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九、鸦片战争

鸦片输入之沿革嘉庆朝中、英之交涉,吾人既于以上述其梗概,未几而两国以鸦片贸易之纷议,生意外之葛藤,终至以兵刃相见。于是数千年来闭关自尊之中国,不得不一变其面目,公开商港,与世界各国订互市之约。故鸦片战争,实近世中国变局之造端也。鸦片之输入中国起源甚早,唐贞元时代(西纪八百年顷),阿剌比亚商人已有输入罂粟者。降至明中叶(十五世纪末),东洋贸易为葡萄牙人所垄断,而当时阿剌比亚人所运送至马剌加之货品有鸦片一物,华言亦谓之阿芙蓉者,实阿剌比亚语afion之音译也。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年),关税表中载鸦片十斤,值价银条二个;则鸦片贸易之通行由来久矣。明季以来,民间渐有用以吸食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朝廷已布吸用鸦片之禁令,则此风之增长又可知也。然乾隆中叶以前,输入额尚不多,又输入之者以葡萄牙人为主。及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年),英吉利东印度商会自本国政府得垄断中国贸易之特权,而印度孟加拉国斯地方又为鸦片产地,于是输入日增而民间吸食之害亦日甚矣。

东印度会社之鸦片贸易自嘉庆五年(一八○○年)以来,朝廷知鸦片流毒日广,屡下严旨禁其输入,有发见者辄销毁之。然禁令愈严,而秘密卖买愈盛。英商等窃于广州湾中之伶仃岛及大屿山等地设船屯积,谓之鸦片趸。广东商人专以包揽走漏为业者皆蓄快艇,装以炮械,谓之快蟹。其私设之会社在广州者谓之大窑口,分布各地者谓之小窑口,所在勾通吏役、结纳哨兵,终且与沿海各官衙私缔契约,每输入鸦片一箱,纳贿若干。自嘉庆二十一年至道光十六年,二十年间输入额之增加,几至五倍。据东印度商会所呈大不列颠国会之报告书,则其数如左:

嘉庆二十一年(一八一六)三、二一○箱价三、六五七、○○○西班牙两。

道光十年(一八三○)一八、七六○箱价一二、九○○、○三一西班牙两。

十四年间输入之增加已达三倍。又据英人美特日尔斯忒所调查,则自道光十年至十六年,其间逐年增加之数更有可惊者:

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二三、六七○箱价一五、三三八、一六○西班牙两。

同十六年(一八三六)二七、一一一箱价一七、九○四、二四八西班牙两。

律劳卑、罗频孙、义律之渡来东印度商会中国贸易之独占期限,以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年四月二十二日)终止。时英国外务尚书巴墨斯敦(Palmerston)欲扩张其东方之商权,遂于前年冬(一八三三年十二月十日)派遣贸易监督官律劳卑(LordNapier)者驻广东,使保护本国商民,且向中国政府要求推广商港。是年六月,律劳卑抵澳门,将诣广州,两广总督卢坤传命止之。律劳卑不受命,辄用平行款式投书督臣,卢坤怒其不如式,一方则请旨封舱,将该国贸易暂行停止,量加惩抑;一方则发兵防范海口,严守炮台,以备不虞。律劳卑率军舰二艘,以八月五日(西九月七日)乘涨潮突入虎门,发炮互击,卒以是月九日进泊黄捕。卢坤方征调水陆诸军扼要设防,而律劳卑适以酷暑致疾,于十九日退去。卢坤等遂以英人内外消息不通、惶恐悔罪、恳求给牌下澳等词,铺张入告,许英人通商如旧。律劳卑竟以九月间(西十月十一日)病死澳门,英政府以罗频孙(Robinson)继之。而卢坤等方惩于前事,增定防范章程八条:一、外国护货兵船不得驶入内洋;一、责成行商(华商)稽查洋人私运军械或携带妇女至省;一、引水买办须由澳门同知给发牌照;一、限制夷馆雇工;一、洋人在内河应用无篷小船,禁止闲游;一、洋人具禀事件,一律由行商转达;一、行商承保洋船,应兼用认保派保法;一、责成水师严查洋船逃税。道光十五年三月,遂公布实行。以故罗频孙在职中,惟居留澳门或一至伶仃,阴上书本国政府,议于珠江口占一小岛为根据,不复求与督臣相交涉。会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英政府废贸易监督之职,以甲必丹义律(CaptainElliot)为领事代之。义律欲以平和政策恢张商利,务不失中国政府驩;而中国禁鸦片益严,一岁之中常禁令数发。同时,英商又必欲维持此有利之贸易,且公请中国解除禁令。义律虽苦心调和其间,而两国之冲突固终不可避矣。

