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列传第十

    张俭 邢抱朴 马得臣 萧朴 耶律八哥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先是,上梦四人侍侧,赐食人二口,至闻俭名,始悟。召见,容止朴野。访及世务,占奏三十余事。由此顾遇特异,践历清华,号称明干。开泰中,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五年,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帝方眷倚,参知政事吴叔达与俭不相能,帝怒,出叔达为康州刺史,拜俭左丞相,封韩王。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徙王陈。

  重熙五年,帝幸礼部贡院及亲试进士,皆俭发之。进见不名,赐诗褒美。俭衣唯帛,食不重味,月俸有余,赒给亲旧。方冬,奏事便殿,帝见衣袍弊恶,密令近侍以火夹穿孔记之,屡见不易。帝问其故,俭对曰:“臣服此袍已三十年。”时尚奢靡,故以此微讽喻之。上怜其清贫,令恣取内府物,俭奉诏持布三端而出,益见奖重。俭弟五人,上欲俱赐进士第,固辞。有司获盗八人,既戮之,乃获正贼。家人诉冤,俭三乞申理。上勃然曰:“卿欲朕偿命耶!”俭曰:“八家老稚无告,少加存恤,使得收葬,足慰存没矣。”乃从之。俭在相位二十余年,裨益为多。致政归第,会宋书辞不如礼,上将亲征。幸俭第,尚食先往具馔,却之;进葵羹干饭,帝食之美。徐问以策,俭极陈利害,且曰:“第遣一使问之,何必远劳车驾?”上悦而止。复即其第赐宴,器玩悉与之。二十二年薨,年九十一,敕葬宛平县。

  邢抱朴,应州人,刑部郎中简之子也。抱朴性颖悟,好学博古。保宁初,为政事舍人、知制诰,累迁翰林学士,加礼部侍郎。统和四年,山西州县被兵,命抱朴镇抚之,民始安,加户部尚书。迁翰林学士承旨,与室昉同修《实录》。决南京滞狱还,优诏褒美。十年,拜参知政事。以枢密使韩德让荐,按察诸道守令能否而黜陟之,大协人望。寻以母忧去官,诏起视事。表乞终制,不从;宰相密谕上意,乃视事。人以孝称。及耶律休哥留守南京,又多滞狱,复诏抱朴平决之,人无冤者。改南院枢密使,卒,赠侍中。初,抱朴与弟抱质受经于母陈氏,皆以儒术显,抱质亦官至侍中,时人荣之。

  马得臣,南京人,好学博古,善属文,尤长于诗。保宁间,累迁政事舍人、翰林学士,常预朝议,以正直称。乾亨初,宋师屡犯边,命为南京副留守,复拜翰林学士承旨。圣宗即位,皇太后称制,兼侍读学士。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及扈从伐宋,进言降不可杀,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别议。诏从之。俄兼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时上击鞠无度,上书谏曰:

  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能为一代名相?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臣闻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罢,则挽辇至内殿;玄宗与兄弟欢饮,尽家人礼。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谓至孝。臣更望定省之余,睦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至于日昃。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臣又闻太宗射豕,唐俭谏之;玄宗臂鹰,韩休言之;二帝莫不乐从。今陛下以球马为乐,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钺言之:窃以君臣同戏,不免分争,君得臣愧,彼负此喜,一不宜。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傥陛下不以臣言为迂,少赐省览,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也。

