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一代创业,必有崇文之主以肇造声明。天聪三年初设文馆,分儒臣为两直,以达海及刚林等翻译汉文书籍,以库尔缠及吴巴什等记注本朝得失。即明代儒生如沈文奎、孙应时、江云诸人亦被罗致。太宗尝与诸臣讲求经史,谘询时务,从容坐论,礼遇甚优。天聪十年改文馆为内三院,曰内国史院、曰内秘书院、曰内宏文院。康熙九年改内三院为内阁,另设翰林院衙门。凡修撰、编修、检讨向隶三院者,遂转隶于翰林院。自来清华之选,得人称盛,追溯初基,实在未入关以前也。

天聪初政,以赌博为大戒,违之者虽重臣必惩。宁文毅完我在文馆参预机要,倚畀方专,以嗜博被劾,遂革二等甲喇章京(即轻车都尉世职),给贝勒萨哈廉为奴,其与同博之甲喇章京刘士英发尚阳堡为民,可见惩治之严。后世贵族强宗习为豪赌,恒酣狎比,风靡一时,安得以国初禁令语之?

帝系以显祖支派为宗室,兴祖、景祖支派方觉罗。崇德元年,制定亲王以下宗室俱束黄带,觉罗束红带。乾隆四十七年,定闲散宗室及年时皆给四品顶戴,时则入关已越百数十年。旧日王公贝子后系当有等于平民者,故给顶以宠之,展亲锡类实起例于兹矣。

明代阉祸最烈,本朝防制特严。世祖遗诏以十四事罪已,而于委用宦官一端引恨尤深。圣祖登基,即将内官吴良辅置之重典,并革去内十三衙门(其名目为司礼监、尚方司、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钟司、设监、兵仗局、惜薪司、监鼓司、织染局),自是宫寺肃然。乾隆间高云从以干预外事诛,同治间安得海以出外招摇诛,并皆称快一时。至孝钦垂帘,李莲英恃宠用事,渐亦交接朝官疆吏,然罪状尚不甚显,则家法犹未尽坏也。

康熙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封世祖章皇帝之乳母朴氏为奉圣夫人,顶帽服饰照公夫人,见于恽敬《大云山房集记》。按:前明奉圣夫人声势何等煊赫,而本朝奉圣夫人则知其事者甚鲜,亦足见家法之严矣。

顺治十八年江南奏销案起,士绅墨黜籍者万余人。徐立斋相国元文时官修撰,以是案诖误谪銮仪卫经历。叶文敏方蔼时官编修,以欠银一厘左官,一厘准制钱一文,时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语。计甫草东举顺天试屡困春闱,以是案挂名被黜。韩文懿方补博士弟子员,以欠粮三升黜革,宋文恪德宜时官编修,以误窜逋籍亦吏议。汪尧峰时官刑部郎中,坐是案谪北城兵马司指挥,此皆见于传记,其余盖不胜纪。时则朱国治为苏抚,贪暴最著,因而构成是案,厥后移抚南,以侵蚀军粮为将士脔食,骸骨无存,是苏人士之被害固深,而朱国治之报应亦酷矣。

邵青门长蘅与杨静山书云:近自奏销案起,先人贻薄田八百余亩,一月间斥卖过半,然不名一钱,只白送与人耳。两年来新法如秋荼凝脂,县令如乳虎,隶卒如犭制犬,书生以逋赋笞辱都成常事。某不忍以父母遗躯受县卒曳入讼庭亻免酷吏裸体受杖,乃愤而出此为纾祸计。昨偶见村翁,举俚语一则。元时富人往往以田为累,委田契于路,伺行人拾取,遽持之大呼曰:“田已属尔,我无与矣。”并书上一笑(书止此)。读此可见逋赋一案为害之酷。至康熙初年,吴文僖正治以苏松等郡自明初加派浮粮赋税十倍他州,催科岁不及额。近者奏销处分一案,自欠毫厘以下悉被放废,人材沦置堪惜,具疏吁恩。俄而有诏蠲数郡钱粮之半,民困乃始一苏。

