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三回 项羽遣人杀义帝 陈平渡河投汉王

话说项王得张良之书,准备起兵伐齐,因想起:“天下大乱,义帝尚在,将来如有人挟之以令各国,与我为敌,是为养虎贻患。不如及早除之,以绝祸根。”是时义帝已由彭城起行,项王因使人催其速行,一面遣使前往九江英布处,密令如此如此。

义帝自见项王违背入关之约,擅立诸王,又将己迁往长沙荒僻之地,心中异常愤懑。但自顾权力薄弱,只得暂时含忍,带同群臣上路。项王复遣使催促,左右群臣多恋故乡,本不愿往。今又见义帝受制项王,落破不堪,更不愿意相从。一路上陆续逃走,义帝不能阻止,只得听之而已。

到得长江北岸,义帝登舟溯江西上,行了多日,将到郴地,相距不过数十里,天色已晚,遇见一个小市镇,将船停泊。到得夜半,忽来贼船数十只,将义帝座船团团围住。贼人明火执仗,一拥上船,喊杀连天。船中侍卫人等从睡梦中惊醒,无力抵敌,各自逃走。那贼闯入舱中,先将义帝杀死,搜括珍宝财物,呼哨而去。

原来英布自奉项王命令,因义帝已过九江,连忙遣兵追赶。此贼便是英布兵士假装,掩人耳目。其实事不瞒真,早被旁人窥破,喧传一时,尽人皆知。

项王引兵向齐国进发,行至城阳,遇着田荣,大战一场,田荣兵败,逃至平原,为人民所杀。项王乘胜长驱而进,一路所过,烧毁城郭、民居,掳掠老弱妇女,坑死投降士卒,暴虐残酷,无所不至。齐地人心不服,到处起兵背叛。田荣之弟田横,趁此时机,收集败残兵卒数万,据住城阳,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以拒楚兵。项王往来攻打,无奈叛者四起,方才攻破此处,彼处又复聚众起事,因此项王久留在齐,一时不能平定。

汉二年冬十月,汉王既定三秦,建都栎阳,布德施惠,万民悦服。时常山王张耳,为陈余所败,率众来奔,汉王待以厚礼。张良亦由韩来投,汉王封良为成信侯。一时远近豪杰归心,兵威大振。于是河南王申阳,魏王豹皆率众迎降。只有韩王郑昌,殷王司马邛拥兵抗拒。汉王遣韩太尉韩信,领兵击平郑昌,因立信为韩王。三月,汉王自率兵队伐殷,由临晋关渡过黄河,直到河内。殷王司马邛引兵迎敌,汉王挥兵进战,击败殷兵,阵擒司马邛,尽平其地,大军进至修武。忽报楚将陈平等来投,汉王下令召入。

陈平乃阳武县户牖乡人,早失父母,与兄伯同居,兄已娶嫂,祖遗财产仅有田地三十亩。陈平性喜读书,终日闲坐家中,手把一卷,对之吟哦。兄伯甚是友爱,任其出外从师游学,自己勤苦耕田,供给家用。独其嫂见小叔但知交友读书,坐享现成茶饭,全然不念兄嫂辛苦,帮同力作,因此心中甚是不悦,但碍着丈夫身上,不便发作。

陈平自幼既受其兄娇养,不曾劳苦。及至长成,遂生得身体肥白,面貌甚美。一日,有远处友人来到陈平家中,适兄伯前往田间,其嫂与陈平出来招待。寒暄已毕,彼此各叙家常。友人说话中间,留心观看,见茅屋数间,墙壁破坏.久未修理。日用器具,除土炕瓦盆外,萧然无物,心知其家甚贫。又看陈平却是容貌丰腴,举止儒雅,不像农夫模样,若非衣装粗恶,竟似贵家公子。因笑问道:“君家似非富足,不知君平日所食何物,竟长得身体如此肥壮?”陈平未及回答,其嫂久已嫌恶陈平懒惰,便应声答道:“不过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言罢,长叹一声,愤然入内。

