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验符篇第五九

【题解】

本篇罗列了一些“符瑞”现象,以证明“汉德丰雍”,超越前代。王充的目的是批驳俗儒厚古薄今的观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仅用“符瑞”的出现来美化汉代统治者,寄希望于皇帝能选拔任用像他那样的人才。本篇不仅宣扬了“符瑞说”,而且也宣扬了阴阳五行家的“五德终始论”,所以其基调是消极的。

【原文】

59·1永平十一年(1),庐江皖侯国民际有湖(2)。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挺先钓,爵后往。爵问挺曰:“钓宁得乎(3)?”挺曰:“得。”爵即归取竿纶(4),去挺四十步所(5),见湖涯有酒樽(6),色正黄,没水中。爵以为铜也,涉水取之,滑重不能举。挺望见,号曰:“何取?”爵曰:“是有铜,不能举也。”挺往助之,涉水未持,樽顿衍更为盟盘(7),动行入深渊中,复不见。

【注释】

(1)永平:汉明帝年号。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2)庐江:郡名。楚、汉之际分秦九江郡置,在今安徽庐江县一带。皖侯国:汉代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安徽潜山县一带。民:涉下句‘皖民’而衍。《太平广记》卷四百引《论衡》文无“民”字,当删。湖:指巢湖。一称焦湖,在今安徽省中部,湖呈鸟巢状,故名。

(3)宁:作语助词,无义。

(4)纶(lún轮):钓鱼用的线。

(5)所:通“许”。表约略数目。

(6)樽(ūn尊):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7)盟盘:古代诸侯举行结盟仪式时用的一种盘子。

【译文】

永平十一年,庐江郡皖侯国边境上有个大湖。皖侯国百姓家有两个男孩叫陈爵和陈挺,年龄都在十岁以上,他们一起到湖边去钓鱼。陈挺先去钓,陈爵后来才去。陈爵问陈挺:“钓着鱼了吗?”陈挺说:“钓着了。”陈爵立马回去取钓竿和钓线,走到离陈挺四十步左右的地方,看见湖边有个酒樽,颜色纯黄,淹没在水中。陈爵以为是铜器,就到水中去取它,又滑又重不能搬动。陈挺看见了,大声问:“捞什么东西?”陈爵说:“这里有铜器,搬不起来。”陈挺过来帮助他,到水中还没有抓住,酒樽立刻变成一个盟盘,下沉到深水之中,再也看不见了。

【原文】

59·2挺、爵留顾,见如钱等正黄数百千枝(1),即共掇摝(2),各得满手,走归示其家(3)。爵父国,故免吏,字君贤,惊曰:“安所得此?”爵言其状,君贤曰:“此黄金也。”即驰与爵俱往,到金处,水中尚多,贤自涉水掇取。爵、挺邻伍并闻(4),俱竞采之,合得十余斤。贤自言于相(5),相言太守(6)。太守遣吏收取,遣门下掾程躬奉献(7),具言得金状。诏书曰(8):“如章则可。不如章,有正法。”

【注释】

(1)枝:钱不能称为枝,“枝”当作“枚”,形近而误。又《太平广记》卷四百、《事类赋》九、《太平御览》引《论衡》文并作“枚”,应据改。

(2)掇(duō多):拾取。摝:即“摭”字之讹。又《太平广记》、《事类赋》引并作“摭”,当据正。摭(hī直):拾取。

(3)示:让。。看。

(4)邻:周代地方组织。伍家为邻,五邻为里。伍:古代居民组织。五家为一伍。邻伍:泛指邻居。

(5)相:汉代各诸侯王国均设相,由朝廷委派。王国的相,地位与太守相等;侯国的相,地位等于县令或县长。这里指皖侯国的相。

(6)太守:参见54·6注(8)。这里指庐江太守。

(7)掾:即掾史。参见34·9注(2)。门下掾:指庐江太守门下的属官。程躬:人名。庐江太守属官。《太平广记》作“裕躬”。《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一年,漅湖出黄金,庐江太守以献。”即指此事。

