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恺传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陽人。

父亲卢柔,死在西魏中书监上。

卢恺生性孝顺友爱,神情聪悟,略涉文献,善于写文章。

北周齐王宇文宪,任他为记室。

这以后袭爵位,当容城伯,食邑一千一百户。

随宇文宪讨伐北齐,卢恺游说柏杜镇,让该镇投降。

卢恺升任小吏部大夫,增加食邑七百户。

染工上士王神欢,曾贿赂人,想升官,冢宰宇文护提拔他当计部下大夫。

卢恺劝谏宇文护说:“古时能登高赋诗的,可以当大夫。

求贤人委官职,理应审慎。

现在王神欢出身于染工,又无特殊之处,只因家中富有,自求当官,就与士大夫并列,恐怕讥讽之声要传到国外去。”宇文护终于让这事作罢。

建德年间(572~577),卢恺增加食邑二百户。

一年多后,转任内史下大夫。

周武帝在云陽宫,让各地挑选老牛,想用来烹给士人吃。

卢恺进谏说:“过去田子方买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过去奉皇上明示,想以老牛之肉招待士人,恐怕有损仁政。”武帝称赞他的话,从而作罢。

卢恺转任礼部大夫,为出使陈国的副使。

此前,出使他国的,多按他国礼节行事。

到卢恺为使者,全按本国礼节行事,陈国人不能使他屈服。

建德四年(575)秋,李穆攻下轵关、柏崖二镇,命卢恺作公告,武帝读后很高兴,说:“卢恺的文章大有长进,荀景倩本是令君之子。”不久授卢恺襄州总管司录,转任治中。

大象元年(579),授他东京吏部大夫。

隋开皇初,加授他上仪同三司,授他尚书吏部侍郎,晋爵位为侯爵,仍兼任尚书左丞。

每每有奏折,他都侃然正色,虽然逢到喜怒之事,也不改变其常态。

高祖叹赏他有吏才,赐钱二十万,并赐缣帛三百匹,升他作散骑常侍。

开皇八年(588),皇上亲自考察百官,以卢恺为上等。

卢恺坚持辞让,不敢接受,高祖说:“吏部你很勤勉能干,以前我曾听说过。

如今你得到上等考绩,大家议论,都与我相同。

当仁不让,你有什么惭愧呀?事情都在我心里,不要推让了。”一年多后,卢恺任礼部尚书,兼管吏部尚书事。

适逢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和,何妥告苏威一些人背后的事。

卢恺受牵连,皇上把卢恺交给官吏办罪。

司法部门告卢恺说:“房恭懿,是尉迟迥一党的,不应当官。

苏威、卢恺二人,曲相推荐,累次加官,任他为海州刺史。

另外,吏部预选为官的人很多,卢恺不立即授官职,都看人打发。

苏威的堂弟苏彻、苏肃二人,都是乡里正式推荐到吏部的,苏彻的文书后到,却被先授官职。

苏肃左脚有毛病,又无才能,卢恺因苏威的缘故,授他朝请郎之职。

卢恺搞朋党,事情很明白。”皇上大怒说:“卢恺敢把天下的官职用作私人的恩惠!”卢恺取下官帽叩头说:“皇太子要任通事舍人苏夔为舍人,苏夔就是苏威的儿子,我认为苏夔不应升迁,坚持禀告皇太子而作罢。

我若与苏威有私情,怎会这样!”皇上说:“苏威的儿子,朝廷都知道,你于是固执己见,是为了邀功请赏。

至于朝廷不知道的,你就与之结朋党,这是奸臣作的事!”于是除名为百姓。

不久,卢恺死在家里。

自北周以来,选辟不分清浊。

到卢恺管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人,甄别士人,所以被人上谗言,说是结朋党,才落到这一步。

他儿子卢义恭继承爵位。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宋濂
  越绝卷第六·袁康
  卷七十八 蜀录三·崔鸿
  读礼通考卷五十八·徐乾学
  卷九十一·国朝·蒋一葵
  宋史全文卷七下·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佚名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九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沿边招民垦荒章程·周树模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卷四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佚名
  三十四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惜香乐府卷六·赵长卿

    满庭芳(十月念六日大雪,作此呈社人·冬景)晚色沈沈,雨声寂寞,夜寒初冻云头。晓来阶砌,一捻冷光浮。目断江天霭霭,低迷映、绿竹修修。多才客,高吟柳絮,还更上层楼。烹茶,新试水,人间清楚,物外遨游。胜似他、销金暖帐情柔。细

