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十九

洪武三年二月辛酉朔命赏陆仲亨所部征南将士指挥文绮帛各三匹千户卫镇抚各二匹百户所镇抚各一匹战死者倍之病故者视战死减三之一军士赐米有差

○上御东阁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等进讲大学传之十章至有土有人濂等反覆言之  上曰人者国之本德者身之本德厚则人怀人安则国固故人主有仁厚之德则人归之如就父母人心既归有土有财自然之理也若德不足以怀众虽有财亦何用哉

○立神帛制敕局先是  上命中书礼部立局造神帛诰敕仍定议其制度于是省部议神帛织文曰礼神制币诰织文曰大明官诰敕织文曰大明敕命文武百官一品至五品诰织用五色丝六品至九品敕用纯白绫俱织某年月日造及局官姓名既奏  上命凡神帛织文郊祀上天及配享皆曰郊祀制帛太庙祖考曰奉先制帛亲王配享曰展亲制帛社稷历代帝王先师孔子及诸神祇皆曰礼神制帛功臣曰报功制帛苍白青黄赤黑之色各以其宜诰敕文臣字用玉箸篆武臣用柳叶篆诰织文曰奉天诰命敕织文曰奉天敕命俱用升降龙文左右盘绕

○壬戌  上行后苑见巢鹊卵翼之劳喟然叹曰禽鸟劬劳若是况人母子之恩乎乃令群臣有亲老者许归养时元镇抚陈兴被俘来京恩待甚厚兴言有母在嵩州年八十余欲求归养即赐白金衣帽遣之兴辞  上顾谓侍臣曰孝弟之性天下皆同陈兴虽武夫闻朕言即怆然思归朕始不知其有母若知之肯令其违远耶人寿不过百岁今其母年已八十余万一不得相见兴有无穷之痛兴归母子相见其乐宜何如侍臣对曰  陛下以孝治天下推测人情无微不烛非惟一家之老者得所天下之茕独鳏寡皆蒙其惠矣  上曰人情莫不爱其亲必使之得尽其孝一人孝而众人皆趋于孝此风化之本也故圣人之于天下必本人情而为治

○甲子享先农

○合祀太岁四季月将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  上初以太岁风云雷雨皆天神以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皆地祇各为坛专祀于国城之南然祭之时日与其品物各不同至是复以风云雷雨岳镇海渎皆阴阳一气流行无间者遂合二坛而一之而增以四季月将旗纛诸神凡设坛十有九太岁春夏秋冬四季月将为第一次风云雷雨次五岳次五镇次四海次四渎次京都钟山次江东山川次江西山川次湖广山川次淮东淮西山川次浙东浙西福建山川次广东广西海南海北山川次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山川次北平狭西山川次左江右江山川次安南高丽占城诸国山川次京都城隍次六纛大神旗纛大将五方旗神战船金鼓铳礟弓弩飞枪飞石阵前阵后诸神各坛之祭皆  上躬自行礼先祭礼官奏祝文太岁以下至四海凡五坛  上称臣者请亲署名其钟山等神  上称余者请令礼官代署  上曰朋友书牍往来尚亲题姓名况神明乎必皆亲署及登坛太常司丞任以忠赞礼虑  上力倦颇简荐跪之仪礼毕  上问故以忠以实对  上曰人臣爱君以道朕之于神惟恐诚敬未尽何敢惮劳汝当悉朕意后勿复然

○命制四方平定巾式颁行天下初  上既即位更定制度凡官民男女衣冠服饰悉复中国之制至是又以士民所服四带巾未尽善复制四方平定巾颁行天下令士人吏民咸如式制服之皂隶伶人如初所定以异其制

○乙丑诏续脩元史时儒士欧阳佑等采摭故元元统以后事实还朝仍命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为总裁儒士赵埙朱右贝琼朱世廉王彝张孟谦高逊志李懋李汶张宣张简杜寅殷弼俞同十四人同纂脩

