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谊传

王谊字宜君,河南洛陽人。

父亲王显,北周凤州刺史。

王谊年青时,慷慨有大志,善习弓马,博览群书。

周闵帝时,他任左中侍上士。

那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闵帝拱手沉默而已,什么都不能管。

有朝士在闵帝身边,对皇上略有不恭,王谊勃然大怒,上前要杀他,这个人连忙请罪,王谊才罢。

从此以后,朝士没有谁敢对闵帝不恭谨的。

一年多以后,升任御正大夫。

遭父丧,哀毁过礼,在父亲坟墓边搭草房,自己背土成坟。

过了一年多,拜授雍州别驾,他坚辞不受,但闵帝不准他不当官。

周武帝即位后,授他仪同之职,逐步升迁为内史大夫,封为杨国公。

跟随武帝讨伐北齐,来到并州,武帝入城,反被齐人打败,近臣大多战死。

王谊率领麾下骁勇善战者赴难,武帝得以保全。

当时武帝因为六军受挫,将要班师回朝,王谊努力劝阻,武帝听从了他的计谋。

等到平定北齐后,授他为相州刺史。

不久,又征他为大内史。

汾州的稽胡造反,王谊率兵打击他。

武帝弟越王宇文盛、谯王宇文俭虽任总管,但都受王谊节制。

他就是这样被看重。

等到平定反贼回京,赏赐布匹五千段,封一个儿子作开国公。

武帝快崩驾时,对皇太子说:“王谊是国家大臣,应把他放在机密位置,不必让他到远处为官。”皇太子即位,这就是周宣帝。

他怕王谊刚正,让他当了襄州总管。

等到隋高祖任丞相,他转任郑州总管。

司马消难举兵造反,高祖任王谊为行军元帅,率领四个总管讨伐他。

官军到近郊,司马消难害怕而逃奔陈国。

于是,北至商、洛,南到江、淮,东西两千多里,巴蛮大多背叛,一起推渠帅兰雒州为主。

雒州自称为河南王,以归附司马消难,北面连接尉迟迥。

王谊率领行军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分路讨伐,上十个月全部讨平。

高祖因王谊是前代旧臣,对他非常尊敬,派人慰问他,路上车盖络绎不绝。

让自己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王奉孝,不久拜他为大司徒。

王谊也因与高祖有旧交,也归心于高祖。

等到高祖受北周禅让,对他更加礼遇,高祖亲自来到他的府第,与他极尽欢乐。

太常卿苏威提议,认为户口增多,田地太少,想减少功臣的封地以给百姓。

王谊上奏道:“文武百官,都是历代的功勋贤人,这才被赏赐爵土。

一旦削了他们的爵土,未见其可行之处。

我担心的是,朝中大臣的功德不能得到表彰,何必担心人民田地不足?”皇上以为然,未采纳苏威的建议。

开皇初,皇上将巡幸岐州,王谊劝告说:“陛下刚刚君临万国,民情还未融洽,为什么要有此行?”皇上开玩笑说:“我过去与你地位、声望相同,你一朝屈节为臣,或许以此为羞耻。