经济上之影响鸦片输入之盛,不独于人民卫生上、道德上生种种之弊害而已,又于国家经济上有非常之影响者也。道光三年以前,广东海口岁漏银数百万两,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千七、八百万两,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十四至十八年,渐漏至三千万两。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又数千万两。于是内地银价递增,每银一两,至易制钱一千六百有奇。御史朱成烈、鸿胪卿黄爵滋先后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廷议令直省将军督抚各议章程具奏,期净绝鸦片根株,为中国除一大患。时湖广总督林则徐厉行禁令,设局收缴烟具;数月之间,成效大着。其覆奏之语尤剀切,略言『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数十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宣宗大感动,特诏则徐来京,面受方略,佩钦差大臣关防,驰驿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兼节制广东水师,实行杜绝鸦片贸易之策。时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也。

林则徐之查办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则徐至广东,下令英商限三日内尽出所蓄鸦片。至期,英人不奉命。二月三日,则徐张兵临之,英人不得已,出一千三十七箱。则徐度其非全数,翌日,命各国商民退去,断英人粮食,令出鸦片四分之一者给婢仆,出二分之一者与食物,出四分之三者许贸易如旧。九月,复发兵包围英国商馆,将加驱迫。领事义律知无可调停,乃劝谕英商出鸦片全数,以十二日具状请缴,凡二万二百八十三箱,每籍百二十斤,计资本金五、六百万圆。则徐驰驿奏请送京师销毁,而言官有以『广东距京辽远,途中易启偷漏抽换之弊』为言者。诏毋庸解送,即交则徐督率文武官吏公同销毁,俾沿海共见共闻,有所震詟。四月,则徐就虎门海岸凿方塘二,纵横各十五丈,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实盐其中,引水成卤,以鸦片投入,然后倾石灰沸之,夕启涵洞,令随潮出海,凡月余而始毕事。英人自领事义律以下,皆怏怏去广州,赴澳门;诸外国商民相率从之,一时广州城外二百八十余艘之商船,留者仅二十余艘云。

鸦片新例当是时,朝廷禁绝鸦片不遗余力。自十八年来,京城内外各衙门发见鸦片罪犯,分别奏咨交刑部审讯者不下数百起。十九年五月,请王大臣议定新例三十九条,凡开设窑口、屯积鸦片者,为首斩枭,为从绞监候;开设烟馆者,为首绞监候,为从发新疆为奴;栽种罂粟、制造烟土者,为首绞监候,为从流极边烟瘴;凡吸食鸦片者,自令下之日,经一年有六月尚不悛改者,无论官民皆绞监候。并得旨纂入「则例」,永远遵行。然此三十九条之新例,止适用于内国臣民。而则徐自销毁鸦片后,复欲为杜绝来源之计,一方则请设专条,凡洋人以鸦片入口图卖者,分别首、从,处以斩、绞;一方则布告各国,凡商船入口者皆须具结:『有夹带鸦片者,船货没官,人即正法』。葡萄牙、美利坚诸国皆具结愿互市如旧,独义律不欲,请则徐更遣委员至澳门会议;则徐严斥不许,以七月下令沿海州县,绝英人薪蔬食物,于是龃龉益甚而祸作矣。

开战之始先是英国政府方针务以平和为主,又国人中重德义、守正道者如铁儿额尔、美特日尔斯忒、仇都拉弗等,皆以鸦片贸易为污辱大不列颠国旗之事,力排击之。故英政府尝谕义律,不得以军舰驶入珠江,召中国政府之猜忌。及则徐严绝英人饷馈,且令退出澳门,义律将妻子及流寓英人五十七家聚居尖沙嘴(香港对岸)货船,而发军舰二艘、武装货船三艘进迫九龙,假索食为名,开始炮击。然义律初不过以此为示威之计,非真愿决裂,及见则徐坚持不动,又恐我水师围攻尖沙嘴,乃以八月介葡人转圜,愿削「人即正法」语,余悉加约。则徐以与各国结语不一致,又新得训令,有『不患卿等孟浪,但患过于畏葸』之语,遂固执前说,略不让步。于是九、十月间,英舰屡于川鼻岛尖沙嘴附近发炮攻击。至十一月八日,朝廷遂宣布停止英吉利贸易之谕如左:

『英吉利自禁烟之后,反复无常,若仍准通商,殊非事体。至区区关税,何足计论。我朝绥抚外人,恩泽极厚;英人不知感戴,反肆鸱张。是彼曲我直,中外咸知;自外生成,尚何足惜,其即将英吉利贸易停止』。