  书奏,帝嘉叹良久。未几卒,赠太子太保,诏有司给葬。

  萧朴,字延宁,国舅少父房之族。父劳古,以善属文为圣宗诗友。朴幼如老成人。及长,博学多智。开泰初,补牌印郎君,为南院承旨,权知转运事,寻改南面林牙。帝问以政,朴具陈百姓疾苦,国用丰耗,帝悦曰:“吾得人矣!”擢左夷离毕。时萧合卓为枢密使,朴知部署院事,以酒废事,出为兴国军节度使,俄召为南面林牙。太平三年,守太子太傅。明年,拜北府宰相,迁北院枢密使。时太平日久,帝留心翰墨,始画谱牒以别嫡庶,由是争讼纷起。朴有吏才,能知人主意,敷奏称旨,朝议多取决之。封兰陵郡王,进王恒,加中书令。及大延琳叛,诏安抚东京,以便宜从事。兴宗即位,皇太后称制,国事一委弟孝先。方仁德皇后以冯家奴所诬被害,朴屡言其冤,不报。每念至此,为之呕血。重熙初,改王韩,拜东京留守。及迁太后于庆州,朴徙王楚,升南院枢密使。四年,王魏。薨,年五十,赠齐王。子铎剌,国舅详稳。

  耶律八哥,字乌古邻,五院部人。幼聪慧,书一览辄成诵。统和中,以世业为本部吏。未几,升闸撒狘,寻转枢密院侍御。会宋将曹彬、米信侵燕,八哥以扈从有功,擢上京留守。开泰四年,召为北院枢密副使。顷之,留守东京。七年,上命东平王萧排押帅师伐高丽,八哥为都监,至开京,大掠而还。济茶、陀二河,高丽追兵至。诸将皆欲使敌渡两河击之,独八哥以为不可,曰:“敌若渡两河,必殊死战,乃危道也;不若击于两河之间。”排押从之,战,败绩。明年,还东京,奏渤海承奉官宜有以统领之,上从其言,置都知押班。后以茶、陀之败,削使相,降西北路都监,卒。

  论曰:张俭名符帝梦,遂结主知,服弊袍不易,志敦薄俗,功着两朝,世称贤相,非过也。邢抱朴甄别守令,大惬人望,两决滞狱,民无冤滥。马得臣引盛唐之治以谏其君,萧朴痛皇后之诬,至于呕血。四人者,皆以明经致位,忠荩若此,宜矣。圣宗得人,于斯为盛。

猜你喜欢
  卷一三九 齊紀五·司马光
  臧榮緒晉書卷十四·汤球
  ●序·王致远
  第九十七回 御苑赏花巧演古剧 隋堤种柳快意南游·蔡东藩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五·王祎
  春秋别典卷八·薛虞畿
  卷之三百十六·佚名
  刘仲洙传·脱脱
  郑玉传·宋濂
  宋讷传·张廷玉
  曹兴传·张廷玉
  卷六十八·阿桂
  北郊配位尊西向议·毛奇龄
  卷八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邓玉宾·隋树森

    邓玉宾,生卒、字里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称其为“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主要活动或为元世祖至元末(一二九四)——元文宗天历(一三三O)之间。曾官至同知,后“急流中弃官修道”(邓玉宾〔中吕·粉蝶

  • 卷一百五十七 慶曆五年(乙酉,1045)·李焘

      起仁宗慶曆五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八月丙辰,詔升祔二后,依元德皇后故事,改題神主。   龍圖閣直學士、起居舍人、知秦州田況遭父喪。辛酉,詔起復,況固辭。又遣內侍持手詔敦諭,況不得已乞歸葬陽翟,託邊事求見,泣請終喪

  • 东汉会要卷二十八·徐天麟

    民政上户口汉兴至扵孝平户口极盛及王莽簒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中元二年民户四百二十七万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人永平建初之际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迄扵孝和民户滋殖及孝安永初元

  • 第三十二回 韩信登坛拜大将 汉王起兵定三秦·黄士衡

    话说汉王依萧何之言,拜韩信为大将。命礼官选定吉日,设立大坛。汉王先期斋戒三日,祭告宗庙。到了是日,汉王身穿大服,排齐銮驾,率领文武百官到得坛下。汉王下车步行上坛,登了宝座,百官分立两旁。坛下四围排列军队,人人严装贯甲,手