友人见此情形,也觉无味,便即辞出。陈平被嫂氏当着人前抢白数句,虽然羞愤,只得忍住,不与计较。

谁知隔墙有耳,却为邻人所闻,彼此传说,竟被兄伯得知,心中大怒,痛骂:“不贤之妇,妄肆口舌!若留在家中,必至离间我兄弟。”遂将其妻休回母家。陈平见兄因己割断夫妇爱情,心中也觉不忍,婉劝其兄仍留嫂氏,其兄不听,竟将妻逐回母家。后经陈平极力调和,方始接回完聚。

陈平之兄见陈平年已二十余岁,决心欲为之娶妇。偏是高不成,低不就,只因邑中富人见陈平不事生产,不肯将女许之。至于贫人,陈平亦不屑与之为婚,以此蹉跎下来。

忽一日,里中有一大姓,举办丧事,照当时俗例,同里各家都应出来帮忙,有钱者出钱,无钱者出力,以尽乡邻之谊。陈平家贫,惟有替他办事以当帮助。但他却比他人早到迟归,加倍出力。一日丧家来了一客,须发皓白,衣服华美,见陈平人品轩昂,大加赏识,便唤至面前,问其姓名居处。待得众人散去,陈平最后归家,来客欲观陈平家世,因随着陈平一路行去,直至城边一条穷巷,方到其家。来客站立门前,举头观看,见是数间茅舍,编席为门,心想:“其家果然清苦!”再看门外,却有许多车辙之迹,细察辙迹,其深而且宽广,暗想:“此定是显贵人车马时常到此,故留下此种痕迹。可见陈平虽然贫穷,他所交游乃是有名人物。”心中甚是欢喜,却也不与陈·149·平交谈,竟自回去。

陈平见来客如此行径,甚是疑惑,但也不便动问。过了数日,忽有人来与陈平作媒,说是富人张负孙女,要与议亲。陈平大觉奇怪!其兄见是富家,自然欢喜应允。到了后来查明,原来前日来客,即是张负。

说起张负在户牖乡是个富家,有一孙女,幼年早经许字,不料尚未过门,其夫已死。后来别行许字一家,其夫又死。一连许过五个人家,都是如此。因此乡里之人都说此女命带杀神,不利于夫,竟无一人敢来议婚。张负见孙女年已长成,姻事不谐,心中颇以为念。此次到得丧家,遇见陈平,留心察看,知他将来定能发迹。回到家中,便对其子仲说道:“吾欲将孙女嫁与际平?”仲闻说,愕然!因答道:“陈平家贫,其人平日不事生产,一县之人皆耻笑之!如何大人独欲许婚?”张负道:“此事我自有主意,非汝所知。世间岂有美貌如陈平者,竟至长久贫贱乎?吾意已决,汝勿多言!”于是遣媒定议。

到了行聘之日,张负自出财帛,借与陈平,作为聘礼。及陈平择日完娶,张负又私给钱财,使之备办酒席。并切嘱孙女道:“汝今出嫁,当守妇道,勿得倚富欺贫,奉事兄伯如汝父,事嫂如事汝母。”一家之人见张负如此看重陈平,人人窃笑。陈平自从娶得张负孙女,得了许多嫁资,用度充足,交游日广。一班世人,眼皮本浅,见陈平作了富家女婿,也就另眼相待。一日,适遇祭社,里中按户出钱,买得猪羊祭品,报赛酬神已毕,大众公推陈平为宰,分割祭肉。陈平将各物全数用秤称过,再将出钱总数,平均计算,每户出钱若干,应得祭肉若干,然后按其出钱数目,逐户给与。至于肉之美恶,骨之多少,亦皆配搭均匀。陈平左手执刀,右手持秤,一面割肉,一面称其重量,忙个不停。各人见陈平分肉甚是公平,都无争论,各各欢喜,持肉归去。里中父老在旁看得清楚,便赞美道:“善哉!陈孺子为宰,甚是称职!”陈平听了,叹口气说道:“若使平他日得宰天下,亦当如此肉也!”