自此谕下,中、英间之国交遂无转圜之望。是时英国商船先后至者二、三十艘,皆以和议未谐,不得进口。义律尚遣使调停,略言事苟不背本国政府之令,即一切当依大清律办理,乞仍许英人回居澳门。则徐以朝旨新下,难于骤更,复严斥不许。京朝官主张排外者气焰日高,大理卿曾望颜至奏请封关禁海,尽停各国贸易;则徐力陈不可,议始寝。英政府得开战之报,遂以道光二十年二月(一八四○年四月)向议会求军费之协赞,反对党派虽力求否决,而讨议三日之后,赞成者卒占九票之多数,于是用兵之议遂决。

广东之防战及定海之陷落则徐自抵广东以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及新闻纸读之。至是绝市谕下,则徐任两广总督,大治军备,自虎门至横当山,亘以铁练木筏,增购西洋炮二百余位列置两岸,又备战船六十、火舟二十、水舟百余,募壮丁五千,演习攻战之法。则徐亲赴师子洋校阅水师,号令严明,声势甚壮。英政府既决议用兵,乃下令印度总督调集印度及喜望峰屯兵万五千人,以加至义律(GeorgeElliot)统陆军、伯麦(Bremer)统海军进发。二十年五月,英军舰十五艘、海船四艘、运送船二十五艘,舳舻相接,集澳门附近。则徐发火舟十艘,乘风潮攻之,焚杉板小船二,遂大张赏格,募杀敌者。然英军志在通商,本无意激战,见广东有备,议分犯各省。于是,伯麦率舰队三十一艘北去,以五艘扰厦门、二十六艘犯定海。金厦道刘曜春发兵拒战,英舰复扬去,而定海遂以六月为英军所占领。浙江巡抚乌尔恭额、提督祝彭彪皆束手无策。是时承平日久,沿海空虚,诸文武大吏惧祸及,颇不悦则徐所为。及定海陷,诸大吏益造蜚语上闻,中伤则徐。于是廷议动摇,诏两江总督伊里布赴浙视师,密访致寇之由;谕沿海督抚遇洋船投书,即收受驰奏;又切责则徐空言无实,转生波澜,而大局始一变矣!

天津之和议英军既陷定海,复欲求通商。七月,伯麦及领事义律以五艘赴天津,投书讲款。书为其巴力门(国会)致中国宰相者,所列条款凡六:(一)还偿货价,(二)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定海、上海为商埠,(三)两国交际用对等之礼,(四)赔偿军费,(五)不得以英船夹带鸦片,累及居留英商,(六)尽裁洋商(经手华商)浮费。直隶总督琦善收书奏闻,时天津道陵建瀛议请以废止鸦片贸易之事为先决问题,苟英人承诺,则许以免税代第一款、以开放澳门代第二款、以海关监督与之平行代第三款,其余令仍回广东,与则徐定议。而当事者方欲加罪则徐以谢英人,顾一切不决许,但覆以上年广东缴烟其中必有多少曲折,将来钦派大臣前往查实,不难重治林则徐之罪。于是诏以琦善署两广总督,褫林则徐职,令留粤听勘。而义律等亦返舟山,与伊里布定休战之议;时二十年九月也。

广东和议之破裂义律等既于浙江成休战之约,遂撤定海军舰之半还屯澳门。十月,琦善至广州,则力反则徐所为,裁撤水师、解散壮丁,尽废一切守具,欲以释英人之猜嫌;顾又不敢轻许商埠,惟允偿烟价七百万圆。时加至义律病不预议,甲必丹义律独当谈判之局,见琦善易与,词色转厉,于前索六款外,复提出割让香港之议。琦善方以笔舌之力再三坚拒,而伯麦遽以十二月十五日(一八一五年一月七日)率舰队进攻,陷虎门外沙角、大角两炮台;琦善大惊,即夜移书义律,再申和议,于烟价外许开放广州、割让香港,义律亦许还付定海及大角、沙角炮台。以是月二十八日议定草约。于是英人一方则召还舟山列岛驻屯舰队,一方则于香港出示起造房屋埠头,视为己有。而朝廷得英人进军之报,勃然震怒,遂以二十一年正月七日,再下宣战之谕。先后命御前大臣奕山为清逆将军,提督杨芳、尚书隆文为参赞大臣,赴广东;调江督裕谦为钦差大臣,赴浙江;饬伊里布回江督本任,夺琦善大学士,全局又一变。

英军之攻击虎门琦善亦知香港割让之约未必遂得政府之许可,顾其所谓『地理则无要可扼,军械则无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坚,若与交锋,实无把握,不如暂示羁縻』(并琦善奏折语)者,固不可谓非当时之事实。及草约已定,而宣战之谕又相逼而来,于是狼狈益甚不得已,乃饰美女、列珍味,盛飨英使,冀迁延时日,徐图万一之补救。而义律觉事已中变,遂与伯麦续行攻系虎门之计。其时将军、参赞及所调援兵尚未至,英军已以二月五日连■〈舟宗〉入犯,不数日而横当虎门各炮台皆陷,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各要隘大炮三百余门并则徐去年所购西洋炮二百余门尽为敌有。十三日,参赞杨芳率湖南兵千余驰至,方相度形势,就珠江要害沈舟下石以拒;而英领印度总督所新遣之陆军司令官卧乌古(Gough)又至,益长驱深入,尽扼珠江咽喉,而杨芳亦束手无策矣。