(8)诏书:指汉明帝下的诏书。

【译文】

陈挺和陈爵守候在湖边四下观看,看到数百上千枚像钱一样的纯黄的东西,就一同捡取这些东西,各人捡得满满的两手,跑回家拿给家里人看。陈爵的父陈国,是过去免职的官吏,字君贤,他大惊问道:“这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陈爵讲述了捡到的情况,君贤说:“这些都是黄金呀。”立即与陈爵一起跑去那里,到了出现金子的地方,水中黄金还很多,君贤亲自下水去拾取。陈爵和陈挺的邻居们都听说了,一齐来争捡黄金,合计捡得十多斤。君贤亲自把这件事告诉了相,相又告诉了太守。太守派官吏收取捡到的黄金,派门下属官程躬将黄金献给皇帝,详细他讲述了捡到黄金的情况。皇帝下诏书说:“如果像奏章所说的那样,就算了。如果不像奏章所说的那样,就要依法惩办。”

【原文】

59·3躬奉诏书,归示太守。太守以下思省诏书(1),以为疑隐,言之不实,苟饰美也,即复因却上得黄金实状如前章(2)。事寝(3)。十二年(4),贤等上书曰:“贤等得金湖水中,郡牧献(5),讫今不得直(6)。”诏书下庐江上不畀贤等金直状(7)。郡上贤等所采金自官湖水,非贤等私渎(8),故不与直。十二年,诏书曰:“视时金价,畀贤等金直。”汉瑞非一,金出奇怪,故独纪之(9)。

【注释】

(1)省(xǐng醒):领悟。

(2)却(xì细):通“郤”。间隙,机会。

(3)寝:止息。

(4)十二年: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5)郡牧:即郡太守。

(6)讫(qì气):通“迄”。到。直:通“值”。代价,报酬。

(7)畀(bì闭):给。

(8)渎(dú独):沟渠。私渎:属于私家所有的沟渠。

(9)以上事参见《后汉书·明帝纪》。

【译文】

程躬奉接了诏书,回来让太守看。自太守以下各级官吏思索领悟诏书的意思,认为皇帝怀疑奏章上有隐瞒的地方,说的情况不真实,作了不正当的粉饰美化,就又找机会向皇帝报告得到黄金的真实情况,内容和上次的奏章一样。这件事就搁下了。永平十二年,君贤等人给皇帝上书说:“君贤等人从湖水中捡得黄金,郡长官把黄金献给了皇帝,我们至今没有得到报酬。”皇帝下诏书令庐江郡呈报不给陈君贤等人献金报酬的具体情况。庐江郡呈报陈君贤等人所采取的黄金来自官家的湖水中,不是来自陈君贤等人的私家沟渠,所以不给报酬。永平十二年,皇帝下诏书说:“比照当时黄金的价格,给陈君贤等人献金的报酬。”汉代的祥瑞不止一种,黄金出现特别怪异,所以单独记下了这件事。

【原文】

59·4金玉神宝,故出诡异。金物色先为酒樽,后为盟盘,动行入渊,岂不怪哉!夏之方盛,远方图物,贡金九牧(1),禹谓之瑞,铸以为鼎(2)。周之九鼎(3),远方之金也。人来贡之,自出于渊者,其实一也,皆起盛德,为圣王瑞。金玉之世(4),故有金玉之应。文帝之时,玉棓见(5)。金之与玉,瑞之最也。金声玉色,人之奇也。永昌郡中亦有金焉(6),纤靡大如黍粟(7),在水涯沙中,民采得日重五铢之金(8),一色正黄。土生金(9),土色黄(10)。汉,土德也(11),故金化出(12)。金有三品(13),黄比见者,黄为瑞也。圯桥老父遗张良书(14),化为黄石(15)。黄石之精,出为符也。夫石,金之类也,质异色钧(16),皆土瑞也。

【注释】

(1)牧:官名。传说古代的天下分为九州,各州的长官称为牧。

(2)铸以为鼎:传说禹把九州贡来的铜铸成九个鼎,世代相传。

(3)周之九鼎:传说就是夏禹铸的九鼎。

(4)金玉之世:比喻太平盛世。

(5)玉棓见:参见58·9注(1)。棓:通“杯”。

(6)永昌郡: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以新置哀牢人居地二县,并割益州郡西部六县置。治不韦(今保山市东北),辖境相当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地区。《后汉书·郡国志》:“永昌郡博南县南界出金。”

