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忄登传(附李源等传)

李忄登,太原文水县人,父亲李希倩,中宗神龙初(705)为右台监察御史。李忄登从小聪敏,考中明经科,开元初(713)为咸阳县尉。当时张说从中书令、燕国公的官位上贬谪为相州刺史、河北按察使。有个氵名州的刘行善于为人看相,张说问他:“今后朝中百官谁会显贵通达?”刘行便说是李忄登与临河县尉郑岩。张说便把女儿嫁给郑岩,把妹夫阴行真的女儿嫁给李忄登。到张说做并州长安、天兵军大使时,引荐李忄登在他的幕府中。开元九年(721),张说入京为相,李忄登又做了长安县尉。适逢宇文融为御史,普察田地户口,奏请用知名人士崔希逸、咸腗业、宇文顺、于孺卿、李宙以及李忄登为判官,代理监察御史,分路进行稽查。后经考核功绩一并迁升为监察御史,李忄登很快地历官兵部、吏部郎中、给事中。他很有做官才能,通晓处理公牍文书的事务,颇得当官任职的声誉。

开元二十八年(740),李忄登做河南少尹。当时萧炅为河南尹,他依靠权贵,治理政事多违法,李忄登则秉公正直予以校正,人们都依附仰仗他。又有道士孙甑生以邪门歪道求取进用,借修功德,往来于嵩山,请托的事没有限度,李忄登必加挫折。萧炅和孙甑生担心害怕李忄登,就在朝廷上罗织罪状陷害他。天宝初(742),李忄登被贬为清河太守。天宝十一年(752),转任河东太守、本道采访使。他到行宫拜谒玄宗,改授尚书右丞、京兆尹。

天宝十四年(755),转任光禄卿、东京留守,兼领尚书省的事。这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叛,人心震恐。玄宗派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御史大夫作为将领,在东京洛阳招兵以抵御安禄山。李忄登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王旬,安抚招集将士,修缮城郭,以阻遏安禄山的侵犯。李忄登升任为礼部尚书,依旧为东京留守。自从叛军从范阳出兵,一直到渡黄河,军令极森严,伺探其军情都不可能。等到叛军渡过黄河,攻陷陈留、荥阳二郡,杀了张介然、崔无讠皮,几天之中就已经到达东都洛阳城下。安禄山所统领的军队都是少数民族及汉人的精兵,训练已久的;封常清所率领的军队,却多半是些市井之人,本来并不懂得打仗。等到两兵交战后,封常清所率领的军队,被骑兵横冲直撞,在如雨的飞箭中,都吓得魂飞魄散,神气沮丧,望风奔逃。李忄登对卢奕说:“我们这些人身负着国家的重托,决不能逃避死亡,虽然力量不足以抵御敌人,总该知道如何对待居官守职!”卢奕也一并许诺愿意守卫本职官署。于是李忄登住在东京留守的宅第中,卢奕便独自住在御史台中。到封常清向西奔逃后,安禄山统领叛军击鼓高呼,攻入洛阳城,屠杀掳掠数千人,弓箭射入宫阙。这以后安禄山住在宫中闲厩里,下令捉拿李忄登及卢奕、判官蒋清等三人,然后把三人杀了向众人示威。安禄山派人把李忄登、卢奕、蒋清三人的头辗转传送各地,以警示黄河以北地区人士。过了两天,传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斩了使者,把三人的头清洗后,用木盒加以收殓,祭祀后安葬入土,并将三人事迹上书禀告皇上。玄宗追封李忄登为司徒,还给他的一子授予五品官职;追封卢奕为武部尚书,崔无讠皮为工部尚书,分别给两人各一个儿子授予官职;追封蒋清为文部郎中。

李忄登家产业很丰厚,有着伊水边的膏腴之地,水旱地都是上等田产,茂林修竹,从京都到阙口,别墅相望,与吏部侍郎李彭年都有买地的癖好。郑岩,天宝年间官做到绛郡太守,后入京做少府监,田产仅次于李忄登。李忄登有十多个儿子,二个儿子做了僧人,与李忄登同时遇害;另外二个儿子李澎、李源,则活了下来。

李源当时才八岁,被叛军俘虏了,辗转迁徙,流离失所,一共七八年。到史朝义逃往黄河以北后,洛阳前任官吏中有个人认李源为亲属,他才被赎买到百姓家里。代宗听说这些情况后,授予他河南府参军官职,后转司农寺主簿。他因父亲死于祸乱中,无心于做官,誓不婚娶,不沾酒肉。洛阳北面的惠林寺,是李忄登以前的别墅。李源便前去依傍这寺庙里的和尚,寄居在一间房子里,按照僧人一样进行斋戒,人们不曾看到他有禅诵的事。他预先为自己挖地修墓,准备好丧葬的文词,时常躺在墓穴中。

