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遂传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之年,跟从欧阳德学习。考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官行人。升任刑部郎中。锦衣卫送强盗十三人,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释放。确立太子时,大赦天下。李遂请求将“大礼”大案诸臣都列在赦令中,尚书聂贤恐惧不敢,于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相求问,王廷相听凭他们这样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议者赞美他。

不久调他到礼部,忤逆尚书夏言。因事遭弹劾下诏狱,贬任湖州同知。三迁衢州知府,提升为苏、松兵备副使。逐渐升职为广东按察使,在位期间释放囚徒八百多人。进官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贼,于是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严明,盗不敢发。俺答侵犯京师,召李遂督苏州军饷。他没有向皇上谢恩,就请求关防验符用新的官衔。皇帝恼怒,削去他的官籍。

三十六年(1557),倭寇侵扰江北。朝廷讨论说因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没有时间对付敌寇,请求特别设置巡抚,于是命李遂用原官身份巡抚凤阳四府。当时淮、扬三次遭受倭寇侵掠,这一年又发大水,而且天天役使人民拉大木运送到京师。李遂请求增加粮饷增加兵士,抚恤黎民节省开支,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战、守作打算。

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数百艘船侵犯海门。李遂对诸将说“:敌贼跑到如皋,其众一定会集合在一起。合则侵犯之路有三条:从泰州逼近天长、凤、泗,则陵寝将受到惊动;从黄桥逼近瓜、仪,以动摇南都,则运输要道将被梗塞;如果从富安沿海向东都庙湾,则是绝地。”于是命令副使刘景韶、游击丘陛扼守如皋,而自己亲驰泰州首当其冲。当时敌贼声势非常强盛,副将邓城抵御敌人被打败,指挥张谷战死。敌贼知道如皋有准备,准备侵犯泰州,李遂急檄令刘景韶、丘陛遏止敌贼。连战于丁堰、海安、通州,都打了胜仗。敌贼沿海向东掠去,李遂高兴地说“:敌贼没有能力打了。”下令刘景韶、丘陛尾随其后,而在庙湾招引敌贼。又顾虑到敌贼突向淮安,于是夜半奔驰入城。敌贼不久就到达,李遂督参将曹克新等人在姚家荡抵御他们。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前来支援,敌贼大败逃走,用余众保庙湾。刘景韶也在印庄打败敌贼,追赶到新河口,焚杀敌人甚众。庙湾敌贼占据险要不出,进攻了一个多月,还不能攻克。

李遂命令刘景韶堵塞堑要、砍树木压平垒阵,用火焚敌舟,敌贼乘夜雨潜逃。官军占据敌人的巢穴,追赶敌人到虾子港,江北的倭寇全部被平息。皇帝大喜,用玺书奖励官兵。

驻扎在崇明三沙的敌人,准备侵犯扬州。刘景韶与他们交战,连连取得胜利,将他们围困在刘庄。等待刘显来支援,李遂下檄令诸军都归刘显指挥。攻破敌人巢穴,将敌贼追赶到白驹场,敌贼全部被歼。这时李遂已迁南京兵部侍郎。评定功劳,赐予他一个儿子官职,赏赐银币。御史陈志核实奏上李遂平定倭寇的功劳,前后二十余次战斗,斩获三千八百多人。再次赠予一子世袭千户,增加俸禄二级。

