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二十八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癸亥朔赠虎贲左卫指挥佥事李实奉国将军大都督府佥事初实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遇虏骑于土门峡战数十合虏少却乘胜蹂以精骑虏遂大败实跃马深入中流矢里创力战创甚遂卒至是褒赠之敕礼部尚书朱梦炎志其墓以全禄给其家

○降狭西都指挥使宋晟为凉州卫指挥使

○置巩昌府三岔驿

○神乐观成命道士周玄初领观事以乐舞生居之  上亲制文立碑志其事其乐舞生每岁所给米麦衣布及时节赉予之数具刻于碑阴

○甲子徐州卫谯楼铜壸自鸣乙丑复鸣

○丙寅以承敕监给事中殿庭仪礼司九关通事使皆隶通政使司

○丁卯赐中书左丞殷哲右丞李素犀带

○己巳命礼部于丹墀仪仗内增设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各二雉扇红团扇各四羽葆幢龙头竿信幢传教幢告止幡绛引幢各六戟氅戈氅锽氅各十

○给安庆侯等十二人仪仗户人十五

○辛未给北平都指挥使司卫所士卒十万五千六百余人布二十七万八千余疋绵花五万四千六百余斤细绢二万四千八百余疋四川征进将士二万五千余人文绮帛九百六十余疋钞一千一十余锭白金六万二千九百余两盐二十二万四百余斤

○甲戌太阴犯井宿

○丙子给狭西西安等二十三卫凤翔等五千户所军士十一万八千一百余人帛布绵花有差

○丁丑以东宫侍正张紞为通政司左参议翰林修撰迮原霖为右参议

○擢凤阳府知事向志仁为户部侍郎

○戊寅致仕翰林承旨宋濂来朝敕曰卿多积德以致高寿康宁虽居致仕而恋阙之心甚切不惮祁寒每岁必于斯时来朝特赐酒殽及日用之物卿其领之

○上以工匠之役于京者多艰于衣食命工部月给米赡之有妻子者一石无者六斗其魇魅获罪免死罚输作者不在是例凡给粮工匠四千七百十三人不给者一百四十九人

○庚辰袭封衍圣公孔希学来朝敕中书下礼部赐希学廪饩洁馆舍以安之敕希学曰昔卿之祖能明纲常以植世教其功甚大故其后世子孙相承凡有天下者莫不优礼卿每岁来朝不避祁寒可谓笃君臣之大义而不咈于尔祖之训者矣已敕中书赐卿日用之物至可领也

○癸未以徐钦为光禄司卿钦致仕光禄卿兴祖子也

○升大都督府掌判官秩正三品

○甲申以嘉兴府知府李庸为福州府知府

○平羌将军御史大夫丁玉还自四川赐文绮帛钞锭拜大都督府左都督

○乙酉升大官署令陈鲜为光禄司少卿

○丙戌临洮卫指挥赵琦率千百户镇抚八人来朝赐琦钞四十锭白金百两文绮帛各二十二疋千百户镇抚各赐有差

○丁亥  上御奉天门谓左都督丁玉曰尔近征威茂诸州幸已成功然闻尔在军中谋士甚少间有之又待之不得其心夫为将必先智谋智谋必在用士故推诚待人则人为我用若待之不诚人亦孰肯尽心效用哉盖得士者胜失人者弱苟不知此惟力之是尚何足以制敌固有竭万人之力以应敌而不足有用一人之智以制敌而有余此用智力之殊也既往之功幸焉有成后将有命宜审于此

○初元之遗民有避乱自北而南者多聚于京师至是  上命中书省察其才可取者用之余使占籍为民其虏获者少壮俾隶军籍老弱者命为民各赐钞有差

○庚寅以监察御史夏伯俊为户部侍郎

○初昏有星青白色起自螣蛇西南行至室宿没

○是夜荧惑犯轩辕大星

○辛卯以刑部员外郎吴玄为中书左司郎中左司郎中沉敏改右司郎中

○壬辰享大庙

○将立卜筮之官  上敕中书曰卜筮者所以决疑国有大事必命卜筮朕观往古终日乾乾履道不息之君虽其视听聪明犹不能无疑焉故必以不息之诚决疑于龟筮者所以通神明之意断国家之事也是以洪范九畴稽疑列焉朕居大位十有二年而卜筮之官尚未择建尔中书礼部令天下广询博访朕将试而用之