  • 第八卷 星野晷度(六)·缪荃孙

    节气日出时日入时旦时中星昏时中星冬至小寒大雪大寒小雪立春立冬雨水霜降惊蛰寒露春分秋分清明白露谷雨处暑立夏立秋小满大暑芒种小暑夏至辰初初刻九分三十秒辰初初刻六分三十八秒卯正三刻十三分三十三秒卯正三刻一分

  • 袁敬传·姚思廉

    袁敬字子恭,陈郡陽夏人。祖父袁岂页,是宋侍中、吏部尚书、雍州刺史。父亲袁昂,是梁侍中、司空,谥号穆公。袁敬笃厚孝道讲风格,幼年时就很爱读书,到老也不倦怠。初任秘书郎,连任太子舍人、洗马、中舍人。江陵沦陷后,流亡到岭表

  • 张孝祥传·脱脱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乡试中试,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参加廷试考到第一名。当时策问师友渊源,秦埙与曹冠都竭力攻击程氏专门之学,张孝祥独独

  • 卷三·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三明 黄道周 撰六月九日某以内讳还山又十日郡邑较士丙舎下楗朋从不絶廿九日曹公祖致书以防期难遇再订初秋之朔某竟以负土言谢亦谓考期不远聚防非宜也朔二日曹公自到榕坛问诸友所请题目先是朔

  • 卷十八·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八聘礼第八之四聘遭丧入竟则遂也【竟音境下并同】正义郑氏康成曰遭丧主国君薨也士旣请事已入竟矣则遂关人未告则反 敖氏继公曰入竟则遂为其已承主国君

  • 第三十九卦:《蹇卦》·佚名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白话】蹇卦,象征陷入困境,难以前进;面对这种情况,利于向西南行动,不利于向东北行动。此时利于出现大人物,只要能够坚守正道,始终如一,就一定可以获得吉祥。《象》曰:“山上有

  • 胜鬘宝窟卷上(之末)·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释吉藏撰二释名门者。体如而来。故名如来。又如诸佛。故名如来。问。体如而来。故名如来。此是应身可有来义。真如法身云何有来。答。如本隐今显。亦得称来。德不虚称。故云真实。古注云。圣应除惑。功德

  • 高峰大师语录卷上·高峰原妙

    参学门人编 灵隐弘礼重梓湖州双髻庵法语师自咸淳甲戌春就庵示众。乃云。谈玄谈妙。说性说心。攒花簇锦。巧妙尖新。如麻似粟。从古至今。莫不皆是乘虚接响底汉。倚草附木精灵。山僧虽是他家种草。决定不向遮里藏身。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二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住江西南康府建昌县凤栖山同安禅寺语录方伯斗所余公送藏经入山上堂问答不录师竖拂子云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罗都从山僧拂子头上流出汝

  • 渤海考·柳得恭

    1784年,在所著《渤海考》自序中首次提出渤海国在朝鲜历史上是与新罗国南北对峙的“北国”。认为渤海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而统一新罗是高丽王朝的前身。

  • 修真精义杂论·司马承祯

    修真精义杂论,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撰。本书原为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之一部分,即该书九篇中的后七篇。今《正统道藏》本分出单为一书,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本书七篇目次及内容为:〈导引论〉,言行气导引之法。 〈服药论〉,言服

  • 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选举志。凡见历代史志、三通、会典,荐辟选举科目各科制度皆入,删重复。明清举贡以上,增减名额皆入,曰选举表。凡见历代进士题名碑及省府州县志进士举人各项贡生恩拔副岁

  • 江苏省通志稿经籍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经籍志。明代方志艺文一类,多仿文选之体,凡赋诗论说诏令奏疏碑志杂纪皆录。江南尹志则止录史子集书目,广东阮志以后皆效之。近代有录文征者,江南王新命志谓江南文章美不

  • 幸存录·夏允彝

    明夏允彝撰。二卷。记明末齐、楚、浙三党形成,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斗争,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据自序原著应有八篇。今存《国运盛衰之始》、《辽事杂志》、《门户大略》、《门户杂志》、《流寇大略》、《东人大略》等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