○丙寅以中书省郎中夏惟武为户部侍郎

○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辰祭大社大稷

○己巳大河卫火燔军民居室及广积库

○以指挥曹兴才为山西行省参政兼领太原卫事立太原左右卫以同知谢得成为太原右卫指挥使兼太原副总兵同知陈桓为太原左卫指挥使

○庚午先是  上问户部天下民孰富产孰优户部臣对曰以田税之多寡较之惟浙西多富民巨室以苏州一府计之民岁输粮一百石已上至四百石者四百九十户五百石至千石者五十六户千石至二千石者六户二千石至三千八百石者二户计五百五十四户岁输粮十五万一百八十四石  上曰富民多豪强故元时此辈欺淩小民武断乡曲人受其害宜召之来朕将勉谕之至是诸郡富民至入见  上谕之曰汝等居田里安享富税者汝知之乎古人有言民生有欲无主乃乱使天下一日无主则强淩弱众暴寡富者不得自安贫者不能自存矣今朕为尔主立法定制使富者得以保其富贫者得以全其生尔等当循分守法能守法则能保身矣毋淩弱毋吞贫母虐小母欺老孝敬父兄和睦亲族周给贫乏逊顺乡里如此则为良民若效昔之所为非良民矣众皆顿首谢于是赐酒食而遣之时翰林学士宋濂詹同及待制王祎起居注陈敬等侍左右  上顾谓之曰朕谕此辈欲勉之为善耳祎对曰自古帝王皆兼君师之任三代而下为人主者知为治而不知为教今  陛下训谕之不啻严师之教弟子恩至厚也诚所谓兼治教之道矣

○户部奏开封府军仓储粮三万六千余石既支不及数者二百五十石请逮其官吏鞫之  上曰储粮岁久宁无耗折其勿问

○上问礼部尚书崔亮曰朕郊祀天地拜位皆正中而百官朝参则班列东西以避正中此何礼也亮对曰臣闻天子祭天升自午陛祭社升自子陛盖社祭土而主阴阴北方也故君南向答阴之义也郊祭天而主阳阳南方也故君升自午陛而北向以答阳也何佟之议曰祭社北向君答之故南向祀天南向君答之故北向若夫群臣朝参于上非答祈之义俱当避君上之尊故升降则皆由卯陛朝班则分列东西以避驰道此其义不同也  上曰臣之事君与君之事天其道不相远也因命侍仪司自今百司朝参左右班相去不得越二尺其省府台官俱就甬道上拜谒但不得直行甬道而已

○辛未赏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母米二十石以君弼有擒获山寨首贼黄英杰之功也

○癸酉太常少卿陈昧奏按周礼孟冬祀司民司禄而献民数榖数则受而藏之盖民食皆命于天故民数有拜受之礼今圜丘郊祀宜以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下礼毕藏之内府以见拜受民数榖数于天之义亦圣朝一代之制也于是  上命中书省臣凡行郊祀礼以天下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下祭毕收入内库藏之其天下城池山川地理形胜亦皆图以成书藏之内库以垂久远

○甲戌诏赠肇庆府经历裴源官于本职加二等初源以公务至新兴县北顾岭卒遇山贼陈勇卿等百余人执之强源拜跪源不从大骂曰汝反贼耳我乃朝廷命官岂跪汝耶贼遂杀之至是广东行省言源死状故加赠之