○是月右丞相汪广洋坐事贬海南死于道广洋字朝宗高邮人少从余阙学通诗书游寓太平乙未岁  上渡江首召诸儒广洋入见与语大悦留幕下为元帅府令史行枢密院掾史江南行省提控丁酉除照磨兼知诸全州事己亥置正军都谏司擢都谏官辛丑迁江南行省都事升郎中甲辰立中书省改右司郎中寻知骁骑卫指挥使司事平章常遇春下赣州命广洋参军事赣州平遂命守之寻升江西参政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平山东开省治欲得廉明持重者往安辑之以广洋可任乃命陶安为江西参政调广洋山东行省至即抚纳新附民庶安之冬十二月召入为中书参政明年复出为狭西参政三年丞相李善长病  上以中书无官召广洋为左丞时杨宪以山西参政先被召入为右丞广洋至宪恶其位轧己每事多专决不让威福恣行广洋畏之常容默依违不与较宪犹不以为慊欲逐去之嗾侍御史刘炳等奏广洋奉母不如礼以为不孝  上初未之知因以敕切责令还高邮宪恐其复入又教炳奏迁之海南  上觉宪奸乃复召广洋还宪坐是诛冬十一月进封广洋忠勤伯四年正月丞相李善长以老辞位乃拜广洋为右丞相以参政胡惟庸为左丞广洋居位庸庸无所建明六年正月以怠职左迁广东行省参政逾年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复拜右丞相  上遇之特厚尝有疾在告赐敕劳问然颇耽酒色荒于政事以故事多稽违又与胡惟庸同在相位惟庸所为不法广洋知而不言但浮沉守位而已  上察其然因敕以洗心补过广洋内不自安久之占城贡方物使者既至而省部之臣不以时引见  上以其蔽遏远人下敕书切责执政者广洋惶惧益甚至是御史中丞涂节言前诚意伯刘基遇毒死广洋宜知状  上问广洋广洋对以无是事  上颇闻基方病时丞相胡惟庸挟医往候因饮以毒药乃责广洋欺罔不能效忠为国坐视废兴遂贬居海南舟次太平复遣使敕之曰丞相广洋从朕日久前在军中屡闻乃言否则终日无所论朕以相从之久未忍督过及居台省又未尝献一谋画以匡国家民之疾苦皆不能知间命尔出使有所相视还而噤不一语事神治民屡有厌怠况数十年间在朕左右未尝进一贤才昔命尔佐文正治江西文正为恶既不匡正及朕咨询又曲为之讳前与杨宪同在中书宪谋不轨尔知之不言今者益务沉湎多不事事尔通经能文非遇昧者观尔之情浮沉观望朕欲不言恐不知者谓朕薄恩特赐尔敕尔其省之广洋得所赐书益惭惧遂自缢卒广洋善篆隶大书尤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居相位默默无所可否由是人以庸懦不立目之大抵其相才不足与奸同位而不能去故卒至于覆败云