这次巡幸,是想扬扬威武,想以此让你心里服气罢了。”王谊笑笑退下。

不久奉命出使突厥,皇上夸奖他称职,封他为郢国公。

不久,他儿子王奉孝去世。

过了一年,王谊上表说,公主年少,请除丧服。

御史大夫杨素弹劾王谊说:“我听说丧服有五,亲疏不同;丧制有四,降杀也很不同。

这是君王所常推行的办法,所以说是不能变易的公道。

因此,贤人不能超过,不肖的也不能不及。

而仪同王奉孝,既与兰陵公主婚配,奉孝在去年五月去世,刚刚一年,但王谊便请求除丧。

我私下以为,公主虽是王姬,但终因成了下嫁之礼,‘公’道则‘主’之,就好比是天经地义。

何况三年的服丧期,从上到下,到时就除丧服,在礼仪虽未详细记载,但夫妻是人伦之始,丧失配偶是人道中最大的事,如不重视,就会取笑于君子。

所以钻燧改火,责备他居丧太短;早上遭丧,晚上就唱歌,嘲笑他忘哀太早。

虽然王谊不是要自己无礼,而且他爵位又很高,他想做无礼之事,怎么行呢?他鄙薄风俗有伤教化,为父则不慈;轻视礼教和丧礼,把媳妇搞到无义的地步。

如若放纵他而不加纠正,恐怕有伤风俗,请将他交有关部门治罪。”有诏书说不治他的罪,但皇上对他的恩宠和礼遇稍稍差一点了。

王谊颇有些怨恨。

有人告王谊谋反,皇上下令查验其事。

主持调查的上奏说,他只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实在没有造反的证据。

皇上赏他酒喝,然后放了他。

这时上柱国元谐也很失意,王谊多次与他来往,言论不恭。

胡僧告了他。

公卿大臣们上奏说王谊大逆不道,其罪该死。

皇上看见王谊,悲怆地说:“我与你过去是同学,很同情你,但拿国法怎么办呢?”于是下诏说:“王谊,在北周时代,很早就参予政治,我和他一起读书,两人关系很好。

但他性格刻薄,巫道盈门,尽说怪话,装神弄鬼。

我刚当皇帝时,曾告诫过他,他口里虽说改悔,心里实际上不肯改。

于是他说根据四天王神道,他王谊应受命当天子,还说书上有王谊当天子的灵谶,天上有他王谊的星象,他要在桃、鹿二川,在岐州之下,在辰巳年,兴帝王之业。

他还密令卜问,窥伺朝廷火灾。

还说他就是明君。

他信任旁门左道,说他一定会当帝王。

这样的人,如果赦免他,或许以后会造反。

禁止暴乱,除掉险恶,他应服刑!”皇上又令大理正赵绰对王谊说:“你的命如此,怎么办呢?”于是赐他死在家中,死时四十六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六 儒 林·李百药
  志第十四 天文上·魏徵
  卷九十七·列传第三十五·脱脱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九·焦竑
  卷六十六·谷应泰
  第二十七回 战湖口李司令得胜 弃江宁程都督逃生·蔡东藩
  辽史拾遗卷四·厉鹗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七·佚名
  卷九·曾巩
  一四六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佚名
  卷四十九·傅恒
  卷十二·吕中
  卷三十三·乾隆
  卷七十九·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出 仇玉·李渔

    〖清平乐〗(小旦上)春来意绪,正在无聊处。一种闲愁天付与,无故收来情具。〔阮郎归〕蛾眉细小未知愁,凝妆独倚楼。无心人坠玉搔头,浑如有意丢。才戴却,又还抽,关心看不休。阿谁相赠阿谁收,此情深可仇。奴家范氏,小字淑芳。自从爹

  • 卷二十·唐圭璋

    洞玄金玉集卷之十○二郎神慢应仙举。便下手、先除色慾。好玉洁冰清大丈夫。更休任、泥拖水漉。一失人身难再复。莫等闲、把前程失误。今略诉。长生久视,五件堪为凭据。听取。第一要、涤除念虑。第二要

  • 御选元诗卷七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十六七言絶句九吴彻西山夜雨莫厌西山夜雨多也应添起洞庭波东风肯与周郎便直上金陵奏凯歌陈基题柯学士画竹羣玉仙人佩水苍金茎分露服琳琅曽将天上昭华琯吹作飞龙奉玉皇题倪元镇画西池亭馆带芙

  • 咏史诗·胡曾

    乌江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章华台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台土未干箫管绝,可怜身死野人家。细腰宫楚王辛苦战无功,国破城荒霸业空。唯有青春花上露,至今犹泣细腰宫。沙苑

  • 列传第二十一 李浑浑弟绘 李玙 郑述祖·李百药

    李浑,字季初,赵郡柏人人也。曾祖灵,魏巨鹿公。父遵,魏冀州征东府司马,京兆王愉冀州起逆,遇害。浑以父死王事,除给事中。时四方多难,乃谢病,求为青州征东府司马。与河间邢邵、北海王昕俱奉老母、携妻子同赴青、齐。未几而尔朱荣