(7)纤靡(mǐ米):细小。

(8)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9)土生金:按阴阳五行说法,土可以生金。

(10)土色黄:按阴阳五行说法,五行中的“土”,是和五色中的黄色相配属的。

(11)土德:按阴阳五行说法,朝代的更替是根据五行相克的道理循环的,因为土可以克水,而秦是水德,所以说汉朝是土德。

(12)金化出:按阴阳五行说法,土可以生金,汉朝是土德,所以黄金作为瑞应就不断化生出来了。

(13)三品:黄金、白金(银)、赤金(铜)。《汉书·食货志》:“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力中,赤金为下。”

(14)圯(yí宜)桥:古桥名,在江苏下邳县(今江苏睢宁北)附近。老父遗张良书:参见7·4注(4)。

(15)化为黄石:参见7·4注(5)。

(16)钧:通“均”。相同。

【译文】

金玉是神奇的宝物,所以它们的出现奇怪异常。金物的样子先是酒樽,后来变成盟盘,游动沉入深水中,难道不奇怪吗!夏朝正当全盛的时候,边远地区把当地的特产神怪之物绘成图画献给朝廷,九州的长官向夏朝献铜,夏禹认为这是祥瑞,把铜铸成大鼎。周朝的九鼎,是远方的铜铸成的。远方的人进贡的金和自然出现在水中的金,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由于帝王有盛德,为圣王出现的祥瑞。如金玉般的盛世,所以就有金玉出现的瑞应。汉文帝的时候,玉杯出现。金和玉在祥瑞中是无与伦比的。金的声音和玉的颜色,是人间极稀有的。永昌郡中也有金,细小得像粟粒那样大,在水边的沙中,老百姓每天可以采得五铢重的金,一色纯黄。土生金,土色是黄色。汉朝,属土德,所以黄金就化生出来。金有三个等级,黄金一再出现,因为黄色是汉朝祥瑞的标志。圯桥上一位老人授给张良一部兵书,后来老人又变成黄石,黄石之精变成老人出现,是汉朝的一种符瑞。黄石,也是金一类的东西,质地虽然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

【原文】

59·5建初三年(1),零陵泉陵女子傅宁宅(2),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太守沈酆遣门下掾衍盛奉献(3),皇帝悦怿(4),赐钱衣食。诏会公卿,郡国上计吏民皆在(5),以芝告示天下。天下并闻,吏民欢喜,咸知汉德丰雍,瑞应出也。四年,甘露下泉陵、零陵、洮阳、始安、冷道五县(6),榆柏梅李,叶皆洽薄(7),威委流漉(8),民嗽吮之(9),甘如饴蜜。五年,芝草复生泉陵男子周服宅上六本(10),色状如三年芝,并前凡十一本。

【注释】

(1)建初:汉章帝年号。建初三年:公元78年。

(2)零陵:郡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桂阳郡置,治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西南部和广西东北角。泉陵:古县名。东汉时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县。傅宁:人名。事迹不详。

(3)沈酆(fēng丰):即沈丰,字圣达,东汉零陵太守。衍盛:人名。沈丰属下官吏。

(4)怿(yì义):喜欢。

(5)郡:地方各郡。国:分封的诸侯国。上计吏:年终代表郡国入京报告户口、垦田、钱谷等情况的官员。民:此指没有担任官职的豪绅地主。

(6)零陵:古县名。秦置,西汉为零陵郡治所,治今广西全州西南。洮(táo桃)阳:古县名。在今广西全州西北。始安:古县名。在今广西桂林市。冷:据《后汉书·郡国志》应作“泠”。泠(líng零)道:古县名。在今湖南宁远东。