广州之和议然英军虽以船坚炮利之暴力,所向破竹,而各国商船四十余艘云集港外,以罢市日久,皆不直英人所为;即英人亦恐以长期战争之故,生商业上之损害。于是二十六日,美利坚、法兰西两国商人以行商伍怡和之介绍,递书调停,言义律初无他求,但得与各国一体通商,无不同声感戴。杨芳据以入奏,而其时朝廷新得英人占据香港之实状,方怒逮琦善,必欲一雪此耻,遂严词拒绝。三月二十三日,奕山、隆文及新任总督祁■〈土贡〉并抵广州,时要害尽失,敌入堂奥,我军攻具未齐,又所募义勇亦未集。奕山初用杨芳、林则徐议,主固守不浪战;已而则徐奉命驰赴浙江,奕山惑于翼长随员等之言,复思侥幸一试。四月朔,发水勇七百,乘小舟,载火具,期以夜半粉碎敌舰于一击之下。而是夜袭击之结果,仅破敌军双桅大船二、杉板小船五,纵掠其商馆,并误伤美利坚人数名;而英军反以翌朝大集,尽焚港内木筏数百具、油薪船三十余艘,直向广州矣。越初五日,而城西北之天字炮台、泥城港及城北山顶之四方炮台先后陷落矣。广州形势已在敌军掌握之中,将军、参赞不得已,乃以初七日(西五月二十七日)遣署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讲款,遂议定休战条约如左:

一、将军等允于烟价外,先偿英军军费六百万圆,限五日内交付;

一、将军及外省兵退屯城外六十里地;

一、以香港之割让为未定问题,俟后日协商;

一、英军退出虎门。

平英团之奋起先是奕山等莅粤,以为粤民与洋人交通日久,皆不免汉奸贼党之嫌疑,故舍本省水勇不用,而远募诸福建。官军搜捕汉奸,辄不问其是否而杀之。南海义勇与湖南兵之间已坐是相仇杀,仅以将军之慰谕得解。而英勇初至,颇申明约束,不妄劫杀,以故粤民对于官军擒斩敌人之赏格未尝有应命者。及和议已定,奕山等方以此六百万之偿金为广州住民生命财产之代价,议以四百万由藩、运、海关三库发给,以二百万由广州行商分担,日夜搜括,惟恐不及。而英军顾以其间游行市街,大肆淫掠,于是粤民种种不平之感一旦迸发。初十日,三元里民万余树「平英团」之旗帜,乘英军陆续退去之际环攻之,誓与决一死斗;远近响应,众顿数万。义律闻变驰救,陷重围不得出,移书告急于知府余保纯,保纯以将军命往解竟日,始挟义律出围。翌日,偿金总额授受已毕,英军遂以十二日撤去广州,促将军等离省。十六日,奕山、隆文退屯金山,先撤回湖南兵,独留杨芳驻城弹压。隆文至金山不数日遽卒,杨芳寻亦以病归。自虎门开战以来,我军前后战死者不下五百人,而英军死者仅十四人云。

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之陷落广州虽以此城下之盟,仅得保全;然奕山等会奏,则谓英人止求照前通商,且以偿金改称清还商欠,其烟价、香港问题皆一字未及。朝廷谓事已妥洽,惟饬将军等会同督、抚筹议妥章,增修守备。又以广东兵政废弛,临事全无实用,追论历任总督罪,并遣则徐戍伊犁,以为惩前毖后之策。而英人因以上年所索六款及香港割让之约尚未得中国政府之决答,不肯罢兵。以故一方率军舰退出虎门,经营香港,规复广东贸易,一方则思藉战胜之势,移军北进,威吓朝廷,必尽遂所欲而后已。会伯麦新自印度续调战舰回粤,遂与义律等以六月决议北犯;无何,飓风大作,破其坐船,义律等仅以身免。两广督臣祁■〈土贡〉等张皇入告,谓撞碎洋船,漂没洋兵无数,浮尸蔽海。朝廷方发藏香,谢海神,允广东保举守城文武至数百员,而英政府所遣大使璞鼎查(Pottinger)、海军少将巴尔克(Parker)适至。于是卧乌古、巴尔克率军舰九艘、汽船四艘、运送船二十三艘,载兵三千五百,以七月九日(〔西〕八月二十五日)进迫厦门。翌日,陷海岸炮台,旋转轰击,一昼夜官署街市尽毁,闽督颜伯焘、金厦道刘曜春退保同安。然英军得厦门亦不守,惟留舰队三艘、军队五百五十人,占据古浪屿。伯焘遂以收复厦门奏闻,而英军复以八月十二日(九月二十六日)进攻舟山列岛矣。时总兵王锡朋、郑国鸿、葛云飞以兵五千驻守定海,血战五昼夜,卒以十七日同时战死,定海复陷。于是钦差大臣裕谦以兵千余守镇海,提督余步云、总兵谢朝恩以兵二千余分守甬江口两岸炮台。二十六日(十月十日),英军二千二百人载大炮十二门分道登陆,步云及朝恩兵皆溃,裕谦自杀,步云走宁波。英军既连陷镇海,势益振,直溯甬江,以二十九日(十月十三日)追宁波城下。步云复弃城走上虞,居民相率树「顺民」旗,闭门不出,慈溪、余姚居民亦逃散一空,土匪四起,讹言传播,浙西大震。

