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史记十表卷五

南阳 汪越 撰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

【索隠曰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防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汉兴序二等【韦昭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髙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髙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徐广曰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淮阳○索隠曰徐氏九国不数吴盖以荆絶乃封呉故也仍以淮阳为九今案下文所列有十国者以长沙异姓故言九国也】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徐广曰谷水在沛】薄防稽为梁楚吴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正义曰京兆也】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踈诸侯或骄奢怵邪臣计谋为滛乱【索隠曰怵音誓尔雅云怵犹纽也纽亦训习】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索隠曰案武帝用主父偃言而下推恩之令也】故齐分为七【徐广曰城阳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是分为七】赵分为六【徐广曰河间广川中山常山清河】梁分为五【徐广曰济隂济川济东山阳也】淮南分三【徐广曰庐江衡山】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索隠曰适音宅或作过】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如淳曰长沙之南更置郡燕代以北更置縁边郡其所以饶利兵马器械三国皆未之也○正义曰景帝时汉境北至燕代燕代之北未列为郡吴长沙之国南至岭南岭南越未平亦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防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索隠曰错谓交错相衔如犬牙】秉其阨塞地利彊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臣迁谨记髙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彊要之以仁义为本

起髙祖元年至孝武太初四年

 

 

【徐广曰孝武太始二年广陵中山真定王来朝孝宣本始元年赵来朝二年广川来朝四年清河来朝孝宣地节元年梁来朝二年河间来朝三年济北来朝济北分平原太山二郡】

读史记十表卷五

读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蔡邕曰汉制皇子封王其实诸侯也周末诸侯或称王而汉天子自以皇帝为号故以王名者总诸侯也读诸侯年表以天子为主

冠汉帝纪年于上尊天子也下纪诸侯之事书始封国名都某地某年封某后或反诛或有罪自杀国除或徙王或废为侯或无后国除皆书继世者书王某元年遂以次纪年必表来朝者明不失臣节也有自王为帝者文帝之于代武帝之于胶东也【按胶东齐悼惠王子雄渠反诛景帝四年王子彻于胶东是为孝武帝然孝武称谥后人所加观自序云作今上本纪称今上者子长文也】有自太子废为王者景帝太子之为闵王封于临是也

髙后之时自王而为帝者少帝义由常山王立常山始哀王不疑少帝入立改封轵侯朝淮阳封怀王彊皆非真惠帝子表纪时事亦不能竟没之也【汉书无惠帝子王者削之也】

有同姓国废而改封异姓者髙后之王诸吕非汉制也有异姓国废而改封同姓者长沙始吴芮无后改封定王发景帝子鲁始张偃后为恭王余亦景帝子是也

表列同姓九国而异姓独长沙呉芮然楚始韩信淮南始英布燕始卢绾赵始张耳梁始彭越代始韩王信皆异姓也【见秦楚之际月表汉书见异姓诸侯王表】盖汉得天下初封功臣楚为大梁次之淮南又次之赵又次之燕代为弱髙祖心害六王之能叛汉也裂土而畀之初非得已至于夷灭皆尽而以树同姓遂仍其故不虞复为异日之患也太史公以其惩秦孤立封建过制故以周初封国及厉幽之后言之

太史公序形势二字其主意也侯国强则王室弱侯国弱则王室强故于诸国先言其强域之大又言汉所有仅自三河至于内史此形势在侯国也后言推恩分子弟国邑厯举诸国分裂之数与天子支庶王子支庶尊卑之等其支郡山海咸纳于汉与汉郡错诸侯间此形势在王室也一篇之中反覆照应而结之以仁义为本与周之亲亲尊劳同道封建所以公天下其义自见

秦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盖惩周末诸侯遂废封建汉复惩秦孤立而封建同姓错处郡县间诸侯反者数起何哉无制故也陈仁子曰国大则赋多赋多则兵强其为乱也易国小则赋微赋防则兵寡其为乱也难古制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附于诸侯曰附庸如此则国小变迟犹未至吴楚之乱近在目睫也按以势论此言近之矣然汉髙猜忌功臣诛锄异姓而七国之祸乃在宗亲故曰形势虽彊要以仁义为本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此贾谊之策以之干文帝者至景帝用鼂错谋削七国山东诸侯皆反武帝用主父偃之説使推恩子弟分其国邑乃不削夺而自析矣然班固有言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哀平之际皆继体苗裔亲属疎逺不为士民所尊王莾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无所忌惮生其奸心颛作威福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使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尊韨惟恐在后或廼称美颂徳以求容媚岂不哀哉夫秦灭古法内无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汉矫枉过正籓国大者夸州兼郡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始尝患宗室之过强至于其后义患在宗室之过弱读此表者必通王子侯年表考之而汉一代封建之制利害乃尽矣