圣祖御极六十余年,每优异廉吏,迥迈常伦。最著者为睢州汤文正公斌,仪封张清恪公伯行,而皆用以治苏,略著其事以见廉明翊运,吾吴之被幸尤深也。文正公之抚苏,先后奏免积逋数十万,诫司道郡守不受所属一钱。时大学士明珠方植党招权,引前苏抚余国柱为户尚,以连年蠲漕缓征,向苏藩索部费甚巨,公坚持弗许。诸要人不便所为,促公还朝,百端谗害,赖上眷终得保全。未几,郭侍御疏劾明珠、余国柱贪欺罪状,请加严谴,得旨悉从其言。郭侍御即公所举苏省之廉吏也。清恪之抚苏,以力持廉正,与总督噶礼龃龉,因辛卯科场案互劾。圣祖特黜噶礼而留公,且谕在廷诸臣曰:“张伯行居官清廉,朕知之甚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张伯行,江南地方必受其削一半矣。朕为天下主,如此等清官不为保全,则读书数十年何益?而凡为清官者,亦何所倚以自安乎?”当时闻诏,至于欢声动地。迄今数江南名宦,以文正与清恪并举称,为前汤后张云。

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十八日,为圣祖五旬万寿。王公诸臣先进鞍马、缎匹等物皆不受,诸臣复进祝寿屏文,但留册页,亦不受屏。前数年汤文正斌巡抚江苏,绅民于其生日制屏为寿,公但命录汪尧峰所撰寿文,而返其屏。即此一端,想见明良一德。力以清心寡欲,致世道于返朴还淳,真盛事也。

圣祖万岁余暇,潜心六艺,下逮濂洛关闽之书,旁及历算声音之学,反覆研究,源流毕贯,天纵之圣,盖生民所未有也。李文贞光地云:“孟子叙尧舜以来至于文王,率五百年而道统一续,自孔子后五百年而至建武,建武五百年而至贞观,贞观五百年而至南渡,自朱子以来又五百岁,皇上应王者之期,躬圣贤之学,天将复启尧舜之运乎?”时咸以为确论。

康熙三年夏,山东兖州有虫蔽天,形如蜣螂而差小,色如金。识者以为岁凶之兆,名为苍诸。

雍正四年十二月,陕西、山东、河南、江南各省黄河澄。守臣先后奏报,宣付史馆。按:汉桓帝延熹八年四月,济北河水清,灵帝建宁四年二月河水清,元顺帝末年黄河清。论者或以为变异之象,而后世乃侈为盛事,殆有不能一概论者欤。

世传宪庙多用任侠之士,无可证明。惟曾用方士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令在内廷行走,试其炉火修炼之术。然仅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初不干预他事,乾隆初元,即驱逐回籍,无奇异事迹可考也。

左道惑民,每为祸于衰世。汉之黄巾张角,元之红巾刘福通,是为祸最巨者,若在盛世,则不待其为祸,而锄之有必先矣。康熙间有朱方旦者,自号二眉山人,托修养炼气之名,所至煽惑南中地方,大吏至有迎接跪拜者,经侍讲王鸿绪奏请惩治,寻即置之重典,其党皆坐罪有差。道光三十年有薛执中者,藉医招摇,妄谈休咎,经给事中曹懋坚访获具奏,寻将执中置之大辟。其从执中学习坐静之宗室奕纪,及学习按摩之尚书文庆诸员均夺职降黜,是皆锄之于方萌者也。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匪之变,大兴林清、滑县李文成为首,发难于宫禁,响应于鲁豫,幸擒治迅速,不半载而就平。是乱事已成而发觉尚早,犹不足为患也。若乾隆末年川楚教匪之乱,始由皖人刘松传习白莲教,以治病惑众。其党刘之协遂谋不轨,继之者聂杰人等起于楚,徐天德等起于川,势益蔓延,征剿九年,始得肃清。道光末年粤匪之乱,洪秀全附会天主教,聚众起事,残破十六省,扰乱十五年,至同治之初始得戡定。是以疏玩酿成巨患,竭全国之力,迟之久而始克之者也。最奇者光绪庚子拳匪之乱,所谓大师兄者其伎俩不如朱方旦、薛执中之足以接近士类,其声势不如刘之协、林清、洪秀全之布遍中区。而狂悖之载漪辄欲倚以举事,昏谬之徐桐、刚毅诸人并从而附之,遂致扰乱畿辅,启衅强邻,以促危亡之局。左道惑民之为祸烈矣哉。