陈平在家,闻得周市平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遂辞别其兄,往见魏王,魏王命为太仆。不到几时,有人在魏王前诬毁陈平,陈平遂即逃去,投奔项王,随入关中。项王称霸,归到彭城,闻说殷王司马邛叛楚,便命陈平领兵攻之。陈平兵至殷地,司马邛投降,陈平得胜而还。项王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谁知不久又被汉兵攻破殷地,项王大怒,说是:“前次攻殷之人,冒功不实。”欲行严究。陈平心中恐惧,决计归汉,遂封所赐金与都尉印,遣人送还项王,即日改换服装,仅带一剑防身,由僻径逃走。

陈平一口气奔到黄河岸边,雇定一船,跳上了船,坐在舱中。那船户一篙点开,将船离岸,撑向中流而去。正行之间,陈平举目观看,见船户五六人,皆是彪形大汉,面目狞恶,心知不是善类。回看船中只有自己一人,并无他客,不觉吃惊!并留心观其举动。只见船户一面撑船,一面频频以目注视陈平。陈平大恐,心想:“此一班人定是不怀好意!”一时心急智生,连忙将身上衣服脱下,光着身体走出舱外,拈起竹篙,帮他撑船。再看一班船户时,也就不如前注视了。不多几时,船到对岸,陈平取出钱文给与船户。连忙穿上衣服,跳到岸上,方才放心。原来那班船户都是强盗,看见陈平是个美丈夫,独身仗剑而来,疑他必是逃将,腰间当藏有金玉珍宝,起意要想将他杀死。后见其脱下衣服,身边一无所有,也就罢了。陈平幸脱此险,行至修武,恰遇汉王兵到。陈平有友人魏无知,现在汉王左右,遂往见魏无知,说明来意,魏无知即向汉王举荐,汉王命召之入见。是日与陈平一同进见者,共有十人。汉王赐与饮食,令各归舍。陈平见机会不容错过,便进前说道:“臣为谋事而来,所言可用与否?请就今日决之。”汉王遂独留陈平,与之变论,心中甚悦!因问陈平道:“汝在楚国所居何官?”陈平对道:“任都尉之职。”汉王立时拜陈平为都尉。并使之参乘,兼掌护军。

此信传到诸将耳中,众议哗然,大都说是:“大王新得楚国一个逃兵,未知其人才能,便与之同车,且使之监护亲贵,殊不可解。”汉王闻得此言,更加宠爱陈平,遂与之一同伐楚。一日,渡过平阴津,汉王正行之间,忽有人拦住马前拜谒。未知来者何人,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八·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二·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一十八·佚名
  ●卷十八·余继登
  卷二·王明清
  中兴五论序·陈亮
  萧正德传·李延寿
  ●皇朝通典卷二·佚名
  卷一百二十八·雍正
  卷三十·纪昀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吕思勉
  娄裕焘·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宋齐愈·唐圭璋

      齐愈字文渊,一云字退翁。宣和三年(1121)上舍第一。靖康初,官右谏议大夫。建炎元年(1127),为左司员外郎,试起居郎。以推举伪楚张邦昌,论死。   眼儿媚   霏霏疏影转征鸿。人语暗香中。小桥斜渡,西亭深院,水月朦胧。   

  • 卷二·何汶

      两汉  《吕氏童蒙训》云:“大概学诗须以《三百篇》、楚词及汉、魏间人诗为主,方见古人好处,自无齐、梁间绮靡气味也。”《珊瑚钩诗话》云:“斯文盛于汉、魏之前,而衰于齐、梁之后。杜老云:‘纵使

  • ●卷一·潘德舆

    朱子曰:“作诗先看李、杜,如士人治本经,本既立,方可看苏、黄以次诸家。”予笃信此说,十年前,辑《作诗本经》一书,专取李、杜集,择而录之,并为《总论》二卷附焉。既而思之,李、杜所作,诚不能篇篇与《风》、《雅》合