读汉兴以来诸侯年表补

诸侯年表自髙祖六年而后王者皆刘氏耳其初封韩信英布张耳彭越韩王信吴芮卢绾七王已系之月表不直削仍列于前者月表讫髙祖五年未及载诸国诛废而长沙独存亦不得俱没也且建国之始本以功大故王天下既定随以事诛报功之地尽树同姓末年令非刘氏不王岂先王亲贤并建天下为公之意乎表以功封叙起暨于同姓废置之间观者可为太息也

序言天子观于上古推恩子弟索曰武帝用主父偃言下推恩之令按文帝六年用贾谊策已有众建之事所云齐分为七赵为六梁为五淮南分三皆在文景时此天子亦统言不必专指武帝也

赵王如意书死燕灵王建书絶赵幽王友书幽死赵共王恢书自杀不言其所由死深痛之也四王事史不各载统入吕后本纪中甚后恶也

表特详国都废置封爵迁除不纪时事以将相表有大事记也来朝悉书者亲亲之情尊君之义所当然也

凡言反诛反自杀者虽其自取亦上过也如孝文固称寛仁而济北王兴居之反亦非无由初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章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尽以梁地王东牟及孝文入立闻朱虚东牟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二年王诸子仅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章死而兴居遂乘匈奴之变反于济北此由帝一念之私所召致也淮南厉王之反虽其防横性成亦帝纵使之过瞽瞍杀人皋陶执之岂有骫天下正法而恣容一弟乎又重自切责乃使舅薄昭为书以戒之彼防横者其何能降心也是速之乱耳斗粟尺布之謡当时必非无谓至景帝七国之乱更无论矣

髙帝四年立太子不书文帝元年立太子不书独景帝四年书立太子七年书太子废讥之也太子荣不闻失徳徒以嗛栗姬故聼长公主之谮轻易国本故是表于反诛外凡以罪废者不详其罪名独书临江王坐侵庙壖垣为宫自杀夫壖垣庙境外之墟边也罪亦细矣何遽使中尉簿责蹙令自杀耶方太子之被征也祖江陵北门江陵父老俱流涕是必有以感人者帝奈何立之而废之而杀之史称帝刻薄信哉存疑

表太初二年泗水思王商薨子哀王安世嗣即戴王贺元年安世弟按汉书安世立一年薨亡后太初三年戴王贺以思王子绍封史五宗世家哀王安世立十一年卒无子上怜泗水王絶乃立安世弟所云安世嗣立之年俱与表不符贺为思王子安世弟则同索曰贺广川惠王子此悮也盖以广川惠王孙戴文王讹耳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武宗一·宋濂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李心传
  第三十九回 讨淮南箭伤御驾 过沛中宴会乡亲·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三十·徐乾学
  卷一百八·杨士奇
  卷之三百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六 氏族畧六·纪昀
  澄斋日记 宣统三年辛亥·恽毓鼎
  五·张资平
  一九四 拾遗戊·周作人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魏收
  宋绶传·脱脱
  张思明传·宋濂
  三皇本纪·司马迁
  卷三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廖正一·唐圭璋

      正一字明略,安陆人。自号竹林居士。元丰二年(1079)进士。元祐六年(1091),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权通判杭州。同年十一月,除秘阁校理。绍圣间,贬信州玉山监税,丧明而没。姓名曾入党籍。大观二年出籍。有竹林集三卷(或云有白集),今不

  • 第十八出 惊飓·李渔

    〖南吕引子·临江仙〗(小生冠带,引众上)鸡肋微官邻幻蜃,愈教心悟浮云。乡音迢递不相闻。亲朋劳梦寐,骨肉费咨询。下官登莱观察使杨雨公是也。发迹浙中,分符海表,操北门之锁钥,固中国之藩篱。且喜海晏河清,人民乐业,正是文

  • 七言巻五十一·洪迈

      七言  看花           罗邺  花开只恐看来迟及到愁如未看时家在楚乡身在蜀一年春色负归期  桞絮  处处东风扑晚阳轻轻醉粉落无香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鳯凰  云  纷纷霭霭遍江湖得路为