(7)洽(xiá狭):浸润。薄:据递修本应作“溥”。溥(pǔ普):普遍。

(8)威委:即葳蕤(wēi

ruí威瑞阳平)。形容树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漉(lù鹿):水往下渗。

(9)嗽:通“漱”。吮(shǔn顺上声):用嘴吸。嗽吮:吸饮。

(10)周服:人名。上:当是“土”之误。上文“傅宁宅土中”可证。“宅上”非芝草所生之处。

【译文】

建初三年,零陵郡泉陵县女子傅宁的家里,土中忽然长出五棵灵芝草,长的有一尺四五寸,短的有七八寸,茎叶全是紫色,是紫灵芝。郡太守沈丰派门下属官衍盛把紫芝奉献给皇帝,皇帝非常喜欢,赐给钱、衣服和食物。皇帝下令召集三公九卿、地方各郡、各诸侯国、上计吏、豪绅地主等,把紫灵芝的出现向全国公布。天下同时闻知此事,官民欢呼喜庆,都知道汉朝的功德隆盛,所以祥瑞出现了。建初四年,甘露降下泉陵、零陵、洮阳、始安、泠道五个县,榆柏梅李各种树木的叶子普遍得到滋润,茂盛的树叶往下滴甘露,老百姓吸饮甘露,甘甜得像饴蜜一样。建初五年,灵芝草又在泉陵县男子周服的家中长出六棵,颜色形状与建初三年长的一样,连同前面长出的共计有十一棵之多。

【原文】

59·6湘水去泉陵城七里(1),水上聚石曰燕室丘(2),临水有侠山,其下岩淦(3),水深不测。二黄龙现,长出十六丈,身大于马,举头顾望,状如图中画龙,燕室立民皆观见之。去龙可数十步,又见状如驹马,小大凡六,出水遨戏陵上,盖二龙之子也。并二龙为八,出移一时乃入(4)。宣帝时,凤皇下彭城(5),彭城以闻。宣帝诏侍中宋翁一(6),翁一曰:“凤皇当下京师,集于天子之郊,乃远下彭城,不可收,与无下等。”宣帝曰:“方今天下合为一家,下彭城与京师等耳,何令可与无下等乎(7)?”令左右通经者语难翁一,翁一穷,免冠叩头谢。宣帝之时,与今无异。凤皇之集,黄龙之出,钧也。彭城、零陵,远近同也。帝宅长远(8),四表为界(9),零陵在内,犹为近矣。鲁人公孙臣(10),孝文时言汉土德,其符黄龙当见。其后,黄龙见于成纪(11)。成纪之远,犹零陵也。孝武、孝宣时,黄龙皆出。黄龙比出,于兹为四,汉竟土德也。

【注释】

(1)湘水:即今湘江。

(2)燕室丘:《水经·深水篇》云:“过泉陵县西北七里,至燕室,邪入于湘。”郦注云:“水上有燕室丘,亦因为聚名也。其下水深不测,号曰龙渊。”即指此处。

(3)淦:据递修本应作“唫”。唫:通“崟”(yíng银)。高耸的样子。

(4)时: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以上事见《后汉书·章帝纪》。

(5)彭城:郡名。西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改楚国为彭城郡。在今江苏徐州市一带及山东、安徽部分地区。