浙东恢复之师九月,朝廷闻定海、镇海相继陷落,诏大学士奕经为扬威将军,侍郎文蔚、都统特依顺为参赞,进军浙江,筹恢复之策。以广东巡抚怡良为钦差大臣,移驻福建;以河南巡抚牛鉴总督两江,分任南北沿海之防御。奕经奏调川、陕、河南新兵六千,募集山东、河南江淮间义勇及沿海亡命数万,以道光二十二年正月朔(一八四二年二月十日)至杭州,留特依须驻守,而自与文蔚督兵渡江,以十六日攻绍兴。英军自去年占领宁波后,以自此以西水道浅狭,不适巨舰之行驶,遂下令休息士卒,惟时遣小舟犯慈溪、余姚纵掠即去。及闻大军进逼,则尽移镇海屯兵,据城东北甬江口招宝山之炮台,而移宁波屯兵入舟,独留数百人守城上大炮以待。而奕经、文蔚方力排异议,锐意恢复,议定进军方略如下:

一、奕经以兵勇三千,军绍兴之东关镇;文蔚以二千,屯慈溪城北之长溪岭;副将朱桂、参将刘天保以二千屯城西之大宝山,以图镇海。

二、提督段永福以兵勇四千伏宁波城外,余步云以二千驻奉化,以图宁波。

三、海州知州王用宾驻乍浦,雇渔舟渡岱山;而故总兵郑国鸿子鼎臣,统师水勇,主火攻,以图定海。

约是月二十八日(三月十日)夜中同时进兵,各豫遣乡勇,分伏城中为内应。而定海形势隔绝,布置不易,郑鼎臣之义勇队万余,先期渡海袭击,无功而返。宁波、镇海两城内应,果皆如期启城以待,而入宁波者段永福之前队五百人为敌军炮击,战死过半。入镇海者刘天保所将之河南劲勇五百人,以内应数寡,不敢战,踉跄退出。于是永福走东关镇,天保、朱桂回军分屯大宝山左右,而英军反以二月四日(三月十五日)发千五百人自慈溪登陆,进薄朱桂阵地,激战一日,桂父子阵亡,天保军惊溃,文蔚即夜弃辎重器械西走。英军连陷大宝山长溪岭,无西顾忧,遂以初六日引还宁波;而文蔚退西兴(萧山县城西),奕经且渡江回杭州,并乍浦已渡之水勇万余亦遣散矣。惟郑鼎臣一军尚以三月朔围攻英军于岑港,报称焚沈敌船大小数十余,溺死敌兵五、六百;而浙抚刘韵珂方力主和议,已以前月奏请起伊里布来浙主款,廷议复为之一变矣!

乍浦、宝山、上海之陷落于是,上用刘韵珂言,赏伊里布七品顶戴,赴浙效力。以尚书耆英为钦差大臣,署杭州将军,以齐慎为参赞,诏诸军按兵罢攻,惟严守要地以俟机会。而是时英军方得新任印度总督额伦波罗伯(EarlEllenborough)之训令,欲转略长江,以扼我南北之交通,遂勒索宁波绅士犒军银二十万圆,以三月二十七日(五月七日)尽撤宁波、镇海屯军,惟留舟四艘、兵千余守定海及钱塘江口,至四月八日(五月十七日)而全军迫乍浦矣。时乍浦有汉兵六千三百人、满兵千七百人,望见英舰如邱阜,皆气索,所发炮丸率不达。英军陆战队以翌日登岸,初十日占城外高地,与海军相应炮击,遂陷乍浦,杭州、嘉兴皆戒严。伊里布亟至英舰议款,不得要领。韵珂又奏请放还俘虏,送诸乍浦,则英舰既以十八日北去,又改送诸镇海,则英舰以五月朔(六月九日)达吴淞矣。奕经檄牛鉴权宜羁縻,鉴犹豫两日,始以初七日遣员赍札赴英船,事已无及。时江南提督陈化成守海口炮台,初八日黎明开战,炮沈敌船二艘,又击折其二艘之桅;而化成遽战死,守兵四溃。英军遂以是日陷宝山,十一日陷上海;更发兵窥松江、苏州,以水浅不敢入,乃决议溯长江;攻镇江府,以行遮断运河之策。

