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政议

台地岁、科试毕,所有录取各学文武生员及缘事扣革并因案开除各生,历年分别汇造文册,申送内地学院咨部在案。自道光二十八年五月间岁试、二十九年四月间科试,均循照向例办理。其革除各生旧管项下,即按府册缮造。至二十九年冬间,查出彰化县有已革武生回内地冒混录遗中式之案,而咨送部册,仍以缘事斥革填注,并未声明冒混取中一节,亦未以中式开除;二十八年考试后,仍查照造送。至二十九年冬间,始查悉前案:该革生于二十三年科考后录遗。

  彼时台地文册,迟延未到,前任学政无由知其被革;至取中,但凭录送文册,更无从知悉底里。惟送考之教官台湾县训导,不应备送卷册录遗;然该武生系彰化县学甫经批革,台湾学官亦未必定系知情,通同弊混。查该员已于二十六年在台郡病故;其送考书斗,事隔多年,久已更换,无凭查问。该革生既经出学,弋获无期,此时未便仍照旧含混造报。除于册内注明,一面严催该府、县详办,到日另文转请内地学院咨达外,合肃具禀。

再,台地诸生,皆内地本籍居多;且内地学政衙门向无另送底册,往往影射滋弊。台地向来秋、冬间地方屡屡多事,是以厅、县、府试多在春初,道考至早亦在三、四月间。如科场之年,应试诸生必于五月底、六月初旬风潮平顺之时,克期内渡;所有科试文册缮造需时,拟于本年送考学官赴省时,先将斥革及游学患病各生另具清册一分,賫送内地学政衙门查考。即可无从冒混,似亦清场规而端士习之一法也。

台属考试向分六学:澎厅同粤籍附入府学,噶玛兰附入淡水,余四县各自为学。其中粤籍生童散处各厅、县,而考试另为一榜,额进九名。廪保、岁贡,则杂入闽籍,归府学各以次补廪、出贡;如所出之缺系粤人,则以粤人请补。此向来旧章也。粤籍人数不过闽籍十分之一,近亦渐见增多,文风转优于闽。闽籍以额就文;粤籍之文足额而外,尚有遗者;现定九名,即至十二名亦不为多。粤人久已吁请增广,然未便率准请奏。今年科试童生将及三百名以上,如凤山不过二百余名,而取进十五名,尚可拨府二名;粤童额定九名,又无拨府之例。该童等入闽已历三、四代,实与闽童无异,亦多可造之才;彼此相较,未免向隅。现由道饬府议详粤籍生员赴省乡试公禀;事如可行,海邦幸甚!

又嘉庆年间,请添举人一名,另设恩、拔、岁、副贡额,经前宪奏奉部驳;道光年间,复奏蒙恩允粤字号额中举人一名,而贡生仍和入闽籍,一体选取。是以历科拔贡,有闽无粤;非粤人无可选,闽人多而粤人少,且究系寄籍,不能不先尽闽人。若不俯顺舆情,墨守成规,或至纷争。必须另准选拔一名,有缺无滥;并廪、贡亦剔出单归粤学,方为公允。本年选拔,场中粤籍廪生中,写作极佳、品学仪表兼全者,实非无人,而闽籍不能不占其先。有备卷一名萧国香,现求附入鳌峰书院课习;想爱才若渴,或招来试其技,亦见海外非无不匿之秀。详文到时,尚祈婉商。如可请加学额,一并代请;则海滨人士,感荷恩培,曷其有极!

再,粤人多富而好义、粤士多愚而好利;事如可行,切勿预露,致有招摇。是则过虑,而不可不防者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七·魏徵
  卷十一 漢紀三·司马光
  卷五百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卷五十八·杨士奇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卷二十四·陈均
  南唐书卷二十四·马令
  南唐书卷十九·马令
  目录·佚名
  ●皇朝通典卷四十七·佚名
  卷三百四十一·佚名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序言(唐德刚)·李宗仁
  周诒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熙·龙榆生

    真熙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同治六年丁卯(一八六七)九月十三日子时生。光绪庚寅(一八九○)进士,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以抗直敢言,著称清季。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

  • 三集卷一百·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一百古今体一百十六首【辛卯八】七月十日启程幸热河驻跸木兰行围即事叠去岁启跸诗韵【有序】三驱猕吉涓将启虞旌两日秋霖涨盛致稽跸路展行期之信宿快晴已过洗车遣卫士以经营稳渡无烦涉马牵

