,始终如一,其于甥舅之亲、君臣之义,能兼之矣,正期共享太平,夫何婴疾长逝,朕甚悼焉。生封公,死封王,已著令典,今特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以慰尔于冥冥。呜呼!尔能笃亲亲之义,成开国之勋名,播华夷,福及后裔,可谓死而不亡者矣。”仍追封其上三世皆王爵,妣皆王夫人。子三人,皆上所赐名,长景隆,袭爵曹国公;次增枝,初授勋尉,继擢前军左都督;次方英,授中都正留守。

庚子,征南副将军申国公邓镇等平龙泉、永新诸县山寇还。

壬寅,雨霰。

甲辰,上谕侍臣曰:“天下无难治,惟君臣同心一德,则庶事理而兆民安矣。唐、虞、三代之时,君臣同德,故能致雍熙太和之盛,后世治不如古,君臣之间,两相猜忌,上下乖隔,情意不孚,君言善而臣违之,臣论是而君咈之,如此欲臻至治,何可得也?朕今简用贤能,以任天下之政,思与卿等求古之君臣同心一德,协于政治,以康济斯民,卿等勉之。”群臣皆顿首谢。

丁未,江夏侯周德兴请决荆州狱山坝,以通水利,从之,由是得溉田,岁增官田租四千三百余石。

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等自云南班师至京,入见,上深加慰劳之。

庚戌,以磨勘司令俞纶试兵部尚书,磨勘司左司丞王道亨为司令。

给河南安吉等五卫军士绵布九万三千一百匹。

辛亥,给海运将校士卒万一千三百余人钞三万三千余锭。

壬子,命天下有司祭祀,僧道官不与。

命停造宝钞,以国用既充,欲纾匠力故也。

癸丑,吏部尚书余熂言:“公、侯、伯、子、男,爵虽五等,不可以常调品级论也。今公、侯三代得封赠公、侯者,给诰如一品封赠,伯者给诰如二品封赠,子、男者给诰如三品,如是则有递降之殊,非所以示宠异也。自今五等之爵诰,皆如一品,庶见殊恩。”上是之,自是有封爵者给诰,皆用一品之制,惟公、侯仍用玉轴,伯、子、男仍用犀轴,以此为别。

常德府龙阳、武陵二县水,诏免去年逋赋。

夜,太阴犯亢宿。

甲寅,故元云南枢密院判田桑哥失里等来降,赐米、布、钞有差。

己卯,改锦衣卫指挥使司为正三品。

戊午晓,荧惑犯氐宿。

夜,太阴犯建星。

己未,青海酋长失剌巴等七人,西番酋长朵里只约等三人来归,诏赐文绮、钞锭有差。

甲子,赦天下。诏曰:“朕率诸英隽平群雄,安宇内,即位以来,十有七年,其间,罪顽、民清、吏弊、刑赏皆施,虽间有肆宥而未常大赦。今自洪武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昧爽以前,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本、使、谋、故杀人、蛊毒、魇魅、毒药杀人不赦,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轻重,咸赦除之。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於戏!赦过宥罪,既大布以殊恩;迁善保安,尚同跻於至治。故兹诏示,悉使闻知。”

丙寅,诏改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审刑司、五军断事官公署于太平门之外。太平门在京城之北,以刑主阴肃,故建于此。敕曰:“肇建法司於玄武之左,锺山之阴,名其所曰贯城。贯,法天之贯索也,是星七宿如贯珠环而成象,乃天牢也。若中虚而无凡星於内,则刑官无邪私,政平讼理,狱无囚人;若凡星处贯内者,刑官非人;若中有星而明者,贵人无罪而狱。今法司已法天道建置,尔诸职事各励乃事,当以身心法天道而行之,如贯之中虚,则狱清而无事,心静而神安,鉴玄武之澄波,睇锺山之苍翠,以快其情,庶不负朕肇建法司之意也。尔其敬哉。”

丁卯,修筑京城仪凤门。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一·李心传
  ○刚愎自用二则·许指严
  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九百五十七·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项笃寿
  五八五 军机大臣奏交各馆严查颜季亨所撰书籍并行查原籍书板片·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一·阿桂
  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班固
  刘潜传(附刘孝胜等传)·姚思廉
  朱文略传·李延寿
  元弼、元晖业传·李延寿
  完颜宗浩传·脱脱
  卷九十一·佚名
  卷九·纪昀
  序·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二出 冥誓·汤显祖