镇江之陷落宝山既陷,朝廷命奕经酌遣参赞一人赴苏,又命耆英、伊里布驰赴上海,会同牛鉴相机筹办,以刘允孝署江南提督。及上海继失,牛鉴回江宁,一方则遍谕居民,谓长江沙线曲折,敌断不深入;一方则奏请仿乾隆朝征缅罢兵仍许朝贡故事,准予英人通商。无何,英舰连过福山、江阴、图山关诸要隘,以六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达镇江。于是参赞齐慎、提督刘允孝皆督兵赴援,驻防副都统海龄严拒不纳,使战城外,惟以驻防蒙古千余守城内,禁居民迁徙,日夜搜捕汉奸,虐杀无算,合城鼎沸。十三日,英将卧乌古分全军七千为三队,以巴尔德勒、娑尔敦、叔特三将分统之,而自率炮兵队五百七十人指挥全军。翌日,娑尔敦之右翼军先破我城外兵,叔特之中军及巴尔德勒之左翼军攻城西北,卧乌古以大炮攻南门,交战二小时,城遂陷落,海龄自缢死(或言为乱兵所杀),齐慎、刘允孝退走新丰镇。自瓜洲至仪征之盐船估舶,焚烧一空,火光百余里,扬州盐商馈银五十万免祸。是役英车战死者三十七人、负伤者百三十一人,遂留叔特一军守镇江,余悉溯江而西。二十八日(八月四日),其前队已薄江宁;及七月四日(八月七日),而全军达府外矣。

江宁之和议自镇江不守,朝廷始决意议和,令耆英、伊里布示意敌军。英使璞鼎查以耆英等未得全权之委任,拒不与议;朝廷乃以耆英、伊里布并江督牛鉴为全权大臣,便宜从事。时英将娑尔敦之支队已以七月六日登岸,议于初十日黎明开始炮击;会初七日耆英、伊里布至,乃以初九日夜中遣书英使,请翌朝会商。英军方下令停止攻击,而是时忽有我军增募寿春兵之流言,卧乌古怒甚,复军大炮置钟山之颠,为粉碎府城之计。耆英等百方辩解,事得中止。十四日,三全权亲赴英舰,与璞鼎查定休战之约,自是往返协议,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西纪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缔结中英修好条约,所谓「南京条约」者也。英舰发祝炮二十一声,悬两国国旗以贺,战局始结。

条约之要项此条约之要项,则:

(一)中、英两国将来当维持平和;

(二)中国政府向英政府纳军费一千二百万圆、商欠三百万圆、鸦片赔偿六百万圆,共二千一百万圆,限千八百四十五年岁末清付;

(三)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港,许英人通商及居住,且一切不课关税;

(四)以香港之主权让与英政府;

(五)放还英人之为俘虏者;

(六)战役中为英军服役之华人,一律免罪;

(七)将来两国往复之文书,用平行款式;

(八)条约得皇帝批准、偿金交付六百万圆之后,英军当自当时所占领之长江沿岸等地撤兵,惟舟山及古浪屿在条约实行之前,仍由英军占领。

八月杪,英军得六百万圆之偿金,闻大皇帝之报可,即日去江宁,尽调碇泊长江之舰队还屯定海。于是,卧乌古自香港返印度,璞鼎查以功任香港总督兼陆军大将;而朝廷追论牛鉴不守江口罪,夺职逮问,以耆英代之,命伊里布以钦差大臣至广东议互市章程。又逮奕山、奕经、文蔚、余步云等领兵大员下刑部治罪,惩处失守城池诸文武官有差;就中余步云罪较重,以是冬伏法焉。