○罢太仓黄渡市舶司凡番舶至太仓者令军卫有司同封籍其数送赴京师

○丙子  上朝日于东郊牲用赤犊一羊一豕一王用圭璧五寸币一用赤色设大尊著尊山罍各二在坛上东南隅北面象尊壶尊山罍各二在坛下实以醴齐盎齐清酒其明水玄酒各实于上尊笾豆各十簠簋各二所实与社稷同登三实以大羹铏三实以和羹先期皇帝致斋三日散斋二日陪祭执事官同先祭一日  皇帝服皮弁服诣坛省牲诣神厨视鼎镬涤溉有司陈设如仪至日清晨驾至大次太常卿奏中严  皇帝服衮冕太常卿奏外办  皇帝入就位赞礼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熙和之曲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  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赞礼唱奠玉帛  皇帝诣盥洗位太常卿奏前期斋戒今晨奉祭加其清洁以对神明  皇帝搢圭盥帨出圭升坛太常卿赞曰神明在上整肃威仪升自午陛协律郎举麾奏保和之曲  皇帝诣大明神位前跪搢圭上香奠玉帛出圭再拜复位赞礼唱进俎  皇帝诣神位前搢圭奠俎出圭复位赞礼唱行初献礼  皇帝诣爵洗位搢圭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官出圭诣酒尊所  搢圭执爵受酒以爵授执爵官出圭协律郎举麾奏安和之曲武功之舞  皇帝诣神位前跪搢圭上香祭酒奠爵出圭读祝官取祝跪读讫  皇帝俯伏兴再拜复位亚献乐奏中和之曲终献乐奏肃和之曲舞俱用文德之舞仪并同初献赞礼唱饮福受胙  皇帝升坛诣饮福位再拜跪搢圭奉爵官酌福酒跪进太常卿赞曰惟此殽羞神之所与赐以福庆亿兆同沾  皇帝受爵祭酒饮福酒以爵授执事者置于坫奉胙官奉胙跪进  皇帝受胙以授执事者出圭俯伏兴再拜在位官皆再拜复位赞礼唱彻豆协律郎举麾乐奏疑和之曲掌祭官诣神位前彻豆赞礼唱送神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  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读祝官取祝奉币官奉币掌祭官取馔及爵诣燎所赞礼唱望燎协律郎举麾奏豫和之曲  皇帝诣望燎位半燎太常卿奏礼毕其祝文曰惟神阳灵东升运行于天神光下烛无私无偏岁纪聿新昭天之德万物具瞻黄道弗忒国有时祀古典式遵曦驭既格海宇咸春其乐章迎神云吉日良辰祀典式陈纯阳之精惟是大明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余与太岁风云雷雨同

○丁丑皇帝十子檀生宁妃郭氏出也

○癸未追封故元帅郭子兴为滁阳王妻张氏为滁阳王夫人立庙滁州仍绘其三子从祀凡生卒之日及节序皆命有司致祭

○乙酉指挥金朝兴取东胜州获元平章荆麟等十八人

○思南宣慰使田仁智遣都事李懋进表贡马

○丁亥长淮泰州卫军士运粮至淮安遇风覆舟漂没米二百七十余石户部请责其偿  上曰军士遇风涛覆舟岂得已也令勿偿

○置留守卫指挥使司国初尝设都镇抚司总领禁卫后隶大都督府秩从四品统率各门千户所寻改宿卫镇抚司至是升为卫专领军马守御各城门及巡警皇城与城垣造作之事

○戊子  上谕廷臣曰六部总领天下之务非得学问博洽才德兼美之士不足以居之其有贤才隐居山林或屈在下僚朕不能周知卿等其悉举以闻朕将用之于是诏天下曰自古帝王开基立国必赖贤俊之臣共熙庶绩以康兆民是故殷汤周武既定天下克用俊乂列于庶位故能光昭上下泽流无穷今朕肇基江左统有万邦稽古建官期臻至治永惟六部政繁任重而在位未尽得人岂朕用贤之道未广欤抑贤智之士抗其志节而甘隐于岩穴欤诏下之日有司其悉心推访以礼遣之

○是月左副将军李文忠率师至兴和元守将举城降复进兵察罕脑儿遂擒元平章竹贞

○命省部官会太史令刘基参考历代朝服公服之制凡大朝会  天子衮冕御殿则服朝服见皇太子则服公服仍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

猜你喜欢
  东都事略卷四十六·王称
  第六十三回 请诛奸孙坚献议 拚杀贼傅燮捐躯·蔡东藩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卷之一千十·佚名
  ◎杀奸奇计·李定夷
  二百三十六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一三一一 谕内阁所有武英殿国史馆等承辩空函各书着派八阿哥等督饬赶办·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九·杜大珪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读史记十表卷五·汪越
  卷十二·班固
  第一章 一捆矛盾·林语堂
  耿南仲传·脱脱
  卷九十三·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七·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七宋 范成大 撰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并引】淳熙丙午沉疴少纾复至石湖旧隐野外即事辄书一絶终岁得六十篇号四时田园杂兴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緑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土豪欲

  • 李廌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廌(1059—1109)字方叔,号济南,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少以文章谒苏轼,颇受赏识,为“苏门六君子”之一。后苏轼与范祖禹同荐于朝,未果,遂绝意仕进。谓颖为人物渊薮,始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元祐求言,上《忠谏书》、《忠