他莅临南京刚刚数月,振武营发生军变。振武营是尚书张鏊招募健儿来抵御倭寇的,向来骄悍。旧制,南军有妻子的,月粮米一石;无妻子的,减少十分之四;春季和秋季的第二个月,米一石折银五钱。马坤掌管南京户部,上奏减折色之一,督储侍郎黄懋官又上奏革除新募补额之人的妻粮,诸军非常怨恨。替代马坤的人蔡克廉正在病中,诸军因这一年发生饥荒向黄懋官请求恢复折色到原来的定额。黄懋官不许可,发放粮饷又超过期限。三十九年(1560)二月检阅演习那天,振武营士兵在黄懋官公署鼓噪。黄懋官紧急招张鏊和守备太监何绶、魏国公徐鹏举、临淮侯李庭竹及李遂到来,这时诸营军已经武装进入里面来,给他们银子,他们争相抢夺银子。黄懋官见士兵其势汹汹,翻越墙壁投到吏舍,乱兵跟着追赶。徐鹏举、张鏊对乱兵进行慰问调解,他们不听。竟将黄懋官残杀,剥光衣服将死尸放在闹市。何绶、徐鹏举派遣官吏手持文书,许诺给赏万金,士兵立即将它撕碎。一直到许诺犒赏十万金,才渐渐平定。第二天,诸位大臣聚集在守备厅,乱卒也聚集在一起。李遂大声说“:黄侍郎自己越墙致死,诸位士兵特不应该残害侮辱他。我据实向朝廷奏说,不用反叛来诬蔑你们。”因而指挥众人退去,许诺恢复士兵的妻粮和原来的定额。给予每人银一两补折价,乱兵才散去。李遂于是托病闭阁,给免死券来安慰他们,而密令营将抓捕首恶二十五人,拘囚入狱。皇帝下诏令追革黄懋官和蔡克廉的官职,罢去何缓、李庭竹、张鏊的官职,任用徐鹏举如前,李遂因有功而被提升。只诛叛卒三人,其余的戍守边卫,而这三人已经先死了。李遂感叹地说“:士兵从此更加骄横了。”

不久,江东代替张鏊任尚书。江北池河营的士兵因为千户吴钦革除他们的帮丁,就殴打吴钦并将他缚在竿子上。帮丁是操练防守士兵的每人给一丁兵饷,以资往来费用。李遂已被召封为兵部左侍郎,因言官推荐而提升为南京参赞尚书,由他来镇压安抚。营卒被妖僧绣头所惑,又散布流言。李遂将绣头捕住杀掉,再三向队伍申严纪律,书写军士的姓名籍贯,年龄相貌,系牌腰间,军士才止息。既而又上奏调镇武军保护陵寝,一日解散千人,留都自此没有祸患。过了四年,因年老辞官引退。

李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但也善于逢迎。皇帝准备重新建造三殿,李遂奏说五河县泗水中涌现大杉一棵,这是川泽效灵,为助圣主鼎新革故,皇帝大喜。李遂又进献白兔,皇帝为此派遣官员告于宗庙。从此皇帝更加宠爱李遂。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襄敏。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刘昫
  卷五十六·谷应泰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三·徐乾学
  读礼通考卷三十三·徐乾学
  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卷十八·朱轼
  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范晔
  韩显宗传·李延寿
  孙何传·脱脱
  第三篇 政变前纪·梁启超
  卷三·楼昉
  卷七十·杨士奇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君祥·隋树森

    赵君祥,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新水令 闺情 枕痕一线玉生春,未惺忄公眼波娇困。别离才几日,消瘦够十分。杜宇愁闻,无端事系方寸。 【驻马听】寡宿孤辰,岁晚佳期犹未准。旧愁新恨,镜中眉黛镇

  • 卷六十·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六十白居易【三】古体诗【三】访陶公旧宅【并序】予夙慕陶渊明为人徃岁渭川闲居常有效陶体诗十六首今游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访其宅不能黙黙又题此诗云垢尘不汚玉灵鳯不啄羶呜呼陶靖节生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八·张岱

    黄得功列传(附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顺天人,号黄闯子,军中呼为虎将。崇祯壬午,为总兵,出守凤阳。逆贼张献忠设伏擒桐城守将廖应登,以重兵围桐城半月;得功提兵往救,兵至即遁,皖抚犒之。驻师练潭,与安庐道张公亮饮酣;时得功年