台湾俘虏事件先是两国战争中,英舰两过台湾:一于二十一年八月,在淡水港遭风触礁;一于二十二年二月,在大安港搁浅,皆为台湾义勇所捕获,凡三桅大船一、杉板船二、白人二十四、黑人百六十五、炮二十门及英军在浙东所得刀铳器械甚众。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方以军务时代得专折奏事之特权,遂先后胪陈战绩,飞章上闻。其时期廷以沿海诸省屡战屡败之余,忧疑无措;及台湾第二次捷奏入,以为破舟斩馘、大扬国威,亟加达洪阿太子太保、姚莹二品顶戴,风示中外。一时台湾镇、道之名誉,藉甚士大夫间。达洪阿等气益锐,谓俘虏久羁非善策,请速诛之以绝内患。英舰屯古浪屿者,闻之大愤,移书台中,以大举报复相恫吓。闽督怡良惧祸及,亦驰檄镇、道,令将俘虏悉数解送内地,欲示德英人以弭患。达洪阿等谓督臣示弱,遽以五月将百六十五名之黑人尽杀之。无何,南京条约成,两国当交还俘虏,而台湾所遣仅白人若干名,璞鼎查乃以镇道虐杀难民、乘危徼功,遍诉江、浙、闽、粤四省大吏,请会奏惩处。于是朝廷不得已,以耆英等之劾奏及怡良渡台查办之结果,遂于二十三年正月逮达洪阿、姚莹,交刑部会同军机大臣讯拟。一时尊攘之徒,议论嚣然,义形于色。朝廷亦终鉴其枉,仅予革职不探咎;而议者颇以此狱归咎于当时军机大臣穆彰阿之指受及耆英、怡良等之娼嫉,比诸宋时「莫须有」三字谳。至咸丰元年,特旨昭雪,而中外始翕然称颂焉。

广州续约之成立及粤民之排外气焰台湾俘虏之交涉既草草毕事,同时广州复有排外之暴动。先是粤民自三元里决斗后,与英人感情日恶。英人亦畏粤民之悍,不遽入内河贸易,惟胁督、抚停止虎门炮台之修复,尽拆各台之石移筑香港。及南京条约成,广州为公开商港之一,英人至者惭众。是年冬,粤民有与英劳动夫斗殴负伤者,舆情大激昂,暴徒万余,云集英国商馆肆意焚掠,不复受官吏之约束。于是英员遽调新回香港之舰队直赴广州,行自由之处置。会伊里布奉会议商约之命,以钦差大臣广州将军就任,亟与督、抚惩治暴徒以谢。英使璞鼎查闻伊里布至,大喜,方提出通商上之条件,求定期会议。而伊里布以七十二岁之高龄,寝疾不起,二十三年二月卒于广州,于是朝廷遣耆英代之。是年五月,两国全权于香港行交换批准条约之式。至九月,复于虎门订补遗条约,自关税之规定及其余细目凡十七条,以为南京条约之附录。自是广州等五港之开放次第实施,英政府得于各港派遣领事处理商务,而粤民忽有严拒英人入城之议;于是鸦片战争之局终,而他日广州事变之机又始于此矣。

英、法和约之成立及鸦片问题之究竟南京条约一旦公布,欧、美商业界大驩迎之。比利时、和兰、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诸国,争求派遣领事若公使来广东,而法兰西、美利坚两国,且向中国遣特命全权公使议结和约。道光二十四年正月,美公使遂以大统领之国书,通意我政府;政府仍命耆英主其事,于是中美条约以是年六月于澳门成立。越月,而法公使踵至,复以九月与耆英会黄埔,缔中法条约如例。其间璞鼎查已自香港归国,继之者为佛朗西士达维斯。及二十六年,中国对于英政府之偿金已达总额,耆英复与达维斯会于虎门,密陈粤民鸷悍状,乞英政府以广州居住之实行延期二年,且私许不以舟山列岛割让他国。达维斯遂亲赴定海,行还付之式,尽撤舟山、古浪屿屯兵。于是,中国与欧、美大国先后订约者凡三,朝廷已确认诸国为平等敌体之友邦,公文、照会禁用夷字;而其时所谓清议者之势力,尚于尔后数十年间左右一世之舆论,虽朝廷亦时为其所劫持焉。独其为战争原因者之鸦片之禁令,朝廷初无明文解除,而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从此英商之输入亦依然盛行。朝廷不得已,至咸丰九年,遂公然弛禁,以「洋药」之名征收关税。由是吸食鸦片之敝风不啻为法律所默许,而诸外国人反从而丑诋之,或且携我国一、二粗制烟具陈诸博物院,以为我国民风俗之代表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欧阳修
  卷三百五十九·列传第一百一十八·脱脱
  目录·何乔远
  卷之八百六十·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卷四·王晫
  绎史卷二十四之三·马骕
  战国策卷一·鲍彪
  第28章 我检阅湘黔川军队·冯玉祥
  赵彦深传·李延寿
  韩翯传·张廷玉
  提要·黄佐
  魏纪十 元皇帝下景元三年(壬午、262)·司马光
  虎门条约·佚名
  卷二·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惊丑·李渔

    〖梨花儿〗(丑头巾、圆领上)灭烛成亲计万全,今宵祸事多应免,挨到明朝便谢天。嗏!只怕他临到秋波那一转。我阙里侯今晚的佳期,与世上人的好事,有一半相同,也有一半相反。喜的是洞房,恼的是花烛;怕近的是容颜,喜沾的是皮肉。所最爱