(6)侍中:官名。侍从皇帝的文官。宋翁一:宋畸(jī基),西汉时人。

(7)令:涉下句“令”字而衍。

(8)帝宅: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帝王统辖的疆域。

(9)四表:四边极边远的地方。

(10)公孙臣:人名。西汉初年人。

(11)成纪:古县名。在今甘肃秦安北。以上事参见《汉书·文帝纪》、《郊祀志》、《任敖传》。

【译文】

湘江距泉陵城七里远,江水中有一座砂石堆成的小岛叫“燕室丘”,江边有座山叫“侠山”,山下是陡壁悬崖,水深得测不到底。两条黄龙出现在这里,长度超过了十六丈,身体比马粗大,龙抬着头四处观望,形状就像图画中画的龙那样,燕室丘附近的老百姓都望见了这两条龙。距两龙大约数十步远的地方,又看见形体像马驹一样大的龙,大大小小一共六条,从水中出来在丘陵上游玩,它们是那两条龙的儿子。连同两条龙一起共为八条龙,出水经过一个时辰才进入水中。汉宣帝时,凤凰降落在彭城郡,彭城郡把这件事报告了皇帝。汉宣帝下诏询问侍中宋翁一,翁一说:“凤凰应当降落在京城,停落在天子祭天的地方,竟远远地降落在彭城,不可取,和没有降落一样。”汉宣帝说:“当今天下统一成一家,降落在彭城和降落在京师是一样的,怎么能把它看作和没有降落一样呢?”皇帝命令左右通晓经书的人反驳宋翁一,翁一理屈辞穷,取下头冠向皇帝叩头谢罪。汉宣帝的时候,与现在没有什么区别。凤凰的停落,黄龙的出现,都是同样的。彭城和零陵距都城远近差不多。帝王的领土又长又远,四边以极远的地方为疆界,零陵郡在四表之内,仍然是很近的了。鲁地人公孙臣,在汉文帝时说汉朝属土德,汉朝的符瑞应当是黄龙出现。以后,黄龙在成纪县出现。成纪县的远近,和零陵一样。汉武帝和汉宣帝时,黄龙都出现过。黄龙接连出现,到这次出现共有四次了,汉朝完全了它的土德。

【原文】

59·7贾谊创议于文帝之朝(1),云:“汉色当尚黄(2),数以五为名(3)。”贾谊,智囊之臣,云色黄数五,土德审矣。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生土(4)。土爰稼穑(5),稼穑作甘,故甘露集。龙见,往世不双,唯夏盛时二龙在庭(6),今龙双出,应夏之数,治谐偶也(7)。龙出往世,其子希出,今小龙六头并出遨戏,象乾坤六子(8),嗣后多也。唐、虞之时,百兽率舞,今亦八龙遨戏良久。芝草延年,仙者所食,往世生出不过一二,今并前后凡十一本,多获寿考之证,生育松、乔之粮也(9)。甘露之降,往世一所,今流五县,应土之数,德布濩也(10)。皇瑞比见,其出不空,必有象为,随德是应。

【注释】

(1)创议:首先建议。

(2)色:服色。汉色当尚黄:意即汉朝是土德,土色黄,所以汉朝应当以黄色作为服色。

(3)名:称。这里指标志。数以五为名:按阴阳五行说法,五行中的“土”是和数字中的“五”相配属的。汉是土德,所以汉朝应当崇尚“五”,制定礼仪制度时,应以“五”作标准数,如法冠高五寸,官印以五字等。

(4)土:《证类本草》卷六引《论衡》云:“芝生于土,土气和,故芝草生。”义较今本为长。“芝生”下一“土”字涉下文衍。

(5)稼穑(sè色):耕种和收获。土爰稼穑:参见《尚书·洪苑》。

(6)二龙在庭:传说夏朝对曾有两条龙出现在宫廷里。

(7)谐偶:一致,相同。

(8)乾坤六子:据《周易·说卦》的解释,八卦中除乾卦为父,坤卦为母外,震、坎、艮三卦象征三男,巽、离、兑三卦象征三女,合称乾坤六子。

(9)松、乔:传说中的古代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粮:据说仙人以灵芝草为食粮。

(10)濩(hù护):广泛传播。

【译文】

贾谊在汉文帝在位时首先建议,说:“汉朝的服色应当崇尚黄色,数字应当以五作为标志。”贾谊是足智多谋的大臣,说崇尚黄色和五这个数字,可见汉朝确实是土德了。灵芝草生长在土中,土气调和,所以灵芝草生长。土是适合耕种收获的,庄稼长出来味道甘甜,所以甘露就汇集。龙出现,以往不见双数,只有夏朝兴盛时有两条龙出现在朝廷,当今龙成双出现,符合夏朝时龙出现的数目,说明汉朝的统治与夏朝同样好。以往出现龙,小龙极少出现,当今六条小龙一起出现游玩嘻戏,就像乾坤六子,象征子孙后代很多。唐尧、虞舜的时候,各种野兽都欢舞,当今也有八条龙游玩嘻戏了很长时间。灵芝草可以延年益寿,是仙人吃的东西,以往长出来不过一二棵而已,当今连同前后长出的总共十一棵,这是很多人将会获得长寿的征兆,因为灵芝草是养育赤松子、王子乔一类仙人的食粮啊。甘露降落,以往降一个地区,当今散布五个县,符合土德所崇尚的数字,这是由于汉朝的功德广泛传播的缘故。大的祥瑞连接出现,它们的出现不是平白无故的,必然有所象征,是密切应合了汉朝的功德的。