  •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37章 在天气很冷时脱下士兵棉衣·冯玉祥

    我从永川到内江,看这地方上的军队,这里的一旅人还算是好,我对他们讲了很多话,不外乎抗战救国的道理。这里的宪兵团长对我说,他们的宪兵近来逃走的太多了。他们的宪兵至少都是中学毕业的,他们愿意到前方作战,不愿意留在后方。

  • 卷二百二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二百一明 杨士奇等 撰兵制宋哲宗即位初守门下侍郎司马光乞罢将官上状曰臣伏以州县者百姓之根本长吏者州县之根本根本危则枝叶何以得安故自

  •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吕思勉

    “汉治”是后世所号为近古的。这因其时代早,在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上,都有沿袭古人之处。在官制上,汉代的宰相,权力颇大,体制亦尊,这是和后世不同的。宰相初称丞相,或称相国。后来今文经说盛行,乃将丞相改为司徒;又把掌武事的太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六·高晋

    祀典乾隆十五年十月三十日礼部奏言所有南廵应行祀典谨条列具议陈奏伏乞睿鉴遵行一防查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稽古时廵驾至泰安豋山躬祭岱岳回銮过鲁观车服礼器诣阙里亲祭先师孔子遣亲王致祭元圣周公【臣】等伏思乾隆

  • 伦理·吕坤

      宇宙内大情种,男女居其第一。圣王不欲裁割而矫拂之,亦不能裁割矫拂也。故通之以不可已之情,约之以不可犯之礼,绳之以必不赦之法,使纵之而相安相久也。圣人亦不若是之亟也,故五伦中父子、君臣、兄弟、朋友,笃了又笃,厚了又

  • 卷三十四·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三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事亲长上 易蛊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臣若水通曰山下有风回而挠物壊乱有蛊坏之义然五以尊为蛊之主而以柔中与九二刚中之臣应

  • 卷四○·邱濬

    ▲礼仪之节(下) 《春秋传》:周内史过曰:“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僖公十一年)孟献子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孔颖达曰:“干以树本为喻,基以墙屋为喻。” 刘

  • 第十章 16·辜鸿铭

    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辜讲绝对看不到孔子直挺挺像僵尸一样躺在床上。日常在家的时候,他绝不使用非常正式的礼仪。如果遇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自融

    径山无准范禅师无准禅师者。讳师范。蜀都雍氏子也。九岁依阴平山沙门。试经。目不遗照绍。熙五年。具戒访道。乃求坐禅诀于老宿尧公。有信入。即出峡。谒佛照光禅师。光曰。生缘何处。对曰。剑州。曰。带得剑来么。师

  • 宝行王正论一卷·龙树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安乐解脱品第一  解脱一切障  圆德所庄严  礼一切智尊  众生真善友  正法决定善  为爱法大王  我当说由法  流注法器人  先说乐因法  后辩解脱法  众生前安乐  

  •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裴休

    裴相公问师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隐元

    嗣法門人如一編頌古世尊拈花花中有刺,笑裏藏刀。機鋒相觸,鬼哭神號。莫謂人天皆罔措,流傳耳口轉腥臊。世尊涅槃出醜摸胸態,憐兒不覺生,臨行伸兩腳,踏卻斷嘗坑。傅大士一日披衲,頂冠靸履,朝見梁武帝,帝問:是僧耶?士以手指冠。帝云

  • 钟敲八点·莫里斯·勒布朗

    霍赖丝-丹尼尔轻巧地把窗户推开一条缝,低声地说道:“你在这儿吗,罗西尼?”“我在这儿,”从这幢房子前边的灌木丛里传来了回答的声音。丹尼尔把身体探出窗外,只见一个肥胖臃肿的大汉正翘首凝视着她。这人生就一副红脸膛,从面

  • 立成汤伊尹耕莘·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一作《放太甲伊尹扶汤》。简名《伊尹扶汤》。末本。明抄本作郑光祖撰,尚存疑。由《史记·殷本纪》和《吕氏春秋》载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事缘饰而成。剧演文曲星奉玉帝命,降生有莘赵氏,其母淑女,不夫而孕,及生,弃之

  • 悔过自新说·李颙

    明清之际李颙著,收入《二曲集》卷一。反映李颙“倡道救世”和“反身躬行”的社会政治和道德伦理思想。李颙认为人是天地之精华,人的本性即具备“至善无恶,至粹无瑕”的“天地之理”,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种种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