  • 明神宗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万历十二年三月戊寅朔赐益王翊鈏书院额曰逊学仍给四书五经一部○刑科给事中田畴言近日急务四事一曰慎内批谓不肖被劾者当下部勘定与众弃之二曰酌律例谓枉法引例律也以枉论引例非律也三曰省诏狱谓机密重情下诏狱其余

  •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十一·佚名

      顺治十二年。乙未。夏。四月。乙卯朔。享太庙。遣内大臣伯索尼行礼。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门、坤宁门、上梁。遣官祭司宫司门之神。  ○谕吏部。臣子谟明弼谐、虽积久而不言劳。国家锡命酬庸、

  • 绪言·冯承钧

    《元史·太祖本纪》云:“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具见修《元史》者对于成吉思汗之事迹遗漏甚多,于是后人改纂有若干名称不同之《元史》,或根据中国载籍

  • 二三 新生·周作人

    鲁迅的《新生》杂志终于没有办成,但计划早已定好,有些具体的办法也已有了。稿纸定印了不少,至今还留下有好些。第一期的插画也已拟定,是英国十九世纪画家瓦支的油画,题云“希望”,画作一个诗人,包着眼睛,抱了竖琴,跪在地球上面

  • 魏世家第十四·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本篇记述战国时期魏国的世系及其兴衰。文中多简短记事,但在魏文侯、魏惠王和安釐(xī,西)王三代记事颇详。因为魏之兴在文侯之世,魏之衰从惠王开始,而安釐王的失策加速了魏的灭亡。由

  • 张居翰传·薛居正

    张居翰,字德卿。咸通初年,掖廷令张从玫收养为子,以荫庇当官。中和三年(883),从容管监军判官入朝廷任学士院判官,迁任枢密承旨、内府令,赐绯色衣。唐昭宗在华下,越级任命为内常侍,外出监察幽州军事,任期满后下诏召回,节度使刘仁

  • 周经传·张廷玉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蠧的儿子。天顺四年(1460),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授检讨职。成化年间,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宫太子即后来的孝宗。讲解《文华大训》,太子站立听讲,阁臣怕太子劳累,商议坐着听。周经与诸讲官都不同

  • 文公卷十四(起十年,尽十八年)·何休

    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孙辰卒。夏,秦伐晋。(谓之秦者,起令狐之战,敌均不败,晋先昧以师奔秦,可以足矣,而犹不知止,故夷狄之。)楚杀其大夫宜申。○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公子遂之所招。)及苏子盟于女栗。(○女,音汝,本亦作汝。)冬,狄侵宋

  • 卷九 论人八·孙星衍

    《绎史》九十五引《尚书大传》东郭子思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夫隐栝之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钝。”夫子闻之,曰:“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说苑·杂言》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一]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二]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三]之一   [四]本事與決擇 是各有四種. 三法.攝.應.成. 諦.法.得.論議。   幾.何因.取.相. 建立.與次第. 義.喻.廣分別. 集總頌

  • 彰所知论卷下·佚名

        元帝师癹合思巴造    宣授江淮福建等处释教总统法性三藏弘教佛智大师沙罗巴译  始帝王祖三末多王。是时田分互起侵盗。初发偷盗。被王推问言不曾偷。始起妄语。王法诛戮。即有杀害不善法生。尔时众生造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四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四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四云何不善。几是不善。为何义故观不善耶谓自性故相属故随逐故发起故第一义故生得故方便故现前供养故损害故引摄故所治故障

  • 卷之十二·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二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九世 天童派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宁无镜彻禅师 举僧问岩头。浩浩尘中。如何辨主。头曰。铜沙锣里满盛油话。颂曰。百万雄兵入汉关。威如猛虎阵如山

  • 鸳鸯梦·叶小纨

    叶小纨撰。《重订曲海目》及《今乐考证》著录。《曲考》、《曲目表》、《曲录》亦著录,但均误为叶小鸾撰。叶小纨(1613—1657),字蕙绸。江苏吴江县人。工部郎中叶绍袁次女。为著名戏曲理论家及戏曲作家沈璟之孙沈永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