【原文】

59·8孔子曰:“知者乐(1),仁者寿(2)。”皇帝圣人(2),故芝草寿征生。黄为土色,位在中央(3),故轩辕德优(4),以黄为号(5)。皇帝宽惠,德侔黄帝(6),故龙色黄,示德不异。东方曰仁(7),龙,东方之兽也(8),皇帝圣人(9),故仁瑞见(10)。仁者(11),养育之味也,皇帝仁惠,爱黎民,故甘露降。龙,潜藏之物也,阳见于外,皇帝圣明,招拔岩穴也(12)。瑞出必由嘉士(13),祐至必依吉人也。天道自然,厥应偶合(14)。圣主获瑞,亦出群贤。君明臣良,庶事以康。文、武受命,力于周、邵也(15)。

【注释】

(1)知:通“智”。

(2)仁:仁爱。《庄子》:“爱人利物谓之仁。”引文参见《论语·雍也》。(2)人:据文意,当作“仁”。

(3)位在中央:按阴阳五行说法,五行中的“土”是和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中央相配属的。

(4)轩辕:即黄帝。参见8·6注(1)。

(5)以黄为号:用“黄”字作为名号。《史记·五帝纪》:“黄帝名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风俗通·皇霸篇》:“黄者,光之厚也,中和之色,德四季与地同功,故先黄以别之也。”

(6)侔(móu谋):等同。黄帝:即轩辕氏。

(7)东方曰仁:据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说,儒家的五种道德规范与五方相配属,东方属仁,西方属义,北方属礼,南方属智,中央属信。

(8)东方之兽:按阴阳五行说法,“鳞”是和东方相配属的,龙是鳞类之长,所以说它是东方之兽。参见《吕氏春秋·孟春纪》。

(9)人:据文意,当作“仁”。

(10)仁瑞:指龙。因为龙和仁都配属东方,所以称龙为仁瑞。

(11)仁:据递修本,应作“甘”。“仁”不得言味。

(12)岩穴:岩穴之士。指隐居的人才。

(13)嘉士:与下文的“吉人”都指贤臣。

(14)厥应:指祥瑞与人事相应合。偶合:王充认为,祥瑞与人事相应合是自然而然的巧合,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参见本书《偶会篇》。

(15)周、邵:指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和邵公姬奭(shì士)。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快乐,仁爱的人长寿。”汉代皇帝圣明仁爱,所以作为长寿象征的灵芝草就出现了。黄色是土相配属的颜色,位置配属五方的中央,所以轩辕氏功德高尚,用“黄”字作为名号称“黄帝”。汉代皇帝宽厚仁惠,功德与黄帝相等,所以龙的颜色是黄色,表示汉代皇帝的功德和黄帝没有两样。东方属仁,龙,是东方之兽,皇帝圣明仁爱,所以仁瑞就出现了。甘味,是滋养万物的味,皇帝仁惠,爱护老百姓,所以甘露就降下来了。龙,是潜藏着的神物,却公开出现,象征皇帝圣明,收罗选用隐居的人才。祥瑞出现一定是因为有了贤臣,福祐到来必定是因为有了良臣。天道自然无为,这种应合是偶然碰到了一起。圣主遇到祥瑞,也就会碰巧出现很多贤良的人才。君王圣明臣下贤良,所有的事情因此都办理得很好。周文王和周武王承受天命,是得力于周公和邵公的辅佐。