  • 四集卷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一古今体一百十五首【壬辰一】壬辰元旦初日初春恰合宜敷天骈曡锡新禧莅基三纪开一岁得袠六旬有二时望道依然慙未见垂衣敢曰贵无为鲁论犹忆许平仲久而敬之念在兹元

  • 李羣玉诗后集巻二·李群玉

    赠囘雪囘雪舞萦盈萦盈若囘雪腰支一把玉秪恐风吹折如能买一笑满斗量明月安得金莲花步步承罗袜将之京国赠薛员外黄叶下空馆寂寥寒雨愁平居歳华晏络纬啼林幽节物凋壮心咄嗟不能休空懐赵鞅叹变化良无由所思杳何如侧身望皇

  • 序·刘琏

    《自怡集》者,中奉大夫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叅政刘君孟藻所著诗也。诗凡九十四首,盖孟藻少临事,而又年三十二以卒,其所著述亦多散亡,故其所见止此。呜呼!为士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业,固不假是以传。然使后之人颂其诗读其书而尚

  • 卷第一百一十·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二〔着雍阉茂(即戊戌),一年。〕安皇帝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一·佚名

    卷三十一   康熙十六年六月戊申,尚之信奏率兵民归顺。之信秦:臣闻将军莽依图兵抵韶州,即于五月初四日率省城文武官及兵民薙发归顺,复遣署都统尚之瑛等代臣赴韶迎接王师。上命之信袭其父可喜平南亲王爵。   原任两广总

  • 元经卷四·王通

    经:晋成帝咸和元年春帝正月,帝卽位。二月丁亥赦改元。夏四月汝南人执内史祖济叛。甲子仆射攸卒。六月徐州刺史刘遐卒。秋七月江州刺史应詹薨。九月蜀人寇涪陵。冬十月汝南王佑薨。封魏后励。南顿马氏伏诛。十一月壬子大

  • 卷之三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夏。四月丙寅朔。日食  ○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阿灵阿行礼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卯。策试天下贡士李锦等、于太和殿前。制曰、朕诞膺图历仰承天眷、寰宇乂安五十余年。惟是夙夜祗惧、

  • 周豳国公宇文广传·李延寿

    宇文广,字乾归,从小就端正严谨,喜好文学。北周明帝武成初年,他任大将军、梁州总管,进而又被封为蔡国公,迁任秦州刺史、总管十三州诸军事。性情明察,善于扶危,官吏百姓对他既畏惧又喜欢。晋公宇文护专擅朝廷大权,宇文广劝他收敛

  • 耶律有尚传·宋濂

    耶律有尚字伯强,契丹族人,辽东丹王十世孙,祖父在金朝东平为官,因安家于东平。有尚天资过人,勤奋好学,拜许衡为师,并成为高足弟子。他对性理之学颇有研究,尤其把“诚”作为治学为人的根本。其言行莫不遵循规矩,无论是认识他或不

  • 庄俊·周诒春

    庄俊 字达卿。年二十九岁。生于上海。本籍住址。上海城内吾园路五十五号。已婚。初学于上海敬业学堂。南洋中学。及唐山路矿学堂。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建筑工程。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被选入

  • 提要·陈耀文

    【臣】等谨按经典稽疑二卷明陈耀文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人万厯庚戌进士官至按察使副使此书取汉唐以来説经之异于宋儒者分条辑载上卷为四书下卷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先儒专门之学各有师承非同臆说耀文欲存诸经古训但当采郑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复次发遣贤圣诵此真言。  唵(引)讫里(二合)睹(引)嚩(入)萨里嚩(二合)萨怛嚩(二合引)啰他(二合)悉地那怛嚩(二合引)野他(引)努誐(引)誐蹉特嚩(

  •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嘉興白蓮寺語錄卷第二·佚名

    侍者德常錄住持嗣法德一編次入院上堂,宣疏拈香祝聖罷,乃就座,維那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豎拂云:是一是二?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聞多不信。但自懷中解垢衣,誰勞向外誇精進?真覺大師好與一頓,不合作賊人心虛。今朝法筵

  • 卷第十·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十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二十三断佛果非关福相疑。●疏二初随章

  • 梨树县乡土志·佚名

    梨树县原名奉化县,古称偏脸城,俗称买卖街。当时奉化县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梨树城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

  • 遂初堂书目·尤袤

    私人藏书书目。南宋尤袤撰。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作者遂初堂藏书为近世之冠,杨万里《诚斋集》有为作者作的《益斋书目》,其名与此书不同,但马瑞临《文献通考》引杨序列《遂初堂书目》条下,知为一书。今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