  • 卷六·秦四·佚名

    秦取楚汉中秦取楚汉中,再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至邓,楚王引归。后三国谋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说薛公曰:“可发使告楚曰:’今三国之兵且去楚,楚能应而公攻秦,虽蓝田岂难得哉!况于楚之故地?’楚疑于秦之未必救己也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佚名

    正统四年冬十月丙子朔享 太庙○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献陵 景陵○遣中官祭司井之神○督罕河卫头目阿剌孙撒剌儿卫头目额里奇朵儿必河卫舍人必纳海西哈儿分等卫指挥伯思罕等俱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彩毙等物有差○裁省贵州

  • 资治通鉴考异卷七·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梁纪下普通二年五月魏桓叔兴降【梁帝纪七月叔兴率众降盖记奏到之日今从魏帝纪】七月魏张普惠救义州不及【普惠传云弃城走今从裴邃传】三年十一月魏初行正光厯大赦【后魏律厯志云厯成会孝明帝加元服改元

  • 李贤传·李延寿

    李贤,字贤和,自称是陇西成纪人,汉代骑都尉李陵的后代。李陵死在匈奴,他的子孙因而居住在北部夷族生活的地方。后来,北魏南迁,又归..、陇管辖。他的曾祖李富,在魏太武帝时任子都督讨伐两山屠各,在战场上牺牲,被追赠为宁西将军、

  • 卷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五市籴考【四】籴雍正元年饬直省督抚查核存仓米石刑部尚书励廷仪言各省存仓米石虽有司道知府盘查不能保其一无徇私当责之督抚严加核实造册具奏督抚离任将册籍交代新任限三个月查核奏闻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六·高晋

    河防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十八日河道总督萨载奏言窃【臣】前月在京时军机处传奉谕防令将从前开挑陶荘引河寛深丈尺及因何未成原委查明具奏【臣】回任后详查案卷并考之河防志书康熙三十八年三月圣祖仁皇帝南巡阅视河工诏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二 洪武十三年六月庚申朔,上谓侍臣曰:“人主能清心寡欲,常不忘博施济众之意,庶几民被其泽。”侍臣对曰:“陛下此心即天地之心也,惟人主之心无欲,故能明断万事,万事理则天下生民受其福。”上曰:

  • 卷三十六·郑玄

    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劓,截其鼻也。今东西夷或以墨劓为俗,古刑人亡逃者之世类与?宫者,丈夫则割其势,女子闭于宫中,若今官男女也。刖,断足也。周

  • 卷五·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五正蒙一【问人范育序曰张夫子之为此书也有六经之所未载圣人之所未言盖道一而已语上极乎高明语下渉乎形器语大至于无间语小入于无朕一有窒而不通则于理为妄正蒙之言

  • 卷三·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三      吴江朱鹤龄撰海岱惟青州尔雅齐曰营州【郭璞注自岱东至海】即青州孔传东北据海【蔡传作至海】西南距岱正义海非可越而言据者东莱东境浮海入海曲之间【青州之境】非至海畔而已汉末

  • 卷十三·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三    明 夏良胜 撰诚明之义 【治己之诚 应物之诚自知之明 知人之明】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程頥曰无妄者至诚也至诚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万物生生

  • 大三昧金刚真实理仪轨分第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大毗卢遮那佛。在他化自在天宫。而彼天宫众宝所成。悬铃婴珞幢幡珠珍种种宝盖。如是庄严遍满虚空。是佛世尊安住诸佛金刚三昧智众圣之尊。戴诸佛冠受三界法王灌顶。成就诸佛一切智智。是最相应自在无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八·法藏

    第六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于长行内亦二。谓位行位果。位行中亦三。谓标释结。释中有三。初行所依身。二离诸业障下明依身起行。三摩诃萨若能以此善根回向下辨行所成益。初行所依身者。依转轮圣王身而起施行有四意。

  • 健全的思想·霍尔巴赫

    副标题为《和超自然观念对立的自然观念》。法国霍尔巴赫著。1772年假托米拉波(Jeam Baptiste de Mirabaud)所写,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封面署“伦敦”。1774年被巴黎法院判决销毁,但以后却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主要

  • 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佚名

    刘宋沙门释慧简译,即中阿含天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