长庆三年(823),御史中丞李德裕上表举荐他道:“处士李源,即已故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赠司徒、忠烈公李忄登的小儿子。上天赋予他忠孝,以继承坚贞刚烈的德操。他因父亲死于国难,悲哀萦绕终身,从司农寺主簿任上,弃绝官职已近五十年。今于衰暮之年,依傍于惠林佛寺,这本是李忄登的别墅。寺庙里的正殿就是李忄登原来的寝室,李源经过正殿必定恭敬地小步急行,未曾登临践踏过。他随僧人一道吃饭,已经五十年。他以正直之心执守孝道,没有什么事做不到的。具有这种坚贞节操的人被弃于清明的朝代,我私下为皇上可惜。”穆宗颁发了一道诏书写道:

“《礼》标举军队败退将军当死,《传》称赞坚守节操。舍弃生命以笃守职责,就能得到人们的敬重。信守礼义这本是很清楚的,世俗风气则常有变易更替,每想到这点,令人不禁感慨万端。本朝的公卿大夫有人上书言事,说到天宝末年,盗贼于幽州起兵反叛,震动荡涤生灵百姓,侵吞了黄河洛水广大中原地区。赠司徒、忠烈公李忄登首遇变乱,大义凛然地面对屠杀而殉职,黄河南北广大地区闻风振起,重新巩固危险的壁垒,拯救危亡的山河。李公率先树立优异的节操,至今被人们称赞。他的儿子李源,有曾参与闵损的志行,精神可通神明;有巢父和许由的风范,可望追及太古之人。山林泉流是他寄托行迹的地方,爵位俸禄不曾进入他的胸中,淡泊无所求,五十余年。而褒奖忠诚可以劝勉臣子树立节操,表彰孝行能够激励人们讲求伦理,崇尚大义可以警醒浇薄浮躁的世人,尊敬老人可以增强诚朴宽厚的风俗。列举以上四点,可警戒时人。因此将李源从百姓选拔为官吏,立身于文职的官阶,安排担任谏官的职务,希望听到他正直的言论。特授予官印礼服,以显示荣耀。可任左谏议大夫,赐给绯鱼袋。敕命河南尹派遣官吏前往李源居住的地方敦促晓谕,让他赴任。”

穆宗不久命令宦官带着亲笔诏令、绯红的官袍、朝会用的手板、二百匹丝绸,前往洛阳惠林寺宣布诏赐。李源接诏书,对宫中使者苦苦陈述疾病严重年事已高,不能奉命趋走。他让宦官捎去谢恩表章,而授官的印信、服饰以及绢绸,一并推辞不予接受,稍后逝世于惠林寺。

李澎因父荫而历任各州县的县令县长。儿子李宏,任官官职更卑下,生了三个儿子:景让、景庄、景温,从元和年以后,相继考中进士。

李景让,太和年间(827~835)为尚书郎,后出京任商州刺史。开成二年(837),重入朝廷为中书舍人。这年十月,出京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开成四年,又入京为官做礼部侍郎。开成五年,他所铨选的贡士李蔚,后来官做到宰相;所铨选的杨知退成为尚书。宣宗朝大中年间任襄州刺史、山南道节度使,后入京为吏部尚书。大中十一年(857),转任御史大夫。景让有宏大志向,侍奉双亲以孝行闻名,立朝为官庄重严肃,言谈无所避忌。任御史大夫时,宣宗的舅舅郑光去世,诏命追赠司徒官职,停止上朝三天。景让说:“国舅虽然很亲,但朝廷典章有一定的制度,不能容许超越限度。”便上书进言。宣宗以优许的诏令予以回复,于是只罢朝两天。景让又重任吏部尚书直到去世,谥号为孝。

李景温,进士及第后在尚书台任职。咸通年间(860~874),从工部侍郎出任华州刺史、潼关防御使、镇国军使。李景庄,也获得显贵官职。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四·逆臣·宋濂
  卷三百五十七 列传一百四十四·赵尔巽
  卷六 蜀录·崔鸿
  卷第二百七十八·胡三省
  卷之一千二百三·佚名
  四六七 大学士阿桂等奏查明十至十二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折·佚名
  三四三 谕内阁着总裁等编刊《四库全书考证》·佚名
  李鹤田先生哀台湾笺释·佚名
  杨炯传·刘昫
  刘一翬传·张廷玉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十·佚名
  后晋纪三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天福四年(己亥、939)·司马光
  卷一百五十·雍正
  卷第五十七·佚名
  卷二十二·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玉·唐圭璋

      玉字宁翁。词综补遗卷十一云:柴望秋堂遗稿有石头寺和王宁翁诗。   朝中措   杨花绕昼暖风多。晴云点池波。戏数翠萍几靥,零星未碍圆荷。   软人天气,半如溽暑,半似清和。说与香篝温火,酒痕梅却衣罗。