  • ●卷二·蒋敦复

    ○姚梅伯词蛟川姚梅伯孝廉,名场跌荡,豪迈风流。为学务博,下笔千言,诗古文骈体外,尤工于词,久已剞劂问世。余谓其少作微嫌纤碎,虽为人传诵,当自悔也。近造诣益深,自然名家。与余论词于海上,旨趣颇合。其序余词有云:“高楼明

  • 卷二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目録山水类题柴言冬景山水【宋陆游】冬景山水【明张以寜】题山水冬景【明贝琼】冬景【明金幼孜】为吏部师尚书题冬景【明金幼孜】题冬景画【明解缙】题冬景山水【明黄仲昭】山水图

  • 小奢摩词·龚自珍

    跋小奢摩词选右近作《小奢摩词》一卷,本三十三阕,删存十五首,补入旧作,合为二十首。癸未六月付刊。惜秋华·咏玉簪癸丑初秋,汪小竹水部斋中见秋花有感。一一赋之,凡七阕。弃稿败箧中,已十一年矣。兹补存其三阕,以不没当

  • 卷一百七·表第二·宗室世系表·宋濂

        ◎宗室世系表   

  • 刘秀之传·沈约

    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县人,是司徒刘穆之的堂兄的儿子。他家先辈一直住在京口。他祖父刘爽,官至尚书都官郎,山陽县令。父亲刘仲道,高祖在京城时,让他补任建武参军,和孟昶共同留守京都,事定之后,被用为余姚县令,死于任上。刘秀之父

  • 王劢传·姚思廉

    王劢,字公济,是王通的弟弟。他风仪俊美,广泛地研读过诗书典籍,爱清静俭朴,未尝把个人利益和欲望放在心上,梁世为国子《周易》生,成绩名列榜首,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惠武陵王主簿、轻车河东王功曹史。河东王出镇京口,王劢也随

  • 安颉传·李延寿

    安原的弟弟安颉,聪明善辩而多有谋略,很有父亲的风范。明元帝初年,担任内侍长,皇帝让他考察和举荐百官,纠正和弹劾奸佞之徒,不要有什么避讳。安颉曾经向皇帝报告父亲的私下不可告人的事情,皇帝认为他忠于国家,特别亲近和宠信他

  • 茹纊传·张廷玉

    茹王常,衡山人。洪武年间,由监生被授予承敕郎,历任通政使。他勤于职守,太祖觉得他有贤才。二十三年(1390)他任为右副都御史,又代理兵部尚书,不久任为正职,加封为太子少保。惠帝即位后,他改任吏部尚书,与黄子澄不相容。刑部尚书

  •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八经籍考史【故事】【臣】等谨案故事之属有通制有典礼有邦计有军政有法令有营建凡以国政朝章六官所职者并入斯类今续通考故事一门条目虽多部卷甚少是以不复分列至职官刑法旧本别

  • 卷三十八·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三十八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三年春叔孙婼如晋 癸丑叔鞅卒 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 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公孙鉏曰鲁将御我欲自武城还循山而南徐鉏丘弱茅地曰道下遇

  • 小问第五十一·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

  • 周书·召诰·佚名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

  • 复长沙赵省长等电·太虚

    长沙赵省长、宝生和尚、王师长均鉴:电悉,讲经修法,为国祈福,理当应召,惟滞晋留京,事缘未了;更须急赴宁波天童寺之约,故拟祈转请道阶法师至湘以成胜举!太虚叩微。(海刊六卷五期)

  • 维摩义记卷第二(本)·慧远

    弟子品者。此品之中命声闻弟子问疾。良以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从其所告以题章目名弟子品次随文释。于中略以三门分别。一对上生起以释来意。二对后科分。三依文正解。来意如何。两义释之。一约序

  •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三卷·无著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三卷无著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行住品第二十三释曰。已说菩萨功德。次说菩萨五种相。偈曰内心有怜愍  爱语及勇健开手并释义  此五菩萨相释曰。菩萨有五种相。一怜愍。二爱语