满洲从龙诸彦,犹汉之丰沛南阳,其恩遇最优,然诰诫亦殊严切。乾隆五十年,上谕:“向来满洲之习举业者,其文义本属浅陋,及幸登科目,列名翰苑,问以文学,则曰身系满洲,岂汉人可比?及问以骑射,又曰我系词林,岂同武夫战卒?两处躲避而落于无用之流,朕所深恶。即从前尹继善、鄂容安、钟音、观保等在翰林中俱称出色者,止能随常办事,而于边疆重务并不能经理裕如。虽其中鄂容安曾膺军旅重寄,临危遇变,亦惟知一死塞责,究于国家大事何所裨补耶?”读此可见承平日久,仕路渐多庸滥,满人叨幸尤深,君上固灼知之,亦未尝稍有偏徇也。自古化民成俗,必以崇俭黜奢为要务,遐稽盛世,往往于民间日用之微皆关宫廷,仅虑诰诫甚详。觇世运者当纂录之,以昭美化也。乾隆元年,上谕:“八旗为国家根本,从前敦崇俭朴俗,最近古迨。承平日久,渐即侈靡,如服官外省,奉差收税,即不守本分,恣意花销,亏竭国币,身罗罪戾。而兵丁闲散人等,惟知鲜衣美食,荡费赀财,相习成风,全不知悔。嗣后务期恪遵典制,谨身节用,勿事浮华,勿耽游惰,庶免窘乏之虞。倘不知痛改前非,仍蹈覆辙,骄奢侈靡,亏帑误公,不惟恩所不施,且为法所不贷,此诰诫八旗者也。”又有谕:“厚生之道在于务本而节用,朕闻晋豫民俗多从俭朴,而户有盖藏。惟江苏两浙之地俗尚侈靡,往往家无斗储而被服必极华鲜,饭食靡甘淡泊。兼之井里之间,茶坊酒肆,星列棋置。少年无知,游荡失业。彼处地狭民稠,方以衣食难充为虑,何堪习俗如此,民生安得不艰?朕轸念黎元,期其富庶,已将历年各项积欠尽数蠲除。小民乘此手足宽然之时,正当各勤职业,尚朴去奢,以防匮乏。岂可习于侈靡,转相仿效,日甚一日,积为风俗之忧也?地方大吏及守令有临民之责者,皆当遍行化导,缙绅之家尤宜节俭以率先之。此诰诫江浙者也。”

元旦日食,历朝引为天戒。乾隆六十年乙卯、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皆以元旦日食停止受贺筵宴。惟乾隆乙卯兼遇元夕月食,次年遂即禅位。其时和┞当国垂二十年,海内骚然,天宜有此告戒。光绪丁酉以后不久即有拳匪之变,固亦应有先兆耳。

同治三年,御史贾铎具奏,内务府有太监演戏,将库存缎匹裁作戏衣,每演一日,赏费几至千金,请饬禁止。当奉两宫懿旨:各省军务未平,兹事可断其必无,惟传闻必非无自,难保无太监等假名招摇,著内务府大臣等严查究办。夫以玉食万方之君,演戏日费千金,而宫廷诰诫如此严切,自是中兴气象。自光绪中叶以后兴修颐和园,穷奢极丽,慈舆临幸,岁岁酣歌。虽以尊养为词,而国步方艰,盘游无度,实于忧勤惕厉之旨失之远矣。

穆宗好冶游,相传尝微行至宣德楼酒肆,遇翰林王庆祺,闻其歌而悦之,由是擢为侍讲,令在宏德殿行走。王既得幸,益导之作狭邪游,密进春方春册,备极淫亵,穆宗以是致疾。有人撰联讽其事云:“宏德殿宣德楼德业无疆,且喜词曹工词曲;进春方献春册春光有限,可怜天子出天花。”辞虽鄙俚,亦存事实。

穆宗既上宾,陈六舟中丞彝时官御史,疏劾王庆祺云:“侍讲王庆祺素非立品自爱之人,行止之间颇多物议。同治九年,其父王祖培典试广东,病故于江西途次,该员闻丧之后,忘哀嗜利,复至广东告助。左年王庆祺为河南考官,撤棘后公然微服冶游,举此二端,可见大概。至于街谈巷议,无据之词,未敢渎陈要,亦其素行不孚之明验。臣久思入告,缘伊系内廷行走之员,有关国体,踌躇未发,亦冀大行皇帝聪明天,日久必洞烛其人。万不料遽有今日,悲号之下,中夜忧惶。嗣主冲龄,实赖左右前后,罔非正人成就圣德,如斯人者若再留禁廷之侧,为患不细,应请即予屏斥,以儆有位。”疏上有旨,王庆祺即行革职,永不叙用,闻者快之。盖导帝出游,事有难言,此疏措词隐约,极称得体,颇为都下人士所传诵云。