  • 卷168 ·佚名

    李新 西轩 梦中得鹿本无心,觉后人亡只见金。 水出吐蕃分黑白,地穷全蜀隔幽阴。 枯肠正伴空城雀,白首更为梁甫吟。 急求贾傅今宣室,谁赋伤谗屈子文。 李新 西轩 谷满牛羊路覆莎,翠编终日倦坡陀

  • 卷一百五十六·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十二 志遗 上古 逸诗 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天大风晦冥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或曰不胜也之子是必

  • 明诗评三·王世贞

    王世贞 曾少詹棨 陆詹事深 宋学士濂 王侍制祎 刘布衣仔肩 刘布衣绩 唐应奉肃 唐侍讲之淳 浦舍人源 张汀州宁 吴文定宽 陈检讨献章 王太仆韦 郭参军子章 沈居士周 文待诏征明 杨仪部循吉 石文隐珤 刘布衣泰 马布衣洪

  • 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讳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第一子也母曰 孝靖皇太后王氏先是万历十年壬午 太后以四月册封恭妃八月十一日 上诞生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立为 皇太子性孝

  • 卷之四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八·佚名

    八月十八日辛丑军机大臣奏言窃照甘省回匪田五纠同李可魁等聚众谋逆田五歼毙后贼党张文庆等复四出扰害仰防皇上特派大学士公阿桂陜甘总督福康安先后带领巴圗鲁侍卫章京等前往督办勦捕逆匪首伙各犯擒戮无遗经阿桂福康安

  • ·祭溺海文·丁曰健

    维大清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五月壬辰朔越祭日癸卯,福建台湾道徐宗干等谨陈羊一、豕一、清酒、面饭,致祭于海洋溺亡兵民之灵而告之曰:呜呼!自戊申履任未久,惨闻官兵沉溺者百数十员名,商民死者尚不知凡几;旅魂渺渺,

  • 八〇、杨朱考·钱穆

    自《孟子》书言杨、墨,曰:&ldquo;杨、墨之言盈天下&rdquo;,又曰:&ldquo;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rdquo;后世尽人读《孟子》书,因莫勿知有杨、墨。墨为先秦显学,顾无论矣。至于杨朱,其事少可考见。先秦诸

  • 礼四○·徐松

    濮安懿王园陵【宋会要】英宗治平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宰臣韩琦等上言:「伏以出于天性之谓亲,缘于人情之谓礼。虽以义制事,因时适宜,而亲必主于恩,礼不忘其本,此古今不易之常道也。伏惟皇帝陛下奋干之健,乘离之明,拥天地神灵之休,荷

  • 实知篇第七十八·王充

    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事,有独见之明,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故称圣,则神矣。若蓍龟之知吉凶,蓍草称神,龟称灵矣。贤者才下不能及,智劣不能料,故谓之贤。夫名异则实殊,质同则称钧,以圣名论之,知圣人卓绝,与贤殊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洪范明义四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着録是编乃崇祯十年官左谕徳掌司经局时纂集进呈之书其自序曰上卷言天人感召性命相符及好徳用人之方下卷言阴隲相协彞伦条贯旁及阴阳厯数之务初终两卷乃正定篇章分

  • 卷一百三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四谨按足利学宋板正义本三十三卷至四十卷中间八卷缺矣今据其本卷首所记自上杉宪实寄置于本学之时既为尔也其后有人补写足之其标题曰附释音

  • 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秋露子问善业。闿士大士行明度无极为高行耶。报言:我从佛闻。行明度为无高行。诸爱欲天念。当为十方发意为闿士道者作礼。何以故?行深明度闿士誓忍众苦究竟佛业。不中取证寂灭度矣。善业语诸天。虽不堕落中道取证。是不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二·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五分如來品第十五之二   爾時欲界梵世天子恭敬合掌俱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最爲甚深極難信解.諸   佛無上正等菩提亦最甚深極難信[一]解。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二]

  • 事须适宜·印光

    ●(以下论事须适宜)夫念佛一事, 当随各人力量, 随便出声、默念, 大声、小声, 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念, 致令伤气受病耶?然汝此大病, 虽由伤气而起, 实无量劫来业力所现。以汝精进念佛之故, 遂转后报为现报,

  • 摩利支菩萨略念诵法·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先应结毗卢遮那佛印。次印相者。二手内相叉。并竖二大指即成。诵真言七遍顶上散。真言曰。曩莫三满多没驮南阿尾罗吽欠次结摩利支菩萨根本真言印。次印相者。以二手内相叉。竖合二

  • 翻译名义集卷第一·法云

    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僧传云。如翻锦绣背面俱华。但左右不同耳。译之言易也。谓以所有。易其所无。故以此方之经。而显彼土之法。周礼掌四方之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