○命永嘉侯朱亮祖发军民三万人拓广东北城凡八百余丈

○开西安府甜水渠初西安城中皆鹾卤水不可饮至是曹国公李文忠以为言乃命西安府官役工凿渠甃石引龙首渠水入城中萦绕民舍民始得甘饮

○增筑福建兴化卫城自东至西拓旧城之半时指挥佥事程昇言旧城湫隘故也

○安南陈炜遣使来贡  上以安南怙强欲侵夺占城境土故至败亡乃遣赐诏谕炜兄前安南陈叔明曰朕闻春秋诸侯之国相继而灭亡者何也盖由逆君命而祸黔黎故天鉴若是有不能逃于祸也使当时诸侯惟天王之命是从岂不同周之固耶何期舍久长之富贵而贪高位致富贵若草杪之朝露贤不云乎毋为祸首毋为福先尔叔明自临事以来国中多故民数流离此果尔兄弟慕富贵而若是耶抑民有愆而致是耶固往者之不可谏岂不知来者之尚可追易不云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斯言若行则天意可回耳且天地之广长民者众若邦有道固封疆勿外求则永为世福若越境而殃他民则福未可保也安南与占城忿争构兵将十年矣是非彼此朕所不知其怨未消其讎未角□羊将如之何尔如听朕命息兵养民天鉴在上后必有无穷之福若否朕命而必为之又恐如春秋之国自取灭亡也古人有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何者杀伐之事好还故知者有不为也尔如鉴春秋之失而毋蹈往辙岂不美乎宜悉朕意毋有所忽

○高丽署国事王禑遣其臣李茂芳等贡黄金百斤银一万两以其贡不如约却之

○天下博学老成之士皆应诏至京师先是  上谓礼部臣曰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材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荐贤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二年思得贤士以熙庶绩然山林幽远博学老成之士匿德藏光甘于穷处非招徕之不肯轻出宜下有司悉心推访礼送于朝朕将显用之至是皆至京师时江西布政使沈立本遣人招故元吏部侍郎伯颜子中子中饮鸩死子中西域人祖父仕江西因家焉通春秋五领乡荐授东湖书院山长升建昌路儒学教授四方兵起江西行省以便宜授子中赣州路经历寻为分省都事伪汉陈友谅兵陷赣州子中招募壮士欲复城不克间道入福建福建行省辟为员外郎子中出奇计收复建昌遂浮海献捷燕都授福建行省郎中累迁至吏部侍郎出使广东比至未几而广已归附子中坠马求死不得折其一足平章廖永忠释而不录于是子中变姓名浪迹于江湖间往来居进贤之北山先是其妻子已为江西参政杨宪送京师朋友有吊之者子中答曰吾身且不有奚暇顾妻子哉于是周游天下誓不复仕悲歌慷慨未尝一日忘于元也尝怀鸩自随曰如有强我者便当以死答之郡县闻而义之不之强至是立本专使招之子中见使者慨然曰吾今死亦晚矣乃具牲酒祭其父祖师友为歌七章饮鸩而死

○吏部奏是岁除官二千九百八人天下所举儒士人材五百五十三人

○户部奏是岁开垦田土计二十七万三千一百四顷三十三亩

○兵部奏市马之数秦河二州茶马司以茶市马一千六百九十一匹庆远裕民司以银盐市马一百九十二匹

猜你喜欢
  卷第二百六十六 後梁紀一·司马光
  卷一百六十九 皇祐二年(庚寅,1050)·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六·杨仲良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八·杨仲良
  第五十九回 谢安石应征变节 张天锡乘乱弑君·蔡东藩
  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之七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第十二卷 清举人 (三)·缪荃孙
  十国春秋卷七十八·吴任臣
  张贵传·脱脱
  《宋史》简介·脱脱
  完颜福寿传·脱脱
  伯帖木儿传·宋濂
  卷一百二·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章荆公之家庭·梁启超

    荆公以孝友着闻于时,其家庭,实可为家庭之模范者也。公十七而孤,逮事王母者且十年,其王母永安县君谢氏,曾子固铭其墓,见南丰集。其父都官公名益字损之,公自有先大夫述,见集中。其母仁寿县太君吴氏,子固亦铭其墓,见南丰集。兄弟七

  • 卷之八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三十三·李锴

    列传十一鲁诸臣传【下】叔肹 公孙婴齐【齐伯】 叔老【子叔齐子】 叔弓【子叔敬子】叔輙 叔鞅叔肹文公子宣公母弟也宣弑而非之与之财则曰我足矣织屦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谷梁】宣公十七年卒子婴齐为鲁卿是为公

  • 九二 灯火二·周作人

    上边所说的灯是不能够移动的一类,此外还有一类可以移动,即是可以拿着走路的,也需要来说一下。这里面最重要的自然是灯笼,不过那是外出时才用,假如在大门内,即使有好一段路,大抵也不提灯笼而是用别的东西的。这可能是蜡烛台,其