同治中兴以后,曾文正、李文忠诸公夹辅于外,而恭忠亲王密运枢机于内,虽外患渐侵,国事犹未至遽坏。至光绪甲申,恭王屏出军机,而以贪庸之礼王继之,时局日非,遂如江河之日下矣。(是年三月有旨:现值国家元气未充,时艰犹巨,军机处实为用人行政之枢纽,恭亲王奕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屡经言者论列,或目为壅蔽,或劾其委靡,或谓簋不饬,或谓昧于知人。本朝家法綦严,若谓其如前代之窃权乱政,不惟居心所不敢,亦实法律所不容,然只以上数端贻误已非浅鲜。恭亲王奕、大学士宝入直最久,责备宜严,兹特录其前劳,全其末路。奕加恩仍留世袭罔替亲王,开去一切差使,家居养疾。宝著原品休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均开去一切差使,降二级调用。工部尚书翁同恩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录旨至此。)枢臣全遭屏斥,为前此所未有。同时遂以礼亲王世铎、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侍郎孙毓汶、许庚身并入枢署矣。识者以为仲堪,此举国之亡征也。孝钦自斥退恭王后,引用庸流以自便其娱乐,每逢万寿,尤事铺张。然甲申五旬则有中法之役,甲午六旬则有中日之役,至于甲辰七旬已在庚子播迁以后,而臣工犹加意进奉,竞丽争妍。某公久任封疆,每诵“洛阳相公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两语,以自解嘲焉。

光绪甲午年,国家岁入银约七千万两,甲午以后增至九千万两,皆见于户部册报。至光绪三十四年,度支部奏岁入总数,遂至二万万二千四百万两,政府日以搜括聚敛为事,竭各省之脂膏,尽耗于无谓之新政新军,而危亡已悬于眉睫矣。

德宗愤于甲午之败,求治颇急,戊戌变政,锐意纷更,未能尽惬人意。孝钦习于旧制,二次垂帘,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幽帝于瀛台,意在废立。密询内外臣工,以觇群情所向。时则李文忠公鸿章外任粤督,行将出京,得闻密谋,痛切力阻其事。刘忠诚公坤一方督两江,电奏有云:“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难防。”言外有期期不奉诏之意。老成谋国,中流一壶,实与文忠为响应。余作感事诗云:“垂箔重烦王母筹,武灵英气黯然收。延宗纵有冲天想,景豫难承废立谋。岂有旧人如涑水,不堪明主亦房州。朝官老事谁生感,呜咽瀛池日夕流。”盖纪其实也。

《汉书。天文志》曰:“妖星不出三年,其下有军。”《晋书。天文志》曰:“妖星一曰彗星,见则兵起。”天象示变,理不诬也。嘉庆十六年,七月彗星见,长五尺余。钦天监袭唐咸通五年故事,以为含誉瑞星,藉资掩饰。然才及二年,至癸酉九月,而有林清之变矣。宣统二年春,彗星见,长丈许,新学家谓西人哈雷早推测得之,无关灾异,然次年辛亥秋间即有革命之变矣。

顺治初以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宣统初以醇亲王载沣摄政,若成始终之局。醇王才资庸下,适当艰危,识者每以为忧。其妃尤骄纵不检,尝集贵游子弟于城东德昌饭店,昼夜饮博,物议沸腾。余于辛亥岁暮,偶偕友人买醉是地,时则酒人寥落,景物清忄妻。曾得廿八字云:“无复薰天纵博场,樊楼歌管有沧桑。消残流水游龙地,更与清尊话夕阳。”其忾叹盖在小雅十月之交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四 江子一 胡僧佑 徐文盛 阴子春 杜崱 王琳 张彪·李延寿
  卷八十·列传第十·脱脱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世祖十一·宋濂
  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三·柯劭忞
  卷二十八·韩三·佚名
  第一百十二回 领事官袒凶调舰队 特别区归附进呈文·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九十三·何乔远
  卷二十上·杨士奇
  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五十二·佚名
  三一二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喜逢春传奇》情形折·佚名
  李遂传·张廷玉
  第一节 顺宗谋诛宦官·吕思勉
  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161_1 【古风】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

  • 卷67 ·佚名

    邓深 晚春 雨催柔绿上桑枝,新霁浮云未尽归。 寂寂帘栊留燕舞,阴阴查柳护莺衣。 莫于绮席嫌筹并,已觉青春作鸟飞。 满径落花愁踏损,羊欣切勿款柴扉。 邓深 晚秋怀社中诸子 池塘水落倒枯荷,橘绿