    【月云高】〔生上〕暮云金阙,风幡淡摇拽。但听的钟声绝,早则是心儿热。 纸帐书生,有分氲兰麝。咱时还早。荡花阴,单则把月痕遮。〔整灯介〕溜风光, 稳护着灯儿烨

  • 卷十二·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二     宋 陈起 撰胡仲弓 仲弓字希圣清源人仲参之兄有苇航漫游藁按江湖集诸人唱和诗苇航诗名颇着於仲参而诸选家无一及者永乐大典载其集甚夥此乃陈起所选者也 杂兴 百年一瞬息万事

  • 卷三百三十四 元豐六年(癸亥,103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三月丙子朔,詔河北轉運判官呂大忠罰銅三十斤,以黃河溢,不即救護也。   詔權發遣陝西路轉運使、通直郎李察,權發遣京東路轉運副使、朝奉郎吴居厚各遷一官,以措置鹽事有勞也。京東轉

  • 卷之八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五七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四日一一六一○--一·佚名

    前任新竹县将征存隘租银移交于新任,详请台湾善后总局查核,并该局批副详 印 新竹县印十五年十一月初七日到在任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本任台湾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送事。窃照卑职前收光

  • 第三十四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佚名

    第三十四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初六日,先是遣阿什达尔汉舅及达雅齐塔布囊往外藩蒙古编牛录至是还。彼等所赍书云:奈曼部达尔汉郡王八百家,编为十六牛录,章京姓名;乌讷特依、希?图、沙济、戴度齐、汤图克、莽古沙、巴彦图、僧

  • 跋·徐问

    劄记一书先生抚贵州时与学者问答辨究随所记而成者也其间三才之道性命之奥事物之理六经四子之言与夫古今言语同异之辨得失之归靡不详且悉焉道理充溢脉络分明是非明白功夫精审而要领卓如也学者一见便有下手处若夫人心动

  • 闲适 原文·洪应明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见真空。龙可豢非真龙,虎可搏非真虎,故爵禄可饵荣进之辈,必不可笼淡然无欲之人;鼎镬可及宠利之

  • 佛教访问团通电·太虚

    各通讯社、各报馆、转全国同胞、海外侨胞、暨全世界佛教徒公鉴:太虚等顷因国中文化界之启发,佛学人士之赞助,及海外各地佛徒之吁请,爰组织成立本团,将赴缅甸、锡兰、印度、暹罗等处,朝拜佛教诸圣地,访问各地佛教领袖,藉以联络

  • 卷第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四会夜摩天宫 功德林菩萨为会主。说十行等法门。已解者令行。自十九卷起。至二十一卷止。

  • 卷第二十五·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感通科 唐道宗 莱州即墨之孙氏子。少从青州道藏寺道奘法师。受智度十地地持成实毗昙等论。晚住游德寺。寺宗所自造也。尝讲大论。而天华旋绕堂户。久而飞去。

  •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上·道通

    河朔平原 道通述一菩提场会一世主妙严品。部类区分经中有三世间。一智正觉世间。主能化佛。二有情世间。主人王天王。三器世间。主诸类神。若能依正互融。则难思之境俱是妙严。意曰。世主差别相。妙严平等体。若世主

  • 在峡谷里·契诃夫

    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在峡谷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坐落在峡谷中的叫乌克列耶渥的农民和工人(村里有几个工厂)混居的村子里。契诃夫一开始就为这个故事描绘了一个阴沉的背景:“这个村子里没有断过热病,就连在夏

  • 崇古文诀·楼昉

    文论著作。35卷。南宋楼昉编著。楼昉为文汪洋浩博,对散文鉴赏和创作的见解与吕祖谦大体相同,故于兴化军任上,以吕著《古文关键》为基础而加以扩大,选录秦汉至宋代的散文作品200余篇,编为此著。因其书篇目较备,繁简得当,所作

  • 书法三昧·佚名

    一卷。书论。元代佚名。此书卷前有明人胡翰序,序中说:此书元时见于都下馆阁名臣家,以此定为元人所作。书中前部是书法三昧歌,四言二十二名,后部是书法八则,有下笔、布置、运笔、学纲目、大结构、结构径庭,发笔先后、

  • 太平经·佚名

    早期道教著作。产生于东汉后期顺、桓期间,非一时一人所作。其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可能是当时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中很多人的著作,经于吉、宫崇等编纂增演而汇集成书的。据《后汉书·襄楷传》记载,汉顺帝时宫崇上其师于

  • 大六壬管辂神书·管辂

      论身命   支干传课作提纲,先审安身无所伤。事业一身经历处,存亡隐见莫胡详。   凡看课,皆以干为主。干者,我也。其干支课传上神皆我之用,有以首课入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支起入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干之阴神起传为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