  • 卷二百一·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六月庚辰朔○辛巳升云南金齿潞江长官司为安抚司○乙酉诏纂脩天下郡县志书命行在户部尚书夏原吉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庶子杨荣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右谕德金幼孜总之仍命礼部遣官遍诣郡县博采事迹及旧志书○丁

  • 卷十六·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十六八月庚寅朔喀尔喀台吉哈玛尔带青等吿请効力哨探副都统阿南达奏言【臣】来宁夏有喀尔喀四等台吉哈玛尔带青等要于路而告曰闻遣厄鲁特之巴图尔额尔克济农之人坐哨我等虽属

  • 卷三十四·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三十四盛事【十赐科第职衔二】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乡试赐高年应试诸生孟盼等举人三十名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初九日奉上谕本年顺天乡试诸生中三塲完卷年届八

  • 卷三·萨囊·彻辰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蒙古源流卷三 额讷特珂克土伯特蒙古汗等源流 古土伯特地方尼雅持赞博汗之七世孙色尔持赞博汗为其臣隆纳木簒夺汗位其子博罗咱罝持布尔特齐诺等弟兄三人俱各出亡季子布尔特齐诺出之恭博地方即娶恭博

  • ●皇朝通典卷二·佚名

    食貨二 ○食貨二 田制二 △田制二 官莊 ·田制【官莊】 國初以近京各州縣無主荒田及前明皇親駙馬貴戚大臣內監歿於寇亂無主荒田並百姓帶地投充之田設立莊屯自王以下及官員兵丁皆授以土田俾世為恒產嗣後生齒日繁凡盛京

  •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司马迁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集解】:徐广曰:“遇,一作‘偶’。”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索隐】:暴伉。伉音苦浪反。言暴猛伉直。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

  • 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曾国藩

    早饭后,辰初二刻趋朝。是日请训,递封奏一件也。在朝房久坐。午初召见。皇太后问:“尔定于何日起身出京?”对:“定廿日起身出京。”问:“尔到直隶办何事为急?”对:“巨遵旨,以练兵为先,其次整顿吏治。”问:“你打算练二万兵?”对:“

  • 卷七·佚名

    尚清王童名:眞仁尭樽金。神號:天續之按司添。明弘治十年丁巳降誕。歳十一,領中城,稱中城王子。父:尚眞王【尚清係第五子】母:華后妃:思眞錢金按司加那志,號月江【毛氏兼城之女。嘉靖三十三年甲寅六月十三日薨,生壽不傳。葬于玉

  • 保护龙华古刹·太虚

    沪上龙华寺,创建于吴赤乌年间。今之一塔巍然矗立云表者,即康僧会令吴主权供舍利处也。江南佛迹,首推斯刹,规模宏远,建筑巨丽!今则僧林岑寂,佛殿荒凉,每一游览,辄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光复之后,几经军队出入蹂躏,遂益复不堪。地方人

  • 第六卷·佚名

    罥索成就品第六之二世尊摩尼宝索三昧耶。用金刚宝或琉璃宝。或帝青宝或娑颇胝迦宝。如是四宝随得一宝。如胡桃等无诸瑕翳。或更大者上胜第一。如法治磨白银莲花。其华大小象生莲花。置金刚宝莲花台心。其莲花台真珠庄

  • 卷第六·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六 述曰。吾观古今法运盛衰之故。而后知禅净共为隆替者也。人唯未悟。故不了生死利害。岂有悟而犹轻一生不退者乎。人唯未悟。故不了诸佛甚深境界。岂有悟而犹见等流俗者乎。永明诸老料

  • 童歌养正·彭继先

    《童歌养正》是彭继先创作的蒙学读物。

  • 清风亭稿·童轩

    八卷。明童轩(1425—1498)撰。童轩,字士昂,鄱阳 (今属江西)人。景泰二年(1415)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历任寿昌知县、云南提学佥事。成化初,以右副都御史总制松潘军务,后又进南礼部尚书。著有 《梦要览》、《清风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