猜你喜欢
  孟子集疏卷十二·蔡模
  丧期要不要改革?·孔子
  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颜元
  卷二十二·汪克宽
  卷十二·袁燮
  卷四·王元杰
  原序·王天与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   明本·王明
  卷十一·佚名
  卷六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全文·佚名
  佛遗教经讲要·太虚
  佛说法集经卷第二·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八·佚名
   第九十九則 肅宗問十身調御·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一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起神宗元豐二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乙丑朔,禮院言:「明道山陵故事,啟菆,百官服初喪服,入內省,內侍省都知、押班以下,并軍員、三班使臣、伎術官不服。請如故事。」詔都知、押班以下並如百官服初喪服,餘如故事。

  •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殿阁词林记卷二十二·廖道南

    (明)黄佐 廖道南 撰议礼(上)祖宗时凡国家礼乐制度皆命本院儒臣议而行之洪武元年二月壬寅朔中书省臣及学士陶安等进郊社宗庙议曰圜丘曰方丘曰宗庙曰社稷各具沿革安等奏天子大社必受风雨霜露以达天地之气若亡国之社则屋之

  • 一○八○ 寄谕浙江等督抚将《通鉴纲目续编》改正本照原板样式刊印换给缴书之家·佚名

    一○八○ 寄谕浙江等督抚将《通鉴纲目续编》改正本照原板样式刊印换给缴书之家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八日大学士 公阿<桂>、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字寄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各督抚,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八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

  • 卷六十七·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六十七附载满洲旗分内之蒙古姓氏萨尔图氏栢德       谟和理禇库巴图鲁以上俱有传赛音巴彦岱    舒尔穆托尔本格   

  • 卷八下·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八下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卫<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八下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八下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八下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八下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八

  • 《今生今世》序言·胡兰成

    据胡 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ldquo;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rdquo;世事沧桑,多年後我们知道胡 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

  • 陆法和传·李延寿

    陆法和,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人。隐居在江陵百里州,衣食住处,完全和恪守戒律的和尚一样。有老年人从小就见过他,相貌没有变化,人们不能猜度其中原委。有人说他出自嵩高,遍游远近。既已入荆州汶阳郡高安县的紫石山,又无缘无故地舍

  • 周书·费誓·佚名

    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敹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阱,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马牛其

  • 序·吕坤

      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语也。病中疾痛,惟病者知,难与他人道,亦惟病时觉,既愈,旋复忘也。  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病时呻吟,辄志所苦以自恨曰:&ldquo;慎疾无复病。&rdquo;已而弗慎,又复病,辄又志之。盖百病备经,不可胜志。一

  •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①·戴圣

    ——为官清廉者有几多【原文】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②。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③,吾谁与归?”叔誉日;“其阳处父乎⑤?”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6)。”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

  • 春秋经解自序·孙觉

    春秋者鲁国之史孔子老而后成之书也孔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又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删诗书定礼乐在于反鲁之年而赞易在于五十之后也春秋止于获麟而孔子没于获麟之后二嵗耳是孔子于未没之前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三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滅諦聚初立假名品第一百四十一   論者言.滅三種心名爲滅諦.謂假名心法心空心。問曰.云何滅此三心。答曰.[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五分不思議品第十之二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甚奇世尊.於諸菩薩[一]善能付囑善能護念。佛言善現.如是如是.所   以者何.諸菩薩衆爲欲長夜利樂多生哀愍世閒諸衆生故.欲令天人獲大義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七[宋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拈古门明州雪宝山重显明觉禅师二十则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曰。某甲话也未问。山云。你是甚处人。僧曰。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

  • 汉藏教理院重建大讲堂功德碑·太虚

    缙云寺之改设汉藏教理院,经始于民国二十年,迨二十一年秋季开学,均见院碑。院之大讲堂,系就旧观音殿略加整饰而备用。至三十二年,顷欹日甚,岌岌欲圯。代院长法尊暨教职苇舫、尘空、海定、慧明等,佥议拆建重阁,上庋图书,下设讲座

  • 春秋名号归一图·冯继先

    二卷。冯继先撰。据《崇文总目》及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记,此书旧本类似表谱之体。《文献通考》引李焘谓冯继先作此书之意云:“昔丘明传《春秋》,于列国君臣之名不一其称,多者至或四五,始学者盖病其纷错难记,继先集其同者为

  • 八大人觉经略解·智旭

    西土圣贤集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明蕅益释智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