  • 卷三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七 王翰【字子羽晋阳人】 赠唐祖二子 鸿飞遵枉渚鹿鸣思故羣物情尚劳爱况乃予别君别时花始发别後兰再薰瑶觞滋白露宝瑟凝凉氛裵徊北林月怅望南山云云月渺千里

  • 岳州西城·张说

    水国何辽旷,风波遂极天。 西江三纪合,南浦二湖连。 危堞临清境,烦忧暂豁然。 九围观掌内,万象阅眸前。 日去长沙渚,山横云梦田。 汀葭变秋色,津树入寒烟。 潜穴探灵诡,浮生揖圣仙。 至今人不见,迹灭事空传。

  • 卷七十三·志第四十·柯劭忞

      ○食货六   △常课 额外课 和籴 和买 斡脱官钱   凡商贾之税,岁有定额,谓之常课;无定额者,谓之额外课。   太宗二年,立征收课税所,凡仓库院务官,选有资产及谨饬者充之。所办课程,每月赴课税所输纳。有贸易借贷者

  • ●绩碑传选集目录·佚名

    长龄长文襄公事略李元度(一)史善载甘肃宁夏镇总兵署和阗办事大臣署甘肃提督史公墓碑钱仪吉(七)丁朝雄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龚自珍(一○)杨兆璜休致直隶广平府知府杨君墓表王拯(一三)温承惠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

  • 刘台传·张廷玉

    刘台,字子畏,江西安福人。隆庆五年进士,授职刑部主事。万历初年,改任御史。巡按辽东,因误奏捷报而犯罪,奉皇帝圣旨责备。万历四年(1576)正月,刘台上疏弹劾辅臣张居正,说:“我听说提建议的人都希望陛下像尧、舜一样,而没有听说责

  • 张本传·张廷玉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洪武年间,他以国子监生被授予江都知县。燕王的部队到达扬州时,御史王彬据城抵抗,被守将所缚。张本率父老迎接并归降。成祖因滁、泰二州的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便命他们与张本同为扬州知府,偕同现任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十·佚名

    人伦门父子子未尽孝当教化之蔡久轩子盗父牛,罪当笞。至于不孝一节,本州岛当有以教化之,岂可便行编管。送州佥厅,且将彭明乙枷项日程,仍令日设拜其父,候父慈子孝,卽与踈放。父子非亲蔡久轩夏达非徐明亲子,所以待之如秦人视越人

  • 卷九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四郊社考【四】郊【仪注】【臣】等谨按古者制礼圣者作之明者述焉作则立其宏纲述乃臻於美备也考仪於今日以通礼为定盖自立制以来仪节逓有损益

  • 卷二十三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三上 朱批黄炳奏摺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护理山东巡抚印务按察使【臣】黄炳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一介庸愚蒙 先帝豢养深恩不次

  • 大智若愚的颜回·孔子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发:发挥 【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从不提反对意贝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我注意观察他

  • 四如讲稿卷四·黄仲元

    宋 黄仲元 撰诗二南诗与他经不类皆于声南古乐名季札观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及见舞象箾南籥者南籥与武濩夏韶等周南召南皆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南籥自是文王乐周南召南自是周南召南之声鼓钟诗以雅以南刘氏释曰南如周

  • 卷十五·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五宋 魏了翁 撰僖公六年至十五年【一】诸侯无故不造城齐威以新密罪郑书新城以新城为郑之罪状刘炫云先王之制诸侯无故不造城造城则攻其所造司马法曰产城攻其所产是也郑以非时筑城违礼害

  • 曾子寝疾(1)·戴圣

    ——事于小处见精神【原文】曾子寝疾(2),病③,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曾元、曾申坐于足(5),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华而睆(7)。大夫之箦与(8)?”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9):“呼(10)!”曰:

  • 黑龙江舆图说·屠寄

    清末屠寄撰。一卷。光绪年间屠氏任黑龙江舆图局总纂,应大清会典馆之征,主修《黑龙江舆地图》,同时著成是书,为舆图说明。省有总图说,齐齐哈尔、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呼兰诸城及呼兰、绥化二厅皆有分图说,分别

  •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对静明月光童子演说。宣称一切众生若「兴十恶心,迷五毒行」。死后入地狱,「饥渴苦卒,烦躁闷绝,纵遇清冰,悉变猛焰」。无

  • 还真集·王道渊

    元末明初全真道道士王道渊撰。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卷首有洪武壬申年(1392)张宇初序,称赞此书「信达乎还丹之旨」。书中所收王道渊诗文,皆论述内丹。上卷所收《金丹妙旨》最为系统。其丹法主性命双修。大略以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