  • 默庵诗集序·曹义

    客有诒予者曰诗可以不作乎予曰五十国风多田夫闺妇之辞矧为士大夫而诗胡可以不作但患不能发乎自然往往抽奇取巧失夫性情之正耳诗胡可以不作也又有难予者曰诗可以易作乎予曰作诗湏探风雅之意以唐人为宗随事命意遇景淂情

  • 第六回 森罗殿鬼神齐拿问 安乐宫父子小团圆·蒲松龄

    却说二相公走了半日,到了山东边界,远见一簇人在那路旁里歇着。才待上前问路,那些人见了,都起来说:"果不出爷爷所料。" [耍孩儿]一群鬼闹吵吵,商相公又来了,果然不出爷爷料。知道你还胡生事,差俺这里等侯着,一霎就看见相公到。

  • 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十六·张廷玉

        魏学曾 李化龙   魏学曾,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迁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檄诸

  • 第十六回 进治道陈希夷入朝 遁穷荒李继迁降虏·蔡东藩

      却说李昉入奏,报称大臣病故。大臣为谁?就是参知政事李穆。太宗闻丧,更加嗟悼,遂亲往赐奠,语侍臣道:“穆操履纯正,真不易得,朕方倚用,遽尔沦没,实属可悲。这并非穆的不幸,乃是朕的不幸呢!”言下甚是惨切,且对灵哭了一场,然后还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吉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宀十见>宥○成化三年七月甲子赤斤蒙古卫指挥

  • 一三五 在病院中·周作人

    民国九年(一九二〇)我很做了些文学的活动,十一月廿三日下午到东城万宝盖胡同(俗语是王八盖)的耿济之君家里开会,大约记得是商量组织“文学研究会”的事情,大家叫我拟那宣言,我却没有存稿,所以记不得是怎么说了,但记得其中有一条

  • 梁太祖本纪·薛居正

    (一)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讳名晃,本名叫温,宋州砀山人。他的先祖是舜的司徒虎的后代,高祖叫朱黯,曾祖叫朱茂琳,祖父叫朱信,父亲叫朱诚。太祖就是朱诚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文惠王皇后。唐朝大中六年(852)十二月二十一

  • 马森传·张廷玉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亲马俊,晚年得子,家仆抱他不慎坠地摔死。马俊哄骗妻子说“:我的过失啊!”没有追究仆人的罪过。过了一年有了马森。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授职为户部主事,历任太平知府。民间有兄弟间诉讼的案子,马森给

  • 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三经籍考【二十三】集【别集】正谊堂集十二卷张伯行撰伯行见史类【臣】等谨按伯行践履笃实持守醇正其服官清节具着一时故能仰邀宸契平生傚法大抵以陆陇其为步趋惟学问则尚有未逮耳

  • 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八人物志五十八大臣传四十四【满洲镶蓝旗一 安费扬古 固三泰 喀三 沙尔瑚达 穆克坦 武巴海 舒赛 瑚什布 席特库 巴泰爱音塔穆 都

  • 说难第十二·韩非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

  • 通塞第二十三·佚名

    命有否泰,遇有屈伸。否与泰相翻,屈与伸殊贯。邀泰遇伸,不尽睿智;遭否会屈,不专肤蔽,何者?否泰 由命,屈伸在遇也。命至于屈,才通理壅,遇及于伸,才壅迹通。通之来也,非其力所招,壅之至也,非其智所回。势苟就壅,则口目双掩;遇必属通,则声

  • 凡例·荀况

    一、《荀子》一书,刘向校定为三十二篇,称《荀卿新书》。《汉书&middot;艺文志》称《孙卿子》,著录有三十三篇,当为三十二篇之误。唐代杨倞始为之作注,重排篇次,新编目录,分为二十卷,改题为《荀子》,其名其制遂相沿至今。杨注本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九·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第九帙  从八十一尽第二百。  第八十一卷  浮瓠(乎故反郭注尔雅云瓠壶也说文从瓜夸声夸音诩于反又上声呼论从草作[荂*瓜]俗字也)。  第八十二卷  皴皮(七荀反

  • 金刚錍显性录卷第二·智圆

    孤山沙门释 智圆 集次佛下复宗明空三初明来意复宗者佛本以虚空喻实正因由迦叶执权缘了而难并空令有故佛称末代权顺彼难问说於三有以斥三非广谈涅盘不同虚空其义既毕还复前宗显示虚空非有为法故云显空非有复虑世人以

  • 芥川龙之介作品集·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日本小说家。 代表作《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偷盗》《舞会》《阿富的贞操》《偶人》《橘子》《一块地》及《秋》等。

  • 莫罗博士的岛·威尔斯

    《莫罗博士的岛》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96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普伦狄克在孤岛上的不寻常经历。一名叫做莫罗的科学家,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技力量,利用器官移植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