  • 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蔡东藩

      却说李嗣源即位以后,更张庶政,改易百官,宰相任圜,尽心佐治,朝纲渐振,军民各饱食无忧。邺都守将赵在礼,却请唐主嗣源,转幸邺都。唐主颇以为疑,徙在礼为义成节度使。在礼不肯离邺,但表称军情未协,乃改拜邺都留守兴唐尹。尚有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三·乾隆

      宋  理宗皇帝  【辛亥】淳祐十一年【防古宪宗元年】夏六月防古主莽赉扣立【是为宪宗】初定宗殂久未立君中外汹汹至是诸王穆格【旧作木哥】大将乌特哩哈逹【苏布特之子旧作兀良合台今并改】等议所立时定宗后所

  • ●卷六·佚名

    ○诸国来往国书钞◇中国致日本国书大清国大皇帝问大日本国大皇帝好。敝国与贵国相依唇齿,敦睦无嫌。月前急有使馆书记被戕之事,应深惋戚。一面缉凶惩民间,而各国因民教仇杀,致疑敝国袒民嫉教,竟占大沽炮台.于是兵衅猝起,大

  • 卷之四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三·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三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 汉臣 卢植 赵岐【孙宾硕】 谨案此卷传文全阙惟存议赞 议曰东汉儒者之盛几于三代而王室赖之安顺而下汉政始紊时则有袁安杨震冲质

  • 别集下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下卷五 宋 李幼武 纂集 宗泽 忠简公 字汝霖婺州人元佑六年登进士第累迁朝奉郎靖康元年知磁州加秘譔虏?京诏为兵马副元帅康王即位加徽猷待制知襄阳府又知青州李纲荐为东京留守加延康

  • 中英藏印条约·佚名

    一八九零年三月十七日,光绪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加尔各答。兹因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国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实愿固敦两国睦谊,永远弗替;又因近来事故,两国情谊有所不协之处,彼此欲将哲孟雄、西藏边界事宜,明定界限,用昭久远,是以大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十·允禄

    上谕察哈尔地方总管副总管办事官员之缺因本处无应补授之人始于京城防古旗分官员内拣选补授伊等俱系由防军披甲出身之人口外游牧之地并无产业艰于为生故常向所属人等索取些微财物妄行侵刻以致被人控告及被监察官员紏叅

  • 卷三百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

  • 选举二五·徐松

    【宋会要】宋铨选中侍郎右选 三班院真宗咸平二年十一月,左赞善大大魏廷式同勾当三班院,时初取使臣殿最,命廷式与枢密都承旨赵镕、李着同主其事。 三年十一月,诏三班院公事不少,不许接见宾客。 四年五月,诏:「三班院应差使臣

  • 周森友·周诒春

    周森友 字维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八·佚名

      南无普光明佛 南无功德多宝海王佛 南无不空功德佛 南无照一切处佛 南无妙鼓声佛 南无法自在佛 南无普见佛 南无大炎聚佛 南无光明幢佛 南无智鸡兜佛 南无娑罗胎佛 南无宝尸弃佛 南无波头摩藏佛 南无

  • 卷第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世尊。既其为彼未生怨王广说法要。令无根信得生起已。或时乘象出外旋游。望见世尊在高楼上。遂于其象不觉投身崩坠于地。又于一时乘象而出。见薄伽梵不

  • 黄金策·刘基

    《黄金策》题明.刘基著。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重臣,精通术数。此书为火珠林卦法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火珠林法的经典。明清术士莫不奉之圭臬。目前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卜筮全书》、《增删卜易》、《卜筮正宗》都收录了此书,可

  • 思益梵天所问经·佚名

    梵名Vis/es!acintabrahma -paripr!ccha^ 。凡四卷。略称思益经、思益梵天问经、思益义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概述佛为网明菩萨与思益梵天等诸菩萨说诸法空寂之理。西晋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

  • 高王观世音经·佚名

    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主要称颂观音菩萨种种威力神通,谓念颂此经可救诸苦厄,火不能伤,刀兵立摧。《大唐内典录》之“感应兴敬录”首次予以著录,谓北魏天平年间(534—537)定州募士孙敬德梦中得沙门传授此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