  • 许相卿传·张廷玉

    许相卿,字伯台,海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世宗登上皇帝的位置,授许相卿兵科给事中。宦官张锐、张忠有罪被判处死刑,皇帝又宽恕了他们。给事中顾济上疏争辩,皇帝将其下到主管部门讨论,终想宽恕他的死罪。许相卿说“:天下

  • 守溪笔记·王鏊

    宋学士 王行 李征臣 詹徽 姚广孝 耿清 王朴 恩张 王璋 建文 铁布政女诗 平都司 王府尹 皇甫仲和 王振 陈继 胡濙

  • 唐纪十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中贞观十五年(辛丑、641)·司马光

    唐纪十二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辛丑,公元641年) [1]春,正月,甲戌,以吐蕃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上嘉禄东赞善应对,以琅邪公主外孙段氏妻之;辞曰:“臣国中自有妇,父母所聘,不可弃也。且赞普未得谒公主,陪臣何敢先娶!”上益贤之,然欲抚以厚

  • 卷一百二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二 朱批蓝廷珍奏摺 雍正元年八月二十二日福建台湾总兵官【臣】蓝廷珍谨 奏为恳 恩改名事窃照礼讳嫌名分宜引避【臣】本名廷珍伏查 珍字与 御名第二字音声无异似於尊敬之义未协拟将【

  • 大乘止观序·智旭

    钱唐胡子浸云。问。于华藏单子曰。何谓道。单子曰。性是也。胡子疑焉。曰。修可废欤。单子曰。在璞之玉。匪剖弗见。在矿之金。匪炼弗纯。在缠之性。匪修弗显。必曰。性也。而可以废修也。彼芸芸者。熟无性耶。于是以

  • 《附录》·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六法尊法师译子二别于后二度修学法分四,丑初止观自性,丑二学止法,丑三学观法,丑四学双运法。 今初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大小乘一切三摩地皆于止观中摄。所言止者,谓内正住已,即于如是善思维法,作

  • 第三十三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二(三十三天之九)尔时天主释迦提婆。告天子曰。此诸天子。以放逸行。不如实知。不行正法。我为如是放逸天子。欲令离于憍慢放逸。示如是化。此诸天子既生厌离。其心调伏。我今说法。必能信受。时天帝释见诸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八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八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入庵示众。恁么恁么。理随事变。不恁么不恁么。事得理融。恁么中不恁么。宽廓非外。不恁么中却恁么。寂寥非内。寂寥非内也。观法界于一尘之

  • 春琴抄·谷崎润一郎

    日本著名中篇小说。谷崎润一郎著。作者试图在作品中表现为了美物、爱者甘愿忍受痛苦的精神,创造一个由于“美”痛苦变欢悦的世界。在作品中,作者使用传记记述、知情人的谈话及实地考证等方式,造成故事的真实感。特别

  • 风骚要式·徐衍

    五代或宋初诗论著作。1卷。徐衍著。书中分“君臣”、“物象”、“兴题”、“创意”、“琢磨”5“门”论诗,往往以类刺讽颂、事父事君解诗。认为诗歌创作“言虽容易,理必求险;句忌凡俗,意便质厚”,反对“情奢”、“怒

  • 萧琛诗集·萧琛

    萧琛诗四首,和元帝诗,别萧咨议前夜以醉乖例今昼由酲敬应教诗,饯谢文学诗,咏鞞应诏。

  • 灾难的岁月·戴望舒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2月初版。收新诗25首。这是作者继《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之后的第4部诗集。收入的诗作写于1934年12月至1945年5月。《古意答客问》和《灯》2首写于旅居法

  • 颐和园词·王国维

    七言古诗。近代王国维作。此诗作于清亡以后,王氏旅居日本初期。诗篇反映了自慈禧太后擅权至清亡五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清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他们荒淫糜烂的生活。颐和园为慈禧太后所建,亦象征慈禧太后时代的政治

  •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八思巴

    简称《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佛教律仪书。元至元七年(1270)拔合思巴(即八思巴)集。一卷。是奉元世祖之命,据印度根本说一切有部之律典而译制的一部受戒仪轨书。内容包括授邬波